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和老板的区别

合集下载

职业经理人与企业家的三大区别

职业经理人与企业家的三大区别

孙振耀深信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一句话:“与改变世界相比,改变自己最困难。

”但是以往所有的变化,都不如这一次的变化来得艰难——因为没有外界的压力,因为对抗的是自己20多年形成的人思维。

1.做职业人与做企业家的三大区别做职业人与做企业家的区别一:做职业人是受业务目标和公司激励政策驱动的,是以市场份额作为评判标准的;但企业家不是目标驱动,而是机会驱动,他永远在寻找对企业有利的机会。

做职业人与做企业家的区别二:做企业家是愿景驱动,要把企业带到什么境界,决定了他的行为。

做职业人与做企业家的区别三:衡量企业家最终的标准,就是市值。

2.做职业人与做企业家的三大转变在出任海辉执行董事长一年之后,孙振耀这样总结自己的三大转变。

转变一:困勉而行“最大的改变就是我的思维方式做了很大的调整,要学会‘困勉而行’。

就是在困难的情况之下,你还要不断地勉励自己,鼓励自己往前走。

职业人看到的是部分的资源,总会从自己部门的角度去思考,希望要到更多资源;而企业家看到的是全公司的资源,会看到很多不足的地方,所以要‘困勉而行’。

就是说今天条件不成熟,那么你还是要从现有的条件里去做可以做的事情。

你要认可现在的资源,要认可现在不是一流的公司,认可你比别人差距很大。

你很多事情不满意,但是事情还要做。

”转变二:200%的努力“第二个变化,就是真要200%的努力。

做企业家没有上班休假,那种责任感和做职业人是不一样的。

当年柳传志给我们做演讲,说你们惠普最大的问题是不能给员工事业心,我当时没听懂,现在懂了。

转变三:勇气 + 深思第三个我觉得勇气深思很重要。

过去做一个决策,上面层层Review,风险大家都分摊掉了,你就不会考虑很深入很全面。

勇气、深思,这是两种思维模式,要比较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你做任何事情的决策,要想得很深。

例如要花几千万美元买一家公司,海辉不是有几十亿美元让你花的,一下子几千万美元花出去,回报怎么样?可是你又不能没有勇气做决定。

勇气深思是左脑和右脑的冲突,你必须自己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细数职业经理人与创业老板的五大视角差别!

细数职业经理人与创业老板的五大视角差别!

细数职业经理人与创业老板的五大视角差别!看过一个段子,说有人问马云: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的区别是什么?马云回答道:有一个人上山打野猪,一枪打出去,野猪没死,它冲了过来,那人把枪一扔,往山上跑的,就是职业经理人。

那人如果连续向冲过来的野猪开枪,子弹打完了,他把枪一扔,从腰上拔出柴刀和野猪拚命的,他准是老板。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说明职业经理人与老板在心态上有根本的不同,职业经理人是为了“活的更美好”而奋斗,容易计较当期(短期)的得失与利益,且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弱;但老板往往是为了理想与生存(创业者)而奋斗,愿意为了这一切承担更大的风险,为的就是在未来追求更大的回报,但上述的这个比较也只是在心态上的对比,在实际的企业运作过程中,职业经理人和老板都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呢?以同样是公司的CEO来看,如果作为职业经理人,容易眼里只看到了“签约金额”;而还是在同样的企业,还是在同样的经营公司与目标客户群,一旦转换为自己当老板了之后,第一要务就不再是“签约金额”看规模了,而首先谈的就是“现金流”了呢?同样的人只是改变了“企业所有制”,变化就有这么大,这个故事挺有趣,正好值得我们探讨:职业经理人与老板视角的差别在哪里。

1、“签约金额”与“回款金额”:从规模视角到现金流视角转变。

作为职业经理人的时候,往往会看签约金额,因为董事会给到自己的考核指标最容易设计的就是签约金额,而且有了规模之后也是最容易体现业绩的一个指标,这是作为职业经理人的当期兑现收益最重要的指标;但如果自己当老板了呢,第一要务肯定是为了“活下来”,那要活下来依靠的就是现金流了,本身就要盘算着自己手里还有没有能够支撑未来3-6个月的现金流,这个时候回款就成了第一要务。

这个时候可能也会说,那如果当职业经理人,也出现公司的现金流断了怎么办?其实这个问题一般来说概率会低一下,一来能够请到职业经理人当CEO的,都不会是创业公司,而是规模型企业,都会比较稳定的业务,职业经理人更多的是“守天下”而不是“创天下”,所以现金流危机没有这么突出;二来也会有一个比较强大的董事会在后面支撑着,万一资金不足了也具有强大的融资能力(包括资金的腾挪),所以背靠大树也对现金流没有这么关注。

职业经理人与老板的区别英文作文

职业经理人与老板的区别英文作文

职业经理人与老板的区别英文作文After frequent contact with bosses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professional managers of various enterprises, I have always been puzzled: why are the two enterprises having the same status and wisdom so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The bigges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is that the professional manager is real outside and real inside, while the boss is virtual outside and real inside. Today, many of China's corporate executives have quite good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ism,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skill level are constantly improving, vision is also broad, they are a very enterprising intellectual group. Professional managers speak and act with a kind of inner reality, they will have their own opinions, their own system and their own thinking mode. However, professional managers in order to survive and gain the trust of the boss, in order to give the company and team security, often have to do something to show their talent, which is a big no-no. Therefore, professional managers value giving people a sense of competence and toughness both on the insideand out, that is, solid on the outside and solid on the inside. This positioning gives professional managers less room for manoeuvre.Therefore, most professional managers have the problem of obstinately opinionated, have the view of the department, if unfortunately the measurement is smaller, it is common to undermine each other and dig each other. The further up the corporate ladder, the harder it is to reach consensus. The biggest reason for professional managers to leave is not salary or assignment, but mutual agreement is too costly and difficult to communicate.Bosses have a common characteristic: never argue with others, never deny others, give you the feeling that he does not know anything, nothing will be the same. No matter what you say, he listens to you very carefully. This is called external emptiness. However, they will have their own judgments, principles and value evaluation standards. They will not express themselves easily. In other words, many bosses will listen carefully and learn from you when you say so.If with owners and professional managers in the same tone tospeak the same language to speak the same point of view, the boss will nodding all say to to the rightness of sense makes sense, and the professional managers will use its a system of thinking logic and knowledge will be your point of view or deconstruction, either to integrate what you have said and his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ourse, the reason may be that the boss does not understand, but this is not likely, more likely, the boss continues to absorb, while professional managers continue to integrate. The boss is also real on the inside. In fact, it is a judgment of value and the future of the enterprise. In general, both bosses and professional managers are highly motivated, but bosses are more receptive, more tolerant, and more resilient. These are things that professional managers lack. Many professional managers take it for granted that they can achieve great things when they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 but I don't think so. In fact, for entrepreneurs, management knowledge, management skills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is not the most critical. The real determining factor is a spirit of service, a concept of service. Whether the enterprise can become bigger and stronger depends on whether the entrepreneur is willing to serve the targetcustomers sincerely.。

法人、创始人、合伙人、职业经理的区别

法人、创始人、合伙人、职业经理的区别

法人、创始人、合伙人、职业经理人、董事长、C E O、总裁、总经理究竟有何不同!2015-11-24 管理技巧从37年前中国提出改革开放到全民创新创业驱动的今天,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也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地在中国大地上诞生和成长。

但是,从2000年以后,我们发现“老板”、“职业经理人”、“CEO”这些流行热词在中国企业界开始满天飞,尤其是“职业经理人”和“CEO”,很多企业的总经理和总裁们都纷纷把自己改称为“CEO”,就连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也在自己的工作名片上印着某某公司“CEO”,很多人认为这是与世界接轨,心里感到无比荣耀和满足。

可是,有多少人真正理解“CEO”的本质和含义。

进入2014年以来,我们又发现“合伙也有为此,织。

????普遍的是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咨询公司,比如德勤、普华永道、北大纵横、和君咨询,等等。

但是,近年来很多实体经济也在积极尝试和探索合伙人制,比如阿里巴巴、小米、万科等,而且阿里和小米的合伙人制度正受到业界的热议和追捧。

合伙人制度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组织形式灵活、人员规模可大可小、所得税政策优惠、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增强合伙人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等方面。

合伙人制相对于对传统劳动合同制而言,具有明显的灵活性和优势。

在实践应用中,有的企业根据自身需要把合伙人又细分为了业务合伙人、事业合伙人、高级合伙人、创始合伙人等不同级别和多个层次。

■ 职业经理人:??一般是指是专门从事企业中高层管理的核心人才,具体而言就是指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职业素养,并能够运用所掌握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所具备的经营管理技能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服务并承担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同时以此来取得工作报酬的一种职业群体。

职业经理人是以企业经营管理为职业的一个社会阶层,典型的职业经理人代表有唐骏、吴士宏、万明坚,等等。

以往人们习惯于把职业经理人比作“空降兵”,并因大量的“空降兵”引进失败而开始质疑是否需要职业经理人。

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有所不同

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有所不同

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有所不同[相关链接]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是有区别的。

一般认为,企业家是从无到有的创业者,德鲁克则把企业家定义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职业经理人主要强调应职务职责要求,去完成特定任务的管理者,采用契约化的管理方式,按照业绩取酬。

对于企业家,主要强调的是要有创新意识、战略眼光、奋斗精神,对职业经理人主要要求的是执行能力,要求在限定时期内达到既定的目标,完成相应的任务。

所以选聘职业经理人并不是选择企业家,标准要求都是不一样的。

企业家是可遇不可求的,一个单位里不见得有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但是每家企业都应该有职业经理人。

企业家作为领导者应该站得更高,定战略、做决策、管大事、把方向,经理层作为管理者应该全力做好执行层面的事情。

也就是说,做企业需要有人“抬头看路”、有人“埋头拉车”,把决策和执行分开。

企业家要看上面、看外面,经理层要看下面、看里面,二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

在企业中,制度是底线,其上便是管理的艺术。

如果企业家把自己错误定位成了经理人,大事小情都经手“包办”,从早忙到晚,可是该把握的企业战略和发展方向却没有把握好,这是很失败的。

做经理人需要冲劲、干劲、耐力、毅力,做企业家需要胆商、智商、情商、德商。

职业经理人的培训不要讲大理论,应该着重培养和提高基本素质。

宋志平认为,在建设职业经理人制度的过程中,要加大培训力度,衡量职业经理人的能力,最重要的还是看实践水平。

因此,培训内容不宜过于宽泛,不要离题太远,而是要针对职业经理人的具体需要,更多地讲授实践知识。

就像EMBA教育一样,这项教育针对高级工商管理人员的培训,能够帮助经理人再学习、再思考和再沟通,课程多是围绕实践做的技术培训,培训出的不能只是会纸上谈兵的人。

企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职业经理人评价体系。

首先,对过去的业绩进行考核;其次,与职业经理人面谈;最后,再笔试答题,主要是考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些结合工作的答题是无法抄袭的,个人能力如何,考官一目了然。

老板和经理的区别

老板和经理的区别

第一,经理人和老板从概念上的区别什么叫经理人经理人就是经营和管理的人,他的专业工具是经营和管理,这是经理人。

什么叫经理经营与管理就叫经理。

经理人在创业初期,也是只具有经营管理的能力,而老板的其他能力还暂时不具备,需要在未来的创业过程中锻炼积累。

什么叫老板老板的板共有三层意思,一、老板就是企业最后一块挡风的板,这个风,就是风险。

二、老板是企业组织里承受压力最大的一块板,处在所有板之下,老板这块板承受不了压力了,企业就彻底被压垮了,这个压力来自企业内外,来自老板本人的内心和外部双重挤兑。

三、老板是社会最底层的一块板,我说过,创业老板的生活质量状态只比两种人生活质量高,一是残疾人,另一是囚犯,因为这两类人行动不方便,前者是自身健康得约束,后者是社会管理工具的约束,所以,老板是社会最底层的一块板,老板是世界上最不能要面子的一类人,因为要面子就没有票子,不是老板本人需要钱,而是所在的组织需要钱,从这个角度来讲,创业老板的生活层面还不如乞丐和残疾人。

第二,角色风险。

经理人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人,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的角色,而老板是干什么的老板是四个角色,第一是企业组织里的工兵,他是最大的工兵,跑在前面,他干不了的活,别人都干不了,所以他是从工兵开始练起的。

第二,他是管理者,他要对企业进行管理。

第三,他是领导者,他要完成决策。

第四,他是资本者,他要完成投资。

经营管理和最后这四种角色的区别是什么就好比是一棵树,经理人和员工干的活就是树叶和鲜花,而树叶和鲜花要长在树枝上,树枝要长在树干上,树干长在树跟上,树根长在土壤里,整个一棵树生活在空气中,经理人所干的事就是树叶和鲜花的事,而老板则要干所有的事情,而这些事情要复杂得多。

如果比喻成一列火车的话,经理人干的事就是司机的活,从甲地运到乙地,无非是拉钢材和木材的区别。

老板干的是什么老板要先规划图纸,从甲地到乙地怎么修这个铁路,先勘查、再画图,再施工,施工完了铺轨,铺完了再造火车,然后还得培训司机,这是老板和经理人最大的区别,这是角色的不同。

打工者、经理人和老板的区别(三做)

打工者、经理人和老板的区别(三做)

打工者、经理人和老板的区别(三做)下面是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故事。

有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建筑工人们在干什么?三个工人有三个不同的回答。

第一个工人回答:'我正在砌一堵墙。

'第二个工人回答:'我正在盖一座大楼。

'第三个工人回答:'我正在建造一座城市。

'十年以后,第一个工人还在砌墙,第二个工人成了建筑工地的管理者,第三个工人则成了这个城市的领导者。

同样是砌砖,第一个工人感觉自己是在做事,仅仅是工地工人而已;第二个工人感觉自己是在做市,他正在帮助自己的老板开发一座大楼,这座大楼的开发能够在市场上为老板赚到钱;第三个工人感觉自己是在做势,自己正在顺应房地产开发的大势,在行业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会熟悉这个行业,结交行业内人脉资源,总有一天他成为城市举足轻重的任务。

打工者眼中的工作只是做事情而已,不知道正在做的事情有什么价值,因此,他也停留在日复一日做事的地步,甚至连做事情的质量也难以保证,就像《欢乐颂》中的刘思明,连报告的数字都会多了一个零。

经理人眼中的工作不仅仅是做事,而是从市场角度出发,帮助企业在市场上创造价值和赢得竞争优势。

这样,经理人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现有企业,而是在整个行业都有价值。

所以,他可以轻松更换工作岗位,而且可以越做越好。

老板眼中的工作既不是做事,也不仅仅是迎合市场,而是专注发现趋势,总是在积累力量或者寻找机会抢占新机会。

打工者想变成经理人,就要不满足于做事,而是要从市场角度看待自己工作的价值,不要满足于按照公司规定是否已经完成工作了,而是要问问自己的工作是否帮助企业在市场上创造价值了。

大部分经理人其实还是停留在打工者的心态,模范遵守工作制度,听命于老板安排,但是,一旦市场不好,总是不免被贴上无能的标签,甚至直接成为替罪羊。

经理人要时刻记住:必须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价值只能来自于市场,帮助老板把企业内部管理的再规范也没有多少价值,能够帮助老板从市场赚到钱才最是有能力的职业经理人。

职业经理人是什么意思

职业经理人是什么意思

职业经理人是什么意思什么是一个经理人?在管理的早期历史中,“经理人”被定义为“对其他人的工作负有责任的人”。

这种传统的定义已不合时宜了,因为大批以个人方式作出贡献的专业人员在企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层级制度受到了挑战。

“经理人”已成为我们当今生活中一个高频率用词,随手拿来一份报纸或一本杂志,都不难看到“经理人”这个词。

“经理人”一词来自英文中的“manager”。

经理人就是老板?什么是“经理人”?大多数人都会回答说,“经理人”就是“老板”。

但是,当飞机场旁边擦皮鞋小摊上的招牌写着“经理:约翰・史密斯”时,每一个看到这招牌的人(至少在美国是这样)都知道,史密斯经理并不是“老板”,也不是所有者,史密斯经理只不过是擦鞋摊的雇工,其职权及薪水大概仅比擦鞋工略高出一点点而已。

德鲁克指出,在管理的早期历史中,“经理人”被定义为“对其他人的工作负有责任的人”。

这个定义合乎当时的须要。

它并使经理人的职能同“所有主”的职能二者区别。

它明晰地则表示出来管理就是一项可以加以分析、研究并系统地改良的特定工作。

这个定义把重点放到基本上就是当时崭新发生的、顺利完成社会经济任务的大型永久性非政府上。

然而,这个定义实难令人满意。

事实上也从来没有使人满意过。

从一开始,企业中就有些常常是处于负责地位的人,显然属于管理班子之中,但并不为其他人的工作负责。

例如,一个公司中的司库,负责公司中资金的供应和使用,他可能有一些下属,从这个意义上说来,他是一位经理人。

但司库本人显然从事绝大部分的司库工作。

他同向公司提供资金的人,同金融社会等打交道。

他是一个“以个人方式作出贡献的人”,根据传统的定义,他不是一位经理人。

但他却是高层管理团队的一位成员。

一位在公司中负责管理市场研究的人可能将领导着许多人,因而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位经理人。

但从其出任的职能和做出的贡献来说,他所领导的人或多或少,或者全然没,都不能存有什么差别。

一位全然不领导什么人的人在市场研究和市场分析方面全然可以做出同样的贡献。

职业经理人VS老板

职业经理人VS老板

职业经理人V S老板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职业经理人V S老板:个人魅力越强,越难驾驭无论你是否承认,老板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博奕确确实实地存在,即便是在最优秀的企业与最开明的老板之间。

诚然,每位老板都希望请到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但是,经理人越优秀,一般来说也越有个性,越清楚自己的价值,越能吸引员工的认同、追随乃至拥戴,从而也越具有与老板讨价还价的资本。

在目前中国的职业经理人阶层还未真正职业化的情况下,有些职业经理人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掌握企业的核心资源后,一旦离职,甚至会对企业造成灭顶之灾——不但能带走大批的追随者,还能带走企业的其他资源,有些甚至自立门户,成为企业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因此,从老板的角度来讲,用个人魅力很强的职业经理人,有种种担忧也不足为奇。

不少老板的确有这样的感觉:职业经理人个人魅力越强,越难驾驭。

权力与价值的博奕商场中人际交往的本质就是一种博奕。

企业的董事长或者老板,跟总经理及其他职业经理人之间也是在寻求一种博奕的平衡。

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其所拥有的权力及体现的价值也有所不同。

职业经理人个人魅力强,到底是好是坏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但在有些时候,对老板来说,反倒会成为一种威胁。

譬如说,有些总经理没有很明晰地认清自己的角色,因为在企业做出了一定的业绩,便开始跟老板抢风头,时时处处体现出自己不凡的野心;有些职业经理人垄断了企业的资源,因个人魅力强,在自己离职时竟导致整个团队叛离。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目前中国的职业经理人阶层还缺乏真正的职业精神;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自身定位不清。

因此,导致了种种矛盾的产生。

另外,老板们也没有对自己有很好的定位。

要知道,老板所发挥的魅力和职业经理人是不一样的,老板扮演的角色是如何用好人,而经理人的职责则是如何将好的战略有效地贯彻执行。

阿里巧巧功高盖主的恐慌当今的经理人,与老板的关系早已不同于当年“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的企业“君臣关系”;当今的企业,也不同于一言定生死的朝廷。

法人、创始人、合伙人、职业经理人、董事长、CEO、总裁、总经理究竟有何不同!

法人、创始人、合伙人、职业经理人、董事长、CEO、总裁、总经理究竟有何不同!

法人、创始人、合伙人、职业经理人、董事长、CEO、总裁、总经理究竟有何不同!从37年前中国提出改革开放到全民创新创业驱动的今天,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也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地在中国大地上诞生和成长。

但是,从2000年以后,我们发现“老板”、“职业经理人”、“CEO”这些流行热词在中国企业界开始满天飞,尤其是“职业经理人”和“CEO”,很多企业的总经理和总裁们都纷纷把自己改称为“CEO”,就连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也在自己的工作名片上印着某某公司“CEO”,很多人认为这是与世界接轨,心里感到无比荣耀和满足。

可是,有多少人真正理解“CEO”的本质和含义。

进入2014年以来,我们又发现“合伙人”这三个字开始满天飞,这究竟是企业运作之需,还是大家在跟风和玩儿文字游戏?近期,也有一些创业者和企业老板打电话咨询创始人、董事长、总裁、总经理等职位之间有何区别?为此,我想通过本文与大家进行简单分享和交流,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理解和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 法人:一般是指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并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企业一般可以分为法人企业和非法人企业。

其中,法人企业承担的是有限责任,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

而非法人企业承担的是无限责任,包括个体户、合伙企业等。

所以说,法人是一个特定组织,比如企业或社团组织,而不是指某个职位和个人。

■ 法定代表人:一般是指依法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的主要负责人。

法定代表人可以由董事长、总裁、总经理中的任何一个人担任,这就好像一个国家要有一个法定元首一样,这个元首可以称为“主席”,也可以称为“总统”,还可以称为“首相”,等等。

但是,他的最主要的职能就是代表这个国家行使法定权利和履行法定义务。

■ 创始人:一般是指某个特定组织(包括企业、社团等)的第一发起人或者创导者,或者是第一个提出事件概念的人,或者是机构创办人或奠基人。

比如张钢是小肥羊创始人、马化腾是腾讯创始人、雷军是小米创始人、丁耀华是中国管理学理论创始人,等等。

职业经理人与老板有什么不同

职业经理人与老板有什么不同

职业经理人与老板有什么不同职业经理人与老板有什么不同职业经理人和老板有很多不同,他们的外表可能是一样的,但内心可能是两个物种,一个是植物,一个是动物;一个是吃草的,一个是吃肉的。

下面是店铺整理了职业经理人与老板的区别,希望对你有帮助!一、风险意识不同职业经理人和老板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

职业经理人是回避风险,总想万一做不成,怎么办,于是尽量低代价地达到目标。

而老板是要挑战风险,总想万一做成了,收益多大呀,于是想把所有的利益都装在自己腰包里,搏一把。

老板还想让自己留在后面监督,让经理人按照老板的思路去冒险,老板得大利益,经理人得小利益,如果经理人被吃了,就再找一个。

经理人想怎样和别人分担风险,保存自己的小命,如果打了老虎,就自己留多点,也不想要老板太多的监督。

在企业里面,也是屁股指挥脑袋的,一个是打工的职业经理人,一个是老板,思维不同才是正常的,才是平衡的,思维相同才有问题。

如果老板象职业经理人一样害怕风险,那企业就缺乏创新,根本做不大,可能适应不了激烈的市场竞争。

如果职业经理人象老板一样喜欢冒险,企业就很容易冒进,很容易乱“玩”老板的钱,他离下课就不远了。

在老板眼中,他是“危险分子”,只能暂时利用,不可长期重用,他适合去做老板,而不是职业经理人。

其实老板和我们一样,当年都是穷人,可能没我们聪明,可能没考上大学,但就是胆子大,搏了一下,却“意外”地成功了。

当老板搏的时候,市场还有很多机会,本来我们也有机会发达。

但我们都是“好学生”,学习只有考试才能用到的“知识”,来证明教育系统是正确的,来证明教师是高尚的,来证明社会是公平的。

等出到社会上,才发现机会没有了,发达的能力没学到,打工的本事还可以,只好给当年的“坏学生”打工。

几年以后如果没被老板淘汰,成长为职业经理人,必定还保留以前的思维,避免风险,小心谨慎。

上学的时间越长,知识越多,框子越多,越容易成为职业经理人,而不是老板。

所以说造就职业经理人和老板的是一整套的系统,是过往多年的生活和工作经历,是自己的性格和家庭的影响,不是谁想改变自己,想成为老板,就可以做到的。

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的区别

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的区别

老板和职业经理人最大的区别,职业经理人外实且内实,老板外虚而内有虚实。

我观察过很多职业经理人,也和很多职业经理人共事过,事实上今天中国的很多企业高管都已经有相当不错的和,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眼界也很开阔(这里说的是高管),他们是一个非常锐意进取的智力群体。

职业经理人说话办事有一种内在的实,他会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思维模式,并且这一切非常外化(职业经理人要靠营销自己来获得收入),菜根谭有一句话说: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不可使人易知。

细细咀嚼,非常有道理,无奈的是,职业经理人为了生存,为了获得老板的信任,为了给公司和团队安全感,常常要做一些才华外露的事情,这是成大器之大忌。

所以,职业经理人重视给人一种内在外在都很干练很刚强的感觉,即我所谓外实且内实。

恰恰是这种定位,让职业经理人少了回旋的余地,尤其少了自我回旋的余地,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被自己的坚持把自己说服了,他们只相信自己所坚持的,只相信自己所认可的,并且他们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将自己的坚持和自己的认识系统化合理化,久而久之,自己也觉得自己对了。

所以,大多数职业经理人都有固执己见的毛病,都有部门之见,如果不巧度量再小一些,那相互拆台相互挖角就司空见惯了。

越到公司的高层,相互间越难以达成共识(或者说共识成本越高)。

而职业经理人离职的最主要原因,不是薪资,不是任务达成,恰恰是因为相互间共识成本太高,难以沟通。

老板不是这样,老板叫外虚而内有虚实,我打过交道的老板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从不与人争执,从不否定别人,给你的感觉就像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一样。

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很认真的听,这叫外虚。

但是内在,他会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他不会轻易的表达,或者说,很多老板干脆连系统性的知识都没有,你说,他就认真的听,并且向你学习。

我试过,跟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用一样的语气一样的语速一样的措辞讲一样的观点,老板会练练点都说对对对有道理有道理,而职业经理人会用它的一套和知识体系将你的观点要么干脆解构掉,要么将你所说整合到他的理论框架离去,大家不妨试试,我试过多次,屡试不爽,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当老板还是当职业经理人

当老板还是当职业经理人

当老板还是当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是为利润和营业额埋单,老板是为企业的未来和发展埋单我有一朋友在企业做高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CEO.他最近感到很困惑,因为他给老板提了企业的很多改进的建议和想法,但老板都没采取他的建议和想法,他向我咨询为什么?他还需要向老板提意见或者说老板对他本人不满意,故意为难或者刁难他,,我告诉他其实不必紧张,这也是我们很多职场中很多人的困惑。

这是因为职业经理人和老板所站的角度不同,一般来讲职业经理人是为企业的经营或者具体的讲职业经理人更多的是思考企业的利润和营业额,而老板更多的是站在企业的全面考虑为企业的未来思考,所以我们通常来讲,员工是为今天工作,职业经理人是为明天工作.老板是为后天或者未来工作.你能要求员工和你一样的思考问题吗?员工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干好.就OK了.但你就不行,你要为了团队和公司,也因此我们职业经理人有时也是站在自己的局部在思考问题,你的思考也是有限的,你比如你更多的是思考企业目前的现状,如利润和营业额,如何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甚至会考虑如何绑定企业的供应商一起来为企业的利润和营业额埋单,但这就不科学,经销商,代理商,销售商可以为企业的利润和营业额埋单,但供应商不可以,我们可以这样讲或许经销商,代理商,销售商是短暂的,供应商是长久的.供应商要算做企业的成本,经销商,代理商,销售商要做企业的利润和营业额,很多企业不是把他们分开的吗?所以讲这就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吗?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结果肯定不一样,但有一点你必须注意,你依然还是要向老板提出你的建议和想法,这充分表明你在为企业思考为企业谋划,甚至为企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否则你在企业的寿命则会更短,同样我们有些职业经理人他是一个很好的职业经理人,但就不是一个很好的老板,他自己创业开公司当老板就不行了,这是为什么?这其实有一个关键的问题,你在做职业经理人时,老板是把平台早就给你搭好了的,你只需要表演就OK了,而且老板还要为你遮风挡雨,你实际上思考问题的范围要小得多,而你自己做了老板.平台需要自己搭建,你以前是用别人的资源,现在别人是用你的资源,你以前是家里的长子,但现在你是父母.所以.角色不一样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应该发生变化才对,但有些人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职业经理人,就不要去做老板了,就像中国的打工皇帝唐骏和微软的鲍默尔又有什么不好?何必自己要去做一个任人欺侮的小老板.工商,税务都要自己一个人扛,太累了吧?。

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思维的区别?

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思维的区别?

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思维的区别?1.老板的思维和职业经理人的思维是截然不同的。

罗伯特清崎说过类似的话,但我真正明白这句话,是看了很多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后。

很多所谓的老板,总经理,总裁其实都是职业经理人;我见过很多打工时很牛的“老板”,真正跳出来自己做老板后,他们面对了另一个世界,一个以前所没有经历过的世界。

大多数人第一次,第二次做老板的结果都不是很好。

2.失败得越多,离成功越近。

没有人喜欢失败,但你应该尽早面对失败,并且带着一份感恩的心面对失败。

失败真的不可怕,反而有点儿令人开心。

同样的道理是,这个世界上有2杯水,一杯苦水,一杯甜水,你希望先喝哪一杯。

这个世界上正是因为有太多人,害怕失败,所以才会失败。

3.成功与成就不同,我希望获得成就。

成功是指你给自己设定的目标达成,如果达成就是成功,所以说每个人心目中的成功定义不同。

但成就却不同,你需要获得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认可,这个世界上有成就的人并不是那么多。

4.坚持做一件事情一个人,一生坚持做一件事情,一定能够在这个领域获得一些成就,只不过,大多数人抵御不了外面的诱惑,无法坚持的做一件事情。

5.做人是生意成败的关键我没有看到过做人失败的,人品差的人能够在商场上获得长久的成功。

大多数人品差的人,获得的成功,只是短暂的,区区十几年或更长一些而已,人是要活一生的,谁笑到最后,谁才能笑得最甜。

比较可惜的是,现在大多数做生意的人,都会把“做人,人品”挂在嘴边,而事实上却做不到。

6.好的另一半,能够助你更快更好的做事业一个为人正直善良,通情达理,能够在事业上帮到你的女友或老婆,能够令你的事业长足发展,也许她不用给你太多建议,不用时时关注你的事业,关键时候点睛之笔,就能令你事半功倍。

生意做大的几点(小有成就不是很难,做大生意却需要具备一些特征)1.宽阔的胸襟与气度2.极强的抗挫折能力3.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执行力4.极强的整体策划和资源整合能力5.一个好的另一半。

如何做好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

如何做好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

如何做好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一、1、职业经理人的使命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经理人)所谓职业经理人是指以企业经营管理为职业,深谙经营管理之道,熟练运用企业内外各项资源,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担任一定管理职务的受薪人员。

这一概念包括两层含义:其一,经理人职业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已经成为一门科学性、专业性极强的社会职业,有其专业化的职业体系与行为规范,其职业标准与成就已逐渐被社会广泛认同;其二,具有经营者职业资格经理的人员,将其工作视为职业生命,有相应的社会角色标准与压力约束,在社会选择机制作用下不仅仅追求物质利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职业文化与职业精神,并以此激发经营者的创造智慧与献身精神。

职业经理人是经营组织单位当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它的重要使命是短期当中投入少产出大,中长期做到持续健康发展.具体而言是指在一个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中承担法人财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全免负责企业经营管理,由企业聘任,以年薪、股权、期权等作为获得报酬主要形式的职业化企业经营管理专家。

经理是在组织中负责监管他人工作的成员。

顶层经理,负责政策制定和组织的全面工作;中层经理负责执行顶峰管理层确定的政策以及部门的日常工作;一线经理负责在普通雇员中贯彻实施企业的政策任务.2、职业经理人同领导人的区别领导人重战略,经理人重战术;领导人重决策,经理人重执行。

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不一定能成为好的职业领导者。

好的职业领导者首先是决策者,他必须做出决定,并且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责任感来承担责任.而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首先要是好的执行者.3、职业经理人同老板的区别经理不是有形和无形资产风险的主要承担者,老板不一定懂管理、抓业务,而经理人不同。

经理与老板,工作上互相补充,相互辅助,才能造就企业的均衡发展态势。

老板作为投资者,拥有资产的所有权,其风险与责任较经理要强烈的多。

角色定位不同,工作内容不同,构成对经理与老板职业行为的不同规范。

职业经理人与老板的管理比拼

职业经理人与老板的管理比拼

职业经理人与老板的管理比拼专业和非专业地看待销售会有很大出入。

职业经理人更多是以专业的角度去理性看待,老板和外界则更多习惯以直观的感觉去看待。

我们真正要看的是在具体条件下的销售具体情况,有可比性才可以相提并论。

谁比谁更强两个销售总监,一个业绩6千万,一个2个亿,如何选择?是2个亿的能力、素质和经验一定强过6000万的吗?答案很可能不是。

首先是时间阶段不同,如果是第一年的6千万和第四年的二个亿就更没有可比性。

而且每个企业发展阶段、用人方式、授权、职责、待遇完全不同,取决于在多长时间内、以什么样的基础、用什么样的条件做到了这些,是以其为主还是以其为辅甚至毫不相关做到的。

如果是从零或者几近于零开始,既要组建和调整队伍,重新梳理和开发市场,还要跟标跟医保,甚至面临缺货或产品质量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时间,也都在消耗时间。

只要是按正常的速度分布市场,没有任何过失和遗漏,就是合格的销售指挥。

如果后来居上完全超过其他竞品,得到市场的普遍尊重和认同,就是一个优秀的销售管理者。

如果是用简单继承的方式做到了2个亿,假如比同时期其他企业发展速度逊色,比得到的基础所应有的销量增速逊色,或者并不是自己指挥和完成,或者没有新客户、新队伍等资源的补充,并不具备市场价值和竞争力。

有些企业的营销总监甚至不负责业务管理,而是协助老板处理内务,专门处理修理人和克扣提成的脏活,更类似于行政人员。

开创阶段要面临的考验和风险更多,中小企业资源有限,需要的是既能带兵打仗又能定战略、建体系的全面型帅才,单纯是做执行层面的将才无法胜任。

很多外企执行层面直接空降国内企业做高管很快夭折也是同样原因。

除了资源相差太多和做事风格习惯完全不同外,缺乏高层全盘操控和独挡一面的经历,一切要靠自己打地基也会难以招架。

真正去看一个中高层营销管理者,要看其具备的客户资源、网络资源、行业人脉和实际的营销管理经验、过去的成功史以及与自己企业的可嫁接性与吻合度。

如果过去完全是老板的成功,管理者并没有任何自身资源和实际操刀经验,或者与公司品类跨度遥远,无法借力,这样的接合就会汲汲可危。

老板是职业经理人的第一客户

老板是职业经理人的第一客户

⽼板是职业经理⼈的第⼀客户⽼板是第⼀客户“⽼板”定义:持有⼀定量的社会资产,并以企业运⾏⽅式以之投⼊再⽣产的群体或个⼈。

“职业经理⼈”定义:对⼀定量的社会资产,在有限调度其它社会资源的运作过程中,凭借⾃⾝和团队的管理能⼒,使之沿⼀定规则呈升值趋势的第⼀责任⼈。

⽼板是企业的所有者,⽽职业经理⼈是企业的管理者。

从职业经理⼈的⾓度,对其所在企业⽼板应持什么样的态度呢?⼀、正确认识⽼板⾝上的优势。

职业经理⼈管理⼀家公司,当然应该把公司看成是⾃⼰的公司,努⼒去经营;但⽼板可以看成是出钱买你这个公司更多股权的⼈,他(她)是你接⼿这家公司后的第⼀位合作者。

买公司产品和服务的,都是客户,买了公司全部或⼤部的股权的,就更应该是客户,⽼板是我们的第⼀客户。

对于客户,职业经理⼈⾃然会给予极⼤的关注,⽽对于⽼板,则往往要求甚多、甚⾼,有时常常会求全责备或不切实际。

如果,你视之为客户,你就会在很多⽅⾯努⼒去适应他(她),“客户永远是对的”。

作为职业经理⼈,⼀定要充分认识到已经是⽼板的那批⼈的优势所在,特别是要善于在那些低学历的⽼板⾝上,找到⽐你强的地⽅,不要只看到⽼板们的机遇和勇⽓。

书⽣们掌握的知识⼤多是可以编程的,⽽⼤多数⽼板掌握的东西很多是不可以编程的,是我们这些⼈很难学到的。

在你的⽼板⾝上,找出若⼲项⽐你强的地⽅,如果你“没有找到”,那只能是你“存在问题”。

因此,“得⽼板者得舞台,没市场者没地位”。

⼆、更多检讨⾃⾝存在的不⾜。

职业经理⼈在⼯作中与⽼板产⽣分歧或冲突是常有的事,⽆⾮三种可能性:职业经理⼈的错误、⽼板不对和⼀时很难判断对错。

职业经理⼈能意识到⾃⼰不对,就应该及时地进⾏纠正,必要时还要公开检讨或主动对⾃⼰作出惩罚,⽽不能固执⼰见,坚持错误,甚⾄是强词夺理;确定是⽼板不对,我们职业经理⼈也要多检讨⾃⼰,⽐如:事前我们同⽼板有没有充分地沟通;公司的管理团队的思路和做法,是否通过各种渠道让⽼板了解和理解;职业经理⼈的⽇常⼯作,未能得到⽼板和董事会的有效监督,以使⽼板受到误导,作出不利于公司经营管理的决定;明知⽼板的决定不对,是否在同意⽼板决定的前提下,尽所能使之损失最⼩;⾯对⽼板的错误决定,是否意识到公开的反对只会使⽼板更加固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经理人和老板的区别
经常接触大中型民营企业老板和各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后,我一直很困惑:同样是做企业,同样位高权重,同样智慧过人,为何两者结局大不相同?
二者最大的区别表现在,职业经理人外实且内实,老板外虚而内有虚实。

今天中国的很多企业高管都已经有相当不错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素养,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眼界也很开阔,是一个非常锐意进取的智力群体。

职业经理人说话办事有一种内在的实,会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思维模式。

然而,职业经理人为了生存和获得老板的信任,为了给公司和团队安全感,常常要做一些才华外露的事情,这是成大器之大忌。

因此,职业经理人重视给人一种内在外在都很干练很刚强的感觉,即外实且内实。

这种定位让职业经理人少了回旋的余地。

所以,大多数职业经理人都有固执己见的毛病,都有部门之见,如果不巧度量再小一些,相互拆台相互挖角就司空见惯了。

越到公司的高层,相互间越难以达成共识。

而职业经理人离职的最主要原因,不是薪资或任务达成,恰恰是因为相互间共识成本太高,难以沟通。

老板却是外虚而内有虚实,老板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从不与人争执,从不否定别人,给你的感觉就像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一样。

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很认真听,这叫外虚。

但是内在会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不会轻易表达,或者说,很多老板干脆是你说,他就认真听,并且向你学习。

如果跟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用一样的语气一样的语速一样的
措辞讲一样的观点,老板会连连点头都说对对对有道理有道理,而职业经理人会用它的一套思维逻辑和知识体系将你的观点要
么干脆解构掉,要么将你所说整合到他的理论框架。

当然,原因可能是老板确实不懂,但这个可能性不大,更大的可能是,老板在持续的吸纳,而职业经理人在持续的整合。

老板的内在也有实的。

实就实在一种对价值的判断,对企业前途的判断。

总体来说,老板和职业经理人都很有干劲,但是,老板更多了一份吸纳,一份包容,一种忍辱负重的坚韧不拔。

这些是职业经理人欠缺的。

很多职业经理人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创业一定能成大事,我看未必,能说并不代表能落实。

事实上对于创业者来说,
管理知识、管理技能和管理经验并不是最关键的。

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是一种服务的精神,一种服务的理念。

企业能否做大做强关键在于企业家是否有用真心真情服务目标客户的意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