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自谦)
例2
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
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祝福》) fatter After exchanging a few polite remarks when we met, he observed that I looked “fat”, and having made that complimentary remarks he started a violent attack on the revolutionaries.
常用His/Her Majesty, His/Her Highness, His/Her Honour, His Lordship, Her Ladyship , Reverend []… 汉语中的他成称谓,常用敬辞“令”或“尊” 冠于官职名或亲属称谓前构成尊称。如:令堂 大人、令尊、尊夫人、令郎、令爱、令嫒
1. 讲辈份,长幼有序
(高祖、曾祖、祖、父、子、孙、曾孙、玄孙)
2. 重性别,男女分明
(表哥,表姐,堂兄、堂妹等)
3. 分血缘,内外有别 (祖父,外公;孙子,外孙)
称谓翻译策略
一、具体与泛化 大奶奶是个佛爷,也不中用。二姑娘更不中用,亦且不是这 屋里的人。四姑娘小呢。
Madam Zhu is too saintly to be of any use either. And Yingchun’s even worse, aspect from the fact that she doesn’t belong to our house. Xichun’s still too young.
例3
如果不向女主人打个招呼,那孔碧霞会伤心的。孔 碧霞和她女儿还在忙着,听说我要走,有点儿扫兴: “啊呀, 大概是我做的菜不好吧, 不合你的口 味!” (陆文夫:《美食家》) Kong would be very hurt if I didn’t say goodbye to her. Kong and her daughter were still busy cooking. When she heard I was leaving, she was disappointed. “Oh, perhaps you don’t like my cooking, not to your palate.” 翻译策略:改换人称
中国文化和汉英翻译
Definition Four
In 1871 E.B. Taylor defined culture as "that complex whole which includes knowledge, belief, art, morals, law, customs, and many other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acquired by members of society." "Culture means the total body of tradition borne by a society and transmitt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It thus refers to the norms, values, standards by which people act, and it includes the ways distinctive in each society of ordering the world and rendering it intelligible. Culture is...a set of mechanisms for survival, but it provides us also with a definition of reality. It is the matrix into which we are born, it is the anvil upon which our persons and destinies are forged."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文化与翻译
It is not easy to give a clear definition about culture. There are various definitions about it.
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医药文化翻译大赛大赛试题汉译英及参考译文
汉译英一阴一阳之谓道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
所以圣人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顺从了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
如果违逆了这个规律,就会杀伐根本的生命力,破坏真元之气。
因此,阴阳四时是万物的终结,是盛衰存亡的根本,违逆了它,就会产生灾害,顺从了它,就不会发生重病,这样便可谓懂得了养生之道。
对于养生之道,圣人能够加以实行,愚人则时常有所违背。
顺从阴阳的消长,就能生存,违逆了就会死亡。
顺从了它,就会正常,违逆了它,就会闭塞不通。
黄帝说:阴阳是宇宙间的一般规律,是一切事物的法则,是万物变化的起源,是生长毁灭的根本,是认识事物变化的枢纽。
凡医治疾病,必须求得病情变化的根本,而道理也不外乎阴阳二字。
拿自然界变化来比喻,清阳之气聚于上,而成为天,浊阴之气积于下,而成为地。
阴是比较静止的,阳是比较躁动的;阳主生成,阴主成长;阳主肃杀,阴主收藏。
阳能化生力量,阴能构成形体。
寒到极点会生热,热到极点会生寒;寒气能产生浊阴,热气能产生清阳。
清阳之气居下而不升,就会发生泄泻之病。
浊阴之气居上而不降,就会发生胀满之病。
这就是阴阳的正常和反常变化,因此疾病也就有逆证和顺证的分别。
所以大自然的清阳之气上升为天,浊阴之气下降为地。
地气蒸发上升为云,天气凝聚下降为雨;雨是地气上升之云转变而成的,云是由天气蒸发水气而成的。
人体的变化也是这样,清阳之气出于上窍,浊阴之气出于下窍;清阳发泄于腠理,浊阴内注于五脏;清阳充实于四肢,浊阴内走于六腑。
(638汉字)What Is Called Shade-Shine Is the WordThe change of Shade-Shine through the four seasons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life.Therefore, the sage maintains the vim of Shine in spring and summer seasons,the vim of Shade in autumn and winter seasons,and obeys the fundamental law of life and its development,and can move forward in the process of birth,growth,harvesting and storage,just like everything else.If this law is violated,the fundamental vitality will be killed,and true vim destroyed.Therefore,Shade-Shine through the seasons is the end of everything and the root of prosperity and decline;if one goes against it,there will be a disaster;if one obeys it,there will be no serious diseases,thus the way of health can be understood.The sage can carry out the way of keeping fit,but the fool often disobeys it.Obedient to the rise and fall of Shade-Shine,one can survive,otherwise one will die. If you obey it,you will be normal,and if you violate it,you will be denied access to things.Lord Yellow said:Shade-Shine is the general law of the universe,the law of all things,the origin of the change of all things,the root of growth and destruction,and the hub of understanding the change of things.For every cure of a disease,one must seek the root of the change of a disease, and it is no more than Shade-Shine.Taking the natural changes as a metaphor,the vim of limpid Shine gathers in the sky,and the vim of turbid Shade accumulates under,and becomes earth. Shade is more static,and Shine more restless;Shine is a master of production,and Shade of growth;Shine is a master of killing,and Shade of saving.Shine makes vim,and Shade makes form.Extreme cold generates heat,and extreme heat produces cold;cold produces turbid Shade, and heat produces limpid Shine.The disease of diarrhea will occur if the vim of limpid Shine lives under and does not rise.Turbid Shade of vim rises,there will be turgor.This is the normal andabnormal change of Shade-Shine,so the disease can have the distinction of normality and abnormality of a syndrome.So limpid Shine of nature rises to form Heaven,and turbid Shade falls to form earth.The evaporation of earth rises to form clouds,the condensation of air from earth drops to form rain, which is the same case with the change of the human body.The vim of limpid Shine gets out of upper pores and turbid Shade out of lower ones.Likewise,limpid Shine is released from grain of skin,and turbid Shade sinks in the internal organs:heart,liver,spleen,lungs and kidneys;limpid Shine abides in four limbs and turbid Shade runs through six hollows:gallbladder,stomach,large intestine,small intestine,bladder and tri-duct.(475words)。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
1、生存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最新整理)《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阅读书目
(完整)《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阅读书目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阅读书目)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阅读书目的全部内容。
闽江学院《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学生课外阅读参考书目)1、 Bell, Roger. T。
1991, 2001.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M]. London:Longman Group UK Ltd.;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 Benjamin, W。
1993。
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A]。
In: L。
Venuti ed. 2000. The TranslationStudies Reader[C].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3、 Davis, K. 2004。
Deconstruction and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 Hatim, Basil and Mason, Ian. 1990, 2001。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M]。
London:Longman Group UK Ltd.;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中国文化与翻译-课件2-Chines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第二章 中国文化在汉英翻译中的 再现
• 第一节 翻译的基本方法 • 【词法翻译】 • 一 对等译法 •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一般都可以在译文语言中找到同原文中 某个单词、词组或成语意义上的对等表达。 • (一)单词 • Television (n) 电视 • Electricity (n) 电 • Wheat (n) 小麦 • 坐 (v) sit • 小 (adj.) small • 和 (conj.) and
• 2. 再如,中国古老的文明源于黄河中下游的 中原地带,人们以农耕为主,牛是与汉民族联 系最紧密的动物。这种密切的联系反映到语言 中就是汉语中有众多围绕“牛”这个字的词语, 如:“牛皮、牛马、牛性、牛劲、吹牛、牛角 尖、老黄牛、牛脾气、牛郎织女、牛刀小试、 对牛弹琴、庖丁解牛”等等。而西方则源于游 牧文化,与马的关系非常密切,对该文化而言, 牛只是用来产奶的动物,即使耕地,西方也以 用马为主。这样,英语中就形成了与汉语中的 “牛”的系列词语相对应的“马”(horse)的 系列词语,如:to talk horse 吹牛, to work like a horse 像老黄牛一样拼命干活,as strong as a horse 力大如牛, a willing horse, 工作认真的 人,
•
这一定义显然排除了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 高低,而是指人类的精神文明或精神成果的总 和,包括艺术、传统、习惯、社会风俗、道德 伦理、法的观念和社会关系等。 • 据上所述,不管是广义的文化还是狭义的 文化部包括许多方面。所谓翻译,无非是通过 一种语言转达另一语言的文化信息,因此可以 说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历来有经验的译者 或翻译研究者都比较注意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王佐良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 的文化人。人们全说:他必须掌握两种语言, 确实如此;但是,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 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翻译中的文化 比较》, 1984.1.《翻译通讯》)。
英语专业翻译类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翻译理论与实践相关书目谢天振主编.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Jeremy Munday.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李德凤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毕继万.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国卷》.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蔡基刚. 《英汉汉英段落翻译与实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蔡基刚. 《英语写作与抽象名词表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曹雪芹、高鄂. 《红楼梦》.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陈生保. 《英汉翻译津指》.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陈廷祐.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陈文伯. 《英汉翻译技法与练习》.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陈中绳、吴娟. 《英汉新词新义佳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陈忠诚. 《词语翻译丛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程希岚. 《修辞学新编》.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程镇球. 《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程镇球. 《翻译问题探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崔刚. 《广告英语》.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单其昌. 《汉英翻译讲评》.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丁树德.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杜承南等,《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 范勇主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方梦之、马秉义(编选). 《汉译英实践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方梦之.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方梦之主编. 《译学辞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冯庆华. 《文体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冯庆华主编. 《文体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冯胜利.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冯志杰. 《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耿占春. 《隐喻》.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郭建中.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田瑞娟. 《古代汉语》.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汉英经贸手册》编写组. 《汉英经贸手册》.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何炳威. 《容易误译的英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何刚强. 《现代英汉翻译操作》.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何刚强. 《现代英语表达与汉语对应》.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4.何刚强. 《英汉口笔译技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何刚强. 《最新英语翻译疑难详解》.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何善芬.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何兆熊. 《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9.何自然、张达三、杨伟钧等译. 《现代英语语法教程》.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8.胡庚申. 《怎样起草与翻译合同协议》. 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胡曙中.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胡晓吉. 《实用英汉对比翻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胡燕平,张容建. 《实用英汉翻译类典》.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7.胡裕树. 《现代汉语》.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7.胡兆云. 《美学理论视野中的文学翻译研究》(第2版).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9. 胡兆云. 《语言接触与英汉借词研究》.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1.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黄龙. 《翻译技巧指导》.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黄任. 《英语修辞与写作》.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黄雨石. 《英汉文学翻译探索》.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黄振定. 《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黄振定. 《翻译学的语言哲学基础》.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黄忠廉. 《变译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贾尔斯英译. 《孙子兵法》. 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3.贾文波. 《汉英时文翻译: 政治经济汉译英300句析》.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金隄. 《等效翻译探索》.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金惠康. 《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8.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续编》.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金立鑫. 《语法的多视角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居祖纯. 《新编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柯平. 《对比语言学》.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孔慧怡. 《翻译·文学·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李定坤. 《汉英辞格对比与翻译》.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李国南. 《辞格与词汇》.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李国南. 《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李明编著. 《英汉互动翻译教程》.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李瑞华(主编).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李亚舒、严毓棠、张明、赵兰慧. 《科技翻译论著集萃》.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李正栓. 《英美诗歌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李正中. 《国际经贸英汉翻译》.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7.理雅各英译. 《四书》. 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4.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廖七一. 《当代英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林大津. 《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与实践》.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林大津等主编.《修辞学大视野》.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7.林煌天主编. 《中国翻译词典》.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7.刘宓庆. 《当代翻译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刘宓庆. 《翻译教学: 实务与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刘宓庆. 《翻译与语言哲学》.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刘宓庆. 《文化翻译论纲》.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刘宓庆. 《文体与翻译》(增订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刘士聪等. 《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鉴赏》.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刘英凯. 《英汉语音修辞》.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刘重德. 《文学翻译十讲》.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刘重德.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 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8.陆钰明. 《汉英翻译指导》.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吕俊《跨越文化障碍――巴比塔的重建》.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吕淑湘, 王海棻. 《马氏文通读本》.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吕煦. 《实用英语修辞》.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罗贯中. 《三国演义》.罗选民. 《话语分析的英汉语比较研究》.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1.马红军. 《翻译批评散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马祖毅. 《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2.毛荣贵. 《新世纪大学汉英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倪宝元. 《大学修辞》.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4.潘文国. 《汉英语对比纲要》.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彭宣维. 《英汉语篇综合对比》.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钱歌川. 《现代英语表现法》. 香港:中外出版社, 1975.钱冠连. 《美学语言学》. 深圳:海天出版社, 1993.钱乃荣等. 《现代汉语》.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1990.钱维潘. 《英语应用文》.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4.乔海清. 《翻译新论》.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邵志洪. 《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邵志洪. 《英汉语研究与对比》.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申丹. 《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申小龙. 《语言的文化阐释》. 上海:知识出版社, 1992.申小龙. 《汉语句型研究》. 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 1989.申小龙. 《汉语与中国文化》.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申小龙. 《文化语言学》.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3.申雨平(编). 《西方翻译理论精选》.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沈少华. 《英语趣味修辞格》.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9.施耐庵. 《水浒传》.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司马迁. 《史记》.思果. 《译道探微》.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孙全洲.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孙晓丽. 《广告英语与实例》.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5.孙致礼. 《1949-1966: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 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6.谭载喜. 《翻译学》.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倜西、董乐山等(编). 《英汉翻译手册》.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2.汪福祥、伏力. 《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3.王大伟. 《现代汉英翻译技巧》.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0.王德春. 《语言学通论》.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0.王逢鑫. 《英汉比较语义学》.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1.王还(主编). 《汉英对比论文集》.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王季思.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王克非.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王令坤(主编). 《英汉翻译技巧》.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王希杰. 《汉语修辞学》.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3.王希杰. 《修辞学导论》.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王佐良、丁往道. 《英语文体学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王佐良. 《翻译:思考与试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翁显良. 《意态由来画不成?》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吴承恩. 《西游记》.吴楚材、吴调侯. 《古文观止》.吴敬梓. 《儒林外史》.武力、赵栓科编著. 《科技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吴伟雄、方凡泉. 《实用英语翻译技巧》.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7.伍谦光. 《语义学导论》.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萧涤非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萧立明. 《新译学论稿》.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萧立明. 《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肖辉、汪晓毛主编. 《汉译英教程》.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肖君石. An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and Vice Versa(《汉英、英汉翻译初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谢祖钧. 《英语修辞漫谈》.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1.熊文华. 《汉英应用对比概论》.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许国烈. 《中英文学名著译文比录》.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5.许建忠. 《工商企业翻译实务》.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许钧等. 《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1.许明武. 《新闻英语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许余龙. 《对比语言学概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许渊冲、陆佩弦、吴钧陶. 《唐诗三百首新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8.许渊冲. 《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许渊冲. 《文学与翻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许渊冲. 《中诗英韵探胜》.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许仲琳. 《封神演义》.杨自俭(主编). 《译学新探》. 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2.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2)》. 青岛:青岛出版社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3)》.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4).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5)》.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杨自俭、李瑞华(主编).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杨自俭、刘学云(编). 《翻译新论(1983-1992)》.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2.叶子南.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于岚. 《英汉实例翻译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7.喻云根. 《英汉对比语言学》.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喻云根. 《英美名著翻译比较》.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6.臧克和. 《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4.余立三. 《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张柏然、许钧(主编). 《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张斌. 《汉语语法学》.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张道真. 《现代英语用法词典》.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张德禄. 《功能文体学》.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张经浩. 《译论》.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6.张鸾铃. 《实用英汉翻译技巧》.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Christiane Nord. 《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 张美芳、王克菲主译.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张梦井, 杜耀文. 《汉英科技翻译指南》.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6.张培基.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张培基.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第二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张廷琛, 魏博思. 《唐诗一百首: 汉英对照》.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张宗美. 《科技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宇航出版社, 1992.章和升、王云桥. 《英汉翻译技巧》.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1997.章振邦. 《新编英语语法》.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赵静. 《广告英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3.赵世开(主编). 《汉英对比语法论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编). 《联合国翻译论文集》.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3. 中国译协《中国翻译》编辑部(选编). 《论英汉翻译技巧》.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6.中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1984. 《现代汉语词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7.周方珠. 《英汉翻译原理》.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2.周煦良. 《诗词翻译的艺术》.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6.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朱诗向. 《中国时尚热点新词速译》.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二、翻译教材书目连淑能. 《英译汉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杨士焯. 《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陈宏薇、李亚丹主编(陈宏薇、陈浪、李亚丹、谢瑾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贺军主编. 《英语翻译实务基础版》.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陈宏薇. 《新实用汉译英教程》.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6.陈宏薇. 《汉英翻译基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魏志成.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刘宓庆主编. 《翻译基础》.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张春柏. 《汉英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陈茂松.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陈廷佑. 《英语汉译技巧:跟我学翻译》. 北京:华龄出版社. 1994.陈新. 《英汉文体翻译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范仲英. 《实用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增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古今明. 《英汉翻译基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郭著章、李庆生. 《英汉互译实用教程》(修订本).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郭著章、黄粉保、毛新耕编著. 《文言英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黄振定. 《英汉互译实践教程》.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靳梅琳. 《英汉翻译概要》.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5.居祖纯. 《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居祖纯. 《高级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居祖纯. 《新编汉英语篇翻译强化训练》.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柯平. 《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李辛. 《实用汉译英手册》.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3.李运兴. 《英汉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刘季春. 《实用翻译教程》.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6.刘宓庆. 《英汉翻译技能训练手册》.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7.吕俊、侯向群. 《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吕瑞昌、喻云根、张复星、李嘉祜、张燮泉. 《汉英翻译教程》.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3. 彭长江主编. 《英汉-汉英翻译教程》.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单其昌. 《汉英翻译入门》.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1.申雨平、戴宁. 《实用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孙万彪、王恩铭. 《高级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孙致礼.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王宏印. 《英汉翻译综合教程》.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王治奎主编. 《大学汉英翻译教程》(第四版).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王治奎主编. 《大学英汉翻译教程》(第四版).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温秀颖、马红旗、王振平、孙建成. 《英语翻译教程(英汉•汉英)》.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吴冰. 《汉译英口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许建忠. 《实用英汉互译技巧》.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杨莉藜. 《英汉互译教程》(上、下册).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3.曾诚. 《实用汉英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张蓓. 《汉英时文翻译实践》.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谟禹. 《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3. 朱徽主编. 《汉英翻译教程》.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庄绎传. 《英汉翻译简明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三、国内外英文翻译理论与实践书目Ariel, M. Accessing Noun-phrase Antecedents. London: Routledge. 1990.Baker, Mona.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London: Routledge, 1992. Bassnett, Susan & André Lefevere.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8.Bell, Roger T.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 Longman, 1991. Cao, Xueqin & Gao, E.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rans. Yang Hsien-yi & Gladys Ya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1978.Cao, Xueqin & Gao, E. The Story of the Stone. trans. David. Hawkes. New Zealand: Penguin Books Ltd. 1986.Catford, J. C.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Chinese translation published by Tourism Education Press, 1991)Celce-Murcia, M. & Larson-Freeman, D. The Grammar Book---An ESL/EFL Teacher’s Course.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1983.Chafe, W. Givenness, contrastiveness, definiteness, subjects, topics and point of view. In Charles N. Li (ed.) Subject and Topic. London/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6.Chao Yuen Ren.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Berk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9. Cheng Zhenqiu. My views of C-E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writing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1.Chomsky, N. A Minimalist Program for Linguistic Theory. The Minimalist Program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96.Haiman, J. Conditionals are topics. Language. 1978 (54): 564-589.Halliday, M. A. K. & Hasan, R. 1976. Cohesion in English. London & New York: Longman. 1976.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Edward Arnold Ltd.1985.Hartwell, P. Open to Languag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Hatim, Basil & Ian Mason.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 London: Longman, 1990.Hatim, Basi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Linguistics. Devon: University of Exeter Press, 1997.Hewson, Lance & Jacky Martin. Redefining Translation: The Variational Approach. London: Routledge, 1991. Reprinted by World Book Publishing Corp. in 1992.Hickey, Leo. (ed.)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8. Hodges, J. C. & Whitten, M. E. Harbrace College Handbook. New York: Harbrace Jovanovich. 1982.Hopper, P. J. & Traugott, E. C. Grammaticaliz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Kahn, J. E. The Right Word at the Right Time. London: The Reader’s Digest Association. 1985. Kelly, Jeanne and Nathan K. Mao. Fortress Besieged. Indiana: Indiana Univ. Press. 1979. Landers, Clifford E. Literary Translation: A Practical Guide.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8.Lao, She. Camel Xiangzi. trans. Shi Xiaoq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81.Leech,G.N. Style in Fiction. New York: Longman. 1983.Li, C. N. & S. A.Thompson. Subject and topic: a new typology of language. In Charles N. Li (ed.) Subject and Topic. London/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6. 457-490.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Hertfordshire: Prentice-Hall, 1988.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Oxford: Pergamon, 1982.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1. (Bilingual edition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 published by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Press in 1998, also appears in Nida 2001)Nida, Eugene A.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 Bruxelles: Les Éditions du Hazard, 1996. (Bilingual edition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 published by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Press, 1999)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anchester: St. Jerome, 1997.Quirk,R.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gman. 1973.Robinson, D.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 from Herodotus to Nietzsche. Cornwall: St. Jerome Publishing. 2002.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Revised ed.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5.Steiner, George. After Babe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3rd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Swan, M. Practical English Usage.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Toury, Gideon.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5. Venuti, L.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1995.Wilss,W.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Methods. Shanghai: Shanghai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Zeiger, A. Encyclopaedia of English. New York: Arco Publishing Company. 1978.四、学术期刊翻译相关论文举例爱泼斯坦、林戊荪、沈苏儒. 呼吁重视对外宣传中的外语工作. 中国翻译, 2000 (6).蔡春露. 论《木匠的哥特式古屋》叙述的不确定性. 外国文学研究, 2004 (4).蔡春露. 论悲剧《李尔王》中的意象.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2 (4).丁衡祁. 对外宣传中的英语质量亟待提高. 中国翻译, 2002 (4).丁金国. 汉英对比研究中的理论原则.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 (3).范敏、陈天祥. 论汉语成语的英译. 山东外语教学,200 (5).封宗颖、邵志洪.英汉第三人称代词深层回指对比与翻译. 外语学刊,2004 (5).冯寿农. 翻译是“异化”, 或是“化异”? 法国研究, 2002 (2).傅似逸. 试论对外宣传材料英译“以语篇为中心”的原则.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11).高健. 语言个性与翻译. 外国语,1999 (4).关坤英. 朱自清散文的朦胧美——从《荷塘月色》谈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7 (5).郭建中.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 外国语,1998 (2).郭建中. 汉语歇后语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翻译,1996 (2).韩庆果. “歇后语”一词的英译名及歇后语翻译初探.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12).何兆熊. 英语人称代词使用中的语义含糊. 外国语. 1986 (4).侯维瑞. 文体研究和翻译. 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 (3).胡密密. 从思维差异看汉英科技文体与科技论文的英译. 中国科技翻译. 2002 (3).胡兆云. 晚清以来Jury、Juror汉译考察与辨误.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 (1).胡兆云. 柏拉图、黑格尔灵感论与文学翻译中灵感现象浅析. 外国语言文学, 2003 (3).胡兆云. 从康德的人类“共通感”看异化翻译法.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3 (3).胡兆云. 华盛顿交还军权与还权对答翻译探究. 外国语言文学, 2005 (3).胡兆云. 克罗齐表现主义翻译观及其发展浅析.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5).胡兆云. 论英语和汉语的词汇借用. 山东外语教学, 1998 (3).胡兆云. 论英语学习中的重要输入法—阅读. 山东大学学报, 2000 (增刊).胡兆云. 中英美四大政法文化词语系统与对应翻译策略.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9).胡兆云. Administration与Government文化语义辨析及其翻译.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9).胡兆云. 自然语法与书本语法浅论. 山东大学学报, 1995 (3).黄爱华. 文学文体的语言特征及其运作. 浙江大学学报. 1996 (3).黄龙. 古诗文英译脞语.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5 (3).黄友义. 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 中国翻译, 2004 (6).纪玉华.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的构建思路. 外国语, 2002 (2).江宛棣、闫昕霞. 翻译是“文化的翻译”——赵启正谈对外传播之中的翻译事业. 对外大传播, 2004 (10).金积令. 汉英词序对比研究——句法结构中的前端重量原则和末端重量原则. 外国语. 1998(1).李正栓. 文化背景与学习风格—中国语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风格调查. 中国外语, 2007(2). 李正栓. 徐忠杰的翻译原则研析.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10).李正栓. 唐诗宋词英译研究:比较与分析. 中国外语, 2005(3).李正栓. 实践、理论、比较:翻译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 2003(4). 李正栓. 忠实对等:汉诗英译的一条重要原则.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8).李正栓. 汉诗英译中的忠实对等原则.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4(2).林大津. Meme的翻译. 外语学刊, 2008(10.林大津. 国外英汉对比修辞研究及其启示.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4 (3).凌云. 汉语类比造词初探.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9 (2).刘莉. 论法律文体翻译的准确性问题.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9 (3).刘全福. 语境分析与褒贬语义取向. 中国科技翻译,1999 (3).刘全福. “批评法”在翻译课教学中的运用,中国翻译,1996 (5).刘全福. 对翻译教材译例的审美性思考与评价. 上海科技翻译,1998 (3).刘全福. 试析我国酒类产品简介英译存在的问题. 上海科技翻译,1997 (2).刘全福. 英汉叹词比较与翻译. 外国语,1996 (4).。
中西文化对比与汉英翻译讲稿
第一章翻译简史(中外翻译理论沿革)翻译是语际交流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
它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翻译不单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转换。
英汉两种语言在谱系、文字系统、语音、词汇、语法、篇章、语用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它们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不同的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被具有不同心理文化的人长期使用而形成的。
由于这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特征,反映不同的文化,英汉语相互转换的机制应该是不同的。
所以,翻译活动应该是这样一种活动,即把一种语言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1 、翻译的概念2 、翻译的性质3 、翻译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4 、翻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5 、翻译的分类6 、译者的素养7 、翻译市场的现状8 、翻译工具箱1、翻译的概念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张培基(1980)Catford :Translation may be defined as follows: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TL).Peter Newmark :To translate is to change into another language, retaining as much of the sense as one can.Malcolm Cowley:Translation is an art that involves the re-creation of a work in another language for readers with a different background.Eugene Nida:奈达定义的三个优点明确地说明了要译的是什么(信息message)暗示了由于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原文和译文只能做到相对的对等(closest)考虑了译文的可接受性Some Definitions by Modern Translation TheoristsGideon Toury:―A translation is taken to be any target-language utterance which is presented or regarded as such within the target cultur:e, on whatever grounds.‖Christiane Nord―Translation is the production of a functional target text maintaining a relationship with a given source text that is specified according to the intended or demanded function of the target text.‖Jean Sager:―Translation is an externally motivated industrial activity, support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hich is diversified in response to the particular needs of this fo rm of communication.‖吕俊:―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活动,其本质是传播,是传播学中一个有特殊性质的领域。
中国特色文化词英译
c.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 生事,而且我还没趣。(第二十七回)
Y: “Desperation drives men to rebel and a dog to jump over a wall.” If she thinks I know her secret there may be trouble, and that would be awkward for me. (Chapter 27)
龙
民族象征
the Chinese dragon
龙的东西方差异
汉译英时的增省
Beowulf
Isabellla: It's a brother's duty, dear Edgar, to introduce his sister to some other type than fops and pale young poets. Edgar: Oh, you want a dragon? Isabella: Yes, I do. With a fiery mustache. (Wuthering Height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狗嘴里还有象牙不成。(第四十二回) Y: One doesn’t expect ivory from a dog’s mouth. (Chapter 42) H: One doesn’t expect ivory from a dog’s mouth. (Chapter 42)
e.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几岁年纪,叫你一声 “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在我们跟前逞脸。 (第七十四回) Y: It’s only for Her Ladyship’s sake and because you’re old that I call you “nurse”, but like a dog counting on its master’s backing you’re always making trouble. (Chapter 74) H: It seems that the respect that I and the others show you, even though it is only for Her Ladyship’s sake and out of consideration for your age, merely encourages you to make mischief for us and abuse your borrowed powers. That, in all conscience, is hard enough to bear. But now, to lay hands on me - that is really too much! (Chapter 74)
中国文化汉英翻译材料(1)
Exercise I.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1.如今,作为东方艺术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京剧不仅在中国各地喜闻乐见,而且已被全世界人民广泛接受。
2.根据所表演角色的性别、年龄和社会地位的不同,演员角色分成四类:生(男角)、旦(女角)、净(花脸男角)、丑(丑角)。
3.京剧的独特艺术魅力使它经久不衰:它创造了一种台上台下演员观众相互交融的美学欣赏与享受。
4.他曾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古代中国妇女的形象,完美地表现了她们的温柔、优雅和细腻。
5.梅兰芳也是把京剧介绍到国外的第一人。
6.作为中国的文化瑰宝,京剧必将获得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越来越多的喜爱。
Key to Exercise I.1.Today, as one of the glowing pearls of oriental arts, not only has Beijing Opera been widely enjoyed allover China, it has also been well received all over the world.2.According to the gender, age and social position of the different roles which they play, actors and actressesar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sheng(male roles), dan(female roles), jing(male roles with facial paintings) and chou (clowns).3.The uniqueness of Beijing Opera makes its artistic charm so everlasting: the creation of an aestheticco-appreciation between the actors and actresses on stage and the audience off stage.4.Mei Lanfang had created very successfully various images of ancient Chinese women and expressed theirtenderness, elegance and subtlety.5.Mei Lanfang was also the first person who introduced Beijing Opera to foreign countries.6.Being a great treasure of the Chinese culture, Beijing Opera will surely be more and more appeciated bypeople in China and in the whole world.Exercise II. Make a web advertisement in English,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given in Chinese.著名的京剧武生徐力先生最近接受了我们舞蹈学校的邀请,担任高级舞蹈教员。
2023年四级翻译汉译英主题词汇
汉译英主题词汇1.中国老式文化四大发明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 造纸术paper-making 火药gunpowder 指南针/罗盘compass印刷术printing 孔子Confucius孟子Mencius 思想学派school of thought关键思想the core of ideology 代表人物representative儒家思想Confucianism 儒家文化Confucian culture道家Daoism 法家Legalism和尚;僧人monk 乐器musical instrumental琴棋书画guqin,game of go,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笛子flute 二胡erhu古筝guzheng 鼓drum琵琶Chinese lute 中国象棋Chinese chess围棋Chinese Go 对弈play chess棋子chess pieces 棋盘chessboard中国书法Chinese calligraphy 甲骨文oracle bone script 文房四宝the four treasures of the study 毛笔brush pen 墨ink stick 砚台inkstone纸paper 笔划stroke四大名著the four masterpieces 中文Chinese character 《西游记》Journey to the West; The Money King《红楼梦》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三国演义》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水浒传>>Water Margin; Outlaws of the Mash《诗经》Books of Songs《史记》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Historical Records唐诗宋词Tang and Song Poetry; Poetry of Tang and Song Danasties 元曲Yuan opera 眀小说Ming novel一般话四声调the four tones of Mandarin Chinese对联couplet 俗语idiom词语phrase 国画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山水画landscape painting 写意画free sketch painting敦煌壁画Dunhuang frescoes 龙旳形象the image of dragon孔子庙Confucius Temple 黄河the Yellow River长江the Yangtze River 长城the Great Wall故宫the Imperial Palace ; the Forbidden City故宫博物馆The Palace Museum 天安门广场Tiananmen Square胡同hutong 太极拳Tai Chi文武双全be excellent both in the arts of pen and sword孙子兵法Sun Zi’s Art of War ; Master Sun’s Art of War科举制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状元the top scholar; champion 武术Chinese martial arts 古代兵器ancient weapon盔甲suit of armor 剑sword古玩antique 算盘abacus三百六十行all walks of life ; all kinds of jobs 铁饭碗iron bowl 礼节etiquette尊老爱幼respect the old and love the young 礼品馈赠present-giving 民间禁忌folk taboos 丧葬funeral 孝服mourning clothes纸钱ghost money 十二生肖Chinese Zodiac 鼠Rat 牛Ox 鸡Rooster梅花plum blossoms竹子bamboo 松pine 牡丹peony 莲花lotus 莲藕lotus root 中山装Chinese tunic suit中国老式服饰tradition Chinese costume 唐装the Tang suit 民间故事folk tale 寓言fable传说legend凡间human world重要文化遗产major cultural heritage 国宝national treasure 文物cultural relics 高雅艺术high/refined art才子佳人gifted scholars and beautiful ladies享有…….旳声誉enjoy a good/high reputation for被誉为be honored/crowned as 增进友谊enhance friendship 推广中国文化promote Chinese culture文化底蕴cultural deposit 文化事业cultural undertaking文化冲击cultural shock 蓬勃发展flourish文化特性和价值观national identity and value在各地差异很大vary widely from region/place to region/place增进文化旳传播promote the spread of culture丰富多彩be rich and colorful 老式美德traditional virtues尊敬老人respect the elderly 赡养父母support/take care of parents 象征意义symbolic meaning审美观/品味taste for beauty ; aesthetic taste2.中国老式节日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 除夕Chinese New Year’s Eve年夜饭the dinner on New Year’s Eve 小年minor Spring Festival 春运Spring Festival travel seasons; Chunyun period买年货do Spring Festival shopping ; buy necessity for Spring Festival 扫尘土sweep the dust 剪窗花do paper-cutting贴春联stick couplets 挂灯笼hang lanterns祭祖offer sacrifices to one’s ancestors 祭祀sacrifices烟花爆竹fireworks and firecrackers 财神the god of wealth压岁钱gift money; lucky money 包饺子make dumplings拜年New Year’s visit 阳历solar calendar天干heavenly stem 地支earthly branch闰年leap year 亲朋好友relatives and friends探亲访友pay a visit to relatives and friends大扫除thoroughly clean the house驱厄运sweep away ill fortune; get rid of bad luck清除劫难ward off evils 年画New Year Picture发红包give money in red envelopes; hand out red envelopes 欢度……the celebration of……; celebrate……. 年糕rice cake 转运have a chance of luck 春卷spring rolls春节联欢晚会Spring Festival Gala 祝愿短信blessing message 元宵节the Lantern Festival 元宵sweet dumplings扭秧歌do the Yangko Dance 舞龙dragon dance舞狮lion dance 灯谜lantern riddles龙昂首Dragon Heads-raising Day 祈雨pray for rain丰收good harvest 清明节Tomb Sweeping Day雨水rainwater 春耕the Spring ploughing扫墓attend/sweep tomb; clean the grave祭品sacrifices; sacrifice offerings 踏青have an outgoing in Spring 端午节Dragon Boats Festival 粽子Zongzi; glutinous rice pudding 赛龙舟dragon boats racing 雄黄酒realgar wine七夕Double Seventh Festival 梳妆dress and make up牛郎Cowherd 织女Weaver Maid喜鹊桥the magpie bridge 中元节/鬼节Ghost Festival河灯water lantern 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团圆饭family reunion dinner 花灯colorful lantern月圆夜full moon 赏月enjoy the moon吃月饼have moon cake 思想be homesick重阳节Double Ninth Festival 重阳糕double ninth cake赏菊enjoy chrysanthemums 菊花酒chrysanthemum wine 寒食节Cold Food Festival 冷食cold food禁烟smoking ban; not allow to make fire 斗鸡cockfight 蹴鞠kickball; cuju 荡秋千play on a swing拔河push-and-pull; tug of war 腊八节the Laba Festival 腊八粥Laba rice porridge 腊八面Laba noodle3.中国饮食文化中国菜Chinese cuisine; Chinese food 粤菜Canton cuisine 炒stir-fry 煎fry炸deep-fry 烩/焖/炖stew蒸steam 烘焙bake切条cut to strips 切丁dice切碎mince 磨碎grind特色食品specialty 红茶black tea绿茶green tea 火锅hotpot熊掌bear paw 豆浆soybean milk馒头steamed buns 花卷steamed twisted rolls包子steamed stuffed buns; Baozi 北京烤鸭Beijing Roast Duck 4.中国老式手工艺老式工艺品traditional handicraft 绣花鞋embroidered shoes优秀民间艺术品outgoing folk arts 中国瓷器Chinese ceramics 唐三彩Tricolor-glazed Pottery of the T ang Dynasty彩陶painted pottery 材质各异various materials陶器pottery; earthenware 质地坚硬hard texture青铜器bronze ware 造型生动vivid figure雕刻carving 色彩丰富rich color玉雕jade carving 风格独特characteristic/unique style蜡染wax printing 中国织绣Chinese silk embroideries泥人clay figure 中国结Chinese knot刺绣embroidery 绣球embroidered ball5.中国演出艺术脸谱facial makeup 正面角色positive role说学逗唱speaking, imitating, teasing and singing木偶戏puppet show 说书story-telling皮影戏shadow play 杂技acrobatics客家山歌Hakka hill song 历史人物historical figure四大文明古国之一one of the four ancient civilizations 人类文明史the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中国古代史ancient Chinese History中国近现代史modern history of China历史遗留问题a question left over from history/the past 源远流长/历史悠久with/have a long history繁华盛世a time of prosperity 古都ancient capital华夏之祖ancestors of Chinese nation 发祥地birthplace 封建朝代feudal dynasty 远古时代ancient times兴起于……,昌盛于……..emerge in……and prosper in…..原始社会primitive society 战国the Warring States春秋时期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封建社会feudal society 印/玺seal/stamp皇妃imperial concubine 太后empress dowager诸侯Prince/duck under an emperor 宰相prime minister 士大夫scholar-officials 太监eunuch侍卫bodyguard 将军general6.旅游交通旅游景点tourist scenes 避暑胜地summer resort森林公园forest park 人文景观human landscape自然景观natural scenery 建筑architecture壮丽河山magnificent scenery 皇家园林royal garden古典山水园林classical landscape garden钟楼bell tower 鼓楼drum tower牌坊memorial archway 兵马俑Terracotta Warriors天坛the Temple of Heaven 保留最完好旳best-preserved 原址original site 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中外游客tourist from home and aboard7.地理环境版图广阔have a vast territory 省会provincial capital水域面积water area 高原plateau三面环山be surrounded by mountains on three side全长……公里stretch for…km/kilometers 植物园botanical garden 淡水湖freshwater lake 沿海港口coastal port8.医疗健康诊断diagnosis(n); diagnose(v) 偏方folk prescription祖传秘方secret prescription handed down from one’s ancestors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救死扶伤heal the sick and rescue the dying望闻问切observing, listening, inquiring, pulse-taking 肥胖症obesity 草药herbal therapy食疗food therapy 延缓衰老slow down aging。
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参考书目
理论与实践方向参考书目1. 中文部分《口译技巧》<法>达尼卡.塞莱斯科伟奇著,孙慧双译.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年12月第一版.《英汉翻译手册》钟述孔。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3月第一版。
《翻译理论与技巧论文集》。
本公司选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年8月第一版。
《外国翻译理论评介文集》本公司选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年8月第一版。
《意态山来画不成?―――文学翻译丛谈》翁显良,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年12月第一版。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通讯》编辑部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年2月第一版。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通讯》编辑部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年11月第一版。
《翻译论集》罗新璋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5月第一版。
《新编奈达论翻译》谭载喜编,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10月第一版。
《翻译的艺术》许渊冲,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年10月第一版。
《七缀集》钱钟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
《文体与翻译》刘宓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6年3月第一版。
《文学翻译原理》张今。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9月第一版。
《等效翻译探索》金隄,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9年4月第一版,1998年7月第二版。
《翻译:思考与试笔》王佐良,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中国翻译文学史稿》陈玉刚,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年8月第一版。
《当代翻译理论》刘宓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8月第一版。
《西方翻译简史》谭载喜,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5月第一版。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陈福康,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11月第一版,2000年6月第二版。
《中国当代翻译百论》杜承南、文军主编。
翻译书目
1.邓炎昌,刘润青等著,《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比较》,1989,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郭著章,李庆生编著,《英汉互译使用教程》,1996,武汉大学出版社3.陈宏薇主编,《汉英翻译基础》,1997,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4.陈宏薇,李亚丹编,《新编汉英翻译教程》,2004,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5.毛荣贵编著,《新世纪大学汉英翻译教程》,2002,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6.傅敬民,张顺梅,薛清编著,《英汉翻译辨析》,2005,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7.马秉义编著,《汉译英基础教程》,2006,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8.郭建中编,《文化与翻译》,2000,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9.金惠康著,《跨文化交际翻译》,2003,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0.金惠康著,《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2004,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1.包惠南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2001,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2.刘宓庆著,《文体与翻译》,1998,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3. Basil Hatim,《跨文化交际》,2001,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4. Eugene A.Nida,《语言与文化》,2001,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5. 周方珠著,《翻译多元论》,2004,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6. 张经浩,陈可培主编,《名家名论名译》,2005,复旦大学出版社17. 刘宓庆著,《文化翻译论纲》,1999,湖北教育出版社18. 喻云根编,《英美名著翻译比较》,2000,湖北语教育出版社19. 辜正坤著,《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2003,清华大学出版社20. 高一虹著,《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2000,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1. 包惠南包昂编著,《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2004,外文出版社22. 乔龙宝编著,《英语散文佳作赏析与翻译》,2006,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3. 姜治文文军编著,《翻译批评论》,1999,重庆大学出版社24. 温秀颖著,《翻译批评---从理论到实践》,2007,南开大学出版社1.《西方翻译简史》谭载喜著商务印书馆(2001)2.《中国翻译简史》马祖毅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3.《翻译学》谭载喜著湖北教育出版社4.《现代翻译理论》刘宓庆江西教育出版(1990)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蔡新乐, 郁东占. 文学翻译的释义学原理. 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7.蔡新乐. 文学翻译的艺术哲学. 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1.蔡毅, 段京华. 苏联翻译理论.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陈厚诚, 王宁.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陈嘉映. 语言哲学.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程永生. 描写交际翻译学. 合肥: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1.杜建慧, 杨金良等. 翻译学概论.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98.方梦之. 翻译新论与实践. 青岛: 青岛出版社, 1999.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 高名凯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冯建文. 神似翻译学. 兰州: 敦煌文艺出版社, 2001.傅勇林. 文化范式: 译学研究与比较文学.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0.辜正坤. 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郭建中.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C].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郭延礼. 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8.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何自然, 冉永平. 语用与认知——关联理论研究[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胡壮麟. 功能主义纵横谈.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胡壮麟等. 系统功能语法概论.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黄见德.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导论.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黄龙. 翻译艺术教程.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88.黄振定. 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黄忠廉. 变译理论.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黄忠廉. 翻译变体研究.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姜秋霞. 文学翻译中的审美过程:格式塔意象再造.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2.姜治文, 文军. 翻译批判论.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9.蒋骁华. 符号学翻译研究—文学语言的理据及其再造.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金隄. 论翻译.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4.金惠康. 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孔慧怡, 杨承淑. 亚洲翻译传统与现代动向[C].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孔慧怡. 翻译·文学·文化.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李亚舒, 黄忠廉. 科学翻译学.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李延福. 国外语言学通观.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李运兴. 英汉语篇翻译(2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李运兴. 语篇翻译引论.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廖七一.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0.廖七一. 当代英国翻译理论.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刘宓庆. 当代翻译理论.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刘宓庆. 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刘宓庆. 翻译与语言哲学.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刘宓庆. 文化翻译论纲.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刘宓庆. 文体与翻译(增订版).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刘宓庆. 现代翻译理论.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0.刘润清. 西方语言学流派. 北京: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1995.刘重德. 西方译论研究.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吕俊, 侯向群. 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罗新璋. 翻译论集[C].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4.马祖毅, 任荣珍. 汉籍外译史.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7.马祖毅. 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增订版).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申丹. 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 北京: 大学出版社, 1995.沈苏儒. 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8.孙致礼. 1949-1966: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 南京: 译林出版社, 1996.孙致礼. 翻译:理论与实践探索. 南京: 译林出版社 1999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王秉钦. 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王宏志. 重释“信达雅”——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研究. 上海: 东方出版中心, 1999.王建开. 五四以来我国英美文学作品译介史:1919-194.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王克非.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王佐良. 翻译:思考与试笔.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王佐良. 论新开端文学与翻译研究集.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2.翁显良. 意态由来画不成?文学翻译丛谈.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吴炫. 中国当代思想批判. 上海: 学林出版社, 2001.奚永吉. 文学翻译比较美学.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谢天振, 查明建. 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谢天振. 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C].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谢天振. 翻译研究新视野.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02.谢天振. 译介学.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许钧, 袁筱一. 当代法国翻译理论.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许钧. 文学翻译批评研究. 南京: 译林出版社, 1992.许渊冲. 翻译的艺术.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4.杨晓荣. 小说翻译中的异域文化特色问题. 北京: 军事谊文出版社, 2002.杨自俭, 李瑞华.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杨自俭, 刘学云. 翻译新论(1983-1992)[C].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张柏然, 许钧. 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C].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2.张美芳. 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张南峰. 中西译学批评.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张培基, 喻云根. 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0.赵敦华.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郑海凌. 文学翻译学. 郑州: 文心出版社, 2000.周方珠. 翻译多元论.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周仪, 罗平. 翻译与批评.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朱刚. 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翻译方向书目推荐一、翻译理论与实践相关书目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毕继万.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国卷》.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蔡基刚. 《英汉汉英段落翻译与实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蔡基刚. 《英语写作与抽象名词表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曹雪芹、高鄂. 《红楼梦》.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陈生保. 《英汉翻译津指》.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陈廷祐.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陈文伯. 《英汉翻译技法与练习》.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陈中绳、吴娟. 《英汉新词新义佳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陈忠诚. 《词语翻译丛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程希岚. 《修辞学新编》.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程镇球. 《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程镇球. 《翻译问题探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崔刚. 《广告英语》.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单其昌. 《汉英翻译讲评》.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丁树德.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杜承南等,《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方梦之、马秉义(编选). 《汉译英实践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方梦之.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方梦之主编. 《译学辞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冯庆华. 《文体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冯庆华主编. 《文体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冯胜利.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冯志杰. 《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耿占春. 《隐喻》.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郭建中.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田瑞娟. 《古代汉语》.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汉英经贸手册》编写组. 《汉英经贸手册》.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何炳威. 《容易误译的英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何刚强. 《现代英汉翻译操作》.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何刚强. 《现代英语表达与汉语对应》.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4.何刚强. 《英汉口笔译技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何刚强. 《最新英语翻译疑难详解》.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何善芬.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何兆熊. 《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9.何自然、张达三、杨伟钧等译. 《现代英语语法教程》.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8.胡庚申. 《怎样起草与翻译合同协议》. 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胡曙中.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胡晓吉. 《实用英汉对比翻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胡燕平,张容建. 《实用英汉翻译类典》.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7.胡裕树. 《现代汉语》.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7.胡兆云. 《语言接触与英汉借词研究》.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1.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黄龙. 《翻译技巧指导》.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黄任. 《英语修辞与写作》.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黄雨石. 《英汉文学翻译探索》.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黄振定. 《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黄忠廉. 《变译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贾尔斯英译. 《孙子兵法》. 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3.贾文波. 《汉英时文翻译: 政治经济汉译英300句析》.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金隄. 《等效翻译探索》.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金惠康. 《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8.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续编》.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金立鑫. 《语法的多视角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居祖纯. 《新编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柯平. 《对比语言学》.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孔慧怡. 《翻译·文学·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李定坤. 《汉英辞格对比与翻译》.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李国南. 《辞格与词汇》.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李国南. 《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李瑞华(主编).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李亚舒、严毓棠、张明、赵兰慧. 《科技翻译论著集萃》.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李正中. 《国际经贸英汉翻译》.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7.理雅各英译. 《四书》. 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4.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廖七一. 《当代英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林煌天主编. 《中国翻译词典》.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7.刘宓庆. 《当代翻译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刘宓庆. 《翻译教学: 实务与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刘宓庆. 《翻译与语言哲学》.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刘宓庆. 《文化翻译论纲》.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刘宓庆. 《文体与翻译》(增订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刘士聪等. 《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鉴赏》.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刘英凯. 《英汉语音修辞》.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刘重德. 《文学翻译十讲》.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刘重德.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 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8.陆钰明. 《汉英翻译指导》.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吕俊《跨越文化障碍――巴比塔的重建》.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吕淑湘, 王海棻. 《马氏文通读本》.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吕煦. 《实用英语修辞》.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罗贯中. 《三国演义》.罗选民. 《话语分析的英汉语比较研究》.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1.马红军. 《翻译批评散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马祖毅. 《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2. 毛荣贵. 《新世纪大学汉英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倪宝元. 《大学修辞》.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4.潘文国. 《汉英语对比纲要》.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彭宣维. 《英汉语篇综合对比》.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钱歌川. 《现代英语表现法》. 香港:中外出版社, 1975.钱冠连. 《美学语言学》. 深圳:海天出版社, 1993.钱乃荣等. 《现代汉语》.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1990.钱维潘. 《英语应用文》.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4.乔海清. 《翻译新论》.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邵志洪. 《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邵志洪. 《英汉语研究与对比》.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申丹. 《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申小龙. 《语言的文化阐释》. 上海:知识出版社, 1992.申小龙. 《汉语句型研究》. 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 1989.申小龙. 《汉语与中国文化》.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申小龙. 《文化语言学》.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3.申雨平(编). 《西方翻译理论精选》.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沈少华. 《英语趣味修辞格》.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9.施耐庵. 《水浒传》.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司马迁. 《史记》.思果. 《译道探微》.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孙全洲.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孙晓丽. 《广告英语与实例》.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5.孙致礼. 《1949-1966: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 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6.谭载喜. 《翻译学》.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倜西、董乐山等(编). 《英汉翻译手册》.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2. 汪福祥、伏力. 《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3.王大伟. 《现代汉英翻译技巧》.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0.王德春. 《语言学通论》.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0.王逢鑫. 《英汉比较语义学》.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1.王还(主编). 《汉英对比论文集》.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王季思.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王克非.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王令坤(主编). 《英汉翻译技巧》.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王希杰. 《汉语修辞学》.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3.王希杰. 《修辞学导论》.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王佐良、丁往道. 《英语文体学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王佐良. 《翻译:思考与试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翁显良. 《意态由来画不成?》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吴承恩. 《西游记》.吴楚材、吴调侯. 《古文观止》.吴敬梓. 《儒林外史》.吴伟雄、方凡泉. 《实用英语翻译技巧》.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7.伍谦光. 《语义学导论》.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萧涤非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萧立明. 《新译学论稿》.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萧立明. 《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肖君石. An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and Vice Versa (《汉英、英汉翻译初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谢祖钧. 《英语修辞漫谈》.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1.熊文华. 《汉英应用对比概论》.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许国烈. 《中英文学名著译文比录》.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5.许钧等. 《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1.许明武. 《新闻英语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许余龙. 《对比语言学概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许渊冲、陆佩弦、吴钧陶. 《唐诗三百首新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8.许渊冲. 《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许渊冲. 《文学与翻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许渊冲. 《中诗英韵探胜》.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许仲琳. 《封神演义》.杨自俭(主编). 《译学新探》. 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2.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2)》. ?青岛:青岛出版社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3)》.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4).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5)》.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杨自俭、李瑞华(主编).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杨自俭、刘学云(编). 《翻译新论(1983-1992)》.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2.叶子南.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于岚. 《英汉实例翻译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7.喻云根. 《英汉对比语言学》.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喻云根. 《英美名著翻译比较》.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6.臧克和. 《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4.余立三. 《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张柏然、许钧(主编). 《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张斌. 《汉语语法学》.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张道真. 《现代英语用法词典》.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张德禄. 《功能文体学》.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张经浩. 《译论》.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6.张鸾铃. 《实用英汉翻译技巧》.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张梦井, 杜耀文. 《汉英科技翻译指南》.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6.张培基.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张培基.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第二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张廷琛, 魏博思. 《唐诗一百首: 汉英对照》.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张宗美. 《科技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宇航出版社, 1992.章和升、王云桥. 《英汉翻译技巧》.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1997.章振邦. 《新编英语语法》.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赵静. 《广告英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3.赵世开(主编). 《汉英对比语法论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编). 《联合国翻译论文集》.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3.中国译协《中国翻译》编辑部(选编). 《论英汉翻译技巧》.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6.中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1984. 《现代汉语词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7.周方珠. 《英汉翻译原理》.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2.周煦良. 《诗词翻译的艺术》.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6.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朱诗向. 《中国时尚热点新词速译》.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二、翻译教材书目陈宏薇、李亚丹主编(陈宏薇、陈浪、李亚丹、谢瑾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陈宏薇. 《新实用汉译英教程》.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6.陈宏薇. 《汉英翻译基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陈茂松.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陈廷佑. 《英语汉译技巧:跟我学翻译》. 北京:华龄出版社. 1994.陈新. 《英汉文体翻译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范仲英. 《实用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增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古今明. 《英汉翻译基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郭著章、李庆生. 《英汉互译实用教程》(修订本).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靳梅琳. 《英汉翻译概要》.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5.居祖纯. 《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居祖纯. 《高级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居祖纯. 《新编汉英语篇翻译强化训练》.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柯平. 《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李辛. 《实用汉译英手册》.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3.李运兴. 《英汉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刘季春. 《实用翻译教程》.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6.刘宓庆. 《英汉翻译技能训练手册》.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7.吕俊、侯向群. 《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英语课外整理《华夏文化与汉英翻译》
•Week5•heavy rain 暴雨•heavy sky 乌云密布的天空•heavy load 重负载•heavy industry重工业•heavy style晦涩的文体•heavy blow沉重的打击•heavy casualty 惨重的伤亡•heavy fate命运•heavy news悲痛的消息,坏消息•heavy features浓眉大眼•heavy food难消化的食物•heavy wine烈酒•heavy eater食量大的人•heavy smoker 烟瘾大的人,老烟枪瘾君子•heavy fire烈火•heavy crop丰收•heavy task 繁重的任务•heavy current强电流•heavy machine 重机械•heavy sleep酣睡•heavy taxes重税•heavy road 泥泞的路•heavy applause热烈的掌声•heavy traffic 拥挤的交通•heavy sea巨浪•硬包装, hard package,•硬笔(书法), (calligraphical works done with) hard-tipped,•硬塑料, rigid plastic,•硬武器, lethal/destructive weapon,•硬汉, tough/dauntless/unyielding man,•硬话, strong/harsh words,•硬功夫, great skill/high proficiency•硬道理 , absolute principle.•正式合同:formal contract, written contract, sealed contract, contract•长纪录片:long documentary•拥挤的交通:heavy traffic•强硬的政策:tough policy•铁一般的事实:hard fact•供不应求的市场:tight market•学习知识: acquire/ obtain knowledge •创奇迹: do/ work wonders •碰运气: take a chance •扎根: take root•打井: dig wells•受贿: accept a bribe•提高经济效益: enhance economic performance, increase economic returns•实现个人价值: realize one’s personal value•普及义务教育: extend compulsory education•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see china in the light of her development•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统一了度量衡、文字和钱币。
中国春节民俗文化及汉英翻译方法探析
54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24期总第831期No.24,2020Total of 8311春节的起源阴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
春节是阴历新年的第一天,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春节起源于中国原始社会的“腊祭”。
据说腊祭当天,人们杀猪、准备好祭品,以祈求明年风调雨顺。
《中国民间信仰风俗辞典》解释:“腊即岁终祭众神之名,因而春节乃是由一年农事毕后为报答神的恩赐而来[2]。
至于“春节”一名,最早见于《后汉书杨震》:“又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焦心。
”古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里对 “年”下定义:“年,谷熟也”。
秦始皇统一后,改用颛顼历,以建亥孟冬之月(阴历十月)的初为“年”。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相沿秦朝颛顼历,以阴历十月月朔为“年”。
汉武帝时,因为多次改历,历法呈现“朔晦月见,弦满望高”(《汉书·律历志》)的庞杂征象,他便命司马迁、落下闳、邓同等人改《颛顼历》,以农历为根据,另作《太始历》,正月初一为“年”。
由此正月初一为春节的习俗就由此确定。
春节的最早含义,一是庆丰收,《诗经·豳风七月》就记载了西周时期的“年节”活动。
先民们在新年(十一月月朔)到来之际,拿出用枣和稻酿造的醪酒,白叟喝了会健康长寿。
为庆祝一年的收获和新一年的到来,人们捧上两樽美酒,杀上只羊,抬上公堂,高举牛角杯,同声祝贺:“万寿无疆!”二是祭祖,《诗经周颂康年》就保存了秋收后祭祖的情形:“丰年多黍多徐,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熏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用丰收的五谷酿成酒和醴,再加上百种丰厚的祭品,祭祀先祖先妣和神灵,让列祖和神灵的恩泽遍施人间,永保农业丰收。
2中国春节民俗文化及其汉英翻译方法探析2.1拜年——Spring Festival’s Greeting与亲朋好友拜年是春节文化习俗之一,是国人表达祝福的一种方式。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On the ev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a get-together banquet
is a must, and the most popular food is Jiaozi, which is supposed to bring good fortune.
在新年的第一天,每人都穿上新衣服, 走亲访友并且鞠躬祝福,为的是新年 能有好运气。
春节前,人们打扫屋子、在 大门上贴大红对联、放鞭炮。据 传说,这样做是为了驱赶一个叫 “年”的魔鬼。除夕之夜,一大 家子定会在一起会餐,最受欢迎 的主食是饺子,人们认为它能带 来好运吉祥。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 people clean their houses, put red couplets on their gates,and set off firecrackers, according to fairy tales, for driving a demon named Nian away.
[知识储备: 春节的有关词汇]
烟花 Fireworks 爆竹 firecrackers (People scare off evil spirits and ghosts with the loud pop. 红包 red packets (cash wrapped up in red paper, symbolize fortune and wealth in the coming year.)
Exercise:译例分析2
中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大 国。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婚 俗。但无论是哪个民族,结 婚仪式都很复杂。
China is a large country with 56 nationalities.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have different marriage customs, but whatever the nationality is, the wedding ceremony is usually very complicated.
翻译教程列单
安菊梅(2006:) 《英汉翻译教程》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包惠南包昂(2004:)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北京:外文出版社常玉田(2005:) 《经贸英译汉教程》北京:外文出版社陈德彰(2005:) 《英汉翻译入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陈定安(2004:) 《翻译精要》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陈宏薇(1996:) 《新实用汉译英教程》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陈宏薇(1998:) 《汉英翻译基础》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陈宏薇(2004:)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陈秋劲(2005:) 《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陈文伯(2004:) 《译艺——英汉汉英双向笔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陈小慰(2006:) 《新编实用翻译教程》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陈新(1999:) 《英汉文体翻译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程永生(2005:) 《汉译英理论与实践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成昭伟(2006:) 《简明翻译教程》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戴文进(2003:) 《科技英语翻译理论与技巧》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丁菲菲(2004:) 《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丁树德(2005:) 《翻译技法详论》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段云礼(2005:) 《新编商务英语翻译教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范仲英(1994:) 《实用翻译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方梦之(2004:) 《英汉-汉英应用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方梦之(2005:) 《英汉翻译基础教程》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冯庆华(2002:) 《实用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傅敬民(2004:) 《当代高级英汉互译》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傅敬民(2005:) 《英汉翻译辨析》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傅晓玲(2004:) 《英汉互译高级教程》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古今明(1997:) 《英汉翻译基础》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顾维勇(2005:) 《实用文体翻译》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郭富强(2004:)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郭著章(1994:) 《英汉互译实用教程》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韩其顺(1990:) 《英汉科技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郝丽萍(2006:) 《实用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何刚强(2003:) 《英汉口笔译技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何三宁(2005:) 《实用英汉翻译教程》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华先发(2000:) 《新实用英译汉教程》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华先发(2004:) 《新编大学英译汉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黄洋楼(2004:) 《英汉互汉实用技巧》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江峰(2005:) 《实用英语翻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靳梅琳(1995:) 《英汉翻译概要》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居祖纯(1998:) 《汉英语篇翻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居祖纯(2000:) 《高级汉英语篇翻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居祖纯(2002:) 《新编汉英语篇翻译强化训练》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居祖纯(2004:) 《汉英翻译强化训练》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柯平(1993:) 《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孔令翠(2002:) 《实用汉英翻译教程》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李波阳(2005:) 《商务英语汉英翻译教程》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李长栓(2004:)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李建军(2004:) 《新编英汉翻译》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李明(2006:) 《英汉互动翻译教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李延林(2003a:) 《英汉文化翻译学教程》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李延林(2003b:) 《英汉文化翻译学实践教程》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李运兴(2003:) 《英汉语篇翻译》(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李运兴(2006:) 《汉英翻译教程》北京:新华出版社连淑能(1993:) 《英汉对比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连淑能(2006:) 《英译汉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其中(2004:) 《》刘文捷(2004:) 《翻译入门——英译汉》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卢红梅(2006:) 《华夏文化与汉英翻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陆殿扬(上)陆殿扬(下)吕俊(1994:) 《英汉翻译的理论与方法》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吕瑞昌(1983:) 《汉英翻译教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马秉义(2006:) 《汉译英基础教程》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马会娟(2004:) 《商务英语翻译教程》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毛荣贵(2003:) 《英译汉技巧新编》北京:外文出版社蒙兴灿(2005:) 《实用英汉翻译教程》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潘红(2004:) 《商务英语英汉翻译教程》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彭长江(2002:) 《英汉汉英翻译教程》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邵志洪(2003:) 《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申雨平戴宁(2002:) 《实用英汉翻译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司显柱曾剑平(2006:) 《汉译英教程》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隋荣谊(2004:) 《汉英翻译新教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隋荣谊(2004:) 《英汉翻译新教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孙致礼(2003:)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谭卫国(2005:) 《新编英汉互译教程》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谭云杰(2003:) 《实用汉译英教程》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王大伟(1999:) 《现代汉英翻译技巧》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王大伟(2005:) 《汉英翻译技巧教学与研究》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王恩冕(2004:) 《大学英汉翻译教程》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王宏印(2002:) 《英汉翻译综合教程》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汪涛(2006:) 《实用英汉互译技巧》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王武兴(2003:)《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王治奎(1999 EC:) 《大学英汉翻译教程》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王治奎(1999 CE:) 《大学汉英翻译教程》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魏志成(2004:)《英汉比较翻译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温秀颖(2001:) 《英语翻译教程(英汉·汉英)》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翁凤翔(2002:) 《实用翻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肖君石(1982:) 《汉英、英汉翻译初探》北京:商务印书馆萧立明(2004:) 《英译汉规则与技巧》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许建平(2003:)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阎佩衡(2005:) 《英汉与汉英翻译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颜洪恩(1994:) 《翻译理论与实践》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杨莉藜(1993:) 《英汉互译教程》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叶子南(2001:) 《高级英汉理论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余富林(2003:) 《商务英语翻译(英译汉)》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曾城(2002:) 《实用汉英翻译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张蓓(2001:) 《汉英时文翻译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张春柏(2003:) 《英汉汉英翻译教程》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培基(1980:) 《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张新红(2003:) 《商务英语翻译(英译汉)》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彦李师君(2005:)《商务文体翻译》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赵桂华(2003:) 《翻译理论与技巧》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周志培(2003:)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朱徽(2004:) 《汉英翻译教程》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朱宪超韩子满(2006:) 《译员基础教程》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庄绎传(2002:)《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英语课外整理《华夏文化与汉英翻译》
•Week5•heavy rain 暴雨•heavy sky 乌云密布的天空•heavy load 重负载•heavy industry重工业•heavy style晦涩的文体•heavy blow沉重的打击•heavy casualty 惨重的伤亡•heavy fate命运•heavy news悲痛的消息,坏消息•heavy features浓眉大眼•heavy food难消化的食物•heavy wine烈酒•heavy eater食量大的人•heavy smoker 烟瘾大的人,老烟枪瘾君子•heavy fire烈火•heavy crop丰收•heavy task 繁重的任务•heavy current强电流•heavy machine 重机械•heavy sleep酣睡•heavy taxes重税•heavy road 泥泞的路•heavy applause热烈的掌声•heavy traffic 拥挤的交通•heavy sea巨浪•硬包装, hard package,•硬笔(书法), (calligraphical works done with) hard-tipped,•硬塑料, rigid plastic,•硬武器, lethal/destructive weapon,•硬汉, tough/dauntless/unyielding man,•硬话, strong/harsh words,•硬功夫, great skill/high proficiency•硬道理 , absolute principle.•正式合同:formal contract, written contract, sealed contract, contract•长纪录片:long documentary•拥挤的交通:heavy traffic•强硬的政策:tough policy•铁一般的事实:hard fact•供不应求的市场:tight market•学习知识: acquire/ obtain knowledge •创奇迹: do/ work wonders •碰运气: take a chance •扎根: take root•打井: dig wells•受贿: accept a bribe•提高经济效益: enhance economic performance, increase economic returns•实现个人价值: realize one’s personal value•普及义务教育: extend compulsory education•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see china in the light of her development•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统一了度量衡、文字和钱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new year, everybody wears new clothes and greets relatives and friends with bows and congratulations wishing each other the best during the new year.
Exercise:译例分析2 :译例分析
中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大 国。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婚 俗。但无论是哪个民族,结 婚仪式都很复杂。
China is a large country with 56 nationalities.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have different marriage customs, but whatever the nationality is, the wedding ceremony is usually very complicated.
[知识储备 春节的有关词汇 知识储备: 春节的有关词汇] 知识储备
年夜饭 the dinner on New Year‘s Eve 饺子 Jiao-zi; Chinese meat ravioli 汤圆 Tang-yuan; dumplings made of sweet rice, rolled into balls and stuffed with either sweet or spicy fillings
中国传统节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the Dragon-Boat Festival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he Moon Festival)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the Double-Ninth Day 情人节(农历七月初七) the Double-Seventh Day
Part II. 文化的处理模式
1.文化直入(the Go-ahead Model)-- 源语文化表达形式直接进入译文。 采用音译或直译: 阴阳(yin and yang),旗袍 (qipao, cheongsam), 气功(qigong),开放 (kaifang),江湖 (jianghu) 直译如:hot-dog (热狗)五讲四美 five stresses and four points of beauty
春节前,人们打扫屋子、在 大门上贴大红对联、放鞭炮。据 传说,这样做是为了驱赶一个叫 “年”的魔鬼。除夕之夜,一大 家子定会在一起会餐,最受欢迎 的主食是饺子,人们认为它能带 来好运吉祥。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 people clean their houses, put red couplets on their gates,and set off firecrackers, according to fairy tales, for driving a demon named Nian away.
[知识储备 春节的有关词汇 知识储备: 春节的有关词汇] 知识储备
辞旧岁 bid farewell to the old year 扫房 spring cleaning; general housecleaning 年糕 Nian-gao; rice cake; New Year cake 团圆饭 family reunion dinner
[知识储备 春节的有关词汇 知识储备: 春节的有关词汇] 知识储备
禁忌 taboo 去晦气 get rid of the ill- fortune 祭祖宗 offer sacrifices to one‘s ancestors 压岁钱 gift money; money given to children as a lunar New Year gift
Part III 译例分析
春节,又称农历新年,它是中国 最重大的传统节日。时间通常在 一月底,二月初,象征着一年辛 劳后,冬春之交的休息和放松, 也象征了喜庆。
The Spring Festival,also known as the Lunar New Year, is the greatest traditional festival. It is usually a time between late January or early February, which means rest and relaxation between winter and spring after a year’s toil,and means celebration as well.
On the ev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a get-together banquet is a must, and the most popular food is Jiaozi, which is supposed to bring good fortune.
在新年的第一天,每人都穿上新衣服, 走亲访友并且鞠躬祝福,为的是新年 能有好运气。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语言是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赖以传 播的物质表达形式。(李运兴) 语言和文化共生,共存。(游汝杰) Language is a substantial but partial reflection of a culture. (Newmark, 1991:73)
[知识储备 春节的有关词汇 知识储备: 春节的有关词汇] 知识储备
过年 Guo-nian; have the Spring Festival 对联 poetic couplet: two successive rhyming lines in poetry 春联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剪纸 paper-cuts
大部分人会挑选节假日或某个中 国的传统节日为的是亲戚朋友们 能来参加婚礼。不过,有一些人, 能来参加婚礼。不过,有一些人, 尤其是乡下人很有可能请算命先 生挑个结婚的吉日(通常是双日 生挑个结婚的吉日( 子),这样就是双喜临门了。 ),这样就是双喜临门了。 这样就是双喜临门了
Most people would favor a bank holiday or special Chinese festival for their relatives and friends to attend the wedding. However,quite a few others, especially those in the countryside, would probably ask a fortune-teller for a lucky date(usually an even number)so that their marriage would have “Double Happiness”.
Unit 18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中国文化及其 翻译。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各种翻译技巧: 了解如何翻译典型的中国文化的篇 章。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中国文化中的有关专有 名词。
Part I. 语言与文化
文化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 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活动中相 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 用时建立起来的,是一个社 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 总和。
In addition, a typical Chinese wedding nowadays goes like this:when a new couple is engaged, what followed is a choice of the date of their marriage.
2. 文化阻断(the Block Model)—源 语文化表达形式小时,文化意义没 有进入译入语语篇。
主要是自谦语: 鄙人(I),贱内(my wife),浅谈(on)
3.文化诠释(the Annotation Model)---为源语文化表达形式 提供文化语境信息。 炒勺:开始翻译成roundbottomed frying pan -----frying wok
[知识储备 春节的有关词汇 知识储备: 春节的有关词汇] 知识储备
烟花 Fireworks 爆竹 firecrackers (People scare off evil spirits and ghosts with the loud pop. 红包 red packets (cash wrapped up in red paper, symbolize fortune and wealth in the coming year.)
传统的中国婚礼仪式包括6个必 备步骤,它们是:说媒、定亲、 聘礼、迎娶、拜堂(三鞠躬)、 喝交杯酒等六步。此外,如今一 个标准的中国婚礼会如下进行: 在一对新人订婚后,接下来就是 挑选吉日成亲。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arriage usually involves 6 necessary procedures, namely: match-making, engagement, betrothal presents, meeting the bride,three bows, and drinking wedlock wine.
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the Spring Festival (New Year's Day of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元宵节 (灯节) (农历正月十五) the Lantern Festival 清明节(四月五日前后) the Qingming Festival
4. 文化融合(the Integration Model)源语文化表达形式与译 语表达形式融合,以一种新语 言形式进入译语。
如:卡拉OK CD机X光片 GRE考试 GDP增长速度, 大的, 士多 长城干红中干源于英语dry, 表示 not sw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