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景观地貌
我国著名的丹霞地貌景观
![我国著名的丹霞地貌景观](https://img.taocdn.com/s3/m/5cfdb306bb68a98271fefa0b.png)
它雄:山峰由悬崖峭壁构成,许多崖壁高达几百米,拨起于平 川或河岸之上,危崖劲露,光滑齐削,气势磅礴,雄浑而富有 力度,充满阳刚之美;
它秀:整个山区保挂着较好的亚热带常绿 林,四季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秀色可餐。 而丹霞之秀,又主要秀在锦江,一江碧绿 的玉液,出自于北面万顷林海,在丹霞山 群中迂迥南流,一路翠竹夹岸,树木婆娑, 近石倒映,远山逶迤,富有岭南调的山村 田园掩映其间
崀山云海
佛手遮天
半山腰上的栈道
崀山之奇,奇在山形
(三)福建武夷、泰宁
“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武夷山市南部, 武夷山丹霞地区是由红色砂砾岩和沙砾岩 组成的低山丘陵。景区四面溪谷环绕,不 与外山连接,以“奇秀甲东南”的丹山碧 水闻名于世。山不高有高山之气魄,水不 深集水景之大成。碧水丹山之中拥有“三 三”、“六六”、“九九”之胜。“三三” 指的是碧绿清透盘绕山中的九曲溪,“六 六”指的是千姿百态夹岸森列的三十六峰, “九九”指的是翘首东望矗立山中的九十
它奇:顽山忽入高人手,幻出精蓝似画工”的赞词。丹霞山的山奇、崖奇、 石奇、洞奇、桥奇、沟谷也奇,奇的让人不敢相信,又不能不信。纵目丹霞 的山堡状、锥状、塔状,形象各异,组合有序,如“万古今城”似千年石堡。 尤其晨雾之中或云海之上,仿佛海市蜃楼,又如仙山琼阁;
它险:以赤壁丹崖为其地豸我特征,大多山坡直立或呈反坡, 令人望而生畏,近而发怵,大部分悬崖法攀登;
赤水大白岩
•
赤水丹霞河谷
丹霞瀑布景观
碧水丹山 古韵悠悠
泰宁风景名胜区中丹霞地貌面积2527平方公里, 目前已开发金湖、上清溪、状元岩、猫儿山、九龙 潭、金龙谷、泰宁古城七大景区。2005年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评审为世界地质公园。以典型青年期 丹霞地貌为主体,兼有火山岩、花岗岩、构造地貌 等多种地质遗迹,是集科学考察、科普教育、观光 览胜、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区域内 自然生态良好,神奇灵秀的水上丹霞,深邃幽静的 峡谷曲流,深奥的丹霞洞穴,千奇百怪的山峰石柱 以及奇险峻伟的花岗岩地貌景观,融汇于原始古朴 的自然生态,构成了她独特的自然风光体系。地质 学家形象地称之为“碧水丹山大观园”、“峡谷洞 穴博物馆”、联合国教科组织专家评价其为“中国 地质公园的样板”。
丹霞景观地貌
![丹霞景观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c99318a4af45b307e9719784.png)
丹霞景观地貌丹霞地貌是发育于中上、白垩系红色陆相砂砾岩地层中、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以中国广东丹霞山为代表,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
形成原因: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
水平构造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
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
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
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
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
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
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化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
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
在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锦绣般的地形,称为锦石。
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
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
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
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
地貌特点: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的岩层叫做“砂岩”。
丹霞地质景观
![丹霞地质景观](https://img.taocdn.com/s3/m/10ead4212f60ddccda38a0bb.png)
丹霞地质景观定义及成因:丹霞地貌是发育在中生带—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斜的厚层而坚硬的红色—紫红色的沙砾岩—碎屑岩之上,在构造运动及间歇抬升作用下,受流水侵蚀及崩塌后退等外力作用,形成顶平、坡陡、麓缓的地貌形态。
形成于中生代至新生代的早第三纪的沙砾岩,经过一系列的地质构造运动及间歇抬升作用下,受流水侵蚀及崩塌等外力的作用形成。
形成条件、分类及分布情况: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主要有:1、红色沙砾岩。
主要指发育于中生代至新生代的早第三纪的红色、紫红色的沙砾岩,夹有泥岩、碎屑岩等。
这是丹霞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重要的特征;2、构造运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
区域断裂作用和间歇式的抬生,形成网格状垂直节理,流水沿节理下切并不断扩大,形成陡避、巷谷、石柱等;3、气候。
热带、亚热带地区,雨水多,流水对岩层裂隙及节理的切割和溶蚀作用强,对丹霞地貌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
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
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
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
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
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
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华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
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
在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绣锦般的地形,称为锦石。
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
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
丹霞地貌通俗解释
![丹霞地貌通俗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1dac6a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f.png)
丹霞地貌通俗解释丹霞地貌是指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它以其奇特的红色岩石群、绚丽多彩的景色和独特的地质现象而闻名。
下面我将对丹霞地貌进行通俗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自然奇观。
一、丹霞地貌的形成丹霞地貌是在地球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物质基础主要由红色砂砾岩、砂岩以及粘土岩等构成。
经过地壳运动、风化、侵蚀等作用,以及地下水的侵蚀等因素的影响,这些物质逐渐形成了丹霞地貌。
二、丹霞地貌的特点1. 鲜红石群:丹霞地貌的最大特点就是石群的颜色鲜红,形状各异。
这些红色的岩石在阳光的照耀下,会呈现出极为绚丽的色彩,给人一种迷人的感觉。
2. 奇特景观:丹霞地貌的景观丰富多样,其中有高耸入云的巨峰,有陡峭峻拔的峡谷,还有峰林、石柱、悬崖和石笋等独特形态的地貌景观。
3. 特殊地质现象:丹霞地貌不仅呈现出多样的景观,还具有一些独特的地质现象。
例如,丹霞地貌中常常存在独立的岩柱状地貌,这是由于风化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对地层产生侵蚀造成的。
三、丹霞地貌的分布丹霞地貌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国南方地区,比如广西桂林、江西庐山、湖南张家界等地。
这些地方的地质条件、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使得丹霞地貌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育。
四、丹霞地貌的独特价值1. 科学价值:丹霞地貌是地质学、地貌学等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对丹霞地貌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演变的历史和地壳运动的原理。
2. 生态价值:丹霞地貌的多样的地貌景观为各种植物和动物提供了独特的生存环境,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3. 文化价值:丹霞地貌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许多丹霞地貌被赋予了神话传说和文化故事,成为人们追溯历史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
五、丹霞地貌的保护与利用为了保护丹霞地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对丹霞地貌的保护宣传,提高公众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其次,建立科学的管理和保护体系,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
同时,合理规划和管理游览线路,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丹霞地貌简介
![丹霞地貌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a913f05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d.png)
丹霞地貌简介
丹霞(Danxia)地貌
丹霞地貌是中国最著名的山地景观之一,分布在华南和西南地区的一些山区。
丹霞地貌主要是由红色砂砾岩构成,形成一系列的山峰、峡谷、洞穴和其他景观,因其红色而得名。
丹霞地貌是地质学家和地理学家研究中国山地景观形成的典型
地貌。
它以具有色彩鲜艳的砂砾岩和其他沉积岩类构造而著称,这些砂砾岩和沉积岩自千万年前便逐渐形成,其颜色丰富多彩,景观独特多样。
丹霞地貌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在山脊上,这里通常被指为冰川冲积地貌,它具有很高的海拔,空气温度低,受湿气和云雾冲击的特性,使得这里的景观更加多样。
丹霞地貌是中国最受欢迎的地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许多游客来此参观。
每当旅行者来到这里,都会纵情于它独特的自然景观,令人惊叹不已。
- 1 -。
丹霞地貌景观特征
![丹霞地貌景观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950dbbd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e.png)
丹霞地貌景观特征
丹霞地貌是由于自然力量长时间作用(数亿年)造成岩石颜色、形态、构造的变化,形成的红色石柱、峰林、峡谷和地堑等地貌现象。
丹霞地貌景观的特征主要包括:
1. 红色石柱:丹霞地貌最为著名的景观形态就是红色石柱,红
色的石柱形态各异,有的笔直如箭,有的扭曲如蛇,有的高耸入云,
有的低小精致,共同构成了独特绚丽的景观。
2. 悬崖峭壁:丹霞地貌形成漫长的时间,自然力量推动地壳翻转,经历风化、沉积和侵蚀等作用,形成了大量的悬崖峭壁,它们陡峭、秀丽,既壮观又危险。
3. 峰林怪石:丹霞地貌中的峰林怪石是一种形态各异、玲珑多
彩的奇妙景观。
它们像一座座独立的山峰,挺拔险峻,有的形似动物、有的像仙人、还有的像建筑,构成了美丽的自然图画。
4. 峡谷地堑:丹霞地貌中还有许多的峡谷和地堑,这些峡谷地
堑或险峻峭壁,或悬崖峭壁,或深幽溪谷,为整个丹霞地貌增添了自
然的“水带”,也是人们探险的好去处。
5. 红色岩石:丹霞地貌的特点之一就是红色岩石,这些岩石因
富含氧化铁而呈现出鲜艳夺目的红色,是丹霞地貌最为明显的标志和
特征之一。
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d0cbc530f111f18583d05a7f.png)
丹霞地貌英文名称:Danxia landform定义: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
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巨厚,垂直节理发育。
因在中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
丹霞地貌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系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 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节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
1928年,冯景兰等在粤北仁化县发现丹霞地貌,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此后又有多人对其概念进行阐述。
名称起源1928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质学硕士学位的矿床学家冯景兰,在我国粤北仁化县注意到了分布广泛丹霞山(广东省仁化县)的第三纪(6500万年~165万年前)红色砂砾岩层。
在丹霞山地区,厚达300-500米的岩层被流水、风力等风化侵蚀,形成了堡垒状的山峰和峰丛、千姿百态的奇石、石桥和石洞。
[1]冯景兰意识到这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
[2]而“丹霞”一词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诗》,“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指天上的彩霞。
丹霞地貌的定义1938年,构造地质学家陈国达把这种红色岩层上发育的地貌称为“丹霞地形”,并把这种地形作为判断丹霞地层的标志。
[1]1977年,地貌学家曾昭璇才第一次把“丹霞地貌”按地貌学术语来使用。
[1]1982年,素有“丹霞痴”之名的地理学家李见贤(黄进)发表了《丹霞地貌坡面发育的一种基本方式》,这是中国论述丹霞地貌的第一篇论文。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旅游业大规模发展的起始阶段,丹霞地貌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1983年《地质辞典》首先提出丹霞地貌定义,“指厚层、产状平缓、节理发育、铁钙质混合胶结不匀的红色砂砾岩,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溶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丹霞地貌的名词解释
![丹霞地貌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7191b3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6d.png)
丹霞地貌的名词解释
丹霞地貌是一种特殊的地貌类型,它是由红色砂岩和砾岩经过长期的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
这些岩石中的铁、锰等矿物质在风化过程中被氧化,形成了红色的土壤和岩石,因此丹霞地貌通常呈现出红色或紫红色。
丹霞地貌的特点是奇峰林立、怪石嶙峋、沟壑纵横、洞穴密布,形态各异,如蘑菇、石柱、峡谷、峰林等。
这些奇特的地貌景观是由地壳运动、风化、侵蚀等自然力量共同作用形成的。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的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等地,以及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高原等地。
其中,中国的丹霞地貌最为著名,如广东的丹霞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龙虎山等,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丹霞地貌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探险。
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66b67a737fd5360cba1adb1f.png)
丹霞地貌丹霞山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仁化县境内,距广东省韶关市45公里。
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
方圆290平方公里的红色山群“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故称丹霞山。
丹霞山由红色沙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地质学上以丹霞山为名,将同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丹霞山使之成为世界上同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和同类风景名山的典型代表。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
丹霞地貌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以丹霞山为代表而命名的一类地貌类型。
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层是一种在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屑岩,后来地壳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以崩塌过程为主而后退,保留下来的岩层就构成了红色山块。
世界上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我国分布最广,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
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在比较了国内外的丹霞地貌之后,认为丹霞山“无论在规模上、景色上”,皆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世界上类似于丹霞山的红色碎岩地貌均被称为“丹霞地貌”,其最主要的特点是赤壁丹崖。
形成丹霞地貌的是一种沉积在内陆盆地的红色岩层,这种岩层在千百万年的地质变化过程中,被水切割侵蚀,形成了红色山块群。
丹霞地貌是上世纪30年代由中国地质专家在广东的丹霞山命名的。
丹霞山在距今1.4亿至7000万年间,那里曾是一个巨大的内陆盆地,沉积着厚厚的红色地层。
后来盆地发生了多次的间歇上升,在流水的侵蚀下,丹霞盆地的红层被割成一片片红红色的山群,形成了如今美丽的丹霞山。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是2004年2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面积大约280平方千米。
范围包括:丹霞山、韶石山、大石山、矮寨几个景区。
这里的丹霞地貌具有典性,多样性和不可替代性。
丹霞地貌是我国南方红色岩系发育的一种特殊地貌。
17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17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7b243cd280eb6294dd886c32.png)
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1.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的丹霞山:丹霞山风光丹霞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
丹霞山由红色砂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所以地质学上以丹霞山为名。
将同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
丹霞山海拔四百多米,并不算高,但它远看好像染上了红霞,近看又色彩斑斓。
许多的悬崖峭壁和奇岩美洞都在这幅充满神秘的画卷中充分的展现了出来。
2.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武夷山:武夷山风光武夷山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的武夷山脉北段,目前已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景区中清澈碧绿的九曲溪绕行在群山峻岭之中。
发育典型的丹霞单面山、块状山和柱状山临水而立,千姿百态。
武夷山的景区及景点众多,每个景区和每处景点均有不同的风格和韵味,让你能充分的享受到武夷山绚丽多彩的一面。
3.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大金湖:大金湖风光大金湖景区是由4个独具风格的小盆地组成。
清澈碧绿的湖水和周围千姿百态的丹山构成了动态与静态的完美结合,被誉为“天下第一湖山”而闻名中外。
景区内的部分山峰相当古老,成为了中国东南沿海省区中最为古老的丹霞地貌。
景区内还拥有大量千奇百怪的洞穴,蜂窝型洞穴随处可见。
洞穴群以规模大、千奇百怪、形态各异而堪称“丹霞地貌洞穴博物馆”。
4. 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龙虎山:龙虎山风光龙虎山是我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并且是我国丹霞地貌中发育程度最好序列发育最完整的地区。
整个景区内的山峰、洞穴、奇石构成了其完整而又独特的丹霞地貌特征。
5. 湘桂两省交界处的崀山和八角寨:崀山风光崀山并不是个别的山体,而是当地整个山水的总称。
崀山不但有千姿百态的山峰、清澈碧绿的湖水、绚丽多姿的怪石,而且有大片的珍奇林区,林区内的动植物云集,银杉、华南虎等动植物成为了崀山中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
八角寨风光八角寨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与崀山相当的近,虽说两大景区分布在两省区,但两景区均位于两省区交界处,只不过一个属于湖南,一个属于广西而已。
八角寨是因为其主峰有八个翘角而得名,丹霞地貌分布40多平方公里,其发育的丰富程度及品味属世界罕见,因此被称为“丹霞之魂”。
丹霞地貌的名词解释
![丹霞地貌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3335584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8.png)
丹霞地貌的名词解释丹霞地貌是一种独特而壮丽的地貌景观,它存在于世界各地,尤其在中国广西、湖南、山西等地区。
丹霞地貌是由典型的红色砂砾岩和砂岩组成的山体所形成的,其特点是颜色鲜艳、形状各异、层次清晰。
下面将对丹霞地貌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进行解释。
一、形成原因丹霞地貌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地貌演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地球演化的长时间过程中,经历了地壳运动、构造抬升、侵蚀剥蚀等一系列地质作用。
其中,构造抬升是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构造抬升过程中,地壳通过地质作用将富含矿物质的岩石层推到地表,形成了红色的砂砾岩和砂岩。
二、特点丹霞地貌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质特点。
首先,丹霞地貌的颜色鲜艳,让人印象深刻。
特别是在夕阳的照射下,红色的山体显得更加火红如血,给人一种壮观而美丽的感觉。
其次,丹霞地貌的形状各异、层次清晰。
由于地质构造的影响,丹霞地貌形成了众多的岩石柱、峭壁、岩洞等地貌景观,给人以独特的视觉冲击。
另外,丹霞地貌还具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植被和动植物资源,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三、地球科学意义丹霞地貌在地球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是了解地球演化历史和地质构造过程的重要窗口。
通过对丹霞地貌的研究,科学家可以了解地球地壳的运动与构造演化,揭示地球演化的奥秘。
其次,丹霞地貌还有助于研究地壳动力学和地震活动。
通过对丹霞地貌的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的关联性研究,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概率和破坏程度。
另外,丹霞地貌还可以提供珍贵的地质样本,对于化石研究、矿产资源勘探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总之,丹霞地貌是一种独特而壮丽的地貌景观,其颜色鲜艳、形状各异、层次清晰。
它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地貌演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丹霞地貌在地球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地球演化历史、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
通过深入研究丹霞地貌,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自然环境,同时也能从中发现更多的奇迹和美丽。
丹霞风景地貌
![丹霞风景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e2e98c29d5bbfd0a7856731c.png)
风景地貌学概论
赵永刚副教授
2013年3月
第六章 丹霞风景地貌
精选可编辑ppt
2
丹霞地貌的由来
在广东省韶关市东北郊,有一片神奇的山地,红
色的石头,红色的山崖,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
古人取其“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
山。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科院资深
陡崖坡的崩塌大多是沿着某一破裂面的块状崩塌,到坡脚 发生机械破碎,因而坡脚常堆积由巨大石块构成的崩积物。例 如,仁化丹霞山锦石岩陡崖下的崩积物最大的可达 30m×20m×5m,丹霞山宾精选馆可在编辑上ppt面建了一幢三层楼房。18
(四)其他外动力
其他外动力,例如,风沙吹磨可在丹霞崖壁上形成大量的 风蚀窝穴;海洋的波浪作用影响海岸丹霞地貌的发育;人工凿 石雕凿出人工丹霞地貌。
Hale Waihona Puke 泥质页岩等交互组成,并夹有一些淡水灰岩、石膏、岩盐等
蒸发岩,以及暗色的砂岩和页岩(包括碳质页岩和含油页岩)
等,厚度可达1000米以上。岩石呈红色是因为岩石颗粒之间
的填充物或胶结物主要是氧化铁(以赤铁矿居多,针铁矿和磁
铁矿次之),故呈红色。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异和后期地质作用
的改造,红层的颜色有棕黄、褐黄、紫红、褐红、灰紫等偏
软岩层凹进。并认为凹进岩槽的某一部分可继续风化发育成扁平
洞,进而发育成穿洞,部分穿洞可继续风化及崩塌,发展成为天
生桥。
此外,干旱区的盐风化、高寒区的冻融风化使这些地区的丹
霞地貌物理风化强烈,而使其精选形可编成辑p比pt 较粗糙的表面。
17
(三)重力作用
因为陡崖坡往往是崩塌面或经后期改造过的崩塌面,是丹 霞地貌 最具特色的形态要素,所以重力作用在丹霞地貌发育 过程中相当重要。重力作用往往发生在流水下切或侧蚀而形成 的临空谷坡上,当流水侧向掏蚀而使山坡局部悬空时,悬空岩 体便可能沿原生构造节理或减压(卸荷)节理发生崩塌。此外, 陡崖坡上的风化凹槽进一步加深,上覆岩体失去平衡也可沿破 裂面发生崩塌;洞穴、天生桥的顶板也常因风化而发生局部崩 塌等等。
描述玉门丹霞地貌景观
![描述玉门丹霞地貌景观](https://img.taocdn.com/s3/m/17aa659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b.png)
描述玉门丹霞地貌景观
玉门丹霞地貌景观位于甘肃省玉门市东北部,地处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内,是一处独特而华美的自然景观,也是内蒙古沙漠草原、西北森林、西南山地景观的完美结合处。
玉门丹霞大约以玉门河谷为界,地表以断层所形成的层状丹霞为主,以多种形式的沙丘、沙地、岩石、溶洞等自然地貌景观构成统一的景观。
玉门丹霞地貌景观以漫山遍野的层状丹霞为主,其表现形式为山谷和山坡、平原和洼地等多样的地貌形态,其形状千变万化,由海拔得以生成密密麻麻的犀牛砾和多种型态的层状丹霞,形成一片变幻莫测的朦胧色彩的山谷景观,给人以难以忘怀的视觉冲击。
玉门丹霞地貌景观中还有许多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构造,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沙漠大门,也有许多大型沙丘、沙窝、洞穴、岩洞、溶洞、洪水沟和山洞,以及多种景观地貌构成的变化多端、层次分明的景观。
玉门丹霞的自然景观更使得这里的植被及动物极为丰富,按季节变化分布的草原植物如眼镜草、大青叶、蒺藜草等占有大量,动物也众多,有羊、鹿、猴、狐狸、野兔等,此外还有许多珍稀动物。
此外,丹霞景观也给玉门市带去了观赏和旅游的极大价值,每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赏景。
总之,玉门丹霞地貌景观是一处独特而华美的自然景观,也是内蒙古沙漠草原、西北森林、西南山地景观的完美结合处,它的千姿百态的景观给人以无限的震撼,有史以来,它一直是各地游客朝圣的理
想之地,也是一处有着无限魅力的自然沙漠旷野景观。
试述丹霞山风景区丹霞地貌类型、特点,并附典型照片
![试述丹霞山风景区丹霞地貌类型、特点,并附典型照片](https://img.taocdn.com/s3/m/b5e103f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0.png)
丹霞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我国广东省韶关市东南部,是我国著名的丹霞地貌观赏地之一。
丹霞地貌是一种由红色砂砾岩、砂岩、页岩等岩石组成的地貌类型,因其在夕阳的映衬下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色彩而得名,是世界上独特的自然奇观。
一、丹霞地貌类型丹霞山的地质结构以花岗岩为主,该地区经历了长期的地壳运动和侵蚀作用,在历经亿万年的风雨侵蚀和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形成了陡峭突兀的山峰、深邃幽深的峡谷、奇妙多姿的地貌。
这种地貌突兀豪壮、色彩斑斓,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
二、丹霞地貌特点1. 红色岩石:丹霞山区域内的岩石大都呈红色,尤其是在日落时分,夕阳的余晖下,红色岩石显得更加鲜艳夺目,为游人带来了极大的视觉享受。
2. 奇妙地貌:丹霞山地貌奇特,峰林起伏,峡谷纵横,溶洞密布,形态奇特,给人以玲珑秀美的感受,游人在此仿佛置身仙境。
3. 悠久历史:丹霞山地区经过亿万年的喧嚣化作了绝美的景象,这里的地貌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呈现出迷人的魅力,成为了广大游人向往之地。
4. 生态优美:丹霞山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这里的空气清新,植被茂密,是人们远离城市喧嚣享受自然风光的好去处。
附典型照片:[图片描述:丹霞山壮丽景色,火红的岩石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
][图片描述:丹霞山地貌,多姿多彩的岩石构成了迷人的景色。
]丹霞山地貌的壮美景观和独特特点吸引了大批游人前来观赏和游玩。
该地区的丰富生态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也为游人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层次的体验。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往丹霞山国家地质公园,亲身感受这片神奇的土地带来的美妙体验。
丹霞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我国广东省韶关市东南部,是我国著名的丹霞地貌观赏地之一。
这片神奇的土地以其绚丽多彩的色彩和壮丽景观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赏和游玩。
丹霞地貌是一种由红色砂砾岩、砂岩、页岩等岩石组成的地貌类型,因其在夕阳的映衬下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色彩而得名,是世界上独特的自然奇观。
丹霞山地质公园的地质结构主要以花岗岩为主,经过亿万年的地壳运动和侵蚀作用,形成了陡峭突兀的山峰、深邃幽深的峡谷、奇妙多姿的地貌。
丹霞地貌景观的名词解释
![丹霞地貌景观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4b0c42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0.png)
丹霞地貌景观的名词解释丹霞地貌是一种独特而壮美的地貌景观,由于其丰富多样的色彩和奇妙的形态,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品。
丹霞地貌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气候变化和地质力学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它以其独一无二的景观特色,在自然科学和旅游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丹霞地貌是由中国古老的山脉构造和地质运动形成的,其色彩艳丽的砂层以及奇特的形态,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地质学家的目光。
丹霞地貌中最常见的颜色是红色,这是由于沉积的铁氧化物在长时间的风化、溶解和侵蚀过程中形成的。
除了红色,丹霞地貌还可以呈现出黄色、橙色、紫色等多种色调,使整个地貌景观更加丰富多样。
丹霞地貌的形态也是多样的,包括丘陵、悬崖、峡谷、峰丛等。
其中,丘陵是最常见的形态之一。
这些丘陵起伏不平,形如巨人耕作的田园,给人一种宁静和宜居的感觉。
而悬崖则是丹霞地貌的另一个特色。
悬崖的陡峭高耸,垂直向下,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常常令人不觉惊叹。
峡谷是丹霞地貌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了峡谷的地貌特征。
峡谷之间的流水、悬崖、岩壁,构成了丹霞地貌独特的景观。
丹霞地貌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地质演变和气候变化。
在地质构造方面,大地板块的运动导致了山脉的抬升和沉降,形成了各种陆地地貌。
激烈的地质活动也加速了矿物质的风化和侵蚀作用。
气候变化对丹霞地貌起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降雨和侵蚀作用形成了丹霞地貌中的峡谷和峡谷。
而随着气候变暖,水蒸气和水的运动加剧了地面的侵蚀作用,形成了许多壮丽的地貌景观。
丹霞地貌作为一种自然景观,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环境。
在丹霞地貌中,各种植被和动物物种繁多,形成了高度的生物多样性。
这些生物在地质环境中生存和繁衍,形成了一个复杂而精致的生态系统。
在丹霞地貌中,还存在着许多珍稀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如丹霞杜鹃、丹霞红蜻蜓等,它们为丹霞地貌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丹霞地貌的名词解释不仅仅局限于其形态和颜色,还应该涵盖其地质构造、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等方面。
丹霞地貌名词解释
![丹霞地貌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8127165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69.png)
丹霞地貌名词解释
丹霞地貌,也称“红色地貌”,是华东地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它具有独特的地貌特征,给人以一种神秘的色彩,令人流连忘返。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并因其独特的地貌特征而被人们所熟知。
丹霞地貌由丹霞、丹霞山、梯田、漳湖、湿地、林木、水源和灌溉渠等组成,构成了独特的景观。
丹霞山地貌主要是大小山峰组成,丹霞山峰参差不齐,植物稠密,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梯田地貌更如一座山河延绵置入平坦之中,丹霞梯田、湿地景观有其独特的面貌,具有绚丽的色彩,构成了绿色的生态环境。
漳湖地貌则主要以湖泊和河流组成,河流绕着湖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景观。
丹霞景观中也有许多树木植物,像枫、杨、柳、梧桐等等,这些树木植物形成了一幅自然美景,使地貌更加具有生机和丰富多彩。
水源被丹霞地貌环抱着,给这片土地提供了水源,让这片土地充满了活力。
灌溉渠为其他植物提供了水源,也给地貌提供了一种灌溉的景观。
丹霞地貌的美景,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参观丹霞山、梯田、湿地等景点,感受丹霞地貌的独特之处。
在丹霞山上,游客们可以欣赏到丹霞梯田、湿地景观及其他手工作品,并可以欣赏到绚丽的日出和日落。
在湿地里,游客们可以看到许多小鸟在湖泊里嬉戏,河流里的飞鱼游动,山林里的山鸟唱歌,使这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总而言之,丹霞地貌是一种独特的景观,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令
人流连忘返。
它有着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也被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丹霞地貌给人以宁静、浪漫、舒适的感觉,也让我们联想起那深入我们心灵的绿色环境。
丹霞地貌简单介绍
![丹霞地貌简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891211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6.png)
丹霞地貌简单介绍丹霞地貌是指由红色砂岩和白云岩组成的地貌景观。
它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广东、湖南、贵州、江西、福建等地,是中国独特的地质奇观。
丹霞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地壳构造、地质作用和气象作用等因素有关。
在长时间的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变化中,红色砂岩和白云岩在地下被压实,形成了坚硬的地层。
随着地壳抬升和地表侵蚀的作用,红色砂岩和白云岩逐渐暴露在地表上,并受到风化和侵蚀的影响。
丹霞地貌的特点是山峰陡峭、峡谷纵横、岩石奇特。
红色砂岩和白云岩交错出现,形成了壮观的地貌景观。
丹霞地貌的山峰大多呈现出陡峭的形态,有些山峰甚至呈尖锐的形状,给人一种挺拔的感觉。
峡谷则是丹霞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纵横交错,形成了如迷宫般的景观。
岩石在丹霞地貌中有着独特的形态,有的像是巨大的石柱,有的像是堆积如山的巨石,给人一种奇异的感觉。
丹霞地貌不仅有着独特的地貌景观,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丹霞地貌中的红色砂岩和白云岩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用于建筑和雕刻。
丹霞地貌还是珍稀植物和动物的天堂,有许多珍稀濒危物种栖息于此。
同时,丹霞地貌的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探险。
为了保护丹霞地貌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加强对丹霞地貌的监测和管理,严禁破坏和乱采乱挖行为。
加强科学研究,增加对丹霞地貌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丹霞地貌的保护意识。
丹霞地貌是自然界的奇迹,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独特的地貌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成为了旅游和科学研究的热点。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好这一宝贵的自然遗产,让丹霞地貌永远保持其独特的魅力。
神秘的火山奇观张掖丹霞地貌
![神秘的火山奇观张掖丹霞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d954244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3.png)
神秘的火山奇观张掖丹霞地貌一、神秘的火山奇观张掖丹霞地貌张掖位于中国甘肃省的西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景观的地方。
其中,张掖丹霞地貌以其壮丽、奇特而闻名于世。
丹霞地貌是由多次地壳运动、河流水蚀、风蚀等作用下形成的,它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红色山峦地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片地貌的魅力在于其神秘性和与火山活动的关联性。
二、丹霞地貌的形成张掖丹霞地貌的形成源于火山的喷发及其后的地质变化。
数千年前,这片地区经历了一次次的火山活动,使大量的熔岩从地底涌出,形成了丹霞地貌的构造基础。
同时,地壳的运动和河流的侵蚀也对地貌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经过漫长的岁月,地表的熔岩逐渐冷却凝固,形成了丹霞地貌中的山脊和峡谷。
三、丹霞地貌的特征张掖丹霞地貌以其独特的红色山峦和峡谷而著名。
这些山峦像巨龙般蜿蜒起伏,其色彩多为鲜艳的红色,给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感觉。
这些山峦间错综复杂的峡谷,使人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丹霞地貌的崖壁陡峭,有些地方甚至呈现出弯曲的形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丹霞地貌的科学价值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中蕴含着许多地球地质学上的奥秘。
地壳运动和火山活动是地球演化中重要的环节,而丹霞地貌正是这些环节中的一个窗口。
通过研究丹霞地貌,可以深入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过去的地质变化,为地质学等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五、丹霞地貌的旅游价值张掖丹霞地貌以其独特的美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在这片神秘的地貌中,人们可以欣赏到大自然雕刻的壮丽景色。
游客可以徒步穿越山峦和峡谷,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同时,丹霞地貌还吸引了摄影爱好者,他们可以在这里捕捉到大自然的绝美瞬间。
六、保护丹霞地貌的重要性保护丹霞地貌对于保护地球自然环境的平衡至关重要。
丹霞地貌作为地球的瑰宝,其独特的景观和科学价值需要得到妥善保护。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游客的引导,保持旅游活动对地貌环境的最小影响。
只有保护好丹霞地貌,才能让后代能够继续领略到这片神秘的火山奇观。
丹霞地貌特征描述
![丹霞地貌特征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6da72eb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3.png)
丹霞地貌特征描述一、引言丹霞地貌是指由赤红色砂岩、砾岩、泥岩等构成的地貌景观。
它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形态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地质学家的关注。
本文将从地貌特征的角度,对丹霞地貌进行详细描述。
二、地貌特征1. 颜色鲜艳:丹霞地貌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其鲜艳的颜色。
丹霞地层中的砂岩、砾岩等岩石含有丰富的铁质成分,使其呈现出赤红、橙红等鲜艳的色彩。
这种独特的色彩给人一种激情奔放的感觉,也成为丹霞地貌的标志。
2. 地貌形态多样:丹霞地貌的形态多样,有峰林、峡谷、槽谷、石柱、石墙、石峁等各种地貌形态。
其中,峰林是最为典型和壮观的地貌形态之一。
丹霞地区的峰林起伏,峰峦叠嶂,形成了壮丽的山脉景观。
峡谷、槽谷则是由于长期的地壳运动和水流侵蚀作用形成的,其纵横交错、峡谷深邃的特点给人一种神秘、险峻的感觉。
石柱、石墙、石峁等地貌形态则是由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形状各异,给人以想象空间。
3. 峰丛石林:丹霞地貌中的峰丛石林是指由众多大小不一的石峰组成的地貌景观。
这些石峰形状各异,有的像尖塔,有的像蘑菇,有的像动物,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
石峰之间错落有致,犹如一座座石林,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4. 水秀山明:丹霞地貌中的水秀山明是指丰富的水系和山脉景观相结合的地貌特征。
丹霞地区拥有众多的河流、湖泊和瀑布,水的流动和山的起伏相互映衬,形成了壮丽而秀美的景色。
在阳光的照射下,水面波光粼粼,山峦在水的映衬下更加妩媚动人。
5. 动植物资源丰富:丹霞地貌中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
由于丹霞地区的地形和气候条件独特,造就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这里栖息着众多珍稀濒危的动物和植物,如金丝猴、大熊猫、杜鹃花等。
这些动植物丰富了丹霞地貌的生态环境,也为游客提供了观赏和研究的机会。
三、结论丹霞地貌以其独特的颜色和形态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它的地貌特征多样,包括鲜艳的颜色、多样的地貌形态、峰丛石林、水秀山明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这些特征使得丹霞地貌成为了一个独特而美丽的地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霞景观地貌
丹霞地貌是发育于中上、白垩系红色陆相砂砾岩地层中、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以中国广东丹霞山为代表,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
形成原因: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
水平构造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
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
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
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
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
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
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
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化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
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
在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锦绣般的地形,称为锦石。
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
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
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
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
地貌特点: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的岩层叫做“砂岩”。
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丹霞”一词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诗》,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指天上的彩霞,看来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对丹霞地貌来说绝不是浮夸之词。
丹霞是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特殊自然地理现象和红层地貌类型,这个术语在20世纪20年代首次被地质学家引入,作为一类地貌的名称,起源于中国广东省的丹霞山。
直至目前,在中国已发现的丹霞就有780多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
赤水:丹霞之冠天下奇观
赤水丹霞的个体形态具有典型、齐全的特点,丹霞景观的奇峰、赤壁、岩廊、岩洞、巨石、天生桥、窄脊、石堡、石墙、石柱等,在这里充分发育,姿态万千,造型奇特逼真;又因水热丰沛使得这里发育了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形成了多样性的生物群,其形态和植被演替具有典型的湿润型高原峡谷丹霞特征,赋予了风景极强的美学意义。
泰宁:碧水丹山古韵悠悠
泰宁风景名胜区中丹霞地貌面积2527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金湖、上清溪、状元岩、猫儿山、九龙潭、金龙谷、泰宁古城七大景区。
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为世界地质公园,成为福建继武夷山之后的第二个世界级旅游区。
2009年1月30 日,福建泰宁正式成为我国2009年“世界自然遗产” 提名地之。
泰宁地质公园以典型青年期丹霞地貌为主体,兼有火山岩、花岗岩、构造地貌等多种地质遗迹,是集科学考察、科普教育、观光览胜、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
区域内自然生态良好,神奇灵秀的水上丹霞,深邃幽静的峡谷曲流,深奥的丹霞洞穴,千奇百怪的山峰石柱以及奇险峻伟的花岗岩地貌景观,融汇于原始古朴的自然生态,构成了她独特的自然风光体系。
地质学家形象地称之为“碧水丹山大观园”、“峡谷洞穴博物馆”、联合国教科组织专家评价其为“中国地质公园的样板”。
崀山:天下良山舍我其谁
“半生长誉丹霞美,方识崀山比丹霞,胜地有缘何恨晚,并赞南北双奇花。
” 丹霞地貌学术创始人陈国达教授晚年到崀山考察,初见的刹那,陈老便不由自主的拜倒在崀山的“石榴裙”下。
“崀山”二字有何来由呢?相传当年舜帝南巡路过湖南新宁,见其山水美丽无比,便脱口而出,“山之良者,崀山也。
”舜帝这一随意的戏耍无形之中却给崀山抹上了浓墨重彩的文化底蕴。
崀山,中国乃至全世界景色最优美、发育最完整、类型最齐全、特征最典型的大面积丹霞地貌区,特别是其中的“鲸鱼闹海”、
“将军贯月”、“天桥横空”、“仙椒钻地”、“石巷通天”等“崀山六绝”堪称世界之最。
抗战期间,著名诗人艾青来新宁任教,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风景赛桂林”的赞叹。
丹霞山:赤壁丹崖红石公园
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境内,面积290平方千米,是广东省面积最大、景色最美的风景区。
在距今1.4亿年至7000万年间,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四周山地强烈隆起,盆地内接受大量碎屑沉积,形成了巨厚的红色地层;在距今7000年前后,地壳上升而逐渐受侵蚀。
距今600万年以来,盆地又发生多次间歇上升,平均大约每万年上升1米,同时流水下切侵蚀,丹霞红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
龙虎山:道教圣境仙灵都会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区南郊二十公里处,是中国道教发祥地,素有“神仙所都、人间福地”之誉。
龙虎山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历史悠久的古崖墓群构成了龙虎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三绝”。
中国古典名著《水浒》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以生动的文字描写这里的景色:“千峰竟秀,万壑争流。
瀑布斜飞,藤罗倒挂”。
“远看磨断乱云痕,近看平吞明月魂”。
登高可览九十九峰龙腾虎跃之雄峻,乘筏可赏二十余里仙踪缥缈之画屏。
寻天师遗迹,拜道教祖庭,探崖墓之秘,眺龙腾虎跃,观民风之淳,见景见趣,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江郎山:雄冠天下秀甲东南
传说是古时候三个姓江的兄弟登上山顶,最后变成三大巨石而形成,所以又叫江郎山。
三巨石拔地冲天而起,高360余米。
形似石笋天柱,形状像刀砍斧劈,自北向南呈“川”字形排列,依次为:郎峰、亚峰、灵峰,人们叫“三爿石”,被中外游客称为“神州丹霞第一峰”。
江郎山有“雄奇冠天下,秀丽甲东南”的美誉。
江郎山不仅聚岩、洞、云、瀑等于一山,集奇、险、徒、峻于三石,雄伟奇特,蔚为壮观,且群山苍莽,林木叠翠,窟引龙潭,泉流虎跑,风光旖旎。
无怪唐诗人白居易赞曰:“安得此身生羽翼,与君来往醉烟霞”。
大地理学家徐霞客三次游江山时都写到江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