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3版教学设计第5章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合集下载

《青少年心理发展》课件

《青少年心理发展》课件
《青少年心理发展》ppt课件
目录
青少年心理发展概述青少年认知发展青少年情绪与社会性发展青少年个性发展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01
CHAPTER
青少年心理发展概述
青少年通常指处于12-18岁年龄段的人群,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一个阶段。
青少年阶段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时期,他们面临着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巨大变化,同时还要面对日益增长的责任和期望。
情绪调节能力差
青少年在面对情绪问题时可能因为缺乏有效的调节方法,导致情绪失控或持续处于不良情绪状态。
网络依赖严重
青少年在网络使用方面可能因为缺乏自控力,过度依赖网络,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网络游戏成瘾
青少年在网络游戏方面可能因为沉迷其中,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甚至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网络色情成瘾
青少年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逐渐从依赖走向独立,亲子关系发生显著变化。
家庭关系
与同龄人建立亲密的友谊关系,对同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
同伴关系
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平等和互动。
师生关系
青少年逐渐掌握更多的社交技巧,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交往。
社交技能的提高
青少年开始形成独立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对自我和他人的评价更加客观和全面。
缺乏学习动力
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因为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动力,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不理想。
学习方法不当
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因为没有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理想。
01
02
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因为所学内容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脱节,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不理想。
学习与兴趣脱节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教案(精选)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教案(精选)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教案(精选)教案名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青少年发展心理学”。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青少年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帮助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少年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认识到青春期心理变化是正常的成长过程。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青春期心理变化的态度,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应对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青少年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应对方法。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心理变化,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青春期心理变化带来的困扰。

2. 知识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青少年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如认知发展、情绪变化、人际关系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变化是正常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的态度。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应对青春期心理问题,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经验。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青春期心理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2. 心理发展特点认知发展情绪变化人际关系3. 应对方法调整心态寻求帮助培养兴趣爱好七、作业设计作文题目:谈谈我对青春期心理变化的认识和应对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反馈,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可以开展一些拓展延伸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青春期心理变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青少年阶段认知发展的特点: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教案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教案

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信任在人
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父母为孩子养成良好的
习惯与其激烈冲突,第一反抗期出现。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
三、小学阶段易出现的问题与教育要点
1、小学生学习适应能力对小学生 的心理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注学习兴趣的发展
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
2、小学生的智力发展仍然是构成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注重自信心的培养
关注学习技能的训练。(方 第16页/共38页 法 注意力)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十点 三十九分。
1、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
情绪情感比较稳定 、单纯 已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对自己的情绪做出反应。
能更多地依据人的内部心理状态来解释情绪。
能认识到情绪的因果关系
第10页/共38页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十点 三十九分。
2、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能使用一些策略帮助自己调节情绪 以适应困难情境。
产生了接触异性、与异性交往的强烈愿望 有一定隐蔽性
第23页/共38页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二:十点 三十九分。
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高中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抽象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 很大的发展
具批判性,喜欢怀疑和争论
能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反省、自我调控
在认识上容易犯片面性的错误
缺点而忽视自己的优点。
(四)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特点 1、人际交往的特点
假如世界就是莎士比亚所说的舞台,那么儿童和青少

教育心理学第3版教学设计(中)

教育心理学第3版教学设计(中)

第五章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第一讲心理发展概述一、教学目标1.识记:发展心理的概念和一般特征。

2.理解: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因素。

3.应用:掌握青少年心理年龄特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青少年的心理年龄特征。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四、课时安排:1五、教学流程:导入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上一章的内容,让同学开展对“青少年期是指哪个年龄阶段”的讨论,逐渐引入到本章主要内容的学习。

讲解一、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一生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心理发展”,特指个体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长阶段的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主要指个体心理的积极、有序的发展变化,是个体心理连续、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二)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这几个基本特征。

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前后发展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先前的发展为后来的发展打下基础,是后来发展的前提。

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心理发展又是一个矛盾的运动过程,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当某些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取代了旧质要素而占主导地位时,量变的过程就发生了质的“飞跃”。

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例:三岁幼儿的思维是直觉行动思维,他们绘画时不会事先构思,画什么算什么。

在直觉动作思维的基础之上,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儿童就可以脱离动作操作仅依靠记忆中保持的形象来进行思维,这样就产生了思维发展的一个质变,即形象思维产生了。

在此基础上,随着语言的发展,儿童逐渐从主要依靠形象进行思维过渡到主要依靠语言进行思维,思维的发展又有了一个新的质变,即抽象思维产生了。

附:通常,我们把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本章着重讲授少年期和青年初期学生的心理特征。

(1)婴儿期(1岁前)。

(2)童年早期(1~6岁),相当于托儿所和幼儿园阶段。

(3)童年中期(6~12岁),相当于小学教育阶段。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新教材课后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与教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二)学与教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2.请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二)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三)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四)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三、简答题1.什么是关键期?答: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关键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2.什么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对教育的意义是什么?答: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1) 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2) 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更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

3) 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同时又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一方面揭示了认知发展的机制,另一方面指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一)认知发展机制。

图式: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与外界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个体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

这种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可以用图式来说明,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同化和顺应: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完成的。

平衡: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做出顺应,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二)认知发展的阶段:皮亚杰还指出儿童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ppt课件第五章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ppt课件第五章
❖ 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
❖ 建议:集中并练习应结合的联结,奖励所想 要的联结。
❖ 三、操作性条件作用说理论
❖ 2、斯金纳的经典实验及行为分类 ❖ 斯金纳发明了“Skinner box”箱内装一个操纵杆,操
纵杆连接着一个供应食丸的装置。将饥饿的白鼠置于箱内, 在这种缺乏明显的无条件食物刺激环境中,白鼠偶然踏上操 纵杆,供丸装置则自动送落一粒食丸。白鼠经过几次尝试后, 就会不断按压杠杆,直至吃饱。
❖ 强化程式
❖ (1)强化理论
❖ 强化:能够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
❖ 正强化:通过呈现愉快刺激增强反应概率,
❖ 负强化:通过消除厌恶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
❖ 普雷马克原则:用高渴望的活动(你想做)促进低渴望活动的
❖ (祖母法则) 出现 (要你做)例:吃完青菜才可以吃鸡腿
行为增强
行为减弱
❖ 呈现刺激 正强化 (呈现愉快)
❖ 行为主义者的环境决定论, 环境
个人
❖ 同时他也反对人本主义者的个人决定论。
(三)社会认知理论的3各方面观 点
❖ 2、学习与(操作)表现
❖ 强调知识的获得,与基于知识的可观察的操 作表现,是两种不同的过程。
❖ 学习者是否把从观察中习得的行为表现出来 ,依赖于很多因素,如动机、兴趣、外在刺 激、察觉到了需求生理状态、社会压力及社 会竞争等等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的应用
思考: 如何理解谈虎色变?
❖ 老虎为中性 ❖ 老虎吃人为条件 ❖ 看到老虎会害怕(第一) ❖ 听到老虎就会害怕(第二)
❖ 如何理解学生一听到考试就会紧张或者焦虑?
❖ 考试失败为中性事件 ❖ 家长或老师的批评是条件刺激 ❖ 考试失败会紧张(第一信号系统)
) ❖ 一听到考试就紧张(第二信号系统

心理教案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情绪管理

心理教案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情绪管理

心理教案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情绪管理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情绪管理引言:在青少年时期,个体的身心发展迅猛,情绪波动较大,需要积极的心理发展和情绪管理来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本教案旨在帮助青少年了解心理发展的特点,掌握情绪管理的技巧,提高情绪调节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发生了很多重要变化:1. 生理方面:青春期的到来带来了身体发育的急剧变化,包括生殖器官的发育、女孩月经的来潮、男孩声音变低等;2. 心理方面:青少年开始独立思考,思维逐渐具体、抽象和逻辑化,对于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的形成有了明显的进展;3. 社会关系方面:与家人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对于同伴之间的群体行为和群体意识更加关注,对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加。

二、青少年情绪管理的重要性青少年时期,情绪波动性大,情绪管理的能力对于个体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情绪管理能力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人际关系,还会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情绪管理的技巧1. 情绪认知:学会辨别和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状态,包括愤怒、悲伤、焦虑等。

通过对情绪的认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情绪的变化。

2. 情绪表达: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将情绪积压在心中。

可以通过与亲密的朋友交流、写日记、进行艺术创作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绪调节:学会运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来管理情绪。

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与家人和朋友交流等方式来调节负面情绪,促进积极情绪的产生。

4. 压力应对:学会应对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压力,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寻求帮助等方式来应对压力。

四、情绪管理的有效策略以下是几种帮助青少年有效管理情绪的策略:1. 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培养积极的自信心。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的作息时间、营养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3. 培养良好的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完整word版)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学习与教学指南

(完整word版)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学习与教学指南

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第三版)》学习与教学指南光盘制作:王小明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年目录学习与教学指南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指导与帮助,分章设置,每章由三部分组成:本章教学目标,学习与教学建议,参考资料。

目录如下: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第二章学习的性质与分类第三章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第四章知识的性质、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第五章作为程序性知识的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的学习第六章解决问题:三类知识的综合运用第七章动作技能的学习第八章态度与品德学习第九章原有知识的性质与学习的迁移第十章认知发展与个别差异第十一章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情感因素第十二章影响学习的环境因素第十三章基于学习分类理论的教学论第十四章现代教学设计附:本书提及的主要教育心理学家照片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本章目标1。

能陈述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时期心理学与教育结合的不同特点,包括列举代表性人物、著作及其对心理学与教育结合所作的贡献;2。

能对流行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体系、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做出适当评价;3.能列出与本学科关系密切的主要邻近学科并能陈述本学科与它们的关系.学习与教学建议1。

本章重点要把握心理学(包括哲学心理学与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结合的发展历程,并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有大概认识。

2。

教育心理学的教科书的体系与内容,因使用对象不同,教科书编者的观点不同,所涉及的内容差异很大.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不同教材有不同解释。

本书的安排有本书的特点。

建议先收集国内外不同时期教育心理学的教材目录,通过不同时期目录的比较,研究教育心理学内容的发展;通过同一时期教材的比较,理解本书的特色:以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内容与规律来组织教材,更贴近教学实际.参考资料中收录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教材目录,供学习与教学时参考。

4。

本章目标主要是陈述性知识。

学生一般学过普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

故本章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让学生看教材并完成教材上的作业,教师适当指导。

发展心理学(第3版)05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幼儿期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3版)05发展心理学第五章-幼儿期的发展

马晓辉、雷雳制
马晓辉、雷雳制
马晓辉、雷雳制
马晓辉、雷雳制
马晓辉、雷雳制
马晓辉、雷雳制
马晓辉、雷雳制
年龄(岁)
性别认同
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类型化行为
0-3
3-7 8-11 12-
出现区分男性女性的 能力,并不断提高。 准确地标定自己的性 别
出现一些性别刻板印象。
出现对性别类型化玩具和活动的偏 好。 出现对同性玩伴的偏好
性别图式过滤器
男孩应该玩 否
洋娃娃吗?
不理洋娃娃
我在考虑 性别问题?
性别突显 性过滤器
没有性别图式的
否 儿童:我是小强。

我喜欢洋娃 娃吗?
否 是
玩洋娃娃
兴趣过滤器
性别图式作用机制(Martin & Halverson, 1981)
马晓辉、雷雳制
马晓辉、雷雳制
马晓辉、雷雳制ຫໍສະໝຸດ 马晓辉、雷雳制马晓辉、雷雳制
性别恒常性出现(认 在兴趣、活动和职业上的性 识到性别不会改变)。 别刻板印象变得非常僵硬。
对性别类型化玩具和活动的偏好变
得更强了 性别隔离进一步强化。
/
出现人格特征和成就领域的性 性别隔离继续强化。
别刻板印象。
男孩对性别类型化玩具和活动的偏
性别刻板印象变得不太僵硬。 好继续加强
性别认同更加明显, 反映了心理性别强化 的压力。
在青少年早期,对跨性别的言 在青少年早期,对性别类型化行为
行举止越来越难以容忍。
的遵从增加,反映了心理性别的强
在青少年后期,大多数方面的 化。
性别刻板印象变得更有灵活性。 性别隔离变得不再那么明显。
马晓辉、雷雳制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小学生心理的发展PPT讲义课件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小学生心理的发展PPT讲义课件

自考辅导《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小学生心理的发展第01讲小学生发展的概述、小学生心理过程的发展目录壹小学生发展的概述贰小学生心理过程的发展叁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第一节小学生发展的概述一、小学生的生理发展(一)身体的发展1.身高,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2.体重,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体重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稳步增长的,同时,男女生之间的差异也不明显。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1.脑的重量,学生到达小学末期,脑重已很接近成人,为小学生接受正规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2.大脑皮层额叶,在小学阶段,学生大脑的各部分都不断发展,特别表现在额叶的增大上;3.神经系统的机能(1)神经兴奋与抑制机能进一步加强;(2)抑制性条件反射的发展;(3)兴奋性条件反射的发展;(4)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相互关系的转变;(5)左右脑机能不断分化。

二、小学生主导活动的发展(一)学校学习的特点1.学习要超越直接经验;2.学习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3.动机是学习的动力源泉;4.学习以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为主。

(二)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其心理发展的作用进入小学阶段,学习成为主导活动,这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责任感和义务感发展;2.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心理活动有意性和自觉性发展;3.促进自我意识发展和性格形成。

(三)小学生的学习特点1.学习动机(1)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趋势;(2)小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的特点:①为得到好分数,不想落人后,或者为了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为了得到奖励而努力学习;②为履行集体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者为集体和组织争光而学习;③为个人前途、理想,为升学,甚至为自己的出路和未来幸福而学习;④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而勤奋学习。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主导活动就从游戏转变为学校学习。

2.学习兴趣(1)小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特点第一,低年级的小学生从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逐渐发展到对学习的内容和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感兴趣;第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对各种不同学科内容产生了初步的分化性的兴趣;第三,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较感兴趣,对抽象的因果关系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第四,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以游戏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感兴趣,中、高年级对这种学习活动的兴趣逐步下降;第五,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发展。

2. 教学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等。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

3. 教学活动:引入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教育中的心理现象。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小组讨论,探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二、第二章:学习理论1. 教学目标:了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理解不同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应用。

掌握学习的分类和教学策略。

2. 教学内容: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行为学习、认知学习、情感学习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桑代克的试误说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等。

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或案例,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效果。

小组讨论,比较不同学习理论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境。

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运用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三、第三章:发展心理学1. 教学目标:了解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心理发展过程。

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心理需求。

掌握发展的心理理论和教育策略。

2. 教学内容: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心理发展过程: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发展等。

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心理需求: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等。

心理理论的发展和教育的关联:认知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等。

3. 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婴儿或幼儿的行为,让学生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需求和教育策略。

设计教学活动,考虑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提供适当的教育支持。

四、第四章:个体差异与特殊教育1. 教学目标:了解个体差异的基本概念和原因。

理解特殊教育的定义和目标。

掌握个体差异的教育策略和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课程设计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课程设计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教育心理学是以心理学为基础,以教育为应用领域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教育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习和发展等问题。

本门课程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教育心理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论目标(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2)理解学习和发展的概念、分析学习和发展的过程;(3)掌握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如教学评价、不同类型学生的教育和教育组织的管理等。

2. 技能目标(1)掌握各种教育心理学测评工具的使用方法;(2)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问题;(3)能够提出和实施有效的教育心理干预方案;(4)能够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态度目标(1)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和理解;(2)培养关心、关爱、支持学生的情感态度;(3)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和特点;(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3)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学习理论、发展理论、认知理论等。

2. 学习和发展的概念、过程和特点分析(1)学习的概念和分类;(2)学习过程的基本要素和特点分析;(3)发展的概念和发展阶段理论;(4)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和问题。

3. 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1)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不同类型学生的教育:智力、性别、文化、疾病等差异的影响和教育干预措施;(3)教育组织与管理:学校文化、学生管理、教师发展等。

四、教学方法1. 授课方式(1)理论授课:讲授教学内容、讲解教材、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2)课堂讨论:学生针对课程内容展开讨论,探究问题,分享经验;(3)实践研究:体验情感教育、开展教育心理案例分析、制定教育心理干预计划等。

2. 评价方式(1)期中、期末考试:通过理解和应用能力检验学习成果;(2)作业:探究和分析教育心理问题;(3)小组讨论和展示:促进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增强深层次学习。

教育心理学第三版课程设计

教育心理学第三版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概述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科中的重要分支之一,是研究教育中的心理问题及心理现象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学习和教育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个体特征、环境因素和文化影响等。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于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课程设计是基于教育心理学第三版教材,旨在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同时深入探讨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二、课程设计目标1.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了解学习的基本过程和模式;3.学习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4.认识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性;5.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技能。

三、课程大纲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主要理论和流派;3.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学习与认知过程1.感知与注意的基本过程;2.记忆的分类、形成和遗忘;3.思维、逻辑和创造性思维;4.语言和沟通。

第三章学习与情感过程1.情感的种类和特点;2.情感对学习的影响;3.学习困难和学习动机。

第四章学习者的个体差异1.个体差异的概念和分类;2.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3.个体差异对教育教学的意义。

第五章教学法和教学设计1.教学法的概念和分类;2.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3.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标准。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取讲授、讨论、实验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强化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实践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占40%,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讨论;期末考试占60%,包括笔试和实践考核。

六、教学资料1.《教育心理学第三版》教材;2.《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教材;3.《教育心理学实验指导》教材;4.课堂教学PPT;5.相关的学术论文和案例。

心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课优质课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心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课优质课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心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课优质课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青春期是一个人生命中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充满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

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优质课”形式,以心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课为基础,来探讨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一、青春期心理变化的定义及特点青春期是指从儿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阶段,大约涵盖了10岁至19岁之间。

在青春期,青少年经历着身体和心理上的许多巨大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身高的急剧增长、性征的发育、情绪的波动等。

心理方面的变化对青少年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它们涉及到了自我认知、人际关系、情感管理等方面。

二、青春期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发育、家庭环境、社会压力等。

其中,生理发育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由于荷尔蒙水平的变化,青春期的青少年常常会感到情绪波动、易怒、焦虑等。

家庭环境也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变化产生影响,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应对心理变化。

此外,社会压力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比如学业压力、社交压力等都可能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影响。

三、青春期心理变化的表现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表现出来非常多样化。

首先,青少年在自我认知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开始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逐渐形成个人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其次,青少年的人际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更多地依赖于同伴,注重与他人的关系。

此外,青春期的青少年情感上也容易波动,常常会体验到情感的高低潮,对新事物和新体验更加兴奋和感兴趣。

四、帮助青少年应对心理变化的方法面对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家长和教师都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家长要给予青少年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到家庭是一个安全稳定的港湾。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也应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变化,通过开展相关的课程和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并提供适当的情绪管理技巧。

此外,社会也应该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心理学修订第三版教学设计

心理学修订第三版教学设计

心理学修订第三版教学设计前言心理学是一门深入人内心的学科,涉及到人的认知、行为、情感等多个方面,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被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知识,本次教学设计对心理学修订第三版进行改进,采用了更加接地气的形式,更加注重实用性和互动性,力求打造一堂引人入胜的心理学课程,以下是本次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

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在听课、讨论、练习和调查过程中,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实用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能力。

本次课程的学生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希望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情感和思维等方面。

•希望通过练习和案例分析,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通过合作探究,拓展自己的视野,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1.心理学基本概念及历史发展2.心理学研究方法与理论3.感觉与知觉4.学习与记忆5.情感与动机6.人格与人性7.社会心理学8.应用心理学教学方法1.解读心理学经典实验和案例,分析实验设计、结果解释和应用意义。

2.针对学生疑惑和问题,开展讨论或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3.课后布置实践任务或思考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实践问题。

4.组织心理学调查或访谈活动,拓展学生社会经验,提升社交能力。

5.选取电影、小说等文艺作品,引导学生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作品主题和角色。

教学评价与反馈1.定期组织心理学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教学过程的反馈和建议。

2.针对每次上课的表现,采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便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3.通过调查和访谈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评价和反馈,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程满意度。

教学案例1.脱颖而出:选出心理学最有价值的实验设计,分析实验过程、结果、影响等,并让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新的实验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第一讲心理发展概述一、教学目标1.识记:发展心理的概念和一般特征。

2.理解: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因素。

3.应用:掌握青少年心理年龄特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青少年的心理年龄特征。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四、课时安排:1五、教学流程:导入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上一章的内容,让同学开展对“青少年期是指哪个年龄阶段”的讨论,逐渐引入到本章主要内容的学习。

讲解一、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一生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心理发展”,特指个体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长阶段的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主要指个体心理的积极、有序的发展变化,是个体心理连续、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二)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这几个基本特征。

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前后发展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先前的发展为后来的发展打下基础,是后来发展的前提。

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心理发展又是一个矛盾的运动过程,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当某些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取代了旧质要素而占主导地位时,量变的过程就发生了质的“飞跃”。

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例:三岁幼儿的思维是直觉行动思维,他们绘画时不会事先构思,画什么算什么。

在直觉动作思维的基础之上,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儿童就可以脱离动作操作仅依靠记忆中保持的形象来进行思维,这样就产生了思维发展的一个质变,即形象思维产生了。

在此基础上,随着语言的发展,儿童逐渐从主要依靠形象进行思维过渡到主要依靠语言进行思维,思维的发展又有了一个新的质变,即抽象思维产生了。

附:通常,我们把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本章着重讲授少年期和青年初期学生的心理特征。

(1)婴儿期(1岁前)。

(2)童年早期(1~6岁),相当于托儿所和幼儿园阶段。

(3)童年中期(6~12岁),相当于小学教育阶段。

(4)少年期(12~15岁),相当于初中教育阶段。

(5)青年初期(15~18岁),相当于高中教育阶段。

2.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一般说来,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发展有一个大致稳定的速度和顺序,人们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外表到本质的过程。

所以,在一定的社会教育条件下,大多数同龄儿童总是处于同一发展水平上,表现出相似的心理特点。

并且,心理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颠倒的,因此心理年龄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可变性: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同,每个个体在发展速度、最终水平、优势领域等方面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我们普遍觉得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聪明,就是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使得儿童心理的发展变化速度加快。

父母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的教学水平等因素也会使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

例如,有的儿童早慧,有的儿童晚熟,有的对音乐敏感,有的有绘画天赋。

心理发展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三)心理年龄特征心理的年龄特征:人的各个发展阶段都具有一些与其他阶段在质上相区别的心理特点,即个体的心理在某个年龄阶段具有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点。

二、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动力(一)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生物因素:与遗传、生理成熟相联系的生物体内在因素影响心理儿童生存的自然环境,如营养、气候等发展的因素环境因素人类社会环境,即儿童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和受教育条件,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等1.遗传的作用遗传的生物特征,也叫遗传素质。

主要是指有机体的那些与生俱来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生理解剖特征,其中对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的特征。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遗传素质对心理发展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初的自然物质前提,儿童心理是在这个最初的物质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提供了儿童心理发展个体差异的可能性儿童生命之初的内部状态就是遗传素质,外界的刺激主要通过这些最初的遗传素质起作用。

儿童的遗传素质是有个别差异的,世界上除同卵双生子以外,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遗传模式,遗传模式的差异为心理机能的个体差异提供了基础。

2、生理成熟的作用生理成熟:个体出生以后,身体各部分及各器官的结构和机能经过很长时间的生长、发育,达到结构上的完善和机能上的成熟的发展过程。

生理成熟制约着心理发展的次序和规律。

如果机体尚未成熟,即使给予某种训练,也难以取得相应的效果。

例: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A.Gesell)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有力地说明了生理成熟在机能发展中的作用:T和C是一对双生子,在他们出生48周后,T 开始接受爬楼梯训练,每日练习10分钟,连续6周。

C从出生53周开始接受这一训练,仅训练两周,就赶上了T的水平。

可见,在没有达到生理成熟水平之前就训练儿童去掌握某一技能,效果是欠佳的,即学习依赖于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准备状态。

3、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许多关于早期母爱剥夺的研究证明,儿童早期抚养中的社会因素对儿童智力、情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婴儿早期所感受的母爱和社会交往更具有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是发展的可能性与发展的现实性之间的辨证关系,个体的生物遗传因素规定了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范围,个体的社会生活、教育条件决定了他在这个范围内的实现水平。

(二)心理发展的动力心理学认为,在青少年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和青少年原有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构成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形成其心理发展的动力。

内部矛盾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动力,环境和教育是发展的条件。

三、青少年的心理年龄特征青少年分为两个阶段:少年期和青年初期。

少年期:指12~15岁的年龄段,相当于初中教育阶段。

青年初期:指15~18岁的年龄段,相当于高中教育阶段。

青少年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闭锁性、复杂性、动荡性的特点。

(一)少年期概况少年期是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时期,是个体由不成熟的童年走向成熟人生的转折期。

(二)青年初期概况在青年初期,个体身体发育基本成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显著发展,开始思考择业和个人前途,具有丰富热烈的感情生活,富有朝气,精力充沛,充满幻想,世界观初步形成,这一时期是个体生理、心理接近成熟的时期。

青年初期具有冲动性,是社会化过程的加速期。

第二讲青少年认知发展一、教学目标1.理解: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理论。

2.应用:掌握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与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两种认知发展理论的比较,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特点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四、课时安排:1五、教学流程:导入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上一章的内容,举一个实例,让同学思考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从而认识到自己现阶段认知问题的特点,逐渐引入到本章主要内容的学习。

讲解一、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理论(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二)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认知发展的观点第一,都将个体的认知活动看成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都不专注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而是专注于儿童如何表征,加工及转换信息。

第二,都强调对儿童认知发展内在机制的精细分析,以鉴别出那些对认知发展具有突出作用的变化机制,并了解这些特殊的变化机制是如何一起工作从而产生个体认知能力的增长。

第三,都强调儿童认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主体不断的自我调节过程而实现的。

第四,都认为了解儿童认知过程和发展的关键是精细的任务分析,强调只有通过对特定任务的每一个细节的分析,才能更好地了解儿童的认知活动。

第五,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探讨主要集中在个体的认知结构、认知发展机制、认知发展阶段,以及认知发展的条件等几个方面。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现代认知发展理论联系现代认知心理学在某些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上受到了皮亚杰理论的引导和启发,并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验证和补充皮亚杰更倾向于将儿童认知的用多元观点来解释认知发二、青少年认知发展特点与规律(一)注意的发展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注意的稳定性、集中性以及注意转移的能力都有了相应的发展。

(二)感知的发展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有明显的发展。

同时,开始逐步能够通过事物的外部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本质属性,更全面地感知事物,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有了显著的发展。

(三)记忆的发展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佳的时期。

实验证明,青少年的记忆力是在童年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的,在良好的教学条件下,青少年记忆有较大的发展,除了记忆量的增长外,还表现在:1.有意识记逐渐占重要地位2.意义识记的能力进一步发展3.抽象记忆能力明显提高(四)思维的发展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校的教学训练,青少年的思维水平有了比较显著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逐渐发展3.思维的自觉性明显增强第三讲青少年情感发展一、教学目标1.理解:青少年情绪发展的特点。

2.应用:掌握青少年情绪情感的教育与培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青少年情绪情感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四、课时安排:0.5五、教学流程:导入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上一章的内容,接着让同学们回忆自己近期的情绪状态,逐渐引入到本章主要内容的学习。

讲解一、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一)少年期情绪情感特点初中生的情绪活动具有两极性,表现得强烈且转化迅速。

初中生的情绪活动还比较外露,到了高年级以后,情绪会随着他们内心秘密的增加而变得复杂起来,文饰内隐的情绪活动增多,情绪活动的闭锁性部分替代外露性。

少年期情绪情感特点与其神经系统活动的不平衡性、体内生理激素水平的改变有关;也与个体在此阶段社会需要逐渐增多、自我意识增强密切相关。

(二)青年初期情绪情感特点高中学生情绪爆发的频率开始降低,作为心境的延续时间加长,情绪的控制能力逐渐得到提高,情绪体验的时间延长、稳定度提高。

高中生在情绪表现上有两大特点:一是内隐文饰性,外部表情与内心体验的不一致性。

二是两极波动性,二、青少年情绪情感的教育(一)青少年良好情绪情感的标准1.具有积极正向的主导心境2.具有对情绪均衡合理的分配3.具有对情绪状态的有效调控4.具有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二)青少年情绪情感的调节1.提高认知水平,做情绪的主人(1)学会正确的认识、评价自己情绪。

(2)学会多看事物光明的一面。

(3)学会化解各种压力。

2.提供学习的机会,增加积极情绪体验首先,学会自我娱乐、防止心境压抑。

其次,可以通过记“成功日记”,来增强自我的积极情绪体验。

再次,要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扩大社会交往。

3.营造和谐的情绪氛围,维护情绪的健康发展4.有效应对消极情绪,理智克服问题与冲突(三)青少年情绪情感的培养1.认知分析法当遇到难题或危机时,冷静、沉着,对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