第四章_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汇总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产生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14世纪末在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其途径:商人、高利贷资本;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小商品经济封建社会的手工业行会在小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作用下两极分化,手工作坊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商人的包买商控制了市场和高利贷资本提供资金原料等,使手工作坊丧失独立生产者地位转变为雇佣劳动力;(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的原始积累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主要途径:(1)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2)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需要的基本条件:一是大批丧失生产资料的自由人;二是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少数人手中;(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经过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通过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最终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二)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三)价值量和价值规律(四)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五)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己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与较低的生产发展水平相适应1、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A、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基本特征B、社会分工(前提条件)和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根本条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社会分工是指将满足人们需要的社会经济活动划分为独立不同的部门和行业。
三次社会大分工:1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2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3商人的出现C、社会化生产——物质基础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简单商品经济阶段(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直至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处于次要地位,市场发育程度低,商品交换还未成为社会的重要经济活动,市场配置资源只是局部现象。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价值量
劳动 量
商品价值量的多 少由劳动时间决定, 二者成正比关系
劳动时间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指个别商品生产者 或个别企业生产某种 商品的劳动时间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丙 乙 甲
8 小 时
10 小 时
12 小 时
个别劳动时间
三、价值规律**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机制、 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的相互作 用来表现的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一 现象,是价值规律在现实经济 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三、价值规律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价值 价格 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三、价值规律
价格波动并未违背价值规律 **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三、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3.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三、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 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 的原则进行,即等价交换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3、商品价值量的变动规律
劳动生产率是生产者生产 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劳动生产率的表示方法: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2件/小时 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30分钟/件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
商品多少
商 品
价
劳 动 生 产 率
值 同一劳动在同一劳动时间
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
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6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1.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就是商品生产。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和价值(社会属性)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3.具体劳动创造出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
4.物化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只是转移价值;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即活的抽象劳动。
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6.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复杂劳动还原为倍加的简单劳动,是通过市场交换而自发实现的。
7.商品价值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基本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8.货币的产生和起源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9.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0.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
11.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①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
这种必然性越是得到贯彻和实现,越是表明价值规律在有效地发挥作用,也就意味着商品经济得到正常顺利的发展。
②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三方面作用:第一,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料的配置;第二,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马克思主义原理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
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根本原因 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引起了农村 自然经济和产生行会组织的瓦解,导致 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途径 ⑴ 农村: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
2.一旦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就转化为资本
“在流通中,劳动者和资本家分别以劳动力 的卖者和买者身份发生关系。从表面上看,这种 关系好像是自由、平等的,但当买卖双方一离开 这个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这种自由、平等 的虚伪性就暴露无疑。劳动力的买者摇身一变, 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的卖者则成了他 的工人,尾随于后。前者笑容满面,雄心勃勃; 后者战战兢兢,萎缩不前,就像在市场上卖了自 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 鞣。”
“资本主义社会 的经济结构是从封 建社会和奴隶社会 的经济结构中产生 的,后者的解体使 前者的要素得到解 放。”
——马克思
⑵ 城市:由商人程
“商品贸易,即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是资本产生的前提和起 点。16世纪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发展,揭开了资本现代生活史。”
使用价值
商品
外化
(内在矛盾)
价值
商品生产者
(商品甲)
商品生产者
(商品乙)
交换价值 (价值形式的发展) 货币
(量上的比例) (从量变到质变) (两极矛盾)
“商品流通从物质内容来看,是各种使用价值的交换。如果撇开 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只考察这一过程所造成的经济形式,我们就 会发现,货币是这一过程的最后产物。商品流通的这个最后的产物 就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一、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
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需从分析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
1、商品经济及其产生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产品。
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就是商品生产。
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就是商品交换。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商品经济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产生、发展和存在的。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
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首先是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
商品经的类型:简单商品经济(即以个体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原始社会末期产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只处于从属的地位。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成为占统治的、最普遍的经济形式。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使用价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并不一定就是商品。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
价值的实体就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们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
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不同商品所包含的价值,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因而可以相互比较。
所以,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作为商品,必然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3、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是通过人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因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也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
这种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从一方面来看是具体劳动。
生产一定使用价值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 笔记
马原第四章官方笔记目录一、本章/教材结构图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三、配套练习题四、 其余课程安排一、教材节构图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第一节 资本主义形成【知识点1】商品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知识点2】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商品经济产生商品: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产品。
商品生产: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
商品交换:商品的互相让渡或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1、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决定性条件)【知识点3】商品的价值构成与创造1、商品的价值的构成与创造: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劳动的价值2、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
【知识点5】商品的价值量:1、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价值,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个别价值;2、商品交换是按照其社会价值进行;3、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知识点6】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货币的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职能:货币的五种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①价值尺度:货币是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②流通手段:指货币起着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
③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
④支付手段:指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当到期偿还货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还款职能,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⑤世界货币:指货币越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一、商品经济1、商品经济及其产生几个概念:商品: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产品。
商品生产: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
商品交换: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
商品经济: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基本经济条件:社会分工是指社会生产划分为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他们生产不同的产品。
这些行业和部门之间互相联系和依赖,进行着产品的必要交换。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是商品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不同的所有者都有自身的经济利益,并且在市场上处于权力平等的地位。
这样,产品便会按照对等的原则进行交换,商品经济由此产生。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价值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
价值反应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
3、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生产一定使用价值,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4、商品价值的构成和创造商品价值的构成:一是在生产该商品时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二是生产该商品时新创造的价值。
物化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只能将其已经凝结在生产资料中的原有价值通过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商品中。
活劳动: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者所新消耗的抽象劳动。
(随着社会化的发展,活劳动的概念扩大,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5、商品的价值量(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因为商品价值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所以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本质
47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作用
o自发地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调节作用)
价格> 价值
增加 生产
供过 于求
供不 应求
减少 生产
价格< 价值
马克思马主克义思基基本本原原理理概概论论
48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3、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商 • 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
品 社会分工和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是商品经济
经 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济
商品 经济
社会 分工
生产
需要
不同产品 互通有无
产生 条件
不同的 物质利 益主体
各自有相 对独立的 物质利益
采取商 品交换 形式
马克思马主克义思基基本本原原理理概概论论
6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 2、商品的二因素
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
动叫做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 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马主克义思基基本本原原理理概概论论
24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2、商品的二因素
撇开了具体形式的一般
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
(凝结)
(体力、脑力耗费)
马克思马主克义思基基本本原原理理概概论论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私有制 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 识形态
马克思马主克义思基基本本原原理理概概论论
1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转次数。周转次数与周转速度成正比。
2、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就是社会总产 品的实现问题:价值补偿与实物替换。
价值补偿即指如何通过商品出售,将社会总产 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以货币形式回流,用以 补偿在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 获得剩余价值。 实物替换即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 转化为货币以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 以补偿社会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
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15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世
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纪 法
国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的 铁
匠
封建社会初期:与较低生产力
作
基本相适应的以铁器工具为特
坊
征的封建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后期:手工业行会的 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与14、15世纪在 地中海沿岸城市产生的途径。
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 关系。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特征 资本是一种运动。
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G
W
G'
不同的使用价
值相交换
G' = G + G
从表面上看,资本的价值增值和价值规 律是矛盾的,即为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劳动力商品化,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也是解决G--W--G’矛盾的关键。
基本条件
社会分工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特质
的利益主体所有
(二)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 劳动二重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 使用价值与价值。
【思维导图】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signed
内容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受(供求关系影 响)
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 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的发展。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作用
消极作用:1、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 术的进步;2、可能引起商品生产的两极分 化;3、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 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 况,造成资源浪费。
量的规定: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
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委尺度的。复杂劳 动等于自乘或多倍的简单劳动。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二因素
价值(社会价值)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 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 的关系或比例。决定商品交换比 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 是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 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对立:价值和使用价值相互排斥,不可兼得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对立统一
统一:作为商Leabharlann ,必须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 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 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中。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
产者的命运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矛盾进一步发展成资本
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
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 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 成价值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有支配商品流通。
劳动的两重性
私人性质(有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4、5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的形成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地中海沿岸,途径有两个:1、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2、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途径:1、暴力剥夺农民土地;2、暴力掠夺货币财富(利用国家政权进行殖民掠夺)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历史条件:第一,社会分工;第二,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决定性条件)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劳动的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一般的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1、统一性表现在二者是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2、具体劳动反映人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首先,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
两者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无价值,自然也就成不了商品;而价值是使用价值进行量的比较的基础,离开价值的使用价值也不成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
其次,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对立的。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指同一个商品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不可能兼得,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而要获取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
这就是说,对于一个商品生产者或购买者来说他不可能既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价值,两者只能取其一。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它的本质就是在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其途径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之后,新兴资产阶级便开始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利用暴力手段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新兴资产阶级在国外进行疯狂掠夺的同时,还通过国债制度、课税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削,积累起巨额货币资本。
这一切,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提出了强烈要求,这就是:在政治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用资产阶级政权取代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绝对规律
•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 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3、资本及其价值增值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三)资本积累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四)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五、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 脑力的总和。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 (一)所有制和所有权 • 所有制——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 所有权——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 所有制(基础)——所有权(法律形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4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表现:一只羊=两把斧子 评价:价值的性质表现及不充分
第二阶段:扩大的价值形式
产生: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表现:
两把斧子
20斤粮食
一只羊=
一件上衣 2分黄金
其他商品
1分黄金=
两把斧子 20斤粮食 一只羊 一件上衣 其他商品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小商品经济分化而来的;商人和高利贷 2、资本的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机器代替手工劳动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资本问题: 1、劳动力:劳动的能力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者是自由人;没有别的商品 3、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本人、家属和培训费用) • 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可以创造新的价值
4、货币转换资本 货币在购买劳动力后不但可以收回成本还可以得到剩余价值——货币转化资本根源分析: • 首先,资本总公式的矛盾(G—W—G`;G`=G+△G) △G不可能产生于流通领域。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自然经济的特点: 第一,建立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基础之上。 第二,劳动产品是为满足自然经济单位内部的需要而生产的 2、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是为他人进行生产的一种交换经济。 (1)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以交换为目的 (2)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历史条件: • 社会分工的出现 •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马原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就是商品经济。
因此,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2、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
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需从分析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
3、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多以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第二个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也是决定性的条件。
5.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1)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其中,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
6.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只处于从属的地位。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成为占统治的、最普遍的经济形式。
7.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所决定的,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8.价值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9.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但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并不一定就是商品,有用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通过市场交换满足他人需要的物品。
(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物品)10.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11.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只有活劳动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
活劳动就是指在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者所消耗的抽象劳动。
12.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就在于揭示了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价值的创造是由活劳动实现的,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即活的抽象劳动。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总结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商品经济商品生产:以交换为目的的产品生产活动
商品交换:商品相互让渡或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
1.社会分工的产生(一般条件和基础)
产生和存在的基本经济条件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决定性)
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商品:用于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产品。
市场交换
使用价值:物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自然属性)
二因素
价值:生产商品时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力和脑力)。
这种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就是价值(社会属性)
作为商品,必然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可能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价值则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具体劳动:各种商品具有不同使用价值,是由各种性质和形式不同的具体劳动所生产出来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根据各种劳动的目的、劳动对象、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及劳动成果的不同来划分的。
抽象劳动:虽然生产各种商品的具体形式千差万别,但是都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支出)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
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是支出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是社会属性。
马克思主义-4章 第1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动时间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147
1、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2、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
在生产中的应用 3、社会过程的社会结合 4、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
及自然条件等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 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 者都能从事的劳动。147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 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 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 所从事的劳动。
劳动的二重性:146
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 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方面 是一般的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关系:
146
1、二者不是各自独立的两种劳动 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 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 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2、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 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 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 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1、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 地
2、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掠夺 货币财富
自然经济:自给自足,与封建 制生产方式(地主和农民)相 对应。144
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与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社会分工的出现 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
不同的所有者
商品:145
3、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交 易成功)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152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起了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 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 础。
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 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 指导。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153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 认识,对生产性劳动做出新的界 定
商品的价值量:14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价 值
价格
价格
以价
值为
价值
中心 上下
波动。
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
(3)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规律的作用
自发地调 节生产资 料和劳动 力在社会 各生产部 门之间的 分配比例
自发地 刺激社 会生产 力的发 展。
自发地 调节社 会收入 的分配。
(六)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马克思:“生产剩余价值或赚 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 律。”
马克思
(一)、劳动力的商品化
劳
价值
动
力
商
品
使用价值
劳动力价格 工资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童工:
❖ 9岁到10岁的孩子,在大清早2、 3、4点钟就从肮脏的床上被拉起来, 为了勉强糊口,不得不一直干到夜 里10、1l、12点钟。他们四肢瘦弱, 身躯萎缩,神态呆痴,麻木得像石 头人一样,使人看一眼都感到不寒 而栗。
1.商品的二因素 (1)商品的定义
* 交换 * 满足人的某种需要 * 劳动产品
(2)商品的二因素
物品能够满足人
商
使用价值 们某种需要的属
性,是商品的自
品
然属性
二
交换价值
因
素
凝结(或物化)在 商品中的一般人类
价值
劳动,是商品的社 会属性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劳
具体劳动 特定具体形式 不同质
使用价值
❖奴隶贸易集中的国家:葡萄牙、西班牙、
荷兰、英国、法国、普鲁士、丹麦、瑞典以及 美国、巴西等等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 新兴资产阶级 利用广大农民和其 他城乡劳动者,通 过暴力手段,展开 夺权斗争。实现了 产业革命,最终建 立起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
工业革 命时期 工人开 始利用 机器进 行生产
劳动力价值 3元
6小时
生产资料
布2米 10元 辅料1套 2元
12元
15元
进入生产过程
工 人 劳
具体劳动:
转移生产资料价值12元, 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 6小时,创造新价值3元
价值 15元
动
例题 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力价值 3元
12小时
生产资料
布4米 20元 辅料2套 4元
正常补偿
乙
多盈利 甲
12
10
8 10 小
小
小 小时
时
时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1)货币产生
2.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
价 流贮 支世 值 通藏 付界 尺 手手 手货 度 段段 段币
(五)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 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 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 马克思:“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 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一、进行资本积累的途径:
❖ (一)是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
❖ 圈地运动:用篱笆、栅栏、壕沟 把强占的农民份地以及公有地圈 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 农场。大批丧失土地和家园的农 民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
❖ 一种真正的瘟疫,可以绕地一圈,把成千上万英亩 土地圈进一道栅栏或树篱内,农民们被推出自己 的······他们这些贫穷、单纯、不幸的人,男人、妇女、 丈夫、妻子、没有父亲的孩子、寡妇、悲哀的母亲及 其幼小的婴儿,不得不用种种办法上路。······在他们 到处游荡、直至精疲力竭时,除了去偷窃,然后被公 正地、理所当然地绞死,他们还能做什么别的呢?要 不然,去乞讨。然而那时,他们还将被当作无赖而关 进监狱,因为他们四处闲逛、不干活。没有人愿意给 他们一份工作,尽管他们从未象现在这样乐于贡献自 己。
商
动 二 重 性
商 品
品 二 因
抽象劳动 无差别人类劳动
相同质 价值
素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三)价值量的决定
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是社会必要劳动时的生产条件下,在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亏损
丙
❖ 15世纪末,西、葡、英、 鸦片战争后在广州
法、荷等海外殖民
的英国军队
暴力剥削
南非金矿黑人矿工
拉丁美洲一座糖厂中的黑奴劳动
奴隶贩子押解被抓获的黑奴
美国南北战争前夕 里士满的奴隶市场
❖ 西方殖民者在300多年时间里,从中 南美洲抢走250万公斤黄金,1亿公斤 白银。
❖ 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人口1亿多。有 学者认为,应有应有2.1亿人
商
品 经 济
社会 分工
社会总劳动 的一部分
产
生
条 私有 劳动是生产
件
制
者的私事
社会劳动
矛 盾
私人劳动
目
无偿占有剩余价值、资本价
的
值最大增值
资本主 义生产
手 段
社
增加积 会
累,扩 生
大规模, 产
提高劳 力
动生产 提
率
高
利润量增加
资本有机 构成提高
利润率 下降
产品社会 价值降低
资本 贬值
专题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
——莫尔
❖ 《乌托邦》写到:“绵羊本来是那么 顺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变得很 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把你们的 田地、家园、城市要蹂躏完了。”
英国国王还颁布限制法令:流民逃 跑第一次被鞭打,送回原籍;第二次被判 终身奴隶或割掉半只耳朵;第三次被判处 死刑。
(二)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法国\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专题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 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 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
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 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自耕自足不是商品
买卖成交才是商品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 劳动二重性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 专题一:资本的原始积累
❖ 专题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 基本矛盾
❖ 专题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绝对规律
❖ 专题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 机
❖ 专题五: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 态
专题一:资本的原始积累
❖ 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 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 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 同不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 性: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与剩余价 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 的生产过
程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 主义 生产 过程
劳动过程: 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价值形成过程:商品价值的形成
例题 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