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精品解析: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邯郸市2024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良渚遗址出土玉器上的兽面纹以有首无身者居多,突出反映的都是眼、鼻、嘴构成一个脸面形象,其各部位及构图格局几乎一致;这些特点在商周青铜器的饕餮纹中也能找到。
有研究者称:(兽面纹)突出在一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怖、恐惧,残酷和凶狠,指向了某种似乎是超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
这说明良渚文化()A.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祭祀体系B.展现了文明起源的多样性C.呈现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特征D.与中原文明存在互动交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良渚遗址出土玉器上的兽面纹“突出在一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怖、恐惧,残酷和凶狠,指向了某种似乎是超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体现了阶级特征,这说明良渚文化向阶级社会过渡,C项正确;仅凭材料内容,无法体现良渚文化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祭祀体系,排除A项;材料说明良渚文化呈现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特征,未体现文明起源的多样性,排除B项;材料说明良渚文化呈现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特征,未涉及良渚文化与中原文明存在互动交流,排除D项。
故选C项。
2.东晋时期,某僧人在庐山传教三十余年间,不仅讲解《丧服经》,也讲解《诗经》;时常引用《庄子》的话来说明《般若经》中的内容。
他少年时便通读儒家经典,擅长用玄学比附佛经,在社会上层颇有影响。
内蒙古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内蒙古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广西顶狮山文化遗址发现了大量陶器,其中完整的陶器有23件,还有大量蚌器、骨器和石器工具。
此外,还发现了少数民族聚居区中常见的干栏式建筑物遗存、独特的墓葬习俗“屈肢葬”遗存。
材料可用于印证()A.中华文明多样性的特征B.早期南方文明的先进性C.早期南北文明的一体化D.南方文明起源相对较早2.秦汉时期,文书传递要记录时间,如果有遗失,应立即报告官府,并规定犯罪、年老体弱及不足信赖的人员,不能被派去送递文书。
这说明秦汉时期()A.国家治理体系完善B.文书传送系统发达C.法律制度异常严苛D.文书传递严格规范3.中唐以后,大量农民弃农经商,或者亦农亦商,农商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正所谓“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这反映了当时()A.土地兼并的加剧B.商品经济的发展C.商人地位的提高D.抑商政策的废弛4.表1所示为部分地区发现的辽代时期壁画。
这可用于印证辽代()表1序号地点名称1河北宣化壁画墓群黄道十二宫星相图、乐舞图2河北丰润天宫寺人物飞天砖雕3辽上京遗址南塔石质浮雕佛、飞天、迦陵频伽、菩萨图4巴林左旗前召开化寺浮雕乐舞图A.民族政策的开放包容B.丝绸之路的恢复繁荣C.文化艺术获得了发展D.社会审美形态的转变5.明朝永乐以后,开始在西南一些地区实施“改土归流”,如把贵州分为八府四州,“府以下参用土官,其土官之朝贡符信属礼部,承袭属吏部,领土兵者属兵部”。
这一举措()A.加重了行政负担B.加强了中央集权C.造成了机构臃肿D.保证了边地稳定6.1867年,中英《天津条约》10年修约期限将至,恭亲王奕 就西人传教、经商等各种涉外事宜,提前征求各沿海沿江通商口岸的地方大臣的意见,指出“如能减一分之害,即可收一分益。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湖南省永州市期末联考高二历史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湖南省永州市期末联考高二历史质量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传统服饰包括汉服、唐装、民族服饰等,每种服饰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特点。
其中,中国的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如藏族的长袍、蒙古族的长袍等,款式独特,色彩鲜艳,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这体现了()A.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元性B.传统服饰的世俗化C.传统服饰文化的开放性D.华夏认同观念增强2.毛泽东在1917年指出:“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很多部分“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也”。
而自1921年起,在中共文献里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自强不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与新的理论不断结合,这说明当时()A.传统文化仍占主流B.中华文明的传承与改造C.西方文化弊端暴露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3.埃及古王国时期,太阳神“拉”逐渐被奉为埃及的最高神,国王被说成是“拉”之子,是“拉”的直系后裔。
国王的名字往往要缀上“拉”的字眼。
这反映了当时()A.君主专制开始确立B.宣扬君主至上权威C.官僚机构日益庞大D.王权进一步被神化4.希腊传说记载众神之神宙斯与腓尼基(现叙利亚地区)公主欧罗巴育有三个孩子,老大米诺斯统治着位于东地中海中央的克里特岛。
考古证明克里特的人种与埃及、西亚相近,据此可知,神话传说()A.具备非常丰富的史料价值B.与考古证明完全一致C.一定程度反映人类史前史D.可以甄别史料的真伪5.下图为玛雅人使用的花瓶上所绘的“玛雅算盘”图画。
图中站在后方的官员命令坐着的男子对在当时作为贡品收纳而来的“贡品袋”的数量进行计算。
这折射出,玛雅文明()A.受到中华文明的深刻影响B.在数学领域取得一定成就C.已建立起完备的赋税制度D.绘画艺术出现全新的风格6.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区出土了众多属于公元前2000—前1000年的干尸,其中部分干尸鼻梁高挺,眼窝深陷,具有“高加索人”特征,可以确定他们的面貌和肤色可能接近欧洲人的体质,或者说接近印欧语系西支民族的外貌。
湖南省历史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湖南省历史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以下哪个历史时期,我国出现了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A、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2、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民起义是在哪个朝代?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3、题干: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B、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终点是罗马。
C、古代“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等。
4、题干:下列关于《共产党宣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发表的重要著作。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共产党宣言》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和目标。
D、《共产党宣言》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下列选项中,哪位历史人物主持修建了都江堰,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A、李冰B、大禹C、隋炀帝D、秦始皇6、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秦始皇时期的文化政策?A、统一文字B、推行郡县制C、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D、禁止私学7、题目: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的著作是?A.《孙子兵法》B.《战争论》C.《六韬》D.《孙子兵策》8、题目: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9、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 秦始皇通过战争手段统一了六国B. 秦始皇通过和平手段统一了六国C. 秦始皇通过外交手段统一了六国D. 秦始皇通过内部改革统一了六国 10、以下关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 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 铸币统一,便利经济交流C. 焚书坑儒,限制思想自由D. 鼓励地方自治,发展地方经济11、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源远流长。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宁波市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试卷 I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距今约 7000 至 5000年的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陶器、骨器、石器以及稻壳等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等大量珍贵文物。
由此可知A.当时处于父系氏族社会阶段B.当时中国的大地上邦国林立C.河姆渡人逐渐向食物生产者转变D.河姆渡人即将进入阶级社会门槛2.史载:“ (秦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上述措施A.促成了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B.严重阻碍了小农经济发展C.推动了贵族政治进一步发展D.有利于成就秦的统一霸业3.下列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4.据《资治通鉴》记载:“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
” 该赋役制度A.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制B.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C.体现了赋役征银的突出特征D.废除了存在约 2000年的人头税5.下图为浙海关旧址老照片。
浙海关创设于清康熙二十四年,旧址坐落于浙江宁波甬江老外滩,现存旧址为当时的海关验货房。
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见证了近代宁波开埠的历史B.浙海关大权长期被赫德把持C.该建筑具有典型的中式风格D.由“十三行”代理外贸事务6.下图是1912年 8月 13 日刊登于《民权画报》的一幅漫画。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5小题,总分70分)1.(2分)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①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①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①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2.(2分)2.荀子认为,国家要长治久安,首先必须重视“礼”的教育;而仅依靠“礼”还是治理不好国家的,还需搞好“法治”。
这表明荀子()A.在儒学基础上开创法家学派B.融合其他学派思想以完善儒学C.已摈弃早期儒家的德治思想D.极大地提升了儒学的社会地位3.(2分)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同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以攻战亡者,不可胜数”、“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夫尚贤者,政之本也”的属于()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4.(2分)4.易中天先生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中说道:“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只是在学术思想界很有名,而法家却是在当时的政治影响上独步天下。
”法家能够“独步天下”是因为()A.符合广大民众的根本意愿B.适应了奴隶主贵族称霸的要求C.迎合了建立专制统治的需要D.顺应了民本思想的发展潮流5.(2分)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
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里强调的“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D.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6.(2分)6.下图《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升上高二,历史需要备考。
着眼于眼前,不要沉迷于玩乐,不要沉迷于学习进步没有别人的痛苦中,进步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足够的量变才会有质变,沉迷于痛苦不会改变什么。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C.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D.君主__取代了宗法制2.《礼记》中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实行这项政治制度的目的是A.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B.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C.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D.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继承上的矛盾3.“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
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此司法原则A.确保了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B.体现了宗法观念对法制的影响C.损害了明代法律的__性D.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4.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
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5.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历史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古希腊的民主之父”?A. 柏拉图B. 梭伦C. 亚里士多德D. 柏拉图的学生2、以下哪项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成就?A. 布鲁诺提出“日心说”B. 达·芬奇创作绘画《蒙娜丽莎》C. 威廉·莎士比亚撰写戏剧《威尼斯商人》D. 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即得救”3、西汉时期,哪位皇帝在位时基本上统一了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4、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战役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夷陵之战D、赤眉起义5、以下哪项不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A.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B. 农村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C. 基本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 文化教育的普及与发展6、下列对于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创建B. 与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 加入联合国,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D. 与印度签署《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协议》7、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8、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在经济上实施了“盐铁官营”政策。
请问,这项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盐铁生产,增加政府收入B、打击豪强势力,削弱地方割据C、打击商贾势力,增加政府收入9、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B. 废八股、改科举是其主要内容之一C. 戊戌变法被顽固势力所废除D.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10、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A. 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为了反对封建主义,提倡民主和科学B.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农村C. 新文化运动中涌现了一批杰出代表,如陈独秀、鲁迅等D. 新文化运动得到了国共两党的支持11、以下哪一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数字、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数字、B、电力的广泛应用数字、C、原子能、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数字、D、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12、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数字、A、多极化趋势加强数字、B、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完全形成数字、C、欧洲一体化进程暂停数字、D、联合国的作用逐渐减少13、题干:在近代中国,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家是谁?选项:A. 洪秀全B. 康有为C. 梁启超D. 张之洞14、题干:在民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曾经规定了一系列保障民权的措施,以下哪项不是其中之一?选项:A. 废除旧约章,实行约法B. 实行三民主义,实现民主政治C. 废除科举制度,实行新式教育D. 实行一夫多妻制15、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核是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这种观点在《十日谈》中的一个具体体现是:A、歌颂教会权威和神学观点,强调上帝的伟大与人的渺小。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卷2024.7(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有人将夏商时期称为“粟文化的王朝”,是缘于()A.此时稻作农业生产体系己经形成B.面粉开始成为北方饮食主要食材C.当时人们开始了对谷子驯化栽培D.小米成为黄河流域主要粮食作物2.云梦秦简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其中的《为吏之道》记载了“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
《为吏之道》的“五善”()①说明行使权力应审慎谦抑②政府官员应注重道德修养③自律是有效制约权力的关键④确立品德才能等级考核官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以骞度之,大夏(古国名,都城在今阿富汗北部巴尔赫)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
今身毒(古国名,即古印度)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竹杖蜀布),此其去蜀不远矣。
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
”(《汉书·张骞传》)以下四位学生对材料做出的分析能够成立的是()A.甲:西汉与大夏通过西南丝绸之路建立了直接贸易联系B.乙:窦宪出击北匈奴获胜为丝绸之路通畅提供实力保障C.丙:汉政权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治理较之以前更加有效D.丁:四川特产蜀锦历史悠久工艺精美成为大宗出口商品4.“(鄱阳)地沃土平,饮食丰贱,众士往往凑聚。
每日赏华,恣口所须。
其二张才华议论,一时俊杰;殷、薛二侯,故不可言;戴君国士,出言便是月旦(指月旦评,评论乡党人物,每月换一个题目);萧中郎颇纵放诞,亦有雅致;彭君擒藻,特有自然,至如《阁山神诗》,先辈亦不能加。
”推测文中描绘的景象出现在()A.春秋战国B.西汉中期C.东晋南朝D.明清之交5.下图为《曹操既开运河示意图》。
结合示意图,此水网()A.为军事征战提供了物资保障B.连通了黄河水系与淮河水系C.裁弯取直解决南粮北调问题D.奠定了南北经济发展的基础6.“这新疆以东最早出现的大型石窟群,是当时统治北中国的北魏皇室集中全国技艺和人力、物力所兴造……(其)影响范围广,影响延续时间长。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咸阳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牧野之战时,周武王在战前誓词中称前来助阵的诸侯为“友邦冢君(长君)”,后来周公推行分封时,称诸侯为“某土之守臣”。
这一转变()A.体现了早期国家集权特点B.确立了受封诸侯的政治义务C.打破了禅让制的政治传统D.适应了生产方式变革的趋势2.汉代选官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上书拜官,集自荐和录用于一体。
汉武帝时期是上书拜官制度的隆兴时期,“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衔鬻者以千数”。
据此可知,汉代的上书拜官()A.为世家大族提供了入仕机遇B.拓宽了官吏选拔的途径C.受到门第资产等因素的影响D.注重选拔对象德才兼备3.下图文物极具异域风情,由盛产自西域的缠丝玛瑙整块雕刻而成,杯型源于古希腊酒具“来通”(rhyton),这种造型的酒具在中亚、西亚,特别是萨珊波斯(今伊朗)十分常见。
这件文物可以用来佐证()唐·镶金兽首玛瑙杯A.物质交流促进艺术审美观念趋同B.唐代朝贡贸易体制逐步成熟完善C.中国玉雕技术经由传统商路输出D.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发展4.下表为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宋时期东南地区疫病爆发的次数和频率变化表。
朝代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历时年数426年360年379年319年疫病爆发次数41314109疫病爆发频率(%)14435对上述变化解释合理的是()A.汉朝防疫措施完善B.两宋社会矛盾异常尖锐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东南地区环境日趋恶化5.宋代理学有其独特的范畴与命题。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分,共45 分。
1.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是( )A.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 B.推行平民教育C.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D.推行贵族教育2.下列观点,属于道家思想的是( )A.“无为而治”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制天命而用之”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下列人物的思想不存在继承关系的是( )A.孔子—孟子 B.老子—庄子C.墨子—韩非 D.二程—朱熹4.下列内容,属于董仲舒儒学思想体系的是( )A.“仁者爱人” B.“君权神授” C.“人之性恶 D.“克己复礼”5.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始于(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西汉6.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从根本上是因为( ) A.它是封建社会进步的思想B.主张实行“仁政”,得到人民的拥护C.只有信奉儒家学说,才可以做大官D.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7.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忧乱。
”它反映汉初的统治思想是( )A.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 C.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8.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是( )A.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B.格物致知C.知行合一 D.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9.明朝大儒王阳明提出的思想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伦者,天理也”C.“格物致知”D.“知行合一”10.程朱理学的共同点是(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11.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的思想家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12.下列思想属于黄宗羲的是( )A.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静止是相对的,而运动是绝对的D.吃饭穿衣就是人伦物理13.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是( )A.《各国律例》 B.《四洲志》 C.《海国图志》 D.《瀛寰志略》14.康、梁维新思想的主要贡献是( )A.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B.倡导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C.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方针 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的理念15.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思想家是( )A.胡适 B.陈独秀 C.李大钊 D.鲁迅16.1918年,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样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1. 1989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的龙岗秦简是揭开《秦律》神秘面纱的重要文物,其中有百姓“取其豺狼、豕原、豸舟、狐狸、穀□雉兔者毋罪”,“诸取禁中豺狼者毋罪”之语。
这反映《秦律》A.体现儒家仁政色彩B.重罚偷猎偷盗行为C.注意维护生态平衡D.司法操作的灵活性2. 《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
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
材料认为《黄帝内经》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D.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3. 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
如表中,史料与史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选项是A.A B.B C.C D.D4. 南宋学者叶适在《水心别集》中说:“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
作者意在强调A.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动乱频发B.唐朝措施提高了行政效率C.宋朝加强集权措施存在弊端D.宋初有效解决了割据问题5. 郑和为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这说明了A.郑和主张与他国经商B.郑和下西洋的主张C.郑和有海洋主权意识D.郑和说服了明仁宗6. 1904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立;1909年,国立京师图书馆开始筹建,其余各省图书馆也加紧筹建;到民国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A.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B.适应了近代教育的需要C.以宣传民主共和为其宗旨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7.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
2024北京海淀区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北京海淀高二(上)期末历 史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本部分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考古人员在内蒙兴隆洼遗址清理出距今8000多年前的170余座半地穴式房址,这些房址排布均匀,遗址外围以围壕环绕。
考古人员在遗址内筛选出1500多粒碳化粟和黍的种子,还发现了许多石铲、石磨盘、石磨棒、陶器等器物。
据此可知当时( ) A .原始人群采集狩猎迁徙不定 B .聚落之间军事冲突频繁 C .居民已定居并从事农业生产D .阶级分化贫富差别明显2.岳麓书院藏秦简《尉卒律》记载:“里自卅户以上置典、老各一人。
不盈卅户以下,便利,令与其旁里共典、老”。
岳麓秦简也记“一里过百(户)而可隔垣益为门者,分以为里。
”由此可知秦朝( ) ①县以下官员由皇帝任命②用法律方式规范基层治理 ③地方已实现了基层自治 ④对普通民众实行有效管理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3.公元313-314年间,一位驻扎在甘肃的粟特人那耐·万达克向家乡撒马尔罕寄了一封信(部分内容见下),该信件可用于研究( )③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④粟特商人群体的境遇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隋朝建立后,命州县官“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然后“输籍定样”,登记各户具体情况,确定各户等级纳税标准。
以上举措()A.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加强中央集权B.查清隐匿人口,消除社会矛盾C.将丁银平摊到田赋中,稳定社会秩序D.打击豪强地主,促进人口流动5.1998年,考古人员在印尼海域发现的唐朝时期古沉船“黑石号”中载有约5万件长沙窑瓷器。
在“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中,有一件题为“湖南道草市石渚孟子有明樊家记”的长沙窑瓷碗(见下图)。
以上考古成果说明唐朝()①海上对外贸易已经十分发达②石渚草市的瓷器已远销海外③已注重宣传商品的品牌价值④长沙窑瓷器只面向国内市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乌青镇地处江南水乡,与京杭大运河、太湖相通,“四方宾客及商贾,凡有事于浙者,率取径道,舳舻相望”。
2024北京朝阳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4北京朝阳高二(上)期末历史2024.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除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以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
”以下选项中,最接近恩格斯所描述的历史阶段的是A.兴隆洼遗址出土的石锄B.贾湖遗址出土的猪骨标本C.安阳妇好墓出土的铜铲D.乌尔王陵出土的铜斧头2.2002年出土的秦里耶简牍编号为8-461的木方中,“以较为拘谨朴拙正式的官方字体,保留着目前了解秦。
木方中透露出的“同”包括①文字的字形和使用②皇帝的名号和称谓③制度官职专属用语④各地方言异声土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由此可知政府A.重视技术的研发B.强化对市场的管理C.关注技能的传习D.严控产品制作程序4.魏晋南北朝是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的历史时期。
(魏主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
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
此时的北魏①注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②通过追溯先祖明确王朝正统③改汉姓着汉服学习典章制度④结束了政权长期并存的局面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下列选项中,比较贴近材料观点的是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
其积如山,其流如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
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
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
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不如早归,广修农商,舟车上下,役使孔方。
凡百君子,同尘和光,上交下结,名誉益彰。
——西晋鲁褒《钱神论》A.爱财如命B.生财有道C.为富不仁D.轻财重义6.《______》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焚书坑儒D. 修筑长城E. 以上都是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流动B. 强化了士族阶层C. 限制了皇权D. 阻碍了经济发展E. 以上都不是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开展贸易B. 展示国威C. 寻找海外资源D. 传播中国文化E. 以上都是4. 清朝时期,鸦片战争的爆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加剧了社会矛盾B. 促进了西方文化的传入C. 导致了中国领土的割让D. 推动了近代化进程E. 以上都是5.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A. 结束了封建君主制B. 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C. 促进了国家的现代化D. 未能实现国家统一E. 以上都是6.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A.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B.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C. 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D. 外国列强的侵略E. 以上都不是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建立抗日根据地B. 进行游击战争C. 组织群众抗日D. 与国民党合作E. 以上都是8.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解放农民B. 消除封建剥削C. 促进农业发展D. 巩固新政权E. 以上都是9.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社会遭受了哪些重大损失?A. 经济停滞B. 文化遗产被破坏C. 社会秩序混乱D. 人才流失E. 以上都是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B. 对外开放C. 国有企业改革D. 农村集体经济的解体E.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12.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是______,他曾七次下西洋。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4小题,总分48分)1.(2分)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2.(2分)儒家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间的两套秩序:社会政治秩序和道德心灵秩序。
孔子以后儒家的代表人物,有一位提出了纲常名教,突出了礼;另一位则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思辨化的哲学体系。
他们分别是( )A.孟子和王阳明B.荀子和朱熹C.董仲舒和顾炎武D.董仲舒和朱熹3.(2分)下表是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及其主张据表分析和,他们都( )A.主张“君臣平等”B.批判封建君主制C.践行“工商皆本”D.主张应限制君权4.(2分)历史记载,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
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
这部作品应该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D.《天下郡国利病书》5.(2分)早在春秋时,就能用土圭测正午日影长短而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后以中原地区的气候、物候为参照逐渐建立并流传下来的预报天气变化、指导农事的历法即二十四节气;哈雷彗星从春秋到清末共被记录了31次,但古人始终没有发现其出现的平均周期为76年,最后还是被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发现了这一规律。
这些事例可以证明中国古代科技( )A.科技重实用轻理论抽象B.天文研究得到普遍重视C.科技重经验综合轻实践D.科技水平遥遥领先世界6.(2分)如图为清中期画家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
画面简洁,三五枝竹竿依着一块瘦石,神态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
该画作()A.表达了市民阶层的精神追求B.是对自然风光的客观真实反映C.运用了工笔重彩的创作手法D.体现了理学对文人意趣的影响7.(2分)明清时期的小说,不仅用生活中的语言讲述生活中的故事,还多附有插图,用图画说明故事情节,出现了大量“绣像小说”。
2024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调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绍兴市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中期末调测高二历史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距今约3400年,展示了中商早期高等级贵族丧葬礼制的规范。
陪葬品中最引发大众关注的,当属一件被掩埋数千年依然金光闪耀的“金面具”。
根据碳-14年代测定,“金面具”年代早于三星堆(巴蜀文化代表)黄金面具300年左右。
由此,可以证明()A.黄金文化开始出现于商代 B.中原和巴蜀存在文化交流C.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形成D.商统治区域已扩大到巴蜀2.《淮南子·人间训》载:秦始皇派遣“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三年不解甲驰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
下列对此“渠”的解读,正确的是()A.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修筑B.首次实现南北贯通C.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D.是连接江淮的运河3.金元时期著名大儒郝经认为“盖金有天下,席辽宋之盛,用夏变夷,拥八州而征南海,威既外振,政亦内修,立国安强。
粲粲一代之典,与唐汉比隆。
”进而提出“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
郝经的观点()A.符合儒家传统的“夷夏之辨” B.旨在强调消除民族间的差异C.意在凸显金朝的王朝正统性D.能够解决宋金相互对峙局面4.清政府为了保证丁银的征收,实行了一整套严格的户籍管理和人丁编审制度。
康熙中期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复苏,土地兼并加速,促使丁银编征矛盾激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二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48分。
选出四个备选项中的最佳答案涂在答題卡上)1、有学者指出,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是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
孟子说天下一家,在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有天下、取天下的用法很多。
这种天下观A.起源于宗法制分封制的实施B.使古代中国的民族观念淡薄C.是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基础D.塑造出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2. 《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
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A. 思想内涵的丰富性B. 核心理念的多样性C. 治国措施的深刻性D. 传播阶层的广泛性3.《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
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
这一经济思想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B.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C.推行了重农的经济政策D.是要废除土地的国有制4.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
例如,秦朝时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B.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C.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行制度5.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昌邑王,另立汉宣帝。
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
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完了。
”这实质上反映了A.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D.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6.《史记·货殖列传》描述秦汉时期“(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火耕而水耨,”而到东晋南朝时己是“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这种变化与下列哪则史料相关A.“今有劲卒百万,文武如林,鼓行而摧遗晋,若商风之陨秋箨。
”B.“人伫鸿雁之歌,士蓄怀本之念,莫不各树邦邑,思复旧井。
”C.“自戎狄内侮,有晋东迁,中土遗氓,播徙江外。
……百郡千城,流寓比室。
”D.“嗣后各省开星荒地,俱再加宽限,通计十年,方行起科”7.“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
”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A.在边疆设立节度使 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8.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摇薄税,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组然促成了工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需要。
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A.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B.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C.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D.严厉打击用积居奇的商人9.“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
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
这主要是因为明代A.中枢机构设罝调整B. 官员晋升相对容易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10、有学者指出“从汉朝以迄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
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
”下列选项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A.汉代内外朝制度B.汉代察举征辟制C.隋唐三省六部制D.宋代设参知政事11.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
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现了转机,祭祀礼仪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
宋代祭祀礼仪的上述变化主要归因于A.科举制度不断成熟 B.理学正统地位确立C.小农经济相对发达 D.文化氛围相对宽松12.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
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了A.土地租佃制的确立B.农民地位不断降低C.土地兼并得到认可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13.明清时期,“弃儒就贾”、“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而“豪杰有智略之人”则多志于商的“士商相混”现象相当普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官商勾结腐败严重B.重农抑商政策破产C.社会结构的变动D.已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14、明朝一位学者指出:“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
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
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大手段。
”这揭示出宋朝A.强干弱枝实现王朝鼎盛B.彻底根除地方割据基础C.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D.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加强15. 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
这反映出当时A. 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B. 内阁掌握决策大权C. 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D. 相权一度得以恢复16. 清朝雍正时期实行“耗羡归公”。
“耗羡”是指征收赋税、交纳钱粮时,对合理损耗的补贴。
雍正帝规定“每两加耗五分”,作为政府的正常税收,统一征收,从中提取“养廉银”,发给官吏作为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而且其数量大大超过正俸。
雍正帝这样做的目的是A.以惩贪为名增加官吏俸禄B.以耗羡归公增加政府收入C.通过规范税制以澄清吏治D.征收养廉银代替正常税收17、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A.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B.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C.儒学思想适应了不同时代社会的需要D.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18、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19、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傩戏20.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亊裁判权B.居住及租地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 “门户开放”政策2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之后,现代国际体系塑造出,‘中国’这一现代概念,她需要一国的身份参与世界各国事务,而不再是以天下共主的身份领导无边无际的‘天下’,由此,中国在外来军事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
”下列能够体现晚淸逐渐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的是A.承认租界管理本国侨民B.允许西方来华传教游历C.互派公使舰对方国都D.甲午战后放弃宗藩朝鲜22、1842年,“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清)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
”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A.对外政策灵活务实B.认识到闭关已无必要C.受西学东渐的影响D.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23.1840—1866年代满汉总督比满汉巡抚比1840年1∶0.75 1∶2.31866年1∶6.5 1∶12对此表解读最准确的是A.鸦片战争加剧了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B.晚清统治危机激化了满汉矛盾C.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了清朝权力结构变化D.鸦片战争促进了满汉民族融合24、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颇具深意地说,凡“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
”这表明了A.近代学习西方思潮的萌发 B.中国人改善外交环境的愿望C.农民领袖思想觉悟的提高 D.对两方国家的认知有新变化25.迈斯基所著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史》中记载,据俄国海关统计, 1891年至1908年期间,由俄罗斯输出到蒙古的货物总值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二,而同期由蒙古输入俄罗斯的货物总值却增加了百分之五百六十六。
对此状况合理的解释是A.近代中国经济竞争力有一定提升B.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工业化进程缓慢C.中国内地市场为英美两国所占领D.当时俄国社会矛盾尖锐,阻碍其对外贸易26.1912年1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临时大总统“有宣战、媾和缔结条约”“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设立中央临时裁判所”等权力。
据此推断,修正“组织大纲”意在A.迅速稳定国内局势B.创建责任内阁制C.制约袁世凯专权D.贯彻主权在民原则27.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文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贯矣。
”此语表明孙中山A.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B.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C.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D.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28.有学者说:“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
”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A.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B.导致了国家政权的更替C.将改变中国的社会主导力量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29、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30、《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
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31、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C.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32. 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