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笔记

合集下载

马克思原著读书笔记

马克思原著读书笔记

马克思原著读书笔记【篇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德意志意识形态》 .................................................................................................... . (1)《共产党宣言》 .................................................................................................... (4)《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 (6)《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8)《论我国革命》 .................................................................................................... . (10)《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1845年11月——1846年8月)意识形态这里指一种荒谬绝伦的诡辩术,是人们冥思苦想、瞎编乱造出来的东西,是脱离实际、没有任何生动内容的幻想。

(一)写作意图和背景1. 揭露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2. 彻底清算自己从前的哲学信仰3. 系统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二)本书主要贡献第1卷,主要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批判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观点。

第2卷,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各种各样的代表性思想。

本书最伟大的贡献是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一次作了全面阐述,完成了第一个伟大发现,把社会主义学说奠定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

(三)主要内容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史进行科学论述1. 对唯物史观前提的科学阐述。

马克思主义名著选读学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名著选读学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名著选读学习笔记目录1.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2.反杜林论——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一、导言1.宣言名称和性质《共产党宣言》又叫《共产主义宣言》,不叫《社会主义宣言》。

宣言的性质是工人阶级政党的纲领。

(一个准备公布的完备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

)2.核心思想(唯物史观)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决定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Ⅱ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Ⅲ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3.宣言的修改和补充意见1847年《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第一稿),恩格斯起草,列举了22个问题。

1847年《共产主义原理》(第二稿),恩格斯起草,列举了25个问题。

巴黎公社运动的引发的思考:夺取政权之后,如何保持无产阶级专政持续存在?3.宣言的历史反映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1848.2宣言公开问世。

低潮——受冷落高潮——受欢迎中国接触宣言第一人是孙中山,自觉介绍的第一人是李大钊。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是第一个中文版译本。

二、8个问题1.宣言有什么历史地位?Ⅰ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Ⅱ为各国无产阶级提供了思想武器,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2.如何理解导言中讲的四个问题?(见导言)3.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Ⅰ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Ⅱ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Ⅲ各个历史阶段,阶级斗争具有不同的特点。

4.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有哪些?资产阶级在上审食其所起的历史进步作用:Ⅰ破坏了封建主义关系,代之以资本主义关系。

封建社会的一些些典型制度:封土裂侯、等级制、世袭制(财产和爵位世袭继承)、宗法制;封建社会的典型经济:自给自足的小生产。

资本主义社会的典型特征: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

商品货币关系代替等级关系;商品交换价值代替人的尊严和价值;重视科技文化代替好勇斗狠;金钱诱惑代替职业光环;金钱关系支配家庭婚姻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笔记)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笔记)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一)提出德国古典哲学是德国政治变革的前导恩格斯深刻揭示了黑格尔哲学以及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背景和作用。

一方面,德国古典哲学处于资产阶级政治变革的前夜,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谋取政治统治的要求,起到了为未来政治变革作意识形态准备的先导作用。

另一方面,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作用又有着自己突出的特点,其哲学革命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十分隐蔽、曲折的形式。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当落后的德国开始自己的资本主义发展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对抗性质已经在法国和英国中暴露出来;当德国资产阶级起来反对自己的老敌人——封建势力时,其背后已经站立着自己的新敌人——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

因此,与英法资产阶级不同,德国资产阶级一开始就具有既要求革命又害怕人民的两面性。

法国大革命中人民群众的暴力行动更是吓坏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历史特点,决定了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性。

(二)分析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恩格斯认为,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在于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

恩格斯分析了黑格尔提出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这个著名命题,揭示了其唯心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及其哲学的真实意义。

即“绝不是一切现存的东西都无条件的也是现实的、合理的,而只有那些具有必然性的东西才具有现实性,否则即使是现存的东西也不能说是具有现实性和合理性的”。

现实性绝不是某种社会状态或政治状态在一切环境和一切时代所具有的属性。

随着发展,现存的事物都会因其丧失其必然性而变成不现实的、不合理的东西并逐渐衰亡辖区;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即使现在还不存在,也一定会代替正在衰亡的东西而成为现实的东西。

这就是新生事物一定会战胜旧事物的必然性。

所以,这个命题实际上也就变成了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

马克思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经典著作读书笔记马克思经典著作读书笔记篇1马克思经典著作读书笔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分三个部分:序言、《共产党宣言》正文和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开篇之作,也是马克思一生为之奋斗的最高成果,更被视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思想光辉。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分三个部分:序言、《共产党宣言》正文和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

《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推动作用。

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中国的发展。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在工人运动剧烈发展的时期,曾多次被秘密地、公开地印成单行本,以鼓舞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的革命斗志。

《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时刻。

一百五十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开辟了通向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由理想变为现实。

一百五十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马克思经典著作读书笔记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马克思经典著作读书笔记篇2马克思经典著作读书笔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马克思经典著作是马克思思想的代表作,它们包括了马克思对于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人类解放和社会变革等方面的重要思想。

通过阅读这些著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马克思的思想和理论,了解他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阅读马克思经典著作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马克思对于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

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如“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等,这些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变革。

研究生《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完整版)

研究生《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完整版)

研究生《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总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1、从现实的历史运动看,马克思主义学说已经变成人类整个历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而且同时又渗透在现实的历史运动中,它不断地变成历史,不断地创造历史。

(1)、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人类思想史只合乎逻辑的必然产物,而且同时又是实现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2)、就马克思主义本性而言,要求指向当代现实生活,它根植于当代社会生活之中,反映并表现这个时代,从这个时代中吸取勃勃生机和力量,在社会生活广阔舞台上实现和扩展自己。

(3)、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指向当代生活,还指明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远景。

3、在确认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历史发展的理性和当代主流的同时,应该看到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障碍和问题。

(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曲折。

(2)、完全彻底地批判虚无主义,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丧失了合理性。

(3)、毫无保留地批判教条。

【反马克思主义两种类型:拼盘论、矛盾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阶段1、宏观上看: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帝国主义时代——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帝国主义最显著的特征:垄断】2、微观上看:(1)、新世界理论准备时期(1841—1844)(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时期(1845—1848)(3)、欧洲风暴时期(1848—1871)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并成为其主导思想体系,在此时期马克思发表《资本论》。

(4)、进一步总、论证、阐发时期(1871—1895)(5)、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列宁阶段(1894—1917)(6)、马克思主义在前苏联和中国的发展(1917至现在)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的意义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有利于确立正确是思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5篇)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5篇)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5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一)在英国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安葬着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

墓地上,马克思的青铜头像端放在花岗岩墓碑上方,墓碑正面刻着青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一'墓志铭'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也宣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

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在中国的传播中,还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都体现了'解释'中国的理论指导意义,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的实践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将永葆其青春活力,马克思还活在当代世界。

《活着的马克思》作为通俗理论读物,力图通过对马克思的革命生涯、思想理论和伟大人格,向广大读者再现'真实的马克思、睿智的马克思、崇高的马克思',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内涵的理解,提升掌握和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和自信,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活着的马克思》开始就以'历史的巨人'为题,对马克思诞生的时代、马克思勤奋好学的青少年生活、为真理而奋斗的毕生经历、实现人类思想伟大革命的实践和理论过程等内容作了叙述,再现了恩格斯所言的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意蕴。

如果想到《活着的马克思》主要作者程建宁将军已是80多岁的老人,从1951年抗美援朝参加空军以来,60余年坚持不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可以清楚,《活着的马克思》所说所言,实际上会聚了他们对马克思生平事迹的真情,蕴含了作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我读《活着的马克思》后,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信者才能为之。

《活着的马克思》接着以'天才的头脑'为题,集中以马克思(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九篇经典著作为线索,对马克思的思想精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作了阐释。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第一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读书笔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写于1857年8月下旬,它是马克思为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又陈《资本论》的初稿)而撰写的一篇导言。

《导言》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直到1902年才在他的遗稿中被发现。

1903年考茨基把这一手稿用德文发表在《新时代》杂志上。

一、写作背景1857年爆发了席卷欧美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当时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现在发疯似的通宵总结我们的经济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

《导言》的写作目的:一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实质;二是为了批判当时国民政治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还有巴师夏、凯里等庸俗经济学。

他们一方面把物质生产看作是与社会性质无关的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下的生产;另一方面有割裂了生产与分配等关系,把分配说成是随心所欲的事情。

马克思在《导言》中,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错误观点,认为物质生产总是在一定社会性质(生产关系)下的生产,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是物质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是这四个环节的起点,并以生产为出发点论述了生产与消费、分配与交换的一般关系。

《导言》对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还作了专题论述。

二、内容提要这是一篇没有写完的导言,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1、生产;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3、政治经济学方法;4、生产。

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

国家形式和意识形式同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关系。

法的关系。

家庭的关系。

这里节选前三部分:(一)生产这一节的中心是批判了国民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成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的错误观点,论述了物质生产社会性质,主要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对象和本题。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生产政治经济学研究物质生产,就必须研究物质生产的社会性质(生产关系),研究生产交换中的个人,就不能脱离社会性质来谈个人。

马克思原著读书笔记

马克思原著读书笔记

马克思原著读书笔记【篇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德意志意识形态》 .................................................................................................... . (1)《共产党宣言》 .................................................................................................... (4)《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 (6)《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8)《论我国革命》 .................................................................................................... . (10)《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1845年11月——1846年8月)意识形态这里指一种荒谬绝伦的诡辩术,是人们冥思苦想、瞎编乱造出来的东西,是脱离实际、没有任何生动内容的幻想。

(一)写作意图和背景1. 揭露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2. 彻底清算自己从前的哲学信仰3. 系统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二)本书主要贡献第1卷,主要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批判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观点。

第2卷,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各种各样的代表性思想。

本书最伟大的贡献是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一次作了全面阐述,完成了第一个伟大发现,把社会主义学说奠定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

(三)主要内容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史进行科学论述1. 对唯物史观前提的科学阐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范本)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范本)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一‎)在英国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安葬着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

墓‎地上,马克思的青‎铜头像端放在花岗‎岩墓碑上方,墓碑‎正面刻着青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一‎"墓志铭"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也宣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

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在‎中国的传播中,还‎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都体现了"解释‎"中国的理论指导‎意义,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的实践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将永葆其青春活‎力,马克思还活在‎当代世界。

《‎活着的马克思》作‎为通俗理论读物,‎力图通过对马克思‎的革命生涯、思想‎理论和伟大人格,‎向广大读者再现"‎真实的马克思、睿‎智的马克思、崇高‎的马克思",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内涵的理解‎,提升掌握和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和自信,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活着的马克思》开‎始就以"历史的巨‎人"为题,对马克‎思诞生的时代、马‎克思勤奋好学的青‎少年生活、为真理‎而奋斗的毕生经历‎、实现人类思想伟‎大革命的实践和理‎论过程等内容作了‎叙述,再现了恩格‎斯所言的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意蕴。

‎如果想到《活着的‎马克思》主要作者‎程建宁将军已是8‎0多岁的老人,从‎1951年抗美援‎朝参加空军以来,‎60余年坚持不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可以清楚‎,《活着的马克思‎》所说所言,实际‎上会聚了他们对马‎克思生平事迹的真‎情,蕴含了作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研究生《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完整

研究生《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完整

研究生《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完整版)————————————————————————————————作者:————————————————————————————————日期: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堂笔记总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1、从现实的历史运动看,马克思主义学说已经变成人类整个历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而且同时又渗透在现实的历史运动中,它不断地变成历史,不断地创造历史。

(1)、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人类思想史只合乎逻辑的必然产物,而且同时又是实现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2)、就马克思主义本性而言,要求指向当代现实生活,它根植于当代社会生活之中,反映并表现这个时代,从这个时代中吸取勃勃生机和力量,在社会生活广阔舞台上实现和扩展自己。

(3)、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指向当代生活,还指明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远景。

3、在确认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历史发展的理性和当代主流的同时,应该看到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障碍和问题。

(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曲折。

(2)、完全彻底地批判虚无主义,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丧失了合理性。

(3)、毫无保留地批判教条。

【反马克思主义两种类型:拼盘论、矛盾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阶段1、宏观上看: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帝国主义时代——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帝国主义最显著的特征:垄断】2、微观上看:(1)、新世界理论准备时期(1841—1844)(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时期(1845—1848)(3)、欧洲风暴时期(1848—1871)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并成为其主导思想体系,在此时期马克思发表《资本论》。

(4)、进一步总、论证、阐发时期(1871—1895)(5)、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列宁阶段(1894—1917)(6)、马克思主义在前苏联和中国的发展(1917至现在)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的意义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有利于确立正确是思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笔记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笔记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笔记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11条,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条):批判旧哲学不了解实践的伟大意义,因而走向直观论或唯心论;科学地阐述了实践范畴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

[相当于总论] 第二部分(3~9条):将新的实践观应用于社会历史研究,阐明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并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些主要基本原理。

[相当于分论]第三部分(10~11条):阐明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点。

[相当于结论](一)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一、二条)1、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第一条)(1)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这里的“事物”、“现实”、“感性”都是指人能感觉到的客观物质世界,即人类生活在其中的并经过人类实践活动改造的世界。

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意思是说,它只是像照镜子一样,直观地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不需要任何中介而可以直接形成关于事物的感觉、印象、观念、思想。

(2)“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这是说旧唯物主义不是把反映理解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主观能动活动过程,不是理解为实践活动过程。

一切旧唯物主义者把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仅仅理解为一种直观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他们不懂得人们的认识对象同时又是人们的实践对象、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反映客观事物。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的。

实践既是人们所特有的主观能动过程,又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过程。

旧唯物主义对这些根本不理解。

旧唯物主义主张物质决定意识,费尔巴哈批判唯心主义、宗教神学、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但由于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都不理解实践的重大意义,所以马克思在《提纲》里,开宗明义地把这一点看作是“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和新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变革的理论体系,它的核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著的一系列经典著作。

这些著作对于我们理解历史、社会和人类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联合撰写的一份短文,它于1848年公布。

该宣言首次提出了共产主义的原则和目标,强调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以及资本主义的消亡。

通过阅读宣言,我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有了初步的认识。

宣言中明确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剥削无产阶级,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内部矛盾不断加剧。

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解放。

宣言还描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组织形式,以及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和目标。

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我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无产阶级的解放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而共产主义社会则是人类最终追求的理想社会。

二、《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代表作,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

该著作主要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剩余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系统阐述了货币、商品、劳动价值等经济概念,并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的剥削关系。

他认为,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实现对工人的剥削,以获取剩余价值。

这种剥削不仅导致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还使工人阶级陷入无尽的劳动和压迫之中。

通过阅读《资本论》,我深刻理解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竞争,必然导致资本的集中和集约化,进而引发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

三、《哲学的贫困》《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最后一部完整著作,也是他对哲学进行辩证法批判的总结。

这本书深入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并提出了“阶级自觉”的概念。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具有片面性和狭隘性,它无法真实反映社会的本质和人类的真正利益。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范本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范本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范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等伟大思想家的杰作,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认真阅读和学习这些经典著作,我们可以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加深对社会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记录和总结所学内容,下面是一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范本。

第一部分:《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1. 概述:《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它系统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这部作品的核心思想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2. 要点摘要:-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崩溃;- 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和历史地位;- 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和目标;- 强调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特点和构建方式。

3. 思考与扩展:-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崩溃?对当前社会的启示是什么?- 无产阶级革命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它与其他社会革命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无产阶级政党如何领导革命?如何确保无产阶级专政的实现和巩固?- 共产主义社会的特点和构建方式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何启示?第二部分:《资本论》读书笔记1. 概述:《资本论》是马克思的著作,被誉为经济学的“圣经”。

它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剥削机制,深刻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

2. 要点摘要:- 对商品、货币和资本的概念进行了详细解释;- 阐述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过程;- 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无限扩大的需求;- 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保障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路径。

3. 思考与扩展:- 如何理解商品交换中的等价关系和价值规律?我们如何认识当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价值体系的变化?- 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剥削的实质是什么?如何看待当前社会中的劳动剥削现象?-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什么?如何应对和预防经济危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我们认识和改造经济的启示是什么?第三部分:《反杜林论》读书笔记1. 概述:《反杜林论》是恩格斯的著作,对杜林的《法哲学批判》进行了深入批判。

马原相关书籍读书笔记

马原相关书籍读书笔记

马原相关书籍读书笔记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国共产党出版社编写的一本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材。

本书是中国大陆高校政治课程中的必修教材之一,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重要内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能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原理,加深对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本书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发展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法则。

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认识世界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政治经济学接下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详细解释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书中详细讲解了商品、价值、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剩余价值这些重要概念。

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和危机,这本书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最后,本书还介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思想。

作者通过阐述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强调了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作用和发展目标。

此外,这本书还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和阶段。

二、《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1848年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一份政治纲领。

这本书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文献之一,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共产党宣言》首先分析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指出了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以及无产阶级的痛苦和困境。

接着,书中阐述了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和历史使命。

此外,宣言中还提出了无产阶级组织和行动的具体目标和策略。

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我们可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标和理想社会的构想。

它鼓舞人们为实现社会公平、解放人类劳动者而奋斗,并为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资本论》《资本论》是卡尔·马克思的一本重要著作,全面系统地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笔记

为什么说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是直观的: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对客观事物“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里马克思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根本缺陷是脱离实践,看不到主体实践活动中的自觉能动性,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单纯看作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把自然界的事物看作是与人的实践活动无关的在人的活动之外自在存在的单纯客体,主体只是像照相照镜子一样被动直观地反映客体。

旧唯物主义只看到主客体之间单纯的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看不到主体与客体之间更为根本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这就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基本观点是: 首先,二者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其次,二者具有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再次,二者还具有价值关系,最后,二者之间还具有审美关系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内涵: 第一,环境创造了人。

人与环境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人作为主体,与客体之间体现着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主体在认识客体过程中,把客体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观念的形式内化为主体的知识体系,并进而提升主体的能力,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环境人化和客体主体化的过程.第二,人也创造了环境。

人在改造环境过程中,通过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把主体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外化在客体之中,使本来是外在的环境也凝结着主体的目的意志和本质力量,从而形成一个在自在自然中所没有的人化的自然,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属人的人类世界,体现着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

第三,人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协调一致的关系。

马克思这里使用了“一致”一词,深刻揭示了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人在改变影响环境的同时,环境也改变和塑造了人。

马克思这里提出人和环境“一致”的思想,是指导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论基础,第四,实践活动是实现人和环境协调一致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笔记1、唯名论与唯实论:从11世纪到14世纪,经院哲学内部的两种观点。

唯名论认为,具体事物先于一般概念而存在,一般事物不过就是事物的名称与符号。

唯实论认为,一般概念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只有一般概念才就是真正的存在。

2、泛神论:泛神论就是一种早期的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学说,这种学说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不得不带有神学的色彩,但就是它所讲的神,并不就是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而就是自然界本身。

3、绝对命令就是康德提出的一种最高的道德原则。

康德认为,人的行为应当服从与执行一种先验的、普遍的、无条件的道德原则,这种道德原则不受任何感情、欲望的限制,也不考虑就是否达到满足欲望的目的与行为的实际效果。

这种脱离现实的经济关系的道德原则,当然就是唯心主义的。

4、“庙里的神”:黑格尔认为人类应该追求高尚的东西,应当过一种高尚的生活,这种高尚的东西就就是规范人们生活的理性,这样的理性并不就是单个人的理性,而就是一种普遍理性,这种普遍理性需要一种特殊性的文化形式,这就就是哲学。

哲学就是照亮人类生活的普照之光,也就就是人类的精神天堂与文化之光,所以称之为精神与文化的灵光。

5、“密涅瓦的猫头鹰”:密涅瓦就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

黑格尔认为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它不就是在旭日东升的时候在蓝天里翱翔,而就是在薄暮降临的时候才悄然起飞。

“哲学就是一种反思的活动,反思就是对认识的认识,对思想的思想,就是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

如果把认识与思想比喻为鸟儿在旭日东升或艳阳当空的蓝天中翱翔,反思当然只能就是在薄暮降临时悄然起飞的。

”黑格尔把哲学比作“黄昏起飞的猫头鹰”说明哲学的反思必须就是深沉的,自甘寂寞的。

6、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认为,当代工业社会就是一个新型的集权主义社会,它压抑了人们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与超越性的向度,使它成了单向度的社会。

生活于这个社会中的人则成了单向度的人,就就是丧失了否定性、批判性与超越性的人。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范本(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范本(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范本(1)第一章:《资本论》卷一1.1 著作简介《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由卡尔·马克思在19世纪末发表。

全书分为三卷,每卷讨论不同的经济问题,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剩余价值、商品交换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2 主要思想和内容《资本论》第一卷着重探讨了商品交换和价值理论。

马克思通过劳动价值论解释了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且价值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独立性。

此外,马克思还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剥削的本质,强调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受剥削地位。

1.3 我的思考和感悟读完《资本论》的第一卷,我对资本主义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本质,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当前社会存在的不公平问题。

同时,我也意识到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困境,认识到解放无产阶级的重要性。

第二章:《共产党宣言》2.1 著作简介《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一部经典著作,于1848年首次出版。

该宣言主要介绍了共产主义的原则和目标,对资产阶级制度及其矛盾进行了批判。

2.2 主要思想和内容《共产党宣言》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共产党的政治纲领。

宣言中指出,历史上的一切社会都是阶级对立的产物,资本主义社会也不例外。

共产主义旨在通过废除私有制、消除阶级差别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和个体的自由发展。

2.3 我的思考和感悟读完《共产党宣言》,我对共产主义思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共产主义的理想是一个无阶级社会,使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和自由的权利。

尽管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艰辛,但宣言中强调的无产阶级解放的重要性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第三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3.1 著作简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于1844年创作的著作,最早于20世纪30年代被发表。

手稿主要探讨了劳动、私有制和人的自由等问题,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3.2 主要思想和内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反映了马克思对人的解放和社会问题的独特思考。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范文一】在英国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安葬着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

墓地上,马克思的青铜头像端放在花岗岩墓碑上方,墓碑正面刻着青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一“墓志铭”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也宣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

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在中国的传播中,还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都体现了“解释”中国的理论指导意义,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的实践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将永葆其青春活力,马克思还活在当代世界。

《活着的马克思》作为通俗理论读物,力图通过对马克思的革命生涯、思想理论和伟大人格,向广大读者再现“真实的马克思、睿智的马克思、崇高的马克思”,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内涵的理解,提升掌握和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和自信,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活着的马克思》开始就以“历史的巨人”为题,对马克思诞生的时代、马克思勤奋好学的青少年生活、为真理而奋斗的毕生经历、实现人类思想伟大革命的实践和理论过程等内容作了叙述,再现了恩格斯所言的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意蕴。

如果想到《活着的马克思》主要作者程建宁将军已是80多岁的老人,从1951年抗美援朝参加空军以来,60余年坚持不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可以清楚,《活着的马克思》所说所言,实际上会聚了他们对马克思生平事迹的真情,蕴含了作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我读《活着的马克思》后,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信者才能为之。

《活着的马克思》接着以“天才的头脑”为题,集中以马克思(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九篇经典著作为线索,对马克思的思想精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作了阐释。

按照这九篇经典著作的写作时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既力求保持“原汁原味”的、又富有中国话语特色的阐发,在内容的准确性、叙述的完整性上花了很大的功夫。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与导读》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与导读》笔记

第一讲1、费尔巴哈的实践观概括为三点:他把理论活动看作实践活动;他把利己活动看作实践活动;他把人的生理活动(吃喝呼吸等)看作实践活动。

2、费尔巴哈宗教观的历史功绩及局限性功绩:(1)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他认为宗教是人类统治的自我异化,即人按照自己形象创造了上帝,然后又对上帝顶礼膜拜,使上帝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正是由于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世界被两重化了,世界分裂为两个世界,一个是宗教的想象世界,一个是现实的人间世界,现实世界是受宗教世界统治和支配的;(2)费尔巴哈揭幕了宗教的神秘得出人类创造上帝的结论,他认为宗教并不神秘,宗教只不过是人把自己的本质从自己身上分离出去,把它变为脱离人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神或上帝),把它从人间搬到了天国,人世间有不平等,神的世界也就有了等级。

局限性:(1)他没有进一步揭露宗教产生的社会阶级根源,他不了解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宗教中人的自我分裂是由世俗社会中的人的自我分裂决定的,他对宗教根源的分析主要着眼于人的心里根源和认识根源;(2)他没有找到客服宗教异化的途径,由于他认为宗教的产生仅仅是心里上和认识上得原因,所以,他认为只要通过宣传和教育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就够,显然这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3)他想用“爱的宗教”代替“神的宗教”,他想建立一种新的宗教,即爱的宗教,在“爱的宗教”中没有神的地位,只有人对人的爱,人就是人的上帝,费尔巴哈把神学下降为人本学之后,又把人本学上升到神学。

3、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1)人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受社会关系制约的人(2)社会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有主次之分的(3)随着人类生产实践发生变化,人们的社会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人的本质也在发生变化,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所以不同时代的人具有不同本质,同一时代不同阶级或不同阶层的人具有不同的本质,所以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4、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合理内核”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说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是直观的: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对客观事物“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里马克思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根本缺陷是脱离实践,看不到主体实践活动中的自觉能动性,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单纯看作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把自然界的事物看作是与人的实践活动无关的在人的活动之外自在存在的单纯客体,主体只是像照相照镜子一样被动直观地反映客体。旧唯物主义只看到主客体之间单纯的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看不到主体与客体之间更为根本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这就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论。
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者之间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内容是指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世界以及如何正确认识世界的问题。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马克思和恩格斯用辩证的否定观对待黑格尔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黑格尔哲学中具有神秘主义性质的唯心主义,同时又批判地吸取了他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并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对黑格尔哲学所包含的丰富的辩证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的基本思想是:第一,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事物内部的自我否定。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否定体现了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所谓‘扬弃’,就是指新旧事物之间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的关系。它是事物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集中体现,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革命性方面,即该命题中包含着“辩证法的合理内核”的因素。在黑格尔那里现实不等于现存,而是指合乎必然性的东西。现实性不是凝固不变的,现实性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发展进程中,以前一切现实的东西都会成为不现实的,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就会代替正在衰亡的现实的东西,恩格斯指出,根据黑格尔一切都是变化发展的辩证法思想,“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命题就走向自己的反面,“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这样,该命题中所蕴涵的辩证法思想的革命性就被深刻地揭露出来。
1.结合社会实际,谈谈新世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德观。 答:①新世纪我们需要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 ②“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就是既满足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也顾及社会规范的要求,是一种可信又可爱的师德观。 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交往于陌生的业缘群体之中,但利益关系却相互依赖,每个人都享受他人服务,同时每个人又主动服务于他人。人们处在一种互惠合作、相互依赖的利益关系之中:社会提倡以义取利的伦理观,精神的满足离不开物质的满足,劝人放弃物质欲望来实现社会大治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④只有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师德统合起来,才能在正视现实和重视现实价值引导的基础上营造出让教师觉得可以接受、可以做到的师德。
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的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热爱学生是教师处理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所持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态度的综合体现,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精髓.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的桥梁和推动力,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严谨治学是处理教师和教学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方面应遵循的准则,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团结协作是调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等教育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优化校内育人的关键因素。廉洁从教是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的道德规范,其基本要求是: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求私利.为人师表是教师处理职业劳动与自身人格塑造之间关系准则,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基本观点是:首先,二者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其次,二者具有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再次,二者还具有价值关系,最后,二者之间还具有审美关系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内涵:第一,环境创造了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人作为主体,与客体之间体现着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主体在认识客体过程中,把客体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观念的形式内化为主体的知识体系,并进而提升主体的能力,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环境人化和客体主体化的过程.第二,人也创造了环境。人在改造环境过程中,通过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把主体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外化在客体之中,使本来是外在的环境也凝结着主体的目的意志和本质力量,从而形成一个在自在自然中所没有的人化的自然,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属人的人类世界,体现着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第三,人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协调一致的关系。马克思这里使用了“一致”一词,深刻揭示了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人在改变影响环境的同时,环境也改变和塑造了人。马克思这里提出人和环境“一致”的思想,是指导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论基础,第四,实践活动是实现人和环境协调一致的基础。正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改造了环境,又通过人的实践活动,环境塑造了人。实践活动是形成人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物质基础。
恩格斯这段论述包含了辩证法的三点思想: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都是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第二,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第三,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有两种基本形式——暴力和和平揭示了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两种基本形式——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
学习恩格斯科学的分析方法的意义恩格斯这里的论述,实际上涉及到了如何科学地对待历史文化和外国文化问题。恩格斯明确告诉我们,应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即用‘扬弃’的观点和方法对待历史文化和外国文化。对于我国五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坚持批判继承态度,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于传统文化中一些封建的糟粕的东西,当然要剔除和批判,但对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和积极有用的思想内容,就要继承下来,加以改造和发展。我们要反对在对待历史文化问题上的历史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同样我们也要用‘扬弃’的观点科学对待外国文化。对于西方文化中体现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内容的东西,我们要坚决批判,而外国文化中体现现代文明共同成果的东西我们又要借鉴过来,加以改造之后,为我所用。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要反对形而上学的全盘照搬和全盘拒绝两种片面性。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的论断:1.劳动是人的一般本质。(人与动物的区别)。劳动之所以是人的一般本质,因为,劳动是人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基本标志和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当人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以获取物质生活资料时,人就与其他动物具有了本质区别。 2。人的具体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人的区别)。第一,人的本质不在于自然属性,而在于社会属性;第二,人的本质不是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而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三,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第四,人的本质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过程。其中,生产关系是人的本质的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引起其他社会关系的改变,并引起人的本质的发展。 3。人的需要是人的内在本质。(人与人的区别)。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的具体本质的形成与每个人的具体需要有关。每个个人都是根本自己的需要从事社会活动,积极地实现自己的存在,每个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去与他人发生社会交往活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至少有八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把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并且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名义推进。比如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取消了曾经作为中国“三面红旗”之一的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乡政权,设立了县人大常委会,并由公民直接选举县和县以下人大代表。二是把发展民主与健全法制结合起来,强调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坚持依法治国。针对“文革”中出现的把民主等同于无政府主义的状况,以及中国社会中长期涌动的民粹主义倾向,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一开始就强调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三是把政治体制改革与尊重和保障人权结合起来,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拨乱反正中,彻底纠正过去历次政治运动中发生的践踏人权现象,大规模地平反冤假错案。四是把发展民主法制与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享受到直接的实惠。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中,乡村、社区和企业广泛地建立村委会、居委会、职代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是一大特色。五是把执政党依法执政与参政党依法参政结合起来,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许多朋友也许不了解中国民主党派的参政是什么意思,在我们的政治构架中,中国的八个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虽然不是执政党,但是参政党。六是把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结合起来,以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主。十七大报告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完善党代会制度、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改革党内选举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思路和举措。七是把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与公民直接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了公民舆论监督和信访制度。八是把选举票决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完善了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形式。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马克思关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论断,包含着极为深刻的理论内涵,其基本的意思是:以劳动为基本内容的实践活动是全部社会生活的深刻基础。这一论断至少包含着以下四层意思:第一,物质生产劳动的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前提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历史起点。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是从制造生产工具的劳动活动开始的;第二,物质生产劳动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物质生产实践的内容和水平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精神创造活动和社会管理活动。第三,物质生产劳动实践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劳动的性质不同,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就不相同。第四,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劳动实践内部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是所有社会动力之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