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国通史课件 之——中华文明的起源[成套]
合集下载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精品
二、 新课讲授
1.良渚遗址 ③社会发展: D.社会阶级分化相当明显。 E.神徽:良渚已出现统一的信仰体系。 ④意义: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 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玉琮(象征神权和王权)玉钺(象征军事权力) 良渚遗址神人兽面纹线描图
二、 新课讲授
陶寺遗址平面示意图
自主学习:根据教材P17,指出陶寺遗址的位置、 时间和社会发展概况。
2、什么是文明?
“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 代的部落文化区另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 的国家家的政治权力,纳贡和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 种专门的艺术或科学,等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其他 部落
二、 新课讲授
【探究学习】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 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龙是由下面动物的身体组成的:
狮头、鹿角、虾腿、鳄鱼嘴、乌龟颈、
蛇身、鱼鳞、蜃、早期国家产生的过程 社会分工
(原始农业、畜牧业)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 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 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早期国家
人口增长向区 域中心集中
早期城市 (生活安全便利)
社会分化加剧
依靠社会规范和暴 力对内进行管理和
统治
阶级社会 (剩余产品)
专门从事管理的王 (政治、经济、军
事、祭祀)
二、 新课讲授
金鱼尾
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
地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的。
二、 新课讲授
1-3《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精品
3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学习目标
1. 知道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早期国家的产生。(唯物史观) 2 . 通过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遗址,了解中国早期国家起源的表现
(史料实证) 3. 通过阅读教材和有关史料,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涿鹿之战,
知道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4. 通过阅读教材和有关史料,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禅让制, 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陈若茜:《恭喜!良渚申遗成功》,《澎湃 新闻》2019-07-06
陶寺古城遗址
陶寺遗址出土的文物
知识链接
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陶 寺古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宫城内 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质的建筑材料。城内有两处 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 龙盘等器物,表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很多小型墓没有任何 随葬品,说明当时阶级分化严重。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 分广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城内还出土了小件 青铜器和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发现了有可能是观象台的遗 址。陶寺古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 了早期国家。
良渚古城复原图
相关史料
内城面积约300万平 方米,外城约630万平方 米。古城和水利系统总 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列 入世界遗产名录。
当地时间7月6日10点43分(北京时间7月6日14 点43分),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世界 遗产大会上,随着大会主席的落锤,中国提交的 “良渚古城遗址”项目经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获准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际学术界曾长期认为中 华文明只始于距今35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良渚古 城被列入世界遗产,这意味着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 形成于距今五千年前,终于得到了国际承认。”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学习目标
1. 知道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早期国家的产生。(唯物史观) 2 . 通过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遗址,了解中国早期国家起源的表现
(史料实证) 3. 通过阅读教材和有关史料,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涿鹿之战,
知道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4. 通过阅读教材和有关史料,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禅让制, 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陈若茜:《恭喜!良渚申遗成功》,《澎湃 新闻》2019-07-06
陶寺古城遗址
陶寺遗址出土的文物
知识链接
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陶 寺古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宫城内 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质的建筑材料。城内有两处 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 龙盘等器物,表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很多小型墓没有任何 随葬品,说明当时阶级分化严重。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 分广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城内还出土了小件 青铜器和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发现了有可能是观象台的遗 址。陶寺古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 了早期国家。
良渚古城复原图
相关史料
内城面积约300万平 方米,外城约630万平方 米。古城和水利系统总 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列 入世界遗产名录。
当地时间7月6日10点43分(北京时间7月6日14 点43分),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世界 遗产大会上,随着大会主席的落锤,中国提交的 “良渚古城遗址”项目经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获准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际学术界曾长期认为中 华文明只始于距今35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良渚古 城被列入世界遗产,这意味着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 形成于距今五千年前,终于得到了国际承认。”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精品
心中有目标 学习更高效 云游历史
1.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知道良渚古城、陶寺都城遗址,证明了距今5000一4000 年左
右, 长江流域下游、黄河中游进入文明社会。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掌握早期政治制度——禅让制。(历史解释) 4.了解炎黄结成部落联盟的过程,知道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中华
北京人
距今约 3万年
山顶洞人
打制石器 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 7000-5000年
新石器早期
距今约 5000年
新石器晚期
磨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云游历史
第三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程标准: 知道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教研发现,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知道炎帝和黄帝等古史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从龙图腾和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 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 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龙是由狮头、鹿角、 虾腿、鳄鱼嘴、乌龟颈、 蛇身、鱼鳞、蜃腹、鱼 脊、虎掌、鹰爪、金鱼 尾的身体组成。
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 族,在不断地交往、交流过程中 逐渐融合而成的。
选举贤能、重用人才等。 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思维导图
云游历史
早期国家和
第二阶段 (距今5200-4300年)前后
第三阶段 (距今4300-3800年)前后
早期国家和文明起源
红山文化代表 牛河梁遗址
第一阶段
云游历史
反映了红山文化晚期的 社会分化和祭祀礼仪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精品
化稻谷。
——P16
P17相关史事: 良渚文化的很多玉器上刻画有一种神人兽面纹,其主体由天空中飞翔 的神兽和骑在神兽身上的羽冠神人形象组成。考古发现表明,良渚文化 玉器上刻画的神人兽面纹的各类元素相当统一。因此,神人兽面纹也被 称为良渚文化的神徽,这反映了良渚人很可能已经形成统一的崇拜对象。
良渚玉古琮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玉。玉(钺钺P16) 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器及神人兽面纹线描图 象征军事指挥权
说明当时的社会 阶级分化已经相 当明显。
小件青铜器、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发现了可能是观测天象、确 定节气的观象台。
二、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
3.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1.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 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
陶寺古城
牛河梁遗址
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
体的特征。
2.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
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1、概况
大约5000多年前 原始农业、畜牧业
社会分工
早期城市
(生活安全便利) 人口
增长向 中心区
社会分化加剧
集中)
阶级社会
(剩余产品)
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早期 国家
对内进行统治 对外发动战争
专门从事管理的王
(政治、经济、军事和祭祀)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殿、大型的贵族墓葬等遗迹。据此推断,长江下游和黄河中游地区(
)
A.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B.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B
C.历史遗址分布广泛 D.最早出现贫富分化
4.考古发掘是了解史前时期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列出土于我国不同地区
《中华文明的起源》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PPT课件
尧年老的时候,在征求 了各部落的意见后,推举舜 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 采取同样的方法,把位置传 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禅让制 联盟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
(1)禅让原则:贤德 (2)禅让实质:
原始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3)禅让概况:尧→舜→禹
课堂总结
的 起 源
中 华 文 明
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
学习任务三
2.部落战争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 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抚万民, 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三战,然后得其志。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阪泉之战
炎帝部落 与 黄帝部落
炎帝战败,归顺黄帝 炎黄部落联盟
学习任务三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 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学习任务一
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5000多年前,早期城市逐步形成
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化加剧
早期国家形成
牛河梁遗址出 土的玉猪龙
牛河梁遗址的 祭坛、积石冢
学习任务二
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
阅读教材第16页第二目的内容,完成表格。
遗址位置 浙江余杭
距今时间 约5300—4300年
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其中的考古发现反映了良渚 古城情况
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
墓葬
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数百件精美的玉器, 城外的普通墓地里随葬品稀少
考古证实 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学习任务二 文明探源—良渚古城遗址
材料 第一等级以……大量玉礼器随葬的墓为代表;第二等级以……既 随葬少量玉礼器,又有生产工具随葬的墓为代表;第三等级仅以少量陶 器和石器随葬的墓为代表;第四等级以……无随葬品的殉葬墓为代表。
禅让制 联盟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
(1)禅让原则:贤德 (2)禅让实质:
原始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3)禅让概况:尧→舜→禹
课堂总结
的 起 源
中 华 文 明
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
学习任务三
2.部落战争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 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抚万民, 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三战,然后得其志。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阪泉之战
炎帝部落 与 黄帝部落
炎帝战败,归顺黄帝 炎黄部落联盟
学习任务三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 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学习任务一
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5000多年前,早期城市逐步形成
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化加剧
早期国家形成
牛河梁遗址出 土的玉猪龙
牛河梁遗址的 祭坛、积石冢
学习任务二
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
阅读教材第16页第二目的内容,完成表格。
遗址位置 浙江余杭
距今时间 约5300—4300年
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其中的考古发现反映了良渚 古城情况
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
墓葬
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数百件精美的玉器, 城外的普通墓地里随葬品稀少
考古证实 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学习任务二 文明探源—良渚古城遗址
材料 第一等级以……大量玉礼器随葬的墓为代表;第二等级以……既 随葬少量玉礼器,又有生产工具随葬的墓为代表;第三等级仅以少量陶 器和石器随葬的墓为代表;第四等级以……无随葬品的殉葬墓为代表。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共21张PPT).ppt
圭尺、木立表、木漆箱及其漆沙漏、铜铃、铜齿轮形器、铜璧形器等,琳琅满目,堪
玉琮
称瑰宝。
陶扁壶
甲骨文“文”字写法
在陶寺遗址,考古人员还发现了比甲骨文早近800年的书写符号, 在一个扁壶上发现了用朱砂书写的文字,被称为“朱书早文期字国”家
良渚古城
存在功能分区的巨大城址 出土众多精美文物 随葬品形成鲜明对比
阪泉之战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 黄帝部落之间的战争,结果是黄帝部落获 胜,战败的炎帝部落归顺黄帝部落,两个 部落结成一个部落联盟
出生于姬水,是姬姓部落的首领 出生于姜水,是姜姓部落的首领
有一个九黎族的首领名叫蚩尤,十分强悍。传说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他们全是猛兽 的身体,铜头铁额,吃的是沙石,凶猛无比。他们还制造刀戟弓弩各种各样的兵器, 常常带领他的部落,侵掠别的部落。 有一次,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对手,被蚩尤杀得 一败涂地。炎帝没法子,逃到涿鹿请求黄帝帮助。黄帝早就想除去这个各部落的祸 害,就联合各部落,准备人马,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开一场大决战。据说黄帝平 时驯养了熊、罴、貔、貅、貙、虎六种野兽,在打仗的时候,就把这些猛兽放出来助 战(有人认为,传说中的六种野兽实际上是以野兽命名的六个氏族)。蚩尤的兵士虽 然凶猛,但是遇到黄帝的军队,加上这一群猛虎凶兽,也抵挡不住,纷纷败逃。黄帝 带领兵士乘胜追杀,忽然天昏地黑,浓雾迷漫,狂风大作,雷电交加,使黄帝的兵士 无法追赶。原来蚩尤请来了 “ 风伯雨师 ” 助战。黄帝也不甘示弱,请天女帮助, 驱散了风雨。一刹那之间,风止雨停,晴空万里,终于把蚩尤打败了。也有一种传 说,说是蚩尤用妖术制造了一场大雾,使黄帝的兵士迷失了方向。黄帝用“指南车” 来指引,带领兵士,依着蚩尤逃跑的方向追击,结果把蚩尤捉住杀了。
《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中华文明需要与现代社会相适应,融入现代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文化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3
02
01
华夏族群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扩张,与其他民族进行融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华夏族群的扩张
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得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互影响,丰富了文化内涵。
丝绸之路的开通
历史上多次民族大迁徙和融合,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民族迁徙与融合
05
CHAPTER
02
CHAPTER
中华文明的起源背景
总结词
地理环境与资源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础。
详细描述
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土地、水源、矿产等。这些资源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物质基础,促使了早期人类定居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总结词
早期人类活动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推动力。
详细描述
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人类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了各种生产活动,如狩猎、采集、农耕等。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还促进了社会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详细描述
西周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西周时期,中国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建立了著名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这些制度的建立,使得西周的政治统治更加稳固,同时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西周的文化遗产也非常丰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诗经》和《周易》。这些文化遗产代表了西周的文化成就,而且对后人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文明的影响与传承
中华文明的起源ppt课件
画的神人兽面纹的各类元素相当统一。 材料三:“第一等级以大量玉礼器随葬的墓为代表;第二等级既随葬少量玉礼器,
又③有社生会产的工阶具随级葬分的化;已第经三相等级当仅明以显少。量陶器和石器随葬为代表;第四等级以无
随葬品的殉葬墓为代表。”——姜军《神巫的世界·良渚文化综述》
良渚古城复原图
神人兽面纹
王权或军事统帅权的象征物——玉钺
2.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
中
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华 文 良渚古城和 1.良渚古城的基本概况和特点
明 陶寺都城 2.陶寺都城的基本概况和特点
的
阪泉之战
起
1.炎黄联盟 逐鹿之战
源 远古的传说
华夏族的形成 禅让制
2.尧舜禹的禅让
尧舜禹的事迹
随堂练习
1.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的良渚遗址、黄河中游的陶寺遗址中,发现了城
牛河梁遗址 陶寺古城 良渚古城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1、良渚古城 阅读课本16页,同桌合作,找到以下知识点。
距今年代:距今5300-4300年 生活地区:浙江余杭 古城结构: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 历史地位:古城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
指;水利系统是同时期世界上 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阶级分化:社会的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 意 义: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 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 经出现早期国家。
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示意图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小组合作:根据材料,分析良渚古城文化的特点。
材料一:内城长1900米,宽17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 约630万平方米,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古城背面丘陵地带
一①个良延渚绵社20会余千较米高的的外经围济水发利系展统水,平由和人统工修治建者的较水强坝的和调自然动水、体组组织成能,力是同。时
又③有社生会产的工阶具随级葬分的化;已第经三相等级当仅明以显少。量陶器和石器随葬为代表;第四等级以无
随葬品的殉葬墓为代表。”——姜军《神巫的世界·良渚文化综述》
良渚古城复原图
神人兽面纹
王权或军事统帅权的象征物——玉钺
2.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
中
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华 文 良渚古城和 1.良渚古城的基本概况和特点
明 陶寺都城 2.陶寺都城的基本概况和特点
的
阪泉之战
起
1.炎黄联盟 逐鹿之战
源 远古的传说
华夏族的形成 禅让制
2.尧舜禹的禅让
尧舜禹的事迹
随堂练习
1.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的良渚遗址、黄河中游的陶寺遗址中,发现了城
牛河梁遗址 陶寺古城 良渚古城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1、良渚古城 阅读课本16页,同桌合作,找到以下知识点。
距今年代:距今5300-4300年 生活地区:浙江余杭 古城结构: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 历史地位:古城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
指;水利系统是同时期世界上 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阶级分化:社会的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 意 义: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 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 经出现早期国家。
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示意图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小组合作:根据材料,分析良渚古城文化的特点。
材料一:内城长1900米,宽17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 约630万平方米,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古城背面丘陵地带
一①个良延渚绵社20会余千较米高的的外经围济水发利系展统水,平由和人统工修治建者的较水强坝的和调自然动水、体组组织成能,力是同。时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精品
(1)过程:生产力的发展,部分社会成 员生产过剩,出现贫富分化。
私有制出现
社会分化加剧,一部分人从生产劳动中 脱离出来,专门从事管理,出现了掌握 政治、经济、军事和祭祀权力的王。
统治阶级出现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3.早期国家的形成
阶级产生后, 出现从事管理 阶级的王。
早期国家形成
4.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中华文明的起源
约170万年
约1万年
约5000年
约前2070
年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
元谋人、郧县人 蓝田人
北京人、
良渚、陶氏文化 炎黄部落 尧舜禹时期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公社
戈:兵器、保卫疆土的兵器。 小口:人民、人 一:统一的领土,土地 大口:邦邑、疆域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5.相关史事
【相关史事】 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朝阳,属于西
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距今约58005000年。遗址中有祭坛、女神庙、和埋 葬着贵族的积石冢。
牛河梁遗址及出土文物可以反映的信息是?
牛河梁遗址的积石冢、祭坛
新石器时代,开启 了原始的农业生活。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知道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 家的产生。 2.知道炎帝、黄帝、尧舜禹等古史传说;能区分神话传说与历史史实 之间的区别。 3.通过对良渚、陶寺等考古发现和炎帝、黄帝等传说人物的贡献,了 解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 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精品
“黄帝”和“皇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黄帝是中国古老传 说中的一位部落联盟首领,而皇帝是从秦朝开始对古代中国 易错易混 最高统治者的称谓,是最高权力的象征。中国第一个皇帝是 秦始皇
易错字词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读经学史】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 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多处建筑墓址及陶质建筑材料;有多处墓地,
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并有精美器物随葬品且随
葬品来源十分广泛(说明当时阶级分化严重且 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出土小件⑪ __青__铜__器____和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发现了很 有可能是观测天象、确定节气的⑫_观__象__台___。 意义:陶寺古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⑬___黄__河___中游地区已 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私有制、④__阶__级__和国家的产生。
位置:距今约5 300—4 300年,浙江⑤__余__杭____。
良
中渚
华古
文 明
城 遗 址
考古成果 及价值
的
起
源
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规模在当时世界上 首屈一指);城的北部和西北部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 统(同时期世界上⑥_规__模__最__大_____的水利工程)。 内城有众多类型的建筑,还出土了约20万千克炭化 ⑦__稻__谷____。(反映了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海内外的华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 黄子孙”?你认为举办这样的活动有什么现实意义?
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以后,逐渐演化成后来的华夏族(即汉族 的前身),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 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意义: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民 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展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 底蕴,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精品
4. (2023河南)有学者指出,在我国史前时期的各个文化区当
中,中原有“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扮演了中华文明大熔炉的
角色。该学者肯定了中原文化区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
)
A. 产生时间最早
B
B. 居于核心地位
C. 发展相对独立
D. 体系最为完备
5. (2024广东)题5表是广东、浙江两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 物相关图片。据此推知,当时( D )
构成 社会情况
考古结论
宫城、墓葬区、观象台
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地位差异明显,阶级分化 严重,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反映 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
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陶早寺期遗址国平家面示意图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红山遗址
殷墟遗址
陶寺遗址
焦家遗址
距今石峁4(m0ǎo0)遗0多址 年,中原地区迅速崛起凌,家以滩遗址
中原地区为引领的文明中新格原局开始形成 二里头遗址 地区
良渚遗址
三星堆遗址
石家河遗址
叁 远古的传说
部落联盟 五六千年前 我国进入部落联盟时 期。黄河流域主要有炎帝、黄帝、 蚩尤等几个较大的部落
黄帝(轩辕氏) 炎帝(神农氏) 蚩尤
阪泉之战
人文初祖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 乃修德振兵,……抚万民,度四方,……以 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A. 青铜冶炼技术成熟
遗 址 玉 钺 玉 琮 龙首玉环
B. 南北经济差异明显 石峡遗址
C. 农业生产工具先进 D. 两地存在文化交流
良渚遗址
题5表
6. (2023佳木斯)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 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是( )C A. 黄帝和蚩尤 B. 炎帝和蚩尤 C. 炎帝和黄帝 D. 尧、舜、禹
中华文明的起源ppt课件
材料二 炎黄时代也被称为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我们的祖先在这片 古老的土地上筚路蓝缕、生生不息,留下了早期华夏民族薪火相传、 绵延不绝的文化轨迹……炎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祖文化、龙头 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李俊《炎黄文化与民族认同》
材料三 中华文明是在一个相对封闭和较大的范围内展开的,便于将 不同民族的势力和文化加以吸纳与整合。……再从内部来考察,与祖 先崇拜相关,以家庭和宗族为基本单位的社会模式,发挥着协调关 系、维系国家、延续文明的作用。
三、远古的传说 1.概况:我国流传着大量有关远古先民事迹的传说,炎帝、 黄帝 等 是最为著名的人物。 2.炎黄联盟:五六千年前,我国进入部落联盟 时期。相传,黄帝在
阪泉 打败炎帝,之后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黄部落联盟在 涿鹿 打败蚩尤部落,黄帝被推举为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演 化为后来的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 人文初祖 , 近年以来,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8.(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并且长盛不衰,传承优秀传 统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每年清明节祭祀轩辕黄帝陵为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大典。据史书 记载,中华民族对轩辕黄帝的祭祀,始于部落时代,自春秋时期开始成了 一种由官方组织的公祭活动。千百年来,不论是皇亲贵族、朝廷重臣,还 是江湖游客、草泽布衣,不论显达富贵,抑或困顿寒微,无论海内裔子, 还是域外侨胞,民不论汉满回蒙等各族,都无一例外地登临祭祀。
【解析】 根据材料“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 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可知,历史传说并非完全虚 构,而是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C项正确。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 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但在材料中并没有得到体现,排除A项;材 料并不是证明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而是说明远古传说 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排除B项;禅让制在材料中并没有得到体 现,排除D项。
1-3《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精品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1. 通过了解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 始农耕生活 课程 2.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标准 3. 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 4. 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 的历史信息
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是同时期 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大的墓葬往往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城内 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陶盘等表
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 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城内还
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 出土了小件青铜器和带有书写符号
的玉礼器
的陶壶
根据材料,比较两处遗址考古发现的共同点,并概括这些考古发现 的重要意义。
基础训练 ☞知识点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 D ) 1. 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大致经历了“早期城市形成—社 会分化加剧—早期国家形成”的过程。推动这一过程发展的前提是
A. 打制石器的使用 B. 人工取火的掌握 C. 渔猎采集文明的继续 D. 原始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显著增长
( D ) 2. 中华文明有着5 000多年的历史。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 志是
( A ) 4. 山西省陶寺村考古发掘的1 300余座墓葬中,大型墓葬随葬品 丰富精致,有各种重要的礼器;而占墓葬总数90%的小型墓,死者身无 长物,应是社会的平民阶层。这反映出当时
A. 社会的阶级分化已经很明显 B. 山西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C. 黄河流域已经进入文明社会 D. 陶寺村先民崇尚祭祀文化
史料分类与史料信度 概念: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帮助我 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 史料。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1. 通过了解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 始农耕生活 课程 2.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标准 3. 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 4. 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 的历史信息
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是同时期 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大的墓葬往往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城内 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陶盘等表
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 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城内还
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 出土了小件青铜器和带有书写符号
的玉礼器
的陶壶
根据材料,比较两处遗址考古发现的共同点,并概括这些考古发现 的重要意义。
基础训练 ☞知识点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 D ) 1. 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大致经历了“早期城市形成—社 会分化加剧—早期国家形成”的过程。推动这一过程发展的前提是
A. 打制石器的使用 B. 人工取火的掌握 C. 渔猎采集文明的继续 D. 原始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显著增长
( D ) 2. 中华文明有着5 000多年的历史。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 志是
( A ) 4. 山西省陶寺村考古发掘的1 300余座墓葬中,大型墓葬随葬品 丰富精致,有各种重要的礼器;而占墓葬总数90%的小型墓,死者身无 长物,应是社会的平民阶层。这反映出当时
A. 社会的阶级分化已经很明显 B. 山西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C. 黄河流域已经进入文明社会 D. 陶寺村先民崇尚祭祀文化
史料分类与史料信度 概念: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帮助我 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 史料。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ppt (2977792B)
襄汾陶寺大型墓葬
仰韶文化的多人二次葬
第二分册 第一课
中别?
食物的采集者
食物的生产者
河姆渡遗址的稻谷堆积
河姆渡人的猪纹陶钵
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
有巢氏 构木为巢
燧人氏 钻木取火
“包牺氏没,神农 氏作。断木为耜,揉木
为耒。耒耨之利,以教
天下。”
——《易· 系辞下》
如果说商、周之书多是可靠的,那么所传虞、夏之书则多为后人的追述。 再往前面追溯便只有零散的传说……,在考古学发生以前,人们不可能获得任
何真实的知识,只能构建一个可以任意驰骋想象的神话世界。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显示王者权威的礼器
新石器时代晚期,不少遗址中出土了礼器和乐器。例如,良渚文化一些高规格的墓葬中,即 发现了玉琮、玉璧、玉冠状饰、山形玉饰之类的玉器。这些玉器制作精美,但非实用器物, 显然是用于大型宗教祭祀活动的礼器。左上图的玉琮出土于江苏寺墩的良渚文化墓葬,距今 约4700多年。图案上夸张的动物眼睛给人威严的感觉,反映了随葬此类礼器的墓主人已具有 非以往的部落首领可比拟的权势与地位。许多学者认为,这些玉制礼器上的兽面纹饰实为后 世青铜礼器饕餮纹的前身。右上图为良渚文化的山形玉饰,其纹饰与兽面纹玉琮如出一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期 二期 一期
二 里 头 文 化
4、一至四期都是夏文化。
面纱中的夏代文化
夏商周断代工程对夏文化研究的推进
二里头文化分期与夏商文化界限专题研究
结论:二里头文化四期划分是正确的,二 里头文化一至四期都是夏文化。
面纱中的夏代文化
二 里 头 卜 骨
二 里 头 陶 器 刻 划 符 号
对夏代文字的期待
面纱中的夏代文化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
新石器时代的石磨与石耜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
苏秉琦 中国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
苏秉琦
著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
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 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 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 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 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 以鄱阳湖至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
江浙文化区 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菘泽文化——良渚文化
菘泽文化的陶壶和玉琀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江浙文化区 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菘泽文化——良渚文化
琮圆方相套的形 状是中国古代 “天圆地方”观 念的体现,因此 琮是天地贯通的 象征,也是贯通 天地的一项手段 或法器。
良渚文化玉兽面纹琮
昔者禹之湮洪水,决 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 名川三百,支川三千, 小者无数。禹亲自操 耒耜,而九杂天下之 川。腓无胈,胫无毛。 沐甚雨,栉疾风,置 万国。 ——《庄子· 天下》 南 宋 大 禹 像
东 汉 武 梁 祠 画 像 石 夏 禹
面纱中的夏代文化
关于夏代文化的文献和传说
梁思永:后岗三叠层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文化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良渚文化玉兽面纹琮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长江中游文化区 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
大溪文化彩陶碗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长江中游文化区 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
屈家岭文化彩陶蛋壳杯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甘青文化区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
马 家 窑 彩 陶 漩 涡 纹 尖 底 瓶
马 家 窑 彩 陶 漩 涡 纹 瓶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甘青文化区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
齐 家 文 化 刻 划 纹 两 联 罐
齐家文化双耳陶罐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新认识 外来说——本土说
对彩陶文化的认识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新认识 一元论——多元论 王国维—傅斯年—蒙文通—徐旭生 中原中心说——满天星斗、向心的花瓣结构、多元一体
参考论著: 苏秉琦:《中华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1999年。 严文明:《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史前考 古论集》,科学出版社,1998年。
三、面纱中的夏代文化
关于夏代文化的文献和传说
二里头遗址考古的最新进展
夯 土 基 址
面纱中的夏代文化
车 辙 遗 迹
绿松石废料坑
面纱中的夏代文化
二里头遗址宫殿区道路网 络系统的初步探明、具有 中轴线规划的成组建筑基 址的确认以及宫城城墙的 发现,使我们对遗址总体 结构与布局的认识得以进 一步深化。纵横交错的中 心区道路网、方正规矩的 宫城和排列有序的建筑基 址群,表明二里头遗址是 一处经缜密规划的、布局 严整的大型都邑。 宫墙基址
古史传说与疑古思潮
从疑古到释古
李学勤
著
二、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1、旧石器时代文化的谱系 2、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 3、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新认识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北地区 距今年代 文化分期 周口店系 匼河系统 千年 统 2000 西侯度 华南地区 西南 元谋 东南
顾颉刚先生(1893-1980)
古史传说与疑古思潮
从疑古到释古
疑古派:“东周以上无信史” 王国维利用甲骨文材料,著《殷卜辞中所见先公 先王考》,证明《史记· 殷本纪》记载的确切, 向“东周以上无信史”提出挑战。
随着一些被疑古派判为伪书的《尉缭子》、《六 韬》在西汉墓出土,对疑古派产生致命打击。
大 汶 口 文 化 彩 陶 壶
大 汶 口 文 化 玉 铲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山东文化区 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黑陶盒、双耳单耳杯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龙 山 文 化 蛋 壳 黑 陶 杯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区 磁山文化——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
徐旭生先生与二里头文化的发现
徐旭生 著
面纱中的夏代文化
嵌绿松石饕餮纹牌饰
面纱中的夏代文化
玉七孔刀
鸭形陶器
玉璋
面纱中的夏代文化
二里头文化铜爵
面纱中的夏代文化
二 里 头 宫 殿 基 址 群 发 掘 现 场
面纱中的夏代文化
二里头宫殿基址复原图
面纱中的夏代文化
1931年,梁思永:后岗三叠层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文化
1959年,邹衡:南王湾文化分期 仰韶期—龙山期—二里头期—早商期
二里冈早商文化
二里头文化
河南龙山文化
郑光序:河南龙山文化、二 里头文化和河南二里冈商文 化之间紧相衔接,以至于我 们可以这样说,今后已不可 能再发现一个新的考古文化 穿插在三者之间。
面纱中的夏代文化
关于二里头文化四期的争论 四期
1、一期是夏文化,二期以后是商 文化。 2、一、二期是夏文化,三、四期 是商文化。 3、一至三期是夏文化,四期是商 文化。
六大区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
兴 隆 洼 文 化 红 山 文 化 小 河 沿 文 化 燕 辽 文 化 区
—— ——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兴 隆 洼 文 化 红 山 文 化 小 河 沿 文 化 燕 辽 文 化 区
—— ——
红山文化陶裸体女像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1000
500
旧石器 早期
小长梁
蓝田 周口店 观音洞 和县龙潭 洞
100
50 中期
匼河
丁村 岩灰洞 东海大贤 富林、穿 庄 洞
许家窑
15
晚期
峙峪、虎 头梁
下川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元谋人上、中门齿
北京人头盖骨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旧石器时代
周 口 店 文 化 石 锤
观音洞文化砍砸器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陶瓶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仰韶文化红陶釜、灶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江浙文化区 河姆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马家浜文化——菘泽文化——良渚文化
河 姆 渡 文 化 骨 耜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河 姆 渡 文 化 陶 猪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河 姆 渡 文 化 猪 纹 钵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古史传说与疑古思潮
二、考古所见中华文明起源
三、面纱中的夏代文化
一、古史传说与疑古思潮
从信古到疑古
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
①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 期愈长。②时代愈后,传 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 ①打破民族出于一元的观 念。②打破地域向来一统 的观念。③打破古史人化 的观念。④打破古代为黄 金世界的观念。
兴 隆 洼 文 化 红 山 文 化 小 河 沿 文 化
燕 辽 文 化 区 红 山 文 化 玉 发 箍
—— ——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兴 隆 洼 文 化 红 山 文 化 小 河 沿 文 化 燕 辽 文 化 区
——
红 山 文 化 玉 龙
——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山东文化区 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