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名人_李自成的故事
李自成的主要事迹
李自成的主要事迹李自成(1606年-1645年)是中国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也是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被他推翻后建立的大顺政权的皇帝。
他的主要事迹是领导了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皇权,建立了短暂的大顺政权。
以下是关于他的主要事迹的详细介绍:李自成出生在明朝崇祯皇帝时期的陕西省蒲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他从小就对明朝的官吏贪污腐败和压迫农民感到愤慨,并希望能够为农民争取权益。
在他20多岁时,他结识了一位名叫张献忠的农民,两人决定发动起义,推翻明朝统治。
起初,李自成和张献忠只是在附近的农村进行零星的抗税活动,但他们的声势很快蔓延开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他们的队伍。
1628年,他们领导了一次大规模的起义,军队迅速壮大并占领了蒲城。
此后,他们开始向陕西的其他地区扩张,吸收了更多的起义军和农民。
1630年左右,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关系逐渐破裂,他们的目标和理念有所不同。
最终,张献忠带领一部分起义军离开,离开了李自成的领导。
自此以后,李自成独立领导起义军行动,并逐渐成为起义军的领袖。
他号召农民团结起来,一起反抗明朝政府的压迫。
1633年,李自成的起义军占领了陕西省的凤翔府,建立了农民政权。
此后,他开始向东发展,占领了宝鸡和兰州等地。
1638年,他的起义军攻占了陕西省的西安,此后李自成自封为皇帝,建立了大顺政权。
然而,李自成的政权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他的政权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导致内部腐败和军队失控。
其次,李自成和他的农民起义军缺乏足够的军事经验来抵抗明朝政府的进攻。
明朝政府派出大军镇压起义,迫使李自成的大顺政权陷入困境。
1644年,明朝的统治者明思宗逃离首都北京,李自成乘机攻占了北京并于同年自封为大顺皇帝。
然而,仅仅几个月后,清朝的入侵者李自成攻入北京,并俘虏了他。
1645年,李自成被处决,大顺政权彻底崩溃。
李自成的主要事迹是带领起义军进行军事行动,推翻明朝政权,并在短暂的时间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他的农民起义对明朝的衰落和清朝的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中国历史具有深远意义。
三牛精神的人物事迹素材
三牛精神的人物事迹素材
三牛精神是指中国古代著名的三位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李
自成和刘备。
他们都是以农民起义的方式推翻了当时的统治者,展
现了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以下是关于这三位人物的事迹
素材:
黄巢(844年-884年),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他起义的
口号是“除贼安民”,号召农民起来反抗腐败的唐朝统治。
黄巢率
领起义军攻克多个城市,最终占领了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
然而,他的政权并未持续多久,最终被唐朝军队所镇压。
黄巢在起义中展
现了对抗强权的精神,他的事迹被后人称为“黄巢之乱”。
李自成(1606年-1645年),李自成是明末清初农民起义领袖,他在农民起义中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畏强敌的勇气。
李自
成率领起义军攻克了明朝的都城北京,建立了大西国。
然而,他最
终失败于清军的进攻,被迫结束了自己的统治。
李自成的事迹被后
人称颂为“李自成之乱”。
刘备(161年-223年),刘备是中国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和军事
领袖,他在乱世之中展现了谋略和仁德。
刘备联合诸葛亮和张飞等
人,建立了蜀汉政权,最终统一了中国。
刘备被后人称颂为“仁义之君”,他的事迹被收录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成为后人传颂的典范。
以上是关于黄巢、李自成和刘备的人物事迹素材,他们的精神代表了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精神,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事迹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你知道闯王李自成吗,我们来看看他这个名头是如何来的
你知道闯王李自成吗,我们来看看他这个名头是如何来的在崇祯帝当上皇帝的第二年。
当时的陕西闹了一场大饥荒,百姓们没有粮食吃,于是就吃草皮和树叶。
甚至有的地方连这种东西都吃光了。
而当地的官吏还一样。
催着人们交租,交赋税。
就在这时,陕西各地都爆发了农民起义。
就在这年冬天,明王朝命令一支军队从甘肃向着北京进发,当军队走到今陕西附近时,因为兵士们领不到军饷,于是便闹到了县衙门。
带头的官儿便出来弹压塔。
有个年轻的士兵带头把县官给杀了。
这个人就是李自成。
李自成这个人呐,他老家就是陕西的。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百姓家庭,小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喜欢射箭,于是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这一次他杀了朝廷的命馆,于是就带着几十个兵。
一起投奔了。
王佐贵所领导的农民军。
但时间不长。
这支农民军的首领。
便禁不住朝廷高官厚禄的诱惑。
最终投降了朝廷,而李自成是杀了朝廷命官,他如果投降朝兴的话,除了死没有第二条路。
于是就另找了一支队伍。
就在找队伍的时候她知道高迎祥领导了一只队伍起义,高迎霞自称闯王,于是李自成就去投奔。
而当闯王看到李志成带着兵来投奔的时候,特别高兴,于是就让他担任一个队的指挥官,因此大家都把李自成叫做闯将。
就在他担任指挥官的时候,他所带领的军队军纪十分严明,打仗的时候,大家都奋勇杀敌,但是对百姓从来就没有说过剥削压迫,虽然这支军队经受过几次挫折,但最终发展成了这个。
知其意君中力量最强大的意志。
明政府面对着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的局面,于是便取消了安抚的政策,转而使用绞杀的政策。
但是其抑菌们大部分都小骨作战基础深厚,虽然官兵基本上每次都能胜利,但是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将其一军全部消灭。
为了对付官兵的围剿,高英霞就把13家起义军的大小头领。
聚到一起商量对敌的办法。
李自成就提出我们的起义军应该分成几路,分头出击,打破敌人的围剿。
大家听了都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经过一番商量,这几家齐义军一共分成六路,有的拖住敌军,有的却流动作战。
有一次高英祥带领的兵向西安发起进攻的时候,被当时的陕西巡抚所埋伏。
经典名人励志故事大全
经典名人励志故事大全1、孙中山传孙中山,字仲勋,汉族,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县会稽山地区。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族解放运动的急先锋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者,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的军事和政治领袖,是中国近代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之一。
孙中山一生奉行民主和甘于牺牲的精神,期盼全民大团结,共同创造和平发展的社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李自成传李自成,汉族,1572年出生于北京,是中国明末清初名将。
李自成四十九岁受封为阳县王,拒绝朱元璋的统治,号召各地势力加入东北联军,击败洪化军,统一大清,部分改革中国旧习。
后来大清遭到满清攻击,李自成继续坚持抗满,以抗满为己任,勇健无畏,敢于担当。
最终,为老百姓奋斗给付了最惨痛的代价,断送了大清的千秋帝国建立的希望。
这一形象给西北人民带来无限的歌颂,唤起人们反抗侵略者的豪念。
3、周恩来传周恩来,汉族,1898年出生于北京,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总理,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经在各领域作出重大贡献。
他曾充分发挥了谋略士、政治智者、政策家和政治家的能力,参加了全国范围内的重大政治、政策、结构改革。
经过他的努力,中国实现了革命与建设的完美结合,先后广泛推行社会主义改造,推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中国人民建立起一个社会主义中国。
4、黄记煌传黄记煌,汉族,1911年出生于湖南竹溪县,创办了黄记煌集团,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火锅之父”。
一生跃跃欲试,一番折腾,黄记煌终将让十几家潭州小店见证成长,风行全国,造福天下者。
他用他不断改进的锅底精神,用他不凡的智慧和决心,让中国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完美地结合,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和推崇。
5、墨子传墨子,字子长,汉族,生卒年不详。
墨子是古代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他把两幅思想体系融合在一起,糅合多种深刻的思想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古代现象主义思想的奠基人。
他的思想讲求滴水穿石,讲求灵活务实;认为“仁”是人类最高境界,所以强调善良、文明要做到仁,是探索生命奥义的起点,是促进人类发展的唯一路径,可以使世界充满仁爱、和谐,实现多方共赢的理想。
【名人故事】张献忠智勇双全
【名人故事】张献忠智勇双全张献忠,明末清初著名的军事将领,被誉为“武昌起义的元帅”,其传奇的一生书写了一部无比精彩的历史篇章。
张献忠原名李自成,后来因为与张献忠合作起义,改名为张献忠。
他出生在湖南省衡山县的一个农家,从小聪明伶俐,机智过人。
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不公,他的家庭生活极为困难,这使得他从小就对社会的不公感到愤懑。
张献忠自幼就有将来参与革命的想法,虽然他出身寒微,但他却有着不屈不挠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张献忠十八岁那年,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离乡谋生,途经江西一带时,得知当时各地都在兴起义争自由的风潮。
张献忠对此深受鼓舞,立誓要为民族和人民谋福利。
于是他加入了起义军,开始了崭新的革命生涯。
张献忠在军中勤学苦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军事才能,很快就成了一名出色的将领。
与他的才能一样出色的还有他的胆识和智慧,每当军中遇到难题时,张献忠总是能够迅速做出决断,果断应对,收到了战友们的一致赞誉。
在历次战斗中,张献忠以其魁梧威武,威震敌阵,一骑当千,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英勇事迹广为流传。
在一次战斗中,他竟然面对千军万马,却毫不畏惧,凌厉的攻势令敌军闻风丧胆,最终取得了惊人的胜利。
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后,张献忠毅然决定率军南下攻占武昌,以图最终解放江南地区。
他亲率大军,直捣敌阵,一路杀敌无数,所到之处,无不烽烟四起,威名远扬。
正当他万众瞩目,声名鹊起之际,他的身后却暗涌着隐患。
张献忠虽然勇猛无敌,但也是个豪气干云,个性果敢,心高气傲。
他对待部下不仅宽厚而且体恤,但目中无人,又嘴快言辞尖刻,使得他身边的几位得力干将倍受其害。
这样的做法导致了他身边的人心涣散,劲旅争霸的局面愈发严重。
在这种内外交困下,张献忠却毫不气馁,他虽然以武力得胜,但他深知在这种局势下唯有平民众心而后才能顺利解放江南。
于是他竭尽所能去深入农民群众中,与他们交流,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要求。
在他的尽心竭力之下,召集各地农民起义军成为了他的强大后盾。
在他的带领下,北伐皇宫的号角吹响。
民间艺术家的典型事例及精神品质
民间艺术家的典型事例及精神品质民间艺术家是指那些在社会底层、没有正规艺术教育背景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学或传统学徒制的方式掌握了某种艺术技巧,并将其转化为一种创作表达的方式。
他们常常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深厚民俗文化内涵的作品。
下面将以李自成和黄梅戏艺术家为典型事例,探讨他们的精神品质。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领导者,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民间艺术家。
他以其勇敢、坚韧不拔的精神,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领导者之一。
在起义军的战斗中,李自成不仅展现出了出色的指挥才能,还用自己的文化艺术才华为士兵们带来了安慰和鼓舞。
他以自己的歌唱、舞蹈和戏曲表演,让士兵们在战争的苦难中找到了一丝欢乐和希望。
李自成的精神品质是坚持不懈、乐观向上和关爱他人。
这些品质使他成为了一个具有魅力和感染力的领导者,也让他的艺术作品流传至今。
黄梅戏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兴起于湖北黄梅县,被誉为“百戏之母”。
黄梅戏艺术家们是民间艺术家中的佼佼者,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天赋,将黄梅戏发扬光大。
黄梅戏艺术家们具有丰富的表演经验和出色的才华,他们能够准确地把握剧情和角色,以声乐、舞蹈和表演的方式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呈现给观众。
黄梅戏艺术家们的精神品质是敬业、专注和奉献。
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和对观众的尽心尽力,使得黄梅戏得以传承和发展。
民间艺术家的典型事例和精神品质展示了他们在艺术创作和社会影响方面的重要性。
作为社会底层的人群,他们具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视角,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他们的作品常常反映出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人民的心声,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此外,民间艺术家的精神品质也是他们艺术创作成功的关键因素。
他们的坚持不懈、乐观向上和关爱他人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克服困难和挫折,坚持自己的创作信念。
这种精神品质也让他们的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尽管民间艺术家在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上常常处于劣势,但他们的作品却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闯王李自成的一生
闯王李自成的一生导读:李自成,人称闯王、李闯,明末农民军领袖之一,大顺政权的建立者。
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朝灭亡。
1644年5月27日,吴三桂与李自成在山海关决战,李自成兵败,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山九宫山元帝庙遭村民误杀致死,尸首不知何处。
崇祯帝即位的第二年,公元1620xx年,陕西闹了一场大饥荒。
老百姓没粮吃,连草根树皮也掘光了,只好吃山上的泥土。
但是一些地方官吏,照样催租逼税,叫老百姓没法忍受下去。
陕西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
这年冬天,明王朝从甘肃调了一支军队到北京去。
这支军队开到金县(今陕西榆林),兵士们领不到饷,闹到县衙门去。
带兵的将官出来弹压,有个年轻兵士气愤地站出来,带领兵士们把将官和县官杀了。
这个兵士就是李自成。
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
后来,父亲死了,家境穷困,李自成到银川驿站里去当马夫。
他待人热情,驿卒们也挺爱戴他。
李自成的家一向担负代官府收租税的差使。
米脂连年收成不好,农民拿不出租税。
当地有个姓艾的大地主,乘机放高利贷,想在农民身上盘剥。
李自成看大家交不起租税,就自己一个人借了债把税交了。
过了一段,姓艾的地主逼李自成还债,李自成还不起,姓艾的就唆使官府把他抓起来打得半死,还锁上镣铐,把他放在太阳底下晒,不让吃东西。
百姓和驿卒向县官恳求把李自成放在树荫下,让他吃点东西,县官也不答应。
这一下把群众激怒了,大家一哄而上,砸开李自成身上的镣铐,带着李自成一起逃出米脂,到甘肃当了兵。
这一回,李自成在金县杀了将官,带着几十个兵士一起投奔王左挂领导的农民军,当上一名头领。
明王朝派出的总督杨鹤看到起义军越来越多,十分害怕。
他一面派兵镇压,一面采用高官厚禄招降农民军将领。
王左挂禁不住诱惑,动摇投降了。
李自成不得不另找队伍。
后来,他打听到高迎祥领导一支队伍起义,自称“闯王”,就决心投奔高迎祥。
高迎祥听到李自成带兵来投奔,十分高兴,马上叫他担任一个队的将官,大家把他叫做闯将。
关于骄傲的名人故事
骄傲的名人故事关于骄傲的名人故事骄傲,又写为憍傲,是一种内在的情绪状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骄傲的名人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事一:李自成因骄傲而最终失败李自成,陕西米脂县人,初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
称帝时以李继迁为太祖。
李自成出身贫苦,童年时给地主放羊。
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
崇祯八年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声望日高。
次年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十一年在潼关战败,仅率刘宗敏等十余人,隐伏商雒丛山中(在豫陕边区)。
次年出山再起。
十三年又在巴西鱼腹山(腹一作复)被困,以五十骑突围,进入河南。
其时中原灾荒严重,阶级矛盾极度尖锐。
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
李自成在荥阳斩露头角。
他在艰难困苦的推翻王朝的战争岁月中,绝不向任何敌人屈服,与战士同甘苦、共患难,提出了有利于百姓的“均田免粮”口号。
当时的歌谣说:“吃他娘、着他娘,吃着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
”当时远近传播,深得人心。
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
同年,在河南汝州(今临汝)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
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
1644年,李自成的起义军占领北京,推翻了统治276年之久的朱明王朝。
李自成进京后,军纪严明,基本保持了农民军的本色,但是在胜利之中,滋生了骄傲情绪。
不仅对复杂多变的东北边关形势没有清醒的认识,更没有想到如何对付清军,对于部下、士兵的日益腐化也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武将忙于“追赃助饷”,文官忙于开科取士、登极大典,士兵沉溺于胜利之中,认为战斗已经结束,可以高枕无忧了。
这样一来,起义军丧失了斗志。
由于清军对吴三桂的支持,迫使李自成起义军撤回北京,而清军直逼京城。
李自成的山海关战役失利,使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来投降起义军的明朝官吏纷纷出来对抗起义军。
人物传记李自成
想到他与清军勾结的可能,在作战上却是 十分仓促,在清吴联军夹击下失败。吴三 桂引清兵入关,直指北京。
人物传记---李自成
退回北京的李自成,29日速即大顺帝 位。次日离京师向陕西撤退,在撤退的路
上受到满汉地主追击。在西安还没有站稳 脚跟,因潼关兵败,又忍痛放弃。
1645年正月,李自成和将士30万人, 别西安,经商洛、襄阳,4月抵武昌,准备 直取南京。他们为甩开追敌,5月又折入湖 北通山县,扎营于距县城90里外的九宫山。 一天,李自成带随从28人到山上巡查,行 至牛迹岭(今湖北通山县高湖乡),突然遭 到当地地主武装的袭击,英勇牺牲,年仅 39岁。
人物传记---李自成
李自成生活在明朝末年。这时的政府正
处于腐败专政时期,有权有势之人强占田地。 失去土地或拥有少量土地的广大农民依然要 交纳种种苛捐杂税。穷困潦倒的农民没有能 力交税,或饿死,或逃往异乡。
遇上灾年,农民更加悲惨。1628年(崇祯 元年),陕西、山西、河南诸地发生灾荒。陕 西地瘠灾重,百姓吃草根、树皮、白石粉, 甚直人食人。官府不顾人民死活,照旧逼税 催租。饥民走投无路,王二率众首先在陕北 澄县起事,高迎祥、张献忠等积极响应,明 末农民战争拉开了序幕。
人物传记---李自成
李自成,乳名“闯儿”。1606年(万历三 十四年)出生在陕西延安府。少年时代的李自 成就被迫出家为僧,21岁应募到银川当驿卒。 地主强行逼债,将李自成打入死牢。苦难的 生活,刻骨的仇恨,造就了他坚强不屈的性 格。最后他在一狱卒的帮助下,越狱杀了仇 人,带侄儿李过赴甘肃当兵去了。
1629年冬,后金汗国打进锦州,李自成随 参将王国带兵开往北京。途经金县发生兵变, 李自成带头杀死克扣军饷、责打士兵的王国。 1630年李自成参加了农民起义军,投入闯王 高迎祥部下,号称“闯将”。
中国禁毒英雄人物故事
中国禁毒英雄人物故事
有一位名叫李自成的中国禁毒英雄人物故事非常值得我们回顾和尊敬。
李自成出生于中国陕西省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他从小就对家乡的贫困环境感到愤怒和不满。
为了改变自己和家乡的命运,他决定进入公安机关工作,以打击犯罪为己任。
在警察岗位上,李自成表现出色,他一直以顶尖的成绩完成任务,也因此多次荣获表彰。
然而,他最大的敌人毒品仍未彻底根除。
李自成深知毒品对社会的危害,他了解到毒品不仅能摧毁一个人的生活,还能摧毁整个家庭和社区。
为了保护无辜者免受毒品的伤害,他决定深入禁毒战线,全身心地与毒品斗争。
李自成与同事们积极开展禁毒宣传,组织禁毒讲座和座谈会,向公众普及毒品的危害和预防知识。
他们还定期组织禁毒抗毒活动,帮助戒毒者重新融入社会。
在他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毒品的恶劣性质,开始抵制毒品的诱惑。
然而,禁毒斗争并不容易。
李自成和他的团队经常面临枪林弹雨和暴力袭击。
但他们从未退缩,因为他们深知,只有通过艰苦奋斗,才能保护更多的人免受毒品侵害。
李自成的功绩逐渐被政府和媒体认可,他成为中国禁毒战线上的一位英雄。
他的事迹也被各种传媒广泛报道,激励着无数人
投身于禁毒事业。
李自成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普通人也能在禁毒战线上成为英雄。
只要有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禁毒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无论是宣传预防还是直接打击犯罪,我们都应该行动起来,为禁毒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毒品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李自成就是这样一位无私奉献的禁毒英雄,激励着我们跟随他的脚步,共同为禁毒而斗争。
闯王三打保定城的历史典故
闯王三打保定城的历史典故闯王,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高迎祥,李自成的称号。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高迎祥,李自成的称号。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闯王三打保定城的历史典故,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闯王三打保定城的历史典故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随即率军东征,直取明朝京都。
大顺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一路凯歌高奏,然而却在京南保定受阻,发兵三次,方得破城。
保定为北京南大门,卫师重镇,城围十二里,墙高三丈五,四周河护城,可谓城坚水深。
时值守将张洛彦,执总兵衔、拥兵三万,此人诡计多端,凶残狡诈。
这日,探马急报,说闯贼已到城南二十里。
张洛彦忙登上城楼。
保定地处广袤平原,城头举目,一览无余。
张洛彦遮阳远眺,就见尘土飞扬处,闯贼兵如洪水,将似猛兽,刀枪林立,旗幡蔽日。
张洛彦不禁心惊,暗想,闯贼这般势头,出城迎战,无异于以卵击石,还是上奏朝廷,固守待援为好。
于是转身回衙,写了报急文书,派人送往京城。
保定离京三百里,就是朝延立派援兵,也不知几日可到。
面临闯贼大军,弹丸保定城,区区三万兵,如何才能守得住呢?张洛彦冥思苦想,终于琢磨出个固守之策。
他立刻传令派兵,将城外民房拆毁,百姓押解进城,青壮丁男当兵护城,老弱妇孺集中押在关帝庙。
二日,大顺军攻城,号炮三声,军动如山崩,喊杀声震天,火炮箭弩列阵城下。
突然闯王李自成摆了一下手,大军戛然收住。
闯王用马鞭指了指城头垛口:“你们看,张洛彦扣押百姓在城头,如何攻伐?”大家细看,果见城墙上一字排列了众多衣衫褴褛的百姓。
这些人扶老携幼,惊恐万状,子啼妇泣,惨不忍睹。
若炮矢攻城,这些人首当涂炭。
见大顺军停止攻城,城头百姓纷纷顿首作揖,呼谢闯王大恩。
军师宋献策附耳低声道:“闯王,可暂且退兵,我自有办法。
”闯王颔首,下令大顺军后退十里扎营待命。
见贼军如洪水般退去,张洛彦得意地捋髯讪笑,令人备酒宴欢庆。
大顺军扎住营盘后,闯王急请军师过帐议事。
宋献策道:“张洛彦既然用百姓挡我炮矢,索性咱就不用炮矢攻城。
李自成的主要事迹
李自成的主要事迹
李自成(1606年至1645年),是中国明末清初的著名抗清军事领袖之一,他的主要事迹如下:
1、率领起义军
李自成最伟大的功绩就是领导了农民起义军,发动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明末农民战争。
他深知民众苦难的生活和仇视满族的心情,率领大军从四川出发,通过紧急征召、军纪严明等手段,很快就聚集了大批士兵,开始了反清战争的历程。
2、进攻北京
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按部就班地向北行进,攻占了许多城市,其规模逐渐扩大。
最终,他带领起义军进攻了当时的中国首都北京,并与清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虽然没有最终占领北京,但李自成的士兵士气高昂,向着中国复兴的目标一路前行。
3、创立大西国
李自成在农民战争中的成功,使得他得以建立自己的政权——大西国。
他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政治制度,包括权力分配、财政管理、教育、资源配置等,不仅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了百姓的生活,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
4、失败和死亡
然而,李自成最终未能成功消灭清军,加之功臣们之间相互猜忌、争权夺利,许多暴乱、叛变的行为相继发生。
1645年,李自成被迫卧
轨自杀,大西国彻底覆灭,其余起义军也走向了失败。
然而,李自成
留给历史的印记是他为中国历史上的反抗和振兴做出的巨大贡献。
追寻北京的历史名人 了解他们的贡献与成就
追寻北京的历史名人了解他们的贡献与成就追寻北京的历史名人了解他们的贡献与成就北京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许多杰出的历史名人曾在这里诞生或活动。
他们的贡献和成就对于北京的发展和文化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位著名的北京历史名人,通过了解他们的事迹,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北京的历史魅力。
一、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之一,他在北京建立了大顺王朝。
李自成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于农民百姓的尊重和关怀上。
他试图通过改革政治和减轻赋税来改善人民的生活。
然而,大顺王朝并没有长久存在,但李自成的事迹对于后世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二、郭沫若——著名诗人和文化名人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文化名人,他的诗歌和文学作品深受人们喜爱。
郭沫若热爱自己的祖国,他的作品写实了北京的风土人情和历史传承。
他通过他独特的艺术视角,向人们展现了北京的独特魅力。
三、梅兰芳——京剧艺术家的代表梅兰芳是20世纪中国京剧艺术家的代表人物。
他以其杰出的演技和精湛的表演艺术而闻名于世。
梅兰芳在京剧表演中加入了许多创新元素,使京剧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他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四、邓稼先——中国航天科学的奠基人邓稼先是中国航天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北京航天城和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推动者。
邓稼先领导并参与了许多重要的航天项目,包括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
他的科研成果和奉献精神为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茅盾——著名作家和学者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在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
他多次获得国内外文学奖项,被公认为中国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茅盾的作品描绘了北京的人文风貌和历史背景,通过他的笔触,我们可以感受到北京作为中国文化中心的独特魅力。
通过了解这些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北京名人的贡献与成就,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北京历史的脉络和文化的底蕴。
【精品】明末起义首领李自成
【关键字】精品明末起义首领李自成李自成,陕西米脂双泉里李继迁寨(今属横山)人。
生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酉时。
乳名黄来儿,初名鸿基,小字硙生。
祖辈世代务农。
父名李守忠,有二子,长子李鸿名,鸿基为次子,比兄小二十岁。
鸿名有子名过,与鸿基同年生。
天启年间,陕北地区灾荒连年,官府粮差分文不减。
李家生活非常困难。
李自成小时候曾被舍入寺庙当小和尚,名黄来僧,并给本邑姬姓地主牧羊度日。
十几岁丧母,不久父亲又去世。
二十一岁那年,无依无靠的他应募到银川驿站当一名驿卒。
不久,因无力偿还豪绅文举人的债,他曾被戴上枷锁严刑拷打,后来在穷伙伴的帮助下,杀死文举人,又与侄儿李过逃往甘肃当边兵。
当时,边兵的生活也很困苦,粮饷不足,军官又贪污、克扣军饷,兵士经常挨饿受冻。
到了崇祯初年,朝廷一面调兵遣将镇压农民起义,一面又要对付后金兵的骚扰。
崇祯二年(1629)冬,后金兵大举南下,京师吃紧。
为了保住北京,朝廷急调四方军队赴北京防守。
甘肃边兵李自成所在部队随参将王国向京师进发,途经金县(今甘肃榆中),兵士们要求发饷,参将王国却克扣不发。
于是发生了兵变。
愤怒的兵士杀死了参将,准备星散。
李自成为人敦厚朴实,办事又干练,且有谋略,深受兵士们的尊重。
当时他就说服大家,组织起来,投奔农民义军。
这样很快拉起了一支队伍。
他们先加入王左掛和张存孟(不沾泥)领导的队伍,后因王、张投降了官府,他就带着李过和弟兄们投奔义军闯王高迎祥。
李自成从小练就了一身好武艺,膂力过人,善于骑射。
在起义军里,他意志坚强,机智勇敢,处事果断,又有谋略,得到闯王高迎祥的信任,成了一名闯将。
从此,这支起义军的实力大增,军威大振,成了当时起义军的主力。
在各路义军中,李自成的军事才能最为突出。
崇祯七年(1634),朝廷为镇压义军,特设山西、陕西、河南、湖广、四川的五省总督,任命延绥巡抚陈奇瑜专力用各个击破的战术,对义军加紧围剿。
高迎祥的队伍转战山西、陕西、河南三省,屡遭挫折。
一个让中国陷入300年黑暗的罪人-在世人眼里竟成了英雄人物
一个让中国陷入300年黑暗的罪人,在世人眼里竟成了英雄人物在1644年,大明帝国陷入动荡不安之中,国家的命运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
当年,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攻占西安,并建立了大顺政权。
随后,他率领几十万农民军向东进发,仅用两个月就攻至北京城下,推翻了存在276年的大明王朝。
然而,李自成接下来犯了三大错误,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
1、作为推翻一个王朝的领袖,李自成鼠目寸光,毫无远见李自成是一个从底层崛起的人,成为了农民军的领袖。
他也是一个毁灭了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的人。
在中国古代史上,他是一个勇于反抗的大英雄,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他却是一个自私残暴、毫无远见的历史罪人。
如果不是李自成的鼠目寸光和自私愚蠢,满清不会如此轻易地入关。
但从这一点来看,因为李自成的存在给了清朝统治者乘虚而入的一个大大的先决条件。
首先,让我们看看李自成是如何表现出鼠目寸光的。
公元1644年3月17日,李自成已经到达北京城下,将北京城包围得水泄不通。
崇祯皇帝孤立无援,李自成的军队士气高涨,势不可挡。
然而,李自成却派人到皇宫内传话给崇祯皇帝,表示只要能够犒赏百万军饷并封自己为西北王,划地而治,他就会撤退回到西北,永不还京。
这一要求充分表明了他缺乏雄心壮志。
实际上,在当时的情况下,李自成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占领北京,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
后来,太监曹化淳在半夜打开了彰义门,李自成率领部队进入城内,竟没有遭遇任何抵抗,这更加佐证了这一点。
李自成只是想回到西北,而没有统一天下、取代明朝的远大目标。
2、本来有很好的机会接替明朝一统中华,奈何失之交臂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曾发表过豪言壮语,声称“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
闯军进城的最初几天,军纪还算比较良好,与城内百姓之间没有发生冲突。
然而,随着权将军刘宗敏率先烧杀抢掠,农民军也终于按捺不住,开始肆无忌惮地行动。
李自成无法控制这些土匪,于是北京城的百姓们很快就看清了推翻旧朝的闯军的真实面目,他们不过是一伙土匪而已。
民族英雄李自成明朝末年的反抗英雄
民族英雄李自成明朝末年的反抗英雄明朝末年,逐渐衰落的王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重局势。
在这个动荡的时期,出现了许多反抗英雄,他们以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为国家和民族挽回荣光。
其中,李自成被誉为一个具有极高历史地位的反抗英雄。
他以其斗志昂扬的精神,带领百姓发动农民战争,推翻了明朝统治,成为中国历史上独特的民族英雄。
李自成,湖北人,明朝末年的一个农民起义领袖。
他生于一个贫苦农家,从小生活艰辛。
然而,这并没有让他怯弱退缩,相反,他对社会不公的种种现象充满了不满和愤怒。
和许多中国古代名将一样,李自成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但他却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
李自成对明朝政府的腐败和残暴行径深感愤慨,他认为只有从根本上打破朝廷的统治,才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于是,他积极组织农民起义,力图推翻明朝的统治。
他以“为明天下苍生”的口号,号召广大农民加入反抗的行列。
他鼓励农民生产,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为起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起义军的努力下,李自成很快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他率领起义军攻占了江西、湖南等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进来。
他采取灵活多样的战术,不断与明朝军队作战,并屡战屡胜。
在他的领导下,起义军逐渐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
然而,正当李自成的起义军势如破竹,迅速崛起之时,内部的矛盾开始显露出来。
一些心怀私利的领袖和士兵开始与李自成产生分歧,他们渴望个人权力和财富。
这使得起义军内部纷争不断,无法形成统一的指挥和行动。
同时,明朝政府也加强了对起义军的镇压,采取了各种手段试图消灭李自成的反抗力量。
然而,尽管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挫折,李自成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他相信只要大家紧密团结在一起,胜利就在不远处。
他努力激发起义军和民众的士气,号召他们坚守信念,不畏艰难,为自己的目标不懈奋斗。
他虽然最终未能成功建立独立的政权,但其反抗精神和对民族独立的追求,深深地激励和影响着后来的历史。
如今,李自成已成为中国历史上亘古不灭的民族英雄。
守护文化遗产人物事例
守护文化遗产人物事例当今社会,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中,许多英勇的守护人物一直在努力地保护着我们的文化遗产,他们以其聪明的思想,宝贵的经验,以及深厚的文化根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和精神财富。
下面,我们将举例介绍一位杰出的文化遗产守护人物:著名的中国抗战英雄、著名的抗日烈士李自成。
李自成,1909年生于山西晋城,少年时期受到文化教育,他热爱读书,博览群书,视野开阔,精于计算,勤奋好学,后来又成为军事家。
1937年,日本侵略者到达长白山,李自成在第一时间发动了抗日战争,并凭借自己的智慧、勇敢和决心,在短短半年时间内消灭了近三千名日本军人,抵抗了日本侵略者7年之久,最终献身为国,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自成的作用不仅在于抗击外来侵略者,而且还保护了传统的中国文化,在李自成的抗战过程中,他不仅注重抗战,而且还重视文化保护,他曾经说过:“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的根本,祖国文化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因此,我们必须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保护祖国文化。
”他曾在北平出版了《中华民国文化建设报》,弘扬中国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侵蚀。
在李自成的守护下,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保护,被传承至今。
他的抗战精神,充满了民族自尊自信,勇于抵抗外来文化的侵蚀,以及自信地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这种精神是我们现在保护文化遗产所应有的精神,它代表着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殷切的期望,一种责任心,一种无私的付出。
今天,我们应该以李自成为榜样,秉承他的抗战精神,继续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保护文化遗产,让中华文化永葆其青春。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祖国文化永远长存,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享受着我们留下的财富和精神财富。
以著名的抗战英雄李自成为例,他英勇地守护着中国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为中华民族传承了珍贵的文化财富。
今天,我们有责任接过他的接力棒,继续保护文化遗产,让中国文化永葆其青春,永远长存。
名人奋斗的故事400字
名人奋斗的故事400字人生是短暂的,人生是漫长的,实现人生的奋斗目标靠----勤奋! 让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个漂流。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名人奋斗的故事4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名人奋斗的故事400字篇一:李自成:要取则取天下李自成小时候就爱舞刀弄枪,是村里有名的孩子王。
13岁那年,一天,他和年龄相近的两个小伙伴打打闹闹跑进了关帝庙。
三人相互间比画了一通拳脚,汗流浃背。
忽然,有个小伙伴看见香案上有一只黑色的大铁香炉,就对李自成说:“哎,你的花拳绣腿算不了什么,你能把这个香炉举过头顶吗?如果能把它举起来,我们就对你心服口服。
”只见李自成很轻松地用一只手就将大铁香炉举了起来,还走了一圈,然后又稳稳地放下。
小伙伴看得目瞪口呆,羡慕地说:“你真是天生神力呀,再练十年我们恐怕也赶不上你。
”李自成却说:“光靠蛮力是不会有什么作为的,还得有一身好武艺、真功夫才行!”因为家里的田地被地主兼并了,还欠下一屁股债,父亲病倒了。
李自成不得不去给地主家放羊,经常挨饿、被地主打骂。
一天,一只小羊被一头恶狼咬死了。
于是李自成就叫上了与自己一起放羊的小伙伴,将羊给烧吃了。
小伙伴开始都不敢吃,李自成豪气万丈地说:“羊是狼咬死的,不吃白不吃,早晚都得挨打,不如先把羊吃掉,肚子饱了挨鞭子总比空肚子挨鞭子好些。
”后来,李自成果然被地主打得遍体鳞伤。
长大后,李自成变得更加沉稳有心计,而且专与地主作对,经常出头为朋友和穷人打抱不平。
有一年,因为大旱,农民颗粒无收,灾民们走投无路。
李自成遇到几位年轻人,大家坐在一起聊天。
有人建议说不如大家一起去做强盗,李自成却豪气冲天地说:“男子汉大丈夫在世上,怎么能做这等鸡鸣狗盗的事儿!要干就干大事情,要取则取天下。
名人奋斗的故事400字篇二:茅以升立志建桥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
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就是他设计的。
茅以升十一岁那年的端阳节,南京秦淮河上举行热闹非凡的龙船比赛。
他和小伙伴约好,一块儿到河畔看个痛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门迎闯王
崇祯皇帝初年,已是政治腐败,社会危机四伏,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饥民们纷纷揭竿而起,李自成起义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发生的。
李自成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时曾入私塾读书,后因生活所迫,逃为边兵,升至把总。
当时,明政府财力不济,西北边境的延绥、甘肃、宁夏等军镇已欠饷3年,军心不稳。
1629年,李自成所在的甘肃镇兵东调。
大家推李自成为首,举行武装起义,投奔王左挂领导的农民军。
明朝廷调动延绥巡抚、甘肃巡抚所部围攻农民军。
王左挂迫于明军的强大攻势,投降于延绥巡抚洪承畴。
李自成率部分义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成为王自用指挥的36营农民军的一部,称八队闯将,有步马700。
1633年初,明朝派重兵进入山西围剿农民军。
王自用为避敌锐气,转移入河南,李自成同张献忠则经汉中转入四川。
1634年7月,李、张二部由川东越大巴山回陕南,路经兴安(今安康)时,误入绝谷车厢峡。
他们向明总督陈奇瑜送重金财宝,声言愿受抚。
陈奇瑜批准在官员监督下出峡。
农民军出峡后,立即反戈相击。
这一举影响颇大,全陕震动。
1635年初,中原农民军由高迎祥率领,召集13家农民军首领在荥阳开会,共商对敌大计,李自成在会上提出“分兵定所向”的作战策略,得到众人赞同。
会后,农民军分为5路反击明军。
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率主力东向,以迅猛的攻击,歼敌4000多人,攻占了明中都凤阳,焚毁了明太祖朱元璋的皇陵,给崇祯朝廷以沉重的打击。
凤阳之战后,李自成回师河南,与留在荥阳、汜水间的罗汝才军会师。
明军迅速集结于河南,准备围歼农民军。
李自成等迅速驰入陕境,与明军周旋于陕甘沿边地区。
1637年夏,李自成部受到明军东西两路夹攻,从天水退却南下,转入四川。
在四川连克数县,直逼成都。
同年10月,李自成率部东入陕西,准备东进河南与“革左五营”会合。
途经潼关南原,陷入明军重围,经几昼夜激战,李自成部损失惨重,他本人仅率十几骑突围,潜伏于商洛山中。
在商洛山中,李自成刻苦读书,重新组建部队,操练兵马,积蓄力量,待机再起。
崇祯十二年(1639)5月,张献忠在谷城二次起义,李自成立即率部出武关,进入湖北郧阳地区。
1640年,东进入河南西部。
广大饥民纷纷参军,李自成部扩大到几十万人。
李自成重用一些失意的封建知识分子,采纳他们的建议,提出“均田免粮”、“平买平卖”、“劫富济贫”的口号,得到中原农民的拥护。
在政治、军事上取得了主动,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1640年底,李自成攻克洛阳,杀宗室福王朱常洵,用福王积存的粮食钱财救济贫穷。
随后,他三次围攻开封,与明军决战。
明朝廷调集主力20多万集中到朱仙镇,李自成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以主力抢先占领朱仙镇南高阜,在东西两面筑炮台,挖壕沟,布下大战阵势。
会战开始后,他运用避敌之锐、懈敌之志的策略,集中精锐部队先打垮了明军主力左良玉部。
其他路敌军望风而逃,农民军乘胜追击,俘敌数万。
驻守开封的明军等不到援军,竟挖开黄河大堤,以洪水冲击农民军阵地,万名战士,近十万人民被淹死在开封城下。
李自成放弃开封,挥兵南下,攻占了襄阳。
次年改襄阳为襄京,李
自成称奉天倡义大元帅。
他整编了军队,严明军纪,分析了敌我力量形势,制定了进军计划,做好了与明军进行决战的准备。
这年初夏,李自成率百万大军北上河南,在郏县、汝州(今临汝县)一带与明军相遇。
农民军断其粮道,逼明军以大部兵力去运粮草,乘机击垮了汝州4万守敌,缴获军资无数,使明军首尾不能相顾,陷于被动。
李自成攻破潼关,打败了兵部尚书、总督孙传庭的部队,在渭南战斗中击毙了孙传庭。
李自成进入西安后,马不停蹄,派大将分头往汉中、延安、固原追歼孙传庭的余部,他本人率军北上攻克榆林。
尔后占据宁夏和甘肃大部,于年底返回西安。
崇祯十七年(11644)正月,李自成改西安为“西京”,建立大顺国号,称“大顺王”,建立起中央政权。
崇祯皇帝朱由检恐慌万状,自杀于煤山。
统治了276年的朱明王朝中央政权,在农民武装斗争的冲击下崩溃了。
遇难九宫山
1645年,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在湖北阳新、江西九江连遭重大挫折,东下的去路均被清葺切断,清朝亲王多铎的部队亦从河南归德(商丘)、安徽泗州直趋南京。
李自成沿江东下,向安徽一带发展的意图已无法实现,不得已只好向西南方向突围,企图穿过江西西北京转入湖南。
1645年7月26日(清顺治二年六月初四),李自成行至湖北通山县境内的九宫山下,突然遭到当地地主武装的袭击。
随行的28名战士先后被杀,李自成在搏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