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营销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营销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营销风险全面风险管理受险价值VaR 期望短缺ES 论文摘要:营销风险存在于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贯彻经营过程的始终,是风险高度集中的部分。文章在已有营销风险理论应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构建包括战略目标、技术流程、基础设施和内部环境四个维度的营销全面风险管理系统,并以VaR和Es方法为分析框架,全面度量营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为营销风险提供及时准确的预警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使能全面系统地管理营销风险,提高管理水平。
一、引言
20XX年6月6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中央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标志着中央开始实施全面风险管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能在变化频繁、具有高风险性的市场上生存发展,加强风险管理是必要的途径之一。的效益要在满足消费者的过程中实现,即要在销售中得到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营销是的主体活动,市场营销风险则是风险高度集中的部分。营销风险预警与防范是管理的重点,本文借鉴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思想,构建包括营销风险战略目标、技术流程、基础设施和内部环境四个维度的营销风险管理系统,并建立VaR和ES方法的营销风险度量分析框架,在实现对各类营销风险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营销活动进行基于风险的绩效考核和业绩评价,全面系统地管理的营销风险。
二、营销风险管理概述
营销风险是指在营销过程中,由于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对环境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使制定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与市场发展变化的不协调,从而可能导致营销活动受阻、失败或达不到预期营销的目标等承受的各种风险。已有的文献从不同的视角对营销风险进行划分,不同的划分适宜于解决不同的问题。对于而言,营销风险在本质上是一种损失的可能性,表现在风险发生与否、发生时间、发生原因、潜在损失多大等的不确定性。产生营销风险和影响其风险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信息因素、商业因素、管理因素等诸多方面。其中,环境因素、信息因素、商业因素是产生风险的外因,的营销组织管理因素是内因。
营销风险管理与的经营管理的出发点不同,其重点是控制和减少损失。进
而增加获利机会。借鉴威廉和汉斯在《风险管理与保险》中对风险管理的定义,可将营销风险管理定义为:通过对营销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营销风险导致的各种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的管理方法。目前对营销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营销风险评价和营销风险预警管理上,一般通过对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各种定性和定量的处理,得到相应的营销风险等级,并结合承受营销风险的能力及风险管理水平,提出应采取的相应预警控制措施。但目前研究的量化程度和系统性尚有不足,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借鉴ERM的核心理念,尝试建立一个营销风险管理系统,对营销风险进行通盘管理,以期为的营销风险决策提供科学量化的依据。
三、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自1955年沃顿商学院的施耐德教授提出“风险管理”的概念以来,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经传统风险管理、现代风险管理和全面风险管理三个阶段。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越来越重视风险和风险管理。尤其是20XX年美国着名的职业机构COSO出台的《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提出的风险管理概念、内容、框架构成了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核心,全面风险管理等新理论被越来越多地纳入到实践中。
全面风险管理(Enterprise-wide Risk )是从战略目标制定到目标实现的全过程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体系和动态过程,这个过程由全体员工实施,包括建立并维护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层面和各个流程的层面,执行全面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管理的所有重大风险,以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其核心理念是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进行风险控制。以减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它不仅使各层级的管理者建立风险意识,重视风险问题,防患于未然,而且在各阶段、各方面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形成一个前后连贯的管理过程,以保证在实现其未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将市场不确定性和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四、构建营销风险管理系统
现代的风险管理机制应从独立型向综合型转变,需要各个部门或各职务进行风险管理的协调。建立一体化的风险管理模式。营销风险管理系统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其构建过程与全面风险管理系统一样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须有一个系统的框架将管理范围内的风险管理活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营销风险管理系统的框架包括四个维度:战略目标、技术流程、基础设施和内部环境,其中战略目标的实现是系统的核心,技术流程、基础设施和内部环境为支持要素。从系统决策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影响风险决策的因素,即价格(Price)、偏好(Preference)和概率(Probability)三个基本要素,将整个营销面临的各类风险以及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管理体系中,通过
资源的有效整合,达到上述三个要素(3P’s)的最优均衡,实现营销价值创造的最优化。
1 营销风险管理系统战略目标。营销全面风险管理战略目标主要是结合的风险偏好设置营销风险管理目标。根据内部的组织、人员和系统可承受风险的水平和状态以及的风险管理文化经验。对营销风险管理目标明确定位。营销风险管理系统目标有两个:一是安全性目标,是指在经营实力范围内,设定营销安全指标,并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资本分配、风险配置,从而实现将超过整体经营实力的损失发生概率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达到确保稳健运营的目标。这是首要的也是初级的目标:二是盈利性目标,是指根据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指标,重新分配经营资源(人、物、资金),以实现向收益性高的领域投入更多资源,达到提高收益和效率的目标。这是风险管理的第二阶段目标,也是营销风险管理的高级目标。安全目标是盈利目标的前提和基础,而盈利能力的提高与利润的积累又能进一步提高的营销安全系数。
2 营销风险管理系统技术流程。风险管理是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内部审核和控制,是一个系统化的技术过程。营销风险管理系统的技术流程可概括为以下5步:
(1)营销风险定位。营销风险定位应根据整体的风险管理目标和风险偏好来决定。体现为构建营销评价体系所选择的一系列营销安全性和盈利性指标上。并具体细化到风险阈值和经济资本的持有水平上。
(2)营销风险识别。按照给带来潜在损失的不同风险类别对营销风险进行分类识别,并分析风险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将营销风险分为营销市场风险、营销信用风险和营销操作风险三个类别。
其中,营销市场风险是指与市场相关的因子不利波动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其主要来源包括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竞争对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政策、法律、政治、军事、宗教等其它方面的变化等。导致的损失诸如:营销策略难以顺利实施、目标市场缩小或消失、产品难以顺利售出、盈利目标难以实现、声誉下降等;营销信用风险是由于采取的“先提货。后付款”的信用销售形式引起的,指信用交易的受信方不能正常履约,因而给信用交易的授信方带来损失的风险,多表现为债务人未能如期偿还其债务造成信用销售合同违约,给赊销带来的风险;营销操作风险是与营销业务过程相关的不确定性,是围绕产品销售、劳务提供及市场份额的争夺,制定信用销售政策等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由非市场和信用因素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由于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控制缺失、诈骗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的潜在损失。主要包括流程风险、人员风险、系统风险、事件风险和商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