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观察方法与童心解读微型讲座《走向“共生共长”》
幼儿园观察方法与童心解读微型讲座《走向“共生共长”》
![幼儿园观察方法与童心解读微型讲座《走向“共生共长”》](https://img.taocdn.com/s3/m/dc1c794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66.png)
优化教育实践
观察有助于教师发现教育 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调整 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 育质量。
促进家校合作
家长参与观察,可以更深 入地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 ,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和 合作。
02
CATALOGUE
幼儿园观察方法
观察法的分类
参与式观察法
观察者深入到观察对象的环境 ,与观察对象直接接触,以了 解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和互
“共生共长”的实践案例分享
案例一
案例三
通过观察发现某个儿童对音乐特别感 兴趣,于是教师针对性地设计了一系 列的音乐活动,激发了该儿童的创造 力和表现力。
通过日常观察,教师发现某个儿童在 口语表达上存在困难,于是利用故事 讲述、角色扮演等形式,帮助该儿童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案例二
在某个游戏活动中,教师观察到儿童 之间的合作不够默契,于是引导他们 进行角色扮演和团队合作的游戏,培 养他们的协作能力。
全面发展
注重儿童在知识、技能、 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全 面发展,为他们打下坚实 的基础。
在观察中实现“共生共长”
观察儿童行为
通过观察儿童在游戏、学习和日 常活动中的行为,了解他们的兴
趣、需求和特点。
记录与分析
详细记录观察情况,并进行分析, 以理解儿童的发展水平和需求。
调整教育策略
根据观察和分析结果,调整教育策 略和方法,更好地满足儿童的发展 需要。
幼儿园观察方法与 童心解读微型讲座 《走向“共生共长 ”》
目录
• 引言 • 幼儿园观察方法 • 童心解读 • 走向“共生共长” • 结语
01
CATALOGUE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探讨幼儿园观察方法在了解儿童心理、行为和成长过程中的 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观察来促进儿童与教师、家长之间的共 生共长关系。
SZ102观察方法与童心解读
![SZ102观察方法与童心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b56fbcac1c708a1284a4448.png)
SZ102观察方法与童心解读微型讲座《走进“观察-解读”》文字稿好,前面大家讲过,也讲过听过一次讲座对吗。
还记得当时的标题吗。
走进观察解读,哪一个“jin”靠近的近,对,那今天的这一讲的题目是;走,也叫走进观察与解读,但是它是啊,进入的进,那为什么有这个一字之差呢?让我们一起,真的要走进今天的讲座现场。
好也是这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观察解读,要有目的、有清单、有计划,也就是三有;第二个:观察解读是要讲方法的,不同的方法,还要配套相应的表格:第三部分:那是我们要做的分析和评价。
那也就是说对观察到的信息我们要来进行,科学的处理和精确的解读。
那这些到底该怎么做呢?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部分,先看有目的,观察是要有一定的目的的,因为我们在座的在谈的不是我们,上一讲里讲到的那个叫:夫人那一种观察对吗?那么凡是老师的观察,大家记好了一定不是随意的,是需要有目的。
因为我们在进行的是高质量的观察是专业的观察。
那么大家看一下,到底什么叫观察目的,怎么来确定观察目的,又是什么叫观察的内容,应该怎么来确定,大家看这一张表格。
观察目的就是要观察什么的一个表述,就是观察的全部意图。
观察内容呢,是要观察的具体技能或能力的陈述,当然现在大家对观察目的和观察内容,也有不同的解读。
那我还是,就是我习惯就是我原来的一种认识啊。
那么到底这些观察的目的和内容该怎么确定呢?可能也是,因为我今天在跟大家在讲的,包括上一次讲的。
基本上都基于我自己的学习实践,以及基于我们银河幼儿园的背景,我原来工作室的背景。
那么到底怎么做所以基本上都是我们,曾经学过的用过的一些,不排除有其他的一些确定观察目的和观察内容的一个途径或者一种方法。
大家先看一下我们的,一般的我们现在是在,尽量先用好指南,从指南的关键的领域,关键的一些指标当中,当然一定要看它的列表部分,大家来看一看。
指南大家,应该是很熟悉的吧,对吧。
所以你看,一般的它会在有几大领域,然后你看每一个领域到最后它有一些这些子目标的。
【童心】SZ102观察方法与童心解读
![【童心】SZ102观察方法与童心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6b7048b1eb91a37f0115cd9.png)
【关键字】童心SZ102观察方法与童心解读微型讲座《走进“观察-解读”》文字稿好,前面大家讲过,也讲过听过一次讲座对吗。
还记得当时的标题吗。
走进观察解读,哪一个“jin”靠近的近,对,那今天的这一讲的题目是;走,也叫走进观察与解读,但是它是啊,进入的进,那为什么有这个一字之差呢?让我们一起,真的要走进今天的讲座现场。
好也是这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观察解读,要有目的、有清单、有计划,也就是三有;第二个:观察解读是要讲方法的,不同的方法,还要配套相应的表格:第三部分:那是我们要做的分析和评价。
那也就是说对观察到的信息我们要来进行,科学的处理和精确的解读。
那这些到底该怎么做呢?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部分,先看有目的,观察是要有一定的目的的,因为我们在座的在谈的不是我们,上一讲里讲到的那个叫:夫人那一种观察对吗?那么凡是老师的观察,大家记好了一定不是随意的,是需要有目的。
因为我们在进行的是高质量的观察是专业的观察。
那么大家看一下,到底什么叫观察目的,怎么来确定观察目的,又是什么叫观察的内容,应该怎么来确定,大家看这一张表格。
观察目的就是要观察什么的一个表述,就是观察的全部意图。
观察内容呢,是要观察的具体技能或能力的陈述,当然现在大家对观察目的和观察内容,也有不同的解读。
那我还是,就是我习惯就是我原来的一种认识啊。
那么到底这些观察的目的和内容该怎么确定呢?可能也是,因为我今天在跟大家在讲的,包括上一次讲的。
基本上都基于我自己的学习实践,以及基于我们银河幼儿园的背景,我原来工作室的背景。
那么到底怎么做所以基本上都是我们,曾经学过的用过的一些,不排除有其他的一些确定观察目的和观察内容的一个途径或者一种方法。
大家先看一下我们的,一般的我们现在是在,尽量先用好指南,从指南的关键的领域,关键的一些指标当中,当然一定要看它的列表部分,大家来看一看。
指南大家,应该是很熟悉的吧,对吧。
所以你看,一般的它会在有几大领域,然后你看每一个领域到最后它有一些这些子目目标。
幼儿园生态微课:植物生长观察实验方案
![幼儿园生态微课:植物生长观察实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ccc69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6.png)
幼儿园生态微课:植物生长观察实验方案近年来,幼儿园教育在我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在幼儿园教育中,生态微课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幼儿园生态微课是指以生态学为基础,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教育资源,让幼儿在亲近自然的环境中通过微课观察、实验和体验,达到寓教于乐、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在幼儿园的生态微课中,植物生长观察实验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活动。
通过这个实验,不仅可以让幼儿亲身参与植物生长的过程,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耐心,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
下面,我们将以幼儿园生态微课的角度,共享一份植物生长观察实验方案,帮助您更好地开展这项活动。
植物生长观察实验方案•实验目的:1.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3.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实验材料:1.不同种类的植物种子;2.小花盆或透明容器;3.泥土;4.水壶;5.标签。
•实验步骤:1.将土壤填入小花盆或透明容器中,并确保土壤湿润;2.按照种子的不同种类,将种子分别种植在不同的小花盆或容器中;3.在每个小花盆或容器上贴上标签,标明植物的品种名称;4.每天给植物适量的水,并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5.让幼儿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在观察日志中;6.在观察结束后,让幼儿对每种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总结。
•实验要求:1.让幼儿亲自动手种植种子,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耐心;2.激发幼儿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3.让幼儿通过观察总结,自主探索植物生长的规律。
在进行植物生长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耐心的等待,亲自动手,亲眼观察植物的成长。
这样的实践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强幼儿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直观感受和真切体验,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也可以通过实验的总结和共享,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植物的生命力和生长规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植物生长观察实验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幼儿园生态微课活动。
幼儿园友爱分享:植物观察与分享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园友爱分享:植物观察与分享活动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1d55b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62.png)
幼儿园友爱分享:植物观察与分享活动设计方案幼儿园友爱共享:植物观察与共享活动设计方案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孩子们的友爱精神和共享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而植物观察与共享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学会关爱、共享和团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设计一场有价值的植物观察与共享活动,以培养孩子们的友爱精神和共享意识。
1. 活动主题选择与意义在设计植物观察与共享活动时,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可以选择“春天里的花草”,“四季变换下的树木”,或者“小小种子的故事”等。
通过这些主题,引导孩子们在观察植物的过程中,学会发现植物的美丽和生长规律,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通过共享活动,孩子们可以将自己的观察成果展示给其他小伙伴,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共享,培养友爱与团结。
2. 活动内容与安排在活动的具体安排上,可以选择在校园内或周边公园进行植物观察的实地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可以组织小组活动或者个人观察,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仔细观察一种植物,并记录下来。
在观察结束后,可以安排共享环节,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共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通过这样的活动安排,可以让每个孩子充分参与,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共享和表达能力。
3. 活动的引导与评价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老师要及时给予孩子们观察和共享的引导,鼓励他们描绘细节、共享感受。
可以适时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孩子们深入思考,促进他们的观察意识和思考能力。
在共享环节结束后,老师可以给予孩子们积极的评价和鼓励,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总结回顾通过植物观察与共享活动,孩子们不仅可以锻炼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友爱和共享意识。
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能够发现自然的美丽,更能够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关爱和支持。
这样的活动设计方案对于培养孩子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是非常有益的。
我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培养孩子们的友爱和共享意识的重要性。
幼儿园师生共生特色:教学案例解析与展望
![幼儿园师生共生特色:教学案例解析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1e33674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17.png)
幼儿园师生共生特色:教学案例解析与展望1.概述在幼儿园教育中,师生共生是一种特色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和共同成长。
本文将从教学案例解析和展望的角度,探讨幼儿园师生共生的特色,并针对其教学实践进行深入分析。
2.教学案例解析【教学案例一:小班绘画课】在小班绘画课上,教师提出“自由创作”的主题,鼓励幼儿们展现自己的想象和创意。
在课堂过程中,教师并不是简单地传授画画技巧,而是与幼儿们一起讨论他们的画作,共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这样的互动,幼儿们在创作中不仅得到了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案例二:户外探索活动】在户外探索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们一起走进大自然,观察植物、动物和天空。
教师并不是简单地给幼儿们讲解知识,而是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做实地观察、亲身体验。
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幼儿们的好奇心得到了启发,他们对自然世界产生了更加真切的兴趣和理解。
3.展望在未来的幼儿园师生共生教育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强调以下几点:一是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育模式,鼓励幼儿们发挥主体作用,自主学习和探索;二是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在合作中互助和共享;三是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师生家庭三方的共育格局,实现幼儿教育的全方位发展。
4.个人观点与理解从教学案例来看,幼儿园师生共生特色教育的核心是“关系”。
教师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者,而是陪伴者和引导者。
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而幼儿在与老师互动的过程中,也学会尊重、共享和表达自己。
这种互动培养了幼儿的综合素养,使他们在情感、思维和技能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总结回顾师生共生特色的教育模式既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求,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未来,我们期待这种教育模式能够得到更好的普及和推广,为幼儿园教育注入更多活力与创新。
在幼儿园师生共生特色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幼儿的知识积累,更要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品格修养。
幼儿园生命教育课例分享:植物成长观察
![幼儿园生命教育课例分享:植物成长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00dc966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7.png)
《幼儿园生命教育课例共享:植物成长观察》在幼儿园的生命教育课上,植物成长观察是一项重要的活动。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幼儿可以学习到生命的奇妙和生长的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耐心和爱心。
本文将结合具体的课例共享,深入探讨幼儿园生命教育中植物成长观察的意义、方法和效果。
一、植物成长观察的意义1.1 培养爱与关怀植物是孩子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爱与关怀之心,让他们学会照顾和关爱身边的小生命。
1.2 增强观察力和耐心植物成长过程中的细微变化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观察才能发现,因此植物成长观察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增强观察力和耐心。
1.3 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植物成长观察可以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生命的奇妙,从而培养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热爱。
二、植物成长观察的方法2.1 选择适合的植物在进行植物成长观察活动时,要选择适合幼儿园教学环境的植物,比如豌豆、小麦等易于生长和观察的植物。
2.2 提供合适的观察工具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可以准备放大镜、浇水器等观察工具,让他们能够近距离观察植物,并且参与到植物的护理过程中。
2.3 定期记录和共享观察成果让孩子们每天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可以用绘画、摄影等形式记录下植物的成长过程;并且定期组织孩子们共享观察成果,让他们能够亲身感受到植物成长的乐趣。
三、植物成长观察的效果3.1 增强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植物成长观察活动,孩子们可以亲自动手,从播种、浇水到观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关爱和尊重生命。
3.2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植物成长观察可以成为一项集体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互相帮助、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3 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植物成长观察活动会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他们在观察植物的过程中,建立起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总结回顾通过本次植物成长观察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关爱和照顾植物,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培养了观察力、耐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幼儿园共生区域教研活动(3篇)
![幼儿园共生区域教研活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94310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28.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幼儿园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园共生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幼儿园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共生区域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幼儿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旨在培养幼儿的全面素质。
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共生区域活动的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开展了本次共生区域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共生区域活动的认识,明确共生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
2. 探索共生区域活动的有效策略,提高共生区域活动的质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专业素养。
4. 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活动内容1. 共生区域活动的理论探讨(1)介绍共生区域活动的起源、发展及在我国幼儿园的应用现状。
(2)分析共生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如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等。
(3)讨论共生区域活动与传统幼儿园活动的区别,如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幼儿自主探究等。
2. 共生区域活动的实践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共生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2)针对案例,讨论共生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策略。
(3)分析共生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 共生区域活动的教学策略研究(1)探讨共生区域活动的教学设计,如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
(2)研究共生区域活动的教学策略,如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合作学习等。
(3)分享成功经验,提高共生区域活动的教学质量。
4. 共生区域活动的评价与反思(1)探讨共生区域活动的评价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等。
(2)分析共生区域活动的评价结果,反思活动中的不足。
(3)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共生区域活动的效果。
四、活动过程1. 研讨阶段(1)教师分组进行讨论,针对共生区域活动的理论探讨、实践案例分析、教学策略研究、评价与反思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2)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体教师共同讨论、交流。
2. 实践阶段(1)教师根据研讨成果,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设计共生区域活动方案。
情智共生,让观察走向深刻
![情智共生,让观察走向深刻](https://img.taocdn.com/s3/m/4935472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a.png)
情智共生,让观察走向深刻作者:戴国军来源:《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7年第03期【摘要】教师指令下的千人一面式线性化观察活动,仅仅是基于肢体动作的简单操作,是一种假性观察活动。
教师应以“以生为本”为主旨,择取与学生亲近的观察素材,为学生搭建宽阔的舞台,并辅以“润物细无声”的悄然引领,在此基础上开展观察探究活动,使学生达到“手脑参与,情智共生”的高级境界。
【关键词】情智共生;观察活动;教学案情分析一、教学案情最近笔者听了一节区级教学研讨课,内容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
该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一样的;教学难点是正确辨认物体的左面和右面,能够建立实物与视图之间的正确联系。
本课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触动了笔者的思维,引起笔者的深思。
师(出示一只“人像”站姿的玩具小狗):下面我们来观察一种小动物,大家喜欢吗?师:下面我们就来认识玩具小狗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
(教师带领学生花了很短的时间认识了玩具小狗的前面和后面,然后就组织学生观察玩具小狗的左面和右面)师(手指着玩具小狗的左侧):谁能说说这是小狗的哪一面?生:左面。
生:右面。
(很多学生一脸茫然)师:请小朋友们都转过身去。
请举起与小狗的左手臂在同一个方向的小手。
(学生转过身去,有的头转过来看看小狗的左手再举起手,有的看看旁边同学举起的手再举手,有的依旧一脸茫然)师:小朋友,现在举起的是你的哪一只手?生(齐答):左手!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小狗的右手在哪边?师:请转过身去,伸出你的右脚踢一踢。
(学生转过身去,做踢脚动作)师:下面我们分小组观察玩具小狗:请依次将玩具小狗面对1号学生、2号学生、3号学生和4号学生进行观察,再完成活动单。
……二、诊断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同时,数学课程标准还对“空间与图形”这一板块的教学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提倡“让学生经历物体与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
幼儿园中班小小记者:探索自然与分享成长教案
![幼儿园中班小小记者:探索自然与分享成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6e8d66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3.png)
幼儿园中班小小记者:探索自然与分享成长教案幼儿园中班小小记者:探索自然与共享成长教案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探索精神和共享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而幼儿园中班小小记者活动,恰恰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既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又可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探讨幼儿园中班小小记者活动,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这一教育教案。
二、什么是幼儿园中班小小记者活动?幼儿园中班小小记者活动是一种针对中班幼儿园学生的活动,旨在通过每周一次的采访和观察,引导孩子们主动探索、发现自然和共享成长。
在这个活动中,老师会指定一个主题,比如“春天的变化”、“动物的生活”等,然后让孩子们在班级内外自由观察和采访,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孩子们会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共享给整个班级,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共享精神。
三、为什么幼儿园中班小小记者活动重要?1. 全面发展孩子的认知能力中班幼儿正处于认知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而幼儿园中班小小记者活动正是为了促进孩子们的认知全面发展而设计的。
通过观察和采访,孩子们可以自主地接触到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场景,从而促进他们的感官发展、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
2. 培养孩子的发现精神和探索欲望在幼儿园中班小小记者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自由地探索环境,发现美丽的风景和有趣的事物,从而培养他们的发现精神和探索欲望。
这种主动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习惯和能力。
3. 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共享意识在幼儿园中班小小记者活动中,孩子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观察和采访内容,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同伴共享,这有利于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共享意识。
通过共享,孩子们还可以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我深切理解幼儿园中班小小记者活动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探索精神和共享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幼儿园万物生长主题教学活动美篇
![幼儿园万物生长主题教学活动美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27a250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16.png)
幼儿园万物生长主题教学活动美篇万物有生,皆有长,生长是自然界中最为神奇的过程之一,而在幼儿园万物生长主题教学活动中,我们积极引导孩子从身边的生活中观察、感受、探究这一自然奥秘,让幼儿深刻体会生命的神奇和世间事物的可贵。
一、主题设计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以“生命奇迹,万物生长”为主题,设计了系列课程,通过多角度、多形式地呈现材料,引导幼儿感受、发现和探究生命奇迹和万物生长,让幼儿了解和爱护生命,培养关注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
二、活动内容本次活动的内容分为生命的起源、动植物的生长、季节的变化和环保四个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生命的起源:观察茴香籽发芽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了解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以及发芽的过程。
2、动植物的生长: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各种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方式、生活习性以及它们的作用。
同时,引导幼儿认识动物的生长过程,例如小鸡孵化、幼小动物的生长过程。
3、季节的变化:参观校园内的四季花园,观察不同季节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四季的变化以及不同季节里的植物和动物的变化,并带领幼儿在户外采摘多种季节性水果、蔬菜。
4、环保:介绍垃圾分类、环保知识,引导幼儿了解如何保护环境,学会爱护大自然,关注地球健康。
三、活动工具和物料准备在活动的前期,我们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准备,并准备好以下工具和物料:1、购买茴香籽、麦麸等种植材料。
2、购买工具:盆、铲子、园艺剪刀等。
3、选购环保书籍、故事书、图片等,供幼儿课后阅读。
4、准备多样的水果、蔬菜等采摘工具。
5、环保分类桶。
四、活动实践我们对于以上内容的实践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步骤:1、生命的起源:我们让幼儿们观察茴香籽发芽的生长过程,引领幼儿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关注植物的成长历程。
在探究过程中,我们引导幼儿们思考自己的生命和每一个生命都是如何诞生的,以及生命从何而来这一谜题。
2、动植物的生长:我们从材料和图书中引导幼儿认识各种植物和动物,并指导他们自己动手栽种植物。
幼儿园微型园林展:植物生长观察与体验活动
![幼儿园微型园林展:植物生长观察与体验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962fce5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1.png)
幼儿园微型园林展:植物生长观察与体验活动在幼儿园的成长过程中,植物生长观察与体验活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亲身参与和观察,幼儿可以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培养对植物的关爱与保护意识,同时也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而在幼儿园微型园林展中,植物的生长观察与体验活动更是让幼儿们亲身接触自然,感受生命的奇迹。
一、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在微型园林展中,幼儿可以通过观察盆栽植物的生长过程来了解种子的发芽、幼苗的成长,以及树木的日夜生长。
通过这样的观察,幼儿可以亲眼见证植物生长的奇妙过程,从而对生命的力量和美好有更深刻的理解。
1. 种子的发芽幼儿可以观察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如何发芽。
他们可以亲手播种小麦、绿豆或其他快速发芽的种子,然后通过日常的浇水和观察,看到种子如何慢慢破土而出,生出嫩绿的幼苗。
这样的观察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耐心和责任感,还可以让他们明白每一颗种子都是生命的延续。
2. 幼苗的成长接下来,幼儿可以观察幼苗的成长过程。
他们可以在土壤里种上一些常见的蔬菜或花草,如番茄、萝卜、向日葵等,然后每天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记录下来不同阶段的植株生长状态。
通过这样的体验,幼儿可以学会用眼睛去观察和感受植物的成长,培养细心和观察力。
3. 树木的日夜生长幼儿还可以通过微型园林展来观察大树的生长情况。
他们可以在园林中选取一些树木,记录下树叶的长势、树枝的变化,还可以观察树木在不同时间段的生长情况,从而了解树木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
这样的观察可以让幼儿明白植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生长规律,每一棵树都在默默地为我们生存的环境做出贡献。
二、体验植物生长的乐趣除了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微型园林展也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活动。
在这里,他们可以亲自动手,参与到植物的种植和养护中,体验植物生长的乐趣。
1. 播种、浇水和施肥幼儿可以分组进行播种、浇水和施肥等活动。
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可以亲手将种子种到土壤中,每天去浇水、施肥,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还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植物生长的乐趣。
幼儿园园本共读:浸润爱心耕耘认知成长课程
![幼儿园园本共读:浸润爱心耕耘认知成长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b6ea033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9.png)
幼儿园园本共读:浸润爱心耕耘认知成长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园本共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既能够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又能够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和情感沟通能力。
园本共读不仅仅是在幼儿园进行的一种课程,更是一种浸润式的爱心耕耓课程,它在孩子的认知成长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园本共读的定义和意义园本共读是指在幼儿园教学中引入园本图书进行共同阅读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园本共读,可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阅读,促进思维的发展,丰富语言表达的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孩子的社会性和沟通能力。
园本共读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爱好,为孩子们的认知成长打下基础。
二、园本共读的实施过程1. 选择适合孩子的园本图书。
园本图书应该是内容简单、形式生动的作品,能够吸引孩子的眼球,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园本图书的内容要贴近孩子的生活、贴近孩子的情感,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园本图书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温暖。
2. 在园本共读活动中,老师应该引导孩子们一起欣赏图书,一起进行朗读。
老师可以配合图书的内容进行互动和情感沟通,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促进孩子们的语言交流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在园本共读活动中,老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进行园本图书的分析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老师也可以在园本共读活动中传递一些正能量和价值观念,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园本共读的实际效果通过园本共读,可以有效提高孩子们的认知水平,丰富他们的认知内容,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
园本共读还可以促进孩子们的情感交流和社交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性。
通过园本共读,孩子们还能够培养阅读习惯,增强学习动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个人观点和理解园本共读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园本共读,可以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阅读,培养他们的情感交流和社交能力。
园本共读还可以促进孩子们的认知发展,丰富他们的认知内容,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幼儿园微观世界:小班生态观察与实践教案
![幼儿园微观世界:小班生态观察与实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cceb8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b.png)
幼儿园微观世界:小班生态观察与实践教案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们常常希望通过各种教案和实践活动,帮助幼儿建立起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热爱,引导他们去发现和探索身边的微观世界。
生态观察与实践教案为幼儿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实践和探索生态的机会,对于幼儿的全面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共享精神,让他们懂得在实践中相互帮助和共享。
二、教案内容1. 生态环境观察在校园中选择一个自然环境丰富的区域,如花园、树林或小湖,组织幼儿们进行生态环境观察。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植物、昆虫和小动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它们的形态和行为,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美妙。
2. 自然材料收集带领幼儿们一起到环境中收集自然材料,如落叶、小石子、枯枝等,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摸索和聆听,感受自然材料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幼儿对自然的情感共鸣。
3. 动手实践根据所收集的自然材料,引导幼儿们进行小手工制作或自然拼贴,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自然材料的用途和美感,并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通过播放自然环境的声音、展示自然环境的图片或讲解自然环境的特点,让幼儿进入生态环境观察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观察实践组织幼儿围绕指定区域进行生态环境观察,教师可以提供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和记录所见所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材料收集带领幼儿们收集自然材料,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和指导,让幼儿明白何为有用的材料,并鼓励他们根据个人兴趣多多收集,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4. 动手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们进行手工制作或自然材料拼贴,教师可以适当提供范例和方法,让幼儿在实践中得以体验动手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总结回顾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们进行总结回顾,让幼儿共享自己的观察心得和实践感受,教师也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并对本次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和反思,以帮助幼儿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梳理和总结。
幼儿园自然观察生态教育教案的互动与分享
![幼儿园自然观察生态教育教案的互动与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ffcd583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9.png)
幼儿园自然观察生态教育教案的互动与共享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自然观察生态教育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自然观察,幼儿可以深入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针对幼儿园自然观察生态教育教案的互动与共享,本文将围绕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以及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主题,为您带来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二、教案设计及互动方式1. 教案设计在幼儿园自然观察生态教育教案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教案内容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选取与幼儿密切相关的自然现象,例如昆虫、植物和天气等,让幼儿通过观察和体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教案设计要注重互动性,引导幼儿参与观察和探索,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互动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互动方式,例如小组合作观察、户外实地考察和课堂展示交流等。
通过这些互动方式,幼儿可以相互交流、共享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也应该及时给予积极反馈,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案实施及共享经验1. 教案实施在教案实施阶段,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展开思考,并指导他们进行观察和记录。
要注重情境营造,创设一个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另外,要灵活运用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2. 共享经验教案实施结束后,教师应该组织幼儿共享观察和感受。
通过共享,幼儿可以相互学习、借鉴经验,增强彼此间的交流和合作意识。
教师也可以共享自己的观察体会和教学心得,启发幼儿思考,引导他们深入探究自然的奥秘。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性内容在我看来,幼儿园自然观察生态教育教案的互动与共享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和情感体验。
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实际性和趣味性,把严肃的科学知识融入到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幼儿园生态课堂:探索微观世界生物教育教案
![幼儿园生态课堂:探索微观世界生物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e4788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2.png)
幼儿园生态课堂:探索微观世界生物教育教案幼儿园生态课堂:探索微观世界生物教育教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生态教育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幼儿园生态课堂中,通过探索微观世界,可以引导幼儿对生物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思维。
本篇文章将通过深入探讨微观世界生物教育教案的多个方面,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微观世界生物教育教案的重要性1. 引导幼儿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在幼儿园的生态课堂中,通过引入微观世界生物教育教案,可以激发幼儿对微生物、昆虫等微观生物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索和了解微观世界的奥秘。
这不仅可以拓展幼儿的知识面,还能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微观世界生物教育教案中可以融入有关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内容,让幼儿从小学会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通过观察微观生物的生存状态和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微观世界生物教育教案的设计内容1. 观察微生物利用显微镜等工具,让幼儿观察酵母菌、细菌等微生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状态。
通过直观的观察,引导幼儿对微生物产生兴趣,并增加对微生物的认识。
2. 探索昆虫世界在室内或室外搜集各种昆虫,如蚂蚁、蝴蝶等,并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变化。
通过观察昆虫的行为,让幼儿了解昆虫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并增加对昆虫的了解。
3. 制作生态小瓶在透明小瓶中,放入水、泥土、植物等材料,形成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观察生态小瓶中的生物生长变化,引导幼儿了解生态平衡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微观世界生物教育教案的师生互动方式1. 引导式提问老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对微观生物进行思考和讨论。
询问幼儿对观察到的微生物有哪些想法,让幼儿自己来总结和归纳。
2. 实地观察组织幼儿到校园周边的公园或者田野进行实地观察,让幼儿亲身感受自然的美好和微观生物的存在,增加对生物的直观认识。
幼儿园小小植物观察者:生长发展探索与实践教案
![幼儿园小小植物观察者:生长发展探索与实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00ad3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3e.png)
幼儿园小小植物观察者:生长发展探索与实践教案【主题】幼儿园小小植物观察者:生长发展探索与实践教案在幼儿园教育中,植物观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植物的生长发展,幼儿可以观察到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设计一份生长发展探索与实践教案,帮助幼儿园小小植物观察者更好地开展植物观察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一、教案背景和意义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植物观察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进幼儿的认知、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设计一份生长发展探索与实践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幼儿开展植物观察活动,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教案内容安排1. 植物观察活动准备在教案中,首先要对植物观察活动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选择适合幼儿观察的植物种类、准备观察工具和材料等,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2. 植物观察活动设计活动设计应该围绕植物的生长发展展开,包括播种、浇水、观察、记录等环节,让幼儿亲身参与到植物的成长过程中,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3. 植物观察活动实施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及时帮助幼儿记录观察结果,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植物的认识和感受。
4. 植物观察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幼儿可以一起总结植物观察的过程和结果,让幼儿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三、教案效果评估活动结束后,可以根据幼儿的观察记录和表达情况来评估活动的效果,了解幼儿在植物观察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设计一份生长发展探索与实践教案对幼儿园植物观察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植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我会在教案设计中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让幼儿在参与植物观察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和收获。
总结回顾:设计一份生长发展探索与实践教案是促进幼儿园植物观察活动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一项技能,成为专家,需要不间断地练习10000个小时。
● 头脑中要有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念 —— 如果每年用 300天、每天练5个小时的话,需要 7概念化的儿童 年!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 练习,需要投入热情和精力!! 《纲要解读——从理念到行为》 《幼儿心理学》
●随时随地的观察:“每一个”、“每一天” ——鲜活的
三步走:
7月份,自主阅读; 8月5日,分级组的读书心得网络交流;
8月23日“星星点灯”读书沙龙。
读大家,大家行
微型课题支撑
微型课题支撑
★
观察记录组:
童心解读组:
外部:给教师专业支持 高校:抬高专业入门基准线
让大学生准确了解概念化的儿童。 增加设儿童发展类的课程, 或通过增加学时、改革学习模式等方式把现有课程中有关儿童特 征与儿童发展方面的部分凸显出来。 让大学生系统学习科学观察幼儿的知识。要系统学习专门的著 作,使他们在预备期就清楚科学观察的意义、概念、方法及技术。
行动指南:
孩子,在你或动或静的身姿下,我能抓
得到你那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于是,我用
微笑、抚摸、声音告诉你我的发现;进而, 带着你或者跟着你,投入到一个个更有意思 的活动中去。
熟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熟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熟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给自己一个成长的过程
●结伴行,相互观照中进步。
第一步:模仿,先从“少量”入手。
第二步:互为镜子。《垒高》案例中的不同结论。
第三步:挑战自己-“不宜的习惯”、“坚持性”。
成长过程:
多学多练 - 积累
兵教兵的活动场
表现 形态
催生怎样的课程?
“我的绘本我的故事”阅读与生命体验系列活动
表现 形态
催生怎样的课程?
真心爱我爱你爱他,礼貌待我待你待他”礼仪行为活动
表现 形态
催生怎样的课程?
亲子实践活动(班级家委会组织)
表现 形态
“如果仅仅是和幼儿在一起,即便终其一生,其对幼儿 了解的深度,也不及对幼儿片刻的客观观察和记录。”
观察幼儿与解读童心系列讲座
走向“共生共长”
1
个人:给自己一个成长过程。
2
外部:给教师专业的支持。
3
成效:幼儿、教师共生共长。
给自己一个成长的过程
●不纠结,从自己会的开始。
不找借口,投入其中:每天哪怕5-10分钟, 告诉自己“一定要比照相机看到的多!” 入门的路很多:美国老太太薇薇安辛嘉裴利、 新西兰学习故事的启示……
“我很平凡,我不想成为什么人,我只想安安分分过日子。—
—你错了,时间在流逝,你每天重复、重复、再重复的那些行为, 个体 就是在塑造你,你不想成为什么人,可是你注定会成为什么人。
看 见 孩 子
看 懂 孩 子
发 展 孩 子
TEXT
ADD CONTENTS
走 向 专 业
看见(完善)自己
★
外部:给教师专业支持
孩子的故事、孩子的经验。 孩子的学习方式—— 玩中学、做中学、模仿中学
催生怎样的课程? 孩子的生活由孩子做主
表现 形态
催生怎样的课程? 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孩子
表现 形态
催生怎样的课程? 野趣:户外混龄活动、远足……
表现 形态
催生怎样的课程? 做中学:科学探索、节日体验……
表现 形态
催生怎样的课程?
等得了:心定、气沉、看到闪光 说得准:说闪光点、应情应景因人“说” 引得巧:和孩子一起玩(做、聊)时不着痕迹的引
专业定位——和孩子一起感知世界的人 义不容辞影响孩子的人
和孩子一起感知世界 义不容辞影响孩子
“幼儿老师就是个科学家!”
催生怎样的课程?
表现 形态
幼儿园课程,是经验体系,非知识体系
——不妨退后一步,不带偏见地、尽可能客观地看待
他们。这样,才能看到真实面貌和实际能力,才能知道怎 样帮助他们将潜能发挥到极致。
解孩子心锁,开自己心门,促专业成长
——和孩子共生共长!!
每颗星星都闪光
核心理念:敬畏生命 呵护天性 激发潜能 银幼精神:一份真爱 十分耐心 永怀激情 做好自己 我们的心愿:——驻足,因为美好的回忆
用专业评估倒逼教师: 观察幼儿 解读幼儿 优化课程和行为★成效:幼儿、教师共生共长
(一)幼儿: 感到安全、被关注,因 而自在、快乐。
观察-解读:是件有趣、有意义的事
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
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
成效:幼儿、教师共生共长
(二)教师:
专业形象——等得了,说得准,引得巧
给自己一个成长的过程
●学理论,丰厚知识储备。
案例1.:6分钟4个区域的3岁孩子 最初,他在沙坑里挖洞;然后跑到别处用黏土做 了一个杯子;然后又跑到户外的柳树下玩捉迷藏; 之后,他在一张大纸上画了两个椭圆,每个椭圆的 中心做了个标记,说那是“关在笼子里的老鼠”。 《研究者、理论工作者及理论观点一览表》
把观察幼儿作为实习的重点内容。高校提出质和量两方面的要 求并告知接收实习的园方,由园方和校方联合考核。比如“质” 的要求:严格按要求观察幼儿、作好记录,并和指导老师一起分 析幼儿情况。
期间,组织实习生就观察技术要点、行为注意事项展开案例研讨。
外部:给教师专业支持
大环境助推:教育行政管理导向
:2013年下、2014年 下
造势——
消除担心:“只听只看不说不做,是不作为?”。
教师笔头工作的加减法。加:观察幼儿方面的要求, 减:整合或删除应付性且无效或低效的部分。 校园文化影响力。比如 “每一个”、“每一天”; 比如集体调研中观察的作用。
外部:给教师专业支持
举措——
学习研究共同体 两个专项组织
读大家,大家行
银河幼儿园2014年暑期“读名著、大家行”活动。 具体内容:全体教师共读《幼儿发展的观察与评价》 第二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