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概论第二章

合集下载

体育心理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体育心理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精心整理上篇试题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下篇参考答案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精心整理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方法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8.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

9.运动心理学家三种类型包括、和。

10.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1.1942年,吴文忠和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绪论 ppt课件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绪论  ppt课件
究;(2)优秀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及儿童少年运 动员选材形态学基础的研究;(3)骨骼肌形态结 构和功能的研究;(4)人体结构机械运动规律的 研究;(5)运动损伤形态学基础的研究。
ppt课件
16
二、运动生理学
• 运动生理学(sports physiology)是人体生理学的 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 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 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 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 学科。
• 运动与糖尿糖 • 肌肉疼痛 • 环境运动生理学 • 助力因子 • 幼儿运动生理学
ppt课件
20
运动生理学研究领域
ppt课件
21
运动人体科学的应用
• 健康指导 Fitness instruction
ppt课件
11
三、学习运动人体科学的意义
• 学习和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 以合理解释和科学对待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所 遇到的身体机能反应,正确认识机体运作规律, 从而防止运动伤害的发生,提高体育教学和运动 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竞技水平的。
• 运动人、 体育师资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专门人才 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
运动生理学教研室
• 周越 博士,副研究员 • 62989582(O) • chowyue@
ppt课件
2
学习要求和考核办法:
本课程由于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无统一教材,需 做好笔记。
课程的考核种类及成绩比例: • 平时考核占40%(出勤、课堂提问、作业
等), • 期末考试占60%(开卷)。
ppt课件
17
Exercise physiology运动生理学
•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 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之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 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制,阐明体育教学、运动 训练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 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运动锻炼,以 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技术水平、增强全民体质、提 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体育运动心理学概论课件

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体育运动心理学概论课件
? 建构主义理论繁多,主要包括以简 皮亚杰(Jean Piaget)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和以列夫 维果斯基 (Vygotsky)为代表的社会建构主义。
13
二、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 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 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对世界的理 解和赋予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 ,是由每个人 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建构”和“解释”的 ;个 人的经验世界又是用头脑创建的 ,由于每个人 的经验多种多样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 ,因而 对客观世界的解释或“建构”也是多样化的。
14
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
? 1.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 ? 2.强调“自上而下”的学习策略 ? 3.注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
15
三、对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的评价
? 强调真理的相对性 , ? 重视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 , ? 强调学习的多样性、灵活性 , ? 要求教学要适应每个学习者自我建构学习的需要。 ? 过于强调相对性而导致真理观的相对主义。
?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
? 该理论认为,学习者的心理结构不仅可以探知,而且是 影响学习的决定因素。 认知心理学理论在学习方法上 倡导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的形式。无论是“发现学习” 还是“接受学习”,都非常强调学习者内部积极的思维 活动。
9
认知心理学理论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
? 1. 强调学习内容的基础性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 ? 2. 注意建立学习内容的层级结构 ? 3. 重视发挥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的作用
主体地位
20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的评价
? 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 和作用 ,强调了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在学习过程中 的重要性 ,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运动心理学概论第二章

运动心理学概论第二章

Chapter2动机: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

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的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

始发作用指向作用强化作用需要(need):个体由于对某种东西的缺乏而产生的内部紧张状态和不舒服感。

环境因素:身体之外的各种刺激。

驱力(drive):驱使有机体进入活动,与身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部激起状态,是从后面对行为的推动。

诱因(incentive):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是从前面对行为的拉动。

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biological / social motivation) 以饥渴性等生物性需要为基础的动机/以成就、交往等社会性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direct / indirect motivation)以直接兴趣为基础并指向活动过程本身的动机以间接兴趣为基础被指向活动结果的动机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是以排除缺乏,制止破坏,避免威胁,逃避危险等需要为特征的动机。

它包括生存和安全的一般目的。

缺乏性动机以张力的缩减为目的。

是以体验乐趣,获得满足,达到理解,寻找新奇,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和有所成就等欲望为特征的动机。

它包括满足和刺激的一般目的。

与缺乏性动机相反,它往往趋向张力的增强而不是张力的缩减。

外部动机(社会性需要)和内部动机(生物性需要)来源于客观外部原因的动机称为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来源于主观内部原因的动机称为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

结合社会、生物动机认知评价理论认为内部动机以人的能力需要和自我决策需要为基础,任何影响能力感和自我决策感地事情都可以影响人的内部需要。

每一事件均具有两种功能,即与自我决策感相关的控制功能和与能力感相关的信息功能;外部奖励如果能够提高自我决策感和能力感,则会加强内部动机;外部奖励如果降低自我决策感和能力感,则会损害内部动机。

最新体育运动心理学概论课件PPT

最新体育运动心理学概论课件PPT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
➢ 1980年,Suinn以速降滑雪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在实验中要
求运动员表象参加比赛时的感受,同时监测其腿部肌电活动,
结果发现肌肉放电图像不仅反映了滑雪比赛路线,而且肌肉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第一章运动训练学概论1.1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任务和研究对象•定: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是体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务:探索运动训练的科规律,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研究对象:运动员及其训练过程。

.2 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史•古代:经验积累,注重身体素质的培养。

•近代:科学研究,注重训练方法的改进。

•现代:理论体系完善,注科学训练和个性化训练。

1.3 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训练负荷:运动训练中对人体施加的刺激,包括强度、时间、密度、频率等。

•训适应:人体对训练负荷的反应,包括生理、心理、技能等方面的变化。

•训练原则:科学训练的指导原则,包括循序渐进、超量负荷、专项性、个体差异性等。

•训练方法:实现训练目标具体手段,包括基础训练、专项训练、竞赛训练等。

1.4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通过观察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过程,收集数据。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控制变量,研究训练因素的影响。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意见和建议。

•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史和最新研究成果。

第二章运动训练的基础理论2.1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 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骨骼、肌肉、关节等。

* 人体能量代谢: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

* 人体运动能力: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 运动训练对人的影响:肌肉生长、心肺功能增强、神经系统调节能力提高等。

2.2 运动训练的心理学基础•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动机、情绪、意志、性格等。

•运动心理状态:焦虑、紧张、兴奋、自信等。

* 运动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3 运动训练的生物力学基础•人体运动的力学原理:力、运动、能量等。

•运动技术分析:提高运动技术效率,减少运动损伤。

* 器械设计与选择:符合人体结构和运动规律。

2.4 运动训练的营养学基础•运动营养学:运动员的营养需求,膳食结构的调整。

体育心理学试题

体育心理学试题

体育心理学总复习题第一章 体育心理学概论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

14.教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集中于运动员的身体和超常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不同的学科。

(C )A. 相同的B. 认知的C. 不同的D. 基础的2.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 A)A. 体育教育教学B. 竞技运动和比赛C.体育锻炼D. 娱乐4.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 D)A. 一种B. 两种C.三种D. 多种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3.锻炼心理学具体研究。

( B.D )A. 学生的学习焦虑B. 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C.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D. 体育锻炼坚持性7.教育运动心理学主要探讨等方面的问题。

( A .B .C .D)A. 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记忆过程B.提高动机水平C.调节情绪和感觉状态D. 降低焦虑程度五、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写在题后括号内)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这三门学科自成体系已初见端倪,也是发展方向。

( √ )3.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教学、竞技体育以及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 )6.一个人学过体育心理学,就可以说明自己一定在体育教学或指导运动队方面取得成功。

( × )六、简答题3.何谓体育心理学?答: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5.体育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答:在体育心理学中受到研究的社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风格,心理学对教练有效工作的影响,影响团体凝聚力(团体共同的感觉)和团体动力学(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因素,观众特性(如规模、评价的角色、观众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等)对运动表现的影响,攻击性,影响解释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文化因素,以及性别对影响运动表现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因素的作用七、论述题1.学习体育心理学对您未来的工作有什么意义?答:学习体育心理学对您未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1)体育实践工作的需要。

运动心理学教学大纲

运动心理学教学大纲

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运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的科学。

(二)编写依据:本教学大纲是依据《武汉体育学院教学概览》(2010/2011学年)中各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三)目的任务:本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各种心理现象的概念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特点;理解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在体育运动中的具体表现;了解运动员心理调控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四)课程类别: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公共事业(体育)管理等专业必修课。

(五)学时数与学分:54学时,3学分。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知识点:心理现象、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心理学研究的意义第二节人的心理实质知识点: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的能动性第三节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知识点:心理学独立的标志、心理学的学术流派、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二章认识过程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知识点:感觉和知觉的定义、感觉的分类、知觉的分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变化的基本规律、知觉的一般规律、错觉第二节表象和想象知识点:表象和想象的概念、表象的分类、想象的分类第三节思维知识点:思维的定义、思维的种类、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思维的过程、思维的形式、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思维的品质第四节记忆知识点:记忆的概念、记忆的种类、记忆过程分析、增强记忆力的基本方法第三章情感和意志第一节情感知识点: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感和需要的关系、情绪和情感的作用和功能、情绪和情感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意志知识点:意志的概念、意志过程的特征、意志品质及其与体育运动的关系第四章注意第一节注意概述知识点:注意的定义、注意与其它心理现象的关系第二节注意的种类知识点: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品质知识点:注意范围、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注意转移第五章个性第一节个性概述知识点:个性的概念、个性的特征第二节个性倾向性知识点:需要、动机、兴趣第三节气质和性格知识点:气质的概念、气质的分类、性格的概念、性格的分类、性格的测量、气质和性格的关系第四节能力知识点:能力的定义、能力的分类、能力的个体差异、智商的概念第六章青少年学生和运动员的心理特点第一节个体心理发展概述知识点:心理发展的概念、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第二节少年期学生和运动员的心理特点知识点:少年期学生和运动员生理发展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少年期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少年期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第三节青年初期学生和运动员的心理特点知识点:自我意识发展特点、思维发展特点、情感发展特点第七章运动知识技能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第一节运动知识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知识点:知识掌握的一般特点、运动表象的形成、动作概念的形成第二节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知识点:运动技能的定义、运动技能的分类、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练习曲线、影响运动技能迁移的因素第三节第八章学习和锻炼积极性的心理分析第一节学习动机知识点: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第二节学习兴趣知识点:兴趣的定义、学习兴趣的培养第九章运动员身体训练的心理学基础第一节身体训练的心理学意义知识点:身体训练对心理的影响、身体训练对心理因素的依存性第二节速度素质训练的心理特点知识点:速度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关系、发展速度素质的心理特点第三节力素质训练的心理特点知识点:力量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关系、发展力量素质的心理特点第四节耐力素质训练的心理特点知识点:耐力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关系、发展耐力素质的心理特点第三节灵敏质训练的心理特点知识点:灵敏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关系、发展灵敏素质的心理特点第十章运动技术训练的心理学基础第一节运动技术训练中的心理因素知识点:运动技术训练与心理因素的关系、心理定向在运动技术训练中的作用第二节运动知觉及其在运动技术训练中的作用知识点:运动知觉概述、专门化的动作知觉第三节运动技术训练中的空间定向与时间判定知识点:空间定向、时间判定第四节反应及其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知识点:反应的概念、提高反应速度的条件第五节运动技术训练中的思维活动知识点:思维在运动技术训练中的作用、思维评定与调节、思维预测第十一章运动战术训练的心理学基础第一节战术意识知识点:战术意识的概念、战术思维的特点第二节战术心理手段知识点:战术心理手段的概念、战术心理手段分类、战术意图的预见第三节赛前战术心理准备知识点:赛前战术心理准备的目的、赛前战术心理准备的内容第十二章运动员心理训练第一节运动员心理训练概述知识点:心理训练的概念、心理训练的意义和作用、心理训练的分类和任务、心理训练的原则第二节一般心理训练方法知识点:放松训练、表象训练、集中注意力训练、意志力训练、生物反馈训练第三节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知识点: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的任务、赛前心理调整第十三章运动竞赛的心理学问题第一节运动竞赛的一般特点知识点:运动竞赛的心理特点、赛前心理状态、赛中心理表现、赛后心理变化第二节影响竞技力发挥的心理因素知识点:心理能量、动机状态、情绪状态、心理饱和与耐性四、考核方法与要求(一)考核形式:平时考核与本课程结束后闭卷考试。

运动心理学课件第2版-第01章 绪论

运动心理学课件第2版-第01章 绪论
➢ 运动心理学与体育心理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既相互交叉、 又有所不同,两者的关系源于体育和运动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 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
二、运动心理学与锻炼心理学
➢ 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 运动心理学与体育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问题,实际上是研
究对象的界定与扩展问题。
✓ 通过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了解影响竞技运动表现心理、情绪和行 为因素;通过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可以了解运动员的训 练和比赛的心理状态,或者帮助进行运动员的选拔,或者帮助监控和 改善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或者帮助提升运动队的动机气氛和凝聚力, 促进运动员与辅助人员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从而增强运动表现和心理 健康。
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运动心理学(第2版)
毛志雄 迟立忠 主编
第一章 绪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运动心理学 第二节 运动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三节 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
第一节 什么是运动心理学
一、运动心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 第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 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二、中国运动心理学发展的回顾
(三)2000年以后的发展
国际运动心理学会第十三届世界运动心理学大会2013年在北京举行
第二节 运动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二、中国运动心理学发展的回顾
(三)2000年以后的发展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2018年在北京举行
第二节 运动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二、中国运动心理学发展的回顾
运动 与锻 炼的 心理 学 Psy cho logy of Spor t and Exer cise
欧洲 运动 心理 学联 盟

心理学概论知识要点整理(全)

心理学概论知识要点整理(全)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性质一、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根据研究的目的(以建立系统的理论还是实际应用)把心理学分为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类。

理论心理学旨在探讨人或动物的行为和心理的变化的原理和规律;应用心理学旨在研究心理学在现实社会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理论心理学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等。

普通心理学探讨心理学基本原理(心理的实质问题与心理的结构问题)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它主要是通过对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来揭示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按不同的年龄阶段,可进一步分为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理过程的心理学分支。

比较心理学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的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借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及动物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心理学分支。

应用心理学包括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咨询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咨询的过程、原则、技巧和方法的心理学分支。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消费心理学是以大众的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研究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学科。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

法律心理学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各种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

二、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自然科学的性质,可从研究对象、历史渊源和研究方法方面得到说明。

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运动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它涉及到运动员的动机、注意力、情绪、自信心以及压力管理等方面。

对于学习运动心理学的人来说,掌握一些复习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运动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运动心理学的知识。

一、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运动心理学的定义:运动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2.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运动员的动机、注意力、情绪、自信心以及压力管理等方面。

3. 运动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包括运动训练、竞技表现、运动康复和运动领导等方面。

二、运动心理学的重要理论1. 动机理论:解释运动员参与运动的动机和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

2. 注意力理论:研究运动员在运动中的注意力分配和集中程度。

3. 情绪理论:探讨运动员的情绪对运动表现的影响以及情绪管理的方法。

4. 自信心理论:研究自信心对运动员的表现和成就的影响。

5. 压力理论:分析运动员在竞技中所面临的压力及其应对方法。

三、运动心理学的实践技巧1. 动机激发技巧: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奖励等方式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

2. 注意力训练技巧:通过集中注意力、调整关注焦点和应对干扰等方法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水平。

3. 情绪调节技巧:包括放松训练、认知重构和情绪管理等方法,帮助运动员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4. 自信心建立技巧:通过成功经验的积累、自我对话和积极心态的培养等方式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

5. 压力管理技巧:包括应对压力的认知重构、情绪释放和应对策略的训练等方法,帮助运动员有效应对竞技中的压力。

四、运动心理学的案例分析1. 迈克尔·乔丹的成功之路:通过乔丹的案例,分析他在运动心理学方面的优势和应用技巧,如自信心的建立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2. 菲尔普斯的游泳心理:探讨菲尔普斯在游泳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和应对策略,如注意力的集中和情绪的调节。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参考答案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参考答案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体育教育教学2.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3.体育锻炼4.体育教育教学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5.身体心理6.20世纪50年代前和20世纪50年代后7.“社会促进”8.运动心理学实验室9.实验运动心理学家、教育运动心理学家和临床运动心理学家10.196511.体育心理学12.198013.临床运动心理学和教育运动心理学14.正常行为和超常行为15.异常行为二、单选题1.C. 2.A. 3.C. 4.D. 5.A. 6.A. 7.D. 8.C.9.B. 10.B. 11.A.三、多选题1. A.B.C.D2. A.B.D 3.B.D 4.A.C.D 5.A.B.C 6.A.C7. ABCD 8.B.C.D 9.C.D 10.A.D 11.A.B.C.D12.A.B.C.D 13.B.C 14.B.C.D四、匹配题1.请用连线将下面的几个研究领域与所需解决的主要相关问题连在一起。

发展运动心理学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个性运动心理学运动员的心理障碍教育运动心理学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记忆过程临床运动心理学随年龄和运动技能变化而发生的心理变化认知运动心理学锻炼中心理问题运动损伤心理学运动员的风格和思想对运动表现的影响锻炼心理学心理和行为的生理机制体育社会心理学运动员思考的内容对运动表现的影响运动心理生理学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2.请用连线将下面的年份与体育心理学发展史发生的重大事件连在一起。

1898年Griffith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1967年高级应用运动心理学学会成立1987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1925年Tripkett进行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1969年北美运动和身体活动联合会出来1985年加拿大心理技能学习和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1965年美国心理学会第47分会(锻炼和运动心理学)成立五、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六、简答题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是什么?答: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体育心理学总习题(删减版)

体育心理学总习题(删减版)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9.运动心理学家三种类型包括实验运动心理学家、教育运动心理学家和临床运动心理学家5.“有趣”不断地发展积累,由量变引起质变,由被动的、观赏性的兴趣转化为主动参与的兴趣,由不太稳定的愉悦倾向发展成为比较稳定的热爱倾向,其动力效应大大增强,从而形成乐趣7.学生运动兴趣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一般都要经历“有趣—乐趣—志趣”的过程。

8.精神兴趣是以人的精神需要为基础的兴趣,表现为对运动的偏好和渴望。

5. 为了获得刺激、运动愉悦感觉和渲泄身心能量,满足个体的生理性需要,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生物性动机。

6. 为了在体育活动中与同伴接近、交往,得到认同,发展友谊,追求完美,施展才能,获得成功,赢得荣誉,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要,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

10. 由学生自身之外的诱因转化而来的动机,如教师的表扬、同学的赏识、竞争获胜的奖励、荣誉,或因为迫于压力、避免惩罚与升学考试等原因而参加体育运动活动的动机,属于外部动机。

12. 根据学生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心理动因指向于体育活动过程还是指向于体育活动的结果,可以将运动动机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16. 斯金纳通过对操作条件反射的研究,提出有机体的操作性行为是通过强化形成的,且强化对行为还起着动机的作用。

17.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等称为缺失性需要(基本需要);而将心理需要称为成长性需要(心理需要)。

1.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它是人们一切活动的起点。

2.成就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它是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3.成就目标定向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的数量标准,而是个体内心所追求的成就取向。

4.在后天的教育过程中由父母、同学、老师所组成的学习目标定向和_________是促使个体采取某目标定向的主要原因。

季浏《体育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季浏《体育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录第1章体育心理学概述1.1复习笔记一、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1)区别三门学科分别对应于不同研究领域,因此其各自研究的目标、对象和侧重点不尽相同。

①体育心理学研究的是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作用。

其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研究内容包括选择教学内容、采用教学方法和进行教学设计等的心理学依据。

②运动心理学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也包括教练员,研究内容具体包括运动员、教练员、观众的心理和行为。

③锻炼心理学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

(2)联系①研究的对象都是参与身体活动的人。

②研究的内容涉及从事身体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动机、个性等。

③研究方法相同。

2.体育心理学概述(1)概念的界定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即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学科性质、研究任务和学习目的①学科性质体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学科。

②研究任务a.理论任务第一,揭示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点或品质,以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第二,揭示体育教学条件下动作技能的获得和发展的心理规律,以丰富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有关方面的内容。

b.实践任务直接为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服务,即为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锻炼和竞赛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③学习目的a.理解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个体在体育运动时的生理表现。

b.理解参与体育活动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健康和幸福。

3.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心理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揭示心理和行为规律的重要手段。

其优点在于可在任意时间内进行周密观察,且可验证,具有科学研究所要求的高度公认的客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2
动机: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

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的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

始发作用
指向作用
强化作用
需要(need):个体由于对某种东西的缺乏而产生的内部紧张状态和不舒服感。

环境因素:身体之外的各种刺激。

驱力(drive):驱使有机体进入活动,与身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部激起状态,是从后面对行为的推动。

诱因(incentive):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是从前面对行为的拉动。

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biological / social motivation) 以饥渴性等生物性需要为基础的动机/以成就、交往等社会性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direct / indirect motivation)
以直接兴趣为基础并指向活动过程本身的动机以间接兴趣为基础被指向活动结果的动机
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
是以排除缺乏,制止破坏,避免威胁,逃避危险等需要为特征的动机。

它包括生存和安全的一般目的。

缺乏性动机以张力的缩减为目的。

是以体验乐趣,获得满足,达到理解,寻找新奇,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和有所成就等欲望为特征的动机。

它包括满足和刺激的一般目的。

与缺乏性动机相反,它往往趋向张力的增强而不是张力的缩减。

外部动机(社会性需要)和内部动机(生物性需要)
来源于客观外部原因的动机称为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来源于主观内部原因的动机称为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

结合社会、生物动机
认知评价理论认为内部动机以人的能力需要和自我决策需要为基础,任何影响能力感和自我决策感地事情都可以影响人的内部需要。

每一事件均具有两种功能,即与自我决策感相关的控制功能和与能力感相关的信息功能;外部奖励如果能够提高自我决策感和能力感,则会加强内部动机;外部奖励如果降低自我决策感和能力感,则会损害内部动机。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或者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

自我效能理论对效能信息(行为或成就、替代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效能期望、行为及思维模式三类因素之间的关系做了概括。

主要观点:效能信息决定着效能期望,效能期望进而影响着人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

自我效能可以从人所接受的挑战、进行的努力和坚持的时间中体现出来,并影响着人的认知过程,如成功与失败的表象、目标定向、归因等等,这些认知过程进而影响着人的动机状态。

在竞技体育领域,自我效能研究关注的主要问
题是自我效能与运动成绩的关系问题。

自我效能越高,运动员的焦虑水平就越低,努力程度就越高,运动成绩就越好(Weinberg, Gould, & Jackson, 1979; Weiss, Wiese, & Klint, 1989)。

自我效能同运动员的注意方向、情绪控制等共同影响着运动员的运动表现。

教练员的自我效能也是运动员训练成绩好坏的重要预测指标(杨艳芳, 陈铁成, 高顺利, 2006)。

在体育教育和大众健身领域,自我效能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从事体育活动的动机问题。

自我效能高者,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也应较高,反之则低(Bezjak & Lee, 1990)。

自我效能与身体锻炼的坚持性有中等程度的正相关,自我效能高者,身体锻炼的坚持性也更好(Garcia & King, 1991)
自我效能是特定情境下或特定任务的自信心。

任务定向(task orientation)是指强调纵向的自己与自己相比,注重个人努力,以掌握技能、完成任务为目标的心理定向。

它有助于内部动机的维持与提高。

–自我定向(ego orientation)是指强调横向的自己与他人相比、注重社会参照,以超过他人为目标的心理定向。

它对内部动机有损害作用。

目标定向是影响内部动机的重要因素。

该理论认为,指向活动本身并以自身进步为参照的任务定向可以激发对任务的直接兴趣;而指向将自己同他人进行能力比较的自我定向则会导致内部动机的下降。

更适合大众体育
目前,动机领域研究的趋势是对影响动机的两种认知过程的高度重视,即对人的自我观念(如能力感、控制感)和目标价值观念的高度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