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人之轶事
古代大诗人的轶事有哪些
![古代大诗人的轶事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6659c45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4.png)
古代大诗人的轶事有哪些古代诗人的奇闻趣事1、苏东坡以诗讽仕途苏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才华横溢,成就卓然,但因他耿介正直,仕途坎坷,晚年惨淡,曾作《静坐》诗一首:“无事只静坐,一日如两日,若活七十岁,犹如百四十。
”政治失意,无所事事,本是痛苦的事情,苏东坡却还来黑色幽默,把活70岁当作140岁,露出几多苦涩与辛酸。
他还写《洗儿》诗:“人家养子爱聪明,我为聪明误一生。
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害到公卿。
”进一步表达了他对当时官场黑暗的抨击与讽刺。
2、赶考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
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
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
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
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
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
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3、骆驼在动物园里的小骆驼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那么地长?”骆驼妈妈说:“当风沙来的时候,长长的睫毛可以让我们在风暴中都能看得到方向。
”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丑死了!”骆驼妈妈说:“这个叫驼峰,可以帮我们储存大量的水和养分,让我们能在沙漠里耐受十几天的无水无食条件。
苏轼有趣小故事
![苏轼有趣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8e84449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f.png)
苏轼有趣小故事相传在宋代,有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名叫苏轼。
他的一生涵盖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下面我们将分享其中一些。
故事一:醉酒作文苏轼是个酒量不错的人,他尤其喜欢在酒后挥毫写字。
据说有一次,苏轼在醉酒后,把一篇文章写在了墙上。
第二天酒醒后,他看到墙上的字迹,非常满意。
于是,他将墙壁砌砖取下,将这篇醉酒作文保存了下来。
这个故事也反映了苏轼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自信,他相信自己的作品就算是在醉酒状态下也能写出不俗的水平。
故事二:马上功名苏轼一生中经历过许多的官场波折,被贬到了荆州。
而在那个时代,官员的地位和金钱是息息相关的。
苏轼有一次为了博得上级的认可,以马上官员的功名为赌注,与一位同僚比试骑马射箭。
苏轼临危不乱,竟然一箭命中了目标,赢得了比赛。
这个故事反映了苏轼在官场中的机智和胆识,也彰显了他对声望的追求和渴望。
故事三:奇异的隐士苏轼崇尚自由和追求真理,曾经有一段时间他过着隐居的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他和一位名叫黄庭坚的诗人成为了好友。
他们经常一起吟咏诗篇,交流学术。
有一天,两人共同决定躲在一个大箱子里,出洞察世事的变化。
他们躲了很久,等他们再次探出头来时,发现已经过了七天,外面的一切都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苏轼和黄庭坚对于自由的向往,也显示了他们对于世事的洞察力和思考力。
故事四:诗酒趣事苏轼是个幽默风趣的人,他经常利用诗词和酒来娱乐自己和他人。
有一次,苏轼在赴宴之前,事先将纸鸢打捆送给宴会的主人,然后写了一首诗作为贺礼。
等到苏轼参加宴会时,主人看到了捆放纸鸢的地方,深受感动,过来向苏轼表示感谢。
然而,苏轼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第二份礼物,却是一只真正的小鹰,笑着说道:“听过‘纸上得来终觉浅’吧。
”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纷纷称赞苏轼的诗词才华和幽默感。
这些有趣的小故事仅仅展示了苏轼丰富多彩的人生和他在文学领域中的卓越才能。
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为传颂,他的故事也以独特的方式延续至今。
虽然时光已逝,但苏轼留下的趣事和佳作仍然为我们所喜爱。
唐宋文人趣事
![唐宋文人趣事](https://img.taocdn.com/s3/m/a9c7793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1.png)
唐宋文人趣事唐宋文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他们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性格各异,生活中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些唐宋文人的趣事吧。
一、苏轼与黄州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曾被贬黄州。
据说当时黄州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苏轼在这里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然而,苏轼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在黄州期间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在黄州时,苏轼还为当地百姓修建了水利工程,改善了当地的灌溉条件,被称为“苏黄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处境困难,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二、王安石与“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主张变法,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被称为“新法”。
然而,这些改革措施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对,甚至引发了一场规模庞大的政治斗争。
面对强烈的反对声音,王安石并没有退缩,而是坚持自己的信念,力图推动改革。
尽管最终他的改革并没有成功,但他的勇气和坚持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杜甫与贫困生活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然而,尽管杜甫的才华出众,他的一生却过得十分艰难。
他多次遭遇战乱和贫困,生活十分困苦。
但即使在贫困的情况下,杜甫依然坚持写作,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他的诗歌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白居易与酒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喜欢喝酒,而且酒量很大。
有一次,他在宴会上喝醉了,回到家中后,竟然将自己的鞋子当成了枕头,睡在了门口。
第二天早上醒来后,他发现自己的脚一只鞋子都没有,于是大笑着说:“我这一醉,给鞋子送了一双。
”这个故事反映了白居易豪放的性格和对酒的热爱。
五、欧阳修和“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名篇《醉翁亭记》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这篇文章以描写一个酒鬼的形象为主线,通过对酒鬼的描写,表达了欧阳修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洞察。
文章中有一句名言:“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思是说酒鬼喝酒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醉,而是为了寻找内心的宁静和自我解放。
宋代名人故事
![宋代名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0f9223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63.png)
宋代名人故事宋代的著名人物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宋代名人故事:1.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苏轼兄弟有个老乡,来求苏轼给个差事做。
苏轼没同意,那人说:“我去找子由试试。
”苏轼说:“我给你讲个故事,从前有个人特别穷,就想盗墓致富。
他看到两座古墓,费好大劲挖开一座,里面坐着一个面黄肌瘦的人。
墓中人说:‘我是伯夷,当年是饿死的,坟里没有能帮你的东西。
’盗墓人很沮丧,想挖开另外一座碰碰运气,伯夷说:‘劝你还是别白费力气,那个墓里是我弟弟叔齐,你看看我的样子,他也好不了哪去。
’”故人听了,大笑离去。
2.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他创立了“理学”,成为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朱熹有足疾,曾有一个江湖郎中来为他治疗。
针灸以后,老夫子感到腿脚轻便了不少。
朱十分高兴,重金酬谢的同时,还送给这个道人一首诗:“好多年走路靠一根瘦竹撑动,想不到针灸还真有神奇之功。
扔开拐杖出门儿童看了发笑,这难道就是从前匍匐而行的老翁?”道人拿了朱熹手书的诗章,就离去了。
没几天,朱熹足疾重新发作,且比没针灸前更厉害了。
急忙派人去追寻道人,已不知道逃到那里去了。
朱叹息道:“我不是想惩罚他,只是想追回赠的那首诗,唯恐他拿去招摇撞骗,误了别人的治疗。
”3.辛弃疾:南宋著名将领、词人,他以豪放奔放的词风和深厚的爱国情感而著称,被誉为“词中之龙”。
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
21岁的辛弃疾聚集了当地2000多名男儿,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
而辛弃疾因为读书能文,在队中担任掌书记。
当时队里有个叫义端的和尚,私自盗走了军中大印。
辛弃疾知道此事后,连夜骑马捉拿义端。
和尚大慌,一个回马枪甩了过去。
少年面不改色,一个闪避,抬手一剑刺穿对方胸口,那人随即倒地。
这就是少年辛弃疾,勇猛无畏。
而真正让他名声鹊起的是之后发生的一件事。
金军北撤时,辛弃疾被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以合力之势围攻金军。
宋朝文人雅士的生活趣事,比现代人过得都精致
![宋朝文人雅士的生活趣事,比现代人过得都精致](https://img.taocdn.com/s3/m/d58db5e66137ee06eff918a7.png)
我国古代的唐宋时期,经济富足,国泰民安,文化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相应的人民生活水平也会提高,在这一时期就有不少的文人雅士,比如就有为我们所熟知的唐宋八大家。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文人雅士的生活趣事,看看他们是怎么个风雅法?宋朝文人四艺---“烧香、点茶、挂画、插花”。
图为赵佶绘画的《听琴图》局部,图中有一个十分雅致的香几,香几上搁着一个小巧的白瓷香炉,香炉正飘着袅袅轻烟。
烧香即宋朝的香道。
宋朝之前,烧香只限于贵族与佛堂,到了宋代,香道已扩展至整个士大夫阶层,成了典型的文人雅事之一。
宋人在家居、宴客、读书的时候,都会在香炉中点燃香料,使整个环境都沉浸在沁人心脾的香气中。
黄庭坚还提出“香之十德”:感格鬼神、清净身心、能拂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碍,由此可见宋人对香的珍爱。
在中国茶艺史上,宋人的烹茶方式是独一无二的。
汉唐人虽然也饮茶,但饮用的方式比较“粗暴”:将茶叶放入锅里煮,并加入姜、葱、茱萸、薄荷、盐等佐料。
陆羽将这种煮出来的茶汤直接贬斥为“沟渠间弃水”。
元明时期形成、流传至今的泡茶法,则过于朴实、简易,难以发展成一套繁复的烹茶工艺。
宋人烹茶,有一套非常复杂的程序。
首先,茶叶用“团茶”,即茶叶采摘下来之后,经过复杂的工序,将茶叶制成茶饼,用专门的茶焙笼存放起来。
烹茶之时,从茶焙笼取出茶饼,用茶槌捣成小块,再用茶磨或茶碾研成粉末,还要用罗合筛过,以确保茶末都是均匀的粉末状。
茶末研好之后,先用茶釜将净水烧开;随后马上调茶膏,每只茶盏舀一勺子茶末放入,注入少量开水,将其调成膏状。
然后,一边冲入开水,一边用茶笕击拂,使水与茶末交融,并泛起茶沫。
击拂数次,一盏清香四溢的宋式热茶就出炉了。
这个烹茶的过程,宋人称之为“点茶”。
茶艺的发展,又促成一种斗茶的风气在宋朝社会的蔓延。
图为刘松年《茗园赌市图》,画的就是宋人斗茶。
挂画是鉴赏美术、书法卷轴。
宋朝文人聚会,通常都要挂出自己的美术、书法作品,供文友品评;或者取出自己收藏的名画,供大伙鉴赏,这就是挂画的生活艺术。
宋代有趣的小故事
![宋代有趣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9c93be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e.png)
宋代有趣的小故事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创造了著名的宋词,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宋代也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下面列举几个:
1、苏轼与佛印的斗智
苏轼是一位著名的文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佛印是好朋友,两人经常一起斗智取乐。
有一天,苏轼写了一首诗给佛印看,诗中写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佛印看完后,微笑不语。
苏轼以为自己的诗写得好,得意地对佛印说:“我的诗写得好吧!”佛印却摇头道:“你的诗写得不好。
”苏轼不解地问:“为什么?”佛印回答说:“你的诗里都是些空洞的形容词,没有实际的内容。
”苏轼听后感到很受启发,也意识到自己以前的作品过于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内容。
2、岳飞与秦桧的较量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率领的岳家军在抗金战争中屡建奇功。
然而,当时的宰相秦桧却与岳飞不和,经常在皇帝面前进谗言,陷害岳飞。
有一次,秦桧设宴款待岳飞,席间他故意把精美的菜肴摆在岳飞的面前,想让岳飞吃得很饱,以便在战场上表现得不够出色。
然而,岳飞却拒绝了秦桧的好意,把菜肴推到一边去,只吃了几口干粮。
秦桧见状后很生气,但也无可奈何。
从此以后,秦桧对岳飞的忌恨更深了。
3、范仲淹的苦读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
他从小就非常聪明好学,但家境贫寒,没有钱上学堂读书。
于是,范仲淹只能偷偷地躲在学堂外面偷听老师讲课。
后来,他被老师发现了,老师很感动于他的苦学精神,便主动教他读书写字。
范仲淹从此变得更加刻苦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文人轶事八则
![文人轶事八则](https://img.taocdn.com/s3/m/a6776cca4028915f804dc253.png)
7.兄妹戏丑
蜀地多才女,到宋代又出了个苏小妹。可说宋代四川的灵秀之气尽革于苏氏一门,苏小妹的父亲苏询,哥哥苏轼、苏辙个个才高八斗,所谓“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
苏小妹长得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圆圆的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再配上高高的额头,突出的双颚,一看就是一副慧黠的样子。她从小就爱与两个哥哥比才斗口,一派天真,尤其是大哥苏轼满腮胡须,肚突身肥,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不修边幅,不拘小节,更是她斗口的对象,于是整天在家口战不休。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3.郑板桥学书法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终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能够乱真了。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么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晚上睡觉时,郑板桥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不过是别人的字体,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终于形成了雅俗共赏、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2. 好联不打折
郑板桥为清代知名的书画家,诗词能力更佳,常有绝妙辞令人叹服。一位盐商为了巴结京里来的大官,心想:“若能请知名的郑板桥才子写副六尺大对联,必定光彩异常:”因此就当面向郑板桥提及此事,郑板桥开价一千两。盐商为了要节省开销,要郑板桥打五折。郑板桥二话不说,当场提笔就写,写出了上联:“龙虎山中真宰相”,就给了盐商。商人看了作品气势不凡,句子又好,十分高兴,连忙就问下联?郑板桥不慌不忙的说:“跟你说好是一千两,你钱只给一半,所以字也写给你一半就好!”盐商求墨宝心切,不得已只好乖乖地再奉上另外五百两。郑板桥于是继续写了下联“麒麟阁上活神仙”。最后两方都高兴地谱下这段佳话。
宋代诗人苏轼轶事有哪些
![宋代诗人苏轼轶事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d808252b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d.png)
宋代诗人苏轼轶事有哪些轶事典故1、道化童蒙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在家乡今四川省眉县天庆观读书,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
当时张易简道长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苏轼是倍受张道长青睐的学生之一,另一个是后来载入《仙鉴》的知名道士陈太初。
据东坡《志林》记载,在苏轼被贬黄州时,他的老同学陈太初在汉中羽化仙去。
由于苏轼自小受道教的启蒙教育,他的一生对道教情有独钟,常穿道袍,游访道士。
如《放鹤亭记》对道人张天骥大加赞赏,而《后赤壁赋》又以道人入梦结尾。
在他被贬时,仍给许多道观、道堂撰文,于是有了《众妙堂记》、《观妙堂记》、《庄子祠堂记》等等美文。
在《众妙堂记》文中他讲述了梦中见到自己的小学老师张易简道长并深受教诲之事,可见道教对其影响之深。
苏轼之弟苏辙在《龙川略志》开篇即言梦见小学时读书天庆观之事,梦中的苏辙通过与老子像的对话,泄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天道报应现象:不杀生可以长寿。
2、应考趣闻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的青睐,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
欧阳修亦十分赞赏,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列为第二。
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
到了礼部复试时,苏轼再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
关于《刑赏忠厚之至论》中的内容: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当时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脩问苏轼出于何典。
苏轼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
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苏轼答: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
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欧阳修听毕恍然大悟。
3、美食大家苏轼本人是个美食家,宋人笔记小说有许多苏轼发明美食的记载。
苏轼知杭州时,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大雨,太湖泛滥。
苏轼指挥疏濬西湖,筑苏堤。
杭州百姓感谢他。
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
苏轼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大家吃,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
《曲洧旧闻》又记:苏东坡与客论食次,取纸一幅以示客云:烂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香梗,荐以蒸子鹅,吴兴庖人斫松江鲙;既饱,以庐山玉帘泉,烹曾坑斗品茶。
师生反目、滥用公款、隔空鉴楼,北宋名人的趣事
![师生反目、滥用公款、隔空鉴楼,北宋名人的趣事](https://img.taocdn.com/s3/m/6f5a8f7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0a.png)
师生反目、滥用公款、隔空鉴楼,北宋名人的趣事1、范仲淹多次弹劾吕夷简,两人在朝堂上不对付。
西夏李元昊叛宋,自立为帝。
宋夏战争爆发,吕夷简再次拜相,推荐范仲淹经略西事。
范仲淹修书给吕夷简道谢。
两人冰释前嫌。
范仲淹去世后,欧阳修给他写墓志铭,把和吕夷简和解的事情写进去,范仲淹儿子要求删掉。
2、濮议之争,欧阳修站在了大多数大臣的对立面,被台谏官痛骂,“财狼当路”,“奸邪在朝”,“首开邪议,妄引经据,以枉道悦人主,以近利负先帝”,“政典之所不赦,人神之所共弃”。
几年后,神宗登基,反对派还是不放过欧阳修,造谣他和儿媳通奸。
虽然最后事实查清,但欧阳修心灰意冷,向皇帝上书请求提前退休。
3、晏殊和欧阳修是师生关系,互相欣赏对方的才华,但都觉得对方人品不咋地。
晏殊有次宴请同僚吃饭,席间做诗互和,欧阳修写了一首诗讽刺老师。
晏殊觉得欧阳修不识情趣。
欧阳修评价晏殊,小词最佳,诗次之,文又次于诗,其为人又次于文也。
4、苏舜钦在进奏院任职,在一次搞团建时,把公家的废报纸、废公文纸卖了换钱,邀请同事聚餐吃酒,被人告状到仁宗御前。
苏舜钦被开除公职,参与聚会的人都受到处罚。
苏舜钦改行做了文化&旅游博主,还搬到苏州,顺手修建了一座亭子,就是现在的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
5、弹劾苏舜钦的主力队员有王拱臣,他是欧阳修连襟,还曾把滕子京拉下马,理由是滕子京贪污公款。
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尽忠职守,重修岳阳楼,请好友范仲淹题文,于是就有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有人考证范仲淹根本没去过岳阳楼,居然能写出“巴陵胜状”,范仲淹简直就是隔空评测达人。
6、韩琦没那么讨厌吕夷简,反而还有点好感。
吕夷简曾经提拔过韩琦。
韩琦又提拔过吕夷简的儿子吕公弼、吕公著。
韩琦的儿子韩忠彦还娶了吕夷简的孙女。
7、宋代武将地位低。
韩琦当面讥讽过名将狄青,说“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的才是好汉”,意思是读书才是正道,武将再怎么牛,都比不过。
8、张贵妃替伯父张尧佐讨官,台谏们纷纷上书弹劾。
北宋有趣的历史典故
![北宋有趣的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e474a00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5.png)
北宋有趣的历史典故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一个充满趣闻轶事的时期。
以下是一些有趣的北宋历史典故。
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臣,他曾任岳州知州。
在担任岳州知州期间,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
这篇文章以其形象生动的描写和辞藻华丽的文笔而闻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其中描述了范仲淹在岳阳楼上观潮时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他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政治斗争的无奈。
二、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会”苏东坡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曾在黄州担任知州。
在他的治理下,黄州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为了感谢百姓对他的支持,苏东坡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寒食诗会。
这场诗会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前来参与,大家在寒食节这一天一起吟诗作对,互相切磋文学才华,场面热闹非凡。
三、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以其卓越的文才和政治智慧而闻名于世。
他的《醉翁亭记》是一篇以描写自然风景为主的散文,其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篇文章以其优美的叙述和深刻的哲理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瑰宝。
四、杨廷和的“一日杨家将”杨廷和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将领,他以勇敢善战而闻名。
据说有一天,他带领一支队伍出征,战斗非常激烈,一天之内连续打了几场胜仗。
因此,人们称他为“一日杨家将”。
这个典故流传至今,用来形容某人在一天之内做了很多事情或者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五、郭守敬的“误铸大钟”郭守敬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天文学家和军事家,他在科学研究和军事指挥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然而,郭守敬也犯过错误,他曾负责铸造一座大钟,但由于一时疏忽,导致钟身出现裂纹,无法正常敲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杰出的人物也会犯错,要时刻保持谦虚和严谨的态度。
六、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他撰写的《资治通鉴》被誉为中国历史学的巅峰之作。
这部书对中国历史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分析,被后人广泛引用和学习。
北宋文人趣事
![北宋文人趣事](https://img.taocdn.com/s3/m/01c8e5c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0.png)
北宋文人趣事北宋时期,文人雅士们以其才情和风趣的性格,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他们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展现出各种趣事。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宋文人们的趣事吧。
一、欢乐争论北宋时期,文人雅士们经常聚集在一起,进行欢乐的争论。
有一次,苏轼和黄庭坚就发生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争论。
当时他们争论的问题是:“鸡翅膀是属于鸟类的食物,还是属于鱼类的食物?”苏轼坚持认为鸡翅膀是属于鱼类的食物,而黄庭坚则坚持认为鸡翅膀是属于鸟类的食物。
两人争论得如痴如醉,最后还请来了其他文人雅士作为仲裁人。
最终,仲裁人们一致认为鸡翅膀是属于鸟类的食物。
这场争论虽然看似无聊,但却展现了北宋文人们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对于智慧的热爱。
二、诗词对联北宋时期,文人雅士们常常以诗词对联的形式进行比拼。
他们通过对对联的创作,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智慧。
有一次,苏轼和黄庭坚就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对联比拼。
苏轼写下了:“一曲清歌,唤起春风四十里。
”黄庭坚则回应道:“半窗残月,照耀秋水两三家。
”两人的对联不仅表达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展现了他们对于诗词艺术的独特理解。
这样的对联比拼不仅增加了文人雅士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丰富了北宋文学艺术的内涵。
三、饮酒作诗北宋时期,文人雅士们常常在欢乐的酒宴上饮酒作诗。
他们以饮酒作为一种放松和娱乐的方式,通过诗歌的表达来展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有一次,苏轼和黄庭坚在一次酒宴上饮酒作诗。
苏轼写下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黄庭坚则回应道:“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两人的诗句不仅展现了他们对于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也体现了他们对于快乐和自由的追求。
这样的饮酒作诗活动不仅增加了文人雅士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成为了北宋文学艺术的一种独特形式。
四、文人雅士的婚礼北宋时期,文人雅士们的婚礼常常成为整个社会的一场盛事。
他们以独特的方式来庆祝自己的婚姻,展现自己的才情和风采。
有一次,苏轼和黄庭坚的婚礼就成为了一场盛大的文艺演出。
文人的穷酸趣事
![文人的穷酸趣事](https://img.taocdn.com/s3/m/42afec3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ae.png)
文人的穷酸趣事
古代文人或诗人常常有“穷酸趣事”,这些故事或趣闻多为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或叙述。
然而,每个文人的经历和趣事各不相同,以下是一些古代文人的典型趣事:
1.苏东坡(苏轼)的竹篮打水:苏东坡在南宋时期被贬谪,流落江南。
有
一次,他在河边打水时,用竹篮打水失败,引发了他对自己无能的感慨。
后来,他写下了《六一词》:“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表达了自己志得意满的情绪。
2.陆游的砸缸破锅:宋代诗人陆游因遭受流年不利、家境困顿,有一次在
家中破锅砸缸,情绪低落。
他写下了《破阵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这是他对逆境苦难的感慨。
3.辛弃疾的壮志未酬:辛弃疾是北宋的名将诗人,他一生倡导抗金救国,
但最终未能如愿。
他的《青玉案·元夕》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表达了他对壮志未酬的遗憾和不甘。
这些故事多见于文学作品或传记中,代表了古代文人对生活、命运和社会的思考和抒发。
这些趣事或故事反映了文人在历史和社会背景下的遭遇和情感体验。
北宋文人趣事
![北宋文人趣事](https://img.taocdn.com/s3/m/125fd47a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e.png)
北宋文人趣事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许多文人雅士以其独特的趣事和风趣幽默的才华成为了时代的佼佼者。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北宋文人的趣事,让我们一同领略他们的风采。
一、苏轼的趣事苏轼是北宋时期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才华横溢的文学作品而闻名于世。
据说,在一次宴会上,苏轼喝醉了酒,大摇大摆地走到舞台上,开始自弹自唱。
他的歌声嘹亮激昂,引得全场欢呼雀跃。
不仅如此,苏轼还以其机智幽默的口才,说出了许多令人捧腹大笑的段子,场面异常热闹。
这个趣事成为了当时文人雅士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为苏轼赢得了更多的声望和欢心。
二、欧阳修的趣事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以其丰富的学识和卓越的才华成为了当时的风云人物。
据传,欧阳修在任官时常常以风趣幽默的方式处理政务,让人们对他刮目相看。
有一次,当他接到一封上奏文书时,他读完后毫不犹豫地将其扔到了水缸里,随即对身边的官员说:“这封奏折是如此之差,只有送给鱼儿们阅读了!”这个趣事不仅展现了欧阳修的幽默智慧,也让人们对他的才华刮目相看。
三、李清照的趣事李清照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她以其清新脱俗的词作和才情出众的形象而被后人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据说,有一次李清照在家中写词时,突然发现家里没有了纸张。
她急中生智,拿起了墨汁和刷子,在自己的手臂上写下了一首《如梦令》。
这首词后来成为了李清照最有名的作品之一,也成为了后人传诵的经典之作。
这个趣事展现了李清照的聪明才智和独特的艺术创作方式。
四、辛弃疾的趣事辛弃疾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词人,他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激昂的词作而闻名于世。
据说,有一次辛弃疾在一座庙宇中遇到了一位僧人,他向僧人请教了一些诗词的问题。
僧人回答得很不满意,辛弃疾生气地说:“你连我的问题都回答不了,还说自己是文人?”这个趣事展现了辛弃疾的豪放个性和对诗词的热爱,也让人们对他的才华刮目相看。
总结:北宋时期的文人雅士们以其独特的趣事和风趣幽默的才华成为了时代的佼佼者。
宋朝文人的奇葩事
![宋朝文人的奇葩事](https://img.taocdn.com/s3/m/bdfb3137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0b.png)
宋朝文人的奇葩事
在宋朝时期,文人的生活和行为确实有许多富有特色的方面。
以下是一些宋朝文人的奇葩事:
1、柳永的放荡不羁:柳永是宋朝著名的词人,他的作品如《雨霖铃》、《蝶恋花》等,充满了感情色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而他本人在生活中也是放荡不羁,常常出入风月场所,与歌妓们打成一片。
他的这种生活方式甚至影响了当时的士人阶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2、苏东坡的“东坡肉”:苏东坡是宋朝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而他在生活中则是一个美食家,他发明的“东坡肉”就是其中的代表。
这道菜是以猪肉为主要食材,通过独特的烹饪方法制作而成,深受人们喜爱。
3、王安石的“三不足”:王安石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三不足”思想,即“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
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也体现了他坚定的改革意志和无所畏惧的精神。
4、郑樵的“书巢”:郑樵是宋朝的史学家、文献学家和藏书家,他为了专心研究学问,在家里建了一个“书巢”,将自己所有的书籍都放在里面。
他在这个“书巢”中生活了三十年,潜心研究学问,最终完成了《通志》这部重要的历史著作。
这些宋朝文人的生活和行为确实很具有特色和魅力,反映了那个
时代的文化风貌和人文精神。
历史名人苏轼轶闻趣事的故事
![历史名人苏轼轶闻趣事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502b81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63.png)
历史名人苏轼轶闻趣事的故事历史名人苏轼轶闻趣事的故事故事文学体裁的一种,属于口头文学,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名人苏轼轶闻趣事的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历史名人苏轼轶闻趣事的故事1.东坡肉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
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
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2.苏轼退房苏轼晚年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
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肖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
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
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
”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
这年七月,他客死于租住的房子之内。
(见宋费衮《梁溪漫志》3.吟诗赴宴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
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
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
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
其余五人轰声叫好。
“我先来。
”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
“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
“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
“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
“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
宋朝名人故事200字左右
![宋朝名人故事200字左右](https://img.taocdn.com/s3/m/0b005357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26.png)
宋朝名人故事200字左右摘要:一、宋朝背景介绍二、宋朝名人简介1.苏轼2.欧阳修3.文天祥4.辛弃疾三、名人故事精选1.苏轼与东坡肉2.欧阳修与洛阳牡丹3.文天祥与正气歌4.辛弃疾与青玉案·元夕四、名人事迹对后世的影响五、总结正文:【提纲】一、宋朝背景介绍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政治稳重,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名人辈出。
众多文人墨客不仅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提纲】二、宋朝名人简介1.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被誉为“文坛泰斗”。
2.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历史学家,主张“文以载道”,提倡现实主义文学。
3.文天祥:南宋末年抗元名将,民族英雄,作品有《正气歌》。
4.辛弃疾:南宋著名文学家,擅长豪放派词作,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
【提纲】三、名人故事精选1.苏轼与东坡肉:苏轼在任杭州知州期间,为解决当地灾民温饱问题,发明了东坡肉。
他将猪肉煮熟,再用文火慢炖,肉质鲜嫩,味道鲜美。
此举深受百姓喜爱,成为一道流传千古的美味佳肴。
2.欧阳修与洛阳牡丹:欧阳修在任洛阳知州期间,倡导文化教育,大力发展洛阳牡丹产业。
每年牡丹盛开时,举办牡丹宴盛会,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赏花吟咏,使洛阳成为北宋时期的文化名城。
3.文天祥与正气歌:文天祥被捕后,誓死不屈,写下《正气歌》。
这首歌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节气和忠诚,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作品,影响后世深远。
4.辛弃疾与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在南宋抗金、抗元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他的词作《青玉案·元夕》描绘了元宵节热闹非凡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祝愿。
【提纲】四、名人事迹对后世的影响宋朝名人的事迹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文学成就和崇高品质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奋斗。
宋朝那些有趣的人和事
![宋朝那些有趣的人和事](https://img.taocdn.com/s3/m/f628771e7cd184254b35354a.png)
发 ,却 忘 了带 篦 刀 , 便 借 王 晋 卿 的 来 用 ,感 觉 很 合 手 。 王 晋 卿 告 诉 赵 佶 ,
坐 怀 不 乱
司 马 光 娶 的 是 龙 图 阁学 士 张 存 的
苏 轼 服 输
有 次 苏 轼 拜 访 王 安 石 , 在 书 房
他还 有一 把和 这个一样 的新篦 刀 ,便
破 译 苦 情 密 码
・揭 示 幸 福 真 谛
宋 朝 那 些 有 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 人 和 事
文/ 路 卫兵
心 打 扮 一 番 之 后 ,去 书 房 给 司 马 光 上 ‘ 夕 餐 秋 菊 之 落 英 ’ 的 诗 句 , 怎 么 说 秋 菊 不 落 瓣 呢 ? 况 且 黄 州 那 里 就 有 这
寇 准 三 十 岁 时 ,太 宗 赵 光 义 有 心重用他 ,又 怕他年 轻不 老成 ,很纠
结 。寇; 隹得 知 后 ,每 天 猛 吃 地 黄 和 饵
首 《咏竹 》的诗 ,其 中有两句 最为
满 意 。 ”说 着 便 吟道 : “ 叶垂千 口
剑 , 干 耸 万 条 枪 。 ” 问 苏 轼 感 觉 如 何 。 苏 轼 万 难 忍 住 笑 ,说 : “ 这 两 句 诗 好 是 好 ,就 是 竹 叶 未 免 太 少 了 ! ” 王祈 不解 ,问 : “ 怎 么 会 少 呢 ? 明 明 是 ‘ 叶 垂 千 口剑 ’嘛 !一 千 片 竹 叶 不 少 了。 ”苏轼笑 道 : “ 一 千 片 自 然 不
少 ,可 是 一 万 竿竹 子 才 有 一 千 片 叶 子 ,算起 来平均 十竿竹 子 一片叶 ,岂
不 太 少 了 ? ”王 祈 听 后 满 面 羞 愧 ,尴 尬异常。
厮 ,后来 转去 侍奉驸 马王晋 卿。徽 宗
[宋朝的名人的短故事]宋朝名人故事4篇
![[宋朝的名人的短故事]宋朝名人故事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9c8ec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7.png)
[宋朝的名人的短故事]宋朝名人故事4篇第一篇宋朝名人故事:爱刨根问底的戴震爱刨根问底的戴震戴震是清代著名学者。
他自幼读书就好刨根问底。
有一次,私塾老师给他讲授朱熹的《大学章句》,讲完“大学之道”一段以后,照本宣科地说:“这章叫《经》,是孔子的话,由曾子记述的;以下十章叫《传》,是曾子的见解,由曾子的学生执笔写出来的。
”戴震问道:“老师,你这样讲,有什么根据呢”“这是朱熹说的呀!”老师理直气壮地回答,满以为抬出“朱夫子”来,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朱熹是哪朝人”戴震歪着小脑袋问。
“宋朝人。
”“孔子、曾子呢”“周朝人。
”“那么,周朝与宋朝相隔多少年呢”“将近2022年了。
”“既然如此,那么朱熹又是怎么知道的呢”戴震幼稚的小脸充满了疑惑,塾师一下子被问住了,一时竟想不出用什么适当的话来回答。
塾师笑着摸摸戴震的头说:“你真是个会动脑筋的孩子!”后来,戴震因为家里贫困,请不起老师,离开私塾以后,只能靠自学。
自学的道路坎坷不平,戴震非常期望拜一位知识渊博的学问家,作为自己的老师。
一次,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让戴震遇到了偶然来歙县拜友的大学者江永。
江永已年逾花甲,白发斑斑,治学数十年,精通三礼,兼及音韵、算学、地理等。
他为人和蔼,好学深思,极喜书,往往把讲学的收入全部用于购书。
戴震一见非常敬佩,把自己平日的疑难一一向江永请教。
江永见他少年好学,心中十分喜爱,当即收他为弟子,悉心教导和培养他。
两人渐渐地结成了忘年之交。
在江永的熏陶下,戴震的思想、性格与学业,开始逐渐成熟起来。
有一天,江永列举算学中的一些问题试问戴震,并告诉他:“这些题目已存疑十多年了,一直未能解决,你能试试看吗”戴震仔细看了看,便将这些题目一一剖析比较,并说出来龙去脉。
江永看后不胜惊喜,高兴得像个孩子似地手舞足蹈,连连说:“你解了我十年来不能解决的难题,实在聪明过人,聪明过人。
”从此以后,戴震跟从在江永左右,随时质疑问难,研究学问。
最终成为著名考据学家。
宋代文人之轶事
![宋代文人之轶事](https://img.taocdn.com/s3/m/1283205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a.png)
宋代文人之轶事宋代文人与围棋之间的这一些轶事为什么要讲宋代呢?因为唐宋的重要差别就在于宋人把这些日常生活给艺术化了给审美化了所以呢这种琴棋书画作为文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在宋代的文人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一些首先在宋代从皇帝他就雅好下棋比如说宋太宗赵光义就一生爱好围棋有关他下棋的故事特别的多释文莹的《湘山野录》里面就记载说太宗很喜欢下棋当时的谏臣就说这么一件事说有一个棋待诏就是陪皇帝下棋的人叫贾元因为贾元经常陪太宗皇帝下棋所以就有谏臣说贾元是悦惑明主皇帝会被贾元所迷惑对皇帝不利所以建议把贾元给赶出去太宗皇帝就说了不是我不知道你们就不要跟我说了我下棋只不过是要“聊避六宫之惑”其实所谓“聊避六宫之惑”是假舍不得围棋才是真所以太宗皇帝的嗜好不可谓不深宋太宗不仅自己嗜好围棋而且倡导围棋不遗馀力太平兴国六年的时候当时的吴越王钱俶因为生病而告假于是宋太宗就派人赐钱俶文楸棋局和水晶棋子对他说我平时公务之余也曾经留意下围棋现在你反正休假了那也可以用围棋来作为平时的消遣之用太宗这种举动当然是有其他的深意的但是他不赐其他的物品而赐围棋显然的是认为围棋能够修身养性值得在王公大臣中提倡叶梦得的《石林燕语》里面也记载了类似的事情当时有一个叫王玄之的人曾经有诗这么写宋代文人之围棋轶事大概说的就是当时的时事了因为宋太宗用作诗和“棋势”来考校这些群臣使群臣大伤脑筋所以只好“相率上表求免,和诉不晓而已”其实关于宋太宗赐这些大臣“棋勢”这件事情呢李逸民的《忘忧清乐集》里面也有记载由此就可以看出宋太宗他不但好棋而且对围棋精于研究所以才能作变棋三势他把“棋势”赐予馆阁学士跟他把棋局、把棋子赐给钱俶一样都含有鼓励、倡导围棋的这么一个性质既然皇帝都喜欢下棋就会形成一种风气所以如果我们今天去读《宋史》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书中在介绍人物的时候每每会有某人“喜弈棋”某人“善弈棋”这样的文字我们可以随手举几个例子从这些例子你可以看出每个人的特点可能不完全相同但是他有弈棋这一条是一样的可知宋代的时候跟唐朝相比就是把是否善弈棋当作判断人物才能的一项重要的标准。
宋元明时期的逸闻轶事
![宋元明时期的逸闻轶事](https://img.taocdn.com/s3/m/f71df868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9.png)
宋元明时期的逸闻轶事一、宋朝逸闻轶事1. 酒中仙子据传,北宋时期有一位名为李白的酒徒,他在赴宴途中迷路,误入了一座神秘山洞。
在洞内,他遇见了一个容貌绝丽的女子,手持美酒款待他。
李白与这位女子畅谈天下事务,并得到了许多深刻启示。
之后,李白离开山洞,成为一代文学巨匠。
2. 奇妙的砚台南宋时期,有一位书法家名叫米芾。
有一次,米芾从乡间回来,在路上看到了一个形状奇特的石头。
他将其带回家中当作砚台使用,并发现每次用这块砚台写字时都能写出非凡的作品。
米芾被这个奇妙的砚台所吸引,开始专注于书法创作,并成为南宋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二、元朝逸闻轶事1. 马相如与伯乐相会元朝末年,马相如被誉为千古伯乐。
有一次,马相如在马背上悄然无声地接近了伯乐一旁的河流。
伯乐对马相如的能力深感欣赏,并邀请他成为自己的助手。
从那以后,马相如与伯乐合作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赛马,并为元朝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2. 李时中遇见草原之神明朝初期,李时中是一位活跃在草原上的著名将领。
有一天,他迷路了并误入一个神秘的山洞。
山洞深处出现了一位貌美而勇敢的女子,在她的帮助下,李时中找到了回家的道路并成功摆脱险境。
这位女子据说是草原之神,并预言李时中会成为明朝史上最英勇和受人尊重的将军之一。
以上只是宋元明时期一些逸闻轶事中的部分案例,这些故事和传说不仅给人们带来娱乐和愉悦,更展现了这个历史时期丰富多彩的文化与精神。
通过了解这些逸闻轶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与人性之间的纽带,并为我们的生活注入一份神奇和想象力。
注:以上内容仅为助手根据题目自行编写,如有类似故事或所述情节,请见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文人与围棋之间的这一些轶事
为什么要讲宋代呢?
因为唐宋的重要差别就在于
宋人把这些日常生活给艺术化了
给审美化了
所以呢这种琴棋书画作为文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在宋代的文人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一些
首先在宋代从皇帝他就雅好下棋
比如说宋太宗赵光义就一生爱好围棋
有关他下棋的故事特别的多
释文莹的《湘山野录》里面就记载
说太宗很喜欢下棋
当时的谏臣就说这么一件事
说有一个棋待诏
就是陪皇帝下棋的人
叫贾元
因为贾元经常陪太宗皇帝下棋
所以就有谏臣说贾元是悦惑明主
皇帝会被贾元所迷惑
对皇帝不利
所以建议把贾元给赶出去
太宗皇帝就说了
不是我不知道
你们就不要跟我说了
我下棋只不过是要“聊避六宫之惑”
其实所谓“聊避六宫之惑”是假
舍不得围棋才是真
所以太宗皇帝的嗜好不可谓不深
宋太宗不仅自己嗜好围棋
而且倡导围棋不遗馀力
太平兴国六年的时候
当时的吴越王钱俶因为生病而告假
于是宋太宗就派人赐钱俶文楸棋局和水晶棋子对他说我平时公务之余
也曾经留意下围棋
现在你反正休假了
那也可以用围棋来作为平时的消遣之用
太宗这种举动
当然是有其他的深意的
但是他不赐其他的物品而赐围棋
显然的是认为围棋能够修身养性
值得在王公大臣中提倡
叶梦得的《石林燕语》里面也记载了类似的事情当时有一个叫王玄之的人曾经有诗这么写
宋代文人之围棋轶事
大概说的就是当时的时事了
因为宋太宗用作诗和“棋势”来考校这些群臣使群臣大伤脑筋
所以只好“相率上表求免,和诉不晓而已”
其实关于宋太宗赐这些大臣“棋勢”这件事情呢李逸民的《忘忧清乐集》里面也有记载
由此就可以看出
宋太宗他不但好棋
而且对围棋精于研究
所以才能作变棋三势
他把“棋势”赐予馆阁学士
跟他把棋局、把棋子赐给钱俶一样
都含有鼓励、倡导围棋的这么一个性质
既然皇帝都喜欢下棋
就会形成一种风气
所以如果我们今天去读《宋史》
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就是书中在介绍人物的时候
每每会有某人“喜弈棋”
某人“善弈棋”这样的文字
我们可以随手举几个例子
从这些例子你可以看出
每个人的特点可能不完全相同
但是他有弈棋这一条是一样的
可知宋代的时候跟唐朝相比
就是把是否善弈棋
当作判断人物才能的一项重要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