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概论
明代文学概说
(二)明代后期文学
1、理论上的自觉性
李贽的“童心说”和袁宏道的“性灵说”
2、诗歌——“公安派”“竟陵派” 3、散文——小品 4、通俗文学
所谓“童心”,李贽解释为“绝假
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就是 由人的自然本性所产生的未经假饰 的真实情感,与之对立的,则是由 耳目而入的“闻见道理”。 提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 童心焉者也。”(《童心说》)
端,有如天定神授,毕生毕世不可转移,宛如在
胎而生知,离母而故解者,可胜笑哉,可胜叹
哉!”
徐渭 “自君四海、主亿兆,琐至治一曲之艺,凡利 人者,皆圣人也。”(《论中》)
(二)明代中期文学
1、恢复生机、逐渐走向高潮 ① “前七子” ② “唐宋派” ③ “后七子”
前七子包括李梦阳、何景明、 徐祯卿、边贡、王廷相、康海、 王九思,并称为前七子; ——
3、思想文化:严格控制
① 大力提倡程朱理学
② 实行八股取士制度 ③ 大兴文字狱
④ 取消士阶层“隐”的权利
程朱理学被尊奉为官方学说,这一学派
的儒家经典注本被当作士子日常的功课 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题目 取自“四书五经”,刘大魁《时文论》: “八股时文,是代圣贤说话,追古人神理于千 载之上,须是逼真;圣贤意所本有,我不得减 之使无;圣贤意所本无,我不得增之使有。” 形式 八部分: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 中股、后股、束股 危害 宋濂“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 能对”。
(二)明代前期文学 文学史上一段相当漫长的衰微 冷落的时期。
诗文 明初三大家:高启、宋濂、刘基 高启唱出了由元入明的文人们内心中的无穷悲 凉。宋濂,则因积极参与新朝文化规制的设计 而成为“开国文臣之首”(《明史》本传)。 以“三杨” (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 “台阁体”长期盛行,以对皇帝的阿谀奉承和 道德说教为主要特点 。
明代文学概说
明代⽂学概说⽂/肖旭明朝从1368年朱元璋灭元,到1644年明王朝灭亡,共276年。
在嘉靖时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社会经济发⽣了重⼤变化,⽂学⽅⾯也出现了新的势态。
明代⽂学以嘉靖元年(1522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明王朝在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加强了特务统治,⼤兴⽂字狱;在⽂化思想上完善了学校制度,规定了⼋股⽂的科举制。
政治和⽂化思想上的这些措施,使明王朝前期⽂坛出现了死⽓沉沉的局⾯,著名的作品⼏乎都集中在元末明初之际,⽂学作品的整理⽅⾯成就⽐较显著,如《三国》、《⽔浒》的加⼯整理,章回⼩说和传奇戏曲的体例⽇趋完善,为后期⽂学创作的繁荣准备了⼀些条件。
嘉靖以后,⼟地兼并⽐较激烈,⼴⼤农民被迫流亡,在⼀些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城市⾥市民⼈数增多,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势⼒也不断增长。
明后期宦官弄权突出,魏忠贤的“阉党”把持朝政,东林党⼈进⾏了反对宦官的激烈⽃争。
这时出现了以王守仁为代表的主观唯⼼主义的哲学体系。
他们在反对程朱理学的传统束缚和启发⼤胆思索⽅⾯,起了⼀定的积极作⽤。
这个体系的泰州学派,反对封建的伪道学;李贽等为⼩说、戏曲⼤声呐喊。
因此明后期⽂学出现了繁荣的局⾯。
戏曲步⼊了中国戏曲的全盛时期,产⽣了⼤批有特⾊的传奇作品,以汤显祖的《牡丹亭》影响为最⼤。
这出戏体现了反对封建礼教,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
在长篇⼩说⽅⾯,出现了神魔⼩说的代表作《西游记》;出现了第⼀部以描写家庭⽣活为题材的长篇⼩说《⾦瓶梅》。
在短篇⼩说⽅⾯,出现了冯梦龙的“三⾔”和凌濛初的“⼆拍”等话本、拟话本⼩说。
在诗⽂⽅⾯,唐宋派、公安派给复古派以致命打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明代⽂学有这样三个特点:1、明代是封建社会的后期,封建旧的东西更趋腐化,新的萌芽已经产⽣,这都影响着⽂学,且在⽂学中有所反映。
如《⾦瓶梅》的出现,反映了统治者的腐化堕落,已经影响到了社会风⽓。
市民成为话本⼩说的中⼼⼈物,情与理的⽃争,个性解放的要求,在《牡丹亭》中体现的⼗分突出。
【最新】一章明代文学概述
2021/2/2
5
(二)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和繁荣
传统文学观念向视诗、文等雅文学为正宗, 而视小说、戏曲等俗文学为鄙野、淫邪。
承平日久,帝王对小说、戏曲兴趣越来越 浓,朝臣、文人也开始喜好。
从前期李梦阳到后期李贽、袁宏道、汤显
祖、冯梦龙等,都为俗文学大声疾呼。李贽称 《西厢》《水浒》:“古今之至文”(《童心 说》)。
❖ “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传习录》上)禅 宗大师认为:“率性之谓道,率情之谓倒”(《紫柏老 人集·法语》)。
2021/2/2
3
明后期思想家、文学家纷纷不顾天理、张 扬世俗情欲:
李贽:“人必有私”(《藏书》卷2)
汤显祖:“世总为情”(《汤显祖诗文集》卷
34)
袁宏道:真乐乃是“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 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
2021/2/2
2
❖ (二)新兴的王学左派肯定人欲、张扬个性, 使文学 创作主体意识增强,诗文领域出现袁宏道的“性灵说”, 小说、戏曲出现《金瓶梅》、“三言”、“二拍”《牡 丹亭》等写时俗、写物欲、写性爱的作品。
❖ 明初思想文化界死气沉沉。
❖ 中叶后,心学和禅宗强调“本心”:
❖
王阳明说:“此心纯是天理”。
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骚、史、汉并提, 称《水浒》《金瓶梅》是“逸典”(《觞 政》)。
冯梦龙认为小说比《论语》《孝经》的感染力
202“1/2/2捷且深”。
6
❖ 明代俗文学的繁荣:
❖ 首先是小说勃兴:以《三国》《水浒》《西 游》《金瓶梅》这“四大奇书”为标志。短篇以 “三言”“二拍”为代表。
第一章明代文学概述
2021/2/2
1
❖ 明王朝(1368—1644)历16帝,有国277年。可以嘉 靖为界分前后两期。
明代文学概论
明代文学
诗文: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继续提 倡复古;归有光等唐宋派反对,以“三袁”为 代表的公安派又给所后七子的复古主义以沉重 的打击,他们提出了反对贵古贱今,反对模拟 古人,主张文学要独抒性情、发前人所未发等, 有其进步意义。
四、明代文学各体概况: (一)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大发展 (二)明代在散文、诗词等旧体文学方面大为
逊色
4
梅》,英雄传奇《北宋志传》,历史小说《新列国 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短篇小说“三 言”“二拍” 戏曲创作: 徐渭《四声猿》,杂剧的最高成就。传奇以沈璟为代 表的吴江派,注重格律,注意与舞台演出的联系;以 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注重内容和文采。 《牡丹亭》、《宝剑记》、《鸣凤记》、《浣沙记》
1
明代文学
诗歌——“三杨“为代表的“台阁 体”,李东阳为代表的“茶陵诗派”;
戏剧——朱有敦为代表的宫廷杂剧。 文学的整理——章回小说和传奇戏得到了
发展并趋于完善。 “前七子”——李梦阳和何景明等发起复
古运动,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 口号
2
明代文学
(二)后期 小说——《西游记》,文人独创的世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说《金瓶
明代文学
一、总貌: 历史进程滞塞,造成了明代文学的复杂性 二、明代的政治 (一)实施封建专制统治 (二)严厉的控制思想文化 三、明代文学分期概况 (一)前期 小说——《三国演义》、《水浒》划时代。 诗文——刘基、宋廉、高启揭露黑暗现实,富有
社会内容。如《卖柑者言》、《秦士录》、《田 家行》等。
第一讲 明代文学概况;明代小说的繁荣
第一讲明代文学概况(第四周1)绪论:综观明代文学,小说成就最高,戏曲次之,诗文相对衰微。
《三国志演义》可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高峰,《水浒传》则是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
《西游记》可说是神魔小说的楷模,《金瓶梅》在世情小说中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方面也是前无古人的。
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是宋、元话本的继续和发展,其成就也很高,代表作是“三言”、“二拍”。
戏曲中的《牡丹亭》以其独特的构思,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影响深远。
所以,明代小说、戏曲的成就是极为辉煌的。
明代文学的演变发展,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大的阶段,从明初到正德年间是明代文学的前期,从嘉靖年间到明亡是明代文学的后期。
这两个阶段的文学有着显著的变化,表现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这种变化和特点,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思潮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
【前期文学】明代前期文学的发展,有个曲折的过程。
除元、明之交产生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外,这时期没有产生成就较大的作品,只是到成化年间戏曲和民歌才有一些新的开拓。
【后期文学】从嘉靖以后,小说、戏曲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创作十分繁荣,不仅数量多,而且取材面也较广。
这是明代后期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
明代后期的通俗形式的文学取得了重大成就。
长篇小说《金瓶梅》,短篇小说集“三言”和“二拍”,戏剧如汤显祖的《牡丹亭》等,都在各自领域中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这一时期“雅”、“俗”文学传统相互混融的现象,也比前一时期更为突出。
一、明代社会对文学的影响(一)前期沉寂的原因元明之际社会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涌现了一批精神上比较解放而且富有时代使命感的文人,作品有阳刚之气,作家有忧患意识。
以《三国演义》、《水浒传》、南戏中兴、宋濂、刘基、高启诗文为代表。
但这种繁华很快就遭到阻扼和摧残。
1、明初,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把自秦汉以来的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
朱元璋针对元代由于政治制度松懈思想统治的松懈所带来的社会变化,以强烈的手段建立了空前的独裁统治。
明代文学绪论
第六讲 明代文学 概论与诗文
秋 望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日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2、何景明:何景明(公元1483~1521年),字仲
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人。“天下语 诗文,必并称何、李”(《明史· 何景明传》)。 《杂言十首》说:“秦无经,汉无骚,唐无赋, 宋无诗”。 《与李空同论诗书》说:“近诗以盛唐为尚。 宋人似苍老而实疏卤,元人似秀峻而实浅俗。”
2、于谦
指明前期成化、弘治年间以湖广茶陵人 李东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其成员有谢铎、张泰、 邵宝等人。他们做诗强调宗唐法杜,着眼于音调、法 度,具有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转化时期的过 渡的特点。 李东阳(1447~1516)以台阁重臣的身份“主文柄, 天下翕然宗之”(《明史·李东阳传》),在当时文 坛具有很高的声望。 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 的复古主张,以为“汉唐及宋,格与代殊。逮乎元季, 则愈杂矣。今之为诗者,能轶宋窥唐,已为极致,两 汉之体,已不复讲”(《镜川先生诗集序》)。
概
论
明王朝(1368—1644)历16帝,有国277年。 一、明代社会发展对文学的影响
明初 “重农抑商”,影响了城市繁荣。
明中叶工商势力活跃,市民阶层迅速扩大。
作品内容市民化,艺术趣味趋向世俗化 。
文学商品化,带来晚明文坛的污秽浊流。
王学左派肯定人欲、张扬个性, 使文学
创作主体意识增强 。
(二)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和繁荣
1、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
体裁,它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 发展演化而成的。 章回小说的特征: 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 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 一的整体。
01明代文学概述(2课时)
(二)长篇小说艺术的发展过程
成书过程:从世代累积到文人独立撰写; 成书过程:从世代累积到文人独立撰写; 创作意识:从借历史演义、 创作意识:从借历史演义、寓言寄托到面对现实人 生; 表现题材: 表现题材:从着眼战争兴废等国家大事到注目现实 生活; 生活; 描写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 描写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 塑造典型:从突出的性格特征到用多色、 塑造典型:从突出的性格特征到用多色、动感的笔 触刻画人物性格; 触刻画人物性格; 情节结构:从线性的流动到网状交叉; 情节结构:从线性的流动到网状交叉; 小说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 小说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
二、明代前期社会及文学概况
1、社会概况: 、社会概况: 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2、思想文化:程朱理学继续被尊奉为官方思想, 2、思想文化:程朱理学继续被尊奉为官方思想, 科举日益僵化。 科举日益僵化。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 署曰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 署曰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 帝密使人侦视。翼日, 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 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 诚然,不朕欺。 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不朕欺。” ——《明史 宋濂传》 宋濂传》 《明史·宋濂传
五、明代俗文学的发展及对文学 认识的深化
章回小说: (一)章回小说: 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 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 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 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 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整体。 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整体。到明代章回 小说最终定型,代表作: 小说最终定型,代表作:《三国志通俗演 水浒传》 西游记》 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 梅词话》 四大奇书” 梅词话》等“四大奇书”。
明代文学概论
明后期“雅”、“俗”文学传统相互混融的现象更 为突出。 李贽大力推崇《西厢记》、《水浒传》等通俗文学, 称《西厢》《水浒》:“古今之至文”(《童心 说》) 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骚、史、汉并提,称 《水浒》、《金瓶梅》是“逸典”(《觞政》) 冯梦龙也认为小说比《论语》、《孝经》的感染力 “捷且深”。
“后七子”:是继前七子之后再度兴起的一个倡导 文学复古的集团,形成于嘉靖中期以后,以李攀龙、 王世贞为首 “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于本朝独 推李梦阳”(《明史·李攀龙传》)
2、俗文学的兴盛和雅、俗传统的混融 市民阶层文艺需求的增长 。 印刷业空前繁荣:《水浒传》和《三国志通 俗演义》等小说在嘉靖时期广泛刊刻流传。 戏曲作家陆续增多。 诗文中的通俗色彩
三、明代文学后期(万历——明末) (1573—1644)
(一)文学理论
1、李贽“童心说”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 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 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 有初矣。” (《童心说》)
李贽《童心说》: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也。苟 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 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 非文者。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 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 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 《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皆古今至文, 大贤言圣人之道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 势先后论也。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 自文也,更说什么六经,更说什么《语》、 《孟》乎!”
汤显祖 :“世总为情”(《汤显祖诗文集》 卷三四《南昌学田记》) “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 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牡丹亭题 词》)
明代文学概述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 《牡丹亭》 《永乐大典》 郑和下西洋
二、明代前期文学发展概况
1、朱元璋
在金华时,朱文忠用儒士屠性、孙履、许元、 王天锡、王袆干预公事,闻于太祖。差人提取 屠性等五人到京,命王袆、许元、王天锡发充 书写,惟屠性、孙履诛之。(刘辰《国初事迹》)
明代文学
明代文学概述
一、明代文学的断限及分期
断限:明代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 开国,到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1 644) 自缢,前后共计277年。
分期: 二分法: 中古文学的最后阶段:明初到正德年间。 近古文学的第一阶段:嘉靖(1522~1566)以 后,文学变革犹如狂飚突至,迅猛异常,中国文学正式 步入近古的新时代。从明中叶到清代鸦片战争,是中国 文学近古期的第一段。 三分法: 前期:从明初到成化末年(1368—1487)的一百多年。 中期:从弘治到隆庆(1488—1572)的近百年。 后期:自万历到明末(1573—1644)。
3、文学上
“吴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和 徐祯卿 “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 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 “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 光 “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徐中行、梁 有誉、谢榛、吴国伦, 《西游记》
四、明代后期文学发展概况 1、社会状况:
朱厚熜初承大统时,对国事尚有所作为,除采取了历 代新君例行的大赦、蠲免、减贡、赈灾等措施外,还 扭转了正统以来形成的内监擅权、败坏朝政的局面, 并曾下令清理庄田,“不问皇亲势要,凡系冒滥请乞 及额外多占者悉还之于民”等。但这种善政并没有保 持多久,一年以后,即有“十渐”等奏疏出现。特别 是经“壬寅宫变”幸得未死,他被吓得失魂落魄,躲 在西苑,设醺炼丹,迷信几个道士的邪说,养生修道, 二十余年不敢回大内,置朝政于不顾,使贪赃枉法的 首辅严嵩横行乱政20年,形成北方蒙古侵扰不断,有 识的官员不能为国出力,甚至惨遭屠戮。另在宫内外 兴建大量宫殿庙宇,加重百姓的负担,使得国家财政 危机愈益深重。
第七章明代文学概论
1、《古本小说丛刊》,中华书局1987年版。 2、《古本小说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3、《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初编》,台北天一出版社1987年 版。 4、(明)毛晋编 《六十种曲》,中华书局1958年版。 5、(明)沈泰编《盛明杂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版。 6、陈大康著 《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0年 版。 7、郭英德著 《明清传奇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版。
5、洪武十五年(1382)设立锦衣卫。永乐十八 年(1420)设东厂,以内监掌之。成化十三年 设西厂,太监汪直领之,所领缇骑倍东厂,成 化十八年终罢。正德三年(1508)设内行厂,刘 瑾领之。
6、洪武六年以唐律为蓝本,制订《大明律》,洪 武三十年正式颁行,共三十卷,四百六十条。 对危及皇权者制裁很严,常在殿堂上“廷杖” 官吏,以震慑官员,以维护皇帝的专制大权。
2、明中叶开始,特别是嘉靖、万历以后,随着 政治、经济和哲学思潮的发展和变化,文学创 作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 唐宋派 公安派 3、晚明小品文和明末表现爱国思想的诗文。
二、明代戏曲
1、明代前期,戏剧作家、作品的数量较多,但成 就有限。 戏剧创作中最盛的是点缀升平的娱乐之作和宣 扬封建道德的作品。如朱有燉的杂剧、邱濬的 传奇。 明代前期产生了两部重要的戏曲文献:朱权的 《太和正音谱》、贾仲明(或谓无名氏)的 《录鬼簿续编》。
2、明代民歌在明代文学中有特殊的意义。 从明中期以来,自李梦阳、何景明至李卓吾、 袁中郎、冯梦龙、凌濛初等,不仅由于个人的 兴趣而喜爱民歌,也把民歌富于真情实感、奇 思异想和灵动活泼、无所忌讳的特点,奉为文 学的审美理想,当作反对假文学的武器。 因为受到文人的重视,明代民歌得到较好的保 存,今尚存一千多首。
明代文学——概述
二、繁荣的原因 • 1、商业的繁荣,市民的需要,给小说繁荣奠 定的基础。
• 2、进步的社会思潮的影响。
• 3、出版业的发达。
• 4、小说自身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 5、小说理论的发展。
• 4、繁荣期(明中叶———清中叶)
• 白话通俗小说
• 1)长篇小说类型: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 世情小说 • 2)中短篇白话小说:拟话本(鲁迅命名) • 形式上模仿话本,是案头文学作品,如三言二拍。
• 3)文言小说的复兴
• 《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
• 5、过渡期(晚清——五四运动前):中国古典文学 向现代文学转化的转型期
以上几种,蕴涵着小说的萌芽,可看作中国古典小说之源。
• 2、雏形期(两汉魏晋南北朝)
• 野史杂传:《吴越春秋》《 燕丹子》《 汉武故事》
• 《史记刺客列传》与《燕丹子》即正史野史比较: • *以事为中心与以人为中心
•
•
*多离奇情节:乌白头马生角,杀千里马取
肝,杀美人手
• 野史将史与小说交缠一直延续至明清。
• 2、短篇白话小说成熟,并达到高峰。 •
白话短篇小说是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所以又称拟话本。“三言”“二拍”等标志着白话短 篇小说的成熟,并代表了我国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 就。
• 3、文言小说出现复兴 •
《剪灯新话》《剪灯余话》等挽回了文言小说的 颓势,到明中叶后期,文言短篇小说呈现出繁荣局面。
•
共同的审美趣味急剧转向世俗化、个性化 和趣味化,完成了文学史上的一次突破。
三、明中叶后文学的特点
• 1、适于表现市民生活和感情的通俗文学空前繁荣。 •
明代既有了市民文化的背景,又有了对个性和人 欲的肯定,那么,以世俗为主的通俗文学的快速发展, 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首先是小说勃兴:以《三国》《水浒》《西游》 《金瓶梅》这“四大奇书”为标志。短篇以“三 言”“二拍”为代表。
明代文学概述
• 吕天成《曲品》慨叹:“《鸣凤记》 记诸事之恶,令人有手刃贼嵩之 意。”
明代后期传奇的繁荣
明代后期传奇的繁荣 • 万历至崇祯年间(1573—1644)传奇创作进入了高 潮期和繁荣期。以汤显祖为代表的玉茗堂作家,和 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为传奇的繁荣作出了重大贡 献。具体表现: 1、涌现出了数百种较好的传奇作品,昆腔传奇一枝 独秀。 2、最突出的创作倾向是弘扬了个性,批判了封建专 制。如《牡丹亭》《娇红记》《玉簪记》《红梅记》 《东郭记》等。 3、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曲学群体的形成。 4、玉茗堂风格影响下的作家。孟称舜为代表。
第一章 明代文学概述
前期,回归期
即对儒学文艺观的回归。 最有代表性的是长篇小说 《三国演义》、《水浒传》
后期,是文学突变时期
文学突变和全面繁荣 小说有《西游记》、《金瓶梅》 戏曲有《宝剑记》、《浣沙记》、《鸣凤记》 三大传奇问世
第一节 城市文化的形成(明代文学背景之一)
一、文人商人化(文学突变的 基础) 二、读者市民化(文学突变的 内因) 三、艺术趣味世俗化(文学突 变的方向)
• 2、梁辰鱼的《浣纱记》,在戏剧史上有着重要的位 置,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 演出的传奇剧本。 • 一、沉重的政治悲剧。 此剧热情赞美了勾践虚 心纳谏,与臣子团结一致,奋发图强的精神以及范 蠡、文种等人忠贞不贰的品格;而夫差的刚愎自用、 信任奸佞、排斥贤良的行为予以批判。作品明显地 寄托了作者对明代朝政的不满和自己的政治理想。 • 二、崇高而又苦涩的爱情剧。爱情要服从于政治 上的需要。西施作为范蠡的情人,却成了范蠡施展 美人计的工具,对彼此都是一个巨大的伤害。
(一)理论上的肯定。 (二)本身的艺术魅力。
二、 通俗文学特征认识的深化(新的 文学观念的形成) (一)高度重视情感特征。 (二)清晰认识虚实关系。 (三)探讨人物性格刻划。(开始了 对人物塑造的探讨) (四)注重语言通俗易懂。(对典雅 语言发起了挑战)
古代文学之元明文学概论
元代文学一,散曲、散曲是元代散文的主体,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新体式。
(它主要来源于民间小曲和北方少数民族乐曲,一部分则从词调演化而来,分小令和套数两种。
小令是单曲支曲;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宫调相同的曲子连缀而成的组曲,也称大套、散套、大令,内容上散曲非常庞杂;风格特征上,诗庄、词媚,而则以“俗”为特点,不讲含蓄,追求诙谐情趣,“以俗为雅”。
)二,南戏、由南方语言和南方音乐组合而成的戏曲样式,最初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它的规模结构比北杂剧宏大复杂,而形式比较自由,曲调柔婉悠扬,尤为南方民众所喜爱。
元灭南宋后,南戏曾二度衰落,但元代后期,南戏又重新兴盛起来,著名的南戏为高明的《琵琶记》(《琵琶记》为“南戏之祖”)。
三,剧作分类:1、公案剧—《窦娥冤》,《蝴蝶梦》2、爱情妇女剧—《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3、历史剧—《单刀会》四,窦娥的形象特征: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人物,她的性格是孝顺与抗争的对立。
她的性格有善良温顺的一面,又有刚强反抗的一面。
五,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1、在创作方法方面,关汉卿的杂剧以现实主义为主。
2、在人物塑造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创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形象的画廊。
3、在剧作结构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大多缜密而精巧,紧凑而多变,富于戏剧性效果。
4、在戏剧语言方面,关汉卿以本色当行著称。
六、《西厢记》1、长亭送别赏析:【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通过莺莺对暮秋郊外景色的感受,生动地渲染了特定的环境气氛,表现了人物内心深处痛苦压抑的感情。
但作者没有直接说愁、道恨,只是借景物来抒发。
这支曲子的前四句选了最能表现秋天季节特征的景物:天、地、风、雁、林、叶、花等多种自然形态来形容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蓝天白云、萎缩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这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辽阔萧瑟令人黯然神伤的境界。
明代文学概论
目录明代文学/1第一章明代文学概述/1第一节城市文化的形成/1第二节明代文学的哲学基础/2 第三节俗文学的发展/4第四节流派发展/6第二章明代诗文/8第一节明初诗文/8第二节中期诗文/9第三节晚期诗文/10第三章三国演义/11第一节成书过程和作者/11第二节情节和主旨/13第三节人物形象/16第四节艺术成就/18第四章水浒传/21第一节成书过程和作者第二节思想意蕴/21第三节人物形象/25第四节艺术特征/26第五节影响/30第五章明代杂剧流变/30第一节明初杂剧/31第二节中后期杂剧/34第三节徐渭/34第六章明代传奇/33第一节明初传奇/34第二节三大传奇/34第三节沈汤之争/35第七章汤显祖/37第一节生平思想/37第二节临川四梦/38第三节牡丹亭/40第八章西游记/45第一节故事源流/45第二节故事构架/46第三节形象分析/48第四节艺术元素/48第九章金瓶梅/58第一节思想内容/48第二节人物分析/51第三节文学地位/53明代文学元明清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第二个高潮。
如果说,元代戏曲是这个高潮的开始,那么,明代文学则是一个突变。
文学观念、文学内容、文学形式和审美趣味都发生突变的时代。
第一章明代文学概述重点:明代文学的文化背景;哲学基础;俗文学主流明代文学发展的走势,是一个先抑后扬态势。
以嘉靖年间(1522 ——1566年)为界,可分前后两期。
前期为准备期;后期为文学突变期。
前期,回归期。
即对儒学文艺观的回归。
社会由乱而治。
(虽然明初的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出现了一批有忧患意识和时代使命感的作家,也产生了一批崇尚雄健、具有阳刚之美的作品。
最有代表性的是长篇小说。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给文坛带来了短暂的繁荣。
)随着明初经济复苏,社会相对稳定,再加之政治上的特务统治和文化上的专制主义,思想的理学控制,增添了创作上的不安全感。
无奈文人向古人乞讨人们转向对平稳和谐、雍容典雅的欣赏。
明代文学绪论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列九流十家, 小说家附列于诸子之末,著录小说家书十 五种。序言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 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诸子之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3、小说地位不高
宋末罗晔《醉翁谈录》“夫小说者,虽为末 学,尤务多闻,非常浅识之流,有博览该 (赅)通之理。”
4、小说繁荣兴盛局面形成
汉代小说举例:
无名氏《燕丹子》,荆轲刺秦王,杂取民间传说 刘安等《淮南子》,神话传说; 刘向《列女传》、《列仙传》、《新序》、《说苑》, 民间传说、历史故事集; 赵晔《吴越春秋》、袁康《越绝书》,叙吴、越两国史 事及伍子胥等人活动,有较大虚构
2、雏形阶段(魏晋南北朝)
这一时期主要产生了志人志怪小说。志人小说 主要采集名士轶闻。志怪小说则多记述神仙鬼怪灵 异之事。以刘义庆《世说新语》和干宝《搜神记》 为代表。这时的小说均为短篇小说集,有简短而较 完整的故事情节,能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性格, 但叙事还只是“粗陈梗概”,不够细腻,而且作者 多标榜作品为史余,注重实录。
现代观念的小说应包含的基本因素:
1、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
2、生动的人物形象 3、艺术的想象和虚构
4、叙事性的语言
二、古代小说发展的阶段:
1、酝酿阶段(先秦两汉时期)
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是我国最早的叙 事文学,在思想上、题材上、语言艺术、人物塑造 等方面给后来的小说作了多方面的准备。汉代出现 了一些具有志怪色彩的小说。
(3)高峰期(清初至清中叶):《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红楼梦》
特点:不管是文言小说还是白话长篇小说都达到了 前所未有的成就。这时的小说从对封建政治黑暗的 揭露,转向对封建意识形态的认真反思,人物形象 高度个性化。出现了反映个性解放思想的新人物。 作品带有更浓重的感伤和困惑的情绪。 6、衰变阶段(晚清至五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扬个性和肯定人欲(突变的思想基础) 第二节 张扬个性和肯定人欲(突变的思想基础) 王学兴起和禅学渗透:(价值观的哲学基础) 王学兴起和禅学渗透:(价值观的哲学基础) :(价值观的哲学基础 明初的独裁政治,必然带来思想的禁锢。理学的提倡,八股文的实行, 明初的独裁政治,必然带来思想的禁锢。理学的提倡,八股文的实行,造成 了思想文化界的压抑。越是压抑,也越积累着冲破的力量,明中后期, 了思想文化界的压抑。越是压抑,也越积累着冲破的力量,明中后期,思想界出 现了两股重要的力量。一是王学;一是禅学。两者本质又具有同一性。 现了两股重要的力量。一是王学;一是禅学。两者本质又具有同一性。 1、王学。 王学。 王学是指思想家王守仁创立的一种思想学说。 王学是指思想家王守仁创立的一种思想学说。由于他以心作为衡量事物是非 的标准,故有称为“心学” 他认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的标准,故有称为“心学”。他认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外无理, 心外无理, 心外无事,心外无物” 一切以我“良知”为是非标准,孔子之言, 心外无事,心外无物”。一切以我“良知”为是非标准,孔子之言,良知以为不 对,我也不敢以为对。这样的观点打破了程朱理学的统治,动摇了思想偶像的神 我也不敢以为对。这样的观点打破了程朱理学的统治, 圣地位,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只要心里想做的, 圣地位,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只要心里想做的, 就是合理的。还提出顺心率性而为。 就是合理的。还提出顺心率性而为。说“百姓日用即道”,“穿衣吃饭即理”。 百姓日用即道” 穿衣吃饭即理” 孔子也说: 孔子也说:食、色性也。充分肯定了人欲要求和个性的自由发展。这一思想为文 色性也。充分肯定了人欲要求和个性的自由发展。 人士子广泛接受,对文学影响非常之大。 人士子广泛接受,对文学影响非常之大。
两种思想在文学上的反映,就是肯定人欲的合理性。 两种思想在文学上的反映,就是肯定人欲的合理性。人欲就是与生俱来的七 情六欲,就是世俗的爱好和个人的情欲。在中国文学史上, 情六欲,就是世俗的爱好和个人的情欲。在中国文学史上,从来没有那一个朝代 像明代作家那样清楚的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和善待自己。 像明代作家那样清楚的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和善待自己。他们把自身存在的和拥 有的一切,都看成合理的。即使是毛病和陋习,也自我欣赏爱不释手。而且, 有的一切,都看成合理的。即使是毛病和陋习,也自我欣赏爱不释手。而且,认 为人的情欲是人身上最真实、最自然、最本我的部分,理应得到尊重和理解。 为人的情欲是人身上最真实、最自然、最本我的部分,理应得到尊重和理解。李 挚主张顺从人的个性,满足人的欲望。汤显祖、 挚主张顺从人的个性,满足人的欲望。汤显祖、袁宏道把情欲在内的追求现实享 受的“ 受的“情”与“理”相对立,提出了“世总为情”、“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 相对立,提出了“世总为情” 情有者理必无, 必无”,(《寄达观》 反对“拂情以为理” 极力宣扬“ 必无”,(《寄达观》)反对“拂情以为理”,极力宣扬“情”解放。袁宏道公 解放。 开宣扬追求人间的真乐乃是“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 开宣扬追求人间的真乐乃是“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 极世间之谭” 乃至宾客满席,妓妾数人,寻欢作乐到朝不谋夕, 极世间之谭”,乃至宾客满席,妓妾数人,寻欢作乐到朝不谋夕,恬不知耻的地 步。因此,明中叶后,在文士中出现了一批放诞不羁的“狂士”(扬州八怪、吴 因此,明中叶后,在文士中出现了一批放诞不羁的“狂士” 扬州八怪、 中四子、唐伯虎点秋香,其妻妾可玩两桌牌),社会上兴起了一股高扬个性和肯 中四子、唐伯虎点秋香,其妻妾可玩两桌牌),社会上兴起了一股高扬个性和肯 ), 定人欲的思潮。这一切深刻地影响到文学的创作。 定人欲的思潮。这一切深刻地影响到文学的创作。在文学上兴起了一次性文学高 潮,并且不局限于说和写,春宫画也放滥成灾。 并且不局限于说和写,春宫画也放滥成灾。
二、读者市民化(文学突变的内因) 读者市民化(文学突变的内因) 文人的市民化,促使了市民化的读者群的形成。读者的变化, 文人的市民化,促使了市民化的读者群的形成。读者的变化, 要求作者对文学的内容、风格趣味作相应的调整。无疑市民的生活, 要求作者对文学的内容、风格趣味作相应的调整。无疑市民的生活, 市民的情趣,市民的形象成为了作家最关注的对象。在诗文、小说、 市民的情趣,市民的形象成为了作家最关注的对象。在诗文、小说、 戏曲中,显得越发举足轻重。再清高的作家, 戏曲中,显得越发举足轻重。再清高的作家,也按耐不住对城市的 热闹和繁华的向往,毫不掩饰对美色和金钱的欣羡, 热闹和繁华的向往,毫不掩饰对美色和金钱的欣羡,甚至高歌恣情 纵乐,在俗世的追逐欢笑中,寻求人生的乐趣。 纵乐,在俗世的追逐欢笑中,寻求人生的乐趣。如《金瓶梅》中商 金瓶梅》 人西门庆第一次成为了一部长篇小说的主人公, 人西门庆第一次成为了一部长篇小说的主人公,冠冕堂皇地走进了 艺术殿堂。 三言》 艺术殿堂。《三言》、《两拍》更是把市民中的总总林林、形形色 两拍》更是把市民中的总总林林、 色的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作家能迅速的抓住这个看点, 色的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作家能迅速的抓住这个看点,也证明 了作者嗅觉的敏感。由此可见,物质利益对文学价值取向的影响, 了作者嗅觉的敏感。由此可见,物质利益对文学价值取向的影响, 读者总是文学创作的上帝。学概论
明代文学发展的走势,是一个先抑后扬态势。以嘉靖年间( 明代文学发展的走势,是一个先抑后扬态势。以嘉靖年间(1522 ——1566 年)为界,可分前后两期。前期为准备期;后期为文学突变期。 为界,可分前后两期。前期为准备期;后期为文学突变期。 前期,回归期。即对儒学文艺观的回归。这需要的条件是:环境相对稳定, 前期,回归期。即对儒学文艺观的回归。这需要的条件是:环境相对稳定, 社会由乱而治。随着明初经济复苏,社会相对稳定, 社会由乱而治。随着明初经济复苏,社会相对稳定,再加之政治上的特务统治和 文化上的专制主义,思想的理学控制,增添了创作上的不安全感。无奈文人向古 文化上的专制主义,思想的理学控制,增添了创作上的不安全感。 人乞讨人们转向对平稳和谐、雍容典雅的欣赏。此时道德文章大行其道, 人乞讨人们转向对平稳和谐、雍容典雅的欣赏。此时道德文章大行其道,如台阁 体的统治、道德剧横行,成为了文坛主流。创作步入了贵族化和御用化的轨道, 体的统治、道德剧横行,成为了文坛主流。创作步入了贵族化和御用化的轨道, 而走向死沉。值得一提的是,明初的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 而走向死沉。值得一提的是,明初的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 潮,出现了一批有忧患意识和时代使命感的作家,也产生了一批崇尚雄健、具有 出现了一批有忧患意识和时代使命感的作家,也产生了一批崇尚雄健、 阳刚之美的作品。最有代表性的是长篇小说。 阳刚之美的作品。最有代表性的是长篇小说。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给文坛带来了短暂的繁荣。如 三国演义》 水浒传》 给文坛带来了短暂的繁荣。 果没有这两部作品的出现,明代前期的作品太平庸了。 果没有这两部作品的出现,明代前期的作品太平庸了。 后期,是文学突变时期。促使转变的条件市,商业经济的繁荣, 后期,是文学突变时期。促使转变的条件市,商业经济的繁荣, 市民阶层的壮大,思想统治的松动,王阳明心学的流行, 市民阶层的壮大,思想统治的松动,王阳明心学的流行,创作主体 精神高扬,文学很快复苏而大步迈进,很快地迎来了文学突变和全 精神高扬,文学很快复苏而大步迈进, 面繁荣。小说有《西游记》 面繁荣。小说有《西游记》、《金瓶梅》问世;戏曲有《宝剑记》、 金瓶梅》问世;戏曲有《宝剑记》 《浣沙记》、《鸣凤记》三大传奇问世,汤、沈剧坛争霸;诗文流 浣沙记》 鸣凤记》三大传奇问世, 沈剧坛争霸; 派此起彼伏;三言两拍,叹为奇观。 派此起彼伏;三言两拍,叹为奇观。共同的审美趣味急剧转向世俗 化、个性化和趣味化。完成了文学史上的一次突破。 个性化和趣味化。完成了文学史上的一次突破。
第一节
城市文化的形成(明代文学背景之一)
商业与中国的文学总是有联系的, 商业与中国的文学总是有联系的,特别是宋词离不开宋代发达的商业经 济。歌伎的浅斟低唱,更是商业经济的产物。到了明代,这种现象变得愈加 歌伎的浅斟低唱,更是商业经济的产物。到了明代, 明显。 明显。 一、文人商人化(文学突变的基础)。 文人商人化(文学突变的基础)。 至明代中、后期,随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迅速扩大, 至明代中、后期,随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迅速扩大,加强了文人 与商人的联系。商人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奢糜的生活方式, 与商人的联系。商人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奢糜的生活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关 注和羡慕,清高的文人也走出了封闭的小天地,留恋繁华,出入市井, 注和羡慕,清高的文人也走出了封闭的小天地,留恋繁华,出入市井,乐于 于市民往来,具有了一种世俗平民化的特征。越到以后, 于市民往来,具有了一种世俗平民化的特征。越到以后,越来越多的作家就 是出身商人。这为明代文学的突变提供了可能。千百年文人一直持守的矜持、 是出身商人。这为明代文学的突变提供了可能。千百年文人一直持守的矜持、 尊严和斯文,很快就彻底扫地了。这种现象在今日的文坛上又被重复, 尊严和斯文,很快就彻底扫地了。这种现象在今日的文坛上又被重复,历史 有时总要表现出惊人的相似。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悲哀。 有时总要表现出惊人的相似。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悲哀。
2、禅学。明代狂禅之风盛行。 禅学。明代狂禅之风盛行。 禅学与心学有许多相通之处,本来王学吸收禅学许多东西。 禅学与心学有许多相通之处,本来王学吸收禅学许多东西。禅学所强调的也 是张扬个性、自我肯定、否定权威、否定我以外的一切。主要观点有:本心是道, 是张扬个性、自我肯定、否定权威、否定我以外的一切。主要观点有:本心是道, 本心即佛。其它一切都是虚妄的,乃至佛祖、经义也是“屎窖子” 本心即佛。其它一切都是虚妄的,乃至佛祖、经义也是“屎窖子”、“破草鞋”。 破草鞋” 是非善恶皆定于我。(真是和尚也疯狂)这种思想在文人阶层中广泛渗透。 是非善恶皆定于我。(真是和尚也疯狂)这种思想在文人阶层中广泛渗透。这些 。(真是和尚也疯狂 对作家影响很大。 对作家影响很大。 两种理论都鼓吹否定偶像、冲破束缚、张扬个性、肯定自我。 两种理论都鼓吹否定偶像、冲破束缚、张扬个性、肯定自我。 二、肯定人欲 明代是一个很有趣的社会,对人欲否定最厉害,又是人欲横流的时代。 明代是一个很有趣的社会,对人欲否定最厉害,又是人欲横流的时代。明朝 皇帝坐稳龙椅、完成了政治稳定之后,一门心思地稳定思想。 皇帝坐稳龙椅、完成了政治稳定之后,一门心思地稳定思想。理学被推到了独尊 的位置,整个明朝到处弥漫着理学的气氛。永乐年间, 的位置,整个明朝到处弥漫着理学的气氛。永乐年间,饶州一个儒士对程朱提了 一点不同意见,明成祖知道后,龙颜大怒,下旨命有司杖谴,悉焚其著书, 一点不同意见,明成祖知道后,龙颜大怒,下旨命有司杖谴,悉焚其著书,曰无 误后人。从此理学被钦定为明朝的唯一学问和考试大纲。从此,在这根指挥棒下, 误后人。从此理学被钦定为明朝的唯一学问和考试大纲。从此,在这根指挥棒下, 一切变得雷同了。 一切变得雷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