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经典理论与实验

合集下载

心理学经典理论与实验

心理学经典理论与实验
• 典型表现:《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李逵脾气暴躁 ,气力过人,为人耿直,忠义烈性,思想简单, 行为冒失。心理学家把类似于李逵的气质叫做胆 汁质。具有这种气质的人像“夏天里的一团火”, 有股火爆的脾气。这种人的情绪爆发快,一点就 着。精力旺盛,做事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 朴实真诚;但思维活动常常是粗枝大叶、不求甚 解,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做事也常常感情 用事,但表里如一。
• 俄狄浦斯(Oedipus),外国文学史上典型 的命运悲剧人物。是希腊神话中忒拜( Thebe)的国王拉伊奥斯(Laius)和王后约 卡斯塔(Jocasta)的儿子。他在不知情下 ,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
故事梗概:
• 忒拜国王后生下俄狄浦斯后,德尔菲(Delphi)神殿的神谕说:他会弑父娶母 。于是,这个婴儿被遗弃到一个无法独自存活的环境,等待着自然死亡。
• 适合职业:校对、打字、排版、检察员、雕刻工 作、刺绣工作、保管员、机要秘书、艺术工作者 、哲学家、科学家。
气质类型
二、流派
• 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 :意识的冰山结构、 催眠、梦的解析、力比多、俄狄浦斯情节
• 行为主义学派 华生、斯金纳、巴甫洛夫(诺 贝尔奖获得者)
• 刺激----反应
条件反射(奶奶的原则):是指一个中性刺激和无 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 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 适合职业:管理工作、外交工作、驾驶员、服装 纺织业、餐饮服务业、医生、律师、运动员、冒 险家、新闻记者、演员、军人、公安干警等
多血质
• 典型表现:浪子燕青聪明过人,灵活善变,使枪 弄刀、弹琴吹策、交结朋友等无所不会。心理学 家把类似于燕青的气质叫做多血质。 具有这种气质的人总是像春风一样“得意洋洋”, 富有朝气。他们那副表情多变的脸折射出他们的 内心世界。好人交往,有种"自来熟"的本事,但 交情粗浅。他们的话言表达力强而且富有感染力 ,一件平淡无奇的小事能被他们描绘得精彩无比 。对各种环境的适应力强。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 力,见异思迁。

教育心理学十大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十大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十大学习理论解析(10)一、桑代克——试误说猫迷笼实验:饥饿的盲目的尝试--错误、学会了开门猫愚蠢联结——试误说的主要内容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某种情境仅能唤起某种反应的倾向2、一定的联结需要通过试误而建立3、动物的学习是盲目的,而人的学习是有意识的。

桑代克认为,一定的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按一定的规律养成的。

桑代克提出,试误过程主要受效果律、练习律、与准备律的支配,并把它们称为“学习的公律”。

效果律:某种问题与反应的最初联接给予奖励—联接增强,反之减弱(1930年保留奖励律)练习律:某种问题与反应形成联接后,经常使用,联接增强,反之减弱(有目的有奖励的练习增强联接提高成绩)准备律:对某种情景问题准备做出恰当反应、形成联接时:准予—满意;反之不满意。

个体不准备做出反应强迫做出联接反应---不满意;不要求----满意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铃声---狗---肉----唾液条件反射:铃声----狗---唾液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内容1.条件作用的获得与消退条件反射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的过程而建立起来的。

一方面,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2.刺激泛化与分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就是刺激泛化。

泛化条件反应的强度取决于新刺激和原条件刺激的相似程度。

所谓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三、华生---行为习惯说(肢体、言语的习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内容(刺激——反应说)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重点是行为的塑造、控制和改变,及行为的学习华生认为,“习惯的养成和刺激与反应的条件化,两者没有什么不同,”并主张用条件反射法来解释习惯的养成问题。

行为主义心理学经典实验

行为主义心理学经典实验

行为主义心理学经典实验1. 巴甫洛夫的狗。

- 实验过程: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消化过程中发现了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

他将狗固定在实验台上,给狗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时,狗会自然地分泌唾液(无条件反应)。

然后,他在给狗呈现食物之前,先亮起红灯或者敲响铃铛(中性刺激),经过多次将中性刺激与食物同时呈现之后,单独亮起红灯或者敲响铃铛时,狗也会分泌唾液(条件反应)。

- 实验意义:这个实验揭示了学习可以通过条件作用而发生,即原本中性的刺激可以通过与有意义的刺激建立联系而获得引发特定反应的能力,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奠定了基础,表明行为是可以被环境中的刺激所塑造的。

2. 桑代克的饿猫开迷笼实验。

- 实验过程:桑代克将一只饥饿的猫放在一个特制的迷笼里,笼外放着食物。

迷笼内设有各种机关,猫只有触动正确的机关(例如拉绳子、按踏板等)才能打开笼门吃到食物。

猫最初在迷笼里会乱抓、乱咬、乱撞,偶然间碰到机关打开了笼门吃到食物。

经过多次重复实验,猫打开笼门所用的时间逐渐减少。

- 实验意义:桑代克根据这个实验提出了试误说,即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同时,他还提出了学习的三条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3.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斯金纳箱实验)- 实验过程:斯金纳箱中有一个杠杆(或按键)和一个食物盘。

将一只饥饿的小白鼠(或鸽子等动物)放入箱内。

小白鼠在箱内自由活动,当它偶然按下杠杆时,就会有一粒食物落入食物盘中。

开始时,小白鼠的按压杠杆行为是偶然的,但随着食物的强化,小白鼠按压杠杆的次数逐渐增多。

斯金纳还研究了不同的强化程序(如固定比率强化、可变比率强化、固定间隔强化、可变间隔强化等)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 实验意义:这个实验表明操作性行为(个体自发做出的行为)是受其结果影响的。

强化可以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惩罚则可以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教育、行为矫正、动物训练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招教常考的心理学经典实验

招教常考的心理学经典实验

招教常考的心理学经典实验1.吉布森:视觉悬崖实验——证明人很小便具备的深度知觉/立体知觉/距离知觉。

2.库珀和谢帕德:心理旋转实验——证明表象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

3.皮亚杰:点红实验——证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主体与客体分化的特征。

三山实验——证明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有自我中心性。

守恒实验——证明前运算阶段儿童是单维思维,不能形成守恒观念。

钟摆实验——证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假设演绎的抽象推理。

对偶故事法实验——说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过程是从以结果为他人行为判断的他律阶段到以动机为他人行为判断的自律阶段的,10岁左右是他律到自律的关键转折期。

4.巴普洛夫:狗听铃声分泌唾液实验——证明了经典性条件作用中获得、消退、泛化、分化等规律。

5.格赛尔:双生子爬楼实验——证明身心发展受成熟机制的制约。

6.卢钦斯:量杯实验——证明了思维定势(定势具有双重作用)。

7.邓克尔:蜡烛实验——证明了功能固着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作用。

8.斯金纳:小白鼠按杠杆实验——证明了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强化理论。

9.班杜拉:波波玩偶实验——证明班杜拉的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学会某种复杂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无尝试学习。

10.桑代克:饿猫出笼实验——证明尝试-错误说的“三条学习规律”:准备率、练习律、效果率。

形状知觉实验——论证了迁移的相同要素说/共同要素说,迁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需要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有共同成分。

11.柯勒:大猩猩叠箱/接杆实验——证明学习不是桑代克所说的盲目渐进的尝试错误,而是重新形成情境关系的“顿悟”过程。

小鸡觅食实验——证明迁移的关系转化说,迁移是学习者能够发现学习经验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

12.托尔曼:小白鼠位置学习实验(小白鼠走迷宫实验)和潜伏学习实验——证明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认知目的学习理论,学习不是简单的S-R联结而是S-O-R的过程,“O”是包括能力与倾向内部过程,证明情境的“认知地图”的存在以及期望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心理学中的重要实验和研究方法

心理学中的重要实验和研究方法

心理学中的重要实验和研究方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它通过实验和研究方法来揭示心理学规律和原理。

下面将介绍一些心理学中的重要实验和研究方法。

1.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泽姆巴多模拟监狱环境,研究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和心理反应。

实验中,一组志愿者被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狱警拥有权力和控制,而囚犯则受到限制和羞辱。

实验结果显示,由于环境和角色的影响,志愿者的行为出现了剧烈的改变,暴力和虐待情况频频发生。

这个实验揭示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以及集体心理的威力。

2.朗格实验朗格实验由德国心理学家朗格进行,通过调查人们记忆中的短暂信息和长期信息的差异。

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学习一系列的词语,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后被要求回忆这些词语。

实验结果显示,参与者在短时间内更容易回忆到最早学习的词语,而在较长时间间隔后,他们更容易回忆到最后学习的词语。

这个实验揭示了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之间的差异和遗忘曲线。

3.洛翰实验洛翰实验由美国心理学家马兹洛翰进行,通过对动物和人类的实验研究,探索人类需求层次理论。

实验中,参与者被提供不同层次的需求,如物质需求、社交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研究者观察参与者对这些需求的关注和追求。

实验结果显示,个体在满足低级需求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洛翰实验揭示了人类内在需求层次结构和个体对需求的动机。

4.米尔格拉姆实验米尔格拉姆实验由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进行,研究人们对权威和服从的心理反应。

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在实验者的指导下给予电击,在电击的过程中,实验者观察了参与者的反应和服从程度。

实验结果显示,许多参与者在实验者的指导下,忽略了对他人的疼痛和抵触情绪,继续给予电击。

米尔格拉姆实验揭示了个体在权威压力下对服从的态度和行为。

5.哈洛实验哈洛实验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尔顿·梅耶尔进行,研究人们对外貌的评价和偏见。

教育心理学经典实验篇之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经典实验篇之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经典实验篇之学习理论实验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1.实验将一只饥饿的猫关入迷笼中,笼外放上猫喜欢的食物如鱼和肉。

猫在笼里因求食不得而乱动。

后来,偶然碰到按钮笼门打开,猫逃出来,获得食物。

他把将猫放入笼里到其逃出来所需的时间记录下来,然后将猫再放入笼中,重复同样的过程。

如此连续实验多次,所需时间逐渐减少;无效的动作逐渐摒除,最后,猫学精了,一入笼内就能转动门钮出来而取得食物。

出来后冲老桑得意洋洋地喵喵几下才放开猫胆吃它的鱼去了。

2.结论根据上述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是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随着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正确反应逐渐增加,终于形成固定的刺激反应,即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了联结。

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联结学习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1)效果律所谓效果律是指,在试误过程中,保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学习者对某一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后能获得满意的结果,那么反应与这一特定的刺激之间的联结便会增强;若得到烦恼的结果,这种联结便会削弱。

(2)练习律在试误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就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弱。

(3)准备律在试误过程中,当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时,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烦恼;反之,当这一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

实验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1.实验: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程序是:在喂狗食前几秒钟,发出铃声或节拍器响声,接着再将肉末送入狗的口中。

开始时,狗听到铃声只加注视,并不流口水,只是吃到食物时,才淌口水。

但这种操作过程经过若干次后,只要一发出铃声或节拍器声,狗就立刻分泌唾液。

很显然,狗对声音作出了反应。

这种本来和唾液分泌无关的铃声和节拍器声,由于它们和食物出现的时间接近,现在则可以引起唾液的分泌。

这种反应是后天学习得来的,巴甫洛夫称之为条件反射,铃声和节拍器声称为条件刺激。

十大心理实验

十大心理实验

十大心理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通过实验方法可以揭示出人类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

下面将介绍十大经典的心理实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世界。

1. 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该实验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波尔扎尼(Philip Zimbardo)于1971年设计并进行。

实验模拟了一所监狱,将一组志愿者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观察他们在模拟监狱环境下的行为。

实验结果显示,在极端环境下,人们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表现出暴力和服从等行为。

2. 权威实验(Milgram Experiment)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于1961年设计了这个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对权威的服从程度。

实验者要求被试者给予电击,观察他们是否会服从指令。

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愿意遵循指令,甚至在被试者出现痛苦的情况下仍然继续给予电击,揭示出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对权威的强烈服从倾向。

3. 空间不一致实验(Ponzo Illusion)该实验由意大利心理学家马里奥·庞佐(Mario Ponzo)于1913年设计。

实验通过绘制两条等长直线,但在两条直线的顶端分别绘制不同大小的斜线,使得上方的线条看起来更长。

这一现象揭示了人类的视觉错觉,即我们在处理空间关系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4. 批量同化实验(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索洛蒙·阿什(Solomon Asch)于1951年进行了这个实验,旨在研究个体在面对集体压力时是否会改变自己的判断。

实验者让被试者在一组明显错误的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

结果显示,当其他人都选择错误答案时,被试者往往会选择与大多数人一致的答案,揭示出人类的从众心理。

5. 权衡选择实验(Tversky and Kahneman)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合作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揭示了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偏见和错误。

经典的情绪心理学研究

经典的情绪心理学研究

经典的情绪心理学研究情绪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情绪及其心理过程的学科,涉及到人类的情感、情绪调节、情绪表达等方面。

下面列举了十个经典的情绪心理学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情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1. 詹姆斯-朗格理论(James-Lange Theory):提出情绪是身体生理反应的结果,即情绪是由于我们对身体反应的解释而产生的。

2. 斯坦利·舍克特尔与威廉·詹姆斯的实验: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证明了人们在经历刺激后会产生身体反应,而这些反应会影响到情绪的产生。

3. 保尔·艾克曼的实验:他通过观察人们的面部表情,发现不同的表情会对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提出了面部表情与情绪之间的关联。

4. 罗伯特·普鲁斯特的研究:他通过对情绪的观察和描述,提出了情绪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认为情绪不仅仅是简单的快乐或悲伤。

5. 约翰·韦森斯坦的情绪识别理论:他提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来识别情绪,并通过情绪的识别来影响自己的情绪体验。

6. 约瑟夫·勒威尔的情绪表达理论:他认为情绪表达是一种社会行为,并通过观察人们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来研究情绪的表达方式。

7. 保罗·埃克曼的情绪识别模型:他通过对面部表情的研究,提出了情绪的基本表情模型,并通过研究面部表情的微表情来识别人们真实的情绪。

8. 罗伯特·普鲁斯特的情绪调节理论: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情绪调节来改变自己的情绪体验,并通过情绪调节来提高心理健康。

9. 约瑟夫·勒威尔的情绪调节模型: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情绪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并通过情绪调节来改变自己的情绪体验。

10. 约翰·韦森斯坦的情绪调节理论: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情绪调节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通过情绪调节来影响自己的情绪体验。

以上是十个经典的情绪心理学研究,它们对我们理解和应用情绪心理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情绪对我们的生活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完整版)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

(完整版)12个必知的心理学实验

1.三山实验-皮亚杰实验内容: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坐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

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

实验结论: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2、条件反射实验-巴普洛夫实验内容: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

实验结论:巴甫洛夫认为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3、迷笼实验-桑代克实验内容: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

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

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

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

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

试验结论: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

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

4、白鼠实验-斯金纳实验内容: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

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实验结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

并由此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10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我们都有成为恶魔的潜在可能。

在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具有争议性的实验,是1971年斯坦福大学的监狱实验。

它从微观上展现出社会环境会怎样影响人的行为。

由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领导的研究者们,在斯坦福的心理大楼的地下室设立了一个模拟监狱,并且挑选了24名大学生(没有犯罪记录以及被视为心理健康)去扮演囚犯和监狱的警卫。

然后研究人员通过使用隐蔽摄像头观察囚犯(必须每天24小时留在监狱里)还有狱警(每8小时轮班)。

实验原本打算持续两周,但因为狱警的虐待行为,实验在实验的第六天就被迫中止——有时候他们甚至让囚犯遭受心理折磨——从囚犯展现出极度的情绪紧张和焦虑可以看出。

“狱警对囚犯的攻击升级,让他们脱得赤裸裸的,把袋子套在他们头上,最后强迫他们做一些让人羞辱的关于性的行为,”Zimbardo这样对《美国科学家》说。

“6天之后我不得不结束实验因为这个实验实在是失控了——除了担心警卫会怎么对待囚犯之外,我晚上都睡不着觉。

”我们没有注意到在我们的前方正在发生什么。

试想一下,你知道你周围将会发生什么事吗?你可能没有像你认为的那样保持清醒。

在1998年,哈佛大学和肯特州立大学针对大学里的路人展开关于人们对即时环境的警觉程度。

在实验中,一个演员向路人迎面走来,然后向他问路。

当路人向演员指示方向的时候,有两个人拿着一扇大木门从演员和路人之间经过,在几秒内完全阻挡了他们的视线。

在那段时间内,本来的演员会替换成另一个演员,不仅他们的身高、体格不同,连衣着、发型还有声线都不一样。

超过一半的被试都没有注意到这个替换改变。

这个实验是最先阐明“变化视盲”的现象的实验之一,它仅仅向我们展示了对于现有提供的视觉场景,我们是非常选择性地接受——那似乎显示出我们比想象中还要依赖我们的记忆和模式识别。

延迟满足很困难——但如果延迟满足,我们会更成功。

斯坦福在19世纪60年代末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是测试学前儿童的抗拒即时满足的的诱惑的能力。

心理学中的六大著名实验2024

心理学中的六大著名实验2024

引言概述:在心理学领域,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可以探索人类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中的六大著名实验之二,这些实验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了经典实验。

正文内容:一、社会心理学实验1.康福德实验(ConformityExperiment)a.1951年,美国心理学家康福德进行的一系列实验b.研究人类对群体压力的影响c.实验结果揭示了人类在面对集体决策时的遵从倾向2.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PrisonExperiment)a.1971年,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波尔德进行的监狱模拟实验b.研究人类在特定环境下的角色认同与行为变化c.实验结果引发了对伦理和道德问题的深入讨论二、发展心理学实验1.安尼案水平实验(TheAnotBError)a.1940年,美国心理学家安尼进行的婴儿认知实验b.研究婴儿的动作记忆与物体常规的发展c.实验结果揭示了婴儿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偏差2.毛茨特哈尔效应实验(MozartEffect)a.1993年,美国心理学家雷曼进行的音乐与大脑认知实验b.研究音乐对人类认知和情感状态的影响c.实验结果显示了音乐对大脑功能的积极影响三、认知心理学实验1.斯旺森多任务实验(TheSwansonMultitaskingExperiment)a.2013年,美国心理学家斯旺森进行的多任务处理实验b.研究人类在多任务处理情境下的认知能力c.实验结果揭示了多任务处理对注意力和工作记忆的影响2.巴克纳斯前瞻性记忆实验(Bartlett'sWaroftheGhostsExperiment)a.1932年,英国心理学家巴克纳斯进行的记忆与再现实验b.研究人类对外部信息的编码和再现过程c.实验结果揭示了人类记忆对外部经验的构建和再现的动态特性总结:通过上述六大著名实验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实验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这些实验揭示了人类心理和行为的一些基本特征,为心理学理论构建和实践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心理学实验100个经典

心理学实验100个经典

心理学实验100个经典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其发展离不开众多经典实验的推动。

这些实验不仅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人类的认知、情感、动机和社会行为等方面,还为心理学理论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100 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

米尔格伦实验(Milgram Experiment):这是一个关于服从权威的实验。

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对另一个人实施电击,尽管他们知道电击可能会造成伤害,但在实验者的权威指示下,许多人仍然选择了服从。

这个实验揭示了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对权威的盲目服从倾向。

罗森塔尔实验(Rosenthal Experiment):也被称为“教师期望效应”实验。

实验者告诉教师某些学生具有较高的天赋,而实际上这些学生是随机挑选的。

结果发现,那些被教师认为有天赋的学生在学业上取得了更大的进步,这表明教师的期望能够对学生的表现产生积极的影响。

阿希从众实验(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在这个实验中,参与者要判断线段的长度。

当周围的人都给出错误的答案时,很多参与者会放弃自己的正确判断而选择从众。

它展示了群体压力对个体判断的强大影响力。

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研究者将参与者随机分配为囚犯和狱警的角色,在模拟的监狱环境中观察他们的行为。

结果发现,环境和角色的设定使得参与者的行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原本正常的人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了极端的行为。

延迟满足实验(Delay of Gratification Experiment):给儿童提供一个选择,是立即获得一个小奖励,还是等待一段时间后获得一个更大的奖励。

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儿童在未来的生活中往往表现出更好的自控力和成就。

三山实验(Three Mountains Experiment):让儿童从不同角度观察三座山的模型,然后让他们描述站在其他位置的人所看到的景象。

教育心理学12个经典实验

教育心理学12个经典实验

教育心理学12个经典实验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现象与规律的学科。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经典实验是很重要的研究方法。

下面列举了教育心理学中的12个经典实验:
1.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实验:通过观察儿童的认知发展,揭示了人类思维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2. 阿斯奇洛夫的记忆实验:通过实验探究人们的记忆方式和存储方式,提出了“信息加工”模型。

3. 朗格尔的语言习得实验:通过观察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研究语言习得的机制和规律。

4. 米尔格拉姆的权威实验:研究人们对权威的信从和顺从,揭示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和心理变化。

5. 珍特尔的群体压力实验:研究人们在群体中的压力和归属感,及其对行为、意见和态度的影响。

6. 巴比特的激励实验:研究激励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掌握了激励对行为的调节
作用。

7. 赫克豪斯的知觉实验:研究知觉对信息加工的影响,提出了知觉对认知的影响。

8. 卡恩曼的信息处理实验:研究人们的信息处理过程,揭示了人类认知加工的过程。

9.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研究行为的塑造和调节,揭示了人类行为的规律。

10. 马兹洛的人类需求实验:研究人类的需求,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理论。

11. 戈德斯坦的启发式教学实验:研究启发式教学对学习的影响,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理论。

12. 伯格曼的自我效能实验:研究自我效能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的影响,揭示了自我效能的作用。

通过这些经典实验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教育心理学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

教师招聘 教育心理学经典实验及理论整理版

教师招聘 教育心理学经典实验及理论整理版

教育心理学实验行为主义者的实验总论:强调强化的作用,主要研究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

1.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和高级神经活动理论相关实验: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狗流口水)实验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实验者巴普洛夫实验对象狗实验过程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

实验前:(食物为无条件刺激UCS,流口水为无条件反射UCR,铃铛为中性刺激)给狗食物→狗流口水给狗摇铃铛→狗不流口水实验中:(无条件刺激与中性刺激进行联结,需要多次重复)给狗食物时,伴随摇铃,并多次重复→狗流口水实验后:(中性刺激变为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建立)给狗摇铃铛→狗流口水实验结果验证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重点解析非条件反射:动物和人与生俱来、先天习得,不需要学习的反射。

条件反射\信号反射:动物和人通过习得、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的刺激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反射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用词语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反射系统,人类独有。

注意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相区分,经典条件反射先有刺激物再有反应,操作性条件反射先出现反应再给与刺激物相关理论:1)高级神经活动最基本的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兴奋:神经活动由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转为活动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

抑制:神经活动由活动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转为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

2)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1)条件反射的抑制:外抑制:额外的刺激导致反应的停止。

超限抑制/保护性抑制:神经细胞长时间工作或受到强烈刺激作用时,使条件反射受到抑制。

消退抑制: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不再给予强化时产生的抑制。

分化抑制:只给条件刺激强化,其他无关刺激不强化,其他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

(2)条件反射的泛化:泛化:条件反射形成初期,类似于条件刺激物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射。

(3)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神经过程在大脑皮层上运动的基本形式即扩散和集中扩散:一个地方的神经细胞的兴奋引起周围神经细胞的兴奋。

(例如:泛化)集中:条件反射经过多次训练,区别了不同的刺激,指对条件刺激物进行反应。

心理学的十大核心理论

心理学的十大核心理论

心理学的十大核心理论心理学是一门涉及到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学科。

在学习心理学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重要的理论,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十大核心理论,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对心理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经典条件反射是一种基本的学习过程,它可以解释为何我们会对某些事情产生反应。

著名的“巴甫洛夫的狗”实验就是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基础。

该理论认为,一个刺激会触发一个相应的反应,直到它与另一个刺激联系在一起,之后产生条件反射。

例如,当我们闻到食物的味道时,我们的口水会开始分泌,这是因为食物与口水的分泌之间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

二、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也是一种基本的学习过程,它解释了为何我们会在某些情况下有意识地控制我们的行为。

该理论认为,我们的行为是通过在环境中根据奖励和惩罚的条件而形成的。

例如,当一个人在某个环境中接受惩罚时,他会尽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

三、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指儿童思维能力发展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儿童的思维能力是在不同的阶段中逐步发展的。

在不同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行为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例如,儿童在幼儿期时会表现出自我中心性,即认为他们是世界的中心,无法看待事物的多个方面。

四、人格理论人格理论是指个人的特质和性格类型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些基本特征或性格,这些特征可以用于描述和预测人们的行为。

例如,根据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斯马特的五个因素人格理论,每个人的人格可以用外向、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这五个因素来描述。

五、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是指人们如何理解和组织社会信息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知结构来对所接收到的社会信息进行解释。

例如,当我们接触到一个新的社交场合时,我们会借助以前的经验和观念来理解它,并作出相应的行为和反应。

六、情绪理论情绪理论是指人类情绪过程的理论。

心理学理论与实验研究

心理学理论与实验研究

心理学理论与实验研究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旨在研究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它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认知、社会、发展、人格等多个方面。

心理学理论和实验研究是心理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促进、互为依托,共同推动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学理论是对心理现象的解释和理解的框架。

它们基于对观察到的现象的观察和实证研究,提供了对心理过程和行为的解释。

其中,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三大主要理论流派。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

它认为人类行为是由环境刺激所引发的反应所决定的。

例如,帕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实验证明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

行为主义理论对于解释和预测行为有很大的帮助,但它忽略了内在的心理过程。

认知心理学理论关注人类思维和信息处理的过程。

它认为人类是主动的信息处理者,通过感知、记忆、推理等过程来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巴特莱特的信息加工模型都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理论。

认知心理学理论对于理解人类思维和决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框架。

社会文化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类行为和思维是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产物。

它强调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以及文化因素在塑造个体心理过程中的作用。

米尔格拉姆的权威实验和扎伊奇的干预实验都揭示了社会因素对人类行为的重要影响。

社会文化心理学理论对于理解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文化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与心理学理论相辅相成的是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心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控制和操作变量,来研究心理现象和验证心理学理论。

实验研究可以提供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证据,从而推动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实验设计的关键是控制变量。

在实验中,研究者需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只改变一个或几个变量,以便观察其对结果的影响。

例如,在研究记忆的实验中,研究者可以控制学习材料的种类、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以观察这些因素对记忆表现的影响。

心理实验研究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野外实验。

实验室实验通常在受控的环境中进行,研究者可以更好地控制变量,以便观察特定因素对心理现象的影响。

解读心理学经典案例

解读心理学经典案例

解读心理学经典案例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的科学领域,通过研究心理学的经典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以及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以下将介绍几个心理学领域中的经典案例,帮助我们深入探索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案例一: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是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洛姆巴多于1971年进行的一项研究。

该实验旨在探究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反应,并对监狱环境下的权力动态进行研究。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参与者分为“狱警”和“囚犯”两个角色,模拟真实监狱环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人员发现参与者会逐渐表现出强烈的权力和虐待行为,结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这一案例揭示了权力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以及当人们置身于特定环境中时,他们可能表现出与自身价值观不符的行为。

这种行为的变化可以解读为情境因素对人类行为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引发了对个体与环境互动关系的讨论。

案例二:洛希尔实验洛希尔实验是由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于1961年进行的经典案例。

该实验探究了个体是否会在权威者的指令下,无视道德和个人判断,而纵容于他人的痛苦。

在实验中,被试者扮演“教师”的角色,向“学习者”逐渐增加电击强度。

尽管电击只是模拟的,学习者实际上并不受到伤害,但教师被告知学习者可能会出现痛苦的反应。

洛希尔实验揭示了权威性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试者在被要求继续增加电击强度时,没有表现出抵抗的行为,而是顺从于权威者的指令。

这一实验引发了对道德判断、权威性以及个体对他人痛苦反应的探讨。

案例三:巴福斯理论巴福斯理论是由心理学家艾伦·巴福斯于1959年提出的。

该理论通过解释购买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以及人类对产品的价值感知和决策过程。

巴福斯认为,人类在购买决策时被两种思维驱动,一种是“认知思维”,另一种是“感性思维”。

认知思维指的是消费者在购买时根据产品的功能特性、价格,以及与其他竞争产品的比较来做出决策。

30个著名的心理学理论

30个著名的心理学理论

30个著名的心理学理论1、鸟笼逻辑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

这就是鸟笼逻辑。

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

"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

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

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破窗效应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

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犯罪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纽约市在80年代的时候,真是无处不抢,无日不杀,大白天走在马路上也会害怕。

地铁更不用说了,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在地铁里,人人自危。

我虽然没有被抢过,但是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生涯,使我多少年来谈虎变色,不敢只身去纽约开会。

最近纽约的市容和市誉提升了不少,令我颇为吃惊,一个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竟能死而复生,向上提升。

因此,当我出去开会,碰到一位犯罪学家时,立刻向他讨教,原来纽约市用的就是过去书本上讲的破窗效应的理论,先改善犯罪的环境,使人们不易犯罪,再慢慢缉凶捕盗,回归秩序。

心理学经典实验案例

心理学经典实验案例

心理学经典实验案例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心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情感、意志、思维等方面。

在心理学研究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心理学领域的经典实验案例,这些实验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斯坦福监狱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波福特在1971年进行的一项著名实验。

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志愿者分为监狱警卫和囚犯两组,模拟监狱环境,并观察他们的行为。

结果显示,警卫表现出了严重的虐待行为,而囚犯则出现了心理崩溃的情况。

这个实验揭示了人们在特定环境下会产生的行为变化,引起了人们对权威和服从的深刻思考。

2. 束缚实验。

束缚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米洛格兰进行的一项实验。

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扮演监狱警卫或囚犯,模拟监狱环境。

结果显示,参与者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了极端的行为,甚至导致实验中止。

这个实验揭示了人们在特定环境下会产生的行为变化,引起了人们对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的思考。

3. 条件反射实验。

条件反射实验是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进行的一项实验。

实验中,他发现狗在听到食物的声音时会分泌唾液,后来他将食物的声音与钟声相联,发现狗在听到钟声时同样会分泌唾液。

这个实验揭示了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对后来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施卡特实验。

施卡特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施卡特进行的一项实验。

实验中,他通过对学生进行记忆测试,发现了记忆遗忘曲线的规律。

这个实验揭示了记忆的遗忘规律,对后来的记忆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韦伯费希实验。

韦伯费希实验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费希纳进行的一项实验。

实验中,他发现人们对重量的感知并非线性的,而是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这个实验揭示了感知的非线性规律,对后来的感知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就是一些心理学领域的经典实验案例,这些实验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们深入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心理学经典实验案例

心理学经典实验案例

心理学经典实验案例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通过实验方法对人类的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进行研究。

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有一些经典的实验案例,这些案例不仅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们深入了解人类心理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本文将介绍一些心理学经典实验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理论。

1. 斯坦福监狱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波斯特尔在1971年进行的一项实验。

实验中,他将24名健康的大学生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让他们在模拟监狱环境中生活。

结果表明,狱警表现出了极端的残忍和虐待行为,而囚犯则表现出了极度的恐惧和抵抗。

这一实验揭示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引发了人们对权威、社会支持和个体行为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

2. 杜尚效应实验。

杜尚效应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杜尚在1951年进行的一项实验。

实验中,他让被试者观察一段视频,其中有一个人在做手术,同时测量被试者的心率和血压。

结果显示,被试者在观看手术过程时,心率和血压明显上升。

这一实验揭示了人们对于血腥暴力场景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对于我们理解情绪和生理反应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3. 韦伯错觉实验。

韦伯错觉实验是由德国生理学家恩斯特·韦伯在19世纪进行的一项实验。

实验中,他让被试者触摸不同的金属棒,测量他们对于不同温度的感知。

结果显示,被试者对于温度的感知存在一定的错觉,即当手指触摸到较冷的金属棒后,再触摸到稍热的金属棒时,会感觉更热。

这一实验揭示了人们对于温度感知的主观性和相对性,对于我们理解感知和错觉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4. 鲁斯洛克实验。

鲁斯洛克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亨利·鲁斯洛克在1970年进行的一项实验。

实验中,他让被试者进行一个记忆测试,测试内容包括数字、字母和图形等。

结果显示,被试者对于不同类型的信息存在不同的记忆效应,即数字和字母的记忆效果较好,而图形的记忆效果较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意识
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 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如:感觉、思维、想象等, 具有主观控制性
• 潜意识
潜意识(下意识、无意识) 是一种不知不觉的内心的意 识活动,它是大量的本能的 欲望和冲动,不由自主的 心理活动。
区别
1、意识会遗忘,潜意识不会遗忘。 2、潜意识是惯性记忆,储存量非常惊人,不具备逻 辑性和分析性 3.潜意识在放松的时候最容易进入潜意识。
粘液质
• 典型表现:豹子头林冲沉着老练,身负深仇大恨,尚能忍 耐持久,几经挫折,万般无奈,终于逼上梁山。 心理学家把类似于林冲的气质叫做粘液质。这种气质就像 冬天一样无艳丽的色彩装点而"冰冷耐寒",但也缺乏生气。 这种人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表情平淡,情绪 不易外露,但内心的情绪体验深刻,给人以貌似"冷"的感 觉,很像外凉内热的"热水瓶"。 • 适合职业:外科医生、法官、管理人员、出纳员、会计、 播音员、话务员、调解员、教师、人力人事管理主管等
• Block 2 • 目的:习得的恐惧是否会迁移到其他物体 上。(心理学术语,这种迁移被称为“泛 化” ) • 一周后再次测验。 • Step 1 呈现白鼠,他对白鼠非常恐惧。 • Step 2 随后给他呈现了白兔、棉花和华生 头上的灰白头发、圣诞老人的面具,他都 感到恐惧。
实验结论
• 1.恐惧是人先天的一种情绪。
• 俄狄浦斯(Oedipus),外国文学史上典型 的命运悲剧人物。是希腊神话中忒拜( Thebe)的国王拉伊奥斯(Laius)和王后约 卡斯塔(Jocasta)的儿子。他在不知情下 ,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
故事梗概:
• • 忒拜国王后生下俄狄浦斯后,德尔菲(Delphi)神殿的神谕说:他会弑父娶母 。于是,这个婴儿被遗弃到一个无法独自存活的环境,等待着自然死亡。 幸运的是,俄狄浦斯被牧羊人解救了,并因双脚受伤,被命名为“俄狄浦斯 ”---肿胀的脚。牧羊人知道忒拜国的邻国--科任托斯国王没有子嗣,于是将俄 狄浦斯敬献国王。他在宫中被当作亲生儿子抚养,并成为王位继承人。俄狄 浦斯从不知科林斯国王与王后并非自己亲生父母。当他长大后得知德尔菲神 殿的神预言:他会弑父娶母。为避免预言成真,便离开科林斯,并发誓永不再 回来。 这时忒拜城正在遭受巨大的灾难,城内出现了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全城 正陷入极度的恐慌之中。斯芬克斯出了一个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 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动物是什么”。如果无人能解开谜语,她 便吞食忒拜城的市民。 于是忒拜国王拉伊奥斯出城寻访破解谜语高人,这时俄狄浦斯正赶往迪拜, 两人相遇。因为狭窄的道路只能容纳一人通过,而两个人互补相让。国王拉 伊奥斯粗暴地命令俄狄浦斯让路,俄狄浦斯盛怒之下与拉伊俄斯争斗,最后 将其杀死。 俄狄浦斯进入忒拜城之后,破解了斯芬克斯的谜语,谜语的答案就是人,早 上=幼年(爬行),中午=青年(走路),傍晚=老年(用拐杖),使女妖在羞愧 中自尽,拯救了忒拜城民。俄狄浦斯受到人民推崇被选为国王,按照习俗与
• 尊重需要 • 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固的地位 ,希望得到别人的高度评价。
• 自我实现的需要 • 每个人都有挖掘自己潜能倾向。希望自己 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希望完成与自己 的能力相称的事情。
行为主义
•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就可 以保证,对随机选出的任何一 名婴儿,我可以把他训练成任 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 律师、艺术家、商业领袖或乞 丐或小偷。 • ——华生
• 意识流学派:詹姆士和杜威 ---构造主义心理 学:冯特,心理学的创立者 • 格式塔学派:韦特海默、科勒总体大于个体 • 后现代心理学:一种现代的心理学思潮,与 艺术相关的解读 • 人本主义学派:自我中心论、 • “自由意志”和“人的价值” • 但我们有自由意志,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 和行动方向,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主要责
正式实验
• Step 3 • 首先,在艾尔伯特面前放一只小白鼠。 • 在他正要伸手时,突然敲击铁棒,他十分 恐惧。 • 这一过程重复了三次。一周以后,重复同 样的过程。
• Step 4 • 不出现声音,单独呈现白鼠。 • (白鼠与声音配对呈现七次后) 他对白鼠也产生了极度恐惧。以至于他看到 白鼠就嚎啕大哭。 • 从没有恐惧到产生恐惧只有短短的一周时 间。
胆汁质
• 典型表现:《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李逵脾气暴躁, 气力过人,为人耿直,忠义烈性,思想简单,行 为冒失。心理学家把类似于李逵的气质叫做胆汁 质。具有这种气质的人像“夏天里的一团火”,有 股火爆的脾气。这种人的情绪爆发快,一点就着。 精力旺盛,做事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 真诚;但思维活动常常是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做事也常常感情用事, 但表里如一。 • 适合职业:管理工作、外交工作、驾驶员、服装 纺织业、餐饮服务业、医生、律师、运动员、冒 险家、新闻记者、演员、军人、公安干警等
三、各流派简介
• • • • • • (一)精神分析学派 意识的研究、恋母情节 (二)人本主义 需要层次理论 (三)行为主义 华生经典实验
精神分析学派:
• 意识的研究,意识的冰山结构 • 意识分为:潜意识、前意识、意识 • 人的意识层面只是这个冰山的尖角,其实 人的心理行为当中的绝大部分是冰山下面 那个巨大的三角形底部,那是看不见的, 但正是这看不见的部分决定着人类的行为 ,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 的争斗,如此等等。
进入潜意识途径
1.
2. 3.
俄狄浦斯情节
• 通俗地讲是指男性的一种 心理倾向,就是无论到什 么年纪,都总是服从和依 恋母亲,在心理上还没有 断乳。所谓“情结“是指情 感上的一种包袱。
弗洛伊德1913年的《图腾与禁忌》一书 中提出俄狄浦斯。男孩早期的性追求对 象是其母亲,他总想占据父亲的位置, 与自己的父亲争夺母亲的爱情。也就是 恋母情结。弗洛伊德认为恋母情结是个 人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 2.怕什么、不怕什么,是后天环境决定的。
• 3. 恐惧情绪可以通过建立条件反射来逐步
形成,并且泛化到相似的物品上。



人本主义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 生理需要 维持个体生存和种系发展的一种基本需要 ,诸如对食物、空气、温度、性等的需要 • 安全需要 如果生理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出现一组 安全的需要。诸如,人一般都喜欢一个安 全的、有秩序的、可以预测的环境、要求 有稳定的职业,五险一金等
• 爱的需要 • 会产生爱、情感和归属的需要,诸如个人 强烈地需求朋友、爱人或孩子,渴望在团 体中与同事之间有深厚友谊关系等。
小奥尔波特实验
小艾尔伯特是一名九个月大身心健康的婴儿。
实验目的
• 通过实验证明: 情绪可以通过条件反射习得!
预实验
Block 1 Step 1 目的:为了解他是否害怕某种特定刺激 呈现: 白鼠、猴子、狗、棉花。 艾尔伯特非常感兴趣,愿意接触、触摸它们 。
预实验
Step 2 目的:确定艾尔伯特是否对巨大的声音是否会产 生恐惧反映。 在艾尔波特身后用锤子猛敲1.2m长的铁棒。 这时一声巨响突然出现,使他受他惊吓而哭泣。
多血质
• 典型表现:浪子燕青聪明过人,灵活善变,使枪 弄刀、弹琴吹策、交结朋友等无所不会。心理学 家把类似于燕青的气质叫做多血质。 具有这种气质的人总是像春风一样“得意洋洋”, 富有朝气。他们那副表情多变的脸折射出他们的 内心世界。好人交往,有种"自来熟"的本事,但 交情粗浅。他们的话言表达力强而且富有感染力, 一件平淡无奇的小事能被他们描绘得精彩无比。 对各种环境的适应力强。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 见异思迁。 • 适合职业:导游、推销员、节目主持人、演讲者、 外事接待员、演员、市场调查员、监督员等
抑郁质
• 典型表现:《红楼梦》的林黛玉多愁善感,聪颖 多疑,孤僻清高。心理学把类似于林黛玉式的气 质叫做抑郁质。这种气质给人以“秋风落叶”般的 无奈、忧愁的感觉。这种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 而又持久,主导心境消极抑郁,多愁善感。他们 聪明而富于想像力,注重内心世界,不善交际, 孤僻离群,软弱胆小。虽然踏实稳重,但却优柔 寡断。 • 适合职业:校对、打字、排版、检察员、雕刻工 作、刺绣工作、保管员、机要秘书、艺术工作者、 哲学家、科学家。
气质类型
二、流派
• 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 :意识的冰山结构、 催眠、梦的解析、力比多、俄狄浦斯情节 • 行为主义学派 华生、斯金纳、巴甫洛夫(诺 贝尔奖获得者) • 刺激----反应
条件反射(奶奶的原则):是指一个中性刺激和无 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 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你眼中的心理学„„
• 你是学心理学的,那么你说说我正在想什 么?
--算命的、读心术
• 心理学是探索: 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影响因素、相互关 系。通常是根据人的情绪表现和外在行为 等题的人、变 态、精神病,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 • 很多人在决定进心理咨询室之前,需要很大 的勇气,并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通过呈现蛋糕图片,扫描大脑活脑电波活动规律,预测未来10年,体重增加情况。
2.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根据回收的大 量数据,统计结果,描述某一人群一般心 理特征和心理现象。 3.数据处理:Eprime、SPSS 、AMOS软件 数据具有稳定性、有效性
一、研究对象:
• (一)心理动力:需要、动机 • (二)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 • (三)心理状态(意识状态):睡眠、觉 醒、催眠、梦 • (四)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性格=气质+环境)---华生经典实验
-----媒体导向 • 好莱坞大片所谓心理电影: • 《沉默的羔羊》、《精神变态者》、《发 条橙》、《催眠》等,描绘了心理变态中 最为严重的情况。这是心理学被误解主要 原因之一。 • 精神异常只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心 理咨询室针对的人群是---心理亚健康人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