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2010新课标大纲二
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化学Ⅰ。
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
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招生化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大纲版)解读
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大纲版)解读2010高考大纲有什么特点?考查学生哪方面的能力?今年的高考大纲有什么特点?更注重考查学生哪方面的能力?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刚一出炉,就成为高三学生、家长的热点。
2010年的新大纲仍以保持稳定为主向,内容变化并不明显。
但河南省实验中学的老师们提醒考生,作为最后一届非课改高中生,新课改是值得的方面。
据介绍,去年不少高考试题已开始涉及新课改的内容。
今年,预计涉及的新课改内容会增加。
语文2010年语文考纲较之2009年没有任何变化。
体现了高考试题思路的稳定性。
需要注意几点:作文错1字扣1分不变。
今年的高考大纲上,语文将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字的字音、字形能力,能否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进行词语辨析并修改病句等。
写作主要考查考生在记叙文、议论文及其他常见体裁写作方面的能力。
在写作中仍加了一个注解,即每错1个字扣1分,重复不计,这与2008年、2009年高考大纲的要求相同。
支招随时练习规范性词语。
这段时间,考生一定要多注重字形、字音、成语等。
作文很关键,考生要勤于动笔。
在练习写作文时,一定要写规范字,记叙文应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写清楚,而议论文必须把论据、论点、论证理清楚。
另外,就是多阅读,尤其注意阅读中的探究题,对文章主旨多层次、深入性地探究,通过多阅读和动手实践,答题时才有话可说,而且思路要广一些,掌握规范性词语。
文学作品阅读备考需注意三个。
重要作家,例如雷抒雁、张炜、汪曾祺、史铁生、周国平、丰子恺、铁凝、冰心、孙犁、王蒙、迟子健、贾平凹等的散文都值得重点。
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尤其是对生活思考敏锐、表达技巧娴熟的散文。
文学作品考查的重点,如文章组织和结构、艺术手法、重要词句(理解含义,赏析意蕴)等。
数学重点考查思维能力根据大纲,数学主要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试题主要在基础知识的运用中,考查学生在数学思维和方法等方面的能力。
201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
201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物理2010年01月20日 17:09 来源: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物理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课程标准实验省区2008年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2010年全国高考(大纲卷)广西省理综试题物理部分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14.原子核A Z X 与氘核21H 反应生成一个α粒子和一个质子。
由此可知A .A=2,Z=1 B. A=2,Z=2 C. A=3,Z=3 D. A=3,Z=215.一简谐横波以4m/s 的波速沿x 轴正方向传播。
已知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则A .波的周期为1sB .x=0处的质点在t=0时向y 轴负向运动C .x=0处的质点在14t =s 时速度为0 D .x=0处的质点在14t =s 时速度值最大 16.如图,一绝热容器被隔板K 隔开a 、 b 两部分。
已知a 内有一定量的稀薄气体,b 内为真空,抽开隔板K 后,a 内气体进入b ,最终达到平衡状态。
在此过程中A .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B .气体不做功,内能不变C .气体压强变小,温度降低D .气体压强变小,温度不变17.在雷雨云下沿竖直方向的电场强度为104V/m.已知一半径为1mm 的雨滴在此电场中不会下落,取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m/s 2,水的密度为103kg/m 3。
这雨滴携带的电荷量的最小值约为A .2×10-9C B. 4×10-9C C. 6×10-9C D. 8×10-9C18.如图,空间某区域中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水平,且垂直于纸面向里,磁场上边界b 和下边界d 水平。
在竖直面内有一矩形金属统一加线圈,线圈上下边的距离很短,下边水平。
线圈从水平面a 开始下落。
已知磁场上下边界之间的距离大于水平面a 、b 之间的距离。
若线圈下边刚通过水平面b 、c (位于磁场中)和d 时,线圈所受到的磁场力的大小分别为F b 、F c 和F d ,则A .F d >F c >F b B. F c < F d < F b C. F c > F b > F d D. F c < F b < F d19.图中为一理想变压器,其原线圈与一电压有效值不变的交流电源相连:P 为滑动头。
2010年高考大纲解析(理综)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考大纲:理综(物理、化学、生物3科的内容比例约为40%、36%、24%.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以下考试内容。
一、生物(一)能力要求1.理解能力(1)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
(3)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见下表)所列实验。
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3.获取信息的能力(1)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
4.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二)考试范围生物知识内容表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内容说明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2.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二、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内容说明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主要功能细胞质基质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有丝分裂无丝分裂3.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4.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5.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和液泡包括: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研究生物膜的重要意义三、生物的新陈代谢内容说明1.新陈代谢的概念和类型新陈代谢的概念酶和ATP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2.植物的水分代谢渗透作用的原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合理灌溉3.植物的矿质代谢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合理施肥4.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 C3植物和C4植物的概念及叶片结构的特点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5.生物固氮共生固氮微生物和自生固氮微生物生物固氮的意义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6.人和动物体内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代谢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7.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细胞呼吸的意义包括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C4途径不作要求生物固氮的途径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show/1175394.html四、生物的生殖与发育内容说明1.生物的生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受精作用2.生物的个体发育种子的形成和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高等动物的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五、遗传、变异和进化内容说明1.遗传的物质基础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基因的概念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人类基因组研究2.基因工程简介基因操作的工具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基因工程的成果与发展前景3.遗传的基本规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4.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性别的决定伴性遗传5.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的特点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6.生物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7.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人类遗传病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优生的概念和措施8.进化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雄性不育在育种中的应用不作要求六、生命活动的调节内容说明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向性运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其他植物激素2.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激素的种类、产生部位及生理作用激素分泌的调节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兴奋的传导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激素调节与行为神经调节与行为3.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4.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意义5.血糖的调节血糖平衡及其意义血糖平衡的调节糖尿病及其防治6.体温的调节人的体温及其相对恒定的意义体温的调节7.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型免疫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不作要求免疫包括: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抗原和抗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免疫学的应用不做要求七、微生物与发酵工程内容说明1.微生物的类群细菌病毒2.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及作用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培养基的种类3.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4.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群体的生长规律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5.发酵工程简介应用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发酵工程的应用放线菌不作要求酶工程简介不作要求以谷氨酸的发酵生产为例八、生物与环境内容说明1.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2.种群和生物群落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生物群落的概念生物群落的结构3.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人与生物圈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稳态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全球性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九、实验内容说明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3.观察细胞质的流动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5.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6.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7.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8.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9.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10.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11.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2.DNA的粗提取与鉴定13.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14.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15.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6.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7.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新课程)物理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新课程)物理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课程标准实验省区2009年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试的能力与要求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2010物理高考大纲
2202v v as -=201122s v t at =+0v v at =+2010物理高考大纲 一、质点的运动1.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要求:Ⅰ)2.位移和路程(要求:Ⅱ)3.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速率. 位移公式:s=vt.s-t 图. v-t 图(要求:Ⅱ)4.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要求:Ⅱ)5.瞬时速度(简称速度)(要求:Ⅰ)6.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公式7.运动合成和分解(要求:Ⅰ)8.曲线运动中质点的速度的方向沿轨道的切线方向,且必具有加速度(要求:Ⅰ)9.平抛运动(要求:Ⅱ) 10.匀速率圆周运动.线速度和加速度.周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 (要求:Ⅱ) (说明:不要求会推倒向心加速度的公式 )二、力1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力是矢量.力的合成分解(要求:Ⅱ)12.万有引力定律,重力,重心(说明: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要求:Ⅱ)13.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要求:Ⅱ)14.静摩擦,最大静摩擦力(要求:Ⅰ)15.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定律(要求:Ⅰ)三、牛顿定律16.牛顿第一定律.惯性(要求:Ⅱ)17.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要求:Ⅱ)18.牛顿第三定律(要求:Ⅱ)19.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要求:Ⅰ)20.牛顿定律的应用(要求:Ⅱ)21.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限于圆轨道)(要求:Ⅱ)22.宇宙速度(要求:Ⅰ)23.超重和失重(要求:Ⅰ)24.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要求:Ⅱ)2v a r =2v a r =四、动量、机械能25.动量.冲量.动量定理(要求:Ⅱ)26.动量守恒定律(说明: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只限于一维的情况)(要求:Ⅱ)27.功.功率(要求:Ⅱ)28.动能.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动能定理)(要求:Ⅱ)29.重力势能.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要求:Ⅱ)30.弹性势能(要求:Ⅰ)31.机械能守恒定律(要求:Ⅱ)32.动量知识和机械能知识的应用(包括碰撞、反冲、火箭)(要求:Ⅱ)33.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要求:Ⅰ)五. 振动和波34.弹簧振子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要求:Ⅱ)35.单摆单摆周期公式(要求:Ⅱ)36.振动中的能量变化(要求:Ⅰ)37.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振动频率共振及其常见的应用(要求:Ⅰ)38.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波横波和纵波横波的图像、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要求:Ⅱ)39.波的叠加波的干涉、衍射现象(要求:Ⅰ)40.声波超声波及其应用(要求:Ⅰ)41.多普勒效应(要求:Ⅰ)六.分子热运动、热和功、气体42.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阿伏伽德罗常数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要求:Ⅰ)43.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势能物体的内能(要求:Ⅰ)44.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量能量守恒定律(要求:Ⅰ)45.热力学第一定律(要求:Ⅰ)46.热力学第二定律(要求:Ⅰ)47.永动机不可能(要求:Ⅰ)48.绝对零度不可达到(要求:Ⅰ)49.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要求:Ⅰ)50.气体的状态和状态参量热力学温度(要求:Ⅰ)51.气体的体积、压强、温度之间的关系(要求:Ⅰ)5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要求:Ⅰ)53.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要求:Ⅰ)七.电场54.两种电荷电荷守恒(要求:Ⅰ)55.真空中的库伦定律电荷量(要求:Ⅱ)56.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点电荷的场强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要求:Ⅱ)57.电势能电势差电势等势面(要求:Ⅱ)58.匀强电场中电势差跟电场强度的关系(要求:Ⅱ)59.静电屏蔽(要求:Ⅰ)60.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要求:Ⅱ)(说明: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的计算,只限于带电粒子进入电场时速度平行或垂直于场强的情况)6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要求:Ⅰ)62.电容器的电容(要求:Ⅱ)6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常用的电容器(要求:Ⅰ)八. 恒定电流64.电流欧姆定律电阻和电阻定律(要求:Ⅱ)65.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要求:Ⅰ)66.半导体及其应用超导体及其应用(要求:Ⅰ)67.电阻的串、并联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要求:Ⅱ)68.电功和电功率串联、并联电路的功率分配(要求:Ⅱ)69.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路端电压(要求:Ⅱ)70.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电表的使用伏安法测电阻(要求:Ⅱ)九.磁场71.电流的磁场(要求:Ⅰ)72.磁感应强度磁感线地磁场(要求:Ⅱ)73.磁性材料分子电流假说(要求:Ⅰ)74.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安培力左手定则(要求:Ⅱ)(说明:安培力的计算限于直导线跟B平行或垂直的两种情况)75.磁电式电表原理(要求:Ⅰ)76.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伦兹力.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要求:Ⅱ) (说明:洛伦兹力的计算限于v跟B平行或垂直的两种情况)77.质谱仪回旋加速器(要求:Ⅰ)十.电磁感应十一.交变电流十二.电磁场和电磁波78.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要求:Ⅱ)79.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右手定则(要求:Ⅱ)(说明:1.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只限于L垂直于B、v的情况;2.在电磁感应现象里,不要求判断内电路中各点电势的高低)80.自感现象(要求:Ⅰ)81.日光灯(要求:Ⅰ)82.交流发电机及其产生正弦式电流的原理正弦式电流的图像和三角函数表达式最大值与有效值周期和频率(要求:Ⅱ)83.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要求:Ⅰ)84.变压器的原理电压比和电流比(要求:Ⅱ)85.电能输送(要求:Ⅰ)86.电磁场电磁波电磁波的周期、频率、波长和波速(要求:Ⅰ)87.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受(要求:Ⅰ)88.电视雷达(要求:Ⅰ)十三、光的反射和折射十四、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89.光的直线传播本影和半影(要求:Ⅰ)90.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作图法(要求:Ⅱ)91.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和临界角(要求:Ⅱ)92.光导纤维(要求:Ⅰ)93.棱镜光的色散(要求:Ⅰ)94.光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要求:Ⅰ)95.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要求:Ⅰ)96.光的衍射(要求:Ⅰ)97.光的偏振现象(要求:Ⅰ)98.光谱和光谱分析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及它们的应用光的电磁本性电磁波谱(要求:Ⅰ)99.光电效应光子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要求:Ⅱ)100.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要求:Ⅰ)101.激光的特性及应用(要求:Ⅰ)。
2010年福建高考考试说明理综(物理部分)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Ⅰ.命题指导思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2010年福建省理科综合试卷应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物理、化学、生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版)》,以及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物理、化学、生物)为指导,以本《考试说明》为依据,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实际命题。
命题应有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利于推进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
命题应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要求,力求稳步推进,适度创新。
命题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关注学生的发展潜能。
在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科能力和学科思想、方法应用的考查,重视考查考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试题适度体现探究性与开放性。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与技术、经济、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科知识在生产、生活、科技中的应用,关注自然、社会与学科发展相关的热点问题,体现可持续发展要求。
3.关注考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关注考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潜能。
设置选考内容,不同选考模块试题之间应有相当的难度值,体现公平性。
4.试卷结构合理、规范,试题内容科学、严谨。
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试卷命制应保证恰当的阅读量、思维量、答题量。
试题答案科学、准确,评分标准合理、公正。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笔试,闭卷。
试卷和答题卡分卷,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非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二、考试时间150分钟。
三、试卷结构卷别第Ⅰ卷第Ⅱ卷试卷题量及分值题型选择题(必考)非选择题必考部分选考部分学科生物化学物理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生物题量5题7题6题4题3题2题卷面2题选答1题卷面2题选答1题卷面1题作答1题卷面总题量32题,考生需作答30题(其中物理共11题、化学共11题、生物共8题)。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素材汇编0127 1039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变动大纲版:与2009年考纲相比各学科均无变化;新课标版:与2009年考纲相比,除物理学科有细小变化外,其余学科无变化。
物理具体变化内容如下:1.考试大纲在个别地方的叙述作了文字修改,与内容无关。
2.考试大纲及说明在解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时,将“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中的“必要时”删去了。
3.在考试说明中将选考模块2—2删除了。
4.在考试说明中将2009年与大纲不一致地方进行了修改更正。
5.考试说明在必修模块物理1中主题为“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中的说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只要求会应用于直角三角形知识求解”删除了。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部分选考类大纲理科文科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新课程标准实验版理科文科解读2010年高考大纲201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昨日公布。
晚报约请长郡中学、雅礼中学、市一中、湖南师大附中的理综、文综六科具有多年高三任教经验的名师对其予以解读。
》》2010年历史考试大纲与2009年相比,无任何变化。
这意味着今年高考试卷呈现方式将会比较平稳,但不意味着命题不会创新变化。
从近两年高考命题的总体趋势来看,基本围绕主干知识和国内重大事件进行考查,给人感觉题目并不难,和基础知识联系密切,比较符合高中历史新课程下的教学实际,体现新课程对旧课程的继承与发展。
》》跟去年相比,2010年政治科目高考大纲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均未改变,其知识考试范围基本稳定,仍是166个考点。
对时政知识的考查范围是从2009年4月到2010年3月。
》》201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于日前公布。
高考大纲是各省制定考试说明的依据,也是学生备考的指挥棒,因而备受高三教师和学生的关注。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日前出炉。
来自树德中学、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成都外国语学校等校的高三名师解读后认为,今年高考大纲没有太多变化,总体上体现了稳定性。
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万有引力定律部分归类赏析
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万有引力定律部分类赏析河南省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 徐建强来源 人教网万有引力定律常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和物理建模,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综合分析天体运动的能力,为每年高考必考试题。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试卷结构发生变化,该部分内容以选择题为主要考查题型,常以双星、地球同步卫星、当年航天大事为题材进行出题,难度中等。
以下对该部分试题涉及的知识结合2010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进行归类分析。
一、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卫星的运动 思路引导天体、卫星的运动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其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即222224M m vG ma mm r mr rrTπ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关系式;同时利用星球表面物体所受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重力的规律公式,2G M R g =,进行求解问题。
当卫星由于某种原因速度突变时(开启或关闭发动机或空气阻力作用),万有引力就不再提供向心力,卫星将变轨运行,可结合开普勒定律进行解题。
当v 增大时,卫星做离心运动,脱离原轨道,轨道半径增大,进入新轨道后,由v =知其运行速度减小,但重力势能、机械能均增加。
当v 减小时,卫星做向心运动,脱离原轨道,轨道半径变小,进入新轨道后,由v =但重力势能、机械能均减小。
(一)定轨运行特征量计算问题 1、(2010·全国2,21)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若某行星的平均密度为地球平均密度的一半,它的同步卫星距其表面的高度是其半径的2.5倍,则该行星的自转周期约为( )A .6小时B .12小时C .24小时D .36小时解析:对地球同步卫星有4πGR 3地ρ1m 3(7R 地)2=m (2πT 1)2×7R 地,对某行星的同步卫星有4πGR 3行ρ2m 3(72×R 行)2=m (2πT 2)2×72R 行,两式相比得T 1∶T 2= 8×ρ2ρ12∶1,那么行星的同步卫星周期为12小时,即该行星的自转周期约为12小时,B 项对,故答案:B点评:本题考查同步卫星的相关知识,对考生的运算能力要求较高.2、(2010·四川,17)a 是地球赤道上一幢建筑,b 是在赤道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距地面9.6×106m 的卫星,c 是地球同步卫星,某一时刻b 、c 刚好位于a 的正上方(如图甲所示),经48 h ,a 、b 、c 的大致位置是图乙中的(取地球半径R =6.4×106 m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10 m/s 2,π=10)( )解析:对b 有G Mm (R +h )2=m (2πT b )2(R +h ),而G MmR 2=mg ,所以b 的运动周期T b =2π (R +h )3gR 2,即T b =2.0×104s =50.9 h .故b 经48 h 转过的圈数为n =t T b =8.64圈.而c 的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即a 与c 都转过2圈,回到原处,所以答案应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万有引力与人造地球卫星,意在考查考生对同步卫星运动特点的理解,并能正确利用卫星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即卫星所受的万有引力解答卫星运动问题. 3、(2010·北京,16)一物体静置在平均密度为ρ的球形天体表面的赤道上.已知引力常量为G ,若由于天体自转使物体对天体表面压力恰好为零,则天体自转周期为( )A .(4π3Gρ)12B .(34πGρ)12 C .(πGρ)12 D .(3πGρ)12解析:赤道表面的物体对天体表面的压力为零,说明天体对物体的万有引力恰好等于物体随天体转动所需要的向心力,有G Mm R 2=m 4π2T 2R 和ρ=M43πR 3T =3πGρ,选项D 正确.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能力.计算天体圆周运动时的周期,为密度计算的逆过程。
2010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10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政治Ⅰ。
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
考试内容一、考核目标与要求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
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据此,本大纲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其中"考核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是分别对每一考核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定。
目标\要求Ⅰ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Ⅱ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Ⅲ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二、考试范围政治第一部分经济常识1.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3.企业和经营者(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兼并与破产(2)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4.产业和劳动者(1)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2)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6.银行和储蓄者(1)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2)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7.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1)商品服务市场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市场交易原则(2)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家庭消费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8.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1)当代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经济全球化;外汇与汇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2)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关税;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哲学常识1.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2)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3)规律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6)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7)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8)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3.认识论(1)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2)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3)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4.人生观和价值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4)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5)理想与现实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6)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高中物理理科(新课标) 全国高考招生考试大纲
高中物理理科(新课标)全国高考招生考试大纲物理理科(新课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课程标准实验省区2008年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试的能力与要求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2010年高考理综和文综考试大纲
2010年高考理综和文综考试大纲(与正式文件为准)理综比例生物:基础理论80%,实验20%化学:基概、基理42% ,无机18%、有机18%,实验22%物理:力学41%,电学41%,热、光、原各约6%,实验18%题型: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非选择题题量:生:6/2/4;化6/2/4;理4/5/3分值:生:24/12/64;化24/12/64;理16/30/54试卷结构顺序:选择题:生→化→理;非选择题:生→化→理命题指导思想: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全面体现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注重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考查目标的实现。
能力要求:生: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化: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理: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文综比例地理:自然地理50%,人文地理50%历史:古代23% ,近代39%、现代38%思政:经济生活25%,政治生活(选3)25%,文化生活20%,生活与哲学30% 题型: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题量:地:11/2;史12/2;政12/2分值:地:44/56;史48/522;政48/52试卷结构顺序:选择题:地→史→政;非选择题:地→史→政命题指导思想: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关注时代性和实践性,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考查目标的实现。
注重考查考生的文科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考查考生对政治、历史、地理学科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综(大纲Ⅰ卷)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0高考真题精品解析—理综(全国1)本试卷共14页,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名师简评】本套试卷的试题结构和题型稳定、难度适中、能力为重、立意新颖。
生物部分对细胞、光合作用、生命活动调节、遗传、进化、生态和发酵工程进行了考查,与往年相比,考查的覆盖面更大,考查的知识点更多。
总体看来选择题的难度有所降低,非选择题部分既有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也有对考生能力的考查,所考知识点虽看似在教材之外,但落脚点都在教材之中。
化学部分较好地考查了中学阶段的重点知识,特别强调实验技能和开放性思维的考查,如第28、29题;创新思维的考查,如第10题;图表信息的分析能力,如第11、27题。
物理部分的命题突出了物理的两大灵魂——实验和建模能力,强调对物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侧重于对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卷类型B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共21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O16 P31 Cl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B.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C.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D.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1.答案C2.光照条件下,给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提供14C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
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及其解读和辽宁命题预测[1]
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语文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一、考核目标与要求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必考内容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2010届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
一、考试能力要求解读 二、考试范围、考试内容与要求解读
4、“三类考试”在“选修1-1模块”上的考试内容与要求的 不同点对比: 对选修1-1模块的考核,“学业水平物理科考试”对各考点 在掌握程度的要求均为“Ⅰ”类要求,显然比“普通高考物理科考 试”在相应考点掌握程度上的要求要低。
对选修1-1模块的考核,“学业水平物理科考试”与“文科 基础物理科考试”在考试内容上又有较大差别。 “学业水平物理科考试”与“文科基础物理科考试”在选修 1-1模块上的考试内容比对:
一、考试能力要求解读 二、考试范围、考试内容与要求解读
6、对“实验与探究”考试内容的解读 “学业水平物理科考试”中要求能独立完成的实验有八个,分 别是: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 伸长的关系;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四:验证 牛顿运动定律;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 恒定律;实验七:研究影响通电导体所受磁场力大小的因素;实 验八:传感器的简单使用。比“文科基础物理科考试” 中要求能 独立完成的实验多了红色标识的三个。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 实验七:研究影响通电导体所受磁场力大小的因素;这是一个新 要求的实验,“普通高考物理科考试”都不作要求,复习备考时 可依据粤教版物理选修1-1教材第16页到18页的相关内容。 “学业水平物理科考试” 对“实验与探究”考试内容的说明 中,要求正确使用的仪器与“普通高考物理科考试”相比,少了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比“文科基础物理科考试”多 了一条说明:“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 达直接测量的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
39+8 9 30 8
99 28 56 15
28
对知识掌握程 度要求不分级
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解读之理综
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解读之理综、文综篇 2010年01月26日 11:17 南阳日报昨日,本报邀请名师对2010年的语文、数学、英语《高考大纲》进行解读,文章深受考生和家长的好评。
今日,本版继续推出名师对文综、理综相关学科的解读和备考建议,供考生参考。
物理:打好基础培养能力解读人:市一中高级教师李传普2010年物理《高考大纲》与2009年完全相同,意味着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将保持稳定。
备考建议:全面掌握基础知识,重点突出主干知识。
高考命题源于课本,现阶段复习要结合《考试说明》中的知识内容表重新审视教材。
注意点、线、面结合,抓住重点,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考生要结合近三年的全国卷高考题,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提高做题质量,培养学科能力。
做习题的目的,既是检查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否真的透彻理解了,能否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地运用它们;也是锻炼、检验和提高自己学科能力的重要途径。
要坚持做题后的反思和总结,从中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化学:重视双基归纳技巧解读人:市八中高级教师安宇今年的《高考大纲》与去年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其核心内容为:重视对高中化学重点知识、主干知识、核心内容的复习;强调对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关注理论联系实际和社会热点。
备考建议:重视双基,建立牢固的知识网络。
在第二轮复习中,学生要构建知识主线和网络。
讲究方法,归纳技巧,提高解题速度。
在选做习题时,要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善于分析和仔细把握题中的隐含信息,灵活应用简单方法。
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切实做好纠错。
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即疑点和盲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容易出差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强化训练。
考生还要关注甲流感病例、诺贝尔化学奖等涉及化学方面的知识。
生物:注重训练勤于思考解读人:市一中一级教师马洁2010年生物《高考大纲》与去年相比没有变化。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考大纲:理综(一)
Ⅰ.考试性质普通⾼等学校招⽣全国统⼀考试是由合格的⾼中毕业⽣和具有同等学⼒的考⽣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等学校根据考⽣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计划,德、智、体全⾯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考应有较⾼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等学校对新⽣⽂化素质的要求,参照教育部颁布的《全⽇制普通⾼级中学教学⼤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以下考试内容。
⼀、⽣物(⼀)能⼒要求1.理解能⼒(1)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
(3)能运⽤所学知识,对某些⽣物学问题进⾏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1)能独⽴完成“⽣物知识内容表”(见下表)所列实验。
包括理解实验⽬的、原理、⽅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法和技能进⾏综合的运⽤。
(2)具备验证简单⽣物学事实的能⼒,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些⽣物学问题进⾏初步探究的能⼒。
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的研究⽅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
(4)能对⼀些简单的实验⽅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3.获取信息的能⼒(1)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物学信息,并能运⽤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影响和意义的⽣物学新进展。
4.综合运⽤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所学知识解决⾃然界和社会⽣活中的有关⽣物学问题。
(⼆)考试范围⽣物知识内容表⼀、⽣命的物质基础内容说明 1.组成⽣物体的化学元素 2.组成⽣物体的化合物⼆、细胞——⽣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内容说明 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分⼦结构和主要功能 细胞质基质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物膜系统 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2.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有丝分裂 ⽆丝分裂 3.细胞的分化、衰⽼和癌变 4.植物细胞⼯程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体细胞杂交 5.动物细胞⼯程 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融合 单克隆抗体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核糖体、⾼尔基体、中⼼体和液泡包括:⽣物膜系统的概念、各种⽣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研究⽣物膜的重要意义三、⽣物的新陈代谢内容说明 1.新陈代谢的概念和类型 新陈代谢的概念 酶和ATP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2.植物的⽔分代谢 渗透作⽤的原理 植物细胞的吸⽔和失⽔ 植物体内⽔分的运输、利⽤和散失 合理灌溉 3.植物的矿质代谢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 合理施肥 4.光合作⽤ 光合作⽤的发现 叶绿体中的⾊素 光合作⽤的过程 C3植物和C4植物的概念及叶⽚结构的特点 光合作⽤的重要意义 提⾼农作物的光合作⽤效率 5.⽣物固氮 共⽣固氮微⽣物和⾃⽣固氮微⽣物 ⽣物固氮的意义 ⽣物固氮在农业⽣产中的应⽤ 6.⼈和动物体内糖类、脂质和蛋⽩质的代谢 糖类、脂质和蛋⽩质代谢 三⼤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三⼤营养物质代谢与⼈体健康的关系 7.细胞呼吸 有氧呼吸和⽆氧呼吸 细胞呼吸的意义包括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C4途径不作要求⽣物固氮的途径。
201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大纲
201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大纲中国教育在线高考频道2010-01-19 【我要“揪”错】【打印】关键词:高考大纲;2010高考大纲;高考复习;高考考试大纲;考试大纲;字体:大中小编辑推荐∙高考成绩查询录取日程查询落榜生求学∙全国高校招生计划历年分数线估分选学校∙志愿填报指导各地报考手册志愿填报咨询∙2010年高考试题及答案高考作文名家点评摘要: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综合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推荐:2010年高考大纲解读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汇总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以下考试内容。
一、生物(一)能力要求1.理解能力(1)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
(3)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见下表)所列实验。
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3.获取信息的能力(1)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湖南省2010年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
今年物理考试的知识点略有变化。物理考试大纲及说明在解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时,将“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中的“必要时”删去了,考试说明在必修模块物理1中主题为“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中的说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只要求会应用于直角三角形知识求解”删除了。另外,“固体、液体与气体”知识点要求考生不仅做到“定性了解”,还要学会运用,有可能会以计算题的方式出现。
今年的时事政治部分为: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地理
解读大纲:联系实际探究问题
命题预测:着力“图文并茂”
地理学科的图形是一个重点,考题多是图文并茂,注重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我国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了探究地理问题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要求联系实际探究地理问题。
历史
解读大纲:重视材料分析
命题预测:围绕材料做文章
大纲要求,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材料是历史学系和考试题目中的重要元素。在做每道材料题时,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这些能力考生必须具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1)
来源:环球网校(edu24oL)时间:2010-1-25 13:48:56 所属频道:高考
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物理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课程标准实验省区2008年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
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能独立的完成表2、表3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
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
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种也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
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选考内容各有4个模块,具体模块及内容见表1。
除必考内容外,考生还必须从4个选考模块中选择2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但不得同时选择模块2-2和3-3。
必考和选考的知识内容见表2和表3。
考虑到大学理工类招生的基本要求,各实验省区不得削减每个模块内的具体考试内容。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2、表3中用数字Ⅰ、Ⅱ标出。
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
理解"和"应用"相当。
表1: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模块必考内容选考内容
物理1 质点的直线运动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
规律
物理2 机械能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定律 3-1 电场电路磁场 3-2 电磁感应交变电流
3-3 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固体、液体与气体热力学定律与能量
守恒
3-4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相对论 3-5 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象性
2-2
力与机械热与热机
表2:必考内容范围及要求力学
主题 内容
要求
说明 质点的直线运动
参考系,质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 Ⅰ Ⅱ Ⅱ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规律 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形变、弹性、胡克定律矢量和标量力的合成和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
Ⅰ Ⅰ Ⅰ Ⅱ Ⅱ Ⅱ
Ⅰ
机械能
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Ⅱ Ⅱ Ⅱ
Ⅱ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抛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离心现象
Ⅱ Ⅱ Ⅰ Ⅱ Ⅰ
斜抛运动只作定性要求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及共应用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
Ⅱ Ⅰ Ⅰ
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201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3)
来源:环球网校(edu24oL ) 时间:2010-1-25 13:48:56 所属频道:高考
电学
单位制和实验
201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4)
来源:环球网校(edu24oL)时间:2010-1-25 13:48:56 所属频道:高考表3:选考内容范围及要求模块3-3
模块3-4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201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5)
来源:环球网校(edu24oL)时间:2010-1-25 13:48:56 所属频道:高考模块3-5
模块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