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结论性语句及推论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汇总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d6e3873b90d6c85ec3ac6c7.png)
高中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汇总物理重要二级结论(全)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2121F F F FF +≤≤- 方向与大力相同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γβαsin sin sin 321F FF ==4.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 μ= tan 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F1已知F 2的最mF 2的最F 2的最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 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 2。
二、运动学 1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T ): ①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比:S 1:S 2:S 3=12:22:32②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比:V 1:V 2:V 3=1:2:3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S Ⅰ:S Ⅱ:S Ⅲ=1:3:5④ΔS=aT 2 S n -S n-k = k aT 2a=ΔS/T 2 a =( S n -S n-k )/k T 2位移等分(S 0): ① 1S 0处、2 S 0处、3 S 0处···速度比:V 1:V 2:V 3:···V n =② 经过1S 0时、2 S 0时、3 S 0时···时间比:③ 经过第一个1S 0、第二个2)1(::)23(:)12(:1::::321----=n nt t t t n ΛΛ)::3:2:1n Λn ::3:2:1ΛFS 0、第三个3 S 0···时间比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中间位置的速度4.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前一半时间v 1,后一半时间v 2。
高考物理超实用的18条二级结论,学会快速解题!
![高考物理超实用的18条二级结论,学会快速解题!](https://img.taocdn.com/s3/m/7c611b4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5.png)
18条超实用二级结论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4个推论
2.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6个比例关系
【活学巧用】
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采用逆向思维法看成反方向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等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 0→v→0模型
4. 拉密定理
【临考必记】
如图所示,当θ1=θ2=θ3=120°时,则F1=F2=F3。
5. 等时圆模型
6. 内力公式秒解连接体的问题
【临考必记】
①两物体在光滑平面、光滑斜面、竖直方向上运动时均满足此公式;
②若接触面粗糙,两物体与接触面间的摩擦因数相同时也满足此公式。
7. 平抛运动速度的改变量
8. 平抛运动的2个推论
9. 开口法定性判断平抛运动的时间与速度大小
10. 竖直圆周运动的拉力差
11. 天体运动口诀
同一天体中心,“高轨、低速、大周期”。
12. “一动碰一静”弹性碰撞模型
13. 人船模型
【临考必记】类似人船模型
14. 口诀秒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轨迹问题
15.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的2个推论
16. 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口诀
17. 理想变压器中的2个“等效”
18. 楞次定律的3个推论。
高中物理中的常用公式和二级结论总结
![高中物理中的常用公式和二级结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539ffca240c844769eaee73.png)
一、运动学公式整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推论:1、1、2、2、3、3、4、无论加速、减速总有不变关系V t/2V s/25、无初速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各时刻总位移比:各段时间内位移比: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到达各分点时间比通过各段时间比纸带法求速度和加速度:有用结论:1、在v-t图象中,图象上各点切线的斜率表示;某段图线下的“面积”数值上与该段相等。
特殊图像(a-x图像包围面积=1/2(v t2-v02)(1/v-x图像面积为时间)2、在初速度为V0的竖直上抛运动中,返回原地的时间T= ;抛体上升的最大高度H= 。
对称性的应用;竖直上抛物体与自由落体物体相遇时速度相等,则两物体运动情况类似。
3、平抛(类平抛)物体运动中,速度夹角的正切值等于位移夹角正切的两倍;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位移中点;从斜面平抛的小球落回斜面时与斜面夹角一定。
(落回斜面的时间、位置、距斜面最远)平抛落到台阶问题4、初速为零以a1匀加速t秒加速度变为a2再经过t秒回到出发点,a2= a15、小船渡河时,船头总是直指对岸所用的最短;满足什么条件航程最短(两种情况)6、追及相遇问题临界条件7、质点做简谐运动时,靠近平衡位置时,加速度而速度;离开平衡位置时,加速度而速度。
8、紧靠点光源向对面墙平抛的物体,在对面墙上的影子的运动是运动。
9、等时圆的结论:时间相等:450时时间最短:无极值:10、“刹车陷阱”11、速度分解问题:绳和杆相连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沿绳或杆的分速度大小相等;加速度关系与速度关系不同12、平均速率一般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只有在单向(不返回)直线(不转弯)运动中二者才相等。
这是由于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所导致的。
但瞬时速率与瞬时速度的大小相等。
13、在一根轻绳的上下两端各拴一个小球$若人站在高处手拿上端的小球由静止释放则两小球落地的时间差随开始下落高度的增大而减小14、飞机投弹问题15、皮带轮问题(专题总结)16、质心系的选取(弹簧双振子模型)18、多普勒效应:f uV v V f ±='(f 为波源频率,f’为接收频率,V 为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为观察者速度,u 为波源速度)19、几个做抛体运动的物体,相对匀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
![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https://img.taocdn.com/s3/m/9a655be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6.png)
高中物理常用二级结论
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其中,F=ma,F为作用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2.功与能:物体的功等于物体受到的力与位移的乘积。
能量可以转化,但总能量守恒。
3.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4.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能量不能被创造或者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5.电流和电势差: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电势差是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的能量变化。
6.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磁感应强度是单位面积垂直于磁场方向的磁通量,磁通量是磁场穿过一个平面的总磁通量。
7.光的折射和反射:光线在光学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则是光线遇到光滑表面时的反弹现象。
8.波动理论:波是一种能量传递的形式,具有波长和频率的特性,可以是机械波或者电磁波。
- 1 -。
高一新教材物理知识点推论
![高一新教材物理知识点推论](https://img.taocdn.com/s3/m/c3b2caf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0.png)
高一新教材物理知识点推论在高一新教材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力学、电磁学、光学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些重要的结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物理原理。
本文将围绕高一新教材物理知识点展开,进一步推论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一、力学推论1. 牛顿第一定律的推论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由此可推论出,如果一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的推论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由此可推论出,如果一个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则物体的加速度也为零,即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 摩擦力的推论按照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摩擦力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成正比。
由此可推论出,如果两个物体具有相同的质量和接触面积,但一个物体的表面更加光滑,则该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将更小。
二、电磁学推论1. 库伦定律的推论根据库伦定律,两个电荷之间的电力与电荷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由此可推论出,如果一个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固定不变,那么当另一个电荷距离它越近时,所受的电力将越大。
2. 电流的推论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
由此可推论出,如果电压固定不变,当电阻增大时,电流将减小;当电阻减小时,电流将增大。
3. 磁感应强度的推论根据安培定律,磁感应强度与电流成正比,与导线长度和导线与磁场夹角的正弦值成反比。
由此可推论出,如果电流固定不变,在一根导线中,当导线的长度增加时,磁感应强度也会增加;当导线与磁场夹角增大时,磁感应强度将减小。
三、光学推论1. 光的反射定律的推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由此可推论出,如果光线入射角度增大,反射角度也会增大;反之,如果入射角度减小,反射角度也会减小。
2. 光的折射定律的推论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折射角等于入射角和折射率的乘积之间的正弦比。
(完整版)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模型归纳
![(完整版)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模型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e06c74cba0d4a7303763aa1.png)
先想前提,后记结论力学 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 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F ≥F ≥F -F 。
三个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力之间的夹大小合大小角为120度。
3.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μ=tanα。
4.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 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二.运动学: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V ==-V 2/t 221V V +TS S 221+3.匀变速直线运动:当时间等分时:S n -Sn-1=aT .2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s/2= ,V s/2>V t/222221V V +纸带点迹求速度加速度:V t/2=, a=, a=T S S 212+212TSS -21)1(T n S S n--4.自由落体:V t (m/s): 10 20 30 40 50 = gtH 总(m ):5 20 45 80 125 = gt 2/2H 分(m):5 15 25 35 45 = gt 22/2 – gt 12 /2g=10m/s 25.上抛运动:对称性:t 上= t 下 V 上= -V下6.相对运动:相同的分速度不产生相对位移。
7.“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
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V 2=2aS 求滑行距离。
8."S=3t+2t 2”:a=4m/s 2,V 0=3m/s 。
(s = v 0t+ at 2/2)9.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合垂直绳的分速度。
三.运动定律:1.水平面上滑行:a=-µg2.系统法:动力-阻力=m总g绳牵连系统3.沿光滑斜面下滑:a=gSinα时间相等: 450时时间最短: 无极值:4.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N=F,(N为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与有无摩212mmm+擦(μ相同)无关,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高中物理 高考物理须熟记的75个结论
![高中物理 高考物理须熟记的75个结论](https://img.taocdn.com/s3/m/77d6900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4.png)
高中物理高考物理须熟记的75个结论1. 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速度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而加速度的大小与作用力大小成正比。
这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结论。
2. 光速在真空中为常数,约为3.0×10^8m/s,不会因光源的运动状态而改变。
这是相对论的基本结论。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但总能量守恒不变。
4. 动量守恒定律:系统内外力的合力为零时,系统的总动量守恒不变。
5. 焦耳定律:通过导线的电流所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大小、电阻的大小、时间的长短有关。
6. 温度与物体内能的平均动能成正比,低温表示物体内能的平均动能较低。
7. 电压等于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电势能。
8. 电阻的大小和材料的导电性质、导线的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9. 静电力与电荷的大小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有关。
10. 质心是物体所有微小质量元的叠加点,对于孤立系统,质心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1. 引力是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12. 由高温向低温传热的过程中,热量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13.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14.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所在的平面内,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15. 电压(V)等于电能(E)与电荷(q)的比值。
16. 缓冲区中溶液的pH值趋近于缓冲溶液的pK值。
17.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是光的波动性质的表现。
18. 电极电位差等于氧化电位减去还原电位。
19. 多晶半导体的电导率比单晶半导体的电导率高。
20. 同等电荷和距离条件下,电势能最大的是电容器两极板上的电荷。
21. 同质异能:同质核的差能级发生跃迁,发射出γ射线。
22. 柳暗花明又一村:光强较弱的地方会有衍射现象,形成亮斑。
23. 光的波长越长,频率越低,能量越小。
24. 两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按照万有引力公式计算。
25. 单色光通过凸透镜后,光线会聚于主焦点。
2020年高中物理:高考必用二级结论大全!
![2020年高中物理:高考必用二级结论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828cd0c0975f46526d3e19b.png)
高中物理结论性语句及二级结论一、力和牛顿运动定律1.静力学⑴绳上的张力定沿若绳指向绳收缁的方向.Q)支持力(压力)•定城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破压)的物体.压力由不一定等严重力a(3)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范国;|R —色讨七内十瓜⑷三个共点力平衡,则任意两节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多个共点力严衡时也有这样的特点,⑸两个分力Fi和修的合力为艮若口知方力(岐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如H 个分h (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小值,Fi方向同的最小他⑹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川=tana .工运动和力(1泗租腌水平•面滑仃的物体:片阳(?)沿光沿斜而卜沿的物体L面二xsin «⑶沿粗犍斜面卜滑的物体: 口 =*(sin ” 一处os㈤(4)沿图所小光滑斜面卜一滑的物体:(5) 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系,若力是作用于如上,则⑸和加2的相互作用力为N= 与有无摩擦无关,平面、片面、摩a 方向都一面. (8)下列各模型中,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速改为零时,rJL^Mffi £Zt F g(9)超重:。
方向竖直向上(匀加速上升,匀减速下降). 失重:。
方向竖直向卜(匀减速上升,匀加速卜降).(10)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Z/\ ={Mx + m 2a ”+叫、%e-4S ,时所用时间最短a 增大,时间变短沿用平分线济下*4快小球吊时间相等小求卜.输何相等mzF9ZW|+/W2(7)如图所示物理模型,刚好脱离时, 析,之后隔离分析.弹力为零,此时速度相等,加速度相等,之前整体分 b在力F 作用F 句加速运动在力「作用卜. 勾加速运动简谐振动至量高点加速度最大.(整体法——求系统外力)?F, = /〃问| + M2a2^ +加必、二、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一)直线运动1.初速度为专的匀加速直线匕动(戈木速度为本的勾液速直我活动)的常川比例时间等分(7):①17•末、27,末、3r末、…、”末的速度比』:v2 : VJ: ... : v n=l :2 :3 : ... :n.②第I个r内、第2个7'内、笫3个7内 .. 第〃个7内的位移之比:X! :.口:小:…:及=1 : 3 : 5 : ... : (2/1-1).③姓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Ar=a〃,进•步仃%-x”=(加一小〃2,此站电常用丁•求知速度 ,=生=%一心T- m-n V位移等分。
高一物理八大推论知识点
![高一物理八大推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f1da89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19.png)
高一物理八大推论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相互关系。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和推论。
本文将介绍高一物理中的八大推论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运动物体运动方式的推论在物理中,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式是研究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而推论则是从已知事实中得出的结论。
根据运动物体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得出以下推论:1. 匀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速度成正比。
即位移与时间的积为物体的速度,可用公式表示为:位移=速度×时间。
2. 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速度不成正比。
为了描述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引入平均速度的概念。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可用公式表示为:平均速度=位移/时间。
3. 自由落体运动的推论: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受重力作用而自由下落的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匀加速的,加速度的大小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 m/s²。
因此,可以得出自由落体的位移与时间关系为:位移=初速度×时间+1/2×加速度×时间²。
二、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的推论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研究了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方式和规律。
根据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得出以下推论:1. 牛顿第一定律的推论: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的推论:牛顿第二定律规定了力与物体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即物体的加速度等于作用在其上的力与物体的质量的比值,可用公式表示为:加速度=力/质量。
3. 牛顿第三定律的推论: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相等的、方向相反的。
这意味着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总是成对出现的。
三、功和能量的推论功和能量是物理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涉及到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高一物理必修1、2二级结论大全(非常适用)
![高一物理必修1、2二级结论大全(非常适用)](https://img.taocdn.com/s3/m/94fb19cf08a1284ac8504330.png)
2013-3-12高一物理必修1、2二级结论归纳一.静力学: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 +F 小≥F 合≥F 大 –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3.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μ=tan α。
4.正交分解法的三个常规方程:x 轴上的平衡方程和y 轴上的平衡方程另加有相对运动时的F f = F N5.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顺序:重、弹、摩、其它力。
二.运动学: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V =V 2/t =221V V +=TS S 221+3.匀变速直线运动:当时间等分时:S n -Sn-1=aT 2. 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s/2=22221V V +,Vs/2>Vt/2纸带点迹求速度加速度:Vt/2=TS S 212+, a=212T S S -, a=21)1(T n S S n --4.上抛运动:对称性:t 上= t 下 V 上= -V下5.相对运动:相同的分速度不产生相对位移。
6.“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
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V 2=2aS 求滑行距离。
7."S=3t+2t 2”:a=4m/s 2,V 0=3m/s 。
(s = v 0t+ at 2/2) 三.运动定律:1.水平面上滑行:a=-µg2.系统法:动力-阻力=m总a 绳牵连系统3.沿光滑斜面下滑:a=gs inα时间相等: 450时 时间最短: 无极值:4.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N=212m m m F,(N 为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与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5.几个临界问题:a=gtgα(注意α角的位置)光滑,相对静止弹力为零6.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四.圆周运动、平抛运动:运动的全成和和解一个结论:物体的实际运动为合运动(应用:在水中拉船的问题。
高一物理二级结论
![高一物理二级结论](https://img.taocdn.com/s3/m/8f4d455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2.png)
高一物理二级结论是指在学习物理过程中,通过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得出的一些重要结论和规律。
这些结论和规律对于解决问题和加深理解非常有帮助。
以下是一些高一物理二级结论的例子:
牛顿第二定律:F=ma,即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这个结论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这个结论在碰撞、爆炸等问题中非常有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动能定理: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这个结论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功和动能,以及解决一些与能量有关的问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一个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系统中,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这个结论在解决一些与重力、弹力有关的问题时非常有用。
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引力大小与两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个结论是天体物理学的基础,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行星运动和宇宙结构。
这些二级结论都是在基本物理原理的基础上得出的,掌握这些结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高一物理、重要结论
![高一物理、重要结论](https://img.taocdn.com/s3/m/c934a44dbe1e650e52ea9941.png)
高中物理重要结论整理一、静力学:1.物体受几个力平衡,则其中任意一个力都是与其它几个力的合力平衡的力,或者说“其中任意一个力总与其它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或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只分析实际“受”到的力。
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4.①物体在三个非平行力作用下而平衡,则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线段必组成闭合矢量三角形;且有312123sin sin sin F F F ααα==(拉密定理、正弦定理)。
②(三力交汇原理、三力共点)物体在三个非平行力作用下而平衡,则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线段或线段延长线必相交于一点。
5.静摩擦力由其他外力决定,滑动摩擦力f=μN 中N 为正压力,不一定是mg 。
静/动摩擦力都可与运动方向相同,甚至有时候可以提供动力,如汽车、自行车的行进。
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
物体沿斜面不受其它力而自由匀速下滑,则tan μα=。
物体在斜面上自锁条件μ≥tan α。
6.两个原来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瞬间:力学条件:貌合神离,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
运动学条件:此时两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F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F 2的最小值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滑轮两端的绳子上的弹力大小相等,且两个力其合力在其角平分线上.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发生形变需要时间,因此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拉、压、挑、扭等作用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高三物理——结论性语句及二级结论
![高三物理——结论性语句及二级结论](https://img.taocdn.com/s3/m/a617d3f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0.png)
高三物理——结论性语句及二级结论一、力和牛顿运动定律1.静力学(1)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2)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 不一定等于重力G .(3)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范围:|F 1-F 2|≤F ≤F 1+F 2.(4)三个共点力平衡,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多个共点力平衡时也有这样的特点.(5)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合力为F ,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6)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μα=.2.运动和力(1)沿粗糙水平面滑行的物体:a =μg (2)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a =g sin α(3)沿粗糙斜面下滑的物体:a =g (sin α-μcos α)(4)沿右图所示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5)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系统,若力是作用于m 1上,则m 1和m 2的相互作用力为N =m 2Fm 1+m 2,与有无摩擦无关,平面、斜面、竖直方向都一样.(6)下面几种物理模型,在临界情况下,a =g tan α.(7)如图所示物理模型,刚好脱离时,弹力为零,此时速度相等,加速度相等,之前整体分析,之后隔离分析.(8)下列各模型中,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最大.(9)超重:a 方向竖直向上(匀加速上升,匀减速下降).失重:a 方向竖直向下(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10)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x x x x a m a m a m F 332211++=∑(整体法——求系统外力)yy y y a m a m a m F 332211++=∑二、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一、直线运动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比例时间等分(T ):①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速度比:v 1∶v 2∶v 3∶…∶v n =1∶2∶3∶…∶n .②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x 1∶x 2∶x 3∶…∶x n =1∶3∶5∶…∶(2n -1).③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Δx =aT 2,进一步有x m -x n =(m -n )aT 2,此结论常用于求加速度a =ΔxT 2=2)(T n m x x nm --.位移等分(x ):通过第1个x 、第2个x 、第3个x 、…、第n 个x 所用时间比:t 1∶t 2∶t 3∶…∶t n =1∶(2-1)∶(3-2)∶…∶(n -n -1).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①v =v t 2=v 0+v 2=x 1+x 22T.②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 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 =v 1+v 22.③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 =2v 1v 2v 1+v 2.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中间位置的速度2t v =v =v 0+v2,2x v =v 20+v22.4.如果物体位移的表达式为x =At 2+Bt ,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 0=B (m/s),加速度a =2A (m/s 2).5.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t =2h g.6.竖直上抛运动的时间t 上=t 下=v0g =2Hg ,同一位置的速率v 上=v 下.上升最大高度202m v h g=7.追及相遇问题匀减速追匀速:恰能追上或追不上的关键:v 匀=v 匀减.v 0=0的匀加速追匀速:v 匀=v 匀加时,两物体的间距最大.同时同地出发两物体相遇:时间相等,位移相等.A 与B 相距Δs ,A 追上B :s A =s B +Δs ;如果A 、B 相向运动,相遇时:s A +s B =Δs .8.“刹车陷阱”,应先求滑行至速度为零即停止的时间t 0,如果题干中的时间t 大于t 0,用v 20=2ax 或x =v 0t 02求滑行距离;若t 小于t 0时,x =v 0t +12at 2.9.逐差法:若是连续6段位移,则有:21234569)()(T x x x x x x a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小船过河(1)当船速大于水速时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则小船过河所用时间最短,t =d v 船.②合速度垂直于河岸时,航程s 最短,s =d .(2)当船速小于水速时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t =dv 船.②合速度不可能垂直于河岸,最短航程s =d ·v 水v 船.2.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分解不沿绳那个速度为沿绳和垂直于绳三、圆周运动1.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F =mg tan θ,方向水平,指向圆心.2.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图15(1)绳,内轨,水流星最高点最小速度为gR ,最低点最小速度为5gR ,上下两点拉压力之差为6mg .(2)离心轨道,小球在圆轨道过最高点v min =gR ,如图所示,小球要通过最高点,小球最小下滑高度为2.5R .(条件:光滑轨道)图16(3)竖直轨道圆周运动的两种基本模型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度释放下摆到最低点:绳上拉力F T =3mg ,向心加速度a =2g ,与绳长无关.小球在“杆”模型最高点v min =0,v 临=gR ,v >v 临,杆对小球有向下的拉力.v =v临,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零.v <v 临,杆对小球有向上的支持力.四、万有引力与航天1.重力加速度:某星球表面处(即距球心R ):g =GMR 2.距离该星球表面h 处(即距球心R +h 处):g ′=GMr 2=2)(h R GM +.2.人造卫星:GMm r 2=m v 2r =mω2r =m 4π2T 2r =ma =mg ′.速度v2T =,加速度2GM a r =<g第一宇宙速度v 1=gR =GMR=7.9km/s ,211.2km/s v =,316.7km/s v =地表附近的人造卫星:r =R =6.4×106m ,v 运=v 1,T =2πRg=84.6分钟.3.同步卫星T =24小时,h =5.6R =36000km ,v =3.1km/s.4.重要变换式:GM =gR 2(R 为地球半径)5.行星密度:ρ=3πGT 2,式中T 为绕行星表面运转的卫星的周期.6.卫星变轨:2143v v v v >>>v 2v 1v 3v 47.恒星质量:2324r M GT π=或M G gR 2=8.引力势能:P GMm E r =-,卫星动能2k GMm E r =,卫星机械能2GMm E r=-同一卫星在半长轴为a =R 的椭圆轨道上运动的机械能,等于半径为R 圆周轨道上的机械能。
10高考物理重要结论总结
![10高考物理重要结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e23551aff00bed5b9f31dfd.png)
高中物理解题中的重要结论提醒:希望同学们以下每条结论都应能熟练地推导出来,这样才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而不是去机械地套用这些结论。
一、质点运动学1. 若质点做无初速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① 等分时间,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1:3:5:…… ②前Ts 、2Ts 、3Ts 、……内的位移之比 1:22:33:…… ③第Ts 、2Ts 、3Ts 、……末的速度之比 1:2:3:…… ④等分位移,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⑤在加速度为a 的匀变速运动(不管是否有初速度)中,任意两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都相等,且△S=aT 2 可以推广到s m -s n =(m-n)aT 2⑥处理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的计算公式:如图:v i =(S i +S i+1)/(2T), a=()2123654)3()(T s s s s s s ++-++2.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3. 若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它在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的平均速度,且V 中t =(V 0+V t )/2,式中V 0、V t 为该段时间的初速度、末速度。
4. 该段位移中点的速度是2)(220t s v v v +=中,且无论加速、减速总有t S v v 中中>。
5.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图象中,图象上各点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某段图线下的“面积”数值上与该段位移相等。
6. 一种典型的运动: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物体由静止开始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静止。
用右图描述该过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ts a t a s ∝∝∝,1,1 ②221B v v v v ===7. 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 O 、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上升最大高度: H =V go22A BCa 1、s 1、t 1 a 2、s 2、t 2(2)上升的时间: t=V go(3)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4)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高中物理习题中的常见结论(共6页)
![高中物理习题中的常见结论(共6页)](https://img.taocdn.com/s3/m/2ea0e4e8f90f76c661371a95.png)
高中物理习题中的常见结论高中物理习题中有些结论是很常见的。
如能记住并灵活运用,对提高物理解题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一、 质点运动学中的“结论”1、若质点做无初速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在时间第1T 内、第2T 内、第3T 内质点的位移之比是1:3:5 。
而位移在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所用时间之比是1:(2-1):(3-2)2、若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它在某一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的平均速度,且v 中t =(v 0+v t )/2,而该段位移的中点的速度是v 中s =()2/220t v v +,且无论加速、减速都有v 中s ﹥v 中t 3、在加速为a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两相邻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差都相等,且△s=aT 24、在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中,图象上各点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某一段图线下的“面积”数值上等于该段的位移。
5、在初速度为v 0的竖直上抛运动中,返回原地的时间T =2v 0/g ;物体上抛的最大高度为H =v 02/2g6、平抛物体运动中,两分运动之间分位移、分速度存在下列关系:v y :v x =2y :x 即由原点(0,0)经平抛由(x ,y )飞出的质点好象由(x/2,0)沿直线飞出一样。
7、船渡河时,船头总是直指对岸所用时间最短:当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 船 ﹥v 水时,船头斜指向上游,且与岸成θ角时位移最短。
(cos θ=v 水/v 船);当船在静水中速度v 船﹤v 水时,船头斜向下游,且与岸成θ角时位移最短。
(cos θ=v 船/v 水)8、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远;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近,若这时仍未追上,则不会追上。
9、质点做简谐运动时,靠近平衡位置过程中加速度减少而速度增大;离开平衡位置过程中加速度增大而速度减少。
二、 静力学中的“结论”10、若三个非平行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物体保持平衡,则这三个力必相交于一点。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总结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9ca556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7c.png)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总结
1. 速度和加速度结论:
- 加速度为常数时,速度随时间线性增加。
- 当速度为常数时,加速度为零。
2. 运动物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结论: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会互相抵消,因为它们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3. 牛顿第一定律结论:
- 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不会改变,除非有外力作用。
- 外力的存在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结论:
- 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F = m * a,其中 F 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物体的加速度。
5. 牛顿第三定律结论:
- 对于任何作用力,都会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
用力。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6. 动能和功结论:
- 动能是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分为动能和势能。
- 动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可用公式 K = 1/2 * m
* v^2 计算。
- 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可用公式 W = F * d * cosθ 计算,其中
F 是力,d 是力的作用距离,θ 是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以上是高中物理二级的结论总结。
这些结论是物理学的基础,
可以帮助理解物体运动的特性和力的作用原理。
高中物理常用结论及知识点
![高中物理常用结论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734ea5371fe910ef02df82b.png)
高中物理的常用结论及重要知识点一.力 物体的平衡: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三个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3.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μα=tg .4.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
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5.同一根绳上的张力处处相等,大小相等的两个力其合力在其角平分线上.6.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三力汇交原理).7.动态平衡中,如果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另一个力方向不变,判断第三个力的变化,要用矢量三角形来判断,求最小力时也用此法. 二.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T S S V V V V t 2221212+=+==时间等分时: S S aT n n -=-12 ,中间位置的速度:V V V S212222=+,纸带处理求速度、加速度: T S S V t2212+= ,212T S S a -=,()a S S n T n =--121 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等分时间: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1:3:5:……等分位移: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3.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t 上= t 下,V 上= -V下4.“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
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V 2=2aS 求滑行距离.5.“S=3t+2t 2”:a=4m/s2 ,V0=3m/s.6.在追击中的最小距离、最大距离、恰好追上、恰好追不上、避碰等中的临界条件都为速度相等.7.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船头垂直河岸过河时,过河时间最短.船的合运动方向垂直河岸时,过河的位移最短.8.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时沿绳子的方向分解和垂直绳子的方向分解. 三.牛顿运动定律:1.超重、失重(选择题可直接应用,不是重力发生变化)超重:物体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此时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大于它的重力.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此时物体对支持物(或悬挂物)的压力(或拉力)小于它的重力。
高中物理重要结论总结
![高中物理重要结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a4f0b0383c4bb4cf6ecd117.png)
高中物理重要结论及推论1、若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互成120°,则其合力为零。
2、几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一部分力的合力必与其余部分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都相等。
即2aT x =∆(可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推广:2)(aT n m x x n m -=- 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
即5、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T 末、2T 末、3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n v v v v n ::3:2:1::::321 =(2) T 内、2T 内、3T 内、…的位移之比为:2222321::3:2:1::::n x x x x n = (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1::23:12:1::::321----=n n t t t t n6、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零时,可以等效为初速度为零的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7、对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对应的正向过程和反向过程的时间相等,对应的速度大小相等(如竖直上抛运动)8、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和怎样受力无关,惯性大小表现为改变物理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9、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
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一致(即△v=a t )。
10、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末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
11、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是合外力大小恒定且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或与速度方向始终垂直。
1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的物体,在所受到的合外力突然消失时,物体将沿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所提供的向心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做向心运动;在所提供的向心力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做离心运动。
高考物理必须熟记的75个结论
![高考物理必须熟记的75个结论](https://img.taocdn.com/s3/m/5768c3a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8.png)
高考物理必须熟记的75个结论1. 质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内,物体总质量不变。
2. 动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内,物体总动量保持不变。
3. 能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内,能量总和保持不变。
4. 功率定义: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量。
5. 重力加速度:在地球上,物体受到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8米/秒²。
6.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7.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8.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9. 向心加速度公式: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平方除以半径。
10.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与速度的平方的乘积的一半。
11. 动能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内,物体之间能量的转化可以改变形式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12. 弹性势能公式:弹性势能等于弹性系数与物体形变的平方的乘积的一半。
13. 位移定义:位移是物体由起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位置变化。
14. 瞬时速度定义: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15. 平均速度定义:平均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16. 平均加速度定义:平均加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17. 瞬时加速度定义:瞬时加速度是物体在某一瞬间的加速度。
18. 运动图象:位移-时间、速度-时间和加速度-时间图象分别描述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
19. 自由落体加速度:自由落体物体在真空中的加速度为9.8米/秒²。
20. 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加速度,在水平方向上匀速运动的运动状态。
21. 弹性碰撞:碰撞前后物体总动量和总动能守恒的碰撞。
22. 不完全弹性碰撞:碰撞前后物体总动量守恒,但总动能不守恒的碰撞。
23. 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前后物体总动量守恒,但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碰撞。
24. 静电力:由于电荷间的互斥或吸引而产生的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结论性语句及推论一、力和牛顿运动定律1.静力学(1)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2)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不一定等于重力G.(3)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范围:|F1-F2|≤F≤F1+F2.(4)三个共点力平衡,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多个共点力平衡时也有这样的特点.(5)两个分力F1和F2的合力为F,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图1(6)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2.运动和力(1)沿粗糙水平面滑行的物体:a=μg(2)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a=gsin α(3)沿粗糙斜面下滑的物体:a=g(sin α-μcos α)(4)沿如图2所示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5)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系,若力是作用于m1上,则m1和m2的相互作用力为N=m1+m2(m2F),与有无摩擦无关,平面、斜面、竖直方向都一样.(6)下面几种物理模型,在临界情况下,a=gtan α.(7)如图5所示物理模型,刚好脱离时,弹力为零,此时速度相等,加速度相等,之前整体分析,之后隔离分析.(8)下列各模型中,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最大.(9)超重:a方向竖直向上(匀加速上升,匀减速下降).失重:a方向竖直向下(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10)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整体法——求系统外力)二、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一、直线运动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比例时间等分(T):①1T末、2T末、3T末、…、nT末的速度比:v1∶v2∶v3∶…∶vn=1∶2∶3∶…∶n.②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x1∶x2∶x3∶…∶xn=1∶3∶5∶…∶(2n-1).③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Δx=aT2,进一步有xm-xn=(m-n)aT2,此结论常用于求加速度a=T2(Δx)=(m-n)T2(xm-xn).位移等分(x):通过第1个x、第2个x、第3个x、…、第n个x所用时间比:t1∶t2∶t3∶…∶tn=1∶(-1)∶(-)∶…∶(-).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①=v2(t)=2(v0+v)=2T(x1+x2).②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2(v1+v2).③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1+v2(2v1v2).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中间位置的速度v2(t)==2(v0+v),v2(x)=2(+v2).4.如果物体位移的表达式为x=At2+Bt,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B(m/s),加速度a=2A(m/s2).5.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t=g(2h).6.竖直上抛运动的时间t上=t下=g(v0)=g(2H),同一位置的速率v上=v下.上升最大高度7.追及相遇问题匀减速追匀速:恰能追上或追不上的关键:v匀=v匀减.v0=0的匀加速追匀速:v匀=v匀加时,两物体的间距最大.同时同地出发两物体相遇:时间相等,位移相等.A与B相距Δs,A追上B:sA=sB+Δs;如果A、B相向运动,相遇时:sA+sB=Δs. 8.“刹车陷阱”,应先求滑行至速度为零即停止的时间t0,如果题干中的时间t大于t0,用v0(2)=2ax或x=2(v0t0)求滑行距离;若t小于t0时,x=v0t+2(1)at2.9.逐差法:若是连续6段位移,则有: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小船过河(1)当船速大于水速时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则小船过河所用时间最短,t=v船(d).②合速度垂直于河岸时,航程s最短,s=d.(2)当船速小于水速时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t=v船(d).②合速度不可能垂直于河岸,最短航程s=d×v船(v水).2.绳端物体速度分解: 分解不沿绳那个速度为沿绳和垂直于绳三、圆周运动1.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F=mgtan θ,方向水平,指向圆心.图142.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图15(1)绳,内轨,水流星最高点最小速度为,最低点最小速度为,上下两点拉压力之差为6mg.(2)离心轨道,小球在圆轨道过最高点vmin=,如图16所示,小球要通过最高点,小球最小下滑高度为2.5R.图16(3)竖直轨道圆周运动的两种基本模型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度释放下摆到最低点:绳上拉力FT=3mg,向心加速度a=2g,与绳长无关.小球在“杆”模型最高点vmin=0,v临=,v>v临,杆对小球有向下的拉力.v=v临,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零.v<v临,杆对小球有向上的支持力.图17四、万有引力与航天1.重力加速度:某星球表面处(即距球心R): g=R2(GM).距离该星球表面h处(即距球心R+h处):g′=r2(GM)=.2.人造卫星:Gr2(Mm)=mr(v2)=mω2r=mT2(4π2)r=ma=mg′.速度,周期,加速度<g第一宇宙速度v1==R(GM)=7.9 km/s,,地表附近的人造卫星:r=R=6.4×106 m,v运=v1,T=2πg(R)=84.6分钟.3.同步卫星T=24小时,h=5.6R=36 000 km,v=3.1 km/s.4.重要变换式:GM=gR2(R为地球半径)5.行星密度:ρ=GT2(3π),式中T为绕行星表面运转的卫星的周期.6.卫星变轨:7.恒星质量:或8.引力势能:,卫星动能,卫星机械能同一卫星在半长轴为a=R的椭圆轨道上运动的机械能,等于半径为R圆周轨道上的机械能。
卫星由近地点到远地点,万有引力做负功.三、能量和动量1.判断某力是否做功,做正功还是负功①F与x的夹角(恒力)②F与v的夹角(曲线运动的情况)③能量变化(两个相联系的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情况)2.求功的六种方法①W=Flcos α(恒力)②W=Pt(变力,恒力)③W=ΔEk(变力,恒力)④W=ΔE(除重力做功的变力,恒力)功能原理⑤图象法(变力,恒力)⑥气体做功;W=pΔV(p——气体的压强;ΔV——气体的体积变化) 3.恒力做功的大小与路面粗糙程度无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4.摩擦生热:Q=Ffl相对.图23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克服摩擦力做功W=μmgs4.功能关系(1)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动能定理(2)重力、弹簧弹力、电场力(保守力)做功与相关势能变化的关系——势能定理(3)除重力以外的其他外力做功与机械能变化的关系——功能原理(4)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之和与生热的关系——(5)安培力做功与电能变化的关系。
5.传送带问题: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相对滑动距离等于小物体对地位移,摩擦生热等于小物体的动能6.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负功、还可以不做功,但不会摩擦生热;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负功、还可以不做功,但会摩擦生热。
四、电场和磁场1.库仑定律F=kr2(Q1Q2)2.电场强度的表达式 (1)定义式:E=q(F) (2)计算式:E=r2(kQ) (3)匀强电场中:E=d(U) 3.电势差和电势的关系UAB=φA-φB或UBA=φB-φA4.电场力做功的计算(1)普适:W=qU (2)匀强电场:W=Edq5.电容的定义式C=U(Q)=ΔU(ΔQ)(1)电容器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2)断开电源时,电容器电量不变;改变两板距离,,故场强不变。
6.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C=4πkd(εrS)7.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B=IL(F)8.安培力大小F=BIL(B、I、L相互垂直)安培力的冲量(冲击电流的冲量:,)9.洛伦兹力的大小F=qvB10.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1)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qvB=mrω2=mr(v2)=mrT2(4π2)=4π2mrf2=ma.(2)圆周运动的半径r=qB(mv)、周期T=qB(2πm).11.速度选择器如图29所示,当带电粒子进入电场和磁场共存空间时,同时受到电场力和洛伦兹力作用,F电=Eq,F洛=Bqv0,若Eq=Bqv0,有v0=B(E),即能从S2孔飞出的粒子只有一种速度,而与粒子的质量、电性、电量无关.图2912.电磁流量计如图30所示,一圆形导管直径为d,用非磁性材料制成,其中有可以导电的液体向左流动,导电流体中的自由电荷(正负离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横向偏转,a、b间出现电势差.当自由电荷所受电场力和洛伦兹力平衡时,a、b间的电势差就保持稳定.图30由qvB=qE=qd(U)可得v=Bd(U)流量Q=Sv=4(πd2)·Bd(U)=4B(πdU).13.磁流体发电机如图31是磁流体发电机,等离子气体喷入磁场,正、负离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发生上下偏转而聚集到A、B板上,产生电势差,设A、B平行金属板的面积为S,相距为L,等离子气体的电阻率为ρ,喷入气体速度为v,板间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板外电阻为R,当等离子气体匀速通过A、B板间时,板间电势差最大,离子受力平衡:qE场=qvB,E场=vB,电动势E=E场L=BLv,电源内电阻r=ρS(L),故R中的电流I=R+r(E)=S(L)=RS+ρL(BL vS).图3114.霍尔效应如图32所示,厚度为h,宽度为d的导体板放在垂直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当电流流过导体板时,在导体板上下侧面间会产生电势差,U=kd(IB)(k为霍尔系数).图3215.回旋加速器如图33所示,是两个D形金属盒之间留有一个很小的缝隙,有很强的磁场垂直穿过D形金属盒.D形金属盒缝隙中存在交变的电场.带电粒子在缝隙的电场中被加速,然后进入磁场做半圆周运动.(1)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一周,被加速两次;交变电场的频率与粒子在磁场中圆周运动的频率相同.T电场=T回旋=T=qB(2πm).(2)粒子在电场中每加速一次,都有qU=ΔEk.(3)粒子在边界射出时,都有相同的圆周半径R,有R=qB(mv).(4)粒子飞出加速器时的动能为Ek=2(mv2)=2m(B2R2q2).在粒子质量、电量确定的情况下,粒子所能达到的最大动能只与加速器的半径R和磁感应强度B有关,与加速电压无关.16.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的处理方法17.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运动的处理方法(1)画圆弧、定半径:从磁场的边界点或轨迹与磁场边界的“相切点”等临界点入手;充分应用圆周运动相互垂直的“速度线”与“半径线”.图34①过粒子运动轨迹上任意两点M、N(一般是边界点,即“入射点”与“出射点”),作与速度方向垂直的半径,两条半径的交点是圆心O,如图甲所示.②过粒子运动轨迹上某一点M(一般是“入射点”或“出射点”),作与速度方向垂直的直线,再作M、N两点连线(弦)的中垂线,其交点是圆弧轨道的圆心O,如图乙所示.(2)确定几何关系:在确定圆弧、半径的几何图形中,作合适辅助线,依据圆、三角形的特点,应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三角形相似等,写出运动轨迹半径r、圆心角(偏向角)θ,与磁场的宽度、角度,相关弦长等的几何表达式.(3)确定物理关系:相关物理关系式主要为半径r=qB(mv),粒子在磁场的运动时间t=2π(φ)T=360°(φ)T(圆弧的圆心角φ越大,所用时间越长,与半径大小无关),周期T=qB(2πm).五、电路和电磁感应一、恒定电流1.串联电路:总电阻大于任一分电阻;U∝R,U1=R1+R2(UR1);P∝R,P1=R1+R2(PR1).2.并联电路:总电阻小于任一分电阻;I∝R(1);I1=R1+R2(IR2);P∝R(1);P1=R1+R2(PR2).3.和为定值的两个电阻,阻值相等时并联电阻值最大.右图中,两侧电阻相等时总电阻最大4.电阻估算原则:串联时,大为主;并联时,小为主.5.路端电压:纯电阻时U=E-Ir=R+r(ER),随外电阻的增大而增大.6.并联电路中的一个电阻发生变化,电路有消长关系,某个电阻增大,它本身的电流减小,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变大.7.外电路中任一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8.画等效电路:始于一点,电流表等效短路;电压表、电容器等效断路;等势点合并.9.R=r时输出功率最大P=4r(E2).10.R1≠R2,分别接同一电源:当R1R2=r2时,输出功率P1=P2.11.纯电阻电路的电源效率:η=R+r(R).12.含电容器的电路中,电容器是断路,其电压值等于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的电压,稳定时,与它串联的电阻是虚设.电路发生变化时,有充放电电流.13.含电动机的电路中,电动机的输入功率P入=UI,发热功率P热=I2r,输出机械功率P机=UI-I2r.14.欧姆表:①指针越接近误差越小,一般应在至范围内,;②;红黑笔特点:红进(正)黑出(负)③选档,换档后均必须欧姆调“零”才可测量,测量完毕,旋钮置OFF或交流电压最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