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资料.docx

合集下载

攀枝花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攀枝花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二、奋斗目标
加快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山水园林城市、川滇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以资源利用为主的现代化大城市的建设进程,实现城市建设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五年一大变、十年彻底变,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建设“最宜人居”和“最宜发展”的生态家园。
到2007年,攀枝花城镇化水平达60%,建成区面积达54km2,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7.6m2,城市排水管网密度达7km/km2,自来水普及率达98%,燃气普及率达87.6%,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达11标台,人均居住面积达15m2,日清扫面积达400万m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50%,万人拥有城市公厕1.8座,亮灯率达9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绿地率达40%,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990公顷,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7m2,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5m2。城市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质量、城市管理体系等方面形成与现代化大城市指标体系一致的发展格局,城市步入科学有序的发展轨道。2004年实现省级园林城市目标,2005年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力争2007年基本建成“数字攀枝花”城市、国家山水园林城市。
城市民用燃气设施建设。优化民用煤气管网布局,确保供气安全,提高服务质量,逐年提高城市民用燃气普及率,到2007年城市民用燃气普及率达87.6%。同时,大力开发和利用太阳能、电力等清洁能源,形成多种能源互补的共用格局。
城市公交客运设施建设。树立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意识,继续培育和规范城市客运市场。重点强化城市公交客运的中心主导地位,调整完善公交线路布局,配套完善城市公共客运设施,提高城市公共客运服务质量,使公交行业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窗口,为市民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到2007年全市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11标台。
攀枝花市城市建设发展五年规划(2003——2007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攀西资源开发会议精神,根据《攀枝花市国民经济翻番规划(2003—2007年)》对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结合建设部、建设厅“十五”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及《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攀枝花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特编制攀枝花市城市建设发展五年规划。

攀枝花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攀枝花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攀枝花《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主要内容一、主要指标对比分析攀枝花与国家、省森林城市指标的对比分析根据目前攀枝花森林城市建设实际情况,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标准,分为已达指标、易达指标和不可达指标三类,进行攀枝花市森林城市建设指标的可达性。

(一)已达指标分析在25项指标中已达指标9项,具体有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郊区森林公园、科普知识教育基地、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生态科普活动次数、创森的支持率和古树名木保护率等指标。

(二)易达指标分析易达标指标虽然与目标有一定距离,但通过努力容易达到。

根据攀枝花的实际情况,易达指标共11项,分别是郊区森林覆盖率、立体绿化、贯通性的城市森林生态廊道、道路绿化率、水岸绿化率、自然保护区及重要的森林湿地保护、保护区面积比例、休闲绿地、创森的市民知晓率、乡村绿化、特色生态产业等,通过努力可以在近期或2015年前达到国家级森林城市建设指标要求。

(三)难以达到的指标分析目前攀枝花难以达到的指标有城市森林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乡土树种使用率和城市森林的自然度等4项。

攀枝花城市处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壤薄,砂石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差,生态容量低,造林难度大,形成典型的稀树灌草丛,这是城市森林覆盖率增加的主要制约因素。

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近年来攀枝花市公共绿地面积的增加速度与全市人口增长速度基本持平,限制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量,2010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2 m2,与2007年相当,离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指标存在距离。

攀枝花城市属中亚热带地理位置下南亚热带气候环境。

根据攀枝花乡土树种调查和多年荒山造林及城市绿化的实践经验,对乡土和引种成功的木本植物进行了初步筛选,云南松、攀枝花、番石榴等94种本土木本植物和台湾相思、木麻黄、三角梅等72种引种木本植物可作为攀枝花城市森林建设的主要树种使用。

攀枝花城市森林建设应考虑所处的气候带和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植物群落,以南亚热带森林植被类型为主,以当地乡土植物种类为基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适应当地环境,保证城市森林群落的成功建设。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pdf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pdf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一、规划期限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二、规划范围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一)人口规模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一)城市性质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攀枝花城市规划

攀枝花城市规划

重点任务
为实现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完善攀枝花市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攀 枝花市未来主要的绿化任务是建设完善“三区三网三林三绿”,即:
市域建三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区中生态健 全;
丘陵造三网—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农田林网,网中果茂粮丰;
山地育三林—水源涵养林、生态风景林、经济果木林,林中生物多样;
4、“花城新区”不仅叫起来响亮,而且 “花城”大家耳熟能详,“新区”大家有 目共睹。
新区一角
攀枝花花城新区规划控 制面积59.2平方公里,建 设面积33平方公里,新增 人口承载力35万人。按照 规划,新区分为5大片区, 将以“梳山、理水、延绿、 美桥、筑网、营城”为建 设理念,打造山地城市特 色景观。攀枝花计划用5至 10年时间,将其建成在全 省有较大影响力,在区域 有强大集聚和辐射带动作 用,集行政、商务、住宅、 现代服务业、生态优美于 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城区。
“错过了海南岛,不要错 过攀枝花,三亚有阳光沙滩, 攀枝花有阳光山川”。
“未来的攀枝花,必定是 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充满 生机与活力的阳光花园城市。”
(五)南向开放门户—四川南下桥头堡
地处川滇交界的攀枝花,承担起四川南向开放“桥头 堡”的重要作用,成为四川通江达海,融入北部湾经济圈、 东南亚经济圈的重要通道。攀枝花地处川、滇交汇处,是 四川通往东南亚、西亚及沿边地区、沿海口岸最近的地方, 是长江沿岸城市向川西南、滇西北市场集散的重要节点。
缅气入攀项目,旨在改变目前攀枝花无天然气用的现状。其中,机场路LNG/LCNG站已建成完工。随着缅气入攀工程的全面上马,到2025年,将建成CNG(压缩 天然气)加注站11个、LNG(液化天然气)加注站55个。
新区供水项目建设规模为5万立方米/天,工程包括炳草岗水厂深井泵站扩建、新 建絮凝预沉池2座、新建DN600—700原水管道5270米等,将为新区解决供水问题。

攀枝花市西区新村建设总体规划修编(2016-2025年)

攀枝花市西区新村建设总体规划修编(2016-2025年)

攀枝花市西区新村建设总体规划修编(2016-2025年)规划主要内容一、规划期限与范围(一)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6-2025年。

其中:近期:2016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25年。

(二)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攀枝花市西区行政辖区范围,幅员面积为123.9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以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小康为核心目标,大力实施优势资源开发与保护战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坚持规划先行、产业支撑、设施突破、民生为本,通过产业发展,农民新村建设,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体制健全等,实现西区乡村经济、空间和社会重构,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

把西区农村建设成为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配套化、村落民居特色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基层管理民主化的民富村美、文明和谐的现代新农村。

三、上版规划评价2012年版《西区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实际情况与发展背景,确立了新村建设发展战略、规模结构、新村数量和等级、新村建设控制指标、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新村风貌及户型设计指引等,规划基本科学全面,对西区十二五时期的新村建设发挥了较好的引导作用。

随着近年来宏观政策背景、经济建设大环境的变化,城乡统筹改革的深化,西区面临的新发展机遇与新形势,使得上版区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内容出现诸多不适应。

1、原总规的村镇等级规模结构为一级中心城区和二级城郊农村社区,没有确定中心村。

中心村在区位、交通、经济等方面的条件都比周边基层村更优越,在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上的强化能让社会资源配置更优化,更合理,更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因此,本次规划修编将在中心村的设置上作出调整。

2、原规划在规划期末(2020年),格里坪镇农村总人口为9000人,共有新村22个,其中特大型新村3个,大型新村3个,中型新村5个,小型新村11个。

西区至今共实施了6个新村点建设和部分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27•【字号】川府函〔2024〕53号•【施行日期】2024.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川府函〔2024〕53号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厅:你们关于审批《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攀枝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攀枝花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和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共建“天府第二粮仓”、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和南向开放门户。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攀枝花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7.28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2.5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067.04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88.07平方千米以内。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以及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一屏两片、两心两带”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筑牢西北部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屏障,加强安宁河流域、金沙江流域耕地保护。

发挥中心城区引领带动作用,加快米易市域副中心建设,推动城镇协调联动发展。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2017年修编资料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2017年修编资料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一、规划期限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二、规划范围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一)人口规模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一)城市性质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推荐)攀枝花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

(推荐)攀枝花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

攀枝花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3年2月目录一、前言 (9)(一)规划内容 (10)(二)规划期限 (10)(三)规划依据 (10)二、发展基础与形势 (11)(一)发展基础 (11)1.信息设施基础较好 (12)2.信息应用初具规模 (12)3.信息产业崭露头角 (13)(二)存在的问题 (14)1.信息产业不够发达 (14)2.信息化人才较缺乏 (14)3.统筹建设力度不够 (14)4.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14)(三)发展形势 (15)1.发展的机遇 (15)2.面临的挑战 (16)三、总体思路 (16)(一)指导思想 (16)(二)基本架构 (17)(三)特色导向 (18)(四)推进原则 (19)1.健全体制,加强统筹,合力推进原则 (19)2.夯实基础,融铸平台,集约推进原则 (19)3.以需促用,以用促建,牵引推进原则 (20)4.统一标准,整体架构,规范推进原则 (20)5.试点示范,累积经验,典型推进原则 (20)(五)发展目标 (21)四、主要任务 (22)(一)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强化智慧攀枝花载体 (22)1.加快建设光纤网络 (22)2.全域覆盖无线网络 (22)3.广泛部署传感网络 (22)4.加快建设通信枢纽 (23)5.夯实信息安全基础 (23)6.加快推进三网融合 (24)(二)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建设智慧攀枝花智芯 (24)1.建设基础信息资源库 (24)2.健全数据交换共享体系 (24)3.建设公共服务支撑平台 (25)4.打造公众集成服务门户 (25)5.整合基础信息通信能力 (25)(三)推进政务办公智慧化,打造政通攀枝花 (25)1.加强电子政务外网服务 (26)2.完善电子政务内网建设 (26)3.规范电子政务运维管理 (27)(四)推进城市管理智慧化,打造活力攀枝花 (27)1.建设数字化大城管 (27)2.建构安全保障体系 (28)3.建设智慧交通体系 (29)4.强化市场监管体系 (29)5.加强环境资源管理 (30)(五)推进民生服务智慧化,打造和谐攀枝花 (31)1.推进智慧医疗,助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高地建设 (31)2.开展智慧文教,助推区域教育高地建设 (31)3.建设智慧社区,助推新型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32)4.推动市民卡应用,打造市民综合服务的典范城市 (32)(六)推进产业发展智慧化,打造实力攀枝花 (33)1.发展智慧工业,助推工业提速增效 (33)2.发展智慧服务,助推三产提档升级 (34)3.发展智慧农业,助推农业做特做精 (35)4.建设智慧园区,支撑产业做大做强 (36)(七)引进和培育信息产业,支撑智慧攀枝花 (37)1.壮大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 (37)2.引进和培育电子制造业 (37)五、重点工程项目 (38)(一)基础网络工程 (38)1.光网攀枝花 (38)2.无线网络 (38)(二)通信枢纽工程 (39)1.通信枢纽中心 (39)2.云计算中心 (39)(三)公共服务平台工程 (40)1.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40)2.电子政务平台 (40)3.视频监控平台 (40)4.企业服务平台 (41)5.社区服务平台 (41)6.市民卡平台 (41)7.公众服务门户 (42)1.政务网站群建设 (43)2.电子政务大厅 (43)3.电子公务监察系统 (44)4.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 (44)(五)智慧城管工程 (44)1.数字城管系统 (44)2.移动监管执法系统 (45)3.智慧环境综合监管系统 (45)4.智慧水务应用系统 (46)(六)平安城市工程 (47)1.高清智能卡口监测系统 (47)2.公安智能监控应用系统 (47)3.城市综合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47)4.社区司法矫正系统 (48)(七)智慧交通工程 (48)1.交通信息引导系统 (48)2.公交车辆移动定位监控与调度系统 (49)(八)智慧社区工程 (49)1.智慧社区 (49)2.智慧家庭 (50)1.教育管理与服务平台 (50)2.平安校园 (50)3.校园一卡通 (51)4.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51)(十)智慧医疗工程 (51)1.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51)2.居民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系统 (52)3.数字医院系统 (52)(十一)智慧工业工程 (53)1.智慧园区 (53)2.工业信息化系统 (54)3.智慧能源系统 (54)4.安全生产监管系统 (55)(十二)智慧旅游工程 (55)1.智慧旅游门户 (55)2.旅游电子商务平台 (56)3.旅游服务导览交互系统 (56)(十三)智慧农业工程 (57)1.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57)2.农产品及食品追溯系统 (57)3.农业电子商务 (57)六、保障机制 (57)(一)建立健全组织推进体制 (57)1.强化组织领导 (58)2.加强考核督导 (58)(二)建立高端决策咨询机制 (59)1.开展智慧城市研究 (59)2.接受智慧城市咨询 (59)3.参与项目论证评审 (60)(三)建立可持续人才培养机制 (60)1.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60)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60)3.整合人才培训资源 (61)(四)建立全方位应用推广机制 (61)1.举办智慧城市研讨论坛展会 (62)2.组织智慧应用宣传体验考察 (62)3.推进智慧城市试点应用 (62)(五)建立灵活的投资融资机制 (63)1.培育城市投资建设主体 (63)2.创新智慧城市投融资模式 (63)3.用好政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64)(六)建立标准和规范推进机制 (64)1.建立智慧城市标准咨询与服务体系 (64)2.加大智慧城市标准的贯彻实施力度 (65)附件:重点信息化建设项目 (66)一、2015年前完成建设项目 (66)二、2020年前完成建设项目 (67)一、前言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城市规划 攀枝花

城市规划  攀枝花

精选课件
6
4.自然条件
攀枝花市是四川一座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宝库,有着丰富 的矿产、水力和农业资源,综合竞争力高于绵阳、德阳等 城市,半山地区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良草场;高山地区森林 资源丰富,林木可采伐量达一千七百万立方米。 同时也 是川西南,滇西北的区域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
精选课件
7
5.区位优势
攀枝花市位于西南地区,四川省与云南省交界区域,是四川 通往华南、东南亚、西亚及沿边地区、沿海口岸的最近点; 在长江流域经济带上,攀枝花位于长江上游,地处我国沿 海地带与长江水道"T"字形一级经济发展轴的西端,是长江 沿岸城市向川西南、滇西北市场集散的重要节点,是四川与 云南经济、文化、物资等方面交流的重要媒介。
精选课件
8
精选课件
9
6.新形势下的要求
目前,攀枝花是我国西部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是我国最 大的钛原料、钛白粉,以及钒制品生产基地。由于攀枝花 的发展完全依赖其资源禀赋,因而也造成了经济结构单一, 产业结构及城市布局不合理,污染严重,人居环境较差等 问题。虽然现在攀枝花的矿产资源储量依然很丰富,但如 果不提前对城市经济转型进行战略研究,着手调整产业结 构,改善人居环境,攀枝花城市凝聚力将不断下降,经济 社会的发展将受到严重的限制。
精选课件
13
精选课件
14
精选课件
15
精选课件
16
2.空间发展规划
以机场周边山体绿化为“一心”,以沿金沙江两岸绿化带 为“一链”,以江南片区与城西片区、城东片区间的绿化 隔离带为“二带”,以中心城区三大片外围山体的三个绿 环为“三环”,以多个由滨江绿地、环山绿地或者防护林 带构成的生态安全岛为“多岛”的城市绿地系统。注重城 市园林绿化和景观风貌塑造,促进山水城和谐相融,建设 宜居城市,提高城市居住和生活质量。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9.22•【字号】川府函[2014]175号•【施行日期】2014.09.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川府函〔2014〕175号)攀枝花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提请审批〈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的请示》(攀府〔2014〕48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修改后的《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攀枝花市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规划控制目标为:2020年城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1平方公里,终极人口规模120万人,城市用地终极规模135平方公里。

根据攀枝花市资源、环境实际条件,重视集约和节约利用土地,有效控制170平方公里的城市开发边界,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四、重视城乡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1939.5平方公里的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规划统一管理。

按照因地制宜、城乡统筹发展要求,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条件,有重点地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优化城镇布局,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五、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体系。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统筹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和给水、排水及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

重视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建立健全包括防震、防洪、消防、防地质灾害等在内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六、加强生态绿地保护。

建设以机场周边山体绿化为“一心”,以沿金沙江两岸绿化带为“一链”,以江南片区与城西片区、城东片区间的绿化隔离带为“二带”,以中心城区三大片外围山体的三个绿环为“三环”,以多个由滨江绿地、环山绿地或者防护林带构成的生态安全岛为“多岛”的城市绿地系统。

攀枝花东区阿署达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简介.doc

攀枝花东区阿署达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简介.doc

攀枝花市东区阿署达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简介一、规划区位置及规划范围阿署达片区是指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位于攀枝花民用机场北侧山麓,东靠仁和区金江镇,南和仁和区仁和镇比邻,北与银江镇沙坝村接壤,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阿署达片区,距市中心8公里,现状出行主要依靠机场路和马家田路。

机场路环村而建,往东可至攀枝花机场,往西可连接市中心和仁和区,马家田路西接机场路,从村内穿越,往北可至滨江大道。

阿署达片区总用地面积为1334.16公顷,其中建设用地为284.72公顷。

二、规划定位阿署达片区以居住为主、兼有康养度假功能,是攀枝花重要门户区。

规划期内,以原生性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居住、康养、休闲为核心,同时结合生态养生、文化体验、阳光休闲、旅游度假及绿色农业观光等元素,将阿署达片区建设成独具康养特色的都市新区。

三、规划结构阿署达片区的总体布局结构可以概括为“一轴、两心、四片区”。

(一)一轴指沿原马家田路的景观轴和发展轴,南起山水养生社区,北接南亚热带风情社区、植物天堂度假社区,贯穿阿署达整个片区。

(二)两心风情社区综合生活中心、植物天堂社区休闲中心。

(三)四片区南亚热带风情社区、植物天堂社区、山水养生社区、花香果园社区四个功能片区。

四、用地布局规划阿署达片区总用地面积为1334.16公顷,其中建设用地为284.72公顷。

建设用地包含城市建设用地和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其中区域交通设施用地32.30公顷,城市建设用地252.42公顷。

(一)居住用地(R)规划区主要为二类居住用地,其中住宅用地102.32公顷,服务设施用地5.32公顷,总用地107.64公顷。

(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约为40.12公顷。

主要包括零售商业用地和娱乐康体用地。

其中零售商业用地面积约为13.53公顷,娱乐康体用地面积约为3.53公顷。

(三)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规划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约为30.35公顷。

攀枝花城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

攀枝花城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一、规划期限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二、规划范围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一)人口规模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一)城市性质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攀枝花五十四至仁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01等地块规划

攀枝花五十四至仁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01等地块规划

《攀枝花市五十四至仁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火A08-S3/2015-01等地块规划调整事宜简介一、背景按照计划安排,火车南站站前基础设施将于2018年5月底与火车南站项目同步建成投入使用。

由于该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及火车南站站前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等召开的多次不同层面会议对站前基础设施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同时,根据项目前期大量基础研究,与规划有轨电车通道衔接、综合客运中心一并纳入建设等方面的结论,需要对《攀枝花市五十四至仁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中涉及的相关地块的功能定位、用地布局、规划指标以及规划道路等进行适当调整。

二、过程仁和区政府《关于火车南站站前基础设施项目相关地块、道路规划调整的请示》(攀仁府〔2016〕130号)报请市政府同意后,委托设计单位完成了《控规》中火A08-S3/2015-01等地块规划调整研究报告编制工作。

2016年10月25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主持召开了该研究报告的规划调整论证会。

三、主要内容本次涉及规划调整的用地范围约92.73公顷,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道路系统、用地布局、规划指标三个部分。

(一)道路调整为节约项目成本造价和考虑与有轨电车衔接等问题,对火车南站周边道路线形、竖向、坡度等进行了优化调整,主要涉及对渡仁西线复线、那总路北段、站前环线、站前北路、下沙路、那总路南段进行线形优化和路幅宽度调整。

①渡仁西线复线(站前北路——北侧立交):路幅宽度由24(5+14+5)调整为43米(5+33+5),由原来的双向4车道调整为双向6车道,包括预留9米宽的轨道交通用地。

②那总路北段(渡仁西线复线——总乐路):由路幅宽度30(7+16+7)调整分两部分:立交以北:43米(5+33+5),双向6车道,包括预留9米宽的轨道交通用地;立交以南:34米(5+24+5),双向6车道,在站前枢纽中间部分向内扩宽一条车道作为停靠带。

③站前环线(1183):路幅宽度由26(7+12+7)调整为17米(3+8+6),单向2车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 ~2030 年)》(2017 年修编版本 )公示说明一、规划期限近中期2011 年— 2020 年(扣除已实施年份 )远期2021年—2030 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二、规划范围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 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 1939.46 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一)人口规模预测 2020 年市域人口 143 万人,城镇人口 105 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 73.43%;2030 年市域人口 155 万人,城镇人口 127 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 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一)城市性质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20 年城市人口91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 平方米 /人;2030 年城市人口109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 平方米 /人。

(三)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城市主要以仁和沟、金沙江为轴向南延伸。

(四)功能空间布局结构未来的攀枝花市呈现特色鲜明的“都市环 +放射组团”的“阳光型”城市结构。

(五)城市功能分区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结构为“一心两轴四片”:“一心”:以机场为中心的城市绿核;“两轴”:以沿金沙江的东西向轴线和沿仁和沟的南北向轴线为发展轴线;“四片”:由炳草岗 -仁和的江南片区、弄弄坪 -瓜子坪的江北片区、格里坪 -清香坪的城西片区和金江-团山-马店河-立柯-迤资的城东片区组成的组团式城市空间。

1.江南片区:由炳草岗、渡仁(含橄榄坪、那招、干坝塘、乐弄等城市新增用地)等功能区组成。

本片区是城市中心区,重点发展商贸金融、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提升中心区的服务功能,完善城市职能。

完善市级行政办公、博物馆、剧院、科技馆等行政、文化公共服务设施。

在干坝塘一带设置城市中心,在炳草岗、那招设置片区中心。

2.江北片区:由弄弄坪、攀密组成,以发展选矿业、稀有金属冶金为基础,集生活、生产、物流及其它相关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的城市片区。

规划期内应强化污染治理、减少环境污染,逐步搬迁与工业用地紧邻的居住用地;随着攀密地区矿产资源的枯竭,远期考虑工业用地搬迁的可能性。

江北片区中心设置在东风。

3.城西片区:清香坪及以西城市规划用地。

该片区西部重点发展煤化工和建材工业,并配套居住和服务设施;东部以改善居住环境、完善服务配套为主。

城西片区中心设置在清香坪。

4.城东片区:由青龙山-金江和团山-马店河-迤资一线用地组成。

该片区的团山-马店河-迤资主要以钒钛产业和电冶化工产业发展为主,青龙山、金江是其后勤服务中心,并集中发展仓储物流业。

该片区是攀枝花未来城市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城东片区中心规划在金江镇。

五、空间管制为加强空间管制,保障规划可操作性,将规划区尤其是中心城区周边地带分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用于指导各项开发建设行为。

禁建区:分为绝对禁建区和相对禁建区两类(一)绝对禁建区包括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Ⅰ 级保护林地等地域。

(二)相对禁建区包括Ⅱ 级保护林地、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文物保护范围、基本农田保护区、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公路建筑控制区、电力线路保护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为大的区段,以及其他对城市生态环境、空间布局、城市安全等有重大影响需控制开发但不属于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明文保护的地域。

限建区:城市规划区内海拔高度1400 米以上、坡度大于30°的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区以及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河等水系两侧30米防护绿地范围以及城区组团间防护林带,一般农田、林地、园地,地质灾害低易发区、机场噪声控制区等。

限建区内应严格保护原有地形地貌,控制开发量;严格限制与水利建设、环境建设无关的设施及建筑在滨江路以外的沿江区域落户,已建设的污染企业要逐渐迁出;严禁片区内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向金沙江、雅砻江、大河等排放。

适建区:城市规划区内海拔高度1400 米以下、坡度小于30°的区域。

重大项目建设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认真执行环保政策,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严禁过大改变地形地貌,选择适当施工方式,防止水土流失;加强各片区间的绿化缓冲带的建设,提高绿化率,使人工建筑掩映在绿树丛林之中;因基础设施如道路、停车场的建设而产生的景观创伤面必须通过工程措施加以修复,并尽量与造景相结合。

已建区:城市规划区内的现状建成区。

进行旧城更新与改造,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根据产业布局,保持现有较为大型的企业,整合有污染的中小型企业,统一治理;强化建设现有工业用地与城市建设区之间的防护隔离绿带,提高厂区环境质量;整合现状质量较好的居住小区,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形成有浓厚生活气息及优美景观的生活服务中心;逐步搬迁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不高的工业企业,将土地逐步置换成第三产业用地;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绿地建设,以行政办公、体育文化设施等的建设带动区域发展。

六、中心城区绿地景观规划(一)规划目标通过规划、布局,使城区绿地逐步向四周延伸,外围防护绿带紧密环绕,中心绿地均衡布局,构筑一个人居环境安全、优美、舒适的生态良好的“山水城市”,创建国家生态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实现“蓝天、青山、绿色家园”的总体构想。

至规划期末,城市绿地总量达到 19.32 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16.08%。

(二)绿地系统结构按照“环圈围绕,点面结合,大小配置,绿廊联系”的思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形成“群山环绕、山水连城”、“一心、二环、三带、多点、多廊”的绿地结构。

“群山环绕”:攀枝花中心城区被大黑山森林公园、苏铁自然保护区、宝鼎煤炭采空修复区、兰尖(朱)矿山修复区、岩神山森林公园等山体环绕,是改善城市环境、改善城市下垫面空气环流状况的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绿色屏障。

规划在保持现有大黑山森林公园、苏铁自然保护区、岩神山森林公园基础上,加大对宝鼎煤炭开采区和兰尖(朱)矿开采区整治力度,修复裸露山体,增加城市“绿肺”产能,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山水连城”:城区用地呈长条状,背山面水的用地特征,规划通过山水间的通廊连接山的绿色和水的蓝色,协调“山、水、城”之间的关系,打造山水连城的城市特征。

一心:保安营飞机场是城市制高点,是城市出入口和展示窗,是城市绿化建设最为重要的区域,围绕保安营机场山体绿化、景观风貌打造,形成城市绿化核心。

二环:城市四周山峦环抱,特色鲜明,规划依托周边山体建设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林带等,形成城市外围的生态绿环;另外,依托城市外围高速(攀大高速、京昆高速、丽攀高速等)绿化防护绿带串联生态绿地形成城市外层生态绿环。

三带:结合金沙江、雅砻江、仁和沟两岸形成的三条滨江绿化廊道。

多点:依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修复区、城市公园等绿地重点建设区形成的多个城市绿化次核心、绿化节点。

多廊:连接山水之间的多条山水通廊。

七、综合交通规划(一)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完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构建全国性交通枢纽。

对外交通应加强攀枝花与成都、昆明等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优化攀枝花对四川凉山州地区、云南北部地区的交通辐射。

优化交通枢纽之间的快速连接和转换、重要交通节点的客货运分流。

城市内部交通应注重片区间快速交通的建设,各片区内部应强化道路网络的完善。

(二)客运枢纽按照地域平衡分布的原则,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建设攀枝花市综合客运中心、攀枝花市客运南站(即火车南站长途汽车站 )、攀枝花汽车客运西站和旅游客运站。

(三)货运枢纽货运枢纽:根据城市用地总体布局和交通设施布局,改、扩建金江、格里坪、密地货运枢纽,新建总发、鱼塘、马店河货运枢纽,同时结合需要在各片区设置区域物流配送中心。

(四)城市道路交通结构城市道路形成“两环两横多联”的主骨架:“两环:”外环:攀枝花绕城高速公路环,中心城区交通保护壳,分流过境交通;内环:中心区以及各大片区之间的快速直接联系通道,区域快速通道。

“两横”为内环主干路向西区的联络通道:一横:西区北通道;二横:西区沿江通道。

“多联:”以内环主干路为支撑,构建多条向各城市片区辐射的联络型主干路,尤其在瓜子坪片区规划炳瓜大桥,与密地大桥构建小环线。

(五)桥梁城区规划建设炳草岗-瓜子坪大桥、大水井大桥、青龙山跨江大桥、钒钛产业园区跨江大桥、迤资跨江大桥。

炳草岗 -瓜子坪大桥:连接炳二区与瓜子坪。

大水井大桥:位于西区,连接清香坪与陶家渡。

青龙山跨江大桥:连接青龙山与三堆子。

钒钛产业园区跨江大桥:连接钒钛产业园区团山片区。

迤资跨江大桥:位于迤资片区。

(六)步行系统注重利用山地城市的自然地形的特点,通过梯道连接不同高程的台地,以此加强城区的纵向交通联系。

步行梯道与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人流集中的地段设置人行地道或结合城市建筑设置人行天桥,满足市民的安全要求。

公共活动场所、人行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地段必须考虑无障碍设计。

(七)城市轨道交通结合城市结构性主干路设置轨道交通,满足城市交通需要。

规划攀枝花轨道交通环线、示范线,并预留西区线的建设通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