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附教学反思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范文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1e22030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64.png)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艺术与生命、自然的关系,理解艺术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产物。
2. 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艺术作品,提高学生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4. 引导学生运用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提升他们的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与生命的关系:介绍艺术作品中对生命的描绘和表达,分析艺术家如何通过艺术形式传达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2. 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介绍艺术作品中对自然的描绘和表达,分析艺术家如何通过艺术形式传达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3. 经典艺术作品欣赏:分析古今中外的经典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鉴赏。
4. 艺术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摄影、雕塑等形式,创作出体现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艺术作品。
5. 环保意识的培养: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与生命、自然的关系,介绍经典艺术作品。
2.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主题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艺术作品的照片或实物,用于课堂展示和分析。
2. 准备绘画、摄影、雕塑等艺术创作工具和材料。
3. 准备环保相关的资料和视频,用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艺术与生命、自然关系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学生在艺术创作实践中的表现,包括创作思路、技能水平等。
3. 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以一段关于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短片或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与欣赏:介绍一位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分析其如何通过艺术表达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35e99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2.png)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教案主题: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目标:1.了解艺术生命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2.探索艺术如何与自然和谐交融。
3.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图片、视频、音乐等。
2.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活动:引入:1.播放一段视频,展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艺术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观看一些自然景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他们的美感和与自然的关系。
内容一:艺术对自然的表现1.介绍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绘画、音乐、雕塑等),并讨论它们如何通过色彩、形状、音乐等方式表达自然之美。
2.观看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如梵高的《星夜》、莫奈的《睡莲花》等,让学生欣赏并描述其中自然元素的运用。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一些自然主题的艺术表现的想法和感受。
内容二:自然对艺术的启发1.讨论自然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家是如何从自然中获取灵感和创意的。
2.观看一些艺术家创作的视频,让学生观察他们是如何从自然中找到灵感的,并描述他们的创作过程和创意。
内容三:艺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1.讨论艺术作品如何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例如艺术装置与自然景观的融合。
2.观看一些艺术装置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讨论作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思考它们如何在自然中融入,并对自然产生积极影响。
内容四:保护自然的艺术1.介绍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艺术项目,如以回收材料创作艺术品等。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提出自己的环境保护艺术项目的构想,鼓励他们思考如何通过艺术表达对自然的保护之情。
总结:1.总结课程内容,让学生回顾自己在这堂课上学到的知识和体验。
2.鼓励学生思考自然与艺术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保护自然环境。
作业:1.要求学生在家中或在校园中观察自然,然后用绘画、音乐、摄影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对艺术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理解。
2.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并谈谈这些现象给自己带来的艺术灵感。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范文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19faf6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b.png)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与生命、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艺术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产物。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使其能够通过艺术表达自己对生命与自然的感悟。
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其对艺术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艺术与生命、自然的关系,探讨艺术如何表达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通过分析经典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音乐等)对生命与自然的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鼓励其通过艺术表达自己对生命与自然的感悟。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艺术与生命、自然的关系。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艺术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艺术形式对生命与自然的表达方式。
采用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经典艺术作品,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提供艺术创作材料,如画纸、颜料、雕塑泥等,让学生动手实践。
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欣赏更多艺术作品,拓宽其艺术视野。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步骤二:讲解艺术与生命、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艺术的重要性。
步骤三:分析经典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形式对生命与自然的表达方式。
步骤四: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鼓励其通过艺术表达自己对生命与自然的感悟。
3.2 时间安排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每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讲解艺术与生命、自然的关系,分析经典艺术作品;第二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其对艺术与生命、自然关系的理解程度。
学生艺术创作:评价学生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包括创意、技巧和表达能力。
学生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了解其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范文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7b66f5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3.png)
一、教案背景《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艺术与生命、自然的紧密联系。
通过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体验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美妙,培养他们热爱生活、保护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能够运用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感悟。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欣赏、分析、创作等环节,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内容1. 生命与自然的关系概述:介绍生命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就是保护生命。
2. 艺术与生命的交融:分析艺术作品中生命主题的表现,引导学生感受艺术与生命的紧密联系。
3. 艺术与自然的交融:欣赏自然主题的艺术作品,让学生体验艺术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美妙。
4. 创作实践:学生运用绘画、雕塑等形式,创作表达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艺术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四、教学资源1. 教学图片:收集各类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涉及生命与自然主题。
2. 教学视频:选取与生命与自然主题相关的艺术表演、创作过程等视频资料。
3. 画材:为学生提供绘画、雕塑等创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学生对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兴趣。
2. 欣赏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分析作品中所表现的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感受艺术与生命、自然的紧密联系。
3. 创作实践:教师为学生提供创作主题和材料,引导学生动手创作,表达自己对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感悟。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保护环境。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范文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8ef373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f.png)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艺术与生命、自然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艺术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产物。
2. 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艺术作品,提高学生对艺术审美能力的鉴赏。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用艺术表达自己对生命和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4.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与生命的关联:通过介绍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了解艺术家如何通过艺术表达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意义。
2. 艺术与自然的交融:通过介绍山水画、风景画等艺术作品,让学生理解艺术家是如何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自然之美,以及自然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3. 艺术作品的欣赏与分析: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艺术作品,使学生提高艺术审美鉴赏能力。
4. 创新艺术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艺术实践,用艺术表达自己对生命和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5. 艺术与人文素养: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艺术与生命、自然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和认识这一关系。
2. 欣赏法:通过欣赏经典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鉴赏能力。
3. 实践法: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艺术实践,用艺术表达自己对生命和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4. 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艺术作品欣赏与分析:通过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了解他们的艺术审美鉴赏能力。
3. 创新艺术实践:观察学生在创新艺术实践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小组讨论: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经典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作品,用于欣赏和分析。
2. 艺术创作材料:包括画纸、画笔、雕塑材料等,用于学生的创新艺术实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1 第一单元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1 第一单元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https://img.taocdn.com/s3/m/6214e60a2f60ddccda38a06a.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1 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2009-05-16 13:50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单元总目标:1、通过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以及人类对生命活力的向往、热爱和艺术表现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
2、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使学生了解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3、通过对作品的研讨与解释,使学生初步懂得,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4、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对美术作品涵育美感与陶冶情操的功能与价值有初步的体验和认识。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对生命的向往与热爱,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学生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胜心强,初步接触过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对美术欣赏普遍感兴趣,能够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单的欣赏与陈述,基本具备了一些欣赏知识。
具体地说,他们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诸如油画、中国画等的认识不会感到困难,但对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够透过美术作品的表面现象抓住美术作品的本质。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艺术作品的内涵美,启发学生在课外主动地去关注艺术。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围绕欣赏评述的问题,自主欣赏美术作品,记下欣赏的体会或疑惑,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深化学生对“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进行质疑解惑,充分体验艺术作品的美感与真谛,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遇到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如围绕“艺术是什么”、“美术作品中的生命指的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分析。
教学教案艺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一
![教学教案艺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一](https://img.taocdn.com/s3/m/e1f01c3071fe910ef02df84e.png)
教学教案艺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材选择了古今中外优秀的绘画作品,围绕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这一主题而展开,改变了以往绘画欣赏以学科、画种、时代或地域划分内容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综合性的特点,提出了从多角度认识欣赏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在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分析能力,审美能力的同时,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态度及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培养。
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本单元美术欣赏教学主题,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在围绕教学主题展开教学的同时,贯穿审美教育的主题,在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作品的情节内容、艺术手法、美感特征的同时,简要穿插介绍作品常识。
学习活动可多样化,体现师生互动交往,教学活动应尽可能直观生动,采用多种媒体辅助教学。
因此,教师课前应对教材作认真学习理解,对教学活动进行周密设计和准备,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从古今中外优秀绘画作品中,感受各种具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和自然形象。
2、通过学习研究、探讨,学生能对绘画作品的情节内容、艺术手法和美感特征进行简要的描述和评价。
.3、通过对本单元绘画作品的欣赏,加深对生命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认识,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准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的突破或课件制作。
学生:课前有关作品资料的收集和学习。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课题引入(5分钟)通过作品数幅(投影、幻灯或图片)展示充满生命活力的形象。
学生思考讨论:作品中主要描绘了什么?你有何感受?学生数人发言。
教师点评并引入本单元学习课题。
1、绘画作品形象丰富,相当一部分为各种充满生命力的形象。
2、生命产生于自然,生长于自然,与自然和谐交融。
二、活动一:欣赏与评述:对作品的基本认识(15分钟)1、观赏作品数幅,你是否能对作品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也可将自己课前收集准备的资料作讲稿)。
2、学生讨论。
、学生数人对作品描述发言。
3.4、教师讲评,并作个人发言。
(1)重点描述作品形象中生命的活动及与自然融洽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531b3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1.png)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欢迎大家浏览参考。
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一一、单元目标(1)从古今中外优秀绘画作品中,感受各种具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和自然现象。
(2)通过学习研究,探讨,学生能对绘画作品的情节内容,艺术手法和美感特征进行简要的描述和评价。
(3)通过对本单元绘画作品的欣赏,加深对生命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认识,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与态度。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材选择了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围绕艺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这个主题展开,改变了以往绘画欣赏以学科,画种,时代或地域划分内容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课程综合性的特点,提出了从多角度认识欣赏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在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分析能力,审美能力的同时,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态度及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培养。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对作品生命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
2、对作品艺术表现的理解和鉴赏。
3、多角度理解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情感态度。
四、课前准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的图片或课件制作。
学生:课前有关作品资料的收集和学习。
第一课时(一)、课题引入通过作品数幅(投影、幻灯或图片)展示充满生命活力的绘画作品学生思考讨论:作品中主要描绘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入本单元学习课题。
(1) 绘画作品形象丰富,相当一部分为充满生命力的形象。
(2) 生命产生于自然,生长于自然,与自然和谐交融。
(二)、活动一:欣赏与评述:对作品的基本认识1、观赏作品数幅(课本第1页,可作适当增补)。
你是否能对作品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也可将自己课前收集准备的资料作讲稿)。
2、学生讨论。
3、学生对作品描述发言。
4、教师讲评,并作个人发言。
(1)重点描述作品形象中生命的活动及与自然融洽的关系。
作者将这幅画的人物与自然达到巧妙的统一和谐。
初中美术教学课例《艺术——生命与自然而然和谐交融》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美术教学课例《艺术——生命与自然而然和谐交融》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b2cc5f116fc700aba68fc0f.png)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使书本的 知识和生活世界沟通起来,拓展教学内容。
识不会感到困难,但对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有
一定的难度,不能够透过美术作品的表面现象抓住美术
作品的本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
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艺术作品的内涵美,启发学
生在课外主动地去关注艺术。
引导学生围绕欣赏评述的问题。自主欣赏美术作
品,记下欣赏的体会或疑惑。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深
(1)课本所举的美术作品中,哪些形象属于有生
命的物种形象?(2)哪些形象是与生命有关的自然形
象
(3)这些有生命的形象生活在哪里
(4)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来源于哪里
(5)物种的生命与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31页)【精品】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31页)【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b1c6f2525727a5e9856a61fd.png)
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学课题: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而然和谐交融(欣赏·评述)二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单元目标:1.了解绘画和生命之间的关系;2.了解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能力;3.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函育美感育陶冶情操的功能育价值的初步体验和认识情;4.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教具准备:图片和课件重点难点:1.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基本内涵难点;2.绘画的表现形式和生命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对生命的向往与热爱,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学生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胜心强,初步接触过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对美术欣赏普遍感兴趣,能够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单的欣赏与陈述,基本具备了一些欣赏知识。
具体地说,他们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诸如油画、中国画等的认识不会感到困难,但对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够透过美术作品的表面现象抓住美术作品的本质。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艺术作品的内涵美,启发学生在课外主动地去关注艺术。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围绕欣赏评述的问题。
自主欣赏美术作品,记下欣赏的体会或疑惑。
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深化学生对“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进行质疑解惑,充分体验艺术作品的美感与真谛。
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遇到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如围绕“艺术是什么”、“美术作品中的生命指的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分析。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b13c8b360cba1aa911da1a.png)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一、单元目标(1)从古今中外优秀的绘画作品中,感受各种具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和自然现象。
(2)通过学习研究,探讨,学生能对绘画作品的情节内容,艺术手法和美感特征进行简要的描述和评价。
(3)通过队本单元绘画作品的欣赏,加深对生命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认识,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与态度。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选择了古今中文优秀美术作品围绕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这个主题展开,改变了以往绘画欣赏以学科,画种,时代或地域划分内容的方法,提出从多角度认识欣赏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要求,在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分析能力,审美能力的同时,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态度及正确观念的培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对作品生命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
2.对作品艺术表现的理解和欣赏。
难点:多角度理解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情感态度。
四、课前准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的图片或课件制作。
学生:课前有关作品资料的收集和学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课题引入幕前;出示动画片《狮子王》图片同学们,你们从中看到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呢?:看到了形态各异的生命形象。
看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感受到了生命的奇妙。
总结:看来同学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生命与自然的景象。
的确,生命来自于自然,又生长于自然,所以表现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就成为艺术家歌颂的永恒主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艺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二)引导阶段屏前:出示课题《艺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出示作品《神奈冲浪图》图片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随处都会发现许多表现生命与自然的艺术形式,我知道同学们今天带来了许多这方面的资料,下面我们就请每一小组经过讨论选一件你们组认为最精彩的,最与众不同的作品向大家展示。
(各小组同学激烈讨论,教师巡视)各组代表走向讲台,分别通过实物投影仪向大家展示资料,并作简单介绍。
美术七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而然和谐交融教案四
![美术七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而然和谐交融教案四](https://img.taocdn.com/s3/m/0a1b50cc551810a6f524863e.png)
美术七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而然和谐交融教案四教学重点:美术作品所表现的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教学难点: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教师准备教具:课本所选作品图片、作品简介、画家生平简介课堂学习:1、引导阶段:美术作品中有各种各样生动的艺术形象,不论是原始洞窟壁画中的野牛,还是神话传说中的人或神;不论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还是各种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大多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
2、欣赏与评述:(1)、分别查找和收集课本所选的有关画家和作品的学习资料,进行阅读和摘录。
(2)、选择数幅作品,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对作品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
3、作品简介:《野牛》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公元前15000-前12000年,西班牙作品发现于1879年,这些画是先勾线后涂色,以赭红与黑色为主,所画的各种动物形象非常写实而传神。
画中野牛挺起双角,有着厚厚的胸脯,坚实的背部,细瘦的腿似乎在抖动,非常生动的表现了野牛的生命活力与威严气势。
《维纳斯的诞生》(意大利)波提切利波提切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
他运用15世纪的新画法,改变了中世纪绘画的装饰风格,创造出一种富于线条韵律、严谨精致的绘画风格,所作宗教画及神话题材的寓意画大都富有诗意和生活气息。
《红寥白鹅图》(北宋)赵佶(请收集了有关赵佶的资料的同学到前面来交流)赵佶,北宋皇帝(徽宗),书画家。
绘画重视写生,工笔花鸟,以精工逼真著称。
本作品画风精致严谨,章法布局十分考究,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和审美意境。
《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范宽画山水师法自然,笔法雄健,开创当时北方山水画主要流派之一。
本画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画作品,描绘峻峰大岭,飞瀑云腾,山顶林木茂盛,山凹寺宇隐现,全图气势十分雄伟壮观。
此图用笔雄健浑成,墨法厚重,深得“山之骨法”。
《群虾》(现代)齐白石(同学们展示交流收集有关齐白石的资料)齐白石,湖南湘潭人,出身贫苦,当过木匠,工余时自学绘画。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31页)【精品】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31页)【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28978b7069eae009581becd7.png)
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学课题: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而然和谐交融(欣赏·评述)二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单元目标:1.了解绘画和生命之间的关系;2.了解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能力;3.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函育美感育陶冶情操的功能育价值的初步体验和认识情;4.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教具准备:图片和课件重点难点:1.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基本内涵难点;2.绘画的表现形式和生命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对生命的向往与热爱,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学生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胜心强,初步接触过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对美术欣赏普遍感兴趣,能够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单的欣赏与陈述,基本具备了一些欣赏知识。
具体地说,他们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诸如油画、中国画等的认识不会感到困难,但对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够透过美术作品的表面现象抓住美术作品的本质。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艺术作品的内涵美,启发学生在课外主动地去关注艺术。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围绕欣赏评述的问题。
自主欣赏美术作品,记下欣赏的体会或疑惑。
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深化学生对“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进行质疑解惑,充分体验艺术作品的美感与真谛。
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遇到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如围绕“艺术是什么”、“美术作品中的生命指的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艺术——生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艺术——生命](https://img.taocdn.com/s3/m/fb63b51916fc700abb68fc70.png)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1 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13:50第二课时(一)简要回顾讲评前一课美术欣赏学生作业(由学生讲读)引入本课。
(二) 活动三:讨论与解释、作者的感情与艺术创造。
1、作者感情的体会(10分钟)欣赏作品(课本第4页,可作增补)。
将课本作品与内容相似的内容其它绘画作品作比较。
讨论解释:(1)为什么类似的内容,不同作者的作品,风格不同?(2) 课本作品分别体现出何种感情?学生讨论,并试对比作出解释。
教师发言:感情因素对作品的影响,肯定学生对作品所包含的感情的解释的理解。
2、艺术创造的理解:(12分钟)研究问题:(1) 艺术是什么?(2) 优秀美术作品是否就是客观形象的再现?为什么?观赏一组自然形象图片,再与相似内容的绘画作品作比较。
试找出艺术形象与自然形象的联系和区别。
学生观察思考发言:教师适当提示:艺术形象源于生活,但比生活更高,更典型,这是艺术创造的特征。
再请学生联系作品数幅,谈谈对艺术创造的理解。
(三)活动四:体验与评价、创作与审美1、创作活动的体验:(10分钟)通过观赏课本作品和增补作品思考:是否是作者与自然和谐交融的活动?体会方法:(1)学生亲自实践作品局部与体会感受。
(2)教师师范作品局部加强感受。
(3)请有绘画经验的学生谈感受。
2、审美体验与评价:(10分钟)结合本单元内容学习,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生互谈感受:作业要求:选择作品一幅,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和能力写感受,大胆发表见解。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范文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2de3b5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a.png)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他们热爱生命、尊重自然的情感。
2. 通过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提高学生对艺术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特点的作品。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2. 自然与生命的相互依存3. 艺术作品中的生命与自然主题4. 艺术表现手法及技巧5. 创作实践与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自然与生命的相互依存等内容。
2.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经典艺术作品,分析其中的生命与自然主题。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4. 评价法: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艺术作品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准备绘画、雕塑等艺术创作工具和材料。
3. 准备评价标准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命与自然,感受它们之间的和谐之美。
2. 新课内容:讲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自然与生命的相互依存等内容。
3. 艺术作品欣赏:组织学生欣赏经典艺术作品,分析其中的生命与自然主题。
4. 艺术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艺术创作。
5.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审美能力。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生命与自然,进行艺术创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命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3. 学生运用艺术手法创作的作品质量。
4.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直接描绘自然景色中的生命之美。
2. 邀请艺术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如何表现生命与自然和谐的经验。
【精编】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31页).doc
![【精编】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31页).doc](https://img.taocdn.com/s3/m/879825a1941ea76e58fa04bf.png)
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学课题: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而然和谐交融(欣赏·评述)二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单元目标:1.了解绘画和生命之间的关系;2.了解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能力;3.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函育美感育陶冶情操的功能育价值的初步体验和认识情;4.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教具准备:图片和课件重点难点:1.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基本内涵难点;2.绘画的表现形式和生命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对生命的向往与热爱,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学生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胜心强,初步接触过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对美术欣赏普遍感兴趣,能够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单的欣赏与陈述,基本具备了一些欣赏知识。
具体地说,他们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诸如油画、中国画等的认识不会感到困难,但对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够透过美术作品的表面现象抓住美术作品的本质。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艺术作品的内涵美,启发学生在课外主动地去关注艺术。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围绕欣赏评述的问题。
自主欣赏美术作品,记下欣赏的体会或疑惑。
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深化学生对“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进行质疑解惑,充分体验艺术作品的美感与真谛。
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遇到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如围绕“艺术是什么”、“美术作品中的生命指的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分析。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832990011ca300a7c390ac.png)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一、单元目标(1)从古今中外优秀的绘画作品中,感受各种具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和自然现象。
(2)通过学习研究,探讨,学生能对绘画作品的情节内容,艺术手法和美感特征进行简要的描述和评价.(3)通过队本单元绘画作品的欣赏,加深对生命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认识,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与态度。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选择了古今中文优秀美术作品围绕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这个主题展开,改变了以往绘画欣赏以学科,画种,时代或地域划分内容的方法,提出从多角度认识欣赏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要求,在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分析能力,审美能力的同时,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态度及正确观念的培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
对作品生命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2.对作品艺术表现的理解和欣赏。
难点:多角度理解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情感态度。
四、课前准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的图片或课件制作.学生:课前有关作品资料的收集和学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课题引入幕前;出示动画片《狮子王》图片同学们,你们从中看到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呢?:看到了形态各异的生命形象.看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感受到了生命的奇妙。
总结:看来同学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生命与自然的景象。
的确,生命来自于自然,又生长于自然,所以表现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就成为艺术家歌颂的永恒主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艺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二)引导阶段屏前:出示课题《艺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出示作品《神奈冲浪图》图片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随处都会发现许多表现生命与自然的艺术形式,我知道同学们今天带来了许多这方面的资料,下面我们就请每一小组经过讨论选一件你们组认为最精彩的,最与众不同的作品向大家展示。
(各小组同学激烈讨论,教师巡视)各组代表走向讲台,分别通过实物投影仪向大家展示资料,并作简单介绍。
总结:同学们的描述都非常精彩,让我们为他们的精彩表现鼓鼓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案
课题: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而然和谐交融(欣赏·评述)二
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1.了解绘画和生命之间的关系;2.了解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能力;3.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函育美感育陶冶情操的功能育价值的初步体验和认识情感;4.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教具:图片和课件
重点:1.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基本内涵难点;2.绘画的表现形式和生命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对生命的向往与热爱,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学生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胜心强,初步接触过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对美术欣赏普遍感兴趣,能够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单的欣赏与陈述,基本具备了一些欣赏知识。
具体地说,他们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诸如油画、中国画等的认识不会感到困难,但对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够透过美术作品的表面现象抓住美术作品的本质。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艺术作品的内涵美,启发学生在课外主动地去关注艺术。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围绕欣赏评述的问题。
自主欣赏美术作品,记下欣赏的体会或疑惑。
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深化学生对“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进行质疑解惑,充分体验艺术作品的美感与真谛。
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遇到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如围绕“艺术是什么”、“美术作品中的生命指的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分析。
除了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中对生命与自然的感情外,还应让学生对作品的形式、内容、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与传闻轶事进行综合探索,在此基础上联系其他学科(音乐、文学、影视等)进行综合探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索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活动,了解绘画和生命之间的联系,
了解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函育美感育陶冶情操的功能育价值的初步体验和认识,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一、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世界名画)
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和谐交融
二、传授新课
1、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否有生命?体现在那些方面?请集合作品说明
(学生讨论)
学生进行讨论,发表不同的见解,通过讨论明确:健壮的野牛富于生命力,原始人在洞窟中进行艺术活动有着更为严肃的目的,这种活动是一种祈求狩猎丰收的。
仪式”,他们相信画在洞窟壁上的野牛有一天会变成活的错获品,或者希望下一次行猎的时候会取得成功。
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通过教师的引导,最后理解作者是借助于对基督教传说的题材——上帝创造的第一个人。
“亚当”的插绘。
表现出画家对人的健美、力量和智慧的赞美以及对人获得生命力的渴望。
接下来,让学生比较原始社会和中世纪的美术作品在表现对象和思想内涵上的区别,教师用课件展示:
原始社会美术+表现对象:动物植物—思想内涵:对动、植物的信仰。
中世纪的美术+表现对象:人的生命+思想内涵:对生命价值的赞美。
2、在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和艺术活动能否离开自然而单独存在?
(不可以,离开了自然一切就不存在)
3、下面我们来看看生命与自然有什么关系?
学生依次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红蓼白鹅图》、《溪山行旅图》、《禽兔图》
学生依次欣赏外国绘画作品《孟特方丹的回忆》、《神奈川风浪图》、《运草》,同时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对风景画中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
4、让学生比较各种艺术形式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课本所举的美术作品中,哪些形象属于有生命的物种形象
(2)哪些形象是与生命有关的自然形象?
(3)这些有生命的形象生活在哪里?
(4)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来源于哪里?
(5)物种的生命与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要了解艺术是否有生命,就得从远古时代的艺术作品去欣赏。
在人类最早的艺术作品中。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距今一万年前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教师展示课件《野牛》。
(让学生欣赏作品中的形象。
)
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讲解这幅作品的创作年代及发现过程,然后让学生对作品的情节进行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原始人为什么要在墙壁上画一头健壮的野牛?野牛是否有生命力?
教师展示课件《稷神崇拜图》,让学生对作品中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原始人要在岩石上刻上植物人面形?原始人刻的植物人面形是否有生命?
教师接着展示课件——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创造亚当》。
通过交代其倒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这幅作品。
教师简要介绍中世纪美术的基本特征和艺术精神,再让学生描述作品的内容,讨论作者描绘的“亚当”是人还是神?是否有生命力?
教师又用课件展示了意大利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请学生谈谈作品表现的内容,理解维纳斯的象征性.即维纳斯同样也具有生命活力。
教师小结: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不论是原始洞窟中的野牛,还是传说与神话中的人或神,大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形象,这些形象都具有深刻的含义。
教师提问
教师围绕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表现形式、方法、内容、特色、意境进行描述
教师黑板展示:
有生命的物种形象—动物、植物、人
自然形象—山、水、天空。
生命与自然的关系—相互依存。
艺术形象来源于客观自然
教师小结:自然与人的生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没有自然就没有生命的存在。
自然是人类生活的家园、精神的慰藉。
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同时,自然又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板书提纲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而然和谐交融(欣赏·评述)二
有生命的物种形象:动物、植物、人
自然形象—山、水、天空
生命与自然的关系—相互依存
艺术形象来源于客观自然
课后反思:
本课需要教师在理论上的引导和讲解比较多,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这就要求教师把知识点进行高度概括,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
为了能让学生很快地接受这些复杂的理论,我首先以多媒体播放课件——世界名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接着以人类童年时代和中世纪的艺术作品进入新课,使学生明确原始人从事艺术活动的真正目的。
引起了学生对原始艺术的好奇心,让学生对原始艺术表现的对象进行审美体验。
中世纪的艺术是借神话题材赞美人的生命,洋溢着浓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必须让学生理解一点。
在讲解生命与自然的关系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深入讨论,从而明白生命与自然相互依存,进行艺术创作也离不开自然的道理。
让学生体验感情生命与自然在美术作品里是怎样和谐相融的,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我有意识的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围绕课本中提出的问题主动思考、讨论、共同解决问题,领悟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使书本的知识和生活世界沟通起来,拓展教学内容。
例如:让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出如何保护自然与生命的问题。
同时,力争生进行综合性的探索,拓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评论者,积极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和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整节课感到不足之处是的引导还不够,因为要学的知识面广,学生整节课下来都感到累,而不能掌握此课的重要知识,吸引他们的东西太少,应在每个环节中能与学生达到互动,让他们积极性调动起来,活跃这枯燥乏味的课堂。
点评:
该教案在使用教材时既尊重教材的内容要求,又能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从音乐,图片中更深体会。
在教学与学法上教师采用设景导趣,拓型探索,任思求趣等方法,为学生讲解,让学生探究,思考,归纳,从而获得充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