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说课稿
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说课稿
实验三:模拟法拉第实验
操作 开关闭合瞬间 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不动
表针的摆动情况 摆动
不摆动
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触片滑动
摆动
开关断开瞬间
摆动
实验结论:即使大线圈与小线圈无相对运动,导体 不切割磁感线,但当小线圈中电流变化时,大线圈 所在处的磁场变化,大线圈中就有电流产生。
结论: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可能与磁场的 变化有关,与导体是否切割磁感线无关
实验二:把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或从螺线管拔出
开关闭合情况 开关断开
开关闭合
磁铁的运动情况 表针的摆动情况
插入瞬间 停在线圈中
拔出瞬间 插入瞬间
不摆动 不摆动 不摆动
摆动
停在线圈中 拔出瞬间
不摆动 摆动
实验结论:闭合开关,磁铁插入和拔出的瞬间,螺 线管中的每一线圈都切割磁感线,有电流产生;磁 铁停在螺线管中时,没切割磁感线,无电流产生。
结论:无论是导体运动,还是磁场运 动,只要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 了磁感线,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问题: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 感线”是不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必 要条件呢?
若:产生感应电流的必要条件是“闭 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则:磁场和导体必须保持相对运动。
即:磁场和导体相对静止的话,导体 就不切割磁感线,导体中就没有感 应电流产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总结归纳感应电流的产生 条件。 难点: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磁通量的变化。
二、实验内容设计
本实验包括3部分: 1、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把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或从螺线管拔出 3、模拟法拉第实验 第1,2部分在书本实验的基础上添加一个开关,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课题: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人教版版高中物理3-2第二节5页-9页)教学目的:1、理解磁通量的变化的含义。
2、理解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3、会使用线圈以及常见磁铁完成简单的实验。
4、能归纳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分析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线运动方向有关。
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结果、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归纳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况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学生基本掌握了感应电流的概念,对于磁生电也有基本的掌握。
从实验入手,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演示实验提问引导(约5分钟)引入新课新课教学(约30分钟)1、复习旧课磁通量(φ)的概念:什么叫磁通量?它是如何定义的?公式是怎样的?通常情况下如何表示?(1)定义:面积为S,垂直匀强磁场B放置,则B与S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用φ表示。
(2)公式:φ=B·S(3)单位:韦伯(wb)1wb=1T·m2磁通量就是表示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2、引入新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漫漫的人类历史长河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重大发现和发明的问世,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我们刚刚跨过的二十世纪,更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
经济建设离不开能源,人类发明也离不开能源,而最好的能源是电能,可以说人类离不开电。
饮水思源,我们忘不了为发现和使用电能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法拉第。
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由此受到启发,开始了“由磁生电”的探索,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于1831年8月29日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开辟了人类的电气化时代。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1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1第一章第一节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沪科版教材初中物理最后一个探究性实验,也是最后一个考点,电磁感应作为联系电场和磁场的纽带,不仅是电场和磁场知识的综合和扩展,也是以后高中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电磁感应的发现在科学技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它揭示了电和磁的联系及规律,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充分利用电能的新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了一大步,因此,本节无论是知识内容,对学生能力培养上,还是在社会实践中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探究,概括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培养实事求是记录实验现象的态度(3)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感应电流的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2、难点:组织学生完成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既要设法使现象明显,又要能归纳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作用是导和引,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
使学生进入教师导演的角色中,以期获得最佳的课堂情景和课堂效果,结合我所教班级,对每一个环节预想两种或以上打算,先让学生大胆去思考问题,如果觉得难再作适时点拨。
物理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和学习的目的,利用物理仪器和设备,人为地模拟物理现象,排除各种偶然次要因素的干扰,突出重要因素,突破重难点,建立和检验物理理论基础的有力武器,所以通过实验形象,生动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兴趣不只是停留在被观察物理现象的表面上,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及实验过程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意识训练和科学方法训练的有效途径。
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说课稿###44f82408df614fc2ace4ad33d16f8b15
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说课稿一、说教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电磁感应中的重要一环。
教材要求运用磁通量的变化的概念来描述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这也是后继学习的基础。
学生通过三个实验的探究,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进一步强化实验观察、分析、归纳及总结的方法。
根据如上分析,可确定出本节教学的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通过实验进行比较和思考,概括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理解“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三个实验的探究,进一步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
2、通过三个实验的探究,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
3、通过体验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强化实验观察、分析、归纳及总结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经历电磁感应再发现,体会并学习科学家们研究科学的态度,在学习中也能树立持之以恒的信心。
2、通过体验探究过程,领略到物理规律形成的一条重要途径,即设想----实验---规律,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概括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本节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通过三个系列探究实验,分别利用蹄形磁铁的磁场、条形磁铁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观察、分析,将学生思维逐步引向感应电流形成的根本原因---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掌握规律,使学生克服困难并理解本节的重难点。
教学中必须明确要使学生形成产生感应电流的根本原因是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的认识是有相当难度的,需要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步步推进,反复比较。
在这一节中,一共要求做三个实验,学生初步具备了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能力和简单操作技能,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反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一、教材分析本节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打下基础。
在内容安排上本节从初中知识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入手,再设计学生探究实验,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样的知识生成方式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能根据实验结果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 会运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让学生初步学会“实验—分析—猜想—实验验证—归纳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特征,领悟科学思维方法。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3)感受法拉第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1)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归纳总结。
(2) 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
四、教学难点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
五、教学策略引导、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六、教学环节1、课堂导入教师活动:用右图装置演示产生感应电流,提问学生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
学生:闭合电路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
教师:有没有其他方法能产生感应电流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课堂讲授实验观察1:向线圈中插入磁铁,把磁铁从线圈中抽出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将实验现象填入表格并归纳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磁铁的运动表针的摆动方向磁铁的运动表针的摆动方向N极插入线圈S极插入线圈N极停在线圈中S极停在线圈中N极从线圈中抽出S极从线圈中抽出学生:穿过线圈的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
实验观察2:模拟法拉第的实验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将实验现象填入表格并归纳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一、使用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选修3-2二、实验器材1500匝铜线圈1个、钕铁硼强磁铁一个、弹簧2个、红色和黄色发光二极管各4支、电流传感器1个、电脑、铁架台等。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教材演示实验与改进实验对比原实验存在不足:(1)磁性弱,线圈匝数少,指针偏转不明显,演示效果差,不便于后排学生观察。
(2)电流具体方向与指针偏转方向关系不好确定。
(3) 指针偏转幅度与磁铁运动快慢关系难以观察。
改进后的实验:(1)二极管取代指针,效果明显、有趣。
(2)便于观察,能够直观确定电流的方向。
(3)操作便捷,能够科学有效的处理数据。
四、实验原理(1)铜线圈与二极管组成闭合回路,当强磁铁穿过线圈时,由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因而可以从红、黄二极管的发光情况直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2)通过对磁铁振幅的调整,来控制磁铁运动的速度,再将线圈与数字化探究设备相连,由电脑绘制出电流与时间的关系图像,进一步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五、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加强演示实验的效果,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2)能从实验中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性实验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和认知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过程目标:通过实验的操作及演示,学会利用数字化探究设备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六、实验教学内容1、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2、利用数字化探究设备探究磁铁运动对电流大小的影响七、实验方法和过程设计实验设计(一)第一步:断开开关,拉动磁铁,观察二极管现象:二级管都没有发光第二步:闭合开关,拉动磁铁,再次观察二极管,可以明显的看到红、黄二极管交替发光,且磁铁进入时,红灯发光,磁铁离开时,黄灯发光。
从以上两步实验现象中,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当开关闭合,磁铁运动时,才有感应电流,进一步分析可知,磁铁的运动,实质上造成的是线圈磁通量的改变。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B、如图所示,磁场中有一个闭合的弹簧线圈。
先把线圈撑开(图甲),然后放手,让线圈收缩(图乙)。
线圈收缩时,其中是否有感应电流?为什么?
C、如图所示,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局限在虚线框内,闭合线圈由位置1穿过虚线框运动到位置2。
线圈在什么时候有感应电流?什么时候没有感应电流?为什么?
D、矩形线圈ABCD位于通电长直导线附近,
线圈与导线在同一个平面内,线圈的两个边
与导线平行。
在这个平面内,线圈远离导线
移动时,线圈中有没有感应电流?线圈和导
线都不动,当导线中的电流I逐渐增大或减
小时,线圈中有没有感应电流?为什么?。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几种常见的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及其特点。
2、理解磁通量变化,会用穿过闭合回路的磁感线条数定性分析磁通量的变化,会用BS Φ=定量的分析和计算磁通量变化。
3、进一步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并能判断感应电流的有无。
【学法指导】1.导学案中标注*部分供学有余力同学做,学习小结展示课结束以后完成。
2.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标识出来在展示课堂上小组讨论、质疑。
【知识链接】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 ;② 。
2、磁通量定义式: ,其中S 是指3、磁通量的变化∆Φ= 。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几种常见的磁场的磁感线分布问题1、请画出下列虚线方框中磁体或电流的磁感线分布图,并完成下列问题:(1)条形磁铁和通电螺线管内部是什么磁场? 。
(2)直线电流的的磁感线分布有什么特点? 。
知识点二、磁通量、磁通量变化的分析与计算问题2、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一闭合线圈的面积为S ,线圈与磁感应强度B 的夹N S 从N 极向S 极看 SN D.通电螺线管 ⊗E.直线电流横截面⊗角为θ。
(1)试求穿过此线圈的磁通量。
计算穿过回路磁通量的公式为 。
(2)由上述公式讨论: ①当0θ=时,即线圈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______,磁通量有______值,____Φ=;②当90θ=时,即线圈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______,磁通量有______值,_______Φ=。
(3)由上述公式分析说明,若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引起的?问题3、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如右图所示,线圈由n 匝构成,线圈的横截面积为S ,放在磁感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 与横截面垂直。
(1)、计算穿过一匝线圈的磁通量1Φ(2)、计算穿过n 匝线圈的磁通量2Φ,(3)、1Φ与2Φ有什么关系?【例1】如图所示,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局限在虚线框内,闭合线圈由位置1穿过虚线框运动到位置2。
回答下列问题:① 线圈在进入磁场过程中,磁通量 (增加、减少、不变),线圈中磁通量变化是由 变化引起的,回路中 (有、无)感应电流产生。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磁通量定义,知道φ=BS的适用条件,会用这一公式进行计算。
2.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3.理解“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
”4.知道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二、能力目标1.通过进磁通量概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介绍法拉第不怕困难,顽强奋战十年,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激发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及其条件的归纳——磁通量改变。
教学方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具:灵敏电流计,蹄形磁铁,线框,条形磁铁,大小线圈各一个,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漫漫的人类历史长河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重大发现和发明的问世,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我们刚刚跨过的二十世纪,更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建设离不开能源,人类发明也离不开能源,而最好的能源是电能,可以说人类离不开电,饮水思源,我们忘不了为发现和使用电能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法拉第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由此受到启发,开始研究由磁生电的探索,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于1831年发现了由磁生电的条件和规律,开辟了人类电气化时代。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1、磁通量用磁通量概括电磁感应规律,有必要先介绍磁通量的概念:设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平面的面积为S如图所示,物理上把磁感应强度B与面积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通常用Φ表示磁通量,则Φ=BS思考:如果平面跟磁场方向不垂直,如何计算磁通量呢?我们可以作出它在垂直于磁场方向上的投影平面,从右图可以看出穿过斜面和投影面的磁感线条相等,即磁通量相等,故Φ=BScosθ在国际单位制中,磁通量的单位是韦伯,简称:韦,符号:Wb.B的单位是T,S的单位是m2, 1Wb = 1T•m2=1V•S2、电磁感应现象问: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演示实验。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知识与技能】1.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会使用线圈以及常见磁铁完成简单的实验。
【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结果、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举例说明电磁感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1.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过程】★重难点一、磁通量及磁通量变化量的计算★1.对磁通量的三点理解(1)磁通量是标量,但是有正负。
磁通量的正负不代表大小,只表示磁感线是怎样穿过平面的。
即若以向里穿过某面的磁通量为正,则向外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为负。
(2)若穿过某一面的磁感线既有穿出,又有穿入,则穿过该面的合磁通量为净磁感线的条数。
(3)由Φ=BS可知,磁通量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无关。
2.匀强磁场中磁通量的计算(1)B与S垂直时:Φ=BS。
B指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S为线圈的面积。
(2)B与S不垂直时:Φ=BS⊥。
S⊥为线圈在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有效面积,在应用时可将S分解到与B垂直的方向上,如图所示,Φ=BS sin θ。
3.磁通量变化量的计算当B与S垂直时,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1)S面积不变,B改变,则ΔΦ=ΔBS。
(2)S面积改变,B不变,则ΔΦ=B·ΔS。
★磁通量的变化: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的四种情况:B不变、S变例: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B变、S不变例:线圈与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B和S都变注意:此时可由ΔΦ=Φt-Φ计算并判断磁通量是否变化B和S大小都不变,但二者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例: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典型例题】如图所示的线框abcd面积为S,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成θ角,当线框以ab为轴顺时针转90°到虚线位置时,试求:(1)初末位置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大小Φ1和Φ2;(2)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解析】(1)方法一在初始位置,把面积向垂直于磁场方向进行投影,可得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面积为S⊥=S sin θ,所以Φ1=BS sin θ.在末位置,把面积向垂直于磁场的方向进行投影,可得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面积为S′⊥=S cos θ.由于磁感线从反面穿入,所以Φ2=-BS cos θ.方法二如图所示,把磁感应强度B沿垂直于面积S和平行于面积S的方向进行分解,得:B上=B sin θ,B左=B cos θ.所以Φ1=B上S=BS sin θ;Φ2=-B左S=-BS cos θ.(2)开始时B与线框平面成θ角,穿过线框的磁通量Φ1=BS sin θ;当线框平面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减少,当转动θ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减少为零,继续转动至90°时,磁感线从另一面穿过,磁通量变为“负”值,Φ2=-BS cos θ.所以:ΔΦ=Φ2-Φ1=-BS cos θ-BS sin θ=-BS(cos θ+sin θ).★重难点二、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及其应用★提出问题:“有电就有磁”,那么是不是“有磁就有电”呢?猜想一:有磁就有电猜想二:有磁不一定有电探究课题: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呢?实验一: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实验结论:当导体棒左右运动时,切割磁感线,有电流产生;导体棒上下平动时,不切割磁感线,没有电流产生。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过程分析和预期效果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3-2)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本节从初中知识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入手,再设计学生探究实验,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重点是:引导学生做好教材中三个实验.本节难点是:组织学生完成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推出电磁感应产生的一般条件。
知识与技能1、观察电磁感应现象,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2、进一步认识磁通量的概念,能结合实例对磁通量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判断。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
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科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体会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能产生电流,在初中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方面还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验、产生问题、协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结论。
三、教法与学法教法: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讲述、对比、探究,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学法: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讨论中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分析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设计:(一)复习旧课磁通量(φ)的概念:什么叫磁通量?它是如何定义的?公式是怎样的?通常情况下如何表示?磁通量就是表示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实验探究
实验一、导体棒切割磁感线
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
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下面由老师来演示这个实验。
实验装置图:
实验操作及记录:
实验结论:当闭合回路中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闭合回路产生
感应电流。
提问:还有没有其他产生感应电流
的情况?
实验二:
学生分组实验
1、实验器材及装置图
实验操作指针是否摆动
导体棒静止
导体棒平行
磁感线运动
导体棒切割
磁感线运动
观察实验,
并记录实验现
象。
根据记录结
果进行讨论分
析,得出结论
进行新课
3、教师巡视并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现象,
小组内讨论得出本实验结论。
4、随机抽取一组,学生代表说出本组实验现象,阐明结论。
实验结论:当磁铁和线圈发生相对运动时,回路中有感应电流
产生;当磁铁和线圈相对静止时,回路中无感应电流
提问:当磁铁和线圈相对静止时,会不会产生感应电流呢?
前面学过,条形磁铁的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相似,我们可以用
通电螺线管代替磁铁,插入大线圈中,并保持相对静止。
实验三
学生分组实验
1、实验器材及装置
图
磁铁动作
指针是
否摆动
磁铁动作
指针是
否摆动
N极插入S极插入
N极插入后不动S极插入后不动
N极拔出S极拔出
完成实验,
并记录实验现
象。
根据记录结
果进行讨论分
析,得出结论。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对电磁感应现象的深入研究,也是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先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电磁感应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部分内容不仅涉及到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磁场、电流等相关知识,对电磁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还处于模糊的状态,需要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来深入理解。
这个阶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同时,学生对于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实验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理解磁通量的变化与感应电流产生的关系。
2、教学难点(1)设计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总结,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材分析】电磁感应问题,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只进行了初步的介绍,但仅限于现象的认知和描述。
而高中物理对电磁感应的教学要求非常高,因为,《电磁感应》的内容整合了电场、恒定电流和磁场的相关知识,并且与力学的力和运动、冲量动量关系、功能关系等都发生密切的联系,因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高中物理(选修3-2)第四章第二节《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属于电磁感应的基础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从理论的高度分析和掌握电磁感应的概念和产生条件,为后继教学中对电磁感应规律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实验基础和理论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虽然对电磁感应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比较肤浅,仅存留在现象上,例如,知道“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电流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话筒等都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等,但对产生电磁感应的根本原因还缺乏全面的和理性的认识。
同样的,绝大多数学生虽然在初中经历了不少“科学探究”,但对科学探究的理论分析能力和拓展性推理能力还较弱。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困难。
【教学策略】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看,本节很好地体现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鉴于学生对电磁感应的感性认识基础,以及理性分析能力不强的现状。
本节课的教学从复习回顾开始,通过“回忆—探究—分析—探究—归纳—巩固—设疑”等环节,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电磁感应的概念。
2.理解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和强化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思想和理性分析方法。
2.通过探究性实验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使学生感悟“由现象到本质”的实验设计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科学进步和科技成果对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高中物理《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
电磁感应的发现和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电磁感应的发现和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过程分析和亮点自评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电磁感应这一章作为联系电场和磁场的纽带,不仅是电场和磁场知识的综合和扩展,也是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根底。
电磁感应的发现,在科学技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它提示了电和磁之间的深刻联系及规律,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充分利用电能的新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了一大步。
因此,本章无论是在知识内容上、还是在社会实践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根底。
在教材的编排上本节课从知识点闭合电路的局部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入手,再设计学生探究实验,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中对法拉第坚信磁能生电,并历经十年的不懈努力,最后终于发现电磁感应规律的物理学史料的介绍,是一个很好的德育切入点,同时也表达了教材对学生人文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闭合电路的局部导线切割磁感线能产生电流,在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方面还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通过教师设疑、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从而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结论。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针对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结合教材,本着使学生全面主动开展的原则,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知识和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2〕能根据实验事实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会运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2、过程和方法〔1〕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领悟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探究、概括的能力。
第2节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说课稿
电磁感应
第2节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物理教材选修3-2中的第四章第 二节,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 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内 在联系,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生 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 流产生的基础。同时,电磁感应的发现在科学技术 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得人类文明迈进了一大步, 因此,本节无论是知识内容,还是对学生能力培养 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分析论证
磁铁在插入或者拔出时,线圈 中的磁感线条数发生变化,产生了 感应电流。
猜想:导体和磁场间不发生相对运动 能不能产生感应电流?
提供的器材:
通电螺线管A静止在螺线管B内,会在B回 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吗?
实验三:导体和磁体相对静止
操作 表针的摆 动情况
结论:
当线圈A中电流变化时, 线圈B中才有电流产生。
A
)
练习3.如图所示,开始时矩形
线框平面与匀强磁场的方向垂
直,且一半在磁场内,一半在
磁场外,若要使线框中产生感
应电流,下列做法中可行的是( AD )
A.以ab为轴转动
B.以bd边为轴转动(转动的角度小于60°)
C.以bd边为轴转动90°后,增大磁感应强度
D.以ac为轴转动(转动的角度小于60°)
物理史话:科拉顿“跑失良机”
思考:
在什么条件下才产生感应电流呢?
归纳总结
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只要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了
验三中,如果线圈A与线圈B互相垂直, 会不会有感应电流产生?说说你的理由。
思考与讨论
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个矩形闭合导线框。在下列 几种情况下,线框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 (1)保持线框平面始终与磁感线垂直,线框在磁场中上 下运动(图甲) (2)保持线框平面始终与磁感线垂直,线框在磁场中左 右运动(图乙) (3)线框绕轴线AB转动(图丙)。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观察电磁感应现象,知道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2.进一步认识磁通量的概念,能结合实例对磁通量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判断(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结果、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2.经历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特征,领悟科学思维方法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一)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研究,归纳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二)难点: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产生流程设计课题引入,学生预习→演示:切割磁感线→问题:哪些情况可能产生感应电流→进行试验:1.演示:模仿法拉第实验2.学生进行实验:磁铁插入线圈→分析论证:1.“S”变化2.“B”变化→归纳总结:“Φ”变化→进一步明确得出的结论→拓展应用教学方法本节以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为主,结合问题法、演示法、合作学习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切割磁感线演示装置、灵敏电流计,原副线圈组,条形磁铁,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1.展示学习目标2.课题引入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后,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和磁有密切的联系。
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1831年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开辟了人类的电气时代。
那么感应电流是怎样产生的呢?本节课我们将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1)请同学们预习教材并回顾电磁感应、磁通量等知识。
(2)板书: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1)演示实验:闭合电路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提出问题:还有那些情况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其本质原因是什么?(2)演示实验:模仿法拉第的实验①器材介绍②方案设计③④通过引导,让学生产生疑问:实验1和实验2都有感应电流产生,而实验2没有切割磁感线运动,之前知识有误?还是有其他原因?(3)分组实验:磁铁插入、拔出线圈实验①器材介绍④分组讨论、归纳⑤分组代表阐述本组观点(4)师生共同分析实验1、2、3,统一知识点①实验1中穿过闭合回路的磁场面积S发生变化②实验2与实验3中穿过闭合回路的磁感应强度B发生变化③教师引导,多媒体演示磁铁插入和拔出磁场,让学生将B、S结合起来,想到磁通量Φ④归纳结论:只要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导体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4.拓展应用课后问题与练习部分5.课本小结①实验观察:1、闭合回路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2、模仿法拉第实验;3、磁铁插入拔出线圈。
人教版高中物理《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
目录
分析论证 2
析教材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模拟演示, 推理论证
设计意图 在分析论证中让学生体会科学 研究的一般历程:猜想→实验 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分析论证。
N极插入
N极抽出
NS
S极插入
S极抽出
实验操作 N极插入线圈 N极静止在线圈中 N极从线圈中抽出 S极插入线圈 S极静止在线圈中 S极从线圈中抽出
电流表表针是否偏转
设计意图
通过亲自设计方案、动手实验 更好地培养学生交流协作、细 致观察、严密推理、逻辑思维 等综合能力。在教法上这里采 用了先“破”的手法,为以下 的再“立”奠定基石。为下面 模拟法拉第实验做一个铺垫。
讨论交流
目录
析教材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S变化
探寻规律,得出结论
B变化
B变化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寻找三个实验现象的 共同特征,尝试从本质上概括 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突破 难点。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 悦、探究的乐趣。
目录
分析论证 1
析教材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模拟演示, 推理论证
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
平行运动
G
切割运动
+
-
+
设计意图
利用动画模拟实验,回顾旧知,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引发学生的 思考,使学生产生新的疑问, 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顺利开展 更加深入的研究。
目录
析教材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分组 实验1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一、教材内容分析学生通过上一章的学习,认识了磁体磁场、各种电流磁场磁感线的分布规律,理解了磁通量和磁通量变化的概念;在本章第一节《划时代的发现》的资料中,又了解了法拉第通过十年的艰苦努力,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自然会激发起同学们继续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兴趣和热情,而且同学们目前已经有一定的电学实验操作基础。
对本节课中设计“研究电磁感应产生条件”的相关实验经教师指导和小组合作,大部分学生应该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的关键是要以“切割”为基石,以“磁通量”为跳板,找到“闭合电路内磁通量变化”这一电磁感应产生的根本条件。
本节教学中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寻找物理规律。
在提出问题---动手设计---观察描述---归纳总结---实践应用等小组实验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亲自动手设计获得实验成功的乐趣,感受小组合作的力量,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细致观察、严密推理、科学描述的科研能力,提升科学研究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②会用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解答有关问题③通过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收集、处理信息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②通过科学探究之后,使学生学会依照物理事实,运用逻辑判断来确立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树立把物理事实作为依据的观念,形成根据证据、逻辑和现有知识进行科学解释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究热情,使学生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粗略了解从电磁感应到发电机再到今天的电气化时代的发展过程中,认识科学对社会进步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的得出突出重点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的完全过程。
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采集数据---分析归纳---交流反馈---形成理论---实践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说案
灵台一中于永锋
一、设计思想
积极响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在课堂中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产生新的疑问,驱使学生作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最后又让学生带着新的疑问走出课堂,以利于学生的课后学习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知识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
在整个教学中力求做到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对学生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领悟研究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和方法,进而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3-2)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本节从初中知识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入手,再设计学生探究实验,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中对法拉第坚信磁能生电,并历经十年的不懈努力,最后终于发现电磁感应规律的物理学史料的介绍,是一个很好的德育切入点,同时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人文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能产生电流,在初中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方面还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验、产生问题、协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结论。
四、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
(2)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归纳总结。
2、教学难点
(1)教师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引到与操控;
(2)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
五、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本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整个设计惯穿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这一主线,抓住了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和核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探究的欲望,引发思维认知冲突
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对所探究问题的热情程度及在探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利用趣味实验“穿越电磁隧道”来引入新课,巧妙设置悬念,引出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并极力渴望知道其中的缘由,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探究的热情,为以下的探究教学做好铺垫,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对实验2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利用实验2中的方法也会产生感应电流,与学生已有知识“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产生强烈的冲突,进一步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对真理的追求,把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地吸引在了课堂之中。
再通过对实验3的探究,分组讨论、交流成果,概括出结论,成功解释以上三个实验,达到知识点的统一,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探究的乐趣。
最后设计的两个拓展思维的课后探究活动,给学生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激励着他们课后自主的去学习和探究,有利于学生的课后发展。
2、体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
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是探究式学习的本质与核心。
本教学设计在探究问题的生成,探究方案的设计,探究行动的开展,探究结果的构建上,围绕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这一核心来展开,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本质。
在整个探究教学活动中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认真分析,不时提出问题,通过亲自进行方案设计、寻找资料、动手实验、交流成果等活动,更好地培养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交流协作等能力,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
课堂中对法拉第受“电生磁”思想的启发,作出“磁生电”的猜想,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规律的物理学史料的介绍,使学生们感受到了法拉第的这种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科学发现需要坚持,体现了对学生人文思想的熏陶。
3、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领悟科学研究方法
将研究性学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首先提出法拉第“磁生电”的设想,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获得亲身经历和感性认识,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分析,抽象出结论,再通过设计实验验证,最后通过思维拓展的两个课后探究活动,应用知识。
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一般历程:设想→实验探究→理论→再实验验证→应用。
让学生在经历中感悟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问题研讨
1、课堂秩序比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控制,时间安排上存在不确定性。
2、学生获取知识比较分散、参差不齐,须通过教师的导向、点评、规范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
3、对于这堂课如何更好地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这方面还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探索,争取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