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语文第十二册第十三课《友谊》教案

合集下载

《友谊》团队辅导教案

《友谊》团队辅导教案

《友谊》团队辅导教案第一篇:《友谊》团队辅导教案《友谊》团队辅导教案一、活动目标让学生说出内心的想法(交友过程中的问题或者牢骚)以达到加强人际沟通的目的,使学生在互动和团队合作中体验友谊的重要性,并在相互了解的前提下,增进友谊,提高追求真挚友谊的热情,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二、活动准备1、每人准备一张心型卡片。

2、《高山流水》、《找朋友》、《友谊地久天长》、《爱的奉献》等歌曲3、课桌排列为四人一组。

三、活动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真挚友谊的重要性,能够解决一些交友过程中的小问题。

四、活动过程导入:导入语:时光在变,世界在变,我们也在变,当小孩子的天真烂漫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父母、老师的权威也在慢慢褪色,友谊成为每一颗年轻心灵的强烈渴望。

在学校里,我们希望和老师、同学们快乐的沟通;在家庭中,我们渴望与父母、兄弟姐妹和睦地相处。

世界著名人际关系心理学家卡耐基曾说过:“好的人际关系影响人的成功85%以上。

”我们应当追求什么样的友谊呢?你在交友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呢?下面让我们在一段乐曲中,敞开心扉来说一说。

多媒体播放《高山流水》音乐,教师讲解《知音》的故事。

学生互相谈谈自己有没有真正的知音。

教师:在人生的道路上,在寻觅友情的道路上,我们都会经历一些考验与磨练,只有捧出一颗心,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我们才能拥有一棵参天的友谊之树,假如你心中充满了对真挚友谊的渴望,请以我们这一节课作为新的起跑线。

教师出示课件:活动一:捧出一颗感恩的心在心形卡片上写出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七嘴八舌大声地说一说,然后在全班范围内寻找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来做朋友。

多媒体播放歌曲《找朋友》,找好朋友后,深深握手,围成一组。

学生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随着乐曲,做出鞠躬、敬礼、握手等动作,甚至有的同学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这些动作,即使是好朋友,也没有这样直接表达过,这次活动,给了他们表达自己内心情意的机会。

教师: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志趣相投的同伴,下面老师要检测一下,咱们有没有发展友谊的真正基础,看大家是不是心心相印。

中班教案《友谊》

中班教案《友谊》

中班教案《友谊》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第四章第二节《友谊》。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建立和维护友谊。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友谊的含义,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习惯。

3. 培养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宽容和谦让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友谊的含义,以及如何去建立和维护友谊。

难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习惯,以及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宽容和谦让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友谊,友谊的重要性。

2. 教材内容讲解(10分钟):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友谊的含义,以及如何去建立和维护友谊。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理解如何去尊重他人,理解宽容和谦让的意义。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通过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的内容。

5. 小组讨论(5分钟):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去建立和维护友谊,以及如何去尊重他人,理解宽容和谦让的意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友谊含义重要性建立与维护七、作业设计1. 请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内容可以包括你对友谊的理解,以及如何去建立和维护友谊。

答案:略2. 请举一个例子,说明你如何去尊重他人,理解宽容和谦让的意义。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理解了友谊的含义,以及如何去建立和维护友谊。

同时,学生也应该已经学会了如何去尊重他人,理解宽容和谦让的意义。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去思考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去应用所学的内容。

教师也应该及时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和指导。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要部分,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友谊,友谊的重要性。

教科版《友谊》教案

教科版《友谊》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友谊的概念,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交往,乐于结交新朋友的良好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友谊的定义:朋友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关爱和帮助。

2. 友谊的重要性:朋友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帮助我们成长,提高生活质量。

3. 建立友谊的方法:主动交往,真诚待人,乐于付出。

4. 呵护友谊:学会倾听,尊重对方,正确处理冲突。

5. 友谊的力量:朋友间的鼓励、陪伴和支持能帮助我们度过困难,迎接挑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友谊的概念,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

2. 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以及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交往中感受友谊的力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友谊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友谊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友谊场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友谊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友谊的兴趣。

2. 讲授友谊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概念,认识到友谊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3.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建立和呵护友谊,分享自己的经验。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友谊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友谊场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友谊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和创意分享。

3. 角色扮演评价: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演技、应变能力和对友谊的理解。

2024年《友谊》参考教案

2024年《友谊》参考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语文》第九单元“人际关系”章节,详细内容为课文《友谊》。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将理解友谊的内涵,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学会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体会友谊的内涵。

2. 教学重点:掌握生词和短语,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卡片、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预习课文,圈出生词和短语,尝试朗读课文。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友谊的内涵。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情景,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表达。

6.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写一篇关于友谊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1. 《友谊》2. 主要内容:生词和短语句子分析友谊的内涵建立和维护友谊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友谊故事答案: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友谊的作文。

2. 作业要求:不少于300字,用词准确,语句通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与人交往,体会友谊的珍贵,学会关爱他人。

同时,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友谊的书籍,拓宽视野。

关于友谊的教案

关于友谊的教案

友谊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友谊的定义和意义。

2. 形成良好的友谊观念,学会分辨真假朋友。

3. 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和与人沟通的信心。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友谊的意义和分类。

2. 如何在交往中保护自己。

3. 如何处理矛盾和冲突。

4. 友情的维护。

三、教学难点1. 了解朋友的本质,分辨真假朋友。

2. 学会处理人际冲突。

四、教学方法1. 活动探究法2. 群体讨论法3. 角色扮演法4. 任务型教学法五、教学内容1. 导入环节“手拉手,一起走。

”声音在耳边响起,仿佛是友谊的歌声。

同学们一边手牵手,一边进入教室,充满了课堂的温馨和友情氛围。

2. 预习环节请同学们在课前思考一个问题:“你眼中的朋友是什么样子的?”请他们自己或找一名同桌在白板展示自己的答案,进行讨论,老师及时点评。

3. 学习环节(1)了解友谊的定义及分类友谊是人类之间建立情感联系的一个重要方式。

友谊可以分为不同等级和类型。

请同学阅读课本上“友谊的分类”一节,进行交流。

(2)学会分辨真假朋友生活中,同学可能会遇到很多人,有真心待你的,也有虚伪的,如何分辨真假朋友,让自己遇到合适的友情呢?请同学阅读课本上“真假朋友”一节,进行讨论,或者在朋友相互介绍时,选择一件事情来练习,让同学分组分析这个事情,并献上自己的意见。

(3)如何在交往中保护自己朋友之间相互帮助是很重要的,但是,当遇到一些危险或处于弱势地位时,我们就需要知道如何在交往中保护自己。

请同学阅读课本上“保护自己”一节,展开群体讨论。

(4)如何处理矛盾和冲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矛盾和冲突。

如何处理矛盾和冲突很重要。

请同学阅读课本上“矛盾和冲突”一节,进行角色扮演,演练真实生活中的场景。

(5)友情的维护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的,需要长时间的维护和巩固。

请同学阅读课本上“友情的维护”一节,进行情景模拟和讨论等任务。

4. 课堂检测请同学根据课本练习册,完成单元测试。

教科版《友谊》教案

教科版《友谊》教案

一、教案主题:友谊的力量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认识到朋友对我们的影响。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积极交往,乐于助人的品质。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力量,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二、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友谊的定义,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朋友。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关于友谊的正面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友谊的力量。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建立友谊,如何维护友谊的。

5.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三、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讲解友谊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朋友对我们的影响。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生活中建立友谊的场景。

3.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通过游戏等方式体验友谊的力量。

4.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反思自己在友谊中的表现。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友谊的作文,可以是自己的经历,或者是对友谊的理解。

五、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友谊的力量,并在实际生活中能运用所学。

也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看是否有学生对友谊的理解存在误区,需要及时纠正。

六、教案主题:建立友谊的技巧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建立友谊的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主动沟通、善于倾听的品质。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技巧在生活中建立友谊。

七、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建立友谊。

2. 新课导入:介绍建立友谊的技巧,让学生明白如何与人交往。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关于建立友谊的正面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友谊的力量。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运用技巧建立友谊的。

5.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八、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讲解建立友谊的技巧,引导学生学会与人沟通。

《友谊》参考教案

《友谊》参考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主题为“友谊”。

详细内容包括:1. 学习课文《友谊》;2. 掌握生字词:友谊、珍贵、真诚、互相、帮助、关心等;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友谊的重要性;4. 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友谊。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友谊的珍贵;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友谊的珍贵;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友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挂图、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进而引入课题;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3. 课堂讲解: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解释词义,指导学生正确书写;4. 精讲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友谊的珍贵;5. 实践活动: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友谊,进行分享;6.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关于友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友谊》2. 生字词:友谊、珍贵、真诚、互相、帮助、关心等;3. 课文结构:友谊的内涵、友谊的表现、友谊的珍贵;4. 核心句子:友谊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我们要珍惜友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3)思考:你是如何对待朋友和友谊的?2. 答案:(1)略;(2)例文:友谊是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有了友谊,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我的朋友小红,在我遇到困难时,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让我感受到了友谊的温暖。

我也要像她一样,关心朋友,珍惜友谊;(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故事、讨论、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友谊的珍贵。

2024年《友谊》中班教案

2024年《友谊》中班教案

2024年《友谊》中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材《友谊》,主要围绕第二章“我们都是好朋友”展开,详细内容涉及第一节“认识新朋友”和第二节“和好朋友一起玩”。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友谊的重要性,懂得尊重和关心他人。

2. 培养幼儿主动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主动与他人交往,克服胆怯心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遵守规则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卡片、友谊树图片、小礼物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棒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新朋友,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主动与教师交流,了解新朋友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故事卡片,讲述一个小动物找朋友的故事,引导幼儿认识友谊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主动与他人交往。

4. 课堂互动(10分钟)教师出示友谊树图片,让幼儿用彩泥制作小礼物,挂在友谊树上,培养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5. 规则意识培养(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主题:我们都是好朋友2. 内容:认识新朋友和好朋友一起玩友谊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好朋友让幼儿画出自己的好朋友,并简单描述他们之间的友谊。

答案示例:我画的是我的好朋友小明,他和我一起玩,一起学习。

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教师可组织家长参与活动,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我的好朋友”画作,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巩固友谊的主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主动与他人交往,克服胆怯心理。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遵守规则的意识。

3.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扮演新朋友与幼儿互动。

4. 作业设计:让幼儿画出自己的好朋友,并简单描述他们之间的友谊。

一、克服胆怯心理,学会主动交往2. 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给予积极评价,增强幼儿自信心。

聋校语文第12册教案

聋校语文第12册教案

聋校语文第12册教案【篇一:聋校实验教材第十二册第六课家乡的桥教学设计】6、家乡的桥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词语,会用“各不相同”,“情趣”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家乡小桥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感情。

3、学习按课文提示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4、能正确地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5、能观察一个建筑或一处场所,说、写一段话,讲清楚它的名称和造型特点。

6、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具准备:挂图放大课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学生理解家乡的桥在造型与名称上的特点以及小桥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哪些乐趣。

教学难点是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时间:5课时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家乡小桥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感情。

2.分析课文第一、二段,能说出段落大意。

3.详细讲解第二段,能找出两个比喻句,并能说出用什么比喻什么。

4.通过讲解第二自然段,从作者对家乡的桥造型美的回忆中,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复习自读课文,请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家乡的桥的哪些特点?小桥多造型千变万化名称美极了孩子们的乐园二、口述目标三、新授1.教学第一段(1)指名读课文。

(2)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我的故乡在哪里?故乡的小桥为什么那么多?故乡的小桥显示出什么重要性?(3)让学生读这一段。

(4)说说这段段落大意。

(讲故乡的小河长小桥多。

)2、教学第二段。

(1)读课文。

(2)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小桥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家乡的桥都是石桥,在造型上却是千姿百态。

)(3)这段讲了哪几种造型的桥?它们各有什么特点?(4)让学生找出这段话里的两句比喻句,并说一说用什么比喻什么。

(5)让学生理解下面一句话:夜里,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讲月亮婆婆的家呢!(6)让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巩固练习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段,说说家乡小桥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友 谊》教学设计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友 谊》教学设计

第七课友谊教学目标:1、师生情、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

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

2、唱好二声部合唱《手拉手》、《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情谊。

3、欣赏声乐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体验人间的情和爱,并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内容: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表演《手拉手》《可爱的苹果》教学重、难点:1、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2、欣赏乐曲创编舞蹈。

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师:人与人表示友好、友谊、友爱等,最常用的是什么动作?(学生回答略)二、初步感受音乐:1、初听歌曲,想想歌曲唱了什么?(生答略)2、复听,思考:这首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哪一种节奏型出现得比较多?你能试着拍一下吗?三、学唱歌曲1、再次聆听,让学生跟着旋律试唱歌谱。

2、老师边弹伴奏边示范演唱歌曲的高声部歌谱。

1、学生跟着伴奏学唱,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大家共同解决或找同学帮忙。

2、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把高声部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

3、继续聆听歌曲,四人小组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4、请学生当老师,能干的先示范读,然后再帮助读得有困难的同学。

5、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告辞。

6、跟着音乐,把歌词带进旋律里演唱。

7、老师随机指导。

10、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高声部。

四、学习歌曲的二声部1、听老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学生哼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3、把衬词带到旋律当中演唱。

4、指导低声部的演唱。

五、表演歌曲1、按要求分组自由选择表演形式。

(叠加节奏、采用打击乐器、创编舞蹈等)2、分组展示、3、评价六、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手拉手》二、欣赏《我的朋友在哪里》1、做“找朋友”的游戏导入(分组进行,播放《找朋友》音乐)2、说说心情。

第13课愿友谊地久天长

第13课愿友谊地久天长

第13课愿友谊地久天长【教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人际交往遇到障碍的原因,以及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与技巧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了解几种有效的人际交往方法与技巧。

能力目标能自我分析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原因,并掌握适合自己的人际关系方法与技巧,如换位思考、倾听、有效沟通、赞美等;能积极主动地进行人际交往,学会与同学或同伴和谐相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极面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困惑与障碍,能够主动与同学或同伴友好交往,并拥有稳定的情绪状态,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增强自己的信任感、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分析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掌握与同学或同伴交往的倾听、赞美、信任等技巧,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真正尊重别人、真诚倾听;能运用人际交往方法与技巧。

【教学方法】教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体验法、讨论、游戏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法、体验学习法等。

【教学用具】互联网、自备课件、自备材料。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注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播放周华健的《朋友》高潮部分(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师:这是谁的歌曲,歌名是什么?(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入课题——愿友谊地久天长。

设问: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要有友谊?出示图片: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引导学生思考需求层次理论,即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犹太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是行为科学理论之一。

自我实现指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

师: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人是社会人,要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能满足个体爱的需要和尊重需要。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友谊》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友谊》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友谊》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中班教材《幼儿情感与社会认知》第四章《同伴关系》设计,详细内容围绕友谊的内涵、友谊的表现以及如何建立友谊等方面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友谊的概念,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建立友谊的能力,提高同伴交往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友谊的内涵、如何建立友谊。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建立友谊的能力,学会关爱同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友谊主题的故事书、图片、友谊树模型。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内涵和意义。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讲解友谊的表现,如分享、关心、帮助等,让学生明白友谊的具体行为。

3. 课堂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的友谊故事,讨论如何建立友谊。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画一棵友谊树,树上贴上代表友谊的果实,如分享、关心等。

5. 互动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主动与他人建立友谊。

六、板书设计1. 友谊的概念2. 友谊的表现3. 建立友谊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与朋友的友谊故事。

2. 答案:学生需画出与朋友之间的友谊故事,并在画纸上简单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友谊的认知和交往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庭和社区中,主动与他人建立友谊,关爱同伴,将友谊传递给更多的人。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互动游戏的组织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通过生动的故事、图片等教具,直观地展示友谊的内涵,使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

《友谊》中班教案

《友谊》中班教案

《友谊》中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社会性与情感教育》教材中班上册第四章《友谊》第一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友谊的含义,学会关心他人,体验友谊的温暖;通过故事、讨论、实践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和感受友谊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友谊的含义,认识到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关心和支持。

2.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乐于分享的品质,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3.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表达对朋友的关爱,体验友谊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友谊的内涵,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乐于分享、主动关心他人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友谊树图片、友谊卡片。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与朋友相处的快乐。

引导幼儿分享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友谊。

2. 故事分享(10分钟)教师讲述《友谊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关心和支持。

讨论故事中的人物特点,让幼儿理解友谊的含义。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友谊树图片,讲解友谊树的寓意,引导幼儿关爱他人,为友谊树浇水、施肥。

出示友谊卡片,讲解如何用卡片表达对朋友的关心和祝福。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友谊卡片,让幼儿为身边的朋友制作友谊卡片,表达关心和祝福。

引导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学会分享、互相帮助。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友谊卡片,让幼儿感受到友谊的温暖。

六、板书设计1. 友谊树图片2. 友谊的含义3. 学会关心他人,体验友谊的温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你的朋友制作一张友谊卡片,表达你的关心和祝福。

答案:略。

2. 家庭作业:与家长一起分享今天学到的友谊故事,并尝试为家长制作友谊卡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理解友谊方面的困难,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部编本《友谊》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教案

部编本《友谊》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教案

部编本《友谊》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教案背景介绍部编本《友谊》优质课公开课教案在评选中获得了奖项,以下是该教案的内容和特点。

教案内容该教案主要围绕《友谊》这一主题展开,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和如何建立健康的友谊关系。

教案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友谊并培养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2. 导入活动通过互动游戏和相关图文信息,激发学生对友谊主题的兴趣,并引发思考。

3. 情感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友谊互动,讨论友谊的重要性和特点,以及如何处理友谊中的困难或冲突。

4. 文学赏析以相关文学作品为例,让学生欣赏和理解友谊在文学中的呈现形式和作用。

5.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他们共同制定友谊维护守则,进一步加深对友谊的认识和理解。

6. 教学反思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研究成果和个人成长,鼓励他们积极应用所学内容到实际生活中。

教案特点该教案具有以下特点:1. 引人入胜通过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感的导入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研究兴趣。

2. 情感教育融入通过情感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关爱他人的能力,提升友谊的重要性。

3. 多元素结合结合文学赏析、小组合作等多个教学元素,让学生在不同层面加深对友谊的理解。

4. 实践应用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和教学反思,鼓励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积极的友谊观念。

结束语部编本《友谊》优质课公开课教案凭借其内容丰富、情感教育融入的特点,在评选中获得了奖项。

教案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加深对友谊的认识,提高情感意识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它提供了一个丰富而有趣的研究体验,使学生从中获得成长和启发。

中班教案《友谊》

中班教案《友谊》

中班教案《友谊》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教材《社会·情感》章节中的“友谊”主题。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友谊的概念,学会分享与帮助,体验友谊的温暖和力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友谊的含义,认识到朋友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分享、帮助他人的品质,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3. 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学会关心、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友谊的含义,学会分享与帮助。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主动关心、关爱他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友谊主题故事书、图片、卡片、友谊树挂图。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主人公之间的友谊,讨论友谊的重要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卡片,讲解友谊的内涵,引导学生学会分享与帮助。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友谊树”手工制作,互相分享材料,协作完成。

4. 小组讨论(5分钟)5. 情景剧表演(10分钟)学生自编自导情景剧,展示友谊的力量,学会关心、关爱他人。

六、板书设计1. 友谊的含义2. 学会分享与帮助3. 体验友谊的力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友谊的画,描述画中的情景。

答案:学生作品,描述友谊的温暖和力量。

2. 作业题目:写一篇关于好朋友的日记,记录与好朋友之间的趣事。

答案:学生作品,体现友谊的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关心、关爱他人,将友谊的温暖传递给身边的人。

组织一次“友谊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友谊故事,增强班级凝聚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中友谊的内涵阐述。

3. 小组讨论环节的问题设计。

4. 情景剧表演的策划与实施。

5. 作业设计中关于友谊主题的创意表达。

教科版《友谊》教案

教科版《友谊》教案

教科版《友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友谊的含义,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珍惜友谊,积极交往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与人合作和分享。

二、教学内容1. 友谊的含义: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相互支持与帮助。

2. 友谊的重要性: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 建立友谊的方法:主动交往,真诚待人,善于倾听。

4. 维护友谊的技巧:尊重他人,解决冲突,学会分享。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友谊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学会建立和维护友谊的方法。

2. 难点: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尊重他人,解决冲突,学会分享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友谊的认识和经验。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人物或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友谊。

3. 情景剧:设计情景剧,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会与人交往和沟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友谊,友谊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友谊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人物或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友谊。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友谊的认识和经验。

5. 情景剧表演:设计情景剧,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会与人交往和沟通。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友谊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反省。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友谊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回答、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友谊概念的理解。

2. 学生交往能力的提升: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3. 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反应和课后反馈,评估他们对友谊的态度和价值观是否有积极变化。

七、教学资源1. 教科书:《友谊》相关章节内容。

2. 辅助材料:友谊相关的文章、故事、视频等。

3. 活动器材:用于情景剧表演的道具、服装等。

中班语言友谊教案

中班语言友谊教案

中班语言友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为《友谊》,主要内容包含了友谊的重要性,如何与他人建立友谊以及如何维护友谊等相关知识。

此章节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于友谊的思考,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朋友对自己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懂得与人分享和交流。

3. 通过对友谊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友谊的含义,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到友谊的力量,激发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讲述两个同学从陌生到相识,从相识到成为好朋友的过程,引发学生对于友谊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找到关于友谊的定义,解释友谊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朋友对自己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友谊,如何维护友谊等相关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练习题,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巩固。

5. 小组讨论(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如何与人分享和交流。

6. 学生分享(5分钟):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让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7.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小结,强调友谊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友谊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朋友对自己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学会与人分享和交流关爱他人,乐于助人七、作业设计1. 请用笔记本记录下今天学习的内容,包括友谊的定义,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他人建立友谊等相关知识。

友谊教案[最终版]

友谊教案[最终版]

友谊教案[最终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社会学》教材中“人际关系”章节的第三部分:“友谊的力量”。

详细内容包括:友谊的定义及其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友谊的建立与维护;网络时代下的友谊变化;友谊与人际关系的其他形式比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友谊的内涵,认识到友谊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建立和维护友谊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网络时代下的友谊变化,增强网络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友谊的维护和网络时代下的友谊变化。

重点:友谊的定义、友谊的建立与维护、网络友谊的正确看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友谊的小视频,让学生感受友谊的力量,引发他们对友谊的思考。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友谊的定义、特点,以及友谊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友谊建立和维护的方法,以及网络友谊的正确看待方式。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生活中友谊的力量,讨论网络友谊的利与弊。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友谊的力量》2. 板书内容:友谊的定义与特点友谊的建立与维护网络友谊的正确看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友谊的定义及其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

针对网络友谊,谈谈你的看法,并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 友谊的定义:友谊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关爱、支持的情感联系。

在社会交往中,友谊可以给人带来温暖、力量和安全感,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发展。

2. 建立和维护友谊的方法:真诚待人、尊重对方、关心对方、共同进步等。

3. 网络友谊的看法及建议:网络友谊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

正确看待网络友谊,既要充分利用其便利性,拓展人际关系,又要保持警惕,防止网络诈骗和沉迷。

建议: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保护个人隐私,慎重结交网友,保持现实生活中的友谊。

中班教案《友谊》

中班教案《友谊》

设计意图友谊虽然是一种抽象的情感,却体现在朋友之间的具体事情之中。

本活动意图是通过直观的情景,帮助幼儿理解友谊的含义。

本活动以引导幼儿看图讲述为主,引导幼儿在观察、想象中学习讲述故事。

并利用赠送爱心的游戏方式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及进一步增进朋友间的友谊之情。

本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用语言描述画面呈现的情景,难点是理解友谊的含义,知道朋友间需要鼓励、友善。

活动目标(一)观察画面,用语言描述画面呈现的情景。

(二)理解友谊的含义,知道朋友间相处需要鼓励、友善。

活动准备挂图第2号,幼儿人手一个红色不干胶剪成的爱心。

活动过程(一)什么是友谊(设疑激趣:提出问题“什么是友谊”,引起幼儿的思考,引出故事。

)1.你知道什么是友谊吗?幼儿大胆表述,教师倾听幼儿对“友谊”的理解。

2.友谊是好朋友之间浓浓的爱,让我们来听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

(二)两个好朋友的友谊(看图讲述: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画面,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画面,感受画面中好朋友之间浓浓的友谊。

)1.引导幼儿观察挂图第一幅,讲述:两个小朋友早上见面时,他们会怎样说?2.上幼儿园时,说“早上好”,晚上回家说“再见”,这就是好朋友之间的友谊。

3.出示挂图第二幅,引导幼儿观察,小女孩为什么哭?她的好朋友小男孩是怎么做的?4.结合幼儿回答,教师讲述:友谊就是别人笑话我,你总是在我身边,轻轻地递上纸巾,这是暖暖的友谊。

5.出示挂图第三幅,引导幼儿观察、描述:男孩在爬攀登架,女孩在一旁怎么做?6.结合幼儿回答,教师讲述:友谊就是经常给你鼓掌,大声地说:“加油!加油!你真棒!”7.出示挂图第4、5和第6、7幅,教师用温柔、柔和的语气完整讲述故事。

(三)友谊满心田(情感体验:以“贴爱心”的形式让孩子们互相表达彼此的爱,感受浓浓的友谊。

)1.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们之间有浓浓的友谊吗?说说你们的故事吧!2.引导幼儿说说和谁是好朋友,互相之间有哪些友好的行为。

3.把爱心贴在自己的好朋友身上,并对他说“我爱你”“我喜欢你”。

《友谊》优秀教学教案

《友谊》优秀教学教案

友谊
在儿童同伴经历研究中,有一种双向关系得到了研究者极大的关注,其程度要超过其他任何一种双方关系,那就是友谊。

友谊的构成属于很古老的哲学问题,其中一些观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一提。

第一,友谊是一种互惠关系,友谊双方都必须肯定并承认这种关系。

互惠是友谊区别于非互惠关系(即仅仅一方被另一方吸引的关系)的特征。

有时候儿童出于自我表现的目的,认为其他儿童是自己的朋友,而其实别人并没有把他当成朋友。

第二,感情的互惠性是将两个朋友捆绑在一起的重要但并非唯一的纽带。

双方相互依赖主要源于社会情绪动机而非工具性动机。

但儿童通常会出于工具性原因而彼此寻找并结成朋友。

共同的天分或兴趣会使原本没有交往的儿童走到一起。

共同或互补的天分或兴趣能够促成并维系友谊。

然而,它们本身并非友谊的基础。

友谊的基础是互惠性的喜爱。

第三,友谊是自愿的,而非被迫或指定的。

在一些特定的文化或者环境里,甚至是刚出生的婴儿就会被指派为他人的朋友。

尽管这种关系具有友谊的一些特性,其结果也与自愿的人际关系有共同之处,但大多数学者认为,由于这种关系具有非自愿性,不属于友谊。

摘自:戴蒙、勒纳主编,林崇德等译,《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第三卷(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友谊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理解课文句子意思。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中国小朋友为日本小朋友画画所表达的中日小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学习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3、能有表情、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认真朗读,加强了解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对作者心情的体会。

难点是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观察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放大课文、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一个小女孩拿着水彩和画笔,她身后是她画好的两幅画。

一幅画的是几个人在练武术。

另一幅画的是一个中国小朋友和一个日本小朋友在一片梅树前热烈拥抱。

教师:这个小女孩为什么画这两幅画?画上的内容是什么含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课。

板书:13、友谊
二、新授。

1、让学生读课文,完成“思考.练习”中的问题.
美术小组接受的任务是。

“我“画了两幅画,一幅是,一幅是。

(1)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3)教师小结。

2、让学生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可指导学生抓住“一天早上“,“下午”,“当晚霞在天边燃烧的时候“这些句子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我们“美术小组接受了光荣的任务―为日本小朋友画画。

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我“画了《中日小朋友友谊之花》和《小武术》两幅画。

第三段(第4、5自然段)讲画画完了,“我”觉得画上的每一笔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3、让学生分段读课文。

4、教学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帮助学生理解第一段。

点明时间:一天早上
人物:我们美术小组
什么事:接受一项任务为日本小朋友画画
(3)让学生读这一段,并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讲我们美术小组接受一项光荣的任务―为日本小朋友画画。


(4)让学生读这一段。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读课文,回答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并给课文分了段,了解了美术小组接受一项光荣的任务―为日本小朋友画画。

五、作文。

认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让学生说说美术小组接受的任务是什么。

二、新授。

教学第二段(第2、3自然段)
1、让学生读这两个自然段。

2、让学生说说:“我”为日本小朋友画了哪两幅画?
3、让学生读课文,进一步讨论,教师小结:这两幅画的内容各是什么,“我”为什么为日本小朋友画这两幅画?
(学生读课文,自己找出答案,教师小结)
4、结合挂图,理解画上的内容。

5、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及作者的心情。

三、巩固练习。

让小说自由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二段,了解了“我”为日本小朋友画了两幅画,一幅是《中日小朋友友谊之花》,一幅好似《小武术》,表达了“我”对日本小朋友的真挚感情。

五、作业。

让学生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让学生说说:
“我”为日本小朋友画了哪两幅画?“我”为什么画这样的两幅画?
二、新授。

1、指名读课文第三段(第4、5自然段)
2、让学生读,说说:
什么时间“我”画完两幅画?画完画,“我”有什么感想?(“我”画了整整一个下午,非常认真。

“我”站起失神,“仔细端详着画面”,说明“我”确实对这两幅画倾注了自己的心意。

“画上的每一笔”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是“仔细端详”后自然产生的想法。

“啊,飞吧,我的画,飞到京都去,飞到奈良去,告诉日本小朋友,就说我们中国小朋友向他们问好。

”表达了“我”丰富的想象和对日本小朋友永远友好的激情。


3、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这一段课文。

三、让学生有表情、流畅地朗读课文。

四、让学生读课文,回答:
1、我们美术小组接受什么任务?
2、“我”为日本小朋友画了哪两幅画?画的内容是什么?表达“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教师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