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概论(选修课)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录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ae9e624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7.png)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录》
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论
1.1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特征
1.2 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的区别
1.3 心理健康对个人及社会的重要性
1.4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心理健康知识
2.1 情绪管理和情绪调适
2.2 压力管理和压力释放
2.3 恐惧和焦虑的应对
2.4 抑郁的早期识别和处理
2.5 自我认知和自我塑造
2.6 社交技能和人际交往
第三章:心理健康维护
3.1 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
3.2 良好睡眠的重要性及培养
3.3 应对挫折和困难的策略
3.4 整合自我价值观和核心信念
第四章: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与处理
4.1 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预警
4.2 沟通、倾诉和寻求帮助
4.3 心理健康问题的处理策略
4.4 分享他人的心理健康资源
第五章:心理健康在学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5.1 心理健康对学习和工作的积极影响
5.2 心理健康对身心健康的维护
5.3 心理健康对自我发展的推动
第六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
6.1 心理健康知识的实际应用
6.2 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个案研讨
6.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际操作
6.4 个人心理健康问题的集体解决
通过以上课程目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录》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素养,增强心理韧性,有效预防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学业和生活质量。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8d71266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1.png)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提高心理素质,增强适应社会和学习的能力。
以下是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论:
1.重要性: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因此,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它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理解他人,适应社会,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
2.目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
具体来说,包括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情绪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创造力等方面的素质。
3.内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认知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个性
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4.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课堂教学、心理辅导、心理训练、心理咨
询等。
这些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选择和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5.途径:除了学校教育外,还可以通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途径来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家
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同时,社会也应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
总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中学生。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bb5896c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c.png)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信息快速传递、竞争激烈的时代,中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越来越大。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本文将从什么是中学生心理健康、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等方面展开阐述,旨在引起社会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中学生心理健康是指中学生在认识、感情、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良好状态。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其学习、生活和发展。
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往往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
保障中学生心理健康成为重要课题。
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多样化、严重化的趋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压力过大:近年来,随着升学竞争的加剧和社会对学生学习成绩的高要求,中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
2. 情感问题:青春期是中学生情感发展的敏感期,由于生理变化和心理发展的不成熟,中学生易受情感问题困扰。
3. 人际关系问题:中学生处在一个群体化的环境中,与同学、老师、家长等各种人际关系复杂,而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还不够成熟,容易出现人际关系问题。
4. 自我认知问题:中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缺乏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
这些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学生更加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帮助中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促进其健康成长。
2. 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心理健康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业成绩。
中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精选8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4e6f0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e.png)
中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中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健康。
2、了解青春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3、知道调节心理问题的途径。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青春期的心理健康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调节情绪、心理问题的方法。
设计理念: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健康,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以及发生在学生之间的事情,理解课本知识,掌握调节心理问题的方法,愉快的度过青春期,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分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进一培养学生互助、协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通过复习提问的方式回顾上一节课讲的青春期的概念,以及青春期发育的三个阶段,进而向学生点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心理活动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问题之一,恩格斯曾把它誓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让学生发言说出心理健康应该是什么样的(健康的情绪是会制怒与忌愁,笑对青春。
良好的意志品质具有坚强的意志,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原则性和自制力。
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健康的心理特征: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让学生分别从智力水平、心理状态、情绪控制、人格塑造、人际关系、学习水平几个方面分组探讨它们的心理特征,老师巡回指导。
经过激烈兴奋的讨论之后,学生达成共识。
针对正确率高的小组给以鼓励和表扬。
老师点评出健康的心理特征:智力水平-----智力正常,在学习,生活,劳动中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处理解决遇到的问题。
心理状态-----与大多数人心理一致,并且符合年龄阶段的心理要求,如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富于幻想等情绪控制-----能体察和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情感,能控制调节情绪,合理宣泄。
人格塑造-----具有独立性、进取心和较强的耐受挫折的能力。
中学心理健康课《中学生心理健康》
![中学心理健康课《中学生心理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8087903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02.png)
中学生心理健康
静止的图片?
你看到的静止的图片是不是在动呢?
双关图形(双歧图形)
萨克斯演奏家?还是美女?
老妇人? 还是 少女?
我看到、听到的东西是真实的、绝对正确的 吗?事实真的如此吗?
思 考:
同学们常说的“神经病”、“疯子” 是不是心 理不健康的人呢?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
术,一门科学。
精选课件
• 1)心理问题≠精神病 • 2)心理学≠窥见内心 • 3)心理辅导≠无所不能 • 4)心理老师≠救世主 • 5)心理辅导≠思想工作
不,不,心理辅导不是看病,它面 向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当你觉得心里 不舒服,想不开,情绪不好的时候,你 就可以去找心理老师聊一聊,咨询一下。 你的心情就会好起来啦。它能让你活得
更轻松、更快乐、更自信。
原来心理辅导就是 聊天、安慰人呀。
不,心理辅导并不 是简单的聊天、安 慰人,它有更深的 意义。它是一门技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5.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学生多朝气蓬勃,富于幻想,胸怀伟大 的理想与信念,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然而他们往往又是急躁 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对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估计不 足,以致在升学、就业等问题上遭受挫折,或一旦困惑于现实生 活中某些不正之风,又容易引起激烈的情绪波动,出现沉重的挫 折感,有的甚至悲观失望,严重的陷入绝望境地而不能自拔。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智力发育正常 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 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 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稳定的情绪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在乐 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 方面占优势。尽管也会有 悲哀、困惑、失败、挫折 等消极情绪出现,但不会 持续长久,他们能够适当 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使之保持相对稳定。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教案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2c4e8c852458fb760b56be.png)
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关于白我意识方面的知识。
2.导入新课。
由谜语引入 虑”字,再引出课题。一一中学生考试焦虑”
谜语:有心的xx没几只(虑)。
考场上的竞争,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角逐,也是心理状况的较量。在考 试中,总有许多
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取得辉煌成绩,同样,也有一些 尖子”哭手落 马”。因为前
五、总结、唱歌
今天这堂课,使你学到了什么本领?是呀,只要我们都有一颗宽容别人的 心,白己的事白
己想办法解决,我们就会快快长大,变得更能干,这个世界也会变得更美 丽。
全班齐唱〈〈请让我来帮助你》
可编辑
第三课:中学生考试焦虑
教学重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分析,以及调控措施。
难点:结合实际,从内部因素分析成因,并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调控。
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压力,人为的加重了学生对考试分数的期望值,造成 考试焦虑。
b家庭因素: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与管教过严,期望水平过高,或强迫式的学 习,都会让孩
因此常常因为不能很好的进行白我调控,其焦虑程度比男性偏高。
B、外部因素:a社会因素:现在相当的企事业单位过分追求高学历,特别 在经济发达地区,
用人单位对工作人员的学历看得特别重,甚至出现连厕所清洁员也要求本 科或以上学历的人
员担任的荒谬现象,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度浪费,在』棒定终身”的现实
社会中,这也就
的人比内向的人更易焦虑,应该多与朋友交往,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
d身体健康因素:身体不健康的人在担心白己身体状况的同时,总想让白己 在某一方面超
过别人,比别人优秀,因此,他们更致力于学习方面的努力,加大白己的 压力,增强了考试
焦虑。
2024年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纲
![2024年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c78bd4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91.png)
2024年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纲一、课程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心理健康在中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态度,特制定本课程大纲。
二、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培养正面积极的情绪态度。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提升抗逆能力。
3. 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4.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5. 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态度。
三、课程内容1. 心理健康概述- 引导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与学习成绩、人际关系等的关系。
- 探讨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的区别,介绍常见心理问题和预防方法。
2. 情绪管理与调适- 帮助学生认识不同情绪对心理、生理的影响。
- 提供情绪管理技巧,如放松训练、积极思维等。
3. 压力管理与应对- 分析学生面临的压力来源和应对方式。
- 培养学生有效的应对策略,如时间管理、放松技巧等。
4. 管理人际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提供解决冲突、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5. 自我认知与发展- 探索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优势,并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 提供自我发展的指导和学习方法。
6. 心理问题预防与干预- 提供常见心理问题的预警信号和干预措施。
- 培养学生对自己和他人心理问题的关注和支持意识。
四、课程教学策略1. 学生参与为主-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互动活动,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2.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PPT、视频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践与体验- 课程设置实践任务,例如情绪管理练习、人际关系沟通实践等,提供实践机会。
4. 案例分析- 通过讨论真实案例,让学生理解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应对方式,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五、课程评估与调整1. 定期测验- 定期进行课程测验,测试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课程进度和教学方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课程概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课程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0b46a92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f.png)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课程概论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一)总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充分发掘潜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能够克服心理困扰;培养乐观进取、自信自律、负责守信、友善合群、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及社会适应能力;树立人生理想,具备择业能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为贯彻全国学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打下扎实基础。
(二)阶段分目标小学阶段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
初中阶段培养初中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高中阶段培养高中生更为完善的意志品质,增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能以更为成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去对待学习、人际交往、情感世界及自我发展等问题。
面对升学或就业,具备选择专业或职业和克服压力的能力。
(三)年级分目标与教育内容一年级目标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生活。
乐与老师、同学交往。
内容(适应)1.祝你成为小学生(角色意识)2.这是我们的校园(适应环境)3.和老师、同学手拉手(适应群体)4.课堂是知识的海洋(适应课堂、激发兴趣)5.和好习惯交朋友(行为习惯)6.校园"红灯"与"绿灯"(纪律意识)7.克服不安、孤独、恐惧(防范心理困扰)二年级目标感受集体活动与学习知识的乐趣,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在好行为好习惯的训练中培养"做一个好学生"的意识。
内容(合群)1.我爱我班(集体意识)2.谦让、友善朋友多(交友意向)3.知识越学越有趣(乐于学习)4.告别"小粗心"、"小拖拉"(行为习惯)5.谁的发现多又好(观察与注意)6.做活泼、守纪的好学生(自我控制)7.克服厌学、依赖、交往障碍(防范心理困扰)三年级目标在学习中品尝解决难题的快乐,在班队活动中善与更多的同学交往,萌发集体意识,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及表现自我的欲望与能力。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笔记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365154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d.png)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笔记第一章:中学生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含义1. 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它涉及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标准包括自我认识、人际关系、情感稳定、适应能力、压力应对等方面。
自我认识是指个体能够正确理解和评价自己,包括自己的能力、性格、价值观等;人际关系是指个体能够与他人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关系,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同理心等;情感稳定是指个体能够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平衡,避免情绪波动过大;适应能力是指个体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境,包括应对挫折、解决问题等;压力应对是指个体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保持身心健康。
3.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对个体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心理健康的人更容易适应社会,更容易实现自我价值。
同时,心理健康也是预防心理疾病和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与评估1. 标准与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包括自我认识、人际关系、情感稳定、适应能力、压力应对等方面。
评估可以通过心理测试、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进行。
心理测试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工具,可以客观地测量个体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
问卷调查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评估方法,可以通过收集个体的主观报告来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
观察是通过对个体行为和表现的观察来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
2. 常见心理评估工具:如SCL-90、SDS、SAS等。
SCL-90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包括90个项目,涉及多个心理症状领域,可以全面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SDS是抑郁自评量表,用于评估个体的抑郁情绪。
SAS是焦虑自评量表,用于评估个体的焦虑情绪。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教育发展1.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当前中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学习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识、情感波动等。
中学心理健康课教案(全)
![中学心理健康课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2d7a5bd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1b.png)
中学心理健康课教案(全)第一章:认识心理健康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标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青少年心理健康常见问题1.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
讨论法:学生分享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的看法。
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一个心理健康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思考。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分享环节:学生分享自己的心理健康经验。
第二章:情绪管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的概念和管理方法。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情绪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情绪的定义与类型情绪管理的方法青少年情绪管理的重要性2.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情绪管理的基本方法。
角色扮演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2.4 教学活动情绪体验:学生通过游戏体验不同情绪。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情绪管理的情境。
分享环节:学生分享自己的情绪管理心得。
第三章:压力应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压力的概念和应对方法。
培养学生有效应对压力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压力的定义与影响压力应对的方法青少年压力应对的重要性3.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压力应对的基本方法。
放松训练:学生进行放松训练,体验应对压力的方法。
3.4 教学活动压力体验:学生通过模拟活动体验压力。
放松训练:学生进行放松训练,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
分享环节:学生分享自己的压力应对经验。
第四章:人际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和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定义与类型人际交往的技巧青少年人际交往的重要性4.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
角色扮演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4.4 教学活动情境模拟:学生进行情境模拟,体验人际交往的技巧。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人际交往的情境。
分享环节:学生分享自己的人际交往经验。
中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
![中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80a8e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68.png)
中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中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模板(通用5篇)中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模板(通用5篇)1教学目标:1、认识、体会、表现人类常见的各种情绪。
2、初步学会调节情绪,使自己经常拥有快乐的情绪。
教学目的:1、让孩子从小逐渐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初步的调节,使自己经常拥有快乐的情绪。
2、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情绪中认识、体会、表现一些常见的情绪:“喜、乐,怒、哀、惧”。
中学生教学方法:游戏法,表演法,情景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课前谈话:今天对老师来说是个开心的日子,因为马上要放暑假了,那么同学们今天感觉怎么样呢?(高兴、紧张、害怕、快乐……)步骤二、游戏导入,体会情绪我们就先来做个游戏吧!“击鼓传花”。
小组进行传花,先把花放在第一组第一个同学处依次向其他同学传,音乐停轮到谁谁就得表演节目。
(采访:表演了节目和没表演节目的同学分别感觉如何。
)(学生得到了失望、兴奋、喜悦等各种情绪体验。
)步骤三、认识情绪1、采访:访问此刻的学生的心情怎样?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指出这就是情绪。
(板书:情绪)2、情绪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老师经过仔细观察,把这些情绪都拍摄下来了,(课件逐一出示各种情绪人的画面,带声音):高兴、伤心、生气、害怕、烦恼。
他的情绪怎样?(高兴)从什么地方看出他很高兴?(板书:表情、动作、声音。
)想象一下,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呢?逐一出示图片,再辨情绪,从什么地方看出他的情绪?想象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3、你还能列举出其他情绪吗?(愤怒、紧张、难过、好奇、兴高采烈……)步骤四、体验、表现情绪1、游戏一:摸礼物老师今天带来了两个盒子。
有几件礼物送给大家,要你自己用手伸进盒子里去取。
(两个盒子,分别请两位同学上去取。
)(盒子一:小鸭盒子二:空的)体验情绪:你想知道里面有什么礼物吗?——“好奇”的情绪,着急的情绪。
手伸进盒子之前——“紧张”的情绪,期待的情绪。
中学生心里健康教育课教案
![中学生心里健康教育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75a227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4.png)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心态,提高心理素质。
3.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调节情绪和缓解压力的方法,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心理健康的标准。
2. 生活压力与挫折:压力来源,挫折的应对策略。
3. 情绪调节:情绪的识别,调节情绪的方法。
4. 自我认知: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
5. 人际交往:与人沟通的技巧,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座法: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生活压力与挫折、情绪调节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
2. 讲座: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生活压力与挫折、情绪调节等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方面。
3.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方法运用、自我调适等方面。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六、教学内容1. 自我成长与心理发展: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自我成长的途径。
2. 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定义,如何培养心理素质。
3. 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网络成瘾的表现,如何预防和戒除网络成瘾。
中学生心理健康概论(选修课)
![中学生心理健康概论(选修课)](https://img.taocdn.com/s3/m/1b4dad0baf1ffc4ffe47acd3.png)
中学生心理健康概论(选修课)第一讲中学生心理健康概论一、什么是健康?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什么是健康?你们是否健康?是肌肉隆起、不生病就是健康吗?先请大家看一看下面几个例子当中人的行为,你说他们健康吗?1.某干部子女在参加一个抢劫案的宣判时,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犯什么法,还不是没有后台。
”他认为只要有后台犯什么法都没关系。
事过3天,他拦路抢劫两个个体商贩,结果造成严重伤害,被判10年有期徒刑。
2.有位中学生骑车在校园内乱闯,撞伤了三位比他低一级的同学,他非但不觉理亏,反而指责别人挡了他的路,受害者说了他几句,他立即拳脚相加,把别人打成重伤,眼看有生命危险,他却毫不动情,麻木不仁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3.她,16岁,总是觉得自己的手不干净,总是用香皂洗手,每次总要洗十多分钟,洗了一次又一次,最后洗完手要用一两个小时。
4.她,刚满18岁,高中即将毕业,却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用一条尼龙绳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只言片语都没有留下。
进入高中后,她言语减少,行动迟缓,失眠,有时蒙头大睡,对日常生活缺乏兴趣,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惧怕考试。
她常说:我好累呀,真想死去。
他们是否健康呢?说他们不健康,似乎又没有什么病,他们的身体都很强壮,借助各种检查,都不会发现任何细菌、病毒的感染,也没有任何物理、化学因素造成的身体机能的损伤。
但他们确实不健康,而且问题还很严重呢。
健康,泛指个体生理、心理与社会行为的健全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的人必须是身心平衡、情感和理智和谐的人。
早在40多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对健康做了科学的界定:“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应该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这就是说,健康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1)身体健康;(2)心理健康;(3)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健康,首先是身体健康。
(1)体型健康,正常人身体各部分应结构匀称适中。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50ef1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9.png)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压力和挑战的心态。
3.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调节情绪和心理压力的方法。
4. 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概述: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
2. 压力与应对:讲解生活中常见的压力来源,以及如何积极应对压力。
3. 情绪管理:教授学生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调节情绪。
4. 人际沟通:介绍有效沟通的技巧,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其应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 角色扮演法: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
5. 心理测试法: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材、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源。
2. 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 准备心理测试工具,以便进行课堂测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活跃程度。
2. 心理测试结果:分析学生心理健康测试的结果,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心理健康案例,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
2. 讲解心理健康概述: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
3. 分析压力来源与应对策略:讲解生活中常见的压力来源,以及如何积极应对压力。
4. 情绪管理方法:教授学生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调节情绪。
5. 人际沟通技巧:介绍有效沟通的技巧,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中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6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39b4a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1.png)
中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中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6篇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到课程标准和教育政策的要求,教案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教学框架,有助于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中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案
![中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79d06b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7.png)
中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案中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意义和影响。
2.认识自己的情绪,掌握情绪管理技巧。
3.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4.培养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心理韧性。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心理健康?2.情绪管理与应对策略。
3.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4.提高心理韧性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上课前,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什么是心理健康?”,并请同学们围绕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2)引导同学们讨论,然后分别列举出他们认为的心理健康的定义。
最后由老师给出标准答案。
2.讲授环节(1)通过幻灯片或演示视频介绍什么是情绪管理,让同学们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和应对策略。
(2)介绍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处理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如:抑郁症、焦虑症、自闭症等。
(3)通过幻灯片或演示视频介绍提高心理韧性的方法和技巧,如:积极应对压力、学会放松等。
3.练习环节(1)将同学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情绪管理的应对策略,然后汇报给全班。
(2)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根据讲解中介绍的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处理方法,分别举例说明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3)老师可以安排一些小游戏来帮助同学们锻炼自我调节能力和提高心理韧性。
4.总结环节(1)请同学们回顾本次课程所学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老师进行总结并强调本次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情绪管理与应对策略;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心理韧性的方法和技巧;如何培养自我调节能力。
五、教学评估:1.在课堂上观察同学们对于讲解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2.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评估同学们是否掌握了情绪管理的应对策略,以及常见心理问题的处理方法。
3.通过小游戏等活动,评估同学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韧性。
六、教学反思:1.本次课程需要注意引导同学们自我表达,因此需要更多地倾听他们的声音。
2.考虑在教材选择上更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024版年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2024版年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797b7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8.png)
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定期安排家庭活动,如共进晚餐、户外运动等,增加亲子互动机会。
倾听与理解孩子的需求
耐心倾听孩子的诉求,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积极回应。
2024/2/2
24
有效亲子沟通技巧示范和实践活动
非暴力沟通技巧
学习并实践非暴力沟通方法,以平和、尊重的态 度与孩子交流。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 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 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提高学习效果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 要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 调整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果。
预防心理问题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 好地认识自己,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 和解决方法,从而预防心理问题的发 生。
强调良好人际关系对于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复习有效沟通技巧。
2024/2/2
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
回顾焦虑、抑郁等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 别与应对策略。
情绪管理与压力调节
总结情绪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压力调节的有效 途径。
28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2024/2/2
自我评价报告内容概述
学生就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收获与不足进行自我反思和 总结。Βιβλιοθήκη 2024/2/219
青春期生理变化及心理反应解析
2024/2/2
生理变化 青春期是生理发生显著变化的时期,包括身体外形、内部 机能和性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导致中学生产生困惑、 不安和焦虑等心理反应。
心理反应 面对生理变化,中学生可能出现自卑、羞涩、孤独等情绪, 需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身体变化,建立积极的自我 形象。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教案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79112c67ec102de2bd893b.png)
大麻中学校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教案(2016---2017第一学期)执教者:罗秋香2016年9月第一课:中学生常见的心理挫折教学目的:1.通过讲解帮助中学生认识心理挫折的原因,主要表现以及如何消除心理挫折。
2.通过训练,帮助中学生形成对现实的正确态度,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社会。
3.通过心理测验,帮助中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学会战胜心理挫折,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一名具有“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强者。
课型及授课方式:讲授法:讲授与训练相结合。
教具:幻灯;图片。
教学过程:课前测试:要求学生不记名的方式写出“我的烦恼”的小文章,便于教师把握。
一、讲读1.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外在的客观因素;内在的主观因素)2.心理挫折的主要表现(学习中的挫折;社交障碍;自我觉醒的挫折;交往与情感上的挫折)3.学会用积极的方式应对挫折。
正确认识挫折的两重性,注意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不断调整目标和行为,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不断完善个性!二、训练让学生讨论,老师传授训练方法为主,辅以幻灯教学,尽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课后作业课后小记通过学习,使学习了解挫折心理,并树立应对的信心。
同时,通过学习,也使教师的工作有了充足的依据和数据,尽而达到教育目的。
板书设计:中学生常见的心理挫折1、心理挫折的原因;2、心理挫折的主要表现;3、应对心理挫折的主要方式。
第二课:《请让我来帮助你》教学目标:克服依赖心理,学会宽容别人。
发现同学的缺点能当面指出。
初步培养自教学重点:初步培养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
教学难点:消除依赖心理,学会宽容别人。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我们在学校里一起生活、学习。
你觉得开心吗?如果,你看到有位同学犯错误了,你会怎么办?引出:打小报告(板书)2、如果,在学校里有人欺负你了,你又会怎么办?3、你在哪些情况下,会去报告老师?(教师随意板书)二、看小品,明理。
1、小品1:下课了,同学们在玩,小亮无意中撞了小明一下,小明不问缘由,就跑去向老师报告,说小亮打他,急得老师放下要批改的作业本,去处理这件事。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案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7f207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b.png)
中学生心理健康PPT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学习、生活和人格发展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心理问题,学会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
4. 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学会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概述: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
2. 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并探讨其成因。
3. 心理调适方法:教授中学生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包括自我暗示、换位思考、情绪宣泄等。
4. 人际交往与沟通:讲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教授中学生如何与他人沟通、合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 心理素质培养:探讨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如自信、自律、乐观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调适方法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学生常见的心理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人际交往技巧、心理素质培养等话题,促进学生互动。
4. 角色扮演法: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参与表演,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制作涵盖教学内容的PPT课件。
2. 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心理案例、图片等教学素材。
3. 课堂活动道具:如卡片、海报等。
4. 教学评价工具:如调查问卷、测试题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互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际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检验其实际操作能力。
4. 个人成长与变化:关注学生在课程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评价其心理素质的提升。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心理测试,引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兴趣。
2. 心理健康概述: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解释心理健康对中学生的重要性。
3. 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分析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并探讨其成因。
2024版中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范文(通用)
![2024版中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范文(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9570566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a.png)
冲突解决
指导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冲 突,通过协商、妥协等方 式化解矛盾。
13
学习方法与时间管理
学习方法
介绍多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如主 动学习、合作学习、批判性思维
等,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024/1/24
时间管理
教授学生合理的时间管理技巧,如 制定学习计划、设置优先级、避免 拖延等。
学习与生活的平衡
指导学生学会在学习与生活中找到 平衡点,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2024/1/24
18
05
家庭教育与学校支持
2024/1/24
19
家长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
榜样作用
家长应树立积极、健康的心理榜 样,通过自身行为影响孩子。
情感支持
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建 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
到家庭的温暖。
教育引导
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 问题并予以引导,帮助孩子建立
行为问题
采用行为疗法和奖励制度,引导学生 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培养健康的行为 方式。
17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案例分析
选取典型的心理辅导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心理辅导的实际应用。
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心理辅导的技 能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自己和他人解决心 理问题。
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024/1/24
20
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责任
课程设置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确保学生接受全 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专业师资
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 帮助。
心理辅导室
设立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危 机干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中学生心理健康概论一、什么是健康?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什么是健康?你们是否健康?是肌肉隆起、不生病就是健康吗?先请大家看一看下面几个例子当中人的行为,你说他们健康吗?1.某干部子女在参加一个抢劫案的宣判时,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犯什么法,还不是没有后台。
”他认为只要有后台犯什么法都没关系。
事过3天,他拦路抢劫两个个体商贩,结果造成严重伤害,被判10年有期徒刑。
2.有位中学生骑车在校园内乱闯,撞伤了三位比他低一级的同学,他非但不觉理亏,反而指责别人挡了他的路,受害者说了他几句,他立即拳脚相加,把别人打成重伤,眼看有生命危险,他却毫不动情,麻木不仁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3.她,16岁,总是觉得自己的手不干净,总是用香皂洗手,每次总要洗十多分钟,洗了一次又一次,最后洗完手要用一两个小时。
4.她,刚满18岁,高中即将毕业,却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用一条尼龙绳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只言片语都没有留下。
进入高中后,她言语减少,行动迟缓,失眠,有时蒙头大睡,对日常生活缺乏兴趣,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惧怕考试。
她常说:我好累呀,真想死去。
他们是否健康呢?说他们不健康,似乎又没有什么病,他们的身体都很强壮,借助各种检查,都不会发现任何细菌、病毒的感染,也没有任何物理、化学因素造成的身体机能的损伤。
但他们确实不健康,而且问题还很严重呢。
健康,泛指个体生理、心理与社会行为的健全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的人必须是身心平衡、情感和理智和谐的人。
早在40多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对健康做了科学的界定:“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应该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这就是说,健康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1)身体健康;(2)心理健康;(3)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健康,首先是身体健康。
(1)体型健康,正常人身体各部分应结构匀称适中。
(2)体重正常,其计算公式为:男子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9;女子体重(公斤)=身高—104,上下几公斤属正常,不应太胖也不能太瘦;(3)安静时脉搏频率75次/分钟左右;(4)安静时血压正常,理想状态为120~80,130~85之间也属正常;(5)安静时肺活量正常,在3000~4000毫升左右。
健康,还应包括心理健康。
人们在谈论健康时往往只注意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其实两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的。
身体不健康的人常常表现为郁郁寡欢,多愁善感;而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是形容枯槁,体弱多病。
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的描述,可以借用尼克莱的一句话:“心理健康的学生接受自己,知道如何发展,并充分运用自己的长处;另一方面绝对不让自己有任何不足,影响正常的生活和长久的生命目标。
他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在理智与感情之间,谋求适度的平衡。
他能接受环境的考验,不轻易为各种驱力、价值观念和现实的冲突而困惑。
”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经得起各种诱惑和烦恼的考验,才算达到最完美的心灵的健康。
”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那么,至此为止,是否有同学在关心是否自己的心理健康呢?我们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应该具有以下心理健康标准。
1.乐于并善于学习和工作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发展自己的才智和能力,并能取得理想的成就;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合理巧妙地安排学习和工作,从而提高学习的工作和效率,并能从中获得满足感,增强生活的意义。
2.悦纳并尊重自己能对自己有较正确的评价,既不妄自尊大,也不过分自卑;了解自己的潜能,愿意尽其所能展现并发展自己。
能在认识自己的前提下,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对于自己无法补救的缺失,能够正视和接受,并努力以其潜能替代之,决不回避,更不自暴自弃。
3.情绪欢乐、适宜能经常保持欢乐的情绪,坦然地接受不如意的事情,不为恐惧、愤怒、嫉妒、忧愁等情绪困扰,善于从挫折中寻找出路,不偏激、不对抗、不消沉,并善于适度地开放自我,表达自己的情感。
4.乐于交往、善于交往能在交往中保持积极、正面的态度(如热情、尊敬、诚实、宽厚、谦虚、责任感、同情心、爱心等),减少或消除反面的态度(如仇恨、嫉妒、怀疑、畏惧、刻薄、挑剔);能由衷地赞美别人,也能接受别人的赞美;能说“不”、“对不起”,更能自己拿定主意,不受他人左右,也不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意见。
5.性格健全、行为正常在任何情况下,能保持心理活动的协调、完整,言行举止的前后一致;诚实处事,实事求是;凡是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要督促自己去努力完成,有自信心,抉择能力强,果断,富于正义感、责任心;具有较好的理性控制力,不迷恋于过去的回忆,更不沉湎于近日的享受,积极努力,勤于实践,能使自己的行为与其所扮演的种种社会角色——儿子、女儿、学生、共青团员相一致;能在符合社会要求或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提出合理的需要,建立广泛的兴趣,树立切实实际的的理想。
6.适应社会能对环境作出正确、客观的观察,环境变化,你的行为、反应也能跟着发生变化,使环境有利于人的发展;能珍惜已有的一切,并不断地追求真善美的事物。
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是毫无瑕疵的人。
他也会有矛盾,也会有不安、焦虑,甚至也会出现某些过失,因为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但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一个健康的人,他不小心地跌倒,跌倒了他会马上站起,勇敢地摆脱可能或已有的困扰,不论那是什么样的问题,一定会寻求解决的途径。
”心理不健康除了通过自我调整以外,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而如果时出现心理疾病的话,则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来矫正。
三、“健康”是中学生的首要任务一个人能否成才取决于每个人的个体素质水平,它包括自然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
自然生理素质就是身体素质,他是人的生命的物质载体。
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没有健康的身体,生命就无法存在或者说就不能健壮地存在。
对于这一点,同学们是清楚的,老师、家长和社会也是清楚的,而且也给与足够的重视。
然而,对于心理素质,我们确实重视不够。
其实,心理素质应是生命的精神载体。
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不可能有健全的身体素质;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展我们每个人的社会文化素质。
就国外的发展情况来看,显然公众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要比中国来的要高得多。
1929年,美国著名心理卫生学者们在第二次白宫会议室指出:“心理健康,可以说是个人对于自己以及世界的适应中,能够获得顶多顶高的效能、满足、快乐和社会性的宽容行为。
而且能够面对和接受生活的现实。
因此,最高程度的心理健康,可以说是在个人才能的许可之下,获得最大的成功;对于自己和社会秩序,感到最高的满意,而发生最小的冲突和紧张。
这就是说,在这种良好心理状态的个人,在任何情形的环境下,他不会有不满意的紧张的意识,不会有不宜于社会或者违反性的行为表现出来,他会维持他正常的理智和情感。
”我们也认为,心理健康对中学生而言尤为重要,他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1.心理健康会影响身体健康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笑颜常开健康在”;“生气催人老,笑笑变年少”,都生动地说明了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七情太过生百病。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他们原本是人的常情,但太过就成了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而心理不健康是百病之源。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发疯病,就是七情太过所至。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智谋出众,年轻有为,英气不凡,具有非凡的胆略和豪迈的气概。
但他有一个弱点,心眼小,爱生气,最后在诸葛亮的“三气”之下,终于被气死。
临死前他还说:“既生瑜,何生亮?”一代名将终于死在一个“气”上。
现代有人曾对100名白血病和淋巴病患者进行病前生活经历调查,发现大多数患者在致病前大都有过愁肠百结的个人经历或者是悲痛不已的家庭遭遇。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七情太过会引起内脏功能的失调,正如我们平时所说: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况是常见的。
当我们遇到特别可怕的事情,惊恐万分时,会大声尖叫,甚至小便失禁。
这就是恐伤肾。
思虑过度会引起脾胃不调;面临一场决定命运的考试时,常会茶饭不思;甚至腹疼呕吐。
喜伤心,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小说《范进中举》,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把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嘴里说着“我中了”,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用水将他灌醒后,他爬起来,就往家门外飞跑,一脚踹在塘里,在集上拍着、笑着,真是欢喜疯了。
现代医学更是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对生理疾病的影响,认为心理、社会因素和遗传、生化、免疫等因素一样,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防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可以这样说,不仅有害的物质因素能造成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有害的心理因素也同样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临床证明,月经不调、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脑血管意外、皮肤病遗迹癌症等都心理因素有关。
所以,近代医学常将“笑”作为处方,认为生活中倘若没有“笑”,人就会生病。
因此,笑有利于调节良好情绪,有利于调整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功能,使身体各系统的活动处于协调状态,对人的生命活动起着良好的作用。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年轻时由于工作过度紧张,精神失调,身体十分虚弱,多方求医均不见效。
后经一个名医检查后,开了一个著名的药方: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名医。
法拉第经过研究后,终于明白了其中奥妙,从此,他经常进入马戏团、滑稽戏、喜剧场,常常高兴地捧腹大笑,身体也渐渐地健康起来。
2.心理健康会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和智力的发展。
我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陈学诗教授指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学习成绩必优于心理不健康者。
我们都已知道,心理健康可使个体经常保持愉快、乐观的心情,这种心理状态必然能促进大脑机能水平的提高,对于调节个体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的形成,以及新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旧的神经联系的复活都十分有利。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经常承受挫折和失败体验的学生,他的智力活动效率必然受到损害,他们或是无所用心,或是机械呆板,甚至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大家一定会有这样的经验:当你学习某学科时,由于经常受到表扬,经常从学习中体会到情感的满足,你一定会对这门学科表现出更大的喜爱,学习这门学科时的思维更显得格外灵活。
这就是心理健康对学业成绩、对智力发展的作用。
心理健康还表现在坚强的意志上。
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对待自己,也能正确面对现实,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他们善于提出合理的需要,树立切合实际的理想。
为此,他们不会轻易被失败和挫折所吓倒,而必然是持之以恒,不断追求和探索。
这正是推动人的智力发展的强大内驱力。
可以说,没有良好的意志力,就不可能有积极的智力活动,也不可能有人的智力的充分发展,学习成绩也无法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