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发展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海尔集团是中国乃至全球白色家电领域的知名企业,以其卓越的产品质量、创新的技术和良好的售后服务而广受消费者喜爱。
本文将从公司背景、市场定位、产品策略、营销策略、供应链管理、公司文化与价值观、创新与研发、国际化战略、财务表现、竞争优势和未来挑战等方面,全面剖析海尔集团的成功之路。
1. 公司背景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张瑞敏担任CEO。
自创立以来,海尔一直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白色家电制造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海尔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完善的制造和销售网络,为用户提供优质、便捷的家电产品和服务。
2. 市场定位海尔集团的市场定位为中高端市场,以年轻人和家庭为主要目标客户。
在竞争激烈的白电市场中,海尔凭借其创新的产品设计、卓越的品质和良好的售后服务,脱颖而出。
其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美的、格力、西门子等国内外知名品牌。
3. 产品策略海尔集团的产品策略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
产品种类涵盖冰箱、洗衣机、空调、热水器、彩电等多个领域,且在每个领域都有所建树。
在产品质量方面,海尔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4. 营销策略海尔集团的营销策略注重品牌建设和渠道拓展。
通过多年的努力,海尔已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其营销活动主要包括广告宣传、线上线下推广、合作伙伴营销等。
同时,海尔还积极开拓线上销售渠道,如海尔商城、京东、天猫等,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需求。
5. 供应链管理海尔集团的供应链管理注重协同和高效。
公司采用全球采购策略,与一流的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同时,海尔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库存的精准管理,降低成本并提高运营效率。
此外,海尔还非常重视供应商的关系维护,通过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实现双方共赢。
6. 公司文化与价值观海尔集团的公司文化和价值观围绕用户至上、创新创业、合作共赢展开。
公司的使命是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的家电产品和服务,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海尔—赛马不相马案例分析总结
S(索赔)
按生产计划每欠产 一台兑现-0.5元。 (超产按计件索酬) 产品审核值每上升 1分兑现-5元,出现 B级缺陷每个兑现50元。 返修率每上升0.1% 兑现-1元。 1.
T(跳闸)
连续3天欠产且每次超过50 台,主任警告一次。并否决 当月20%工资。 本月内欠产超过6次,每次 超过30台,主任否决50%工 资。 一月内10次欠产,主任否决 全部工资并下岗试用。 产品审核及返修率实际完成 都超过指标110%,班长否 决50%工资,超出指标120%, 主任否决全部工资并下岗试 用。 连续3天欠产且每次超过50 台,班长警告一次,并否决 当月20%工资 本月内欠产超过6次,主任 否决50%工资 一月内10次欠产,主任否决 全部工资,并下岗试用 发泡合格率实际完成低于指 标90%,主任否决50%工资, 低于指标80%,主任否决当 月工资并下岗试用
3.
4.
5.
4.
5.
按生产计划每欠产 一台索赔-0.5元。 因漏检原因造成工 序下返修,每台被 对方索赔0.5元 因漏检原因造成产 品审核C级缺陷被 下工序索赔-5元,B 级缺陷按-25元被索 赔。 发泡合格率每低 0.1%,索赔-5元。 溢料、划伤、凹凸 每超1个兑现-5元。
1.
2. 3. 4.
案例分析总结
案例分析总结
1、全面质量管理
案例:1985年12月的一天,张瑞敏的一 位朋友要买一台电冰箱,但挑了很多台
都有毛病,最后他只能勉强拉走了一台。
同时,张瑞敏收到一封用户来信,反映 海尔生产的电冰箱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 题。 张瑞敏立即带领管理人员去仓库检 查,发现仓库里同一批次的400多台电冰 箱中,竟然有76台不合格。于是,他抡 起大锤亲手砸毁了第一台。
海尔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海尔在整合供应链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我国企业案例——中国海尔集团1案例描述海尔空调早在2000年就开始了对低碳技术的研发,并成功推出了自己的无氟变频空调产品。
如今海尔又推出整套绿色家电,并形成了模块化的基地生产线,以新成立的低碳产业链和无氟变频空调推广联盟引领着家电行业的低碳经济潮流。
目前,海尔无氟变频空调不仅实现了绿色环保,还彻底解决了行业内空调制冷制热慢、效率低的问题。
现如今,海尔无氟变频空调能够2分钟速热、1分钟速冷、-20℃超低温启动,能效比更是高达 6.91,运行24小时比普通变频空调省电5.2度,相当于94支11瓦节能灯5小时照明量,也相当于每天少向大气排放4公斤的二氧化碳。
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到2007年,海尔节能冰箱又提前达到最新能效标准。
新的1级能效标准比过去的1级能效标准平均节能还要低25%,比普通冰箱节能50%。
据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Euromonitor (欧洲商情市场调研公司)2009年底最新发布的全球家用电器市场调查结果:海尔品牌在大型白色家用电器市场占有率为5.1%,居全球第1;同时,海尔冰箱、海尔洗衣机分别以10.4%与8.4%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在行业中排名第1.由于在低碳领域节能环保方面的贡献,在倡导“绿色、低碳”理念的上海世博上,海尔更是成为世博会无氟变频空调唯一指定产品。
目前在欧洲市场,海尔无氟变频空调已经牢牢占据了市场份额第l的位置。
在欧洲,获得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多国政府100欧元的补贴;与此同时,海尔节能冰箱还获得澳洲、新加坡、韩国等最高五星级能效标准。
海尔以“环保、绿色”为发展理念,为消费者创造绿色、低碳生活,加深消费者的环保理念,提高生活质量。
2案例解释海尔空调在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的全过程为社会及消费者实施低碳并全面开发无氟变频环保产品,迎合了宏观社会环境,真正做到了用低碳的方式做企业,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期间,海尔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
海尔案例分析
一、海尔营销案例(电器行业)创立于1984年的海尔集团,经过19年的持续发展,现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1984年海尔只生产单一的电冰箱,而目前它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
海尔的产品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3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806亿元。
2003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
2004年4月31日,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揭晓,海尔排在第95位,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
2003年12月,全球著名战略调查公司Euromonitor公布了2002年全球白色家电制造商排序,海尔以3.79%的市场分额跃升至全球第二大白色家电品牌。
2004年8月号《财富》中文版评出最新“中国最受赞赏的公司”,海尔集团紧随IBM中国有限公司之后,排名第二位。
冰箱、空调、洗衣机等产品属于白色家电。
作为在白色家电领域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之一,海尔有许多令人感慨和感动的营销故事。
1996年,一位四川成都的一位农民投诉海尔洗衣机排水管老是被堵,服务人员上门维修时发现,这位农民用洗衣机洗地瓜,泥土大,当然容易堵塞。
服务人员并不推卸自己的责任,而是帮顾客加粗了排水管。
顾客感激之余,埋怨自己给海尔人添了麻烦,还说如果能有洗红薯的洗衣机,就不用烦劳海尔人了。
农民兄弟的一句话,被海尔人记在了心上。
海尔营销人员调查四川农民使用洗衣机的状况时发现,在盛产红薯的成都平原,每当红薯大丰收的时节,许多农民除了卖掉一部分新鲜红薯,还要将大量的红薯洗净后加工成薯条。
但红薯上沾带的泥土洗起来费时费力,于是农民就动用了洗衣机。
更深一步的调查发现,在四川农村有不少洗衣机用过一段时间后,电机转速减弱、电机壳体发烫。
向农民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冬天用洗衣机洗红薯,夏天用它来洗衣服。
这令张瑞敏萌生一个大胆的想法:发明一种洗红薯的洗衣机。
海尔发展之路
《海尔发展之路》案例分析一、背景资料1984年,两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合并成立了青岛电冰箱总厂,由当时担任青岛市家电公司副总经理的张瑞敏出任厂长。
这家刚成立的电冰箱厂几乎是轻工业部最后一批电冰箱生产定点厂家。
当时,国内电冰箱生产企业林立,国外产品蜂拥而入,各种牌号的电冰箱挤满了市场,其中不乏“省优”、“部优”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为公司寻求生路,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呢?张瑞敏仔细分析市场后发现,尽管市场上中国自己的冰箱品牌不少,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名牌冰箱”。
名牌还几乎是洋货的代名词。
于是张瑞敏果断地提出,“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创名牌”。
从此,“名牌战略”成了贯穿海尔整个发展之路的核心战略。
“名牌战略”的核心是产品的高质量,名牌应该由消费者来评,而不是由政府部门来评,这是张瑞敏的一贯思路。
1985年,以“琴岛—利勃海尔”命名的电冰箱正式投放市场,很快以高质量、高技术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
1987年,海尔被全国48家大型商场联合推举为最受消费者欢迎产品电冰箱类第一名。
经过几年的呕心沥血、脚踏实地的奋斗,海尔迅速改建成了一般装备精良的战舰。
然而他并不满足,他需要组建一支实力强大的海尔“联合舰队”,这就是海尔的多元化扩张战略。
1991年12月20日,青岛电冰箱总厂兼并了处境艰难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和青岛空调器厂。
1995年7月,海尔收购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进入洗衣机领域。
12月,海尔又出资收购了武汉希岛实习股份有限公司60%的股权,成立了武汉海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这是海尔集团以收购方式首次进行跨地区经营。
1997年3月,海尔又南下广东,出资60%与广东爱德集团公司合资组建了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
8月,莱阳海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另外,许多企业都向海尔提出了合作或合资的愿望。
对于海尔的多元化扩张,张瑞敏有自己的观点:要成为世界级企业,不进行多元化经营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
但是他也知道多元化的风险,因此始终保持谨慎的心态。
海尔案例分析
关于“海尔”的案例分析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
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
下面是有关“海尔”一些案例分析。
一、海尔配送作业流程海尔建立了2个现代智能化的国际化中心立体仓库及自动化物流中心,该物流中心以用户的定单信息为核心,通过对物流信息管理手段的实施,对库存进行有效控制,实现JIT按单配送模式,彻底消除资源浪费。
海尔的仓库不再是储存物资的水库,而是一条流动的河,河中流动的是按单采购来生产必须的物资,也就是按定单来进行采购、制造等活动。
古代商人有句话叫“货不停留利自生”,海尔物流就是通过“零停留”的物流运转从根本上消除了呆滞物资和库存。
两个物流中心在硬件上成功的集成国际领先水平的穿梭车、堆垛机、LGV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激光导引、无线扫描、语言监控等技术,使其呈现“两高两零”的特点:高速、高效、零库存、零流动资金贷款。
物流中心通过信息化加快了物品流动速度,目前物流中心货区面积7200平方米,但它的吞吐量却相当于普通平面仓库的30万平方米,同样的工作,海尔物流中心只有10个叉车司机,而一般仓库完成这样的工作量至少需要上百人,这样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提高了社会效益。
而且海尔物流整合以来,仓库面积减少90%,库存资金减少77%,不但节约了物流费用,而且也大大节约了社会流动资金。
二、海尔如何降低配送成本企业内部的库存管理将实施JIT管理,增加批次减少批量,以库存速度替代库存水平。
在进行ABC分类分析的基础上,成品将实施配送需求计划(DRP),并利用先进的资源管理系统实施企业内外部物资的统一配送战略,仓储配送事业部承担降低库存成本并对制造系统进行物流保障。
集团将对企业内部的运输资源进行整合重组,按照物流一体化的策略构建运输互前行,从张瑞敏砸冰箱开始,首开海尔观念转变之先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才有现在的海尔。
海尔的多元化发展案例分析
海尔的多元化发展海尔的多元化发展案例背景中国海尔创立于1984年。
从开始单一生产冰箱起步,拓展到家电、通讯、IT数码产品、家居、物流、金融、房地产、生物制药等领域,成为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
2014年,海尔全球营业额2007亿元,利润总额150亿元。
海尔在全球有5大研发中心、21个工业园、66个贸易公司、143330个销售网点,用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尔集团一直以来是我国企业实施多元化发展模式的成功典范,总结其多元化经营模式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海尔集团多元化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4-1991年期间的品牌发展战略,连续七年的时间里,海尔集团一直坚持专业化的经营策略,在电冰箱领域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知名度,这是海尔集团品牌延伸的基础;第二个阶段是从1991年到1998年的多元化相关产业战略期,海尔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开始从单一产品扩展到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等领域,七年来坚持进行纵向一体化,重要家电产品线已实现垂直整合;第三阶段是从1998年至今的非相关多元化发展阶段,企业开始横向整合,依托家电领域的优势向数码、家居,医药等领域发展。
目前,海尔集团已经形成了共计96大门类,超过151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成功实现从产品领域的多元化,向产业经营格局的多元化迈进。
企业发展历程从1984年创业至今,海尔集团经过了名牌战略发展阶段、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四个发展阶段,2012年12月,海尔集团宣布进入第五个发展阶段:网络化战略阶段。
第一阶段:名牌战略发展阶段。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
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扩充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
海尔没有盲目扩大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当家电市场供大于求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质量赢得竞争优势。
海尔案例分析0
海尔催醒"休克鱼"案例分析一海尔背景分析(1.)海尔洗衣机的发展概况。
与Merloni公司合资生产滚筒洗衣机为契机,开始进入洗衣机生产领域.兼并红星电器后在中国全自动波轮式洗衣机市场取得最高份额.(2.)海尔洗衣机在稳定发展战略和发展战略中选择了发展战略。
(3.)战略实施方式三种,海尔在早期的发展中选择的是购并,兼并了爱德洗衣机厂。
本案例中,海尔兼并爱德成功的原因,以及海尔作为兼并方,到底具有哪些优势?问题3.选择被兼并时,对兼并方应着重考虑哪些方面,为什么?①兼并方是否有现实的偿债能力。
这是一个最现实的问题。
只有具有这个能力,才能再去谈企业的更进一步的发展。
②兼并能否帮助企业尽快地走出困境,实现短期的收益。
只有使被兼并企业在短期内走出困境,实现效益,才能使被兼并企业重整旗鼓,才能让企业的员工看到希望,实现激励。
③兼并方企业是否具有产品的竞争力,市场的占有率,广阔的销售渠道。
因为这关系到企业被兼并后能否具有良好的分销市场,得到市场的认可,得到社会的接受。
④兼并方企业是否具有先进的管理制度,资金,技术等条件。
这决定了被兼并企业今后能否良好地发展,产品能否很快的被消费者接受,实现其经济价值,为企业带来利润。
⑤兼并方是否有优秀的管理团队。
利用这支管理队伍通过提高整体效率水平而获利。
在本案例中,海尔集团拥有优秀的领导团队,而爱德集团正是由于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而导致企业效率低下。
⑥兼并方的企业文化以及两企业的文化是否有兼容性。
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的成败关系极大,优秀的企业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它们具有独特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而对于兼并双方来说,他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两个企业之间的文化整合,只有文化整合成功,才能促进企业长久发展。
二.爱德背景分析(1.)爱德洗衣厂的概况。
(2.)爱德陷入困境的原因问题1.爱德洗衣机厂经营不善的原因①使用不合格的零部件。
可以说,这个原因是爱德恶性循环的的开始点。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篇一:海尔集团案例分析】ppt制作:张帅资料整理:朱笑生资料搜集:陈文洁 ppt宣讲:吕望公司慨况公司慨况企业简介企业历程企业架构经营成果成功之道成功之道市场定位分析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管理特色新型理念其他其他公益事业启示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 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了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并于2005年底,进入了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经过创业24年的拼搏努力,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已大幅提升。
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 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目前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2008年大事记董事长推进本部监事会主席资金流入本部物流推进本部商流推进本部产品本部技术装备本部商用空调产品本部洗衣机产品本部信息产品本部电冰箱产空调产品本部董事长秘书独立董事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副总经理职工监事监事财务负责人组织结构职能对应关系类型时间奖项名称奖项说明品牌 2009.06.09 市场年度销量第一品牌海尔洗衣机蝉联08年中国洗衣机市场销量第一品牌。
2009.05.19 中国空调市场品牌三强海尔空调在专家评价分析的五项指标上不仅综合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国产品牌,为海尔空调进入中国空调市场品牌三强一举奠定胜局。
也大大缩小了与日本国际化大品牌的差距。
2009.05.15 国家机关政府采购招标综合排名第一在“2009-2010年度中央国家机关空调集中采购项目”中,凭借领先的省电技术、卓越的产品质量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海尔省电空调在此次投标的10 多家国内外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中标型号最多且综合排名第一的企业。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
以人为本
海尔集团注重将员工视为企业最 重要的资源,充分尊重和关注员 工的成长和发展,以激发员工的 创造力和潜能。
战略导向
海尔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紧密结 合企业发展战略,以支撑企业实 现可持续发展。
市场化和全球化
海尔集团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推 动人才全球化,培养具有国际视 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措施
国际化战略
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不仅仅是产品的出口,更是技术和品 牌的输出。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海尔集团不断扩大 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
汇报人:XXX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海尔集团概况 • 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 • 海尔集团的创新发展 • 海尔集团的财务管理 • 海尔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 • 海尔集团的未来发展
01
海尔集团概况
公司背景
1 2 3
1984年成立
海尔集团起源于1984年,由张瑞敏担任CEO, 以生产冰箱起家。
01
招聘与选拔
海尔集团拥有一套科学完整的招 聘与选拔体系,以确保招聘到高 素质人才。该体系包括校园招聘 、社会招聘、内部推荐等多种渠 道,并重视人才评估和选拔标准 的制定与实施。
03
02
绩效管理
培训与发展
海尔集团重视员工培训与发展,通 过制定培训计划、建立培训体系和 评估培训效果,以提高员工素质和 技能水平。此外,海尔集团还注重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提供多 元化的晋升通道。
创新战略的风险和挑战
技术风险
海尔集团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可能面 临技术难题和未知风险。
市场风险
在推广新产品时可能面临市场接受 度不高、销售不佳等风险。
海尔——案例分析.
产品策略:实用、耐用 价格策略-中低价位 渠道策略-一对一上门销售 促销策略-贴近农民,做农民式促销
顾客价值创造
价值创造 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满足目标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价值传递 以顾客价值为导向建立渠道关系,实现海尔产品分销 价值传播 开展公关营销树立企业形象,拉近与顾客之间的距离。 团队打造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升员工价值,以实现顾客价值
市场营销战略
采用迎头市场定位策略
原则:不首先在量上争第一,而是质上争第一,依靠高科 技推出新产品。所涉足产品起步晚且市场竞争激烈。但海 尔集团经过市场调查,采用迎头市场定位的策略参与竞争。 先后推出的空调器、洗衣机,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拓展销售渠道
实施三个1/3的经营战略(国内生产国内销售占1/3,国内 生产海外销售占1/3,海外建厂生产海外销售占1/3),不 断开辟产品的销售渠道。目前海尔在海外己经拥有营销网 点3.6万个,售后网点1900个 。
公司简介
创业以来,海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体 系驱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从一家资不抵债、濒 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 制造商之一。2012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 1631亿元,在全球17个国家拥有8万多名员工, 海尔的用户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截止2012年,累计申报13952项技术专利,获 授权专利8987项;海尔共组 织研究、提报了84 项国际标准提案,其中28项已经发布实施,是中 国申请专利和提报国际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
股东价值
市盈率是股价和每股收益的比值,市盈率低的股票相对价值较高, 市净率是指股价和每股净资产的比值,市净率低的股票相对价值较高 市现率为股票价格与每股现金流之比,市现率低的股票相对价值高 市售率为股票价格与每股销售收入之比,市售率低的股票相对价值高 市盈率与收入增长率之比,PEG低的股票相对价值较高,
海尔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报告: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现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海尔主要创始人。
截止到2009年,海尔集团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中心,全球员工超过六万人。
2009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品牌价值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
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企业如何发展,是一个崭新而迫切的问题。
为了对应于这种新趋势,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海尔从1999年开始进军电子商务。
因为国际化是海尔一个重要发展战略,而电子商务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物,所以要想实现国际化就必须要进入电子商务行业,而且要进去就得做好,没有回头路。
另外张瑞敏认为企业如果在网上没有拓展,传统业务与网络挂不上钩,在网络经济时代就没有生存权。
在由网络搭建的全球市场竞争平台上,企业的优劣势被无情的放大,因为新经济时代下,企业就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车况好的车,能够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发挥优势,而破旧的车,即使在高速公路上,也只有被远远抛在后面的结局。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张瑞敏说出了:“以后企业,要么上网,要么死亡”。
这句话,也为其他企业敲响了警钟。
问题:信息时代海尔集团的成功飞跃秘籍是什么?首先,在产业方向转移方面,海尔已实现了网络化管理、网络化营销、网络化服务和网络化采购,并且依靠海尔品牌影响力和已有的市场配送、服务网络,为向电子商务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管理转移方面,传统企业的金字塔式的管理体制绝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所以在管理机制上把“金字塔”扳倒建立了以市场为目标的新的流程,企业的主要目标由过去的利润最大化转向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为中心。
在企业内部,每个人要由过去的“对上级负责”转变为“对市场负责”。
海尔集团还成立了物流、商流、资金流三个流的推进本部。
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直接从国际大公司采购,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商流通过整合资源降低费用提高了效益;资金流则保证资金流转顺畅。
海尔全球化策略案例分析
海尔全球化策略案例分析引言海尔集团是中国领先的家电制造企业之一。
在全球化趋势下,海尔制定全球化策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本文将对海尔的全球化策略进行案例分析。
1. 全球市场拓展海尔通过多种方式拓展海外市场。
首先,海尔积极开展海外并购,收购了许多具有地区优势的家电企业。
这样,海尔能够利用这些企业的资源和渠道来进入当地市场,并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其次,海尔借助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销商来推广自己的产品。
通过与当地经销商合作,海尔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并提供符合当地消费者口味的产品。
最后,海尔积极开展品牌宣传和推广活动。
通过参与国际展览会、举办全球性促销活动等方式,海尔提升了自身品牌形象,并吸引了更多海外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
2. 本地化生产与研发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海尔采取了本地化生产与研发的策略。
海尔在多个国家建立了生产工厂和研发中心,以满足当地市场对产品的需求。
通过本地化生产,海尔能够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并更好地适应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
同时,本地化研发也使海尔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当地市场的趋势,推出更受欢迎的产品。
3. 场地化管理为了提高海尔全球化经营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海尔采用了场地化管理的策略。
海尔将全球各个地区划分为多个“场地”,每个“场地”拥有相对独立的业务运营和决策权。
通过场地化管理,海尔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市场环境和文化差异,并更灵活地制定和执行战略。
这一策略使海尔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需求,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和竞争力。
4. 结论海尔全球化策略的成功案例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海尔通过全球市场拓展、本地化生产与研发以及场地化管理等策略,有效提高了公司的全球竞争力。
在今后的发展中,海尔还需继续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全球化策略,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海尔的腾飞-案例分析
海尔的腾飞崛起与发展:从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知名的跨国企业创立于1984年,崛起于改革大潮之中的海尔集团,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名牌战略”思想的引领下,海尔经过十八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跨国企业。
2002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711亿元,是84年的20000多倍;2002年,海尔跃居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之首。
18年前,工厂职工不足800人;2002年,海尔不仅职工发展到了3万人,而且拉动就业人数30多万人。
1984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家居集成在内的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
在全球,很多家庭都是海尔产品的用户。
“名牌战略”:中国第一品牌用户的忠诚度是与海尔产品的美誉度紧紧联系在一起的,18年间,海尔的无形资产从无到有,2002年海尔品牌价值评估为489亿元,跃居中国第一品牌。
海尔产品依靠高质量和个性化设计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2003年,在国内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均拥有30%左右的市场份额。
在海外市场,据全球权威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机构EUROMONITOR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海尔集团目前在全球白色电器制造商中排名第五,海尔冰箱在全球冰箱品牌市场占有率排序中跃居第一。
其小型冰箱占据了美国40%的市场份额。
海尔产品已进入欧洲15家大连锁店的12家、美国10家大连锁店的9家。
在美国、欧洲初步实现了设计、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本土化布局。
2002年海尔实现海外营业额10亿美元,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
海尔发展战略创新的三个阶段海尔十八年来的高速发展,最主要的就是靠创新。
战略创新起着关键作用。
1. 名牌战略阶段——在1984年到1991年名牌战略期间,别的企业上产量,而海尔扑下身子抓质量,7年时间只做一个冰箱产品,磨出了一套海尔管理之剑:“OEC管理法”,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2. 多元化战略阶段——在1992年到1998年的多元化战略期间,别的企业搞“独生子”,海尔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吃“休克鱼”,建海尔园,“东方亮了再亮西方”,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成功地实现了规模的扩张。
海尔全球化战略案例分析
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的案例分析一、问题剖析从海尔的角度考虑,面对增速放缓的家电产业,未来的战略重心应当集中于哪些类型的产品和市场?针对日本市场而言,海尔应当继续在日本市场加大投入,进一步开发市场吗?他们真的能在日本市场获得成功吗?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实际上就是分析海尔在日本市场能否有效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
虽然海尔已在欧美市场取得了成功,并且通过前期与日本三洋的合作和收购在日本市场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日本毕竟是世界家电强国,拥有众多世界级的家电企业,品牌间竞争和挑战将更趋激烈,所以海尔要想在已取得的成效基础上确立在日本市场稳定地位,就必须更深入开展和实施相关的战略战术以实现最终目标。
二、背景分析(一)家电行业的发展形势:对于家电企业来说,2011是不平静的一年,比前几年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刺激性政策的退出,新产品新技术的冲击……导致家电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速放缓。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1-11月,家电行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明显下滑。
2012年1-2月,家电行业收入同比下降2.39%,但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61%,延续了2011年增速放缓的趋势。
(二)海尔战略发展成效: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海尔通过在美国直接投资建厂、在欧洲实施并购方式先后成功进入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并迅速在欧美市场站稳脚跟。
(三)海尔在日本市场发展历程:海尔瞄准日本市场并采取始于2002年。
2002年1月,日本海尔销售株式会社成立,构建在日本的销售据点。
2002年2月海尔和三洋成立三洋海尔株式会社,两公司开始在中国和日本的合作销售。
2002年6月,海尔日本控股公司成立,负责管理海尔在日本的相关公司。
2011年7月,海尔宣布以100亿日元(约合1.3亿美元),从松下集团手中接管“三洋电机”,同时接管三洋在日本、印尼、大马、菲律宾和越南的家用电器业务。
海尔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成功发展分析报告引言“案例分析”是在学习《西方管理理论》的过程中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例相结合的产物。
企业管理者是社会责任的受托者:负责任的企业经营者不仅要为企业内部的股东和员工利益服务,而且要为外部的相关利益群体,诸如供应商、客户、债权人、所在社区乃至全社会的其他成员谋求福利。
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时间里,管理者必须从全球视角来考虑诸如环境评估、对手分析、人员分配、资源获取和配置等一系列管理问题。
海尔集团的发展经历,成功的为处于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企业树立了典范。
本案例从海尔的战略环境及目标、领导方式、组织结构、控制机制等方面综合的分析海尔成功的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
为读者提供科学系统的分析资料。
本案例从收集的大量海尔集团的理念、措施以及实施步骤中总结海尔成功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最后,我组全体组员恳请读者在使用本案例的过程中,指出存在的缺陷和错误,并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
海尔简介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创业24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
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
2008年6月,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声望大企业600强”评选中,海尔排名13位,是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企业。
2008年7月,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五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
海尔发展之路案例分析
“海尔的发展之路”案例分析问题一:你如何看待海尔从“质量高于利润”向“服务高于利润”的战略转移?1.海尔的质量高于利润战略向服务高于利润战略转移是一项顺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战略。
这两个战略不冲突且并列存在与企业的管理战略中。
2.海尔的发展起步是引进德国的生产技术而发展起来的,而在那个阶段,张瑞敏认为把好质量关是关键,以质量管理为核心做好制度建设,营销战略。
品牌工程,并且建立海尔在电器届的控制力与影响力。
所以,在张瑞英看来。
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不打价格战,只打价值战。
3.现在的形势渐渐的发生变化,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本国市场的开放,国外的高端技术越来越多,竞争者也大量流入,这样一来,海尔的高质量和技术已经没有了竞争优势。
所以海尔根据时局变化,在分析市场变化的基础上推出了服务高于利润的战略,海尔以客户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为服务理念,尊崇服务的差别化,情感化,一致化,期待从另外一个方面加强自己的产品竞争力,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跟着时代的发展改变发展战略。
不断发展创新的企业是最牢固的。
换个角度来说,转换战略也是不得已之举。
但是转换不代表更换,所以我认为海尔转换战略的做法是正确的。
问题二:你认为海尔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1.海尔的核心竞争力:高质量赢得的“名牌战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起点高”的优势弥补“起步晚”的劣势、“用户永远是对的”、“用户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的服务理念和“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的星级服务理念以及“售前、售中、售后”的星级服务内容,最重要的是企业的不断创新,不断扩展自己的产品。
2.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首先,要有优质的产品并且价格要合理,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提高了,对于一个高质量的产品,价格哪怕稍高一些也会为人们所接受。
其次,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服务是让顾客买下我们的产品的重要因素,态度良好的讲解,优质的售后可以让人们放心地买下产品,不会让顾客担忧买后产品若出现故障无人管理的状况,因此售后现在也成了人们选择产品品牌的重要因素。
海尔--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案例分析
海尔应该注意
• 企业由制造向服务转化的态势必将在中国市场造 成巨大的影响。 • 海尔服务并没有脱离传统交易营销的色彩,更没 有利用价格和价值背离的增值营销和扩大服务供 给来使自己真正与同行拉开较大的差距。 • 作为健康企业,海尔在长期经营的效益和效率方 面,仍需进一步与短期经营的效率做更好的平衡。
海尔应该注意
• 海尔的人力资源在面临未来重大变革的适应性问题。 • 海尔的员工要能成为每一个岗位上的领导者,要成为真正 面向顾客的决策者和自治人。。 • 海尔人的成长,要经历磨练与挫折,而不是生成于“培养” 措施之中。如果受“培养人才”的思维所制约,海尔将会 有发展中的风险存在。 • 广阔的视野,要求海尔人不仅满足和创造顾客需求,也要 密切注意周围的变化,诸如竞争对手的变化。如果一些企 业下决心竞争,以求平起平坐,也不是一定做不到,因为 海尔终究还没有拿出真正的核心竞争能力和核心产品。
海尔多元化的特点
海尔多元化的特点
• 进入某行业后,通过扩 大产销规模,努力成为 全国同行业的前三名。
海尔应该注意
• 21世纪是个性化时代。企业都在为从大批量生产 向大批量定制做转换准备。海尔的战略 --国际化、 市场化和规模化,有注入更新的理念加以重新思 考的必要。 • 海尔的产品虽然积极向信息产品转换,但却尚未 积极地在新条件下为战略调整、业务重组与机构 改革进行重大的思考和充分关注,这将对新世纪 海尔的信息产品,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管理特色2:以无形盘有 形,专吃“休克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尔发展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概况
海尔发展的四个阶段
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
多元化战略阶段(1991年—1998年):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2005年):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5年底至今):
海尔发展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概况
海尔集团在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简要分析海尔在发展过程中的战略选择。
海尔集团总部在中国青岛.海尔集团是世界第一大白色家电制造商。
它与IT行业的联想、化妆品行业的贝雅诗顿、乳制品行业的蒙牛、网络行业的阿里巴巴等都是行业的顶级品牌.也是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二十五,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二十八。
海尔发展的四个阶段
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自1984年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成立至1991年的7年时间里,海尔在实施名牌战略过程中,坚持技术质量上的高起点,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和产品质量意识,坚持技术进步,通过狠抓产品质量,创立了海尔冰箱名牌。
1.坚持技术、质量上的高起点。
2.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强化产品质量管理。
3.坚持技术进步不停顿。
多元化战略阶段(1991年—1998年):
特征: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1984年只有冰箱,1998年时已有几十种产品),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
1992年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海尔抓住时机先后兼并青岛电冰柜总厂、青岛空调器厂和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18个企业,并投资兴建海尔园开始二次创业,现在海尔产品涉及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和彩电、计算机、手机等领域,形成46个系列,8600多个品种规格的多元化产品群。
海尔在二次创业、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立足市场来发展名牌,通过强化管理来巩固名牌,通过联合舰队来延伸名牌,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确立海尔品牌地位。
1.立足市场,发展名牌。
2.强化管理,巩固名牌。
3.联合舰队,延伸名牌。
4.技术创新,确立品牌地位。
海尔在进行技术创新时遵循着三条原则:“课题市场化”、“成果商品化”、“目标国际化”。
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2005年):
特征: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Haier 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
1998年以来,海尔集团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创国际化的海尔。
海尔提出的“国门之内无名牌”的思想,实质是在国内市场取得稳固的地位后,要到国际市场上竞争,逐步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自己良好的品脾形象。
争创国际化的海尔是海尔集团今后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海尔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要,也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对海尔的必然要求。
1.先难后易,打开国际市场。
2.构建海外专营网络,实现全球市场竞争。
3.“三个三分之一”。
海尔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通过以国际市场作为发展空间的“三个分之一”的目标正在加快实施与进展。
4.国际化的信息、技术开发网络。
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5年底至今):
特征: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运作全球范围的品牌,2005年12月25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海尔创业2l周年暨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研讨会”上宣布海尔将启动新的发展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这是海尔继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之后的第四个发展战略。
新的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海尔取胜全球市场的发展模式是“人单合一”在全球化背景下,海尔的企;业精神和工作作风从“敬业报国、追求卓越;迅速反应、马上行动” 升级为“创造资源、美誉全球;人单合一、速决速胜”。
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的“人单合一”模式是市场链流程再造的深化,是“人人都是SBU”理念的延伸。
“人单合一”的本质是流程再造创新与SBU战略目标一致的结合,是流程化的商业单元模式。
定单就是市场,在需求变化快、个性化程度高的商业环境中,“人单合一”使得企业和内部员工时刻面向市场与客户的不同要求,企业迅速变化、快速响应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
“人单合一”激励了企业从研发到生产过程每个职位每个员工的创新,为未来海尔参与并赢得国际市场竞争、成为真正的国际名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