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曲线的绘制-土木工程试验教学中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数据记录
水深 m,试验柱的容积 L,T , Cs Na2SO3投量 g,CoCl2投量 g。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t (min) t2 Ct (mg/L) Dt= CS- Ct (mg/L) Da/ Dt lg Da/ Dt
,供气量
m3/h,
t lg Da/ Dt
Σ t2=
实验步骤
• (1)池中注满自来水至有效高度。测定水中溶解氧、温度及装置容积。 • (2)计算投药量,根据溶解氧含量计算亚硫酸钠(消氧剂)及氯化钴 • • • • • •
(催化剂)的用量。化学反应如下 Na2SO3+0.5O2 Na2SO4 化学计量比值为Na2SO3/0.5O2 = 126/16 = 7.9 按此反应,每去除1mg/L的溶解氧需投加7.9mg/L的Na2SO3(应使用至 10%~20%的超重)及0.5mg/L的CoCl2(应保证最小浓度1.5mg/L)。 (3)将上两种药液混合投入试验柱内,搅拌均匀,5min后测定水中溶 解氧,定性观察,当溶解氧至零时,准备曝气充氧。 (4)开始供气,同时记录时间,控制气量0.35m3/h。 (5)充氧开始后,每隔0.5min,用溶氧瓶取样一次,并立即测定溶解 氧值Ci(mg/L),连续取样在达到或接近水温T时的饱和溶氧值时停止 取样(此步也可用测氧仪连续测定)。
ti
2.实验数据整理 将实验原始数据按表2-2整理,以备计算分析之用。 表中不同沉淀时间时,沉淀管内未被移除的悬浮物的百分比及颗粒沉速 ti 分别按下式计算 C p 未被移除悬浮物的百分比 C
实验目的及内容
• 1.学习了解曝气设备充氧能力的试验方法,
加深对曝气充氧机理的认识。 • 熟悉曝气设备氧总转系数Kla及其他各项评 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实验设备
4 1 3 2 5
清水充氧实验装置 1.有机玻璃曝气柱 2.曝气器 3.取样口 4.溢流孔 5.空压机 (1)曝气充氧试验柱(有机玻璃柱)Ф0.15×3.5m (2)空压机,供气系统,见图1-1。 (3)DO测试仪器。 (4)秒表或定时钟。 (5)消氧试剂:无水亚硫酸钠、氯化钴。
Σ t lg Da/ Dt=
实验结果
(1)用最小二乘法计算Kla值,将上表中有关数据列入下列公式求Kla值。
138.2 t lg K la t 2 Da Dt ( L / h)
2.求充氧量R0
式中 3.求氧的利用率Ea
R0
K la( 20 ) V 9.17 1000
K la(T ) 1.024(T 20 )
土木工程专业 水质工程学 下 实 验
目
录
• 实验一 清水充氧试验 • 实验二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 • 实验三 活性炭吸附实验
实验一清水充氧试验
实验原理
本试验是将一定容量清水从不含氧的状态下强制曝气充氧到 接近饱和的程度。空气中的氧向水中转移的时候,在气水接 触面的两侧分别存在着气体边界层(气膜)和液体边界层 (液膜)。氧的转移就是在气液双膜内进行分子扩散,在膜 外进行对流扩散的过程。由于对流扩散的阻力比分子扩散的 阻力小得多,所以氧的转移阻力基本在双膜上,这就是比较 常用的双膜理论。根据这样的理论,氧的转移速率方程式为
(kgO2 / h)
,T为试验水温 9.17——20℃式、101.325kPa,纯水的饱和溶解氧,mg/L; V——试验柱内水体积,L。
K la( 20 )
(1)计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氧量S (2)计算氧利用率 4.求动力效率Ep
Ep
S=Gs×0.21×1.429(kgO2/h)
Ea R0 100 % S
E 1 P0
P0 u s dP u0
0
P
~
u 关系曲线
实验目的和内容
• 1.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
淀规律的理解。 • 2.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并对 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 粒自由沉淀曲线。
实验设备
1.有机玻璃管沉淀柱一根,内径 D≥100mm,高2.0m。工作水深即由 溢流口至取样口距离,H=1.5m。沉降 柱上设溢流管,取样管,进水及放空 管。 2.配水及投配系统包括钢板水池, 搅拌装置,水泵、配水管,循环水管, 如图2-3示。 3.计量水深用标尺,计时用秒表或 手表。 4.玻璃烧杯,移液管,玻璃棒,瓷 盘等。 5.悬浮物定量分析所需设备万分之 一天平,带盖称量瓶,干燥皿、烘箱、 抽滤装置、定量滤纸等。 6.水样可用煤气洗涤污水,轧钢污 水,天然河水或人工配制水样。
dc K la (Cs Ct ) dt
将上式移项,积分得
K la 2.303lg
Cs C1 60 Cs C2 t a t1
令Da=Cs-C1,Dt=Cs-C2,并整理成下式
lg
Da K la t Dt 138.2
以lg(Da/Dt)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作图可得一直线, 其斜率为Kla/138.2,Kla则可求出。
实验步骤
•
•
• • •
1.将实验用水倒入水池内,开启循环管路闸门2, 用泵循环或机械搅拌装置搅拌,待池内水质均匀后, 从池内取样,测定悬浮物浓度,此即为C0值。 2.开启闸门1、3,关紧闸门2,水经配水管进入沉淀 管内,当水上升到溢流口,并流出后,关闭闸门3、 停泵。记录时间,沉淀实验开始。 3.隔5、10、20、40、70、90min由取样口各取水样 50mL。 4.观察悬浮颗粒沉淀特点、现象。 5.测定水样悬浮物含量。
R0 kgO 2 /(kW h) N
实验二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
实验原理
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 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具有大小不同颗粒的悬浮物静沉总去除率与
截留速度u0、颗粒重量百分率的关系
工程中常用下式计算
E 1 P0 Pus u0
实验数据记录
静沉时间 (min) 0 5 10 20 40 70 90 滤纸 编号
称量瓶号
称量瓶 取样体积 +滤纸重(g) (mL)
瓶纸+SS重 (g)
水样SS重 (g)
CI (mg/L)
实验结果
1.实验基本参数整理 实验日期: 水样性质及来源: 水温:
u颗粒沉速
沉淀柱直径 =
柱高H=
0C
原水悬浮物浓度C0(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