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宗教的关系
科学宗教与哲学的关系
真正实 现人 与 自 然 、人与人 、人与社会的和 谐。 总之 , 生态文 明是在工业文明和科学技
部政绩考核制度和评价标准 , 全 面衡量 干部 政绩 , 把生态建设和保 护成效纳入干部考核 评价体系之中 , 建立科学 的干部考核指标体 系 和绿色 G D P指标体 系。 科学 的领导干部考 核评 价标 准更多地 突 出以人为 本为这 一核 心 ,更多地强调统筹发展 , 更 多地关注社会 效益 、长期效益和环境效益 , 要 引导各级领 导干部努力实践科 学发展观 , 注重从经 济指 标 、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 、资源指标 、 环境指标等多方 面综合评价政绩 , 树立 “ 生 态环境既是资源也是资本 ”的价值观和 “ 破 坏生态环境就是 破坏生产力 、 保护生态环境 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 产力”的新理念 ,树立 经济、社会 、生态环 境可持续发展 的政绩观 , 推动节能减排和环 境保护从 “ 软约束 ”向 “ 硬约束 ”转变 。要 建立长效机制,制定有关约束和激励政策 , 加强 目 标 责任考核 , 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 和保护生态环境 的产业结构 、 增 长方 式、消 费模式 , 坚决摒弃 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 换取经济发展 的做法 。 通过用科学的考核评 价标准评 判政绩 , 正确引导领导干部在经济 建设和社会 发展 中讲成本 、 重质量 、 求效益 ,
而科学是人类 的的一种活动,其本质是实现 人 类对世界 的规律行的把握 ,也就是实现思 维 和存在在规律层面上的统一 。哲学对科学 研 究成果 的反思 。具有重大意义的是对划时 代的科 学发现 的反思。当然,反思科学成果 及其所 提供 的崭新的认识成分对哲学可能引
起 正负两种效应 。一方面 , 通过反思解释和 阐发它所蕴含 的变革人类的思维方式和价值 观念的哲学意义 ,从而实现哲学对科学 的超 越 和哲 学的 自 我超越 ;另一方面 ,如果哲学 未加反 思地 、片面地夸大科学成果所提供的 认识成分 , 并从这个被夸大了的认识成分 出
从黑格尔的视角讨论哲学、科学和宗教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黑格尔的视角讨论哲学、科学和宗教三者之间的关系摘要:从人类历史上看,哲学、科学与宗教的概念是随着人类生存的发展而一同发展的。
而现代社会科学的极端发达使宗教只能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然而科学的发达也使现代人更无法抛开宗教的精神安慰,也更需要哲学的思辨。
三者自产生之日起就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
本文将从黑格尔的角度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黑格尔哲学科学宗教人类精神文明中最古老的三大组成部分即哲学、科学、宗教。
在古代,哲学、科学与宗教是混为一体的,哲学作为知识总汇包含着科学,哲学也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辅佐于宗教。
到了近代,首先是科学呈现出独立分化的特点,继而宗教也逐渐失去其统治地位。
在当代,哲学、科学与宗教在分化的基础上又呈现出新的整合趋势,许多问题,例如社会问题和各自领域的专业问题,单纯依靠三者之一是很难解决的。
因此,哲学、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思考。
一、什么是哲学?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宗教?很难准确的定义哲学、科学与宗教的概念。
在不进行更加深入地思考的情况下,可以先给出科学的定义:科学就是以理性和逻辑的方法为特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样的定义还可以进一步解释为,以理性和逻辑的态度,来探索世界,并以此指导自己的生活。
对于哲学的概念,黑格尔认为必须加以严密的规定。
例如宗教与宗教中所包含的思想和关于宗教的思想,特别是神话形式的宗教思想,由于他们的内容和形式很接近哲学,以至哲学似乎完全没有确定的范围。
罗素在其《西方哲学史》中说:“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
但是介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不同的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哲学研究的对象与领域也随之改变。
在人类文明诸多领域中,宗教是最具神奇色彩的。
一方面,宗教独具超凡的神性特征。
另一方面,宗教又充满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内容。
哲学-科学-宗教三者之间关系
浅析哲学\科学\宗教三者之间的关系摘要:哲学、科学、宗教几乎是同时产生,随着历史的发展,一度宗教占上峰,哲学成为其“婢女”,科学受到抑制。
现代社会科学的高速发展非但没有加速哲学的死亡和宗教的消解,反而更加需要哲学的慰藉和宗教这一精神家园。
在全球化背景的今天,厘清它们三者之间这种互补、交融、动态的和谐关系,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哲学;科学;宗教;互补;动态;和谐哲学、科学、宗教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最初的混沌一体到今天的整合共存,其过程经历了分化分立、矛盾冲突。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理解和正确把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引言哲学界普遍认为,哲学是非政治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问。
宗教的定义,从来就众说纷纭。
吕大吉先生指出:“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客观存在具有一些基本要素。
我们把这些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宗教的内在因素:1、宗教的观念或思想,2、宗教的感情或体验;一类是宗教的外在因素:1、宗教的行为或活动,2、宗教的组织和制度。
一个比较完整的成型的宗教,便是上述内外四种因素的综合。
”①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
发现、探索研究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就是科学。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中谈道:“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②罗素在其《西方哲学史》中说:“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
但是介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③二、历史上哲学、科学、宗教三者之间的关系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当自然现象与生命的灵性现象联系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原始人类的宗教思维模式。
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人类已不满足于仅仅用宗教神话的观念形式来解释自然现象,要求用抽象的概念、逻辑思维来反映客观世界的规律。
你认为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你认为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科学是一种解释自然现象的方法,它利用可重复实验的方式来发现规律性现象和普遍性定理。
而宗教则是一种信仰和文化体系,人们通过信仰和祷告来寻求精神上的满足和指引。
在一些人看来,科学和宗教之间是根本性的矛盾。
但实际上,这两者并非对立关系,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1. 科学和宗教可以相互促进尽管科学和宗教之间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但它们也有着一些相似之处。
例如,它们都涉及到对于人类命运的探寻和思考。
而在现代社会,研究发现,宗教信仰和科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积极的关联。
宗教信仰能够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人们去寻求更多的科学知识。
而科学知识则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审视宗教信仰。
2. 科学和宗教在某些方面存在冲突然而,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着一些冲突和矛盾。
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与宗教信仰相悖的说法和结论,这给宗教信仰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例如,曾经有人主张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这个观点与宗教信仰中的太阳系中心说法相冲突。
因此在某些时候,科学和宗教之间并不能在同一个层面上相辅相成。
3. 科学和宗教之间需要相互尊重既然科学和宗教都存在,那么二者该如何相处呢?尽管存在一些相互之间冲突的问题,但是归根结底,科学和宗教都是探索真理和人类命运的渠道。
因此,我们应该从相互尊重的角度来对待二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应该承认,科学和宗教各自具有不同的命运和历史背景,不能简单地将它们合二为一或混为一谈,更不能因为自己信仰某种宗教而否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结论。
综上所述,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话题。
在讨论这个话题时,我们需要站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认识科学和宗教的本质差异,理智地探讨二者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谈宗教,哲学,科学三者间的关系
谈宗教,哲学,科学三者间的关系科学、哲学与宗教概念是随着人类生存的扩展而一同扩展的。
历史上科学、哲学、宗教相互作用引起此消彼长,现代社会科学的极端发达使宗教只能成为一种炸主流的意识形态,然而科学的发达使现代人更无法抛开宗教的精神安慰,也更需要哲学的“思”。
科学、哲学与宗教是始终伴随人类的,三者自产生之日起就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科学、哲学与宗教是人类精神文明中最古老的三大组成部分,在古代,科学、哲学与宗教是混纯一体的,到了近代,科学呈现出独立分化的特点,宗教也渐失其统治地位,在这个时期,人们为独立分化的成就所鼓舞,很少有人去思考三者之间关系。
然而在当代,科学、哲学与宗教在分化的基础上又呈现出新的整合趋势,许多问题,包括社会问题和各自领域的专业问题,单纯依靠三者之一是很难解决的。
在人类文明诸多领域中,宗教是最具神奇色彩的。
一方面,宗教独具超凡的神性特征。
另一方面,宗教又充满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内容。
宗教可以说是人对世界的最初思考,是出现最早的人类信仰,世界对人而言有太多的未知和不可控制,最后人用这种东西代替了他所有的思考,人们也把宗教当成科学与道德的结合体。
哲学则介于宗教与科学两者之间。
蔡元培先生说的:美可以代替宗教。
美是美学,西方哲学的一个分支。
哲学在科学的基础上,加入了许许多多的各种人生、社会等等属于人的命题。
比起科学对人生的间接性,它更加直接的作用于人的生命,同时也反作用于科学等领域。
哲学是人们对无法理解的问题的求证,诸如世界本源,人的存在等问题,古代神话就是人们无法解释自然现象的产物,日后他演变成了宗教哲学;但人对现实自然是存在感知的,随着劳动的深入和文明的探索,古人由农业,建筑等劳动中获得的关于天地规律的经验逐渐演变成科学。
哲学不是独立于宗教和科学的个体,而是贯穿于宗教科学和人类历史的一种辩证和积累。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说:“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与互动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与互动宗教与科学是互相渗透、互相依存的两个学科领域。
宗教以信仰、道德和精神世界为核心,受人类道德、道德和精神生活的至高尊重;而科学则从实验、观察和分析的角度研究自然现象,尝试揭示自然规律和解释人类经验。
因此我们不应该将宗教与科学看做两个毫不相干的领域,而是应该通过探索它们之间的交集点和互动关系,理解它们的关系。
首先,宗教和科学都对人类的探索有所帮助。
宗教可以提供道德和精神指南,帮助人们成为更好的人。
科学则为我们提供了有关自然现象和人类经验的知识。
通过它们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它们为人类提供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其次,宗教与科学都试图解释自然现象和人类的存在。
宗教通过解释神或神的存在,试图回答自然世界和人类存在的意义问题。
科学则试图解释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和人类经验的真相。
然而,宗教和科学的解释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宗教是基于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神话的描述,而科学是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来证实和解释自然现象。
尽管宗教和科学的解释方式不同,但都试图回答人类的最根本的问题,尝试理解生命和世界的意义。
此外,宗教和科学的互动并不是完全独立的。
它们可以相互补充和启发,共同促进人类的进化和发展。
宗教可以提供人类意义资源,为科学发现和技术进步提供主要的动力;而科学则可以帮助解决宗教相关的科学问题,并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知识来发展宗教。
二者如互相关联的链条一样,相互引导,相互启发,帮助人类更全面地认识世界和自己。
可惜的是,宗教和科学之间的互动常常受到互相的理解和尊重的阻碍。
宗教领域的一些人可能会拒绝科学的真相,而某些科学家可能会认为宗教没有实际意义。
这种缺乏互相理解的现象,不仅延误了人类对自然和人类存在的认识,而且损害了宗教和科学各自领域的形象。
为了建立更紧密、更理解彼此的宗教和科学关系,需要通过对彼此的尊重和理解来实现。
只有当宗教和科学的观点得到共同认可,才能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推向真正的启示和发现。
因此,宗教和科学的关系和互动是至关重要的。
科学与宗教的相辅相成关系
科学与宗教的相辅相成关系科学与宗教是人类探索与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尽管它们在方法论和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但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它们并非互相排斥,而是可以相辅相成的。
科学和宗教在人类思维发展的长河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连接和互补的关系。
首先,科学注重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实验和推理,通过验证与验证的循环,不断积累并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知。
科学的特点在于严谨性和客观性,它致力于发现自然世界的规律,解释现象背后的机制。
科学通过严谨的方法与逻辑思维不断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人类发展繁荣的基础。
然而,科学并不能回答一些超出其范畴的问题,比如人类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以及道德价值等深层次的问题。
这就是宗教存在的意义所在。
宗教关注的是灵魂和信仰,通过信仰和教义来回答人类内心的问题。
宗教给予人们心灵上的慰藉和宽慰,提供了一种信仰体系来解答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追求。
宗教和科学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探索与解释的关系。
科学探索自然规律,而宗教解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科学提供了宏观世界的认知,宗教则提供了人的认知的内在维度。
它们共同引导人们去思考和认识世界的不同层面。
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使我们更加了解自然和宇宙的奥秘,它们揭示的科学真理为宗教提供了合法性,而宗教则帮助我们从科学的限制中解脱出来,踏入更深的思考层次。
科学与宗教相辅相成的例子可以在历史上找到。
伽利略的“地动说”与天主教教义相抵触,但这并没有阻止科学的发展。
相反,伽利略通过实验证明了地球自转的理论,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同时也为人们重新审视和理解信仰提供了契机。
类似的例子还有达尔文的进化论与基督教的创世故事的冲突。
尽管引发了一场科学与宗教之间的激烈争论,但这也促使了对宗教观念的再思考。
科学与宗教并不是对立的关系,它们的辩证统一反映了人类思维的多元和复杂性。
宗教提供了人类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指引,同时解答了科学无法回答的问题;科学则提供了证据和实证的依据,让人们更加客观地认识世界和自身。
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科学与宗教一直以来都是两个极其热门的话题,人们常说科学是宗教的对立面,而宗教是科学无法触及的层面。
但是,这两者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谈论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以期能够更好地探究这一复杂的话题。
一、科学与宗教的定义科学是一种系统性、规范化的知识体系,是人类探究自然规律、认知自身的一种途径。
宗教则是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一种信仰和崇拜,通常与道德、价值观等方面联系在一起。
二、科学与宗教的冲突与融合科学和宗教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科学强调的是逻辑思维、实证和证据的支持,而宗教则强调的是信仰、感性体验、神秘主义。
因此,在某些场合下,两者之间会出现冲突。
例如,在进化论爆发的时期,达尔文的科学观点与宗教的神创论发生冲突。
但科学和宗教也有互通的地方,科学的发展经常会刺激对宗教信仰的反思,反之亦然。
三、科学与宗教的相互补充科学和宗教也有相互补充的地方。
宗教可提供一种伦理道德基础,而科学则可应用技术手段来实现实践。
同时宗教也对科学的研究有重大影响,例如伽利略就是热衷于教堂音乐的人,他的科学研究理念与音乐创作有关。
四、科学与宗教应该如何协调?科学与宗教不应该相互排斥,而应该相互理解、尊重。
科学的发展依赖于实证、逻辑和思维的演绎,而信仰则是宗教信仰的核心。
我们应该肯定的是,人类对于宇宙的认知是渐进式的,也正是由于科学和宗教的存在,人类才能够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更加深刻。
五、科学与宗教的未来未来,科学和宗教还会有很多未知的领域和共性。
尤其是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可能使得宗教变得越来越具有科学性,两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结语:正所谓科学和宗教境界不同,但本质一致。
人类发展过程中,科学和宗教一直是伴随着我们的。
人们应该不断更新对科学和宗教的认识,将它们具有质量的融合起来,使得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更重要的贡献。
科学发展及其与哲学、宗教的关系
科学发展及其与哲学、宗教的关系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姓名郑莹学号09307020192009-12-23摘要众所周知,希腊文化是自然科学之母,在希腊人看来哲学和科学是一个东西,所以在宗教、哲学、科学一体化的前科学时代,科学既不是独立的社会力量,亦非独立的学术专科,科学或孕育在哲学的襁褓之中,或依附于宗教,成为“神学的婢女”。
文艺复兴以后,采用实验方法研究自然,哲学和科学才分道扬镳,因为自然哲学开始建立在牛顿动力学基础上,而康德和黑格尔的追随者则引导唯心主意哲学离开了当代的科学,同时,当代的科学也很快地对形而上学不加理会了,由此,更加加速了哲学和科学的分离。
不过,进化论的生物学以及现代数学和物理学,却一方面使科学思想臻于深邃,另一方面又迫使哲学家对科学不得不加以重视,因为现在对哲学,对神学,对宗教,又有了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讲述西方科学史的大概发展来论述科学同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关键字科学哲学宗教“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人类从愚昧无知到懵懵懂懂,从野蛮到文明,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史也正是人类不断探求真理的过程,正如康德所说的繁星密布的苍穹是对自然的不断探索,心中的道德是对自身的不断探索,正是在这种不断探索之中,人类文明才会不断进步,才会造就出今天的科学,今天的世界。
现代的科学的绝大宏伟的大厦,或许是人类心灵的最伟大的胜利,但是,它的起源、发展和成就却是我们所知道最少的一部分,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它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到底是如何。
在读完丹皮尔的《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宗教的关系》后,我大概论述我的想法。
一科学在巫术和迷信原始宗教中的孕育费雷泽在《金枝集》中提出,巫术、宗教和科学是按这样的先后次序出现的,还有一位人类学家里弗斯以为,巫术和原始宗教是从野蛮人对世界怀有朦胧的敬畏和神秘感觉中,同时产生的。
读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读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作者简介:W.C.丹皮尔W.C.Dampier)。
20世纪英国著名科学史家。
以批判、实证精神对科学思想发展史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就蜚然,有《物理科学的发展近况》、《剑桥现代史》中的“科学时代”部分、《大英百科全书》第十一版中的《科学》一文、《现代科学的诞生》等著文,为现当代科学史研究体系的确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一书已成为当代学术研究绕不过去的科学史经典名著。
科学自始至今已经发展了几千年,特别是在最近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停下来思考一下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以指导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现代科学巨大宏伟的大厦,或许是人类心灵的最伟大的胜利。
但是,科学的起源、发展和成就的故事却是我们知道的最少的部分之一。
在科技发展的早期阶段,人们差不多普遍的走错了路。
他们以为同类事物可以感应相生,因此对各种巫术顶礼膜拜。
有些人不满足于用巫术求来的结果,就相信起神灵,并把精神寄托于此。
人们对科学与哲学关系的认识发展道路是崎岖的,科学和哲学也有过一段分离时期——一边是朴素的唯物主义,一边是有些玄妙的德国唯心主义。
在这段分离时期过后,科学和哲学又重新携起手来,最先是在各种各样的进化论思想中找到了共同点,后来又通过更深刻的分析,随着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又携起手来。
哲学对科学具有引导作用,同时,科学对哲学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
人类历史上有三个学术发展最惊人的时期:即希腊的极盛期、文艺复兴时期与我们这个世纪。
这三个时期都是地理上经济上发展的时期,因而也是财富增多及过闲暇生活的机会增多的时期。
在希腊,这种生活建立在奴隶制度基础之上,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生活是靠了得自印度群岛的资源,十九世纪时,这种生活是靠了工业革命。
在希腊,学术全盛时期来临以后不久就出现了政治的解体,而且这个民族的人数相对来说,始终是很少的。
第五讲-哲学与科学.宗教的关系知识讲解
宗教的条件
任何一种宗教都有戒律。宗教的戒律非常严格, 远远超过法律。法律只能判断一个人的外在行 为,而宗教重视的是“动机”,只要心念有问 题,就是有罪。
传教团体,亦即宗教中的僧侣阶层,所负责的 是:研究及宣传教义、执行仪式、以及督导各 种戒律让信徒奉行及忏悔。
宗教还需要具备合乎理性解释的部分。这一部 分称为学理。
第五讲-哲学与科学.宗教的关系
哲学与神学的超验性区别于科学
就探讨问题的性质而言,哲学与宗教的 问题都是超验的。神学探讨关于灵魂不 死的问题,关于天国的问题。经验不可 能对这些问题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哲 学也是如此,它所探讨的世界的终极本 体问题,以及诸如此类的其他问题,严 格地说,都是经验无法给出确定性答案 的问题。就此而言,神学和哲学都不同 于科学。
哲学与宗教的最大区别在于: 宗教的本质是对神的信仰,哲 学的本质则在于它的批判性的 理性思考。
三种类型的信仰
人生信仰:一个人的人生信仰就是他 所认定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人生信仰 是最广泛的。
政治信仰:指某种对政治的理想,并 且希望通过一群人的组织,得到政权, 实现这个理想。
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三者中最纯粹 的,因为它基本上涉及到的是所谓的 超越力量。
哲学与科学的理性又区别于宗教
但是另一方面.哲学又像科学一样是 诉诸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诸权威的。 神学的一切问题都是以 《 圣经 》 为最高权威和最后依据,不得有半点 违背。哲学却不是这样,它只服从理 性本身,而不屈从于任何权威。
小结
由此可见.真正的哲学既不会像科学那 样囿于经验知识的范围之内,也不会像 神学那样以一种权威的口吻来独断地发 布真理,它的神圣使命或天职就是永不 停歇地去进行追问、质疑和批判。从这 种意义上来说,哲学这门学科的基本宗 旨就不再是教授人们一些具体的哲学知 识,而是启发他们如何进行哲学思维和 哲学生存的智慧.。
科学_宗教与哲学的关系
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10期科学、宗教与哲学的关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赵林一向认为,我们只有把科学、宗教和哲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才能对西方文化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知道,西方文化发展到今天,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它的科学技术水平都远远超过了中国,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绝大多数西方人仍然相信基督教,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基督教在今天的西方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宗教问题了,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深深地渗透到西方人的日常生活和公共生活中。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美国,今天仍然有将近90%的人信仰上帝,有40%的人每周都要去教堂。
面对科学技术与宗教信仰同步发展而非此消彼长的新现象,我们有必要从根本上来重新思考科学、宗教与哲学的关系问题,而不应该采取一种无视现实的自欺欺人的蒙昧态度。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绪论的第1页中这样写道:“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
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我现在要对这段话做一些解释。
罗素一上来就对科学、神学和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了一个阐述,哲学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与神学和科学两者都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它和神学研究的对象相同,都是超出确切的知识范围的东西。
大家知道,所谓科学是指已经形成确切的知识或答案的东西。
而一旦这样的定论形成以后,它就会影响人们的思想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成为颠扑不灭的真理。
比如说牛顿的经典力学,今天有谁会对经典力学的正确性提出质疑呢?20世纪创立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只是在更加精密、更加微观的领域里对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调整和拓展,并不能说它们就否定了经典力学。
但是,神学探讨关于灵魂不死的问题,关于天国的问题,经验不可能对这些问题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神学、宗教、哲学、科学之间的关系
神学、宗教、哲学、科学之间的关系这个话题有点大,上述任何两者的关系都可以写篇论文,或著书立说了,笔者最近有点感触,查了查,随心写点皮毛,甚至皮毛都不算,如果有不同意见或补充,欢迎指教,不要攻击就好!上面从列的顺序就可以看出,笔者的理解是从“大”到”小”的,这里从“小”到“大”先列出一些定义。
科学最早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在3500左右到公元前3000。
现代科学通常分为三个主要分支,其中包括自然科学(例如: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它们从最广义的角度研究自然。
研究个人和社会的社会科学(例如: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以及研究抽象概念的形式科学(例如:逻辑、数学和理论计算机科学)。
哲学(英文:Philosophy,希腊语:Φιλοσοφία)是对世界基本和普遍的问题研究的学科,是关于世界观(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的思维与存在的根本关系等普遍基本问题的总体认识,方法论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
)的理论体系。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
宗教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多种功能:宗教之原始功能,在灭除苦恼不安,获得希望与安心,主要系感情方面之功用。
在善恶意志方面,宗教力量有助于匡正世道人心,确立伦理道德,乃至于发动社会反省、调整舆论风潮等积极之价值。
与“科学”之关系,科学与宗教之间界限分明、不能互相取代,存在牢固的依存性。
很多科学家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从宗教中获得启迪,从而推动科学研究和实践的发展。
神学(古希腊语:Θεολογια,拉丁语:theologia,英语:Theology)一词,广泛指称所有对神(上帝)这个主题展开的研究或学说。
科学改变人的认识,被改变的认识形成体系以后可以影响他人行为才是哲学。
罗素把哲学定义为是科学与神学之间的东西。
简单的说,哲学是理性的、深度的、有逻辑的思考;科学是在此基础上加上观测、数学推理和实验验证;至于哲学和科学之外的广袤未知,那就是神学的范畴。
宗教与科学关系研究的哲学思考
宗教与科学关系研究的哲学思考[内容提要]当下的时代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也是宗教信仰自由的时代。
作为两大思想文化的主流――科学与宗教,它们之间的关系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有人主张冲突论,有人主张融合论,也有人主张无关论。
但是,宗教与科学的关系问题绝非如此简单。
从现实应用的角度来看,宗教与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把握,来建立一个“科学―宗教关系体系”,让这个关系体系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词]宗教;科学;关系;哲学思考宗教与科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文化样式.二者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构成了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哲学领域中一个简单而又复杂、模糊而又清晰、古老而又常新的研究课题。
在现代,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社会化”和现代宗教发展的日趋“世俗化",甚至现代西方宗教出现了所谓“科学化”的新趋势,宗教与科学的关系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那么,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究竟如何?我们该怎样去认识与把握呢?一、宗教与科学关系的不同见解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有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科学和宗教存在着根本的冲突。
宗教与科学在本质上是对立的:宗教是对超自然对象的信仰与崇拜,科学不承认任何超自然的对象;科学的认识方法是经验与理性的结合,宗教的认识方法则是反经验、反理性的信仰主义;科学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宗教则妨碍生产力发展;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宗教则阻碍社会变革。
自然科学的发展史清楚地证明,科学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不断与宗教神学作斗争,并不断清除上帝作用的过程,宗教终将被科学所驳倒和取代.2006年,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于祺明教授在中国无神论学会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指出:科学与基督教信仰的本质不同,表现在科学是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是可以实践检验的,而基督教信仰宣扬的则是超自然、超物质的力量,是不可实验检验的;科学的精神是理性的批判精神,而基督教信仰宣扬的是顺从和虔诚;领会科学精神是靠科学方法,而基督教信仰否定科学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哲学宗教的关系罗素在《西方哲学史》说:“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
它和神学一样,包含人类对于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确定的事物的思考。
但是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
许多人相信,中世纪基督教敌视科学——那时称为自然哲学——并阻碍了科学的进步。
纵观从亚里士多德到哥白尼这一历史时期,我们可以发现,中世纪的神学家对学习自然哲学并不怀有敌意,而是持包容态度。
如若不然,科学革命就不会也不可能发生。
通过《科学与宗教:从亚里士多德到哥白尼(400B.C-A.D.1550)》,读者将会知道,今天的科学文化在多大程度上是植根于中世纪的宗教思想家的头脑之中的。
《科学与宗教:从亚里士多德到哥白尼(400B.C-A.D.1550)》全面论述了中世纪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并且为学者或一般读者提供了许多资料。
从对伽利略的审判到当年在学校中讲授进化论所引发的争论,再到当代关于干细胞研究的整个历史过程中,科学与宗教在许多方面相互联系着。
许多人相信科学与宗教总是互相冲突,但是《科学与宗教:从亚里士多德到哥白尼(400B.C-A.D.1550)》表明情况并非如此。
对于科学与宗教持续至今的(肯定的和否定的)相互影响的复杂形式,将为学者与普通读者提供一个合理的和可接受的总体看法。
爱因斯坦的圣经》的杂感《圣经》,产生并逐步完善于上千年前,它本是亚伯拉罕诸教(包括基督新教、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等)的宗教经典,由旧约与新约组成。
旧约是犹太教的经书,新约是耶稣基督及其使徒的言行和故事的纪录。
《爱因斯坦的圣经》是在上世纪末由数位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联手写就。
它以类似《圣经》的风格来表述现今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最佳理解,并进而追寻宇宙和人类的历史。
同样,它也包括“旧约”和“新约”两部分。
旧约讲述了宇宙演化的历史、地球的诞生和生命的起源;新约则以大科学家为主线阐述了现代科学(主要是物理学)的概貌。
书中诗歌与散文交错排列,格律、韵脚和推论相互融合,笔触生动幽默而又不失严谨,让读者在不经意间就能领会自然科学中最深奥的概念。
通读全书后,感想颇杂,但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点。
一.科学与宗教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宗教与科学同根同源,都是追求对宇宙和人生的大彻大悟,只不过侧重点不同。
宗教是在道德层面上规范人类的行为,它的许多教义已根植于现代民主社会的律法之中。
其中对西方世界影响最大的当属《圣经》中的《摩西十诫》,传说是上帝之手在西奈山的峭壁上刻就的,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二部成文法律:第一条:“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第二条:“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
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
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戒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
”第三条:“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
”第四条:“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
六日要劳碌做你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上帝当守的安息日。
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做;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于安息日,定为圣日。
”第五条:“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土地上得以长久。
”第六条:“不可杀人。
”第七条:“不可奸淫。
”第八条:“不可偷盗。
”第九条:“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
”第十条:“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科学是在自然层面上指导人们的实践。
与道德标准的传承不同,它随着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的增强而不断发展。
《爱因斯坦的圣经》一书中给出了科学的十诫,它被全世界的科技工作者奉为金科玉律:第一条:你只可信仰一个且唯一的自然之律,宇宙之律。
甚至在它处于支离状态下,你也应遵守它的原理。
第二条:你应服从引力,因为你应在时空的自然构造中沿着一定的曲率移动。
此种弯曲运动将构成引力。
第三条:你应服从电磁力。
如果你是一个电荷,你将被与自己相同的电荷所排斥,被与你相反的电荷所吸引。
磁力将是电力与电荷运动的结果。
第四条:你不可杀死电荷。
所以你既不能摧毁也不能创造电荷。
第五条:你应服从弱力和强力,它们统治核世界和亚核世界。
第六条:你不可偷窃能量、动量或角动量。
所以你应使它们守恒。
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
动量在三个空间方向的任一方向上都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只能单纯地在你、你的同行和你的邻居中间变换。
角动量,是物体的旋转和亚原子微粒的转动,它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只能在你、你的同行和你的邻居中间传递。
第七条:你不能以超光速旅行。
无论你是在运动还是在静止,光速都是不变的。
第八条:你可将物质变成能量,能量变成物质。
所以你可将能量看作物质,将物质看作能量。
物质将被转换成光速的平方级那么多的能量。
第九条:你应服从量子力学的原理。
你不会知道微观状态是粒子还是波,因为微观状态有时像粒子有时像波。
这样的状态将由量子波动方程来确定。
你不会同时无限精确地知道物体的位置和动量。
所以你将凭不确定性和或然性前行。
第十条:如果你是半整数自旋,你就是费米子,服从泡利不相容原理,你不会占据你兄弟的状态。
如果你是整数自旋,你就是玻色子,你将与你的同行形成完美的对称。
宗教与科学就像油和醋,简单混合无法相容。
但若是用来“做菜”,则两者缺一不可。
这也是此前引用的爱因斯坦的名言的本意。
曾几何时,宗教的保守与偏激迫害了尼古拉•哥白尼、安德烈•维萨里等科学家,延缓了天体物理、人体解剖等学科的形成,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然而现在,科学的飞速发展将宗教远远抛开。
当核能、电子通讯、基因遗传等高新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工业污染、温室效应以及层出不穷的各式病毒等问题也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们不知不觉地陷入了精神与道德的荒原。
当人类不再相信存在比其更强大的力量时,他们就会放弃对大自然的敬畏,从而踏上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所以,为了创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宗教与科学需相互倚重,共同发展。
二.科学与想象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我们在宇宙中所担当的卑微角色以及我们极其有限的体能与智力,使得我们难以发现所有的科学规律。
人类注定只能在有限的范围以有限的方式了解自然。
想象是在外界现实刺激的影响下,在头脑中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知识有限,而想象力则是无穷。
科学理论之间的沟壑,只能以想象来填充,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古人对种种自然现象的近乎神话般的解释,诸如后羿射日、天狗食月等均已被正统的科学理论所取代。
然而,当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两者时,常常会发现一些极为有趣的巧合。
譬如现今科学界公认的创世理论——宇宙大爆炸理论,是1927年由比利时牧师、天体物理学家乔治斯•勒梅特提出的。
后经伽莫夫等科学家的发展,已逐步趋于完善。
其主要内容如下:大爆炸开始于150-200亿年前的一个具有极小体积、极高密度和温度的奇点。
大爆炸后10-43秒宇宙时空从量子背景中出现。
大爆炸后10-35秒同一场分解为强力、电弱力和引力。
大爆炸后10-5秒10万亿度,质子和中子形成。
大爆炸后0.01秒1000亿度,光子、电子、中微子为主,质子中子仅占10亿分之一,热平衡态,体系急剧膨胀,温度和密度不断下降。
大爆炸后0.1秒后 300亿度,中子质子比从1.0下降到0.61。
大爆炸后1秒后 100亿度,中微子向外逃逸,正负电子湮没反应出现,核力尚不足束缚中子和质子。
大爆炸后13.8秒后 30亿度,氘、氦类稳定原子核(化学元素)形成。
大爆炸后35分钟后 3亿度,核过程停止,尚不能形成中性原子。
大爆炸后30万年后 3000度,化学结合作用使中性原子形成,宇宙主要成分为气态物质,并逐步在自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密度较高的气体云块,直至恒星和恒星系统。
现今的天文观测表明,宇宙仍在加速膨胀,一年中的伸长量约为十亿分之五。
关于神化中的创世理论,西方有上帝,而我们中国有盘古。
据《太平御览》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开天辟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
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厚,盘古极长。
故天去地九万里。
”可见,这与大爆炸理论中的“宇宙开始于奇点并不断膨胀演化”一说极为相似,真是个有趣的巧合。
无独有偶,儒家经典《周易》也对宇宙的创始作了一番解释。
据《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表面上看,这是在讲述八卦的产生;而本质上,它反映了古人对宇宙形成的认识。
其中太极指宇宙初始时的混沌状态;两仪指阴阳,代表天地;四象指少阴、老阴、少阳、老阳;代表天地之间的四季和四个方向;八卦指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分别有天、泽、火、雷、风、水、山、地等八种基本象征意义,并进而表示宇宙间的万物。
至此,我们不妨也写一本“爱因斯坦的《易经》”,仿照科学十诫的创意来对上面四句话作出现代的阐释:太极指宇宙大爆炸初始时的奇点,具有极高的密度和温度。
两仪指大爆炸后对等产生的正、反两类基本粒子,它们间存在四种相互作用(四象)——引力作用、电磁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并在其支配下演化为现今的宇宙万物。
此外,四象也可阐述为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四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和等离子态。
纹丝合缝,这又是个有趣的巧合。
三.科学的特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邓小平科学——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的且无法从根本上证明的假设。
实践是检验其正确性的唯一标准。
此处包含有两方面的含义: 1.任何符合实践的理论,无论其表述如何“荒谬”或“匪夷所思”,都是科学。
前面已经说过,我们在宇宙中所担当的卑微角色使得我们只能在有限的范围以有限的方式了解自然。
理论的正确与否,不应以人们的“常识”来评判。
很久以前,人们曾依据“常识”断定地球是平的;牛顿曾依据“常识”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互无关联的;爱因斯坦也曾依据“常识”认为宇宙是静态的,并在他的方程中引入了宇宙常数项。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常识”在科学面前土崩瓦解。
虽然时空相互关联,宇宙加速膨胀等观点听起来令人无法接受,但它们已为许许多多的实验观测所验证,是完完全全的科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