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薰(1835—1893),清代画家。字舜琴、阜长,籍贯萧山人,“海上画派”代表人物之一
任伯年绘画艺术探析

任伯年绘画艺术探析作者:韦颖俊来源:《美与时代·中》2023年第08期摘要:19世纪,上海多元的文化氛围与雄强的经济基础吸引了众多以鬻画为生的画家客居沪上,任伯年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任伯年吸收并借鉴了西洋绘画中的表现技法及用色法则,将其与中国传统绘画相融合,形成中西兼容、雅俗共赏的绘画风格,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其身份属性与文化素养等原因也造就了其作品的局限与不足。
关键词:任伯年;绘画艺术;中西兼容任伯年(1840—1896年),名颐,今浙江杭州人。
其父任鹤声,字淞云,为民间画师。
任伯年幼承家学,从学于任熊、任薰,人物、花鸟、山水无一不精,后客居海上,鬻画为生。
任伯年与虚谷(1823—1896年)、吴昌硕(1844—1927年)、蒲华(1832—1911年)合称“海派四杰”,与任熊(1823—1857年)、任薰(1835—1893年)、任预(1853—1901年)并称“海上四任”。
不同于古代以书画自娱或抒情达兴的达官显贵与文人墨客,海派以鬻书卖画为生的画家或画工的创作题材与表现技法均受市民文化与大众口味的影响,其作品被市场及民众的审美趋向左右。
一方面,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已无法满足彼时的新兴市民与工商阶级的审美趋向,为了迎合市场,画家们以民众熟知及喜闻乐见的题材为主。
正如孙淑芹对海派以职业画家为主体的一类画家所评价的那样:“他们一般出身低微,文化素养不高,以鬻画为生,创作主要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尤其迎合新兴市民阶层和工商业主的趣味,题材多为城市群众所熟悉和喜闻乐见……”[1]另一方面,上海开埠以后,经济、政治、文化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西文化在这里交流与碰撞,人们将此时的上海与巴黎相提并论,“人之称誉上海者,以为海外各地惟数法国巴黎斯为第一,今上海之地,不啻海外之巴黎”[2]。
同时,雄厚的经济基础、庞大的书画市场与开放的文化环境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与以鬻画为生的画家客居于此。
考研中国美术史热点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史

考研中国美术史热点: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史一、近现代中国画艺术(一)海上画派19世纪中叶,上海经济繁荣,在此云集的画家,师承不同,各有专长,但居主流地位的则是“海派”群体。
“海派”画家善于将诗书画印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传统结合起来,将明清大写意水墨画技艺和金石艺术中刚健雄强的审美特色、强烈鲜艳的色彩融会贯通,描绘民间奇闻乐见的题材,形成雅俗共赏的新风貌。
“海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代表人物是“海上三任”(即任熊、任薰、任颐),以任颐为高峰;后期以吴昌硕为巨擘。
任颐、吴昌硕、蒲华、虚谷并称“海派四杰”。
1、任颐任颐,即任伯年,清末著名画家。
他擅长花鸟画和人物画,与吴昌硕蒲华、虚谷并称“海派四杰”。
他的人物画,早年师法陈洪绶,形象夸张,富装饰效果;晚年吸收华喦笔意,更加简逸灵活。
他的花鸟画,早年以工笔见长,仿北宋人法,近于陈洪绶;后取法恽派及陈淳、徐渭、朱耷的写意法,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
他的代表作品有《蕉荫纳凉图》、《酸寒尉像》、《紫藤翠鸟图》等。
他的绘画风格体现了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的结合,雅俗共赏反映了这一时期市民阶级对绘画艺术的审美要求。
2、吴昌硕吴昌硕,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
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他擅长大写意花卉,取材梅、兰、竹、菊、牡丹、松树、荷花、水仙等。
他的作品讲求用笔、施墨、敷彩、题款、钤印等的疏密轻重,配合得宜。
其作品重整体,尚气势,认为“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富有金石气。
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接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字格局,或作对角斜势。
用色上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浓艳。
吴昌硕因以“草篆书”入画,状物不求写实,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笔墨形式。
任薰(1835—1893),清代画家。字舜琴、阜长,籍贯萧山人,“海上画派”代表人物之一

任薰(1835—1893),清代画家。
字舜琴、阜长,籍贯萧山
人,“海上画派”代表人物之一
任熏
任薰(1835—1893),清代画家。
字舜琴、阜长,萧山人,“海上画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兄任熊、侄任预、族侄任颐被后人合称“海上四任”。
中文名
任薰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浙江萧山
出生日期
1835年
逝世日期
1893年
职业
画家
主要成就
与任熊、任预、任颐合称海上四任
代表作品
《松菊锦鸡图轴》、《花鸟图轴》
任薰(1835—1893),清代画家。
字舜琴、阜长,籍贯萧山人,“海上画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兄任熊、侄任预、族侄任颐被后人合称“海上四任”。
善画人物、山水、花卉、禽鸟。
亦长于园林设计。
其人物画取法陈洪绶及任熊,神态肃穆,面部夸张,须髯细密,衣纹飘逸。
然奇躯伟貌,别出匠心,尤其晚年大作,运笔有如行草,气势
沉雄。
花鸟画则工写兼善,取景布局,富有奇趣。
作品有《松菊锦鸡图轴》、《花鸟图轴》等。
参考资料。
中國傳世名畫——花鳥卷(十一)

中國傳世名畫——花鳥卷(十一)灵芝佛手图清任薰绢本设色纵27.6厘米横30.3 厘米南京博物馆藏任薰是任熊之弟,不到20岁时,即以卖画为生,常往返于萧山、宁波、杭州、苏州、上海等地。
他治学严谨,在写生和临摹上均下过很大功夫。
他的画承兄法,人物常用高古游丝、铁线、行云流水、兰叶几种描法,画风古雅,有出蓝之妙。
此画笔绘灵芝和佛手。
设色浓丽,笔法工整严谨。
梅花鹿图清任薰绢本设色纵27.6厘米横30.3 厘米南京博物馆藏任薰的花鸟画多用之字形构图,善把没骨、勾填和写意技巧混合运用在一起,格调清新,雅俗共赏。
从学者除任颐、任预外,宁波、苏州均有弟子。
人称“任阜长精于绘事,名噪当时”。
此图工笔重彩绘梅花鹿和山石,风格古秀而浓郁。
杨柳白马图清任薰纸本设色纵27.4厘米横32.5厘米南京博物馆藏此图绘白马,扭头回望,头藏在脖子间,树则干枯无叶。
此图构图并无什么别致的地方,但却很好地体现了任薰绘画的雅俗共赏的审美原则。
孔雀图清任薰纸本设色纵157.5厘米横40 厘米广东省博物馆藏任薰作画善于用色,讲究赋彩浓淡并用。
此画绘岸边一顾影自怜的孔雀,在烂漫的鲜花的映衬下越发显得娇艳动人,美仑美奂。
孔雀的尾羽色彩斑斓,鲜艳夺目,而周围的环境则采取水色渲染,造成强烈的对比效果,孔雀的造型也异常饱满,略呈图案化,富有装饰性,由此可看出受到民间艺术的影响。
支遁爱马图清任颐纸本设色纵135.5厘米横30厘米此图以东晋名僧爱马为题材,支遁,字道林,世称支公,陈留(今河南开封南)人,本姓关,25岁出家为僧,相传他爱马成癖。
画面主体是支遁与骏马,后以芭蕉为背景,略有前后主次关系。
骏马向支遁转首,目光中透出欣逢知己的兴奋,支遁手执藜杖,其神情沉稳,若有所思。
身上所著长袍是典型六朝风格。
作为背景的芭蕉只以几笔渲染点破,简约明晰。
左上端有两行款识,从中可知这是作者为长兄所作,是比较放松的,因此画面气氛祥和,毫不做作。
朱竹凤凰图清任颐纸本设色纵162厘米横48厘米江苏省常熟市博物馆藏任颐在人物、肖像、花鸟等领域中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花鸟画兼工带写,色彩清新,形象活泼生动。
海上三任

任熊、任熏和任颐又合称“海上三任” 中国绘画到了清末,以北京为中心的四王画派走向衰落。
与此同时,上海的海派开始兴起。
19世纪中叶,上海经济迅速发展,商业的发展使上海形成了新的绘画市场,吸引了江浙一带的画家,形成了“海派”画家群体。
海派善于把诗、书、画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又从古代金石艺术吸取养分,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将明清以来的大写意水墨画技巧和强烈的色彩相结合,形成雅俗共赏的新格局。
海派主要画家有前期的张熊、朱熊、任熊,人称“三熊”。
晚期以吴昌硕为主要代表。
另外,未定居上海的画家赵之谦和虚谷也被视为海派名家。
任熊(1823年7月19日-1857年11月23日)清代晚期著名画家,“海派”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浙江萧山人,字谓长,一字湘浦,号不舍。
幼时家贫,跟塾师学画人像,寓居苏州、上海以卖画为生。
后流浪到宁波,得遇名师姚燮,在其家“大梅山馆”学画,深得宋人笔法。
任熊是绘画全才,山水、人物等无一不能,画法宗陈洪绶,任熊与弟任董,儿子任预、侄任颐称“四任”,又与朱熊、张熊合称“沪上三熊”。
任熊善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虫鱼、走兽,无一不精。
其笔力雄厚,气味静穆,深得宋人神髓。
尤擅长人物,堪与陈洪绶并驾。
尝居蛟川姚梅伯(姚燮)家,为作大梅山民诗意图一百二十帧。
与酣落笔,二月余而成。
为生平杰作之一。
设境之奇,运笔之妙,令人但有赞叹。
有列仙酒牌、于越先贤传、剑侠传、高士传等画谱行世。
咸丰七年(一八五七)尝作秋林共话图。
有《列仙酒牌》《于越先贤传》《剑侠传》《高士传》等木刻图谱行世,称绝一〔清〕任熊洛神图轴时。
咸丰七年(1857)尝作《秋林共话图》。
传世作品有《十万图册》十页、《姚燮诗意图册》《自画像》轴等,现藏故宫博物院;咸丰五年(1855)作《四梅图》轴藏中国美术馆;《为姚梅伯作人物册》二十页、《洛神图》轴、《范湖草堂图》卷藏上海博物馆;《丁文蔚像》轴藏浙江省博物馆;《少康像》册页藏南京市博物馆;《瑶宫秋扇图》轴藏南京博物院;《四季花卉图》卷藏辽宁省博物馆;《人物图册》藏广州美术馆。
海上三任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海上三任"的艺术成就和影响马利霞(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摘要:清末民初“海上画派”为中国古代传统绘画与现代中国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一扫当时画坛的摹古沿袭之风,这一艺术潮流代表着近代海上绘画的主流和方向.从而奠定了它在中国美术史上的特殊地位,对近代中国美术史影响巨大。
本文所论述的“三任”.是“海上画派”前期的主要画家,对“海上画派”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海上三任艺术成就影响“海上三任”的崛起.一改清代人物画的颓废,标志着清代人物画融古创新的成功,他们所倡导的市民化、世俗化、职业化倾向改变了传统中国画的内涵,为传统中国画增添了新的理论和实践内容。
传统中国画由此从清以来保守衰微的困境中突围出来,寻找到一条与以往主流精英式绘画不同的、贴近社会大众的发展道路。
一、“海上三任”的艺术成就任熊是一个很有思想的画家。
历史上,凡是开宗立派的画家.一般除了过人的技法以外,都必须有独到的思想。
他与张熊、朱熊并称“海上三熊”,又与弟任薰、任伯年合称“海上三任”,以此形成“海上画派”的中坚,而任熊则是开派之祖。
任薰的画风直接影响了任颐、任预等的绘画创作,为清末上海画派中重要的画家之一。
胡公寿在题任熊《龟蛙》的册页上,一写“观渭长墨妙”;一写“渭长点缀虫鱼生动有致,艺林中巨擘也”。
评论家张鸣珂见任熊的《四红图》后,赞道:“亦古雅,亦妩媚,叹观止矣。
”任熊、任薰兄弟的绘画拓宽了传统绘画的题材范围.增强了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吸取了多方面的新鲜营养,扩大了人们的艺术视野。
使绘画艺术由士大夫文人的象牙之塔走向大众,走向民间,走向世俗社会,对后世新型艺术创作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是旧代的结果。
同时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①在近代中国绘画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将永远闪耀着独特的光辉。
作为任氏兄弟的学生任伯年,青出于蓝胜于蓝。
在所有涉入上海画家的著作中,诸如《上海县续志》、《海上墨林》、《寒松阁谈艺琐录》,以及后来的《海上画语》、《越中历代画传》、《历代画史汇传补编》、《小阳秋》等,都以足够显著的篇幅给任伯年以高度的赞誉,认为他是上海开港以来“最为杰出”的画家之一。
清代画家任熊的生平简介

清代画家任熊的生平简介任熊,清代晚期著名画家,“海派”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字谓长,一字湘浦,号不舍。
画法宗陈洪绶,与弟任薰,儿子任预、侄任颐合称“海上四任”,又与朱熊、张熊合称“沪上三熊”。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清代画家任熊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任熊生平简介任熊,字谓长,号不舍,1857年出生于浙江萧山,任熊是清代晚期著名的画家,他也是海派艺术的代表人之一。
他的主要成就是“海上四任之一”、“沪上三熊之一”。
任熊的主要作品有《姚燮诗意图》,《于越先贤传》,《剑侠传》等。
任熊的父亲是任椿,他十分擅长画画,在当地也有很大的名气,任熊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下,从小也十分喜欢绘画,在他童年的时候就常常画灯画。
任熊父亲死了之后,他又跟随村中的塾师学习画肖像。
凡是画男女老少的肖像,没有他不会的。
因为不想一直恪守粉本,想要学习其他的方法,如画出人体裹在衣服里面的解剖结构,于是就弄的"朝服翎顶者秃其颅矣,端拱者跣一足矣",因为这件事引起了老师的不满,于是任熊离开老师,到各地卖画为生。
任熊到了杭州后,得到了同乡人陆冶山的相助,于是便结识了好多画友。
当时任熊的肖像画已经以人物为主了,然而他对于传统艺术的学习仍旧持之以恒,还临摹了杭州孤山圣因寺贯休的十六罗汉石刻画像。
浙西的周闲很喜欢任熊的画,于是就邀请他到范湖草堂,让他临摹古人的名作,不满意的就让任熊重新再来一遍,达到与原作基本一样,如果有了兴致,便经常通宵达旦,时间长达8年之久。
后来任熊又常来往于杭州、宁波、上海等地,靠卖画为生,最后在家中病逝,年仅三十五岁。
任熊书画作品任熊,字谓长,是清代晚期著名画家,“海派”艺术的人物代表之一。
任熊尤其擅长画人物,画男女老少之容,无所不会。
而且任熊是个绘画全才,选取题材极为广泛,花卉、山水、虫鱼,走兽,无一不精。
他的笔力雄厚,气味静穆,人物形象别出心裁,神态细致入微,落款也是十分有力,与画法同出一撤。
任熊作品有《姚燮诗意图》、《于越先贤传》、《剑侠传》等。
美术题目

1、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重要的风格流派,是从哪个朝代兴起的呢?北宋2、唐三彩常用的颜色主要是黄、绿、白3、古代阴阳五行说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动物象征神,那么青龙为什么之神? (东方之神)4、1886 年创作的青铜圆雕《加莱义民》的作者是法国罗丹) 。
5、故宫分为外朝和内廷,那么外朝的三大主殿是 (中和殿、太和殿、保和殿)。
6、我们把颜色分为明度和纯度,那么在红、紫、黄、绿、橙、蓝几色中,明度最低的是紫色。
7、结构主义代表是:布鲁纳。
8、南京中山陵的设计者是 _吕彦直_。
9、1824 年德拉克罗瓦展出的一副油画作品标志浪漫主义盛期的到来。
请问这幅作品是_【希阿岛的屠杀_】10、《江山千里图》的作者是_ 王希孟1、永乐宫位于哪座城市? _山西芮城2、被历代民间画工和士大夫誉为“画圣”和“画祖”的唐代画家是?吴道子3、“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中吴带当风是形容吴道子的画艺,那曹衣出水是说的谁呢?曹仲达4、中国著名的"四大名绣"是苏绣、湘绣、蜀绣和什么?粤绣。
5、《巴黎圣母院》的建筑形式属于什么建筑形式?( 哥特式建筑6、印象派画家在描绘物体时所追求的是什么?( 光色变化7、“明四家”中以工笔重彩闻名的画家是?(仇英代表作品是《剑阁图》8、《三毛流浪记》连环漫画的作者是张乐平9、铜胎掐丝法郎的俗名是?景泰蓝10、秦汉时代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筑物是?门阙mén quē1、《魏晋胜流画赞》的作者是顾恺之2、被誉为“画水的贝多芬”的是?法国巴比松画派的杜比尼3、“海上三任”是活跃在上海画坛的任熊、任薰、和?任颐4、最早提出以形写神的画家是东晋时期的?顾恺之5、五代时期的山水四大家是荆浩、关仝、董源、和?巨然。
6、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是?隋展子虔的《游春图》7、“元四家”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和?吴镇8、中国画中“五墨六彩”五墨是: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
那六彩是?黑、白、干、湿、浓、淡9、透视法又称绘画观察法,常见的焦点透视有平行透视和什么透视?成角10、雕塑以其不同的表现形态可以分为浮雕与圆雕。
中国各朝代画家

三国-两晋-南北朝画家顾恺之(约345——406年),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他是东晋著名画家,多才艺,工诗赋,尤精于绘画,擅长于佛道、人物、肖像、禽兽、山水,尤善传神。
曾在建康瓦棺寺作维摩诘壁画,为世所称。
代表作品《女史箴图卷》、《列女仁智图卷》、《洛神赋图卷》等。
萧绎(505——554年),字世诚,博学善画,尤以肖像画最擅。
代表作品《职贡图卷》。
隋唐画家展子虔(约531——604年前后),隋朝山水画家,渤海(今山东阳信)人,他的人物、山水、界画和车马无不精湛,尤长人物山水。
代表作品《游春图卷》是现存卷轴山水画中最古老的一幅。
阎立本(?——673年)唐代初年,人物画家,雍州万年(今陕西临潼)人。
他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除当时流行的宗教画外,人物、车马、山水、台阁等无所不能。
但他最擅长、成就也最突出的还是肖像画和政治性题材的历史画。
代表作品《步辇图》等。
李昭道,初唐时期,青绿山水画家,画风精巧细密。
代表作品《明皇幸蜀图》体现了他的典型风格,时代特征明显,是反映唐代山水画面貌的重要传世作品。
张萱,唐代陕西长安人,最擅长画妇女和婴儿,他的人物画创作多半是描写宫廷妇女的闲散娱乐生活,人物形象不仅“形似”,而且传神,能确切刻画人物的心理状况。
代表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等。
梁令瓒,或称蜀人,活动于开元年间,画风严谨、精细,在天文学上有一定贡献,代表作品《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周昉,唐代长安人,擅长贵族人物肖像及宗教壁画,亦以仕女画为突出,以当时的关中贵妇为形象依据,具有以“丰厚为体”、“衣裳简劲,彩色柔丽”的特点,体现了中晚唐时期官僚贵族的审美情趣。
代表作品《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等。
李真,中唐时人,师法周昉,代表作品《不空金刚像》。
韩滉,唐代长安人,他画了不少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倾注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农民疾苦的同情之心,此外,他特别喜欢画牛。
代表作品《五牛图》等。
韩干,唐代陕西蓝田人,一生中的绘画活动,大多数以马为表现题材,他画马,不拘成法,注重观察和写生。
绍兴籍历代书画家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原籍琅琊临沂迁居山阴。
书法代表作有《兰亭序》等,被奉为书圣。
王献之(344--386 388)字子敬,会稽人。
书法作品有《中秋帖》《地黄汤帖》等书法史其父并称为“二王”陈、隋智永名法及,会稽郡山阴县人。
王羲之七世孙。
有《真草千字文》传世,传家法,虞世南为其高足。
唐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人。
书作有《夫子庙堂碑》《汝南公主墓志铭》传世。
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贺知章(659--744)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人。
晚年居会稽。
崐唐朝著名诗人,有草书《孝经》,碑刻《龙瑞宫记》存绍兴宛委山阳阴洞天处。
王冕(1278--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绍兴路诸暨人。
诗人,大画家,有作品散见书画丛刊。
明徐渭(1521--1593)字文清,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绍兴府山阴人。
明代著名书画家,有《徐渭书画集》等传世,市文管处有其书法藏品。
陈洪绶(1594--1652)字章侯号老莲,绍兴府诸暨人。
为明未著名人物画家,有《陈洪绶书画集》出版。
清赵之谦(1829--1884)字益甫,叔号冷君绍兴府会稽县人。
以书画印闻名于世,有《悲庵存墨》存世,汇其书画。
任熊(1800--1856)字渭长,号汀浦。
绍兴府山阴县人为清代名画家,长于人物,造形古梗,敷色鲜艳,富装饰意趣,代表作《大梅山房诗意图册》120幅。
市文管处有藏画。
任薰(1835--1893)字阜长、舜琴,绍兴府山阴县人。
任熊弟。
人物画与其兄同师陈洪绶,尤工花鸟、翎毛,为诸任“殿军”。
传世作有《四季花卉图》十二屏,藏中国美术馆。
任颐(1835--1896、又说1840--1895)字伯年,号小楼,绍兴府山阴县人。
擅人物、花卉、翎毛、山水,尤工肖像、年未及壮已名重海内,为“海上画派”代表画家。
有《酸寒尉像》藏浙江博物馆。
陈半丁(1876--1970)原名年,字静山,号半丁,后以号行。
任薰与他的《麻姑献寿图》

内容提要 具有近代文人理念பைடு நூலகம்又具民间气息的任薰的绘画,清新活泛雅俗共赏,无媚俗之态,
蕴天然气韵,《麻姑献寿图》即属一代名家之范本。
关键词 任薰 《麻始献筹图》
中图分类法 .!"%
文献标识码 /
麻姑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仙。据东晋葛洪 雅,其前一玉女面她而立,手托置有蟠桃、花草的
!!
十竹斋艺谭
任薰与他的《麻姑献寿图》
孙文玉
(常熟博物馆 江苏常熟 !$&&"")
012 3456 7 89:: # ;5<85 =>789>6 >9?>9@95A9= BC@ D<=9>5 E4:A4>7: AB<4FBA 75= G<:; @AH:9 C5 BC@ ?CEA4>9I JC@ K7F4 LC75@B<4 M4 87@ >9F7>=9= 7 D<=9: G<> ?7C5AC5FI
《神仙传》记载,她是四川建昌人,修道于牟州东南 果盘。人物锦衣绣裳,设色浓艳,衣纹线条繁缛,下
的姑余山,东汉时应仙人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 笔呈丁头描,墨线转折处多棱角,用笔坚实刚劲,
九,她头顶挽着云鬟,余发散垂至腰,体态轻盈,相 顿挫有致。衬景山石、夹叶树、花草及远处缭绕之
貌美丽。自言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因此,人们 祥云则采用虚笔,浅淡出之,这样,主与次,简与
在 中 国 绘 画 史 上 ,有 院 体 画 、民 间 画 工之画和文人画之别。董其昌曾说:“士人 画(文人画)要不入画师魔道,要绝去甜俗 蹊径……”近代陈衡恪认为:“文人画有四 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 者 乃 能 完 善 。”文 人 画 标 举 “士 气 ”、“逸 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 强调神韵,重视文学、书法的修养和画中 意境的缔造;院体画则讲究法度,重视形 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而民间绘画则以 简朴、单纯的手法去表现民间的生活情趣 和需求,同院体画一样,职业化性质十分 突出。
任姓起源、任氏起源、任姓名人

一、溯源任姓来源有五:1、出自黄帝的后代,为天子赐姓。
出自黄帝少子禹阳后裔。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所载,相传黄帝少子禹(禺)阳被封在任国(今山东省济宁市),其后裔以国为氏。
周朝时,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十国都是任姓后裔的封国。
2、由远古妊姓衍传。
与女性妊娠有关,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
3、出自风姓。
《通志•氏族略》记载,认为任姓子孙是太昊之后:为风姓之国,故址在今山东济宁一带,其后子孙以国为氏。
4、其他改姓而来。
如元代王信之子宣,为避难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氏。
5、少数民族改姓而来。
据《魏书》所载,巴(即板木盾族)夷帅有任姓;另外古代少数民族如西夏、明代哈尼族有任姓;今瑶、回、满、蒙、土家、羌、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二、播迁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
任姓来源虽众,但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其来源考证,有两个不同的记载:一是《通志•氏族略》记载:任姓子孙是太昊之后;二是《唐书•宰相世系表》载之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便以国为氏。
也就是说,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有伏羲氏的后裔,也有黄帝的后裔。
各支任姓中,影响最大者是出自黄帝之后的一支。
据某些任姓家谱记载,黄帝之子禺阳在得姓以后,六传至奚仲,再封于薛(今山东滕县南)。
春秋战国时,魏国有任座,秦国有任鄙,他们都是禺阳的后代,楚国有任不齐。
可见在先秦时期,任姓已播迁于今湖北、山西、陕西等境。
同时,还可以判定任姓早期是以山东为其繁衍中心的,故任姓有以“乐安”为其堂号,其后遂成为当地一大郡望。
战国时魏国(都今山西夏县)。
据《史记•南越列传》载,秦始皇时置南海郡,治所在番禺县(今广东广州市),有南海尉任嚣,所以秦代已有任氏徙居今广东。
至汉时,任姓已散居于我国北方的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一带,南方则居四川、江苏、广东等地。
可见,任姓在汉之前即已南迁。
汉时有世居沛地(今江苏徐州)之任敖,其后有子孙迁陕西渭南。
三国以后,任氏分布更为广泛,如西晋任旭为章安人(今浙江临海),东晋任延皓为平州人(今山西太原)。
任薰《生肖人物图册·闻鸡起舞》

《 : 生肖 人物 图 册 . 闻 鸡 起 舞= 》 清 . 任董
任 薰
生 肖人 物 图册 ・闻鸡起 舞
任薰 ( 1 8 3 5 一l 8 9 3 ) ,字 阜长 、舜 琴 ,浙江 萧 山人 。少丧 父 ,从 兄任 熊学 画 ,长 期 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海 以 卖 画 为生 。他 工书 善 画 ,用 笔劲 健 ,取 景布 局 不 囿于 前人 规 范 ,别具 一 格 。其 擅 画 人物 ,亦 工花 鸟 ,与任颐 、任 熊 、任预 并称 “ 四 任” ,为海 上 画派 代表 人 物之 一 。早 年 喜 用双 勾法 并深 受 明 代陈洪 绶 的影 响 ;晚 年绘 画双 勾 、写意 兼 而 有之 ,能 很 好地 融 合 在一 件
作品 当中 。
此 图册 绘 十二 生 肖故 事 ,每 一 开 ,作者 选 取 一 个 与生 肖有 关 的 典 故 来表 现 ,如 人们 熟知 的 “ 守 株 待兔 ” “ 叶 公好 龙 … 闻 坞起舞 ”等 ,题 材新 颖 活泼 ,喜 闻 乐见 。 任薰擅 长
铁线描 ,所绘人物衣纹细劲流畅 ,瘦硬如丝 ,神情栩栩如生 。色彩鲜丽明亮 ,造型奇古夸
“海上三任”绘画的时代性

24.2cm×25
现“白眼看人的”八大、“搜尽奇峰打草稿” 的石涛、展示个性几近狂怪的“扬州八怪”以 及清晚期世俗化、商品化、民间化、中西结合 的“海上画派”。 “扬州八怪”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一个独 有的画派。可以说。在其以前,没有那个画派 是以卖画为生的画派。乾嘉时期的扬州可谓 江浙一带的繁华都市.其经济支撑主要是盐 商。“扬州八怪”画家群的职业化与当时繁荣 的扬州经济环境下扬州大盐商的赞助与购买 是密切相关的。“四民以士为首,农次之,工
该院藏有古代以及近现代书画作品1200余仡数量宏富,题材广泛,名家手笔众多。自本期始,我刊将陆续
推出“西安美术学院藏画系列专题”,向读者展示该院所藏古代、近现代精品名作。本期所推出的“海上三 任,’绘画专题,正是基于西安美术学院的藏品,向读者展示任熊、任薰、任颐融古创新的艺术气概以及他们 所倡导的趣味市民化、题材世俗化、身份职业化的倾向。他们的创作开辟出了与以往主流精英式绘画不同 的、贴近社会大众的发展道路。
[清】任熊临泉调琴
25.5cm×23
9cm绢本设色西安美术学院藏 西安美术学院藏(朱)
款识:春圃二兄属。任熊。 钤印:渭长(朱)
约为130万,1915年超过200万,1930年超过300 万,1947年超过400万,1949年初达到546万。短 短一百年间,上海从一个普通县城一跃而为 全国第一大都市。而在上海人口爆炸式增长 中。75%以上是移民。根据上海自l 8 8 5年以来 历年的人口统计,公共租界非上海籍人口通常 占80%以上,华界非上海籍人口通常占75%以 上。”¨。这些国内涌入上海的各阶层移民在 商业繁荣的上海摸爬与滚打,拼斗与融入。 最终形成了民族资产阶级、小资本家、个体经 营者及市民阶层等。当然这些移民中不乏以 卖画为生的画家及文人。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异族(非汉族)的 政权统治主要有两个朝代,一是元朝,二是 清朝。这两个朝代对汉文化的发展和取向多 按他们皇家的意愿和喜好。大多是歌舞升 平,粉饰太平,中庸不争。然而物极必反,元 朝有了以赵孟烦为代表的宫廷画派。必然出 现了表达自我、隐居山林写真性情的隐逸画派 “元四家”。清朝亦然。代表宫廷皇家的“四 王”占据清初画坛,被奉为正宗正派,必然出
2清朝末期海派画家之一任颐(任伯年)三十一幅精品绘画赏析

清朝海派画家佼佼者任伯年(任颐)三十一幅精品绘画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又益于健康和长寿。
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朝末年,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绘画领域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清朝约200年来被视为正宗的文人画流派和皇室扶植的宫廷画日渐衰微,而辟为通商口岸的上海和广州,这时已成为新的绘画要地,出现了海派和岭南画派。
海派的代表画家有任熊、任颐、吴昌硕、虚谷、赵之谦。
赵之谦和吴昌硕作为文人画家,在大写意花鸟画方面有重大发展。
岭南画派,形成时间较晚,晚清居巢、居廉兄弟开其先声,后来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创立新派。
他们汲取素描、水彩画法所形成的中西结合画风,为国画的新发展作出了有益尝试。
首先我们来分享任颐精品绘画作品。
任伯年像任伯年(任颐)(1840—1896),清末画家。
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阴航坞山(今杭州市萧山区)人。
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在“四任”(任伯年、任阜长、任渭长、任预)之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
他的杰出艺术成就受到世人瞩目。
海派才俊任熊

海派才俊任熊作者:文—来源:《艺术品鉴》 2017年第3期任熊(1823-1857),字渭长,号湘浦、不舍,浙江萧山人。
擅长人物、花鸟、山水,工笔、写意,以人物画著称。
其人物画师法陈洪绶,造型多夸张变形,笔法清新活泼,富有装饰趣味。
与其胞弟任薰、侄任伯年、子任颐并称“海上四任”,亦与张熊、朱熊合称“沪上三熊”,是海上画派的先驱者之一。
一任熊的父亲任椿也是画家,他自幼喜爱绘画,并且聪慧异常。
父亲去世后,因年幼无依,任熊只得跟随民间画师学画行画。
所谓行画,即画祖宗容像、朝服冠戴,十分刻板。
经过一段时间,任熊厌恶这种画法,于是故意画得“缺嘴坏唇,无怪不具”,不久就离开老师到杭州谋生。
1841 年,任熊到杭州后,接触了很多书画名家,在他们的影响下,绘画技艺逐渐提高。
任熊25 岁时认识了湘西富翁周闲,在周家看了许多名画真迹,并且“终日临抚古人佳画,略不胜,辄再易一缣,必胜乃已。
夜亦秉烛未尝辍,故画日益精”。
后来又随周闲游览苏州、镇江等地。
之后,任熊结识了浙东名士姚燮,受邀在宁波与之相会,并且留住姚燮家中多年。
在此阶段,任熊认真学习传统绘画,致力于唐人笔法。
1851 年春,任熊从宁波回到萧山,与曹峋、丁豹为友,并在银藤花馆与著名画家张熊相会。
1852年,当时颇有名气的任熊从杭州途经上海,引来很多求画者。
到苏州后,任熊又与画家黄秋士、余镛、齐学裘等开办书画社。
此时,任熊以卖画为生,稍稍富有。
1857 年,任熊因肺病辞世,年仅35 岁。
二任熊善画花鸟、鱼虫、人物、山水,花鸟画有双钩重彩和写意两种风貌。
双钩学宋人,写意师法徐渭、陈淳和恽寿平,并能融合民间艺术与文人画的长处,既注意物象的描写,也重视花鸟画的意境,达到情调清新、情景交融的地步。
任熊还明显受到赵之谦的影响,赵之谦曾为其作《葫芦图》,吸收了书法用笔,故有评曰:“创作花鸟,即以衣纹圆劲之笔,创作双钩,波磔如篆隶八分,妩媚中多苍古之趣,独开生面,真绝技也。
”任熊的人物画以奇古变异见长,他大胆地舍弃唐寅、仇英人物画风,师法陈洪绶、费丹旭等大家,“衣褶如银钩铁画,直入陈章侯之室而独开生面也。
任薰《花鸟四屏》

任薰《花鸟四屏》清任薰《花鸟四屏》(广州美术馆藏)清任薰《花鸟四屏》140x37.5厘米,广州美术馆藏任薰的《花鸟四屏》系一套组画,分别由春景《牡丹孔雀》、夏景《荷花鸳鸯》、秋景《芙蓉鹭鸶》、冬景《竹石雄鸡》四幅画作组成。
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理念中,很早便有艺术可以超越时空的意识。
王维作画多不问四时,人们所熟知的“雪中芭蕉”,即为这种超时空意识的生动体现。
沈括《梦溪笔谈》谓其:“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
”到了宋代,以春夏秋冬四季为题的四条屏一类作品开始广泛流行,不论山水还是花鸟皆概莫能外。
郭熙《林泉高致》谓:“一种画春夏秋冬各有始终晓暮之类,品意物象便当分解,况其间各有趣哉,其他不消拘四时。
”便是这种美学趣味的理论概括。
以春夏秋冬为题的四条屏,从局部看虽然各致一景,但从总体看却又“不拘四时”,与王维的“雪中芭蕉”出于同一内在机杼。
历代画家之所以一再不厌其烦地重复这一类题材,其原因正在于此。
这组《花鸟四屏》的作者任薰(1835-1893),字阜长,又字舜举,浙江萧山人,任熊之弟,长期在苏州、上海等地卖画,为“海上画派”的重要画家。
任薰的画取法陈洪绶,笔法精雅,线条清圆细劲,造型略显夸张,但也吸取了民间艺术的营养,设色浓丽,对比强烈,富于装饰性和图案性。
这组《花鸟四屏》充分地体现了任薰的这一画风特征,其每幅画上都有作者自识的名款。
每幅纵140厘米,横37.5厘米,现藏于广州美术馆。
春景图《牡丹孔雀》,画家将孔雀安排在一块玲珑剔透的太湖石上,构图极为奇险。
画面上孔雀体态肥硕,造型别致,雀爪奇大,眼睛炯炯有神,在孔雀的背后画有一株盛开的牡丹,花朵和花叶均勾勒得极为精细,显示了作者的功力。
夏景图《荷花鸳鸯》,清空中一枝芦苇轻轻摆动,芦苇下荷花怒放,荷叶接天,一对鸳鸯亲昵地依偎着,戏嬉于碧水浮萍之间,给人以一种清幽静谧之感,极具宋词的意境。
秋景图《芙蓉鹭鸶》,突出画面的不是芙蓉和鹭鸶,却是随风摇曳的已经干枯的芦苇,先声夺人地点明了秋的苍凉和萧瑟,鹭鸶掩身于芦苇之间,微呈瑟缩警觉之态,而只有那一丛芙蓉花不顾秋的威严仍然自由地开放着,彰显出一种压制不住的生机,整个画面的构思颇具匠心。
任薰花鸟画色彩的意义

任薰花鸟画色彩的意义
王远峰
【期刊名称】《美术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7(0)23
【摘要】明清以降,文人士大夫所倡导的水墨为上的审美意趣占据花鸟画发展主流,花鸟画在一个看似繁荣的空间里发展,实则走向了一个狭隘的发展空间.当时画家对于色彩的实践停留在水墨表现附属的范畴,晚清海上画派对于色彩的重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任薰是海上画派的代表性画家,该文围绕任薰花鸟画色彩的调性、寓意,解读其色彩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任薰花鸟画色彩,试图一窥任薰所处时代的特点及其花鸟画色彩变化的客观原因.
【总页数】1页(P25)
【作者】王远峰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森薰——由色彩阴影表现出的质感画材魅力!! [J], midori;
2.从经典到生活,从传统到现代——庞薰琹《工艺美术集》色彩设计给我们的启示[J], 顾丽
3.“重构”与“创新”——谈“水墨”与“色彩”的关系及工笔花鸟画的色彩创新[J], 刘春燕
4.从经典到生活,从传统到现代——庞薰琹《工艺美术集》色彩设计给我们的启示
[J], 顾丽;
5.从崔子范的花鸟画看民间美术对花鸟画的意义 [J], 李兴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任薰与他的《麻姑献寿图》

任薰与他的《麻姑献寿图》
孙文玉
【期刊名称】《东南文化》
【年(卷),期】2002(000)009
【摘要】具有近代文人理念,又具民间气息的任薰的绘画,清新活泛雅俗共赏,无媚俗之态,蕴天然气韵,<麻姑献寿图>即属一代名家之范本.
【总页数】2页(P88-89)
【作者】孙文玉
【作者单位】常熟博物馆,江苏,常熟,215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09
【相关文献】
1.李楣、尹其颖伉俪捐赠明代缂丝《麻姑献寿图》 [J], 小麦;
2.麻姑献寿图 [J], 任颐
3.庞薰琹《贵州山民图》系列作品的价值及对当代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启示 [J], 袁峰
4.薰疗治疗“图来”病 [J], 秀兰;孟柯;
5.千载寂寥披图可鉴任薰的故实人物画 [J], 朱万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薰(1835—1893),清代画家。
字舜琴、阜长,籍贯萧山人,
“海上画派”代表人物之一
任熏编辑任薰(1835—1893),清代画家。
字舜琴、阜长,萧山人,“海上画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兄任熊、侄任预、族侄任颐被后人合称“海上四任”。
中文名任薰国籍中国出生地浙江萧山出生日期1835年逝世日期1893年职
业画家主要成就与任熊、任预、任颐合称海上四任代表作品《松菊锦鸡图轴》、《花鸟图轴》任薰(1835—1893),清代画家。
字舜琴、阜长,籍贯萧山人,“海上画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兄任熊、侄任预、族侄任颐被后人合称“海上四任”。
善画人物、山水、花卉、禽鸟。
亦长于园林设计。
其人物画取法陈洪绶及任熊,神态肃穆,面部夸张,须髯细密,衣纹飘逸。
然奇躯伟貌,别出匠心,尤其晚年大作,运笔有如行草,气势沉雄。
花鸟画则工写兼善,取景布局,富有奇趣。
作品有《松菊锦鸡图轴》、《花鸟图轴》等。
任熏(清代)竹鸡图任熏教子图立轴[1]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