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英文

合集下载

碳酸钠msds

碳酸钠msds

碳酸钠msds国标编号: CAS: 497-19-8中文名称: 碳酸钠英文名称: sodium carbonate别名: 纯碱;Soda分子式: 分子量: NaCO 105.99 23熔点: 851密度: 2.53蒸汽压: 无意义溶解性: 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等。

稳定性:外观与性白色粉末或细颗粒(无水纯品),味涩。

状:危险标记: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 用于制化学品、清洗剂、洗涤剂、用途: 也用于照像术和制医药品。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碳酸钠sodium carbonate 化学品英文名称:中文名称2:纯碱Soda 英文名称2:1336 技术说明书编码:497-19-8 CAS No.:NaCO 分子式: 23105.99 分子量: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碳酸钠 497-19-8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纯碱安全技术说明书

纯碱安全技术说明书

纯碱MSDS报告(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碳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混合物×
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酸、铝、氟。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不聚合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4090 mg/kg(大鼠经口)
LC50:2300mg/m3,2小时(大鼠吸入)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中和后,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无资料
UN编号:无资料
包装标志:无资料
包装类别:Z01
包装方法: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无资料。

纯碱(碳酸钠)(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纯碱(碳酸钠)(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纯碱(碳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碳酸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碳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碳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无资料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Z01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后,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具有腐蚀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
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XXX Sodium CarbonatePart One: Chemical NameChinese Name: 碳酸钠English Name: Sodium Carbonate Alternative Chinese Name: 纯碱Alternative English Name: SodaTechnical Data Sheet Code: 1336CAS No.: 497-19-8Molecular Formula: Na2CO3Molecular Weight: 105.99Part Two: XXXHazardous components:Sodium CarbonateContent CAS No.497-19-8Part Three: Hazard SummaryHazard Category:XXX:Health Hazards: This substance is irritating and corrosive。

Direct contact can cause skin and eye burns。

Inhaling its dust and smoke during n can cause respiratory n and conjunctivitis。

as well as nasal mucosal ulcers。

atrophy。

and n of the nasal septum。

Long-term exposure to this substance n can cause eczema。

dermatitis。

corn-like ulcers。

and XXX who come into contactwith this XXX digestive tract burns。

XXX。

bleeding。

and shock。

Environmental Hazards: This substance is non-flammable。

MSDS碳酸钠

MSDS碳酸钠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为第**类**
2、国际法规 C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福建省台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的MSDS
填表时间:2011年3月15日
填表部门:
制表人
电 话
数据审核单位:福建省台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修改说明:第一次改版
CAS No.:00497-19-8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无资料
侵入途径:吸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食入
健康危害:吸入会刺激黏膜、咳嗽及呼吸困难。会刺激嘴巴黏膜、咽喉、食道及肠胃道
环境危害:无资料
燃爆危险:非可燃性物质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用大量的水冲洗并立即脱除遭污染之衣物
眼睛接触:1.撑开上下眼皮并用大量的水清洗;2.若仍有异物,通知眼科专门医生
灭火时可能遭遇的特殊危害:
1.被火围绕时会释放危害性蒸汽
2.若佩带无适当的化学防护衣或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CBA)时,切勿进入危险区内以免危险
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式化学防护衣及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必要时外加抗闪火铝质被覆外套)。避免消防水用后直接排入地表及下水道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企业名称:福建省台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地址:厦门市同安区城东工业区榕源路108号
邮编:361100
电子邮件地址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技术说明书编码:TH-MSDS-201104
生效日期:2011年3月15日
国家应急电话:0火警 119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碳酸示并无致畸形作用产生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无水碳酸钠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无水碳酸钠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号:MSDS-39无水碳酸钠别名:无水碳酸钠一:标识【危化品名称】无水碳酸钠【中文名】:纯碱【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分子式】;Na2CO3【相对分子量】:105.99【CAS号】:【危险性类别】:二: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碳酸钠【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或细颗粒(无水纯品),味涩【主要用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 用于制化学品、清洗剂、洗涤剂、也用于照像术和制医药品。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燃爆下限】:无意义【爆炸上限】:无意义【危险特性】:【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六:泄漏应急处理【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储运注意事项【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八:防护措施【中国MAC】:未制定标准【检测方法】:【前苏联MAC】:未制定标准【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碳酸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中文名称2:纯碱英文名称2:Soda技术说明书编码:1336CAS号:497-19-8分子式:Na2CO3分子量:105.99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或混合物:纯品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 No. 碳酸钠 497-19-8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点击数:1949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碳酸钠化学品俗名:纯碱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carbonate英文名称:Soda技术说明书编码:1336CAS No.: 497-19-8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生效日期: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碳酸钠497-19-8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无水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无水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无水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一标识中文名:碳酸钠;纯碱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Soda分子式:NaCO 23相对分子质量:105.99CAS号:497-19-8危险性类别:第类化学类别: 盐二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或细颗粒(无水纯品),味涩。

主要用途: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 用于制化学品、清洗剂、洗涤剂、也用于照像术和制医药品。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弛。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不燃闪点(?): 无意义爆炸下限(%): 无意义爆炸上限(%): 无意义引燃温度(?): 无意义最小点火能(mJ): 无意义最大爆炸压力(MPa): 无意义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六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八防护措施车间卫生标准3中国MAC (mg/m):未制定标准3前苏联MAC(mg/ m):2美国TLV-TWA:未制定标准美国TLV-STEL:未制定标准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碳酸钠化学品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碳酸钠化学品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碳酸钠化学品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碳酸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医药、食品等领域。

但是,这种化学品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碳酸钠的安全使用方法,生产厂家通常会提供一份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是Materials Safety Data Sheet的缩写,是一份针对特定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在使用碳酸钠之前,我们应该首先阅读其安全技术说明书,以避免因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危害。

安全技术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化学性质安全技术说明书首先介绍了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包括化学式、分子量、外观性状、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和判断碳酸钠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使用过程中避免各种可能发生的危险。

二、健康危害碳酸钠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其安全技术说明书也必须对这些危害进行详细说明。

比如,碳酸钠吸入过量会刺激呼吸道,引起喉咙疼痛、咳嗽、喘息等症状;误食会引起呕吐、腹泻等消化道不适;接触皮肤和眼睛也会引起刺激和化学灼伤等。

因此,在使用碳酸钠的时候,我们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避免吸入和误食等。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通风、避免与眼睛、皮肤接触等操作细节,以确保安全。

三、安全措施安全技术说明书还会介绍一些处理意外事故的措施。

比如,在碳酸钠堆积或泄漏时,应当采取相应的清理方法,防止对环境造成影响。

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紧急救援的方式和领域,以减少意外发生时的损失。

此外,安全技术说明书还会详细介绍碳酸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安全操作规程,让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清楚地了解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四、存储和运输注意事项安全技术说明书还包括了关于碳酸钠的存储和运输注意事项。

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温度、湿度、压力等因素,以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采取防护措施,如包装、防撞、避免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等。

无水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无水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无水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一标识中文名:碳酸钠;纯碱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Soda分子式:NaCO 23相对分子质量:105.99CAS号:497-19-8危险性类别:第类化学类别: 盐二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或细颗粒(无水纯品),味涩。

主要用途: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 用于制化学品、清洗剂、洗涤剂、也用于照像术和制医药品。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弛。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不燃闪点(?): 无意义爆炸下限(%): 无意义爆炸上限(%): 无意义引燃温度(?): 无意义最小点火能(mJ): 无意义最大爆炸压力(MPa): 无意义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六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八防护措施车间卫生标准3中国MAC (mg/m):未制定标准3前苏联MAC(mg/ m):2美国TLV-TWA:未制定标准美国TLV-STEL:未制定标准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1 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中文名称:碳酸钠技术说明书编码:1336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carbonate CAS No.:497-19-8 中文名称2:纯碱分子式:Na2CO3 英文名称2:Soda 分子量:105.99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碳酸钠497-19-8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臵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臵。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碳酸钠msds

碳酸钠msds

碳酸钠msds碳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一、标识危化品名称:碳酸钠中文名:碳酸钠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分子式:Na2CO3相对分子量:105.99CAS号:497-19-8危险性类别:二、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或细颗粒(无水纯品),味涩。

主要用途:是化工原料之一,用于制化学品、清洗剂、洗涤剂,以及照像术和制医药品。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闪点、燃爆下限、引燃温度、爆炸上限:无意义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六、泄漏应急处理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储运注意事项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源、热源。

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八、防护措施中国MAC: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2检测方法: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2020)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无水碳酸钠

(2020)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无水碳酸钠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无水碳酸钠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号:MSDS-39
无水碳酸钠别名:无水碳酸钠
一:标识
【危化品名称】无水碳酸钠
【中文名】:纯碱
【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
【分子式】;Na2CO3
【相对分子量】:105.99
【CAS号】:
【危险性类别】: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碳酸钠
【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或细颗粒(无水纯品),味涩
【主要用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 用于制化学品、清洗剂、洗涤剂、也用于照像术和制医药品。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
【燃爆下限】:无意义【爆炸上限】:无意义
【危险特性】: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
六:泄漏应急处理。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中文格式)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中文格式)

MSDS认证报告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格式)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碳酸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生产企业名称:XXX有限公司地址:XXXXXX邮编:XXXXXX企业应急电话:XXXXXX电子邮件地址:XXXXXX技术说明书编码:生效日期:国家应急电话:XXXXXX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登记号:XXXXXX传真号码:XXXXXX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防护:及时换洗工作服。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或细颗粒(无水纯品),味涩。

分子式:Na2CO3pH值:无意义分子量:105.99熔点(℃):851沸点(℃):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相对密度(水=1):2.53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临界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燃烧热(kJ/mol):无意义临界压力(MPa):无意义溶解性: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等。

碳酸钠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碳酸钠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序號:067第1頁碳酸鈉/7 頁一、化學品與廠商資料化學品名稱:Sodium carbonate其他名稱:純鹼、蘇打、鹼灰建議用途及限制使用:用於製造玻璃、化學藥品、醫藥品、食品添加劑、洗滌劑、清淨劑。

製造者、輸入者或供應者名稱、地址及電話:景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苗栗縣頭份鎮蘆竹里工業路16號037-629988緊急聯絡電話/傳真電話:0975-009706/037-621090二、危害辨識資料化學品危害分類:急毒性物質第 5 級(吞食)、急毒性物質第 4 級(吸入)、嚴重損傷/刺激眼睛物質第 2A 級標示內容:驚嘆號象徵符號:警示語:警告危害警告訊息:吞食可能有害吸入有害造成嚴重眼睛刺激危害防範措施:勿吸入粉塵若與眼睛接觸,立刻以大量的水洗滌後洽詢醫療其他危害:-三、成分辨識資料純物質:中英文名稱:Sodium carbonate碳酸鈉同義名稱:Carbonic acid, Disodium salt、Bisodium carbonate、Calcined soda、Carbonic acidsodium salt、Carbonic acid sodium salt (1:2)、Soda、Soda ash化學文摘社登記號碼(CAS No.):497-19-8危害成分(成分百分比):-混合物:化學性質:危害成分之中英文名稱--濃度或濃度範圍(成分百分比)--四、急救措施不同暴露途徑之急救方法:吸入:1.若發生危害效應時,應將患者移到新鮮空氣處。

2.若無呼吸,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3.立即送醫。

3.受污染的衣物和鞋子於再次使用前,須徹底清洗和乾燥。

眼睛接觸:1.立即以大量清水沖洗眼睛 15 分鐘以上。

2.立即就醫。

食入:1.若食入,給予患者大量的水,不要催吐。

2.立即就醫。

第2頁/7 頁皮膚接觸:1.將受污染的衣物和鞋子移除,用水和肥皂清洗患處 15 分鐘以上。

2.若需要,立即就醫。

最重要症狀及危害效應:若吸入有害、黏膜灼傷、呼吸道刺激、皮膚刺激、眼睛刺激。

碳酸钠MSDS

碳酸钠MSDS

碳酸钠 MSDS本文由南通润丰石油化工提供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碳酸钠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carbonate中文名称2:纯碱技术说明书编码:1336CAS No.:497-19-8分子式:Na2CO3分子量:105.99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碳酸钠CAS No. 497-19-8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碳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碳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碳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中文名称:过碳酸钠过碳酸钠化学品英文名称: Sodium Percarbonate技术说明书编码(MSDS编码): 1336CAS No.: 15630-89-4分子式: 2Na2CO3·H2O2分子量:246第二部分:成分/组面信息有害物成分 CAS No:过碳酸钠 15630-89-4含量:10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1. 氧化物,与可燃物接触易起火。

2. 吞食有害或有严重后果。

3. 对眼睛和呼吸道有严重的刺激性或造成灼伤。

4. 对皮肤有刺激性。

5. 对环境无重大危害。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健康危害1. 皮肤接触:略有刺激性,易引起皮肤溃疡、灼伤。

2. 眼部接触:对眼睛有刺激性,易引发眼痛、眼红和其它不适症状。

3. 吸入:对呼吸道有刺激性,易引发咳嗽、打喷嚏、喉咙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4. 食入:可能引发呕吐、腹泻。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的流动的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畅通。

若呼吸困难,给输氧。

若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就医,切勿催吐。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1. 强氧化剂,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2. 遇热分解产生氧气,加剧易燃物燃烧。

3. 遇潮气逐渐分解,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4. 在密闭容器或空间内分解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1. 立即撤离所有无关人员。

2. 穿戴防护用具和自给式呼吸器。

3. 保持空气流畅以排泄有毒气体和分解物。

4. 用大量水喷洒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1.隔离泄露污染区,撤离所有无关人员。

2.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消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露物。

3. 勿使泄露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

纯碱(碳酸钠)(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纯碱(碳酸钠)(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纯碱(碳酸钠)(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纯碱(碳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碳酸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arbonate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碳酸钠 497-19-8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

生产中吸入其粉尘和烟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结膜炎,还可有鼻粘膜溃疡、萎缩及鼻中隔穿孔。

长时间接触本品溶液可发生湿疹、皮炎、鸡眼状溃疡和皮肤松驰。

接触本品的作业工人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升高。

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FETY DATA SHEETSAccording to 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 (GHS) - Sixth revised editionVersion: 1.0Creation Date: Aug 13, 2019Revision Date: Aug 13, 20191.1GHS Product identifierProduct name sodium carbonate1.2Other means of identificationProduct number-Other names Sodium carbonate,(trace metal basis)1.3Recommended use of the chemical and restrictions onuseIdentified uses For industry use only.Uses advised against no data available1.4Supplier's detailsCompanyAddressTelephoneFax1.5Emergency phone numberEmergency phone numberService hours Monday to Friday, 9am-5pm (Standard time zone: UTC/GMT +8hours).2.1Classification of the substance or mixtureEye irritation, Category 22.2GHS label elements, including precautionary statementsPictogram(s)Signal word WarningHazard statement(s)H319 Causes serious eye irritationPrecautionarystatement(s)Prevention P264 Wash ... thoroughly after handling.P280 Wear protective gloves/protective clothing/eyeprotection/face protection.Response P305+P351+P338 IF IN EYES: Rinse cautiously with water for severalminutes. Remove contact lenses, if present and easy to do. Continuerinsing.P337+P313 If eye irritation persists: Get medical advice/attention. Storage noneDisposal none2.3Other hazards which do not result in classificationnone3.1Substances4.1Description of necessary first-aid measuresGeneral adviceConsult a physician. Show this safety data sheet to the doctor in attendance.If inhaledIf breathed in, move person into fresh air. If not breathing, give artificial respiration. Consult a physician.In case of skin contactWash off with soap and plenty of water. Consult a physician.In case of eye contactRinse thoroughly with plenty of water for at least 15 minutes and consult a physician.If swallowedNever give anything by mouth to an unconscious person.Rinse mouth with water. Consult a physician.4.2Most important symptoms/effects, acute and delayedno data available4.3Indication of immediate medical attention and speci al treatment needed, if necessaryno data available5.1Extinguishing mediaSuitable extinguishing mediaUse water spray, alcohol-resistant foam, dry chemical orcarbon dioxide.5.2Specific hazards arising from the chemicalno data available5.3Special protective actions for fire-fightersWear self-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 for firefighting ifnecessary.6.1Personal precautions, protective equipment and emer gency proceduresUse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void dust formation.Avoid breathing vapours, mist or gas. Ensure adequateventilation. Evacuate personnel to safe areas. Avoid breathing dust. For personal protection see section 8.6.2Environmental precautionsPrevent further leakage or spillage if safe to do so. Do not let product enter drains. Discharge into the environment must be avoided.6.3Methods and materials for containment and cleaning upPick up and arrange disposal. Sweep up and shovel. Keep in suitable, closed containers for disposal.7.1Precautions for safe handlingAvoid contact with skin and eyes. Avoid formation of dust and aerosols. Avoid exposure - obtain special instructions before use.Provide appropriate exhaust ventilation atplaces where dust is formed. For precautions see section2.2.7.2Conditions for safe storage, including any incompat ibilitiesStore in cool place. Keep container tightly closed in a dry and well-ventilated place.8.1Control parameters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 valuesno data availableBiological limit valuesno data available8.2Appropriate engineering controlsHandle in accordance with good industrial hygiene and safety practice. Wash hands before breaks and at the endof workday.8.3Individual protection measures, such as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Eye/face protection Safety glasses with side-shields conforming to EN166. Use equipment for eye protection tested and approved under appropriate government standards such as NIOSH (US)or EN 166(EU).Skin protection Wear impervious clothing. The type of protective equipment must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concentration and amount of the dangerous substance at the specific workplace. Handle with gloves. Gloves must be inspected prior to use. Use proper glove removal technique(without touching glove's outer surface) to avoid skin contact with thisproduct. Dispose of contaminated gloves after use in accordance with applicable laws and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s. Wash and dry hands. The selected protective gloves have to satisfy the specifications of EU Directive 89/686/EEC and the standard EN 374 derived from it.Respiratory protectionWear dust mask when handling large quantities.Thermal hazardsno data availablePhysical state white odourless powderColour no data availableOdour no data availableMelting point/ freezing point851ºCBoiling point or initial boiling point and boilingrange1600ºCFlammability no data availableLower and upper explosionno data availablelimit / flammabilitylimitFlash point169.8ºCAuto-ignitionno data availabletemperatureno data available DecompositiontemperaturepH no data availableKinematic viscosity no data availableSolubility In water:22 g/100 mL (20 ºC) Partition coefficientno data availablen-octanol/water (logvalue)Vapour pressure no data availableDensity and/or relative2.53densityRelative vapour density no data availableParticle characteristics n o data available10.1Reactivityno data available10.2Chemical stabilityStable under recommended storage conditions.10.3Possibility of hazardous reactionsno data available10.4Conditions to avoidno data available10.5Incompatible materialsno data available10.6Hazardous decomposition productsno data availableAcute toxicity•Oral: no data available•Inhalation: no data available•Dermal: no data availableSkin corrosion/irritationno data availableSerious eye damage/irritationno data availableRespiratory or skin sensitizationno data availableGerm cell mutagenicityno data availableCarcinogenicityno data availableReproductive toxicityno data availableSTOT-single exposureno data availableSTOT-repeated exposureno data availableAspiration hazardno data available12.1Toxicity•Toxicity to fish: no data available•Toxicity to daphnia and other aquatic invertebrates: no data avail able•Toxicity to algae: no data available•Toxicity to microorganisms: no data available12.2Persistence and degradabilityno data available12.3Bioaccumulative potentialno data available12.4Mobility in soilno data available12.5Other adverse effectsno data available13.1Disposal methodsProductThe material can be disposed of by removal to a licensed chemical destruction plant or by controlled incinerationwith flue gas scrubbing. Do not contaminate water, foodstuffs, feed or seed by storage or disposal. Do not discharge to sewer systems.Contaminated packagingContainers can be triply rinsed (or equivalent) and offered for recycling or reconditioning. Alternatively, the packaging can be punctured to make it unusable for other purposes and then be disposed of in a sanitary landfill. Controlled incineration with flue gas scrubbing is possible forcombustible packaging materials.14.1UN NumberADR/RID: Not dangerous goods.I MDG: Not dangerous goods.I ATA: Not dangerous goods.14.2UN Proper Shipping NameADR/RID: unknownIMDG: unknownIATA: unknown14.3Transport hazard class(es)ADR/RID: Not dangerous goods.I MDG: Not dangerous goods.I ATA: Not dangerous goods.14.4Packing group, if applicableADR/RID: Not dangerous goods.I MDG: Not dangerous goods.I ATA: Not dangerous goods.14.5Environmental hazardsADR/RID: no IMDG: no IATA: no14.6Special precautions for userno data available14.7Transport in bulk according to Annex II of MARPOL73/78 and the IBC Codeno data available15.1Safety,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specific for the product in questionInformation on revisionCreation DateRevision DateAbbreviations and acronyms•CAS: 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ADR: European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Carriage of Dangerous Goods by Road•RID: Regulation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Carriage of Dangero us Goods by Rail•IMDG: International Maritime Dangerous Goods•IATA: 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ation Association•TWA: Time Weighted Average•STEL: 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LC50: Lethal Concentration 50%•LD50: Lethal Dose 50%•EC50: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50%Disclaimer: The above information is believed to be correct but doe s not purport to be all inclusive and shall be used only as a guide.The information in this document is based on the present state of our knowledge and is applicable to the product with regard to appro priate safety precautions.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guarantee of t he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t. We as supplier shall not be held liab le for any damage resulting from handling or from contact with the above produc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