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易错题汇总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易错选择题100道

中考历史易错选择题100道

初中历史易错选择题汇总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限制,匆忙答题。

例题: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生产关系的变化,大致相当于苏联的()A.1918—1921年B.1921—1927年C.1928—1936年D.1937—1941年解析: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生产关系上的变化指“一化三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对照苏联完成此项任务应是1928年至1937年,故正确选项C。

例题: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国际问题是()A..二战处于反攻阶段B.美苏处于“冷战”之中C.世界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D.美苏争霸愈演愈烈此题要审出时间“新中国成立”,再现新中国成立时间1949年。

可排除A 项,C、D项皆是发生在20世纪50中期以后的历史事件,故正确答案为B 项。

因美苏处于“冷战”开始于1947年,结束于1991年。

2.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不能把握本质内涵较难的选择题,命题者往往在历史事件及历史概念的内涵、外延和时代特征上做文章。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

外延在逻辑学上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

这类选择题,考试中经常见到。

我们唯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把课本中重要概念、关键字词真正弄懂吃透,才不至于面对扑朔迷离的选项感到茫然。

例题: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B、使地方权力进一步分散C、使皇权进一步加强D、使中央各部门权利得以相互制约此题多数学生选C项加强皇权,表现出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脉络及影响认识不清。

此制度自秦朝建立到唐朝完善是适应封建的生产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在秦朝三公九卿制度基础上的发展,使中央机构更加完善,完善指的是各部门之间可以相互制约同时提高了办事效率。

正确选项为D.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例题:虽然身躯伟岸是“理想领袖”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现实生活却要复杂得多。

初中九年级《历史》世界古代、近代史中考易错题解析

初中九年级《历史》世界古代、近代史中考易错题解析

世界古代、近代史中考易错题解析(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下列属于古代西亚地区文明的是()①种姓制度②《汉谟拉比法典》③金字塔④楔形文字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种姓制度属于古代印度文明;《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西亚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成就;金字塔属于古代埃及的文明成果;楔形文字是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

故选C项。

答案:C2.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在……欧洲人心中,提到古希腊,就会涌起一种家园之感。

”这是因为古希腊()A.工商业经济发达B.是最早完成现代化的国家C.是人类起源地D.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答案:D3.布匿战争中,迦太基的统帅汉尼拔以少胜多取得了坎尼战役的胜利。

与迦太基作战的是()A.古巴比伦王国B.古希腊城邦C.亚历山大帝国D.罗马共和国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匿战争的交战双方为罗马与迦太基,此时罗马处于共和国时期。

答案:D4.“男人在田间劳动,女人操持家务;享用一日三餐(三餐的内容不尽一样)或领主为酬劳农奴的收割而提供的丰盛晚宴……”这段文字描述的是()A.中世纪庄园B.西周诸侯国C.古希腊城邦D.印度种姓制度答案:A5.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

”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A.农民阶级B.封建贵族阶层C.市民阶层D.工业无产阶级答案:C6.《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这句话表明()A.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C.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D.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解析:根据题干中的“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可知兵器和法律都是皇帝治国的手段,所以C项正确。

2023中考历史易错题

2023中考历史易错题

2023中考历史易错题
近年来,中考历史试卷中存在一些易错点,考生们需要注意。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易错题:
1. 世界两大文明古国是哪两个?
A. 希伯来和亚述
B. 印度和波斯
C. 埃及和希腊
D. 中华和埃及
正确答案是 D. 中华和埃及。

很多考生会把选项 C 选中,混淆中华和希腊是世界两大文明古国的观点。

2. 铁器时代的最大进步是什么?
A. 农业的发展
B. 制陶业的出现
C. 挖掘铁矿
D. 利用青铜代替玉石
正确答案是 C. 挖掘铁矿。

虽然铜器和青铜器有很大的进步,但铁器的发明标志着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个巨大的进步。

3. 古代人们用什么征服大自然并为文明进步提供条件?
A. 人类智慧
B. 科技创新
C. 劳动创造
D. 灵感启迪
正确答案是 C. 劳动创造。

劳动创造使得人类能够有效的改变自然,最终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水平。

以上是几个可能出现的历史易错题,考生们在备考中需要仔细研究历史知识点,把握历史学科的核心理念,做好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取得优异成绩。

初三历史易错易混选择题汇总(中国近现代和世界史)

初三历史易错易混选择题汇总(中国近现代和世界史)

1.鸦片流入中国,从1842年的33000箱上升到1848年的46000箱……仅1848年就有一千多万两白银外流。

当时市场用铜钱、而农民交租要用白银。

1两银子在18世纪时兑换1000文铜钱,而在1845年,则超过了2000文。

这表明:( )①鸦片战争后鸦片流入量急剧上升②中国传统手工业日渐破产③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④鸦片战争后农民的负担大大加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 初二(3)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对一个历史课题进行研究,他们搜集了以下一些历史资料:①林则徐生平史迹②英国军队侵华暴行③割让香港岛示意图。

根据这些历史资料,他们研究的课题应该是关于A.第二次鸦片战争B.虎门销烟C.鸦片战争D.甲午战争3. 《这才是晚清》中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

”“大变局”是指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殖封建社会D.中国完全沦为大英帝国殖民地4.下面四幅图片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近代工业,其中属于民用企业的是A.江南制造总局B. 福州船政局C.安庆内军械所D.汉阳铁厂5.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

”据此可见,他认为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6.7.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公车上书”为戊戌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C.慈禧太后残酷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D.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8. 某网站为纪念“百日维新”117周年展开了大讨论,下面观点不正确的是A.戊戌变法期间在位的清朝皇帝是不愿做“亡国之君”的光绪帝B.戊戌变法时期设立的京师大学堂是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C.戊戌变法最终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害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9.“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

中考历史易错题

中考历史易错题

中考历史易错题中国古代史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3.注意墨家学派不为统治者所重视,因为它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

4.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

5.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

6.佛教没有被阿拉伯人传至欧洲,佛教传入中国是在西汉末年。

中国近代史1.最先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条约是《南京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2.在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曾经有过“同病相怜”的相同命运。

1850年一部中国人编写的系统介绍世界各地历史地理的著作传入日本,日本有识之士争相传阅,奉为海防宝鉴的著作是魏源的《海国图志》。

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是:爱国的进步的运动,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挽救民族危亡,但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4.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是事件是明治维新和新文化运动。

5.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辛亥革命主张“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

“公车上书”的背景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

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反封建性质来说的。

6.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都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的。

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毛泽东最大的贡献是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7.孙中山先生没有亲身参与武昌起义和北伐战争。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它推翻的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8.在二十世纪20年代的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件事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向井冈山进军,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中考历史易错题

中考历史易错题

中考历史易错题
1. 什么是巴黎公社?
答案:巴黎公社是在1871年3月18日到5月28日期间,法
国巴黎市内的工人阶级和一些共产主义者组成的政治和文化的自治组织。

公社致力于推翻当时法国的资产阶级政府,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2. 西南联大是什么?
答案: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重要的大学之一,1927年由川黔
滇桂四省政府共同发起创办,座落于四川省的自贡市和贵州省的贵阳市。

该校曾在太平洋战争中成为中国仅次于清华、北大的第三大学府。

1946年春天,学校因中国国共内战而停办。

3. 辛亥革命爆发时间是哪一年?
答案:辛亥革命指的是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中国革命,
是推翻清朝皇帝、创建民主共和国的历史事件。

4. 《史记》的作者是谁?
答案:《史记》的作者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

5. 洛阳纸贵指的是哪个朝代?
答案:洛阳纸贵指的是东汉时期,洛阳城内众多才子纷纷出现,
著作不断,洛阳也成为了文化中心。

此时许多著作在洛阳形成,称作“洛阳纸贵”。

易错点09 近代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备战2022年中考历史考试易错题

易错点09  近代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备战2022年中考历史考试易错题

易错点09 近代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1.《南京条约》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1)列强侵略战争:鸦片战争。

(2)签订: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3)相关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有利于侵略者向中国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料。

2.《天津条约》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1)列强侵略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2)签订: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

(3)相关内容:(开放口岸最多)允许各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个通商口岸,允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3.《北京条约》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1)列强侵略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2)条约:1860年被迫签订中英《北京条约》。

(3)相关内容: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给英国。

4.《马关条约》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1)列强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条约: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3)相关内容: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帝国主义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01《南京条约》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1.(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到:“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的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C.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的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条约是《南京条约》。

初中九年级《历史》中国古代史中考易错题解析

初中九年级《历史》中国古代史中考易错题解析

中国古代史中考易错题解析(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其中说法错误的是()A.生活在长江流域B.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C.种植粮食作物粟D.使用磨制石器解析: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一带,因此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A2.“明君兴国,昏君误国。

”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周文王—涿鹿之战,灭商建周B.商纣王—任用贤臣,建立商朝C.周幽王—与民争利,“国人暴动”D.夏王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解析:夏王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荒淫无度,建造豪华宫室,强迫人们服劳役,统治非常残暴,最终导致了夏朝的灭亡;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殿,施用酷刑,残害人民,导致了商朝的灭亡;涿鹿之战是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进行的战争;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故选D项。

答案:D3.下列图片中与西周分封制有关的是()解析:A、B、C、D四项分别反映的是甲骨文、司母戊鼎、西周分封制和四羊方尊。

答案:C4.下列重大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长平之战②盘庚迁殷③牧野大战④“国人暴动”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④①D.④①③②解析:①发生在战国时期;②发生在商朝中期;③发生在商朝末期;④发生在西周后期。

因此正确的顺序为②③④①,因此C项正确。

答案:C5.某历史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探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A.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B.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C.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D.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解析:解答本题应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战国时期”,A、B、C、D四项分别属于战国时期、秦朝、东汉、秦末汉初的史实。

中考历史易错题

中考历史易错题

中考历史易错题中国古代史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3.注意墨家学派不为统治者所重视,因为它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

4.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

5.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

6.佛教没有被阿拉伯人传至欧洲,佛教传入中国是在西汉末年。

中国近代史1.最先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条约是《南京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2.在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曾经有过“同病相怜”的相同命运。

1850年一部中国人编写的系统介绍世界各地历史地理的著作传入日本,日本有识之士争相传阅,奉为海防宝鉴的著作是魏源的《海国图志》。

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是:爱国的进步的运动,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挽救民族危亡,但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4.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是事件是明治维新和新文化运动。

5.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辛亥革命主张“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

“公车上书”的背景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

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反封建性质来说的。

6.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都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的。

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毛泽东最大的贡献是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7.孙中山先生没有亲身参与武昌起义和北伐战争。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它推翻的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8.在二十世纪20年代的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件事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向井冈山进军,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初中历史中考常考易错点

初中历史中考常考易错点

易错点:1. 美苏冷战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冲突,而非社会制度的不同。

2. 冷战中,美国援助欧洲经济的措施是马歇尔计划,而非杜鲁门主义。

3. 区分: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1949年德国分裂,标志着欧洲冷战局面形成。

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4.1967年欧共体、1993年欧盟表明欧洲一体化进程,而非世界多极化。

5.第三次科技革命又叫信息技术革命,而非叫第三次工业革命。

6.世界经济趋势:经济全球化。

世界政治趋势:世界多极化。

7.苏联解体后的世界局势:苏联解体后暂时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注意: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一超:美国;多强:日本、欧盟、俄罗斯、中国、广大发展中国家等)8.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根本原因:经济格局多极化。

易考点:1. 三次世界格局的演变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美苏冷战,两极格局。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

2. 美国在冷战中的措施:(政治)杜鲁门主义;(经济)马歇尔计划;(军事)北约。

3. 支撑世界政治、经济的两大支柱分别是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

4. 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因素: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

5. 欧洲联合的目的:摆脱美国的控制,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

进程:1967年欧共体,1993年欧盟。

意义: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6.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美国积极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了大量军需订单;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7.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目的:缓和社会矛盾。

8.二战后日本和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1)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持;(2)都大力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发展教育,培养人才;(3)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中考历史与社会易错题doc

中考历史与社会易错题doc

易错的问题(一)社会、地理:1.我国的基本国策: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计划生育处理PRED问题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我国的治国方略:依法治国我国政府的执政理念: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体现了什么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西部区域发展实施的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科学教育发展的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其关健是人才)2.联合国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主张贸易自由与公平。

3. 联合国的作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促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制定国际关系准则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有序进行,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欧盟的作用:促进了欧洲一体化;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3.欧盟的性质: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

北约的性质: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或:组织。

)4.天山和昆仑山之间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位于第一阶梯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横断山脉以东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5.属于北方地区的高原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属于南方地区的高原是云贵高原。

6.黄河水土流失主要是因为: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

治理黄河问题的措施:关键在于治沙,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

治理长江问题的措施:植树造林,加固防洪大堤,疏通河道,修建水库。

7.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的边疆地区。

8.云南省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回族是分布最广泛的少数民族。

9.与广东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注意:与省的说法不同):福建、江西、湖南、广西、香港、澳门。

10.填简称: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重庆四川福建海南广西11.14个陆上邻国的口诀: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南。

(按逆时针方向)12.我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形特征: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3.解决资源问题的措施:①开源与节流(重要措施,其关键是科技);②提高资源利用率;③跨区域调配;④加强立法保护资源。

中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总结(56个)

中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总结(56个)

中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总结(56个)1.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

2.唐玄宗在位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3.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出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

4.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5.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6.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队伍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7.古埃及文明发源于非洲东北角的尼罗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8.亚历山大经过东征,建立了庞大的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9.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是明朝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10.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

11.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2.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13.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

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14.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5.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16.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17.河姆渡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种植水稻,河姆渡遗址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业文化的代表。

18.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以及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19.半坡居民生活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半坡遗址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业文化的代表。

易错点08 四大发明-备战2022年中考历史考试易错题

易错点08  四大发明-备战2022年中考历史考试易错题

易错点08 四大发明1.造纸术:造纸术概况(1)西汉: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2)东汉: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质量提高,易于推广传播造纸术经由朝鲜传入日本,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影响(1)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2)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2.活字印刷术:(1)隋唐时期,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2)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3)元代著名科学家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法。

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4)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3.指南针:(1)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司南。

(2)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制成了罗盘。

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3)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4.火药:(1)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3)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01造纸术1.(2013·山东泗水·二模)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这幅纸质地图是雕版印刷品B.西汉就已经发明了可以用于绘写的纸C.“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纸D.最早的纸是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为原料做成的制成的【答案】B【详解】根据图片“西汉早期麻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因此材料体现西汉就已经发明了可以用于绘写的纸。

B项正确;雕版印刷品出现在唐朝,排除A项;“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纸,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最早的纸是是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为原料做成的制成的,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填空易错字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填空易错字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19、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发明者:哈格里夫斯)。
20、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改良者:瓦特)。
21、蒸汽机车(火车)的发明者是英国人斯蒂芬森。
22、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人:马克思、恩格斯。
23、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是圣马丁和玻利瓦尔。
24、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奴隶制。
14、《1787年宪法》宪法的原则: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宪法颁布后美国建立的政体是联邦制共和国
15、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16、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17、法国大革命的高潮是在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掌政时。
18、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者是拿破仑。
25、1868年,日本政府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其中,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26、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27、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8、一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凡尔登战役。
24、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颁布了《宅地法》和《宣言》,废除奴隶制。
25、1868年,日本政府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维新。其中,政治方面,置,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以“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26、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电力和的广泛应用。
27、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时代”。
8、文艺复兴的“文学三杰”是丁、拉克、薄丘。“美术三杰”是达•奇(代表作《》、《最后的晚餐》)、拉尔、米开朗罗。

初中历史中考总复习历年来易错易混点梳理总结

初中历史中考总复习历年来易错易混点梳理总结

初中历史中考总复习历年来易错易混点梳理总结1.分封制与宗法制【错因】对两者的关系理解不到位,不能根据材料信息判断反映的是分封制还是宗法制。

【正确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其家国一体、注重血缘宗族的统治特色。

从“国”的角度上看即为分封制,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为宗法制,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

2.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度【错因】对两个概念理解不到位,不清楚二者的异同点。

【正确理解】首先,专制主义侧重于君主权力与宰相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如隋唐以前宰相位高权重,而唐宋以来随着皇权的加强,相权被分割、牵制,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中央集权侧重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与均衡,一般来讲,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均衡,国家政治状况、社会环境相对较好,当中央权力过大(如北宋),地方则羸弱不堪;当地方权力过大(如唐末),国家则陷于分裂和动荡。

3.郡县制与分封制【错因】对两个概念的内涵理解不到位,不清楚郡县制代表的是官僚政治,分封制代表的是贵族政治。

【正确理解】郡县制起源于先秦时期,郡和县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而且最初的县的规模可能要大于郡,秦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灭六国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推行郡县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维系分封制的纽带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而郡县制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汉代沿袭了秦的郡县制和先秦的分封制,推行郡国并行制。

但王国问题成为西汉初年影响中央集权和国家稳定的重要隐患,因此在汉武帝时期,通过颁布“推恩令”,基本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汉代以后的一些王朝偶有在个别地区推行分封制。

4.汉代的刺史与宋代的通判【错因】对二者的地位掌握不准确,不清楚二者与监察对象之间的关系。

【正确理解】汉代的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政治制度,体现了当时汉朝维护国家统一、注重对地方官员监察的政治文明建设的成果。

20个出错率98%的中考历史易错题,从115份试卷中整理得出

20个出错率98%的中考历史易错题,从115份试卷中整理得出

20个出错率98%的中考历史易错题,从115份试卷中整理得

众所周知,历史是众多科目中最枯燥的学科!班上很多学生总会有抱怨,说道:历史知识点总是记了又忘,跟记英语单词不想上下,都是这么的痛苦。

我很理解同学们的心理,早众多科目中要做到牢记的确相当困难。

在最近的历史考试中,我发现丢分最高的总是在一些常考的知识点上出错,我把他们的试卷仔细分析,在众多基础题中,古代史和现代史部分的错误率高达80%,面如此多的同学的“扎堆”出错。

说明这些题都是极具有代表性的,为了防止同学们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我把这些易错题做了总结,匪类整理出了每一部分的易错点。

微信上的家长有找我要历史资料的,可以看看这篇文章,兴许有很大帮助,避免这些易错点,才能胜人一筹。

这也是期末考试复习的有利法宝,为孩子收藏吧!另外,有需要其他学科资料的,可以在微信上找我。

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

我每天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关于学习方法、提分技巧、教育方法方面的文章,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看看。

一个真正好的老师,不是教孩子多少知识点,而是传授好的学习方法。

想了解更多更好的学习方法,添加我的私人微信号:danaoxs373(长按可复制)。

易错点04 造纸术、佛教、三国鼎立-备战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

易错点04  造纸术、佛教、三国鼎立-备战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

易错点04 四大发明、三国鼎立、西晋隋朝统一等时间问题1.秦国与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国灭六国,建立秦朝;春秋战国时期是秦国。

2.四大发明:(1)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得以推广;(2)指南针——战国时叫司南,宋朝时改进为罗盘,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3)火药——唐末发明,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4)印刷术——唐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发明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3.佛教与道教:(1)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人创建,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道教——东汉末年,张角、张陵创建。

道教是一种宗教,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

4.曹操:东汉时期人,而非三国时期。

5.三国鼎立:220年曹丕称帝,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标志着三国开始;229年孙权称帝,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6.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安史之乱:七国之乱发生在汉景帝时期,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晋惠帝时期,安史之乱发生于755——763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与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唐朝由盛转衰。

7.五胡十六国与五代十国:从公元4世纪初期到五世纪初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许多政权,连同南方的成汉,总称“十六国”。

907年唐朝节度使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北方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等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8.西晋、隋朝、元朝的统一:266年西晋建立,280年西晋灭吴国,统一全国;581年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589年隋朝灭南陈,统一全国;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元朝统一全国。

01秦国与秦朝1.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未遂,这就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据下图判断,公元前227年属于A.公元前2世纪后期B.公元前3世纪后期C.公元前2 世纪前期D.公元前3世纪前期【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历史易错题汇总世界古代史:促使原始社会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被称为亚非文明古国最主要的原因是社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历史上曾在伊拉克这一地区创造高度文明的国家是古巴比伦王国,它是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建立的,在两河流域还诞生了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从发源地来看,古代希腊文明不同于亚非文明,它是以海洋为中心的。

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

曾经在公元前6世纪建立奴隶制共和国的国家有雅典和古罗马,著名的斯巴达克起义就是发生在罗马共和国时期。

西欧奴隶制度崩溃的标志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史学界将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统治的时期称之为中古世纪,巴黎和伦敦都是中世纪兴起的名城,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与“真主”、“穆斯林”、“清真寺”有关的宗教是伊斯兰教,三大宗教中它是对统一起到促进作用的宗教。

麦加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622年穆罕默德建立政教合一国家的地点是麦地那。

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三教圣地之所在是耶路撒冷。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最先形成于法兰克王国,是通过查理·马特改革形成的,在这种制度里,上下级是封建主与附庸的关系,是以土地为纽带的。

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的历史来看,英吉利王国的形成途径不同于法兰西的、意大利和德意志,后三个国家是由法兰克国家分裂而来的。

马拉松长跑源于希波战争,公元前4世纪,率军打败希腊联军的国家是:马其顿。

罗马帝国初期大致相当于中国汉朝,当时中国称该国为大秦,罗马帝国与中国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是166年,大秦王安敦派遣使者来到东汉。

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是拉丁字母,它使用的范围和罗马帝国的扩张有直接关系。

为后世的字母文字奠定基础的文字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欧洲字母文字的渊源是腓尼基字母。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人,它访华时中国处于元朝时期,《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刺激了西欧人开辟新航路。

我们今天使用的纪年方式是从耶稣出生这年算起的。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古印度人。

世界近代史首先直接实现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基本目标的是达·伽马。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只能借用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来宣传兴起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主要是由于当时天主教会势力的强大。

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文艺复兴,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分别是指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在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英国新贵族和旧贵族是主要区别是采用的生产方式不同。

英国《权利法案》的重要意义在于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1688年宫廷政变成功。

在这次政变中被赶下台的国王是詹姆士二世。

北美独立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大的特点是革命任务是推翻殖民统治。

美洲最早的居民是印第安人,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抗英斗争到18世纪末转变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出现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规定华盛顿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不会写在《1787年宪法》中。

法国大革命推翻君主统治的革命行动是1792年8月巴黎人民的武装起义。

1792年成立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与1649年成立的英吉利共和国,其相似之处有: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建立,都曾处死过国王。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和法国的要求”共同点是:推翻<?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封建君主专制,发展资本主义,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是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法国《人权宣言》所体现的进步精神是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它的核心内容是阐明资产阶级的人权要求和依法治国的主张,推动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雅各宾派的革命措施中最能体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性的是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拿破仑帝国覆亡的主要原因是对外战争损害了许多国家人们的利益。

在人类由人治到法治转变过程中,做出杰出贡献的有华盛顿、拿破仑、孙中山等。

导致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要求。

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发生的前提条件是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工业革命的大致顺序:欧洲大陆、北美、日本。

近代英国发展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决定因素是:掠夺殖民地财富。

18世纪英国在殖民战争中能够战胜法国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制度的优势。

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的标志是工业革命的完成。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主要因为它是第一次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活动。

美国内战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美国内战中,林肯政府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维护国家统一,北方战胜南方的根本原因是北方进行的战争具有正义性,人心向背有利于北方。

关于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说法不正确是是:都是由当时的美国总统领导的革命。

19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幕府统治。

明治维新措施中,动摇和瓦解幕府统治基础的是:废除买卖土地的禁令,承认土地私有。

在明治维新措施中,对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发展近代教育。

俄国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

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子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是美国、德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造成世界交通领域里一场新的革命是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

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坦克作为战争武器首次被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

世界现代史俄国二月革命没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其主要依据是使世界历史进入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标志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

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能表明苏维埃政府从国情出发,探索本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五四运动)。

《凡尔赛和约》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分赃性质的内容是有关殖民地问题。

俄国、德国没有参加巴黎和会,中国、美国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深刻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致。

二战前夕,导致法西斯势力更加嚣张的最主要因素是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二战中,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国军队“天下无敌”的神话。

中国近代史最先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条约是《南京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在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曾经有过“同病相怜”的相同命运。

1850年一部中国人编写的系统介绍世界各地历史地理的著作传入日本,日本有识之士争相传阅,奉为海防宝鉴的著作是魏源的《海国图志》。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是:爱国的进步的运动,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挽救民族危亡,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是事件是明治维新和新文化运动。

近代史以来,“五十年”中国最大的“进化”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辛亥革命主张“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

“公车上书”的背景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

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反封建性质来说的。

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都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的。

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毛泽东最大的贡献是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是辛亥革命,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是开国大典。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运动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是发生在文革时期而不是改革开放时期。

党的历史上重要的理论创新及意义: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及发展,使中国人民获得解放,人民当家作主;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使中国人民正在逐步摆脱贫穷走向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的诞生指引中国人民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阔步前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重大的制度创新及意义: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是我国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立,很好的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和共同繁荣;“一国两制”的实施,使港澳顺利回归,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进行的大的制度创新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立;国有企业的改革;教育体制的改革等,这些制度创新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表明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进步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套卷中易错题佛教没有被阿拉伯人传至欧洲,佛教传入中国是在西汉末年。

法国思想启蒙运动不会影响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会影响到英国宪章运动。

孙中山先生没有亲身参与武昌起义和北伐战争。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它推翻的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9世纪末,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为中美两国外交迎来“春天”的人物有毛泽东、尼克松、周恩来、邓小平。

在当今新的格局形成过程中最具决定作用因素的是经济实力。

《天方夜谭》是阿拉伯人的文学作品,属于东方文化。

照搬他国经验,缺乏自主权而失败的改革是需要匈牙利改革和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爱因斯坦是现代科学家,他的相对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论基础。

在二十世纪20年代的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件事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向井冈山进军,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