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不传之秘三两三验方秘方民间医的镇宅之宝

合集下载

神奇秘方“三两三”,民间中医无价之宝!上集。

神奇秘方“三两三”,民间中医无价之宝!上集。

神奇秘方“三两三”,民间中医无价之宝!上集。

原创针灸老韩承真传医今天有一种秘方,名字叫做“三两三”,可以称之为民间中医秘传瑰宝,这种秘方没有书籍流传于世间,也无法考证创作者,一般都是一代一代口授心传,当做传家宝流传于民间,不假他人之手。

1936年资兴民间医生袁国华先生在宜章执业,与中国中医研究院东直门医院宋孝志主任医师性情相投,交往多年,因为袁老先生年逾古稀,没有任何著作,也没有徒弟,恐怕家中秘方失传,才把“三两三”教给宋老。

1962年,宋老在《广东中医》杂志刊登发表了自己整理的袁老先生的“三两三”,这一宝贵的民间秘方才得以流传。

“三两三”又称为“三两三分三”,一般都是四味药,按君、臣、佐、使配伍严谨。

据传每个“三两三”汤药方,都有三分是保密的,由医师亲自加入汤内,虽然加的只有三分药,但是疗效可以提高不是一星半点。

【疮疡三两三】生黄芪30克,金银花30克,全当归30克,生甘草9克,川蜈蚣0.1克。

功效:养气血解毒。

主治:疮疡,肌肉风湿,风疹。

用于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及荨麻疹等。

【案例】刘先生,四十岁,患肌肉风湿十多年,后来生黄水疮,自己以为小毛病,未曾就医,迁延二年不愈,形体疲惫前来就诊,用疮疡三两三六剂,吃完药后黄水疮结痂痊愈,肌肉风湿也减轻很多,后照原方继续服用六剂,肌肉风湿痊愈。

再无复发。

邱氏,女,二十岁,经闭三年,多方治疗无效,常发风疹,服用本方三剂,风疹痊愈并且行经。

【按】本方经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抗过敏作用,常用于反应性关节炎的治疗。

【跌打三两三】全当归30克,金银花30克,大川芎30克,穿山甲9克,滇三七0.1克,研冲。

用法:药材用酒一碗,水两碗,合煎取一碗半,分两次温服。

服第一次大约四小时后,伤者必然大便,如果便中带血,不必惊讶,继续二煎服下。

次日必能行动,再将原方配服一副,静养两三天即可劳动。

主治:病者从高树或者高楼失足跌下,伤重垂危,看伤者没有破皮骨折,只用此方。

【案例原文】1947年,有一姓曾者,由高楼失足,牙关紧闭,气绝无声……检查伤势后即处原方予之……三副即愈。

民间中医不传之秘:“三两三”验方、秘方,民间医的“镇宅之宝”

民间中医不传之秘:“三两三”验方、秘方,民间医的“镇宅之宝”

精心整理民间中医不传之秘:“三两三”验方、秘方,民间医的“镇宅之宝”——本文选自《赵进喜临证心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赵进喜着)“三两三”原为掌握在铃医手中并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中药秘方、验方,由三味三两药物,一味三钱或三分的药物,共4味组成;也有“三两三钱三”,为三味三两药物,一味三钱药物,再加一味三分或三厘的药物,共5味组成,相传其中三分或三厘的药物,为汤方中的保密药,多由医师亲自加入汤内,虽然加的只是三分药,但疗效要高出许多。

因此在群众间流传这样一句话,“病要好得快,需用三两三”。

可以说,具有很突出的配伍特色,临床疗效确切,收效迅捷。

近数十年以来,经过宋孝志、周平安、张炳厚、高齐民、房定亚等诸多中医名家化裁应用,其功效得到了理论升华,其适用范围也有了进一步的扩充,非常值得重视与总结。

宋孝志先生说,“三两三”是民间医秘传镇宅之宝,无创作者和书籍流传于世,19世纪30年代民间医生袁国华先生在湖南宜章执业,与宋老性情相投,交往年余,因其年已古稀,没有着作,也不带徒,因恐家中秘传良方失传,把三两三口传心授于宋老。

也有学者提出“三两三”出自名医宋向元先生。

其源流所述不一,但是可以肯定,“三两三”多为民间秘方,一般掌握在铃医手中,草药医掌握的更多,其方剂大多都属于“各承家技,秘而不传”。

1960年熊梦在《梦庐医话》载其父用“三两三”治愈其大腿后历经数载反复发作的浸淫疮,其父云此方可用于一切久治不愈之皮肤病,有卓着疗效,熊梦开业期中,曾用此治疗数例病程达10余年之久的荨麻疹患者,服用此方月余,收到根治效果,认为此方不仅适用于慢性皮肤病之血行不良,也可用于亚急性期的各类疮疡。

1962年宋孝志先生将其所继承的袁国华先生的“三两三”经验整理刊载于《广东中医》,传下4首“三两三”验方。

其后高齐民在继承总结宋孝志先生经验的基础上,据宋孝志先生口述又记录下4首未经临床广泛验证的“三两三”验方。

此后近代诸多医家在此基础上,化裁变通,将“三两三”经验广泛用于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民间中医不传之秘:“三两三”验方、秘方,民间医的“镇宅之宝”

民间中医不传之秘:“三两三”验方、秘方,民间医的“镇宅之宝”

民间中医不传之秘:“三两三”验方、秘方,民间医的“镇宅之宝”——本文选自《赵进喜临证心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赵进喜着)“三两三”原为掌握在铃医手中并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中药秘方、验方,由三味三两药物,一味三钱或三分的药物,共4味组成;也有“三两三钱三”,为三味三两药物,一味三钱药物,再加一味三分或三厘的药物,共5味组成,相传其中三分或三厘的药物,为汤方中的保密药,多由医师亲自加入汤内,虽然加的只是三分药,但疗效要高出许多。

因此在群众间流传这样一句话,“病要好得快,需用三两三”。

可以说,具有很突出的配伍特色,临床疗效确切,收效迅捷。

近数十年以来,经过宋孝志、周平安、张炳厚、高齐民、房定亚等诸多中医名家化裁应用,其功效得到了理论升华,其适用范围也有了进一步的扩充,非常值得重视与总结。

宋孝志先生说,“三两三”是民间医秘传镇宅之宝,无创作者和书籍流传于世,19世纪30年代民间医生袁国华先生在湖南宜章执业,与宋老性情相投,交往年余,因其年已古稀,没有着作,也不带徒,因恐家中秘传良方失传,把三两三口传心授于宋老。

也有学者提出“三两三”出自名医宋向元先生。

其源流所述不一,但是可以肯定,“三两三”多为民间秘方,一般掌握在铃医手中,草药医掌握的更多,其方剂大多都属于“各承家技,秘而不传”。

1960年熊梦在《梦庐医话》载其父用“三两三”治愈其大腿后历经数载反复发作的浸淫疮,其父云此方可用于一切久治不愈之皮肤病,有卓着疗效,熊梦开业期中,曾用此治疗数例病程达10余年之久的荨麻疹患者,服用此方月余,收到根治效果,认为此方不仅适用于慢性皮肤病之血行不良,也可用于亚急性期的各类疮疡。

1962年宋孝志先生将其所继承的袁国华先生的“三两三”经验整理刊载于《广东中医》,传下4首“三两三”验方。

其后高齐民在继承总结宋孝志先生经验的基础上,据宋孝志先生口述又记录下4首未经临床广泛验证的“三两三”验方。

此后近代诸多医家在此基础上,化裁变通,将“三两三”经验广泛用于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秘传三两三

秘传三两三

秘传“三两三”记得1961年新年,我在谈起《江西中医》熊梦“冷庐医话”载“三两三”用于一切久不愈之皮肤病经验有卓效,熊梦说:“吾之开业期中,曾用此治疗数例患荨麻疹,病程达十余年之久,服用此方月余,收到根治效果,诚良方也。

”我好奇地问宋老,“三两三”方出自何书?为何人所创?图书馆能否借到?宋老说,“三两三”是民间医秘传镇宅之宝,无创作者和书籍流传于世。

你这一问,使我回忆起1936年资兴民间医生袁国华先生,他在宜章执业,与我性情相投,交往年余,因其年已古稀,没有著作,也不带徒,因恐家中秘传良方失传,才把“三两三”口传心授给我,今年我挤时间把它整理出来。

1962年第2期《广东中医》刊登了宋老整理发表的袁国华先生的“三两三”,全文抄录如下:“三两三”,亦称“三两三钱三”,很可能因为方剂分量而命名。

名为“三两三”的方剂很多大都属于秘传,多捷效,一般掌握在民间医师手里,草药医掌握的更多,所以在群众中流传这样一句话,“病要好的快,须用三两三”,可见群众对“三两三”的评价。

“三两三”的组成,一般都是四味药,君臣佐使配合很严谨,每一个“三两三”的汤方,都有三分保密药,由医师亲自加入汤内,虽然加的只是三分药,而疗效就高很多了。

1、“疮疡三两三”全方组成列下:生黄芪30g金银花30g全当归30g生甘草9g川蜈蚣0.1g(1)方解:金银花治一切风湿气;当归治一切风,除湿痹;黄芪能止诸经之痛;甘草通经脉,利血,坚筋骨,长肌肉;蜈蚣善走袪风。

蜈蚣辛温有毒而能除风攻毒,主治丹毒痜疮,便毒瘰疠,用于迁延日久之疮疹,更具殊功,此物虽有毒,但在能解百药毒的甘草协调之下,无不良反应。

黄芪、甘草宜生用,不宜炙用,炙则纯属内补,排毒之力转微。

(2)功用:此方养气血解毒(3)主治:疮疡,肌肉风湿,风疹。

用于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及荨麻疹等。

(4)医案两则:刘某,男,40余岁,患肌肉风湿已十余年,更历多医,迄未根治,甚以为苦,后更生黄水疮,自以为疮疹小毒,未曾就医,迁延二年余,形体日惫,如来就诊,详其病情经过,按辨证施治标本先后原则,先治其新病,与“疮疡三两三”六剂,药后不但黄水疮结痂告愈,肌肉风湿痛亦随之大减,遂教再将原方服六剂,肌肉风湿痛亦获全愈。

中医秘传三两三(二)1)疮疡三两三...

中医秘传三两三(二)1)疮疡三两三...

中医秘传三两三(二)1)疮疡三两三...
中医秘传'三两三'(二)
1)疮疡'三两三'
黄芪,当归,银花,甘草,川蜈蚣。

方义:金银花治一切风湿气,当归治一切风,除湿痹,黄芪能止诸经之痛,甘草通经脉,利血,坚筋骨,长肌肉,蜈蚣善走诸风,蜈蚣辛温有毒而能除风攻毒,主治丹毒痜疮,便毒瘰疠,用于迁延日久疮疡,更有殊功。

湘医仁语:此方养气血,解毒。

主治:肌肉风湿,风疹,用于久治不愈的皮肤病等。

该方由黄芪当归汤补气养血,加银花,甘草,又变成另一新方,更加蜈蚣搜风通络解毒。

这首方本人运用比较多,深有体会。

2)溃疡'三两三'
赤小豆,栝蒌根(天花粉),浙贝母,大冰片。

主治:痈疽溃后,久不敛口,或远年近日之溃疡均可敷贴。

用法:上药各研极细末,称足分量后,再将药末和勻,视疮口大小分为二包或三包,每包用鸡蛋清调敷,日换下一次,或换下之药不可扔掉,将脓血放置土上,吸去其毒,次日仍以鸡蛋清合前药匀调包敷,以一料交替使用,至愈为止,药力始可用尽。

#健康科普排位賽##快问中医中医超能团##快问中医##快问中医超能团##中医#。

三两三

三两三

中医瑰宝——秘传“三两三”记得1961年新年,我在谈起《江西中医》熊梦“冷庐医话”载“三两三”用于一切久不愈之皮肤病经验有卓效,熊梦说:“吾之开业期中,曾用此治疗数例患荨麻疹,病程达十余年之久,服用此方月余,收到根治效果,诚良方也。

”我好奇地问宋老,“三两三”方出自何书?为何人所创?图书馆能否借到?宋老说,“三两三”是民间医秘传镇宅之宝,无创作者和书籍流传于世。

你这一问,使我回忆起1936年资兴民间医生袁国华先生,他在宜章执业,与我性情相投,交往年余,因其年已古稀,没有著作,也不带徒,因恐家中秘传良方失传,才把“三两三”口传心授给我,今年我挤时间把它整理出来。

1962年第2期《广东中医》刊登了宋老整理发表的袁国华先生的“三两三”,全文抄录如下:“三两三”,亦称“三两三钱三”,很可能因为方剂分量而命名。

名为“三两三”的方剂很多大都属于秘传,多捷效,一般掌握在民间医师手里,草药医掌握的更多,所以在群众中流传这样一句话,“病要好的快,须用三两三”,可见群众对“三两三”的评价。

“三两三”的组成,一般都是四味药,君臣佐使配合很严谨,每一个“三两三”的汤方,都有三分保密药,由医师亲自加入汤内,虽然加的只是三分药,而疗效就高很多了。

1、“疮疡三两三”全方组成列下:生黄芪30g金银花30g全当归30g生甘草9g川蜈蚣0.1g(1)方解:金银花治一切风湿气;当归治一切风,除湿痹;黄芪能止诸经之痛;甘草通经脉,利血,坚筋骨,长肌肉;蜈蚣善走袪风。

蜈蚣辛温有毒而能除风攻毒,主治丹毒痜疮,便毒瘰疠,用于迁延日久之疮疹,更具殊功,此物虽有毒,但在能解百药毒的甘草协调之下,无不良反应。

黄芪、甘草宜生用,不宜炙用,炙则纯属内补,排毒之力转微。

(2)功用:此方养气血解毒(3)主治:疮疡,肌肉风湿,风疹。

用于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及荨麻疹等。

(4)医案两则:刘某,男,40余岁,患肌肉风湿已十余年,更历多医,迄未根治,甚以为苦,后更生黄水疮,自以为疮疹小毒,未曾就医,迁延二年余,形体日惫,如来就诊,详其病情经过,按辨证施治标本先后原则,先治其新病,与“疮疡三两三”六剂,药后不但黄水疮结痂告愈,肌肉风湿痛亦随之大减,遂教再将原方服六剂,肌肉风湿痛亦获全愈。

▲古方“三两三”:用于抗癌

▲古方“三两三”:用于抗癌

▲古方“三两三”:用于抗癌基础方:黄芪、土茯苓、生苡仁、当归、甘草、党参、五灵脂、莪术、白术、赤芍、白芍、桂枝、姜黄。

功能:益气扶正,抗癌解毒。

主治:各种恶性肿瘤,可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带病延年;同时与放、化疗协同使用,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方解:黄芪、当归益气养血扶正,生苡仁、土茯苓----利湿解毒抗癌,党参、五灵脂----益气化瘀,相畏相激,莪术、白术----攻补兼施,健脾抗癌消瘤,姜黄----行气活血抗病毒,抑制癌细胞生长,阻挡其转移,桂枝、芍药、甘草----辛甘化阳,酸甘化阴,建立中气,全方共成扶正抗癌之功。

评述:中医对肿瘤早有认识。

在殷墟甲骨文中就有“瘤”的记载;《黄帝内经》已经有“肠覃”、“石瘕”、“癖结”等病的论述,及“坚者消之”、“结者散之”的记载。

后代医家称之为“瘿瘤”、“赘瘤”、“噎嗝”、“恶疮”、“岩”、“癌”。

肿瘤的发生----可总括为正虚、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目前,部分学者已经认识到肿瘤的发生是细胞间调控与信息传递被打乱,致癌作用是一个有逆转可能的连续统一体,过度杀伤癌细胞有可能会损伤机体的正常反应性,破坏内环境平衡,使原已失衡的机体调控作用更加恶化和紊乱。

有效地治疗并不需要肿瘤的完全消退及肿瘤细胞的全部杀灭,而是要提高其基因稳态和自我康复的能力。

本方在杀伤肿瘤细胞的方面不如化疗药物作用强,但其功能却能够扶正抗癌,进而带病延年,减轻痛苦;与化疗药合作可产生增效解毒的协同作用。

加减:鳞癌----注重化瘀;加桃仁、水蛭,腺癌----注重燥湿化痰;加海藻、浙贝、半夏、南星;甲状腺肿瘤血碘低者----重用海藻、昆布、海浮石、海哈壳;血碘高者则禁用;肺癌----尤需防燥:加天花粉、五味子、百合;肝癌----加郁金疏利肝胆;食道癌----加威灵仙、急性子;骨癌----需补肾解毒:加土元、骨碎补;乳腺癌----重用漏芦、公英等;转移至淋巴结----注重软坚散结:加鳖甲、鹿角霜、牡蛎,属于寒毒蕴结者----重用附子;阻塞脉络,静脉、淋巴回流受阻,肢体水肿者----应通络利水,加地龙、鸡血藤、泽兰、泽泻、益母草;消瘦,营养不良,白细胞降低----加熟地、山药、人参、紫河车、灵芝。

(12)“三两三”奇效秘方真传

(12)“三两三”奇效秘方真传

(12)“三两三”奇效秘方真传记得1961年新年,我在谈起《江西中医》熊梦“冷庐医话”载“三两三”用于一切久不愈之皮肤病经验有卓效,熊梦说:“吾之开业期中,曾用此治疗数例患荨麻疹,病程达十余年之久,服用此方月余,收到根治效果,诚良方也。

”我好奇地问宋老,“三两三”方出自何书?为何人所创?图书馆能否借到?宋老说,“三两三”是民间医秘传镇宅之宝,无创作者和书籍流传于世。

你这一问,使我回忆起1936年资兴民间医生袁国华先生,他在宜章执业,与我性情相投,交往年余,因其年已古稀,没有著作,也不带徒,因恐家中秘传良方失传,才把“三两三”口传心授给我,今年我挤时间把它整理出来。

1962年第2期《广东中医》刊登了宋老整理发表的袁国华先生的“三两三”,全文抄录如下:“三两三”,亦称“三两三钱三”,很可能因为方剂分量而命名。

名为“三两三”的方剂很多大都属于秘传,多捷效,一般掌握在民间医师手里,草药医掌握的更多,所以在群众中流传这样一句话,“病要好的快,须用三两三”,可见群众对“三两三”的评价。

“三两三”的组成,一般都是四味药,君臣佐使配合很严谨,每一个“三两三”的汤方,都有三分保密药,由医师亲自加入汤内,虽然加的只是三分药,而疗效就高很多了。

1、“疮疡三两三”全方组成列下:生黄芪30g金银花30g全当归30g生甘草9g川蜈蚣0.1g(1)方解:金银花治一切风湿气;当归治一切风,除湿痹;黄芪能止诸经之痛;甘草通经脉,利血,坚筋骨,长肌肉;蜈蚣善走袪风。

蜈蚣辛温有毒而能除风攻毒,主治丹毒痜疮,便毒瘰疠,用于迁延日久之疮疹,更具殊功,此物虽有毒,但在能解百药毒的甘草协调之下,无不良反应。

黄芪、甘草宜生用,不宜炙用,炙则纯属内补,排毒之力转微。

(2)功用:此方养气血解毒(3)主治:疮疡,肌肉风湿,风疹。

用于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及荨麻疹等。

(4)医案两则:刘某,男,40余岁,患肌肉风湿已十余年,更历多医,迄未根治,甚以为苦,后更生黄水疮,自以为疮疹小毒,未曾就医,迁延二年余,形体日惫,如来就诊,详其病情经过,按辨证施治标本先后原则,先治其新病,与“疮疡三两三”六剂,药后不但黄水疮结痂告愈,肌肉风湿痛亦随之大减,遂教再将原方服六剂,肌肉风湿痛亦获全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中医不传之秘三两三验方秘方民间医的镇
宅之宝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民间中医不传之秘:
“三两三”验方、秘方,民间医的“镇宅之宝”
——本文选自《赵进喜临证心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赵进喜着)“三两三”原为掌握在铃医手中并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中药秘方、验方,由三味三两药物,一味三钱或三分的药物,共4味组成;也有“三两三钱三”,为三味三两药物,一味三钱药物,再加一味三分或三厘的药物,共5味组成,相传其中三分或三厘的药物,为汤方中的保密药,多由医师亲自加入汤内,虽然加的只是三分药,但疗效要高出许多。

因此在群众间流传这样一句话,“病要好得快,需用三两三”。

可以说,具有很突出的配伍特色,临床疗效确切,收效迅捷。

近数十年以来,经过宋孝志、周平安、张炳厚、高齐民、房定亚等诸多中医名家化裁应用,其功效得到了理论升华,其适用范围也有了进一步的扩充,非常值得重视与总结。

宋孝志先生说,“三两三”是民间医秘传镇宅之宝,无创作者和书籍流传于世,19世纪30年代民间医生袁国华先生在湖南宜章执业,与宋老性情相投,交往年余,因其年已古稀,没有着作,也不带徒,因恐家中秘传良方失传,把三两三口传心授于宋老。

也有学者提出“三两三”出自名医宋向元先生。

其源流所述不一,但是可以肯定,“三两三”多为民间秘方,一般掌握在铃医手中,草药医掌握的更多,其方剂大多都属于“各承家技,秘而不传”。

1960年熊梦在《梦庐医话》载其父用“三两三”治愈其大腿后历经数载反复发作的浸淫疮,其父云此方可用于一切久治不愈之皮肤病,有卓着疗效,熊梦开业期中,曾用此治疗数例病程达10余年之久的荨麻疹患者,服用此方月余,收到根治效果,认为此方不仅适用于慢性皮肤病之血行不良,也可用于亚急性
期的各类疮疡。

1962年宋孝志先生将其所继承的袁国华先生的“三两三”经验整理刊载于《广东中医》,传下4首“三两三”验方。

其后高齐民在继承总结宋孝志先生经验的基础上,据宋孝志先生口述又记录下4首未经临床广泛验证的“三两三”验方。

此后近代诸多医家在此基础上,化裁变通,将“三两三”经验广泛用于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在此,谨对“三两三”代表方剂给予介绍。

1、疮疡三两三
生黄芪30g,金银花30g,全当归30g,甘草9g,川蜈蚣(分冲)。

功效:养气血,解毒。

主治:疮疡,肌肉风湿,风疹等。

用于久治不愈的皮肤病、荨麻疹。

2、首风三两三
麻黄30g(打碎先煎,去沫),桂枝(去皮)30g,罂粟壳30g,甘草9g。

痛偏于左,加龙胆草;痛偏于右,加钩藤钩;痛头不偏的,加陈细茶。

服法:用水约4碗,先煎麻黄,沸后去净沫(或连水去掉),再用600g水纳诸药同煎,取水240g,分温三服,一服痛已止后服。

功效:祛风逐寒为主。

主治:头风。

煎禁忌:服药6日内禁生冷、油腻、鱼腥、酸辣,36日内禁房事,男女同法。

使用剂量不可减轻,以防抗药性。

如服1剂不效,不可再服。

麻黄、桂枝须如法炮制否则鼻衄。

3、跌打三两三
全当归30g,金银花30g,大川芎30g,穿山甲9g,三七粉(分冲)。

煎服法:用此药将酒1碗,水2碗,合煎取一碗半,分2次温服。

服第1次约经4小时后,伤者必然大便,若便中带血不必惊讶,继续二煎服下,次日必渐能行
动,再将原方配服1剂,静养2~3日即可。

功用:通经脉,活气血(因气虚重在通气活血,因身中重在解结祛瘀)。

主治:高树或高楼跌落,伤重垂危,无破皮折骨者。

4、溃疡三两三
赤小豆30g,瓜蒌根30g,浙贝母30g,大冰片(分冲)。

配用法:上药各研成极细粉末,称足分量后,再将药末和匀,视疮口大小分为2包或3包,每包用鸡蛋清调敷,日换1次,换下之药,不可扔掉,将脓血放置净土上,(地气)吸去其毒,次日仍以鸡蛋白和前药匀调包敷,以一料交替使用,至愈为止,药力始可用尽。

功效:解毒消疮。

主治:痈疽溃后,久不敛口,或远年近日之溃疡。

5、疼痛三两三
当归30g,川芎30g,鸡血藤30g,三七3g(冲服)。

主治:心脉瘀阻型心绞痛而表现为胸痛胸憋,固定不移,舌暗有瘀,脉弦者。

6、痹证三两三
当归30g,川芎30g,忍冬藤30g,炮山甲10g,三七粉3g(冲服)。

主治:风寒湿痹而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便,或游走不定,或痛有定处,遇寒加重,或疼痛重着,手足沉重者。

7、镇衄三两三
生地黄30g,桑叶30g,白茅根30g,党参10g。

主治:阳虚以外的各型衄证。

如鼻衄、耳衄、齿衄、眼衄、唇衄、指衄、肌衄、精衄(精索炎症)、腘衄、乳衄等。

8、水肿三两三
黑大豆30g,赤小豆30g,大戟30g,大枣9g,甘遂1g(冲服)。

煎服法:上药用米醋500mL,文火煎取100mL,早晨空腹顿服。

主治:全身水肿,腰以下为甚,久治不愈者。

禁忌:单腹水无效,脉浮者禁用。

只可服1剂,不可再服。

忌盐百日。

9、热痹三两三
益母草30g,透骨草30g,仙鹤草30g,知母9g,制马钱子(冲服)。

主治:热痹、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

10、安眠三两三
生地黄30g,酸枣仁30g,茯神30g,防己9g,朱砂(分冲)。

若温服后加白酒或黄酒一杯,则会不安神而神自安。

主治:少寐易醒(神经衰弱)。

11、自汗三两三
生黄芪3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黑豆30g,白术9g,灯心草。

主治:自汗。

综上所述,诸种“三两三”验方,虽出自民间医生之手,却都有“药少而精、效专力宏”之特点,不仅讲究配伍,还普遍注重炮制与煎服方法,具有明确的适应证与应用禁忌。

所以用之得宜,常有应手之效,更因其方中多毒药,取效后又当中病即止。

当然,我们今天临床应用“三两三”,也可在“三两三”基本药物组成基础上,根据具体病情加用其他药物。

如周平安教授以川芎30g,赤芍30g,白芍30g,甘草10g,龙胆草1g加减治疗顽固性偏头痛;以生黄芪30g,金银花
30g,全当归30g,甘草10g,三七粉1g(分冲)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以酸枣仁30g,桔梗30g,生地黄30g,当归10g,川芎1g加减治疗顽固性失
眠;以葛根30g,代赭石30g,生牡蛎30g,威灵仙10g,沉香粉1g(冲)加减治疗颈椎骨质增生;以生黄芪30g,金银花30g,当归30g,白芍10g加减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以生黄芪30g,蒲公英30g,当归30g,半夏10g 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等。

皆有效验。

张炳厚先生运用疼痛三两三化裁治疗心脉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行气活血三两三(主方+四逆散)、益气活血三两三(主方+黄芪、党参、甘草)、益气养阴三两三(主方+黄芪、党参、玄参、丹参、元胡)、化痰逐瘀三两三(主方+瓜蒌薤白半夏汤+陈皮、茯苓)、清化逐瘀三两三(主方+小陷胸+黄芩、竹茹)、益气养阴化痰逐瘀三两三(主方+黄芪、党参、玄参、元胡+瓜蒌薤白半夏汤)等,辨证论治特色突出。

此外,张炳厚先生还在痹证三两三基础上,化裁出祛风三两三(主方+黄芪、桂枝、白芍)并根据疼痛的性质、部位、病程随症加减,血瘀者则行之,气滞者则达之,寒胜者则温之,热灼者则清之,水亏者则润之,血虚者则补之,共有治法14种,虽治法各异,但总以通调气血为主,以通为用,通则不痛。

高齐民先生则应用自汗三两三时常去炒白术,加桑叶9g,也常获佳效。

民间镇衄“三两三”还有一方,组成为细生地黄50g,生柏叶50g,生荷叶、生艾叶各25g,红茜草15g,三七面。

据传也有卓效。

笔者在临床上学习祝谌予、吕仁和教授经验,常用生黄芪30g,生地黄
30g,丹参30g,黄连9g,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常用青风藤30g,忍冬藤
30g,鸡血藤30g,威灵仙9g,加减治疗风湿、类风湿病;常用生黄芪30g,当归30g,金银花30g,甘草9g,加减治疗血管炎类疾病,也常有较好疗效。

可见,中医“三两三”验方配伍经验,非常值得传承与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