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优质课

合集下载

市优质课水循环完整ppt课件

市优质课水循环完整ppt课件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 率、推广低碳生活等方式,减少 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
适应气候变化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 洪抗旱能力;合理利用和保护水 资源,保障生态用水需求;加强 气候变化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
促进可持续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强国 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01
02
03
04
凝结定义
水蒸气冷却后重新凝结为水滴 或冰晶的过程。
凝结条件
温度降低、湿度增大、凝结核 等条件可促进凝结。
凝结过程
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到冷空气或 凝结核,形成水滴或冰晶,最
终形成云或雾。
凝结影响因素
温度变化、湿度变化、凝结核 的多少等条件影响凝结速率。
云的形成与降水
云的形成
水滴或冰晶在空中聚集形成云 ,云的形态和高度取决于水汽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灾害等 问题日益严重,对水资源管理与 保护带来巨大挑战。
机遇
随着科技发展和理念更新,水资 源管理与保护领域也面临许多发 展机遇,如节水技术、污水处理 技术、水资源综合管理等。
水循环研究的前沿技术与展望
遥感技术与GIS的应用
0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水循环的实时监测和数
据获取。
水文模型与数值模拟
02
发展更精确的水文模型,提高对水循环模拟和预测的准确性。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03
研究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
生态保护的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高一必修一地理水循环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

高一必修一地理水循环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

降雨量 东部季风区
季节性积雪 融水
春季
温带、寒带的冬季
积雪,春暖后融化, 气温高低和
但因积雪量较少,
积雪量
仅形成春汛
东北地区
21
补给水源
永久性冰雪 融水
湖泊水
补给季节 夏季 全年
补给结果及原因 影响因素
温度较高的夏季,
冰雪融化,形成
夏汛,冬季温度 气温高低 降低,冰雪封冻,
河流断流
对河流径流量起 湖泊水与河水
19
雪乡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气温越高、积雪量越大, 水量越大
汛期在春季 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
雨水 积雪融水
20
核心归纳: 河流主要的补给形式
补给水源 补给季节 补给结果及原因
影响因素
中国分布 (主要)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 意(以我国为例)
雨水
雨季
河流最主要的补给 形式,并在雨季形 成汛期
26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水循环过程,给图中未标
明箭头的直线标出箭头。

← ↑
(2) 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A 蒸发 ,C水汽输送, E 降水 ,F 地表径流。
(3)由A与B组成的水循环叫 叫
陆地内循环;由D与E组成的水循环
海上内循环 。
2答7 案
(4)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 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
最重要的循环。使 得到补充,水
资源得以再生
循环水量 ,但对干
旱地区非常重要
7
海陆间循环: ① ③ ② ⑤ ⑥ ④ 海上内循环: ① ② 陆地内循环: ⑦ ⑧ ②



物理水循环优质课教案及反思

物理水循环优质课教案及反思

物理水循环优质课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探索物理水循环的优质课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并能够描述水循环的过程;2. 掌握水循环中液态水、气态水和固态水之间的相互转化;3. 了解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并能够提出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二、教学重点:1. 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2. 液态水、气态水和固态水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投影仪;2. 实验材料:水、容器、加热器、冰块等;3. 学生实验器材:量筒、温度计、天平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知道水循环是怎样发生的吗?”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水循环的理解。

探究活动:1. 学生观察实验: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让他们观察水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2.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按照指导进行实验,观察水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液态水、气态水和固态水之间的相互转化。

3. 学生实验总结: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液态水、气态水和固态水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知识讲解:1. 教师通过课件和示意图,向学生讲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强调液态水、气态水和固态水之间的相互转化;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巩固练习: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为什么说水循环是地球上的自然循环?”;2. 学生进行个人思考,提出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导入环节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实验,观察和总结水的相态转化规律。

知识讲解环节中,教师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和示意图辅助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巩固练习环节中,学生进行了思考和讨论,提高了他们对水循环重要性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水循环》教案【优秀4篇】

《水循环》教案【优秀4篇】

《水循环》教案【优秀4篇】《水循环》教案篇一1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自然界的水循环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活动2【活动】水圈的构成”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

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明确河流水体的补给可能涉及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

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从水往低处流的道理,理解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河流→湖泊;而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湖泊→河流。

八年级物理上册 2.5《水循环》优质课件 (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5《水循环》优质课件 (新版)苏科版
球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冰壳,经过多次 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 时,冰珠就会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
3
例1 (广东广州模拟)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C )
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放热凝华成小水珠 B.在阳光下露珠吸热升华成水蒸气后慢慢消失 C.积雪吸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 D.江河湖海中的水放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解析:水蒸气变为小水珠是液化现象,A错误;露珠变 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B错误;积雪熔化需要吸热,积雪熔化 成水最终汇入大海,C正确;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 吸热,D错误.故选C.
潮湿的地面空气上升,达到一定高度时,由于那里的温度很 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就形成了美丽多姿的云 朵.有时候,在湛蓝的天空中也会出现一条长长的白色云带, 这是高空飞过的喷气式飞机“描绘”出来的.由于飞机喷出 大量的烟粒,这些烟粒起着凝结核的作用,使水蒸气凝结后 附着在烟粒上,形成云带,在阳光的照射下,云带呈现出白色.
地球上的水循环
内容
图示或说明
水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时时刻刻都 水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海洋水体被蒸发 循 后进入大气形成水汽,其中一部分水汽 环 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降落到陆 过 地上的水,一部分沿地表流动,形成地表 程 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
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
主要环节:蒸发(蒸 腾)、水汽输送、降 水、地表径流、下 渗、地下径流
充足,且分布不均匀,缺水指的是缺淡水,故A、B错误,C正 确;水在自然界中能循环,不会因为蒸发而减少,故D错误.
15
题型三 节约用水的措施 例6 (福建泉州月考)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干旱灾
害频繁的国家,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就是节约用 水.下列有关节水办法中不可行的是A( )

水循环及地理意义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水循环及地理意义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1、未登陆旳台风。 海上内循环
2、《长江之歌》中唱道:“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旳气概 。。。 海陆间循环
3、塔里木河旳水. 陆地内循环
4、夏季旳东南季风给我国东南地域带来大
量降水
海陆间循环
5、“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话从科学旳角度说正确吗? 海陆间循环
二、水循环旳地理意义
1、使水资源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天然淡水制造厂 水量平衡器
海洋

地下径流

凝结




水蒸

陆 上
凝结


降水

蒸发、植物蒸腾 陆地水
凝结
蒸发
降 水
海 上
凝结


降水

蒸发 海洋
①②③④⑤⑥⑦分别代表水循环旳哪个环节? 哪些环节构成海陆间水循环?(序号)
水汽输送


物 蒸


③降水 蒸发①③降水④
③ ① 蒸发
降 水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 海上内循环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退耕还湖:涵养水源作 用增强,下渗增多;降低地表径流,河流水位升降 缓慢,水量平稳;增长蒸发(蒸腾)。 ④城市铺 设渗水砖:降低地表径流,增长下渗,增大地下径 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旳影响
(2)负面影响
①植被破坏:蒸腾降低,使降水量降低;涵养水 源能力下降,下渗降低,地下径流降低,地表径 流增长,使河水陡涨陡落。 ②围湖造田:蒸发 降低,使降水量降低;调整径流旳作用减弱,使 河水陡涨陡落。 ③城市路面硬化:蒸发降低; 降低下渗,降低地下径流,增长地表径流,使河 水陡涨陡落。

物理水循环优质课教案人教版

物理水循环优质课教案人教版

物理水循环优质课教案人教版教案标题:物理水循环优质课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2. 掌握水循环的关键词汇和术语。

3. 能够解释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1. 水循环的过程和关键词汇。

2. 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作用。

教学难点:1. 理解水循环的复杂性和全球性。

2. 能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水循环的过程。

教学准备:1. 教学PPT和投影仪。

2. 实验器材:水、容器、烧杯、热板、温度计等。

3. 学生实验记录表格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水循环的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水循环吗?它对地球生态系统有什么作用?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讲解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关键词汇,确保学生对水循环有基本的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是如何与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三、实验设计与观察(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2. 每组给予一定的实验器材,要求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水循环的过程。

3. 学生根据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帮助他们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将实验结果整理并展示给全班。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水循环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真实的水循环案例,如干旱地区的水循环问题,海洋水循环的影响等。

2. 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解决水循环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六、小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水循环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设计和观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作用。

《水循环》优质课件PPT

《水循环》优质课件PPT
图4-8黄土高原鱼鳞坑
活动 Activity
1998 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 水时,我国气象卫星对洞庭湖 区进行了实时监测。图 4-9 是 气象卫星拍摄的多光谱合成遥 感图像,其中右图中的红色部 分表示洪水新 淹没的范围,通 过与没有发生洪水时的遥感图 像(左图)进行对比分析,就 可以获得受灾区域的分布及面 积。洪水分析是抗洪救灾与减 灾决策的重要依据。读图 4-9, 完成相关任务。
地处低洼地带的居民 要准备沙袋、挡水板 等物品,或砌好防水 门槛,设置挡水土坝, 以防止洪洪涝灾害防治
即使会游泳,也要尽量避免 下水,以免碰到暗流和旋涡。
如水位继续上涨, 暂避的地方已难自 保,则要充分利用 好救生器材逃生, 或者迅速找一些门 板、桌椅、木床、 大块的泡沫塑料等 能漂浮的材料扎成 筏子逃生。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缓解全球热量收支不平衡
水循环深入大气系统内 部,深刻影响全球气候 的变化。水循环作为大 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 储存和转化者,通过对 地表太阳辐射的重新分 配,使得不同纬度热量 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得以 缓解。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 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 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 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在水循环的驱动下,地表 物质被侵蚀、搬运和堆积, 地貌得以发育、演化,形 成多字多彩的地表形态。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大气圈
生物圈
水圈
岩石圈
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 的系统。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不断更新水资源,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 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 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在这 个系统中,水在持续不断的运 动、转化,使地球上的各种水 体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形成 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水 循环还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 衡,即从总体来看,海洋水、 陆地水、地下水不会增多,也 不会减少。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获奖课件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获奖课件

练习
将下列选项的代表字母填空:
A、大气降水 B、湖泊 C、湖泊水
D、地下水 E、积雪融水 F、冰川融水 1、陆地水最重要的补给形式是( A )大气降水 2、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是( D )地下水
3、旱季,大多数河流补给靠( D )补给。 4、我国和世界绝大多数河流补给靠( A ) 大气降水
5、我国东北山区河流春汛流量增大来自( E )补给。
5、湖 泊 水补给 •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大气降水补给是最主要的补给
补给类型主要分布示意图
高山永 久积雪 区冬季 冰封, 夏季冰 川的融 水补给 的流量 最大
天山
昆仑山
东北山区冬积 雪,春融水, 河流形成春汛
喀斯特地区的河流与 地下暗河相互补给
长江中 游地区 的许多 湖泊, 对长江 及其支 流的洪 水起调 节作用
某区域或某时段水量:降水量-蒸发量=地域水的变化量
降水 119
陆地
水汽 577
蒸发 72
蒸发
降水
505
458
海洋
多年水平衡 年与年
冬季与夏季
小结
1、淡水占水总储量的 2.53 % ,冰川占 1.74 % . 2、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河流、湖泊、冰
川和地下水。 3、什么是自然界的水循环?它有什么作用? 4、海陆间水循环是怎样循环的? 5、水循环有哪些环节?它是通过哪两个输送来实
地下水 示意图
▲ 水位线是补给区最低点与排泄区最高点的连线。 ▲ 承压水的井口在水位线之下才可以自流。 ▲补给区属潜水。
拓展
陆地多数流域。
2、积雪融水补给 •我国东北山区。
3、冰川融水补给 •我国西部高山永久积雪区。
4、地 下 水补给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共36张PPT)优质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共36张PPT)优质课件

在最迫切的目标是什么?当然是七月份的转行新媒体咯,那么学习历练新媒体技能就是第一位。而新媒体所需学习的技能又有很多,那怎么办呢?先挑自己有点底子的,有点基础的,把巩固持
续加强。个人感觉自己写还是有点小基础的,所以就给自己一个小目标,每周必须持续输出几篇文字,加强文案方面的训练。而另外PS也是做运营的必备条件之一,所以在训练文案的同时,还
严重束缚自己的。因此,只把这些溢美之词当作自己生活中的点缀。人生的棋局该由自己来摆。不要从别人身上找寻自己,应该经常自省。有时候我们不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做好。
我们感到自己“状态不佳”或精力不足时,往往会把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边,或静等灵感的降临。你可不要这样。如果有些事你知道需要做却又提不起劲,尽管去做,不要怕犯错。给自己一点自
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路面
含沙量变化 增加 减少
增加
铺设渗水 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 砖 位平缓
减少
修建水库 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
减少水库以下 河流含沙量
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 围湖造田
陡落
增加
1.下图为我国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 读图,回答(1)~(2)题。
思考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促进水资源更新, 维持水量动态平衡;
2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 •(1)缓解了高低纬之间热量收支不平衡; •(2)把陆地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输送到海洋;
3、塑造地表形态
题组 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5~7 题。
5.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 )
陆地水类型
空间 分布
陆 地 分类 水
含盐 多少

高中水循环优质课教案模板

高中水循环优质课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影响因素;(3)了解水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1)水循环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2)水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关于水资源短缺的新闻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重要性。

2. 提问:水资源对于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如何保护水资源?(二)新课讲授1. 讲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下渗等环节。

2. 分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影响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

3. 结合实例,讲解水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生产、城市供水、生态环境等。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2.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水循环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查找资料,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保护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课堂活动: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如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的运用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问题。

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

《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

《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尝试画水循环图。

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个小组合作活动确立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态度,树立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知识的思想。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再去解释现象形成概念。

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现阶段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相对小学阶段明显提高,但是逻辑思维不强、综合概括能力不高。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对根、茎的结构及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等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但大部分同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具体过程及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不了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1.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前实验展示学习目标小组代表课前准备实验。

组长带领组员观察桌面装置,写下实验现象。

提出自己的猜测来解释现象。

活动2【活动】探究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路径实验:观察红墨水在芹菜中的运输路径。

引导学生通过横切和纵切等多种方式来观察红墨水走向。

学生展示过后出示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路径图。

给出植物蒸腾作用概念。

小组合作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水分在植物体内是如何运输的。

用自己的话描述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过程。

并用箭头在图中表示出水分的运输路径。

小组讨论解释课前实验出现的现象。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腾作用。

活动3【活动】蒸腾作用的意义1.视频资料:为什么树荫底下温度更低而湿度更高呢?2.介绍杏仁桉树;100多米高的树,水是如何运送到叶片上的呢?参照课本113页的内容,试着解释这些现象,得出蒸腾作用的意义。

蒸腾拉力学生较难得出的点,适当点拨。

水循环 区优质课一等奖

水循环 区优质课一等奖

质疑经典
李白在诗歌《将进酒》中写到: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 流到海不复回。
你觉得这句话是对的还是错的!
课堂探究二:水循环的意义 2 、你认为水循环(特别是海陆间大循环)还有什么意义? 1、试分析图一和图二这两种地貌类型之间有什么关联?体现了水 水汽输送 循环的什么意义?
植 物 蒸 腾
降 水
材料一:黄河在1972—1996年的25年间, 有19年出现河干断流,尤其是1987年后, 几乎连年出现断流,其断流时间不断提前, 断流范围不断扩大,断流频次、历时不断增 加. 1996年是有史以来黄河断流时间最早、 历时最长的年份。
南水北调示意图
材料二:据气象部门30年资料的统计分析,2008年 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北京的降水概率是50%。为避 免奥运会开闭幕式当天北京下雨,气象部门组织了 人工消雨。
鄞州区正始中学 徐鑫
合作交流
课堂探究一: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
(1)画一画:在板图上画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用箭头表示水 循环的主要过程,用文字说明各箭头的主要含义)
一、水循环
植 物 蒸 腾
(2)看一看: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 围不同分为哪几种类型?
水汽输送 降 水
降 水
蒸发
蒸发
降 水
(4)辨一辨:黄河水入海、台风登陆、赤道海域的对流 概念: 空间位置的移动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 陆 间 循 环 总量平衡 雨分别属于水循环的哪一个环节? 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3)想一想:水循环的动力来自什么?
降 水
蒸发
蒸发
降 水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黄河下游的地上河
三门峡大坝
【讨论】 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我国的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产生 了重大的影响。例如山西省十年九旱,有些工矿企业由于缺水不 能正常生产,甚至被迫停产。作为华北平原重要粮食产区之一的 河北省,因为缺水,使粮食大幅度增产受到限制。我国水资源总 量并不少,为什么北方地区却严重缺水呢? 1991年,环境保护部门对全国大江大河总河长的4万多千米 河段进行了评价,发现大约44%的河流因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水 质较差,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的程度。

水循环优质课

水循环优质课
小组合作探究一:结合该示意图,观察水循环有哪些 基本环节?(2分钟时间小组讨论,之后找代表发言)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 流
小组合作探究二:用心观看该动画演示之后,小组探 讨1分钟,然后找代表上黑板来演示水循环过程。
奔君
流不
到见
海黄
不河
复之
回水
。天

来 ,
从水循环的角度重新审视李白的诗 句, 有哪些合理的与不合理的?
①长江径流东流入海
②塔里木河水分蒸发
③内蒙古西部草原上的植物蒸腾
④青海湖水分的蒸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和陆上内循环都具有的环节是
( A)
A、蒸发和降水 B、蒸发、降水和径流 C、蒸发、蒸腾、径流和降水 D、蒸发、降水、径流和水汽输送
B 4、水循环各环节中,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我在北我国在的黄我风河在雪汹阿中涌尔飘的我散波卑在涛斯蔚中的蓝奔的雪腾天晶空中中闪漂烁泊
我在南国的烟雨里弥漫
我在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水幕里蹦极
水 我是…… 地球上的
【本节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 要环节。(重点) 2.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难点)
自学指导:请用5分钟时间用心阅读课本59—60 页和59页示意图,之后完成以下问题。
一、水循环的概念
1、什么叫水循环?按范围分哪三类?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 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2、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 太阳能、重力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图1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B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2.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D
A、 取水——保护水源地 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排出——防止当地污染
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占全球淡水总量的0.3%,全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全球水
液态淡水
人类可利用
此渔 肮家 脏烧 的菜 水煮 ?饭 !竟
用 如
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请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知识提升】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图l,回答1-2题。
小组合作探究一:结合该示意图,观察水循环有哪些 基本环节?(2分钟时间小组讨论,之后找代表发言)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 流
小组合作探究二:用心观看该动画演示之后,小组探 讨1分钟,然后找代表上黑板来演示水循环过程。
奔君
流不
到见
海黄
不河
复之
回水
。天

来 ,
从水循环的角度重新审视李白的诗 句, 有哪些合理的与不合理的?
【链接高考】
(2012·天津文综,1)读 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完成下题。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 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 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 质地面。
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
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B
A.a增加B.b增加Fra bibliotekC.c减少
D.d减少
陆 地 水
大 气 水
海 洋 水
一、水循环的概念
1、什么叫水循环?按范围分哪三类?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 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2、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 太阳能、重力能。
二、水循环的过程

A、海水蒸发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降水
5、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
D 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

A、人类活动
B、大气环流
C、岩石圈物质循环 D、水循环
6、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水循环运动的能量是___太_阳____能和__重__力____能。 (2) 图示水循环的类型是海__陆__间__循__环,水循环水量最多的类型是海__上__内_循__环_。 (3) A为水循环环节中的_水__汽__输_送__,三大类水循环都必不可少的环节有: ______蒸_发__和__降__水___。 (4) H处地表主要受流水___侵__蚀___作用,图上B城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 _地__表__径__流_(环节)影响显著。 (5) 水循环联系了__岩__石_圈___、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使四大圈层之间不 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和_能__量_____传输。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思考: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哪些环节产 生影响?
有利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人工增雨等。
不利 滥伐森林、过度抽取地下水、围湖造田等。
【当堂训练】
A 1、下列现象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是( )
A、登陆台风
B、未登陆台风
C、塔里木河
D、海上降水
B 2、下列地理现象中,没有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是 ( )
①长江径流东流入海
②塔里木河水分蒸发
③内蒙古西部草原上的植物蒸腾
④青海湖水分的蒸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和陆上内循环都具有的环节是
( A)
A、蒸发和降水 B、蒸发、降水和径流 C、蒸发、蒸腾、径流和降水 D、蒸发、降水、径流和水汽输送
B 4、水循环各环节中,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我在北我国在的黄我风河在雪汹阿中涌尔飘的我散波卑在涛斯蔚中的蓝奔的雪腾天晶空中中闪漂烁泊
我在南国的烟雨里弥漫
我在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水幕里蹦极
水 我是…… 地球上的
【本节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 要环节。(重点) 2.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难点)
自学指导:请用5分钟时间用心阅读课本59—60 页和59页示意图,之后完成以下问题。
四、水循 环的意义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逐年增大的黄河三角洲
1.塑造地表形态
2.实现物质的迁移
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
3.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 起来。
4.促进能量的交换、水资源更新,维持水量动态平衡。
讨论:既然水是可以循环并能不断更新、再生的,水资
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水量资源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 超成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或者使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 水资源的枯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