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三角洲、水下扇及浊积扇沉积环境

合集下载

多种地层精细对比方法在梨树断陷的应用—以营城组地层精细对比为例

多种地层精细对比方法在梨树断陷的应用—以营城组地层精细对比为例

多种地层精细对比方法在梨树断陷的应用—以营城组地层精细对比为例朱世海;李海彬;刘小红;田军【摘要】梨树断陷为一半地堑式断陷盆地,盆地中心向四周地层横向变化大;营城组地层沉积时期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及半深湖相沉积发育;另外该区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盆地内断层十分发育;这些都对地层精细对比带来困难.本文根据\"旋回对比、分级控制\"、\"标志层对比法\"、\"相控对比法\"、\"趋势对比法\"等在营城组地层精细对比中的应用,比较它们应用效果的优劣,总结出\"旋回对比、分级控制\"和\"标志层\"对比方法在梨树断陷地层精细对比中运用效果最好,其次为\"相控对比法\"和\"厚度趋势法\".【期刊名称】《吉林地质》【年(卷),期】2019(038)001【总页数】6页(P37-42)【关键词】梨树断陷;地层精细对比;对比方法应用;营城组【作者】朱世海;李海彬;刘小红;田军【作者单位】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测井公司,河南濮阳 457000;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测井公司,河南濮阳 457000;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测井公司,河南濮阳 457000;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测井公司,河南濮阳 4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50 引言梨树断陷(原名十屋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是松辽盆地断陷期持续最长、地层发育最为齐全、沉积最厚、埋深最大、有机质演化程度最高的断陷盆地[1]。

自1984年以来,梨树断陷已经过30多年的油气勘探历程,常规的油气勘探手段已经满足不了勘探的需求,目前已进入精细勘探阶段,精细勘探必须以地层精细对比做为基础[2-3],从一种新的角度来打开勘探的新局面。

前人对梨树断陷地层特征已经进行了多次研究,主要是根据层序地层的对比方法对大组段的划分[4-5],而小层精细对比只在个别油田内部进行过[6-7],也仅是以砂层的横向追踪为主,对个别标志层局部进行标注,没有建立区域性的标志层。

沉积学 扇三角洲

沉积学 扇三角洲
整,滨岸过渡带也窄,而水下前缘相带甚宽。缓坡带则特征相反。
1
扇三角洲
浅 湖
扇 三
角洲


塔西南侏罗系扇三角洲沉积模式
二、发育条件和发育位置
条件:海、湖岸附近地形 高差大, 岸上斜坡陡窄, 物源近, 碎屑物质供应充足, 与断裂有关。
位置:湖盆边缘临近高差 大、坡度陡的隆起 区,并且常与同沉 积期大型断水系的特征、风化程度以及碎屑 物的供应,其对湖泊辫状河三角洲的影响尤为重要。通常,干旱气候向潮 湿气候转化会引起沉积物数量的增加,从而引起扇三角洲沉积向辫状河三 角洲沉积转化。因此,最适合辫状河三角洲形成的古气候是半干旱—半潮 湿气候。此外,海平面的升降也会影响三角洲沉积类型的变化。一般认为, 扇三角洲沉积与海平面快速上升有关,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仅见于海平面 上升减缓的时期。
四、与正常三角洲的区别
扇三角洲和河流三角洲都处于海陆过渡带,具有三层结构; 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受波浪潮汐改造,说明其位于浪基面以上的浅水带; 垂向层序绝大多数呈反旋回,而层理构造显示具有牵引流性质,
吴崇筠(1989)将 扇三角洲分为:
①靠山型:扇区小 溪出口处就是海 (湖),冲积扇直 接入水,扇三角洲 紧靠山根,扇三角 洲平原是冲积扇。 ②靠扇型:冲积扇 末端水流入湖形成 的扇三角洲,扇三 角洲平原的顶端靠 冲积扇。
最主要的沉积相带
和砂体发育区。
三个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 河口坝、席状砂。
a.水下分流河道微相: 陆上辫状河道的水下延伸,向前变浅、消失,最主要的微相类型。 沉积物:砂砾岩、砂岩;分流河道间:灰、灰绿色水平层理泥岩、 泥质粉砂岩、页岩。 结构: 较陆上分选好,粒度曲线表现为洪水急流型---正常水流型。 构造: 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平行、粒序、块状层理,无暴露构造。 垂向: 多层叠置的正韵律。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浅水三角洲、深水三角洲
三角洲沉积的三种 相模式的剖面
8.扇三角洲
扇三角洲 辫状河平 原三角洲 辫状河 三角洲
•扇三角洲平原:以大陆流水积作用为主; •扇三角洲前缘:遭受盆地水动力改造; •前扇三角洲:以盆地作用为主
扇三角洲 •旱地型扇三角洲 •湿地型扇三角洲 辫状河平 原三角洲 辫状河 三角洲
•河控三角洲
•三角洲平原(海岸线之上)
•分流河道沉积 •天然堤沉积 •决口扇沉积 •沼泽相沉积 •三角洲湖泊沉积 •分流间湾沉积
•三角洲前缘
•分流河口沙坝沉积(砂质海滩) •远沙坝沉积 •前缘席状沙沉积 •指状沙坝沉积
•前三角洲沉积
沼泽和海湾
分流河道
分流河口坝
决口扇 分流间湾 越岸洪水扇及天然堤 海滩 分流河口沙坝 远沙坝 前三角洲 滑塌块体 陆棚浅海
shelfs或受保护的陆棚泻 湖protected shelf lagoons)
•陡坡边缘(Escarpment
margins)
•坡角35-90°,有坡折,可划分为上斜坡(坡角>35-40°)(失 重)、下斜坡(坡角<35-40°)
Escarpment margins
Bypass(过路型)
图6-14
滨海(湖)地区沉积地貌示意图
1-沙嘴;2-沙坝;3-泻湖;4-三角洲;5-潮坪;6-海滩和波筑台;7- 泥炭堆积
•海(湖)滩
•浪控型滨海沉积
•潮控型滨海沉积
北戴河海岸沙难上的落潮波痕
•浪控型滨海沉积
北戴河海岸沙难上的双脊波痕
崇明岛海岸,海滩沙中的冲洗层理
•潮控型滨海沉积
滨海 浅海 半 深 海 深海 平均高潮线 潮上沉积 平均低潮线 潮间沉积:潮坪、潮沟、潮溪 正常浪基面(20m) 潮下沉积:浅滩和潮道 200m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重点总结(文本)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重点总结(文本)

一、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主要的研究内容:1、储层研究:包括油气层的储集类型、岩性、物性、厚度、分布、形态、沉积类型等;2、油层非均质性研究:包括对碎屑岩储层岩性、物性在纵向上、横向上的变化及其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3、构造、断裂系统研究:包括构造的形态、成因,断层的性质、产状、分布特点、成因,发育时代,演化规律,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和破坏作用;4、流体分布及流体性质研究:包括油气水的纵向、平面的分布规律,油气水的性质;5、油气储量研究:包括储量计算方法研究、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二、开发地质学研究手段:1、利用钻井资料:包括取心资料、化验分析资料;2、利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包括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二维地震、三维地震、井间地震等;3、利用试油、试采、矿场开发资料:包括产量、含水、含水变化率、地层压力、温度、化验分析资料等。

三、开发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四、油藏描述的目的包括:1、真实、准确、定量化地展示出储层特征;2、最优化地提高采收率;3、提高可靠的油藏动态预测;5、降低风险及效益最大化一、美国常用API度表示石油的相对密度:二、动力粘度,运动粘度,相对粘度。

1动力粘度;面积各位1m^2并相距1m的两平板,以1m/s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之间的流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内摩擦力。

原油粘度的单位是:mPa.s2运动粘度是动力粘度与同温度、压力下的流体的密度比值。

单位m^2/s3相对粘度,就是原油的绝对粘度与同温度条件下水的绝对粘度的比值。

三、国际稠油分类标准原油粘度的影响因素:与原油的化学组成、溶解气含量、温度、压力等因素关系密切。

四、气藏气气顶气煤层气五、油田水的赋存状态 1、超毛细管水(自由水2、毛细管水3、束缚水(吸附水 (1)边水 (2)底水 边水油藏 底水油藏 油田水通常划分为4类: 矿化度硫酸钠型,重碳酸钠型,氯化镁型,氯化钙型。

六、干酪根的性质、类型七、生成油气的地质及动力条件一、凡是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石均称为储集岩。

沉积相与小层(5)汇总

沉积相与小层(5)汇总

汇报内容
1、三角洲平原亚相 2、三角洲前缘亚相 3、前三角洲亚相 (四)湖泊相砂(砾)岩
1、湖滩砂的发育 2、砂坝的发育 二、小层对比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一)标准层和对比标志 1、标准层和对比标志的属性 2、标准层和对比标志的发育 3、标准层和对比标志的岩“电”关系 (二)单井划相 1、测井曲线的形态分析 2、测井曲线的理论沉积模式 (三)砂层组、小层和时间单元 (四)小层对比的方法
1、河流类型及沉积模式 2、网状河的形成和发展 3、主要亚相的沉积特征 (三)三角洲相砂(砾)岩
汇报内容
1、三角洲平原亚相 2、三角洲前缘亚相 3、前三角洲亚相 (四)湖泊相砂(砾)岩 1、湖滩砂的发育 2、砂坝的发育 二、小层对比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一)标准层和对比标志 1、标准层和对比标志的属性 2、标准层和对比标志的发育 3、标准层和对比标志的岩“电”关系 (二)单井划相 1、测井曲线的形态分析 2、测井曲线的理论沉积模式 (三)砂层组、小层和时间单元 (四)小层对比的方法
D.R.Allen(1975)认为, 测井曲线的形态变化,反映了水体 深度的变化,搬运能量的变化,沉积物源供应的变化。
柱形(筒形):反映的是物源供应丰富和水流条件稳定的快速 堆积;
钟形:测井曲线幅度下部最大,向上越来越小,反映水流能量 不断减弱和物源供应不断减少;
漏斗形:与钟形相反,垂向上是反映反粒序水退层系,反映的 水流能量不断增强和物源供应不断丰富的沉积环境。
12
标标 准准 层层
3
4 5
6 7 8 9 10
孤岛油田渤107井馆陶组录井剖面图
小层和时间单元这是两个概念,小层强调了砂砾 岩体的空间分布,而时间单元强调的是砂砾岩体沉 积的等时性。极力用沉积相的理论来指导小层的划 分,使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的统一起来,这是 油田开发地质工作的需要,但不同的沉积相,时间 单元的定义是不相同的,不同的沉积相,时间单元 的划分,具有不同的难度。常见的:

沉积相划分

沉积相划分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沙坝、远沙坝、席状沙
前辫状河三角洲
前三角洲

三角洲
扇三角洲平原
分流河道、漫滩沼泽
扇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前缘席状砂
前扇三角洲
前三角洲
海 洋环境
海洋碎屑沉积
滨岸亚相(无障壁型)
海岸沙丘、后滨、前滨、临滨
滨岸亚相(有障壁型)
潮坪、泻湖、障壁岛、后滨、前滨、临滨
沼泽
沙漠
冰川
坡积和残积
冲积扇
扇根
沉积类型:河道沉积、漫流沉积、筛状沉积、泥石流沉积
扇中
扇端
海 陆过渡环境
三角洲
正常
三角洲
三角洲平原
分支河道、天然堤、决口扇、
沼泽、淡水湖泊
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
支流间湾、河口坝、远沙坝、席状砂
前三角洲
前三角洲泥、滑塌浊积扇
辫状河
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
辫状河道、越岸沉积
浅海陆棚相
潮汐控制/海流控制/风暴控制的陆棚沉积
半深海相
深海相
相组

亚相
微相
大陆环境
河流相
平直河
曲流河
河床亚相
河床滞留沉积、边滩沉积
堤岸亚相
天然堤沉积、决口扇沉积、
河漫亚相
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
牛轭湖亚相
辫状河
河床亚相
河床滞留沉积、心然堤
泛滥平原
湖泊相
半深-深湖亚相
滨浅湖亚相
洪水漫湖亚相
湖泊三角洲、扇三角洲、湖岸扇、湖底浊积扇、滩坝等亚相

三角洲相介绍

三角洲相介绍
三角洲类型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漫滩沼泽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前扇三角洲前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道越岸沉积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远砂坝前辫状河三角洲前三角洲正常三角洲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天然堤决门扇沼泽淡水湖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前三角洲前三角洲泥滑塌浊积扇第二节三角洲沉积特征一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一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11
第一节 三角洲环境特点及其沉积作用
3. 三角洲的发育过程 (1)河口砂坝和河道分叉的形成 河流入海的河口区,水流展宽和潮流的顶托作用使流速骤减,河流底负载 堆积成水下浅滩。浅滩淤高、增大,露出水面,形成新月形河口砂坝。水流从 砂坝顶端分成两股,形成两个分支河道(分流河道),并向外侧扩展。分支河道向 前发展,在河口处又会出现新的次一级河口砂坝(如图所示)。这一过程的不断重 复,就形成了一个喇叭形向海延伸的多叉道河网系统,三角洲的雏形随之形成。 (2)决口扇的形成与三角洲的延伸 分支河道不断向海延伸,河床坡度减小,流速减缓,河床淤高。坡度减小 至一定程度,泄流不畅,洪水季节洪流冲决天然堤,呈散流倾泻于滨海平原或 叉道间海湾,流速骤减,沉积物逐渐淤积而成决口扇滩,从而使三角洲在横向


第一节 三角洲环境特点及其沉积作用
由于河流、波浪、潮汐对三角 洲的形成起直接控制作用,故 很多学者主张按这三者的相对 强度来划分三角洲的成因类型。 Galloway(1976)根据上述 三种作用的相对关系,分析了 世界上一些代表性三角洲,提 出了三角洲的三端元分类(如图 20-5)。三角形三个端元分别代 表了以河流、波浪、潮汐作用 为主的三角洲类型,分别称为 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和潮 控三角洲。前者属于建没性三 角洲,后两者属于破坏性三角 洲。

沉积相(特征)简述

沉积相(特征)简述

沉积相(特征)简述简述题1试⽐较曲流河与辫状河的沉积特征。

2试⽐较边滩与⼼滩的沉积特征。

10分答:边滩的沉积特征如下:①岩⽯类型:以砂岩为主,成分复杂,成熟度低,常为长⽯、岩屑砂岩等。

②粒度特征:变化⼤,主要为跳跃总体,次为悬浮总体,分选中等,具正韵律。

③层理构造:特别发育,多种多样,⼀般由下⾄上,由⼤型槽状、板状交错层理→⼩型交错层理→⽔平层理。

④砂体形态:常呈板状,宽度⼏⼗⽶~⼏⼗公⾥。

⑤垂向层序:下部为滞流沉积,上部为堤岸沉积。

⼼滩的沉积特征:①岩⽯类型:以砂岩为主,其成分⽐边滩更复杂,成熟度更低。

②粒度特征:变化范围⼤,⽐边滩更粗,具正韵律。

③层理构造:以⼤型板、槽状交错层理为主,底部常具冲刷⾯。

④垂向层序:下部为滞流沉积,上部⼀般缺少堤岸和泛滥盆地沉积。

⑤废弃河道⼀般不形成⽜轭湖。

3试⽐较粗、细边滩的沉积特征。

答:粗、细边滩的沉积特点见下表:4试⽐较曲流河、辫状河、⽹状河的沉积特征。

答: 曲流河、辫状河、⽹状河的沉积特征见下表:5试⽐较曲流河与辫状河的垂向层序的特点。

答: 曲流河垂向层序的特点是:由下向上,粒度由粗变细,层理规模由⼤变⼩,层理类型由⼤型槽状交错层理变为⼩型交错层理,上攀层理、⽔平层理,底部具冲刷⾯,从⽽构成了⼀个典型的间断性正旋回,⼆元结构较为明显,顶层沉积和底层沉积厚度近于相等或前者稍⼤于后者。

与曲流河相⽐,辫状河在垂向层序上有以下特点:第⼀,河流⼆元结构的底层沉积发育良好,厚度较⼤,⽽顶层沉积不发育或厚度较⼩;第⼀,底层沉积的粒度粗,砂砾岩发育。

第三,由河道迁移形成的各种层理类型发育,如块状或不明显的⽔平层理,巨型槽状交错层理,单组⼤型板状交错层理等。

从以上曲流河与⽹状河的沉积特征可以看出,⼆者的不同点是:①⽹状河的沉积物粒度更细,泥质沉积物所占⽐例更⾼,很少出现粗砂以上的颗粒。

②泥炭沉积较曲流河更为普遍发育。

③⽹状河的“⼆元结构”中底层沉积更少,⽽顶层沉积更为发育。

沉积岩与沉积相 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

沉积岩与沉积相 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

1、沉积岩的形成要经历那几个过程?A、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沉积后作用B、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搬运作用、沉积作用C、母岩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D、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沉积物搬运和沉积作用、沉积后作用答案:D2、同岩浆岩相比,沉积物具有()的特点。

A、低温矿物富集B、高温矿物罕见C、特有的自生矿物D、碱金属含量远低于岩浆岩E、FeO高于Fe2O3F、存在大量有机质答案:A、B、C、D、F二、判断题1、沉积岩石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之一,它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风化物质、火山物质、生物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沉积后作用形成的一类岩石。

()答案√2、形成沉积岩的地壳表层条件包括:常温、常压、水和大气的作用,生物和生物化学的作用以及重力作用。

()答案√3、沉积岩可以划分为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碎屑岩和生物岩。

()答案×1、风化作用按性质,可以分为:()A、物理风化作用B、化学风化作用C、生物风化作用D、根劈作用答案:A、B、C按照元素的风化差异性质,Br元素属于()A、最易迁移元素B、易迁移元素C、可迁移元素D、惰性元素(微弱迁移)答案:A3、当母岩风化达到铝铁土阶段,主要剩下的物质是()A、铁和铝的氧化物以及少量二氧化硅B、碳酸钙C、高岭石D、绿泥石答案:A二、判断题:1、化学风化作用在氧、水和溶于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母岩遭受氧化、水解和溶解等化学变化,分解而形成新矿物的过程,与生物作用无关()答案:×2、元素的风化分异是造成造岩矿物风化稳定性差异的最根本原因()答案:√3、在长期的风化作用以及搬运沉积作用过程中,风化稳定性较低的一些矿物被逐渐破坏而减少了,而风化稳定性高的石英则逐渐相对富集起来()答案:√1、下列物质中呈真溶液形式在水体中搬运有()A、Fe的氧化物B、Ca的盐类C、Na的盐类D、Mg的盐类答案:BCD2、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之间A、1~100nmB、0.1-0.25umC、0.1um以下D、1mm-2mm答案:A3、碎屑物质在流水的搬运过程中,哪一种矿物的相对含量会逐渐增加()A、长石B、橄榄石C、石英D、方解石答案:C二、判断题:1、温度和压力对真溶液的搬运和沉淀没有明显的影响()答案:×2、真溶液物质的搬运及沉积作用的根本控制因素是它们的溶解度。

砂体成因类型(沉积环境)

砂体成因类型(沉积环境)
◆ 湖盆短轴方向, 或盆地长轴方向斜坡较窄部位,岸上与水下的斜坡 坡度较大, ◆ 湖岸离山麓近,河流短,辫状河直接入湖。 ◆ 在断陷湖泊中,发育普遍。
辫状河三角洲
砂体特征: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具有辫状河 特征
• 河道宽而浅,砂体呈宽平板状,粒度粗,砂、砾含 量高 • 河道砂体无典型的“二元结构”,即顶部溢岸沉积 少 • 河道不稳定,易迁移,造成砂体平面上连片分布。
•两侧不对称,以侧向侵 蚀为主,在凸岸发育边滩, 河漫滩亦较发育。
曲流河砂体
曲流河砂体
二、河流砂体储层
2、曲流河砂体
(2)砂体分布:
平面上,串珠状,或呈鞋带状; 剖面上,顶平底凹,两侧不对称;
垂向上,具明显的二元结构,
下部:点坝砂体,具典型正韵律, 上部:溢岸沉积砂体与泛滥平原泥岩互层
(3)砂体类型与结构
主要岩石类型为砂岩、砂砾岩的不同粒序层组成。但最显著
的特点在于其主体是浊流沉积发育。
3)滑塌浊积扇
砂体特点:
• 岩性受浅水区岩性 控制,一般较细;
惠民凹陷曲堤扇三角洲/水下扇体系成因模式
湖岸线
古地貌台阶
• 含有大量盆内碎屑
近岸水下扇

揉皱变形构造发育, 近岸扇 水三 下 扇角 扇 模洲 -断 式模 -浅 阶式沟 -浊-浊 积积扇
1)冲积扇砂砾岩体储层
岩性粗、厚度大、颜色红
结构:
粒度粗,成 熟度低,分 选、磨圆差。
扇中砂砾岩粒度 适中,分选相对 较好,为油气储 集的有利地带
1)冲积扇砂砾岩体储层
1、分布:
◆沉积盆地边缘, 沿山麓分布,多沿边 界大断裂
◆常成群分布, 横向连片可形成扇裙
青 海 红 三 旱 一 号 构 造 一 高 点

普通三角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

普通三角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专题演讲普通三角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教学单位矿业学院专业资源勘查工程班级 10-01学生姓名孙洪德学号 1001170117指导教师王宇林摘要在阐明不同类型三角洲的概念、沉积相、物源等方面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论述了辫状三角洲与普通三角洲最大的区别在于供源和粒度两个方面:辫状河三角洲是由辫状河作为供源,为短流程三角洲,而普通三角洲多以曲流河作为供源,为长流程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通常粒度较粗,为粗粒三角洲;而普通三角洲粒度比辫状河三角洲要细,为细粒三角洲。

辫状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同属粗粒三角洲,两者在沉积特征上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二者的供源与重力流发育情况不同,辫状河三角洲供源为辫状河,而扇三角洲供源为冲积扇;另外,辫状三角洲平原上泥石流不发育,而扇三角洲平原上多见泥石流,尤其是干旱扇三角洲的泥石流更为发育关键词:普通三角洲;扇三角洲;辫状三角洲;沉积环境;沉积相AbstractThrough the different concept, delta sedimentary subfacies, sourcedistance, classifi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biggest difference of braided delta and delta is the source and granularity, usually Braided River Delta is composed of braided river as the source, is a short process Delta; and the general the meandering river delta as thesource, is a long process of delta. Braided river delta usually coarse grain size, coarse Delta; normal delta size than the braided river delta to fine, fine - delta. Braided delta and fan delta are coarse-grained Delta, the main difference is that in the sedimentary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 of the two gravity flow and development,braided river delta source for braided river, and fan delta source foralluvial fan; in addition, braided delta the plain of debris flow is not developed, and the fan delta plain to see more debris flow, especially dry fan delta debris flow more development.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概述 (1)2三角洲的形成背景 (2)2.1普通三角洲的形成背景 (2)2.2扇三角洲的形成背景 (3)2.3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背景 (4)3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4)3.1普通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4)3.2扇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4)3.3辫状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5)4三角洲亚环境的划分 (5)4.1普通三角洲亚环境的划分 (5)4.2扇三角洲亚环境的划分 (5)4.3辫状河三角洲亚环境的划分 (6)5三角洲沉积特征 (7)5.1沉积相的构成 (7)5.1.1普通三角洲沉积相的构成 (7)5.1.2扇三角洲沉积相的构成 (8)5.1.3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的构成 (9)5.2垂向层序 (9)5.2.1普通三角洲的垂向层序 (9)5.2.2扇三角洲的垂向层序 (10)5.2.3辫状河三角洲的垂向层序 (10)5.3不同三角洲沉积的主要差异 (10)6结论 (11)参考文献 (12)1概述广义的三角洲是指河流与海洋、湖泊的汇合处(在河口附近)所形成的锥形碎屑沉积体,通常所称的广义三角洲大多是指海洋三角洲。

海底扇储层沉积学

海底扇储层沉积学

海底扇的野外宏观特征, C相具有局部滑塌褶皱 的侧向连续的浊积岩(新西兰中新世马格拉组)
海底扇的野外宏观特征, D相沉积特征构造
成岩组构的标志,液化沉积物流和变形构造
海底扇储层研究实例
1.酒泉盆地下沟组湖底 浊积扇储层实例
酒泉盆地下沟组湖底扇水道沉积与水下越堤沉积
重力流的 形成过程
3、海底扇(浊积扇)的沉积相划分
扇的构成:包括水道、堤和水道间等沉积纵向剖面上分为: (1)内扇亚相,发育或弯曲的主扇谷,宽0.1-10km,以碎屑流沉 积为主, 越过扇谷的细粒沉积物可形成堤,砂泥比很高,单层 厚,不能用鲍马序列描述; (2)中扇亚相,主扇谷在中扇内分叉形成分支水道(扇水道), 下部水道末尾处出现快速沉积,形成厚度叶状浊积砂体沉积, 细粒浊流沉积物溢出水道而形成水道间沉积,砂泥比较高, 单层厚-中等,鲍马序列为a- a、a-b-c、b-c-d、c-d-e为主; (3)外扇亚相:地势平坦,具许多没有堤的小水道,逐渐与 盆地平原过渡 水道沉积,砂泥比低,单层薄-中等,鲍马序列 以c-d-e和d-e为主。
11
平均厚度(m) 最大厚度(m) 20 10 30 60 20 100
4 25 350
6 50
7.5x10
7
1、有关沉积物重力流的基本概念
1.水下沉积物重力流的分类
液化流:当颗粒受重力影响沉积出来的时候,沉积物由粒 间向上流动的流体所支撑。浓度高、不能以牵引流的方式 形成构造,发生颗粒分异,产生模糊的平行层理或透镜层 理,出现碟状构造 、火焰构造、泄水构造等
海底(或湖底) 扇相
储层沉积学
海洋环境的深度分带
海底扇(浊积扇)定义:海底扇或 浊积扇是指大陆斜坡底与盆地平原之间 由再沉积作用形成的锥状或扇状堆积体

沉积体系划分-相-亚相-微相

沉积体系划分-相-亚相-微相
2、当天然堤、决口扇、道间滩分不清时,可笼统称为分流河道间,作为一个微相处理,前缘内的微相亦然。
扇中
水道、水道间、扇前缘(叠覆扇舌)
扇端
浊积、湖泥
海陆过渡沉积体系组
xx
xx水上xx
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流河道间滩、洪泛湖泊、沼泽
xx前缘
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水下分流河道间湾、河口砂坝、远砂坝、席状砂、前三角洲
前xx泥质沉积
xx
河道/潮道、xx
潮上、潮间、潮下、水下舌形体、潮道、河道
沉积体系(组)、相、亚相和微相划分及名称
沉积
体系组
沉积体系
(沉积相)
xx
微相
大陆
沉积体系组
风化残积
残积物、xx、xx风化壳
冲积扇
扇根
泥石流、河道充填、筛积
扇中
辫状河河道充填、漫流
扇缘
漫流沉积为主
河流
废弃河道充填(牛轭湖)
下部河床滞留沉积、上部湖泥沉积
溢岸
河漫滩、xx、岸后沼泽、xx
堤岸
天然堤、决口扇
变陡缓坡
台地
局限台地
潮坪、泻湖、萨勃哈
开阔台地
浅滩、点礁、潮下低能
台地边缘
台地边缘浅滩
内碎屑滩、鲕滩、生物碎屑滩
台地边缘生物礁
礁前、礁后、礁翼、礁坪、礁基、礁核、礁盖
台地边缘斜坡
上斜坡、下斜坡
大陆斜坡
上斜坡、下斜坡
滑塌堆积、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流、浊流、斜坡扇、等深流
台盆
深海盆地
盆地边缘、海底扇、深海平原
*注:
1、扇三角洲、辫状河、网状河三角洲(包括大陆体系组中的)亚相、微相类型依上述三角洲类推;

陆相湖盆主要砂岩沉积体地震相特征

陆相湖盆主要砂岩沉积体地震相特征

陆相湖盆主要砂岩沉积体地震相特征陆相湖盆由于沉积作用和断裂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发育形成了多种沉积样式和特殊地质体,它们在地震剖面上具有各自特殊的地震属性,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地震相类型,可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种:砂砾岩扇体地震相、三角洲地震相、滩坝砂体地震相、河道砂体地震相、生物礁地震相、火成岩地震相、白云岩地震相、潜山地震相、深湖相泥岩地震相、盐丘地震相等10种类型。

这里主要介绍与砂岩沉积体有关的地震相特征。

(一)砂砾岩扇体地震相陆相湖盆由于湖岸至深湖中心距离短,物源充足,水系发育,使本区沉积发育了大量的砂砾岩扇体。

同时不同时期地质条件不同,即使同一时期由于沉积部位不同沉积的砂砾岩扇体,也会因物源的距离、水体深度、湖底坡度、水动力条件和形成机制等各方面的差异而导致其形态、规模、岩性和物性都有所不同。

根据沉积相、测井相、地震相标志特征,将陡坡带划分为6种不同类型的砂砾岩扇体: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陡坡深水浊积扇、近岸砂体前缘滑塌浊积扇。

各类扇体的一般地震相特征为;(1)一般产于箕状断陷盆地陡坡一侧的断层面附近,或古地貌的山谷出口。

(2)平面外形复杂,典型的呈扇形,顺倾向方向呈楔形,横界面为典型的丘状。

(3)在顺倾向方向的地震剖面中,发散型的反射结构十分发育,或称帚状结构,收敛点指向扇端。

在多期扇体相互叠置的剖面上,由于侧向上的差异压实作用和水流的冲刷剥蚀作用,扇体也可呈丘形反射特点。

(4)在倾向地震剖面上,地震反射的连续性是多变的。

一般说,在各期扇体的顶面和远端的反射连续性强,在它的内侧靠近断层面附近,反射杂乱或无反射。

在它的顶端,特别是靠上的扇体顶面,反射的连续性变差。

(5)在走向剖面上,典型扇体的外包络多呈丘状反射,背斜反射幅度最高部位多为扇中,内幕反射向扇端方向连续性变好,向扇根方向连续性变差。

典型扇体的地震相特征如下:1.冲积扇体这类扇体主要发育于陆相湖盆边缘,处于湖盆近物源区的峡谷出口处,由于古地形高差大,古气候干燥炎热,在湖盆边缘由季节性洪水搬运和堆积了一套粗碎屑物质,在平面上可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端3个亚相。

三角洲类型及沉积特征

三角洲类型及沉积特征

三角洲类型及其沉积特征总结【摘要】三角洲类型的分类有很多不同的方案,其具体的沉积特征也是各不相同。

本文在结合教材和其他文章的基础下一定系统性的分别总结了三角洲类型和三角洲的具体沉积特征及对比。

列出了三角洲的几种典型分类并从两个方向总结了几种典型三角洲分类中具体的沉积特征。

【关键词】三角洲沉积类型沉积特征三角洲概念是地质学中最古老的概念之一。

三角洲是河流与海洋(湖泊)相互作用的结果,巴雷尔(1912)的现代三角洲定义中提出三角洲是河流在一个稳定的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出露水面的一种沉积物。

由于河流和海洋(湖泊)作用强度不同以及沉积物粗细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三角洲。

三角洲沉积作用的自然因素十分复杂,因此三角洲的分类方案也各不相同。

一. 三角洲的类型1.建设性与破坏性三角洲斯考特和费希尔等(1969)根据河流,潮汐,波浪作用强弱将三角洲分为建设性和破坏性两种类型,提出了上述概念。

建设性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主要受河流作用的控制,海洋作用很次要。

支流河水不断地把沉积物带入海中,使海岸线向海方向推进,三角洲平原随之向前扩展。

破坏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主要受海洋作用控制,沉积物注入量相对于蓄水体能力来说比较适中,因而河流在携带入海的沉积物同时又被海水作用所改造,于是波浪作用和潮汐作用控制了沙体分布的几何形态。

2.河控,浪控及潮控三角洲盖洛韦(1976)根据河流,波浪,潮汐作用的相对关系,提出了三角洲的三段元分类。

这三个段元分别为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和潮控三角洲。

河控三角洲(River-dominated delta):以河流作用为主,长形,分支流河道、河口坝与沼泽较发育,如密西西比(Mississippi delta of U S A )三角洲。

浪控三角洲(Wave-dominated delta):尖形与弓形沙脊取代了河控三角洲的分之流河道,沙滩、沙丘和泻湖较发育,如圣弗郎西斯三角洲(San Francisco delta of Brazil)。

不同类型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不同类型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不同类型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在不同的沉积环境及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四种主要类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即正常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浅水三角洲。

并分别从以上四种三角洲类型的定义、形成条件、沉积特征差异进行比较。

进而得出各类三角洲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关键字:正常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浅水三角洲三角洲的现代定义是河流在稳定的水体中或靠近水体处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一类沉积物。

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三角洲沉积物来源于一个或几个可以确定的点物源;其主要以进积结构为特征;其均发育于盆地边缘,最终充填盆地;最大沉积面积受物源供给的限制。

三角洲类型划分:根据河流、潮汐、波浪作用强弱的差异将三角洲分为建设性和破坏性三角洲。

建设性三角洲以河流作用为主、泥砂在河口区的堆积速度大于波浪作用的改造速度,主要以河控三角洲为例。

破坏性三角洲以海洋作用为主,波浪、潮汐、海流的能量大于或等于河流堆积泥砂的能量,故泥砂堆积被改造至破坏,浪控和潮控三角洲均属此类。

由三角洲沉积区与物源区的关系、三角洲平原河流类型及三角洲沉积物的粒度差异可将三角洲划分为正常三角洲(经典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浅水湖泊三角洲和扇三角洲。

苏联学者以三角洲形成的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为依据将其划分为地台区的三角洲沉积、褶皱带周缘的三角洲沉积、山间拗陷内的三角洲沉积。

还有基于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物的粒度的依据可将三角洲划分为细粒和粗粒三角洲。

本文将主要从流域盆地特征、沉积物供给、水体深度、沉积粒度等方面总结三角洲的控制因素探讨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浅水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一、辫状河三角洲由辫状河体系前积到停滞水体中形成的富含砂、砾的三角洲,其辫状分流平原由单条或多条底负载河流提供物质。

与扇三角洲不同, 一旦静止的水体移开, 辫状三角洲必然重新变为单条河流。

(一)发育条件辫状三角洲是由单条或多条辫状河入湖( 海) 形成的沉积体系, 一般远离断裂带的古隆起、古构造高地的斜坡带发育, 在沉积盆地的长轴和短轴方向均可发育, 沉积地形和坡度较扇三角洲更缓, 比正常三角洲更陡。

三角洲体系概况

三角洲体系概况

2、相分布(Facies distribution) 扇三角洲平原(Fandelta plain): 扇三角洲
水上部分,与冲积扇沉积相似,发育泥石流沉积、 辫状水道沉积、筛析物。此外,由于地形变缓,沉 积物变细,辫状水道两侧发育天然堤,主要为波状 层理、爬生波痕纹理粉砂岩。 扇三角洲前缘(Fandelta front): 扇三角洲 的水下部分,是扇三角洲沉积最活跃的部分,由水 下水道、河口坝、重力流沉积与暗色泥岩互层构成。 水下水道沉积与水上水道沉积相似,但水下水道与 暗色泥岩互层,而水上水道则与杂色泥岩互层;河 口坝沉积构成一反旋回沉积,自下而上为波状交错 层理粉砂岩、板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
砂岩、含砾砂岩,扇三角洲中河口坝没有三角洲中的发育。 重力流沉积为快状—递变层理砂砾岩,与暗色泥岩互层, 其中水下碎屑流沉积中发育含泥砾的副砾岩。 前扇三角洲( Pro-fandelta): 扇三角洲的外围部分, 水流作用消失,以盆内水体作用为主,主要发育波状层理 的粉砂岩和沙质泥岩,夹平行层理、快状层理砂岩。
c
水下分流河道间
沉积物:灰、灰绿色水平层理泥岩、泥质粉砂岩、页 岩 夹薄层砂岩漫流的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杂砂岩? 应较辫状河发育)。 构造: 小型层理、滑塌及变形构造常见。
垂向上:常被分流河道冲刷。
• (3)前扇三角洲 • 浪基面以下。 • 灰色波状、水平层 理泥岩、粉砂岩, 含介形虫等化石。
扇三角洲的实验模拟(张春生等,1997)
二、沉积作用与沉积相 Sedimentation Processes and Facies
1、沉积作用(Sedimentation processes) 洪水水流(Flood water deposition): 水道沉积,
快状层理、不明显交错层理、平行层理、递变层理砂砾岩, 与冲积扇上的辫状水道沉积类似;河口坝沉积,交错层理、 平行层理与变形构造砂岩;片流沉积,平行层理砂岩、粉 砂岩。 重力流(Gravity flow deposition): 水上泥石流与 水下碎屑流沉积,混杂堆积的副砾岩,水上部分与杂色泥 岩互层,水下部分与灰色泥岩互层;洪水浊流与滑塌浊流 沉积,快状—递变层理的砂砾岩、砂岩。一般近源部分发 育泥石流和碎屑流沉积,远源部分发育洪水浊流沉积,扇 三角洲前缘发育滑塌浊流沉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因:高能,三角洲构
特征:A、S型与斜交型交替出现 B、反射波振幅中—高,连续性较好。 成因:顶积和过路冲刷作用交替进行。 能量交替:S型--能量,线型--高能; 这种交替进行的模式反映了朵叶的迁移,陆架的下 沉,沉积作用能量的变化。
(5) 叠瓦状前积反射结构
决于湖、海盆的底形坡度。
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之间应以正常浪基面 ( 即正常天气的浪基 面,或称浪基面)为界。浪基面之上为波浪带,这里波浪和沿岸流 活跃,能量较高,沉积物以滚动和跳跃搬运砂甚至砾石为主,其沉 积物主要是砂岩甚至砾岩;浪基面之下为水体安静的低能环境,以 悬浮搬运的粉砂和泥沉积为主。
平 面 相 组 合 及 垂 向 层 序
(2) 斜交型反射结构
特征:倾斜反射层互相平行,只有前积层,无顶积层和前
积层倾角较大,可达10度; 斜交层的同相轴连续性差,振
幅弱,
成因:沉积物供应速度快,水流能量大,改造作用强的沉 积作用条件。
(3)切线斜交型前积反射结构 特征:有前积层,底积层, 无顶积层。在前积层下部向 下逐渐呈切线状下超与底面相交。顶面为顶超.
三、水下扇
1950年Ph.H.Kuenen等发
表具划时代意义的《浊
流为形成递变层理的成
因》,掀开了浊流研究
新篇章。 •深水环境 •沉积物重力流
三、水下扇
Offshore Los Angeles
三、水下扇 Walker 海底扇经典模式
深 水 环 境 沉 积 过 程 示 意 图
三、水下扇
三、水下扇
三角洲沉积相
三角洲的分类
三角洲的流动体制 三角洲沉积相及相模式 古代三角洲的鉴别标志
三角洲的地球物理特征
三角洲的分类
河控三角洲-鸟足状三角洲
或朵状三角洲
浪控三角洲-鸟嘴状三角洲 潮状三角洲-港湾状三角洲
河 控 三 角 洲
河控三角洲
密西西比三角洲
浪 控 三 角 洲
浪 控 三 角 洲
Bramaputra Delta - India
潮控三角洲
三角洲沉积相
三角洲的分类
三角洲的流动体制 三角洲沉积相及相模式 古代三角洲的鉴别标志
三角洲的地球物理特征
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平面喷流,冰冷河水进入湖泊属 于这种情况,易形成鸟足状三角洲。
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轴向喷流,水流速度迅速降低。 易形成吉尔伯特型三角洲。
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平面喷流,易形成以河流作用为 主的海岸三角洲。
河流控制三角洲横切面反射构型
河流控制三角洲与浪控三角洲内部结构模式
正常海退
强制海退
(1)S型前积反射结构地震反射特征:
A、反射波呈S型状,单个的斜坡反射层开始基本上是水平反
射层,接着向下倾斜,然后平展开来,向层序的底界下超。 B、 一般具有完整的三段:顶积层,前积层, 底积层。 C、反射波的连续性好,振幅较强,向盆地减小收敛。 成因: 三角洲的指间,弱能量,以泥质为主的沉积。
浊积岩
砂质碎屑流
三、水下扇
碎屑流与浊流最大的区别的沉积物浓度不同,前者在25-100%,后 者在1-23%。所以碎屑流具有弹性和塑性的特点,而浊流具有紊流
的特点。
断陷湖盆按其形成机制和分布位置分为三类
•近岸水下扇
•远岸水下扇
•滑塌浊积体
断陷湖盆深陷期砂 体分布模式图
水下扇砂体鉴别特征
•深水环境,与深湖相泥岩共生 •沉积物重力流成因,浊积构造
生物化石:海相和陆相化石混生; 沉积序列:下细上粗的反旋回;
砂体形态:指状、朵状;
相组合:与海(湖)相密切共生。
三角洲沉积相
三角洲的分类
三角洲的流动体制 三角洲沉积相及相模式 古代三角洲的鉴别标志
三角洲的地球物理特征
三角洲的地球物理特征
三角洲的地球物理特征
河流控制三角洲的地震相特征
地质模式 平面--鸟爪状、舌形 剖面-亚相--三角洲平原、前缘、前三角洲 砂体骨架:河道砂体、河口砂坝
典型的底积层和前积层 典型的顶积层
三角洲沉积相
三角洲的分类
三角洲的流动体制 三角洲沉积相及相模式 古代三角洲的鉴别标志
三角洲的地球物理特征
三角洲沉积剖面
三角洲沉积剖面
古代三角洲的鉴别标志
岩石类型: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煤层;
颜色:还原色为主; 结构和成分成熟度:高;
沉积构造:流水波痕、浪成波痕、单向交错层 理、浪成交错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变 形层理、生物扰动;
三角洲沉积相
三角洲的分类
三角洲的流动体制 三角洲沉积相及相模式 古代三角洲的鉴别标志
三角洲的地球物理特征
三角洲平原指“ 三角洲位于平均高水位与平均低水位之间的部
分” 。平均高、低水位分别代表大多数时期高、低水位的位置。
对于海洋三角洲来说,过渡带就相当潮间带。一般说来,平均高水 位与平均低水位的高差在 5m以内,多为 2-5m. 有时候将平均高水位与平均低水位之间的部分叫下三角洲平原,而 将平均高水位之上的剖面叫上三角洲平原。下三角洲平原的部分取
特征:A、两个平行的反射层之间出现几组微微倾 斜的,连续性较 差的反射波,呈叠瓦状排列。 B、只有前积层,无底积层,顶积层。 C、与斜交型的区别在于他的斜交层倾角很小。
成因:浅水环境的短期强水流堆积。如浪控三角洲。
障壁海岸沉积相
障壁海岸的流动体制 障壁海岸沉积相及相模式
古代障壁海岸的鉴别标志
障壁岛的主要特征
递变层理
湖相“洪积层理”
碟状构造
鲍马序列
•灾变沉积事件,正韵律为主
液化流阶段:蝶状构造,浊流阶段:递变层理及鲍马序列
水下扇砂体鉴别特征
L2:块状中粒砂岩
L3:波纹层理细砂岩
L4:透镜状层理
L5:砾岩
L6:远洋泥
障壁岛相的岩石类型主要 为中—细粒砂岩和粉砂岩, 重矿物较富集;
障壁岛相具厚层楔状、槽 状交错层理,也可发育低角 度的板状交错层理,常具有 障壁岛砂体形态呈与海岸 不对称波痕及冲刷痕迹; 平行的狭长条带状,笔直或 微弯曲。
鄂尔多斯盆地大 牛地气田太2段的障 壁岛砂体主要为石 英砂岩,储层物性 好,是目前增储上 产的主要层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