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分析-1
混凝土结构塑性极限分析
混凝土结构塑性极限分析
混凝土结构塑性极限分析是基于塑性力学和极限平衡原理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的。
在进行分析时,首先需要制定正确的承载准则,这是确定结构塑性极限载荷的关键。
常见的承载准则有极限平衡准则、极限平衡位移准则和应变平衡准则。
然后,根据结构的几何形状、材料力学性质和荷载情况,建立结构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力学计算和相应的塑性计算。
最后,通过数值方法或试验方法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在混凝土结构的塑性极限分析中,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结构的初始强度、材料的本构关系、荷载的性质和作用面积,以及结构在变形过程中的非线性行为等。
在分析过程中,需要考虑结构在各个截面上的应力和应变分布情况,了解结构的变形形态和荷载的传递规律。
此外,还需要进行弯曲、剪切、压弯和剪弯等复杂变形的计算,以得到结构的变形量和变形模式。
1.确定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
通过塑性极限分析,可以了解结构的塑性变形能力,以判断结构承受荷载时是否会出现过大的塑性变形或结构失稳。
2.优化结构设计。
通过塑性极限分析,可以对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和优化,以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3.评估结构的可靠性。
通过塑性极限分析,可以对结构的可靠性进行评估,以确定结构在使用和极限状态下的安全性。
4.指导结构的维护和加固。
通过塑性极限分析,可以确定结构的破坏机理和塑性变形特征,以指导结构的维护和加固工作。
总之,混凝土结构塑性极限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对于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应用塑性极限分析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混凝土结构的变形行为和受力机理,为结构设计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工程力学中的塑性变形如何分析?
工程力学中的塑性变形如何分析?在工程力学的领域中,塑性变形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影响着材料的性能和结构的稳定性,还在各种工程应用中起着关键作用。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塑性变形进行分析呢?要理解塑性变形的分析方法,首先得明白什么是塑性变形。
简单来说,塑性变形指的是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的永久性、不可恢复的变形。
与弹性变形不同,弹性变形在去除外力后材料能恢复原状,而塑性变形一旦发生,即使外力消失,材料也无法回到初始的形态。
对于塑性变形的分析,我们通常从材料的本构关系入手。
本构关系描述了材料在受力状态下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
在塑性变形的情况下,这种关系变得较为复杂,因为材料的行为不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屈服准则是分析塑性变形的重要工具之一。
常见的屈服准则有Tresca屈服准则和von Mises屈服准则。
Tresca屈服准则认为,当材料中的最大剪应力达到一定值时,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
而von Mises屈服准则则基于八面体剪应力的概念,当八面体剪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材料进入塑性状态。
在实际分析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加载路径和加载历史。
加载路径指的是外力施加的方式和顺序,而加载历史则包括了之前所经历的加载过程。
这些因素都会对材料的塑性变形产生影响。
例如,在复杂的加载条件下,材料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塑性行为。
实验研究也是分析塑性变形不可或缺的手段。
通过拉伸实验、压缩实验等,可以直接获取材料在塑性变形阶段的应力应变数据。
这些实验数据不仅可以验证理论分析的结果,还能为建立更准确的本构模型提供依据。
在数值模拟方面,有限元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塑性变形的分析。
通过将结构离散成有限个单元,并结合材料的本构关系和边界条件,可以预测结构在受力情况下的塑性变形分布和发展趋势。
这对于复杂结构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多晶体材料中的塑性变形分析也是一个难点。
由于多晶体材料由众多晶粒组成,每个晶粒的取向和性能都有所不同,这使得塑性变形的分析更加复杂。
结构力学结构的塑性分析与极限荷载 ppt课件
M
M
随着M的增大,梁截面应力的变化为:
b
s
s
h b
s
h
y0 y0
s
s
a)
b)
s c)
b
s
s
s
h
y0 y0
s
s
a)
b)
s c)
图a)弹性阶段,最外纤维处应力达到屈服极限σs ,弯矩M
为:
MS
bh2 6
s
→屈服弯矩
图b)弹塑性阶段,y0部分为弹性区,称为弹性核。
图c)塑性流动阶段,y0→0。相应的弯矩M为:
Mu
bh
s
→极限弯矩
是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
极限弯矩的计算
Mu
bh
s
设塑性流动阶段截面上受压区和受拉区的面积分别为A1
和A2,并且此时受压区和受拉区的应力均为常量,又因为
梁是没有轴力的,所以:
sA1sA20
A1A2A/2
可见,塑性流动阶段的中性轴应等分截面面积。
【例17.1 】 图示为矩形截面简支梁在跨中承受集中荷载,试 求极限荷载。
FP
FPu
已知Mu
解:
FPul
Mu
FPu
Mu l
可破坏荷载: 对于任一单向破坏机构,用平衡条件求得的荷载值,称
为可破坏荷载,常用FP+ 表示。
基本定理:
(1)唯一性定理:极限荷载FPu值是唯一确定的。
(2)极小定理:极限荷载是可破坏荷载中的极小者。
由此,极限弯矩的计算方法: M u s(SS)
S、S分别为面 A、 积 A对等面积轴的静矩
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的塑性分析方法
支持 科研技 术人 员参 加压 力容器 学会 组 织的学 术交 流活 动 , 特从 这 次 学术会 议 交 流论 文 中挑 选 了数篇
文章 , 杂志上 刊登 , 在 以飨读 者 。
E up n set n& R sac ntue B in 0 0 3 C ia q imet np c o I i eerh Istt, e ig10 1 , hn ) i j
Absr t Plsi n lss meh d o e in b n l sso r su e v s esa e ito uc d a d r ve d t ac : a t a a y i t o sf rd sg y a ay i fp e s r e s l r n r d e n e iwe c
中 图分 类 号 : 6 1T 15 T一 5 ;B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8 7 2 1 ) 1 0 3 0 10 4 3 (0 1O ~ 0 3— 7
di1 .9 9 ji n 10 — 87 2 1. 10 7 o:0 3 6/.s .0 1 4 3 .0 10 .0 s
i hsp p r h ME Ⅷ 一2 2 0 s tk n a h il e o h nr d cin n h uo e n n ti a e .T e AS 0 7 i a e ste mani fte it u t .a d t e E rp a n o o
d ci n u to .
Ke r s:i t—la n lss ea t y wo d lmi o d a ay i ; lsi c—p a tc sr s nay i d r c o t d sg y a ay i fp e — lsi te s a l ss; ie tr u e; e in b n l ss o r s
结构力学第17章结构的塑性分析与极限荷载
Mu
(
l
) 0
l
得:
FPu
6M u l
[例] 求梁的极限荷载,已知极限弯矩为Mu。
q
qu
A
C
B
l/2
l/2
A Mu
Mu l
C B
2 Mu
解:计算刚体虚功:
2
瞬变体系机构
W
l
y qu dx
Mu
Mu
Mu
qu
(
l
l
)
M u
qu l
M u
虚功方程:
qu l
M u
qu
16M u l2
FPu
M
' u
3 2l
Mu
9 2l
A
M ' u
A
2l /3
FPu
DC
Mu
D
l/3
FPu
l
(M u
M u )
A
3 2l
D
3 2l
3 l
9 2l
弯矩图如图,弯矩
MB=
1 2
(M
' u
Mu )
M
u
,即M
' u
3M u
时,此破坏形态就可实现。
M' u
1 2
(M
' u
-
M
u
)
FPu D
C
A
B
Mu
综上,当M
Mu
FP增大
A
C
B
FP继续增大,第二个塑性铰出现在C 截面,梁变为机构。弯矩 增量图相应于简支梁的弯矩图(如图)。
Mu
FP达到极限值FPu
材料成型中的塑性流变行为分析与控制
材料成型中的塑性流变行为分析与控制材料成型是指将原料通过加工工艺转变为所需形状和尺寸的过程。
在材料成型过程中,塑性流变行为是一个重要的物理现象,它直接影响着成型工艺的稳定性和成品质量。
本文将从塑性流变行为的分析与控制两个方面,探讨材料成型中的塑性流变行为。
一、塑性流变行为的分析塑性流变行为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并保持形变的能力。
在材料成型中,塑性流变行为通常表现为材料的流动性和变形能力。
为了分析塑性流变行为,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应力-应变曲线:应力-应变曲线是描述材料塑性流变行为的重要工具。
它能够反映材料在不同应变下的应力变化情况。
通过分析应力-应变曲线,我们可以了解材料的屈服强度、延展性和硬化性等特性。
2. 变形机制:塑性流变行为的变形机制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方式。
常见的变形机制包括滑移、扩散、再结晶等。
不同的材料会有不同的变形机制,因此在材料成型过程中,需要根据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变形机制。
3. 温度效应:温度对材料的塑性流变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会增强,而冷却则会使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减弱。
因此,在材料成型中,需要根据不同材料的温度特性来选择合适的成型温度。
二、塑性流变行为的控制在材料成型过程中,控制塑性流变行为是确保成型工艺稳定性和成品质量的关键。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控制方法:1. 控制应变速率:应变速率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速度。
较高的应变速率会导致材料的塑性流变行为发生剧烈变化,容易产生缺陷和变形不均匀。
因此,在材料成型过程中,需要控制应变速率,确保材料的塑性流变行为稳定。
2. 控制成型温度:成型温度对材料的塑性流变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控制成型温度,可以调节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使其适应不同的成型要求。
同时,合适的成型温度还可以提高材料的流动性,减少成型过程中的应力集中和缺陷产生。
3. 优化成型工艺:成型工艺的优化是控制塑性流变行为的关键。
塑性极限分析
Pu
i
i
dS 0
s l
2. 上限定理:
机动允许的位移(速度)场:满足破坏机构条件(几何方程和位移、 速度边界条件),外力做功为正的位移(速度)场。 [ 放松极限条件,选择破坏机构,并使载荷在其位移场上做功为正] 破坏载荷:机动允许的位移场所对应的载荷。k P
k :机动允许载荷系数
ij :
*
* ui :
体力为零时:
ST
F i u i dS
*
ij dV
0
ij
*
V
塑性极限分析方法
1. 静力法
(1)取满足平衡条件且不违背屈服条件(极限条件)的应力(内力) 场。(建立静力允许的应力场)
(2)由静力允许的应力(内力 )场确定所对应的载荷,且为极限载荷 的下限:Pl- = sP (3)在多个极限荷的下限解中取: Plmax-
下限解--静力法。
l k :上限解--机动法。
ij
s
ij
虚功率原理: F u * dS i i
ST
ij dV
* V
ij
0
ij
0
ij
ST
l
s
P u
i
dS i
V
ij
0
ij
ij
dV
由Druker 公设:极限曲面是外凸的。
ST
ij
0ij源自ij 0Pi 在真实位移速度上的功率为正
下限定理:任何一个静力允许的内力场所对应的载荷 是极限载荷的下限。
[ 静力允许载荷系数是极限载荷系数的下限: s l ]
弹塑性分析.
能力谱方法
剪力(Vb) 和顶点位移(UN) 关系曲线-能力曲线
– 建立能力谱曲线:对结构进行Pushover 分析,得到结构的基底
能力谱法
roof
F
Capacity Curve
Capacity Spectrum
Vbase
Pushover Analysis
Sa
transform
Vbase
roof
MDOF System
Sd SDOF System
Pushover方法的基本原理
多自由度的荷载-位移关系转换为使用单自由度体系的加速度-位移方式表现的能力谱 (capacity spectrum),地震作用的响应谱转换为用ADRS(Acceleration-Displacement Response Spectrum)方式表现的需求谱(demand spectrum)。
Pushover方法的实施步骤
目标位移的求解
– 等效单自由度方法(N2方法)。将原结构等效为一弹塑性单自由度体 系,确定等效刚度、屈服荷载、屈服位移和等效自振周期。从已知的弹 性反应谱中按照等效周期可以得到结构的等效弹性位移。通过计算得到 将弹性反应谱转化为弹塑性反应谱的折减系数以及结构的延性系数,利 用等效弹性位移和反应谱折减系数以及结构延性系数就可以计算得出结
*
f y ,eq
Q* y M*
f0,eq Sa (Teq )
Sa (Teq )M *
f y ,eq Q* y 由强度折减系数谱与延性系数之间关系
R
f0,eq
T ( u 1 ) 1 Tc R u
T<Tc T Tc
计算结构的弹塑性位移
能力谱法
材料力学第十二章-考虑材料塑性的极限分析精选全文
M Hi 0 S A a S A 2a Fu 3a 0
极限荷载 Fu S A 容许荷载 [F ] Fu / n
§2-3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极限扭矩
S
Mx
S
Mx
S
Mx
O
外力增大
O
外力增大
O
S
S
S
只有弹性区 弹性极限状态
即有弹性区,又有塑性区 弹塑性状态
只有塑性区 塑性极限状态
弹性状态下横截面上 扭矩的最大值
max-S
残余应力
Mu Mr MS
由残余应力分布图知:
max
Mr Wz
最大残余应力发生在截面屈服区与弹性区的交界处;
中性轴上各点的残余应力为零。
作业:
2-2、5; 2-10
第十二章 考虑材料塑性的极限分 析
◆ 塑性变形·塑性极限分析的假设 ◆ 拉、压杆系的极限荷载 ◆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极限扭矩 ◆ 梁的极限弯矩·塑性铰
§2-1 塑性变形·塑性极限分析的假设
在弹性范围内进行强度计算
单向应力状态下采用正应力强度条件: max [ ] 纯切应力状态下采用切应力强度条件: max [ ]
弹性极限状态
弹塑性状态
屈服弯矩 MS ?
在完全塑性状态下
完全塑性状态
极限弯矩 Mu ?
塑性铰 卸载时塑性铰的效应会消失
弹性极限状态
弹塑性状态
完全塑性状态
弹性极限状态下横截面上的最大弯矩 MS :
max
M Wz
MS
bh2 6
S
完全塑性状态下横截面上的最大弯矩 Mu ?
截面完全屈服时中性轴的位置如何确定?
M xS
Wp S
πd3 16
《弹塑性分析》课件
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弹塑性分析
随着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出现,对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弹塑性分析将成为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包括对超弹性、粘弹性、粘塑性等方面的研究。
人工智能在弹塑性分析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未来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弹塑性分 析中,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模型预测和优化等。
03
建立每个单元的平衡方程,通过求解这些方程得到整个系统的
近似解。
弹塑性分析的有限元模型
材料属性
考虑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屈服强度等 参数。
初始条件
设定模型在分析开始时的状态,如初始应变 、初始应力等。
边界条件
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模型的边界条件,如固定 、自由、受压等。
载荷
根据实际情况施加适当的载荷,如集中力、 分布力等。
在建立弹塑性本构模型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 硬化或软化行为,以及温度、应变速率等对材 料力学行为的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03弹塑性分析的有限元方法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原理
离散化
01
将连续的物理系统离散成有限个小的单元,每个单元具有特定
的形状和大小。
近似解
02
用数学模型描述每个单元的行为,并使用近似解代替精确解。
平衡方程
弹塑性分析
目 录
• 弹塑性分析概述 • 弹塑性本构模型 • 弹塑性分析的有限元方法 • 弹塑性分析的实例 • 弹塑性分析的展望与挑战
01
弹塑性分析概述
弹塑性材料的定义与特性
弹塑性材料
弹性
塑性
弹塑性材料的特性
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动力弹塑性分析的优缺点
静力弹塑性分析与动力弹塑性分析的优缺点一、静力弹塑性分析
(1)、优点:
1.计算方便快捷;
2.水平加载模式对分析结果影响显著;
3.分析结果稳定。
(2)、缺点:
1.存在大量自由度的简化假定;
2.不能完全反应结构的动力特性;
3.不能反应结构高阶振型的影响。
二、动力弹塑性分析
(1)、优点:
1.全面考虑结构的材料、几何属性;
2.能给出结构构件屈服的时刻和顺序,从而判明结构的屈服机制;
3.可以迅速判别结构薄弱构件。
(2)、缺点:
1.地震波选择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
2.直接积分法计算开销较大;
3.材料本构、计算参数等选取对专业素养、经验等要求较高。
ANSYS塑性分析指南
ANSYS塑性分析指南引言:塑性分析是材料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它可以用来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塑性变形和破坏行为。
ANSYS作为一种常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可以进行复杂结构的塑性分析。
本文将提供一份ANSYS塑性分析的指南,以帮助读者了解塑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使用ANSYS进行塑性分析的基本流程。
一、塑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塑性分析基于塑性力学理论,其基本原理包括:弹性和塑性本构关系、流动规则和判据准则。
弹性和塑性本构关系是描述材料在加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流动规则是描述材料的变形行为的数学表达式,它代表了材料的塑性流动过程。
判据准则用于判断材料是否发生应力屈服或破坏。
二、ANSYS塑性分析的基本步骤1.建立有限元模型:首先根据实际结构建立有限元模型,在ANSYS软件中进行网格划分,选择适当的元素类型和网格密度。
2.设定材料本构关系:根据实际材料的力学性能,设定材料的弹性和塑性本构关系,在ANSYS中选择相应的材料模型,并设定材料的本构参数。
3.定义边界条件:根据实际结构的边界条件,定义结构的约束和加载方式,在ANSYS中设定相应的节点约束和荷载。
4.运行塑性分析:利用ANSYS提供的塑性分析功能运行分析,得到结构的应力、应变和变形等结果。
5.结果分析和后处理:根据分析结果,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优化设计。
利用ANSYS提供的后处理工具进行结果的可视化和数据的提取。
三、ANSYS塑性分析的扩展功能除了基本的塑性分析功能,ANSYS还提供了一些扩展功能,以满足复杂结构的塑性分析需求。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扩展功能:1.动态塑性分析:用于研究结构在动态载荷作用下的塑性响应,如爆炸、冲击等。
2.温度场塑性分析:用于研究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塑性行为。
3.多尺度塑性分析:用于研究材料的微观塑性行为,并将其引入宏观塑性分析中。
4.非线性大变形塑性分析:用于研究结构在大变形和塑性变形条件下的力学行为。
弹塑性力学-1 应力分析
斜截面上的应力 分量计算公式
如果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外面载荷用Fx,Fy,Fz表 示,而斜面为边界面,此时上式中的Pvx,Pvy,Pvz都 换成Fx,Fy,Fz,则上式亦可作为应力边界条件。
2 2 2 pvy pvz 总应力 pv pvx
正应力 v lPvx mP vy nP vz l 2 x m2 y n2 z 2lm xy 2mn yz 2nl zx 剪应力 v pv2 v2
对于动力学问题,还要给出初始条件。
弹塑性力学的基本解法: 根据基本方程求解 精确解法 即能满足弹塑性力学中全部方程的解。 近似解法 即根据问题的性质,采用合理的简化假 设,从而获得近似结果。 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 它不受物体或构件几何形状的限制,对于各种复 杂的物理关系都能算出正确的结果。
1-2 三维应力状态分析
z
pvz
斜截面的法线v与坐标轴 正向夹角余弦:
xy y yx xz yz zy zx pvx x z
x
pvy
cos(v, x) l , cos(v, y ) m, cos(v, z ) n
y
四面体平行于坐标轴的棱 边长度为dx,dy,dz 斜截面的面积为dS 静力平衡方程
3 基本方程与基本解法
弹塑性力学基本方程的建立需要从几何学、运动学 和物理学三方面来进行研究。 几何学方面 建立位移和应变之间的关系。 几何方程,位移边界条件 运动学方面 建立物体的平衡条件。 运动(或平衡)微分方程,载荷的边界条件
以上两类方程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无关,属于普适方程。
物理学方面 建立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 本构方程
正应力 p cos cos2 剪应力 p sin sin cos
1-钢筋混凝土静力弹塑性推覆分析
例题 钢筋混凝土静力弹塑性推覆分析
13.荷载组合
主菜单选择 结果>组合>荷载组合: 一般组合:用于查看内力变形等,一般组合中有包络组合 混凝土设计:用于结构设计部分组合 点击自动生成 设计规范:GB50010-10
注: 1. 考虑双向地震, 勾选双向地震“考 虑正交结果”,程序 会在荷载组合中自 动添加。 2.用户亦可自定义 所需的荷载组合, 先在左侧名称一栏 定名称,在右侧选 择荷载工况和组合 系数。
例题 钢筋混凝土静力弹塑性推覆分析
10.定义结构类型
主菜单选择 结构>类型>结构类型: 三维分析,地震荷载作用方向 结构类型:3-D (三维分析) 将结构的自重转换为质量:转换到 X、Y (地震作用方向)
注: 当只考虑水平向 地震作用的时候,转 换到 X、Y 方向;需要 考虑竖向地震分析的 话,要转换到 X、Y、Z 三个方向上。
2
例题 钢筋混凝土静力弹塑性推覆分析
1.简介
本例题介绍使用 midas Gen 的静力弹塑性分析功能来进行抗震设计的方法。例题模
型为九层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该例题数据仅供参考)
基本数据如下:
轴网尺寸:见平面图
柱:
500mmx500mm
主梁: 250mmx600 mm
混凝土: C30
图 23 定义结构类型
20
例题 钢筋混凝土静力弹塑性推覆分析
11.定义质量
主菜单选择 荷载>静力荷载>结构/质量>节点质量>将荷载转换成质量 质量方向:X,Y 荷载工况:DL LL 组合系数:1.0 0.5
注:此处转换的荷 载不包括自重。
图 24 荷载转换成质量
12.运行分析
结构力学 结构的塑性分析与极限荷载
A l/3
FPu
B
DC
Mu
B
Mu
D
l/3
l/3
B
3 l
D
6 l
此时M图如图,MA=3Mu
3M u
Mu
A
B
l/3 l/6
FPu
D
C
Mu
当3M u M u,此破坏可实现。
由虚功方程可得: FPu MuB MuD
FPu
Mu
(3 l
6) l
FPu
M u l
2 当截面D和A出现塑性铰时的破坏机构
FPu Mu' A MuD
极限荷载
q 2l x 2M u x(l x) l
qu
22 3 24
Mu l2
11
.7
Mu l2
极限荷载复习题
1. 极限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答:寻找结构承载能力的极限,充分利用材料。
2. 试说明塑性铰与普通铰的异同。 答:当截面弯矩达到极限弯矩时,这种截面可称为塑性铰; 塑性铰是单向铰,塑性铰只能沿弯矩增大的方向发生有限的 转角;塑性铰可传递弯矩,普通铰不能传递弯矩。
屈服弯矩、极限弯矩 以理想弹塑性材料的矩形截面纯弯曲梁为例:
M
M
随着M的增大,梁截面应力的变化为:
b
s
s
h b
s
h
y0 y0
s
s
a)
b)
s
c)
b
s
s
s
h
y0 y0
s
s
a)
b)
s
c)
图a)弹性阶段,最外纤维处应力达到屈服极限σs ,弯矩M
为:
MS
bh2 6
高钢第三章-塑性分析
3.2综述有关塑性铰的概念、假设、适用情形、研究和应用进展。
1.塑性铰的概念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钢筋屈服截面,从钢筋屈服到达到极限承载力,截面在外弯矩增加很小的情况下产生很大转动,表现得犹如一个能够转动的铰,称为“塑性铰”。
对于钢结构:在钢结构屈服的截面处产生,若不考虑几个分析中钢材的应变硬化,屈服的截面会产生一个不确定的转动,但可以承受一定的约束弯矩,像一个可以转动的较,称为“塑性铰”。
2.有关塑性铰的假设大多数的塑形分析中,我们假设塑性铰集中于一个点,但是实际上塑性去时发展到了一定的长度,这个区域我们称为塑性区。
塑形铰的长度取决于结构的荷载,边界条件,截面的几何形状。
为了简化计算,认为塑性区仅集中在塑性铰截面,杆件的其它部分都保持弹性。
如下图(a)所示。
当在外荷载作用下,杆件的某一截面达到塑性弯矩Mp以后,该截面除可以传递该弯矩外,在力矩作用方向上允许有任意大小的转动,但不能传递大于Mp的弯矩。
当荷载反向作用(或卸载)时,塑性铰恢复弹性,可以传递反方向弯矩,但不能任意转动,只有当反方向弯矩达到塑性弯矩时,才会形成反向的塑性铰。
如下图(b)所示。
3.塑性铰的适用情况塑性铰适用于塑性设计时,在《GB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中第9章塑性设计的适用范围是超静定梁、单层框架和两层框架。
对两层以上的框架,目前我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较少,故未包括在内。
两层以上的无支撑框架,必须按二阶理论进行分析或考虑P—△效应。
两层以上的钉支撑框架,则在支撑构件的设计中。
必须考虑:阶(轴力)效应。
如果设计者掌握了二阶理论的分析和设计力法,并有足够的依据时。
也不排除在两层以上框架设计中采用塑性设计。
塑性设计要求某些截面形成塑性铰并能产生所需的转动使结构形成机构,故对构件中的板件宽厚比应严加控制,以避免由于板件局部失稳而降低构件的承载能力。
4.关于塑性铰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对于超静定的梁,在所受荷载较大而产生应力重分布时,只要各梁的塑性截面强度满足要求,则整个梁系不会形成几何可变机构,整个梁系为安全。
ANSYS弹性及塑性分析1
什么是塑性⋯⋯⋯⋯⋯⋯⋯⋯⋯⋯⋯⋯⋯⋯⋯⋯⋯⋯⋯⋯⋯⋯⋯⋯⋯⋯⋯⋯1路径相关性⋯⋯⋯⋯⋯⋯⋯⋯⋯⋯⋯⋯⋯⋯⋯⋯⋯⋯⋯⋯⋯⋯⋯⋯⋯⋯⋯1率相关性⋯⋯⋯⋯⋯⋯⋯⋯⋯⋯⋯⋯⋯⋯⋯⋯⋯⋯⋯⋯⋯⋯⋯⋯⋯⋯⋯⋯1工程应力、应变与真实应力、应变⋯⋯⋯⋯⋯⋯⋯⋯⋯⋯⋯⋯⋯⋯⋯⋯⋯1什么是激活塑性⋯⋯⋯⋯⋯⋯⋯⋯⋯⋯⋯⋯⋯⋯⋯⋯⋯⋯⋯⋯⋯⋯⋯⋯⋯2塑性理论介绍⋯⋯⋯⋯⋯⋯⋯⋯⋯⋯⋯⋯⋯⋯⋯⋯⋯⋯⋯⋯⋯⋯⋯⋯⋯⋯⋯2屈服准则⋯⋯⋯⋯⋯⋯⋯⋯⋯⋯⋯⋯⋯⋯⋯⋯⋯⋯⋯⋯⋯⋯⋯⋯⋯⋯⋯⋯2流动准则⋯⋯⋯⋯⋯⋯⋯⋯⋯⋯⋯⋯⋯⋯⋯⋯⋯⋯⋯⋯⋯⋯⋯⋯⋯⋯⋯⋯3强化准则⋯⋯⋯⋯⋯⋯⋯⋯⋯⋯⋯⋯⋯⋯⋯⋯⋯⋯⋯⋯⋯⋯⋯⋯⋯⋯⋯⋯3塑性选项⋯⋯⋯⋯⋯⋯⋯⋯⋯⋯⋯⋯⋯⋯⋯⋯⋯⋯⋯⋯⋯⋯⋯⋯⋯⋯⋯⋯⋯5怎样使用塑性⋯⋯⋯⋯⋯⋯⋯⋯⋯⋯⋯⋯⋯⋯⋯⋯⋯⋯⋯⋯⋯⋯⋯⋯⋯⋯⋯6 ANSYS 输入⋯⋯⋯⋯⋯⋯⋯⋯⋯⋯⋯⋯⋯⋯⋯⋯⋯⋯⋯⋯⋯⋯⋯⋯⋯⋯7输出量⋯⋯⋯⋯⋯⋯⋯⋯⋯⋯⋯⋯⋯⋯⋯⋯⋯⋯⋯⋯⋯⋯⋯⋯⋯⋯⋯⋯⋯7程序使用中的一些基本原则⋯⋯⋯⋯⋯⋯⋯⋯⋯⋯⋯⋯⋯⋯⋯⋯⋯⋯⋯⋯8加强收敛性的方法⋯⋯⋯⋯⋯⋯⋯⋯⋯⋯⋯⋯⋯⋯⋯⋯⋯⋯⋯⋯⋯⋯⋯⋯8查看结果⋯⋯⋯⋯⋯⋯⋯⋯⋯⋯⋯⋯⋯⋯⋯⋯⋯⋯⋯⋯⋯⋯⋯⋯⋯⋯⋯⋯9塑性分析实例(GUI 方法)⋯⋯⋯⋯⋯⋯⋯⋯⋯⋯⋯⋯⋯⋯⋯⋯⋯⋯⋯⋯⋯9塑性分析实例(命令流方法)⋯⋯⋯⋯⋯⋯⋯⋯⋯⋯⋯⋯⋯⋯⋯⋯⋯⋯⋯⋯14弹塑性分析在这一册中 , 我们将详细地介绍由于塑性变性引起的非线性问题 -- 弹塑性分析 , 我们 的介绍人为以下几个方面 :什么是塑性 塑性理论简介ANSYS 程序中所用的性选项怎样使用塑性 塑性分析练习题什么是塑性塑性是一种在某种给定载荷下 , 材料产生永久变形的材料特性 ,对大多的工程材料来说 当其应力低于比例极限时 , 应力一应变关系是线性的 。
另外, 大多数材料在其应力低于屈服点 时,表现为弹性行为,也 就 是说,当 移 走 载 荷 时,其应变也完全消失。
理论力学中的塑性力学与流变分析
理论力学中的塑性力学与流变分析在理论力学中,塑性力学和流变分析是两个重要的分支领域。
塑性力学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可塑性变形的行为,而流变分析研究材料在应力作用下的变形行为以及流变性质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本文将从塑性力学和流变分析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以及实验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1. 塑性力学塑性力学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出现永久变形的行为。
其研究对象主要是金属、塑料、土壤等实际工程材料。
塑性力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概念和理论:1.1 塑性应变与塑性应力在塑性变形中,材料的应变与应力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通常采用屈服强度和延伸率等参数来描述材料的塑性变形特性。
1.2 屈服准则塑性屈服准则描述了材料何时开始产生塑性变形。
常用的屈服准则包括屈服曲线、屈服面和屈服方程等。
1.3 应力硬化和回复材料在塑性变形中,应力会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这种现象被称为应力硬化。
而在去除外力后,材料的一部分变形会恢复原来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回复。
2. 流变分析流变分析研究材料在应力作用下的变形行为以及流变性质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其主要目的是了解材料的流变行为,并拟合与预测流变曲线。
流变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2.1 流变模型与流变曲线流变模型是描述材料流变行为的数学方程,通过拟合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相应的流变曲线。
常见的流变模型有阿伦尼乌斯模型、鲁棒模型等。
2.2 可逆流变和不可逆流变材料在受力下的变形可以分为可逆流变和不可逆流变。
可逆流变是指在去除外力后,材料可以恢复原来的状态;而不可逆流变则是指材料发生永久性变形的情况。
2.3 应力松弛和应变蠕变应力松弛和应变蠕变是流变分析中的两个重要现象。
应力松弛是指材料在一定应力下,随时间逐渐减小应变的现象;而应变蠕变则是指在一定应变下,随时间逐渐增加应力的现象。
3. 实验方法在研究塑性力学和流变分析时,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剪切试验、扭转试验等。
这些实验方法可以用来获取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而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质和流变行为。
塑性分析的结果输出
一、输出量1. 塑性分析中将输出每个节点的下列量:EPEL 应变的弹性分量 EPPL 应变的塑性分量 EPTO 总应变EPEQ 累积等效塑性应变 HPRES 静水压应力 SRAT 应力比值 PLWK 累积塑性功 PSV 塑性状态变量2. 要显示塑性输出量:General Postproc > Plot Results > Nodal Solu ...3. 应变的弹性分量 (EPEL):应变的弹性分量 是模型的当前弹性应变。
elxzel yz el xy el z el y elxγγγεεε4. 应变的塑性分量 (EPPL):应变的塑性分量 是结构的当前塑性应变。
这些应变代表塑性应变增量∆εpl 的总和。
plxzpl yz pl xy pl z pl y pl x γγγεεε5. 总应变分量 (EPTO):总应变分量 是结构的总力学应变,是当前弹性应变分量(EPEL) 与塑性应变分量(EPPL)的总和。
totxztot yz tot xy tot z tot y totxγγγεεε6. 累积等效塑性应变 (EPEQ):累积等效塑性应变 是 等效 塑性应变 增量 的和。
换句话说,累积等效塑性应变指明了现正位于单轴应力-应变曲线的何处。
∑∆=εεpleqv pleqa(这个公式与VON MISES 的等效塑性应变略有区别)二、等效应变的说明:1. 可通过通用von Mises 公式计算等效弹性应变、等效塑性应变和等效总应变:()()()()()2122222223121⎥⎦⎤⎢⎣⎡+++-+-+-'+=xz yz xy x z z y y x eqv εεεεεεγγγνε 这里, εx, εy, 等是相应的应变分量,而v 是有效 Poisson 比。
2.等效弹性应变:当v ’ = v 时,等效弹性应变 与等效应力通过下式相联系:εσel eqveqv E =3.等效塑性应变:等效塑性应变 的计算是基于当前的塑性应变增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塑性设计3.1b 试用简单塑性分析法,求出图3.1b 所示超静定梁的极限荷载。
当0< ξ <1时,试求最大极限荷载的作用位置和大小。
答:由刚塑形的基本假设可得如下基本计算过程:该梁为一次超静定,只有当跨中和固端支座处都出现塑性铰之后才达到极限状态(如图 3.2),这时固端和跨中位置均已达到M u 根据虚功原理可得外力虚功等于内力虚功,可得下面的式子图3.12极限状态(自绘)3.2d 钢框架结构塑性分析需要考虑哪些初始缺陷?设计中可选用哪些等效方法和修正分析结果的方法?答:1.初始缺陷钢框架结构塑性分析需要考虑的初始缺陷主要有两类,构件的初始缺陷和框架的初始缺陷。
(1)构件初始缺陷构件的初始几何缺陷包括整体缺陷和局部(截面)缺陷。
其中,整体缺陷包括初弯曲、ξllPAClξ图3.11初倾斜以及初始扭转角。
对于无侧移框架,在前两种缺陷中,初弯曲的影响占主要部分;对于侧移框架,在两种缺陷中初倾斜的影响占主要部分。
初始几何缺陷对构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将随着构件轴力的增大而增大。
(2) 框架初始缺陷框架的初始缺陷主要是指框架结构的初始偏移,其初始偏移角 的计算公式如下:ϕ=k c k sϕ0 ;ϕ0=1/200k c=(0.5+1n c)0.5k c≤1k s=(0.2+1n s)0.5k s≤1其中:n c为每层柱子数;n s为每层柱子数2. 设计中的等效方法和修正分析结果的方法(1)等效水平力法(修正框架的初始缺陷)设计中可采用等效水平力的方法考虑初始偏移影响,如图3.4所示,此时框架的初始偏移用作用在楼面的等效水平力代替(楼面包括基础层)。
图3.21框架初始缺陷-初偏角ϕ(自绘)(2)对初始缺陷的分析方法A 、采用和处理残余应力一样的处理方法;B 、在建立单元平衡微分方程时,单元的初始位形就是带有初始几何弯曲的梁单元,假设此初始几何弯曲沿单元长度为一个正弦半波分布,从而在单元的刚度矩阵中考虑初始几何缺陷的影响;C 、精确缺陷建模法;D 、等效名义荷载法;E 、切线模量再度折减法。
补充思考:钢框架的不同分析方法中对初始缺陷的考虑F 1F 1ΦF 1ΦF 2图3. 22框架结构初始偏差的等效水平力法(自绘)图3.23 构件初始弯曲的等效水平力法示意图(自绘)le (8N ed e 0,d) /L 2(4N ed e 0,d) /L 2ed e 0,d) /L 2N crN cr N crcr现在对钢框架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一阶弹性分析、二阶弹性分析、刚-塑性整体分析及理想弹塑性整体分析。
根据框架支撑及侧移类型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设计,对于有侧移的结构要采用二阶分析。
1、二阶弹塑性分析(1)先进分析设计法多层多跨框架在重力和水平荷载作用下多处出现塑性铰和塑性区,导致其刚度逐渐退化而最终失去稳定。
有些杆件还因残余应力的存在而全程都有一些塑性发展。
精确确定框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不仅需要具体考虑残余应力和几何缺陷的效应,还要计及荷载对变形的二阶效应。
全面考虑上述效应来分析框架的荷载-变形路径直至框架丧失稳定,称为先进分析设计法。
这种方法要求把每根杆件划分为多个单元,杆件截面还要划分成众多小单元,加上材料和几何的双重非线性,计算工作量十分庞大,不适合于日常设计工作。
(2)改善的塑性铰法先进分析设计法实用化的一种方法叫做改善的塑性铰法,这种方法以每根杆件作为一个单元,其截面无需划分为小单元,从而使计算工作量大为减少。
不过此方法仍然属于二阶弹塑性,并且要引进柱子的初始弯曲和初始倾斜。
对失稳时无侧移的有撑框架,柱的初始弯曲度取L/1000,也可以代之以位于柱高度中央的假想水平荷载0.004N;对有侧移框架,几何缺陷取为初始倾斜率1/500,也可以用假想水平荷载0.002N作用于柱顶。
为了简化计算,也可把几何缺陷的效应和切线模量综合起来,降低切线模量,就无需考虑初始弯曲度或者假想荷载。
2、刚-塑性整体分析法刚-塑性整体分析则是把节点在塑性铰处考虑为结点,发生塑性变化,而结点以外梁柱其他地方仍然认为是刚性。
3、二阶弹性分析法结构的二阶弹性分析以考虑了结构整体初始几何缺陷、构件局部初始缺陷含构件残余应力)和合理的节点连接刚度的结构模型为分析对象,计算结构在各种设计荷载(作用)组合下的内力和位移。
A 、 结构整体初始几何缺陷模式可通过第一阶弹性屈曲模态确定。
框架结构整体初始几何缺陷代表值可由式∆i =ℎi 250√0.2+1n s √f yk235∆i ——所计算楼层的初始几何缺陷代表值; n s ——框架总层数,且23≤√0.2+1n s≤1.0;ℎi ——所计算楼层的高度。
确定且不小于 ℎi /1000( 如图3.6所示),框架结构整体初始几何缺陷代表值也可通过在每层柱顶施加由式H ni =Q i 250√0.2+1n s √f yk235Q i ——第楼层的总重力荷载设计值;n s ——框架总层数;当√0.2+1n s≤1.0,取取此根号值为1.0;计算的假想水平力等效考虑,假想水平力的施加方向应考虑荷载的最不利组合,如图3.7所示。
图3.24框架整体几何初始缺陷代表值(自绘) 图3.25框架结构等效水平力(自绘)B 、可采用考虑二阶效应的结构理论分析方法。
H H n2H H对无支撑的纯框架结构,多杆件杆端的弯矩M Ⅱ也可采用下列近似公式进行计算:M Ⅱ=M q +αi ⅡM HαiⅡ=11−θiM q ——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一阶弹性弯矩; M H ——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一阶弹性弯矩; θi ——二阶效应系数αi Ⅱ——考虑二阶效应第层杆件的侧移弯矩增大系数;当αi Ⅱ>1.33时,宜增大结构的抗侧刚度。
其中∑H ni 为产生层间位移∆u i 的所计算楼层及以上各层的水平荷载之和,不包括支座位移和温度的作用。
4、直接分析设计法直接分析设计法,同时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以及节点刚度和构件残余应力等缺陷对结构和构件内力产生的影响,建立带缺陷的整体结构模型并采用带缺陷的构件单元,进行二阶弹塑性分析法全过程分析。
构件(含支撑构件)的初始缺陷代表值可由式(1)计算确定,如图3.8所示;也可采用假想均布荷载进行等效简化计算,假想均布荷载由式(2)确定,如图3.9所示。
图3.26 构件的初始缺陷(自绘) 图3.27初始缺陷的等效处理方式(自绘)δ0=e 0sinπx l(1)δ0—— 离构件端部处的初始变形值;e 0—— 构件中点处的初始变形值,取e 0=l/750; x —— 离构件端部的距离; l —— 构件的总长度。
N kk(4N k e 0)/l(4N k e 0)/lq=(8N k e 0)/l2q 0=8N k e 0l 2(2)q 0—— 等效分布荷载;N k ——该构件承受的轴力,取标准值计算。
框架结构和构件的缺陷(包括残余应力)可以用假想水平力进行等效计算,假想水平力的施加方向应考虑荷载的最不利组合,见图3.10所示。
图3.28 直接分析设计法的计算模型结构和构件采用直接分析设计法进行分析和设计时,计算结果可直接作为结构或构件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设计依据。
此时,结构的极限受力状态(荷载水平)应限制在结构第一个塑性铰形成时(构件截面为A 、B 级)或构件截面最大应力达到设计强度(构件截面为C 级),采用D 类截面构件组成的结构不宜采用直接分析设计法。
构件控制截面承载能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N A +M XⅡW X +M Y ⅡW Y≤f 式中:M X Ⅱ、M Y Ⅱ—— 分别为绕轴、 轴的二阶弯矩设计值,可由结构分析直接得到; A —— 毛截面面积;W X 、W Y —— 绕 轴、轴的毛截面模量。
3 门式刚架、钢框架结构考虑塑性的极限承载力分析有哪几类方法?各有何特点?N答: 塑性极限设计是建立在充分利用钢材的塑性变形与保持一定的承载力的基础上。
给超静定结构施加荷载,直到某一截面出现塑性铰,结构出现内力重分布。
荷载继续增大,结构上形成更多的塑性铰,当塑性铰的数量使得结构形成机构时,结构破坏,达到塑性设计的极限承载力状态。
在结构的弹性分析中,由于荷载的内力恒成正比,故能应用叠加法求解各种荷载不同组合时的内力。
在塑性分析中,荷载和内力不再成线性关系,荷载效应的叠加原理不再应用。
结构工程中实用的塑性分析方法大致可分成刚塑性分析方法和弹塑性分析方法两大类。
1、刚塑性分析方法此方法应满足的三个条件为平衡条件、形成机构条件、全塑性弯矩条件。
(1)平衡条件:作用在整个结构或任意部分的自由体上的力和力矩的总和为零。
(2)形成机构条件:形成足够数目的塑性铰,用以破坏结构的连续性使结构整体或其一部分形成机构。
(3)全塑性弯矩条件:以截面的全塑性弯矩作为极限弯矩,任何截面都无法超越此极限。
塑性分析中的三个基本定理为:下限定理,上限定理,唯一性定理。
(1)下限定理在满足平衡条件和全塑性弯矩条件的弯矩分布基础上,所求得的结构荷载必小于或等于塑性极限荷载,即增加结构材料不会降低结构的塑性极限荷载值。
(2)上限定理假定机构基础上所算得的结构荷载,大于或等于塑性极限荷载,在假定机构基础上计算结构荷载,一般自然满足平衡条件。
由此所算的荷载,是结构塑性极限荷载的上限。
从上限定理中可得出两个推论:将结构任一部分的材料减少,不可能增加结构的塑性极限荷载;对一个结构可能形成的所有机构,求得各自相应的荷载,则其中的最小值就是结构的塑性极限荷载。
相应的机构就是结构塑性破坏的真正机构。
(3)唯一性定理在比例荷载的条件下,所有荷载值均随一个统一参数值变化。
显然,结构塑性极限荷载相应的荷载参数值是唯一的。
同时满足平衡、形成机构和全塑性弯矩等三个条件的荷载,就是结构的塑性极限荷载。
从而可以得出:初始应力,初始变形和支座沉陷,均不影响结构的塑性破坏荷载值。
依据上述理论,建立三类门式刚架、钢框架结构极限承载力刚塑性分析方法:静力法、机构法、弯矩平衡法。
(1)静力法:静力法建立在下限定理的基础上,寻求一个既满足平衡条件、又符合全塑性弯矩条件(p M M )的弯矩图。
相应于这个弯矩图的荷载,仅为结构塑性破坏荷载的下限。
仅当弯矩达到p M 值(即形成塑性铰)的截面数目足以使结构变成机构时,得到真正的塑性破坏荷载。
静力法适用于超静定次数较低的梁和刚架。
先将结构的超静定约束除去,使结构转变为静定的基本体系。
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分别作出外荷载和超静定约束作用在基本体系上的弯矩图,超静定约束所产生的弯矩用未知的超静定约束值的函数来表示。
截面的总弯矩等于两种弯矩的代数和。
对于r 次超静定结构,需要形成(1+r )个塑性铰才能使结构转变为机构。
用尝试法置(1+r )个截面的弯矩等于p M ,得(1+r )个方程,联立解此方程组,即可算出p M 和r 个超静定约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