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2023最新-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优秀7篇)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优秀7篇)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反思要怎么写呢?这次为您整理了7篇《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时计时法教学反思篇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游戏展现在孩子面前,人的创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游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发展。
”用游戏导入新课,可使数学知识在游戏中愉快地、自然地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上课开始,设计了老师说时间,学生用动作表示时间的游戏,这样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时间的回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直观演示与动手操作相结合。
重视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设计通过的直观演示,以及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时间与时刻的意义及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联系。
通过例题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确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比较简明、方便,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渗透比较的数学思想。
注重从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入手,加深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掌握。
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整节课以“一天”为主线,贯穿始终。
出示主题图展示生活中的一天;通过春节晚会倒计时,了解一天的开始;探究一天有多少个小时。
从生活中梳理出数学知识,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了不足,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课前的“备”学生做得不太到位。
2、师生间的互动效果不够。
3、教学评价太少。
总之,本课的教学感触极深,我想,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应在课改理念的正确引导下,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使自己逐渐成长起来。
时计时法教学反思篇二《24时计时法》是学生在学完时分秒后学习的,因为时间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因此上完《24时计时法》一课后,看到同学们的表现,再看一看检测的结果,回想这一节课的全过程,我有以下几点思考:一、以后教学中值得借鉴地方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24时计时法的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的教学反思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前面已经初步认识了时、分、秒。
时间单位是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相关知识越来越多。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
动地情境中学习知识。
先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一天有多少小时?”从这入手,让学生
猜想,拨钟表并联想自己一天的活动,从
一天的开始到结束发现钟表的时针一共
转了两圈,一共是24小时,接着让学生
结合生活情境进行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
时法的转换、比较,发现24时计时法的
优势并掌握两种计时方法的转换方法。
2.重视直观教学,发挥多媒体、钟表的作
用。
对孩子们来说,理解抽象单位是很困难
的,为了帮助他们理解24时计时法,教
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钟表的直观作用,
观察钟面时针的走动,联想自己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充分而深入地理解知识。
不足之处:本节课内容比较多,而且不容易理解,由于时间关系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有的环节进行得不够深入,学生理解得不够透彻。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一、对课题及其内容的反思:在教授24时计时法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这一课题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
因此,在讲解24小时制的起源、应用背景和现实意义时,我利用了实际案例和图表数据,让学生们深入理解24小时制并充分认识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另外,在讲解24小时制与12小时制的相互转换时,我结合了生动的图表数据和趣味性的猜谜游戏,既是让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到二者之间的差别,也是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到了学生们的兴趣程度有所不同,有些同学对这一课题比较感兴趣,而有些同学则对此不太关心。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绘画制作、小组讨论和活动竞赛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发展。
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同学存在着一定的时间观念困惑和记忆难度,因此,我特别强调了熟悉时钟读数和把握时间概念的重要性,同时逐步深入解释和演示12小时制与24小时制之间的相互转换,以便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时钟读数技巧。
三、对学生课堂练习及其作业的反思:在教学后,我针对学生们对于24小时制的理解情况和听课效果进行了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
在课堂练习中,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和竞争机制,让学生们通过分组竞赛等活动方式来巩固和加深对24小时制的认识和掌握。
在布置作业方面,我特别强调并指导学生们课后再次自主练习,例如利用计算机或手机等工具来进行时钟读数训练,并定期检查和点评学生们的作业效果,以反哺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四、不足之处:在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我发现对于某些学生,我在讲解部分耗费过多的时间,导致后期应用和练习的时间不够充分。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更加科学地分配讲解、应用和练习的时间,以致使课程更为丰富和实用。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同学的语言表达和听力能力并不太好,因此,在针对性措施上还需进一步精益求精;同时,我也要加强学生的反馈和评估机制,深度挖掘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变化,以不断优化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24是计时法是在学生学习了年月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之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时间知识,但是由于24时计时法在平常生活中很少用上,农村的孩子接触得就更少了,再加上平常中的普通计时法的负影响,所以造成学生在学习这部份内容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困难,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两种计时法的转化。
为了把这两个知识点落实在课堂中,为了让学生充分地感觉并认识到1天=24时,我采用了春晚上接近12点时的倒数计时,让学生知道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天是从0时开始计时,接着通过数的方法与学生一起经历了24时,意图是通过数与生活体验加深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如凌晨2时,中午12时等,这样学生通过把时间与生活活动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时间的认识。
在第二个知识点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个如课本上哪样有两圈数字的钟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24时计时法。
接着我让学生对两圈数字进行了比较,总结出了外圈数比内圈数多12,在下午或晚上时要加上12。
因为对内、外圈数字的特点的认识是总结出方法的基础,所以教学中我把这部分做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看,比较、交流最后才总结出方法。
但是课下来了之后细细地反思自己的设计与实际实施情况,进行了一些对比,感觉自己的这节课中以及自己的课堂中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整节课对于学生的学习难点估计得准,把24时计时法做为教学的重点,在认识有两个数字的钟表中下大功夫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学生方法的建立是在对钟表两圈数字特点认识的基础上,所以让学生观察、比较找出规律进而总结方法,这个想法是很好的。
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设计得不够精细,课堂上这个环节太随意了,造成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讲得不够精准。
2、课堂中教师讲得较多,少了学生的操作与交流。
3、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没有照搬教案,而是在教学的我总是不时地根据学生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所以造成课堂感觉有点乱,但是我觉得这样去训练自己总比死照着教案走要好地多,可能在短时间内课堂会不如意,但是我一直相信路朝着这样的方向走一定会有好的结果的。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范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精心整理的《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124时计时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从这样几个方面重整教材。
一、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学生对时钟的认识停留在能看钟面并读出那个时刻是几时几分,对普通计时法一说并没有形成概念。
以此为起点,在导入时,我创设了通过看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钟面,让学生猜测我此时可能在干什么。
有的猜老师可能在吃午饭,有的猜老师可能在睡觉,多种答案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同一个钟面可以表示一天中的两个时刻,怎样表示才能清楚不造成误会呢?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在12时前加上“晚上”、“中午”等这样的时间词就能准确地区分了。
思考:加上时间词多麻烦呀!能不能不用时间词也能把时刻清楚地表示?你在哪些地方见过不加时间词表示时刻的方法。
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提炼出手机上、电子表上、电脑小票、电视机、营业时间等地方曾出示的时间,顺理成章地引出即将学习的24时计时法。
数学知识往往是以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贴近生活实际。
教学中把新知识的生长点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使学生觉得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动机。
二、探究新知,系统构建24时计时法,突破难点一天是从0时开始的,而学生往往因为生活经验的引导,让大家误以为天亮了就是一天开始了。
因此我设计了“20xx年新年钟声敲响的视频”,通过主持人的播报理解:0时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一天是从大家甜甜的睡梦中开始的。
随着时针的脚步,在钟面上走过2圈后,0时——24时浮出水面,其中13时——24时的理解是难点也是重点。
学生会习惯性的数数,对13时的来历却颇为费解。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第一篇: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今天的这节课整体上的还不错。
几个重要的环节都有按照顺序讲下来了。
不过在细节处理上还是有欠缺的地方。
首先,在上课初时给出的那几张图片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下生活中24时计时法。
不过在课上我在图片停留的时间上太快了,一闪而过,几乎就没有起到什么效果。
在用画在黑板上的钟表讲解24时计时法时针所走的全过程时候,太独立的讲解了,在比较内外圈的关系的时候,学生说出相差12时的时候,我没有再深入的问这个是怎么得出来。
而是直接就总结了。
因此学生在后面的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互化的时候效果不是很好。
而且由于是独立的讲,所以在讲完这个后出示8时让学生说出24时计时法的表示,学生会觉得太突然了。
没有过渡。
这里如果和后面的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结合来说可能效果更好。
时针走第一圈的时候和第二圈分开来讲,这样实例结合概念学生可能更清楚。
在讲解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之间的区别的时候虽然都说清楚了,可是学生消化的还不是很好,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在前面加时间词,而24时计时法前不用时间词。
在这点上没有大力的强调,因此学生在后面做这种互换的时候也就会忘记加上时间词。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4时计时法 9教学设计24时计时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掌握24时计时的方法及其与普通计时法相互转化的规律,学会推算经过时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的方法表示时刻。
教具、学具:24时钟表盘、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周末的时候跟妈妈出去逛街吗?(逛过)今天小红跟妈妈去逛百货商场,在商场门口的牌子上写着“营业时间:9:00~21:00” 小红就禁不住想:“21:00是几时?”同学们知不知道21:00是几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学生说想法,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评价)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计时法?(电视中、报纸上、商店营业牌上……)像21时这样的计时方法,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4时计时法”。
数学小学 24小时计时法的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教材说明:本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
根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材的编排意图,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刻。
(2)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迁移,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熟悉场景认识24时计时法。
(2)通过学生交流、教师指导,学会简单的换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有意义的例子,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案例描述:一、学前指导,导入新课。
1.教师拿出时钟模型开展师生互动,教师拨出时刻让学生看钟面回答,师记录。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时钟伙伴和我们一起学习。
请看钟面。
师:早上我们这个时候上学,这是几时?生:早上七时。
师:我们上午这个时候放学,这时几时几分?生:上午11时30分。
师:再过两个多小时我们下午就要上课了,下午什么时候上课?生:下午2:30。
师:晚上这个时间我们要收看中央一台的《新闻联播》是?生:晚上7:00。
2.师:刚才我们拨了一天中的四个时刻,一天过的真快啊,大家可要珍惜每一天的时间呀!师:黑板上写的这些时间,前面都加上了上午、下午、晚上,这就是以前我们学习的普通计时法,也叫12时计时法。
(板书:12时计时法)师:那你们知道一天有多少小时吗?生:24小时。
师: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计时方法——24时计时法。
(板书:24时计时法)评析:老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对普通12时计时法的回顾这一情景,充分的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唤醒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体系,与新知识24时计时法产生联系,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24时计时法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自学教材,初步感知。
1.师:前面的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下面还是采取自主学习的方法开展学习,有信心学好吗?好!先看自学思考。
《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
《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24时记时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学习了年月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学生在平常交流中很少用到24时记时法,造成学生对24时记时法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上完这一节课后,结合同学们的课堂表现和练习的效果,我对本课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本课时,通过讲故事导入本课,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们都按时到达了,却没有见面,指出他们没说清楚是上午8时还是晚上8时,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及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分层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本课重点是要求学生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会进行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互化。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变静为动,用活动的钟面,将24时的形成这个难点突破,激发学生发言乐趣。
课堂中,课件的使用特别是一昼夜钟面变化过程(随着钟面的变化,夜色星星月亮逐步变淡,太阳慢慢升起,再到夜色星星月亮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24时记时法的理解,降低认知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环节并辅以多媒体设备教学,让学生全面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事物,如:火车票上的时间,银行门上的营业时间,交通标志上的时间等,并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24时记时法,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使学生不再把学习看做是一种负担,而是把它当做自身生活的需要,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三、利用巧设联系,巩固新知练习部分巧妙的设计了和老师对口令、同桌对口令、判断对错、小小播报员等有层次的习题,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时刻,在具体的交流情境活动中感受24时记时法的方便性与及准确性。
激发学生乐学乐做乐说,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中联系掌握知识。
一段鲁迅爷爷的话,告诉孩子们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渗透了珍惜时间的教育。
四、创新作业布置,加深认识通过寻找生活中的24时记时法、和家人玩对口令游戏、用24 记时法记录自己或家人一天的作息时间的作业设计,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会用数学的眼观察世界,感受现实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24小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24小时计时法》教学反思《24小时计时法》教学反思5篇《24小时计时法》教学反思【篇1】每个人教新教材都有同样的感受:例题的难度大。
在我们大多数学生知识和能力基础上去学习新的知识跨度大。
新教材例题后的练习题很少有对例题类似的基础练习,可以说是一练一变,真可谓是举一反三。
基于现状,我们只能从自己的教学中解决这一问题。
教材的例3是教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材密切联系实际,通过解决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多长时间的情境,引出知道开车时刻和到达时刻求经过时间的问题。
第一,题中的两个时刻不是统一的记时法,这一点是需要学生注意的。
第二,求经过时间学生也是接触过的,但是在三年级的上册,离现在也有一段时间,同学对一些知识有所遗忘,需要帮助学生回忆一下。
教学时,我先出示题一:我们是下午2时40分从北京出发的,列车下午5时45分到达石家庄站。
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这是一道热身题,学生已学过。
目的在于让学生回忆起计算经过时间时用开车时刻和到达时刻求经过时间。
然后出示题二:我们是上午11时40分从北京出发的,列车16时15分到达阳泉站。
坐火车从北京到阳泉要用多长时间?这道题是对原例题进行了一下修改。
首先让同学们默读题,发现这道题和题一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这道题中两个时刻的记时法不同。
我引导:“你觉得在做这道题是应该注意什么?”同学们:“先把记时法统一了。
”有的说:“都统一成普通记时法。
”有的说:“都统一成24时记时法。
”我让学生自己做做看。
学生做完,班里汇报。
大家一致认为如果开始时刻是上午,到达时刻是下午。
都统一成24时记时法比较简便。
否则必须先求出上午经过时间,再加下午经过时间,才能求出。
这一环节也为计算开车时刻和到达时刻不在同一天的经过时间奠定了基础。
针对我们的学生,对例题做必要的修改和补充,让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学有兴趣。
24时记时法,是在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后学习的一种记时法。
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数学三班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11.营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新课程标准已经指出,学生的学习心理进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是感觉——知觉——思维、智慧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
以往的教学只重视前者,忽视了后者,因此使多数学生感觉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使课堂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的学习是被迫的。
新课程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并把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而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实在课堂上,首先应该给学生以自尊,让学生在拥有尊严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
乐观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师生间始终保持着一种朋友式的合作关系。
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
例如:“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24小时记时法,行吗?”“你们觉得这位小朋友是一位称职的播音员吗?”老师宽松的语言和语气,轻松的教学环境对学生是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培育和良好行为的习惯的养成就这样渗透到课堂教学的细微之处。
2.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进展,生生互动,鼓舞学生自主学习。
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面对“未来”、重在进展。
新课程改革强调评价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关怀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
在这堂课中,也包括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到,面对我的学生我不做指出不足的老师,而做能够帮助与关怀他们的好朋友,用激励的语言,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供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努力后获取成功。
老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应努力转变教学方式,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应该从欣赏每一个孩子,鼓舞每个孩子做起。
学生做好事,有进步要鼓舞,学生做错了,退步了,更应鼓舞,鼓舞其找出问题根源,重新迈进。
我想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三年级下册数学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数学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三年级下册数学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在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教师往往会教授24时计时法,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计算。
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方面:1. 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24时计时法进行数学计算。
2.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掌握这一技能。
二、教学过程在教学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步骤:1. 首先,给学生介绍了24时计时法的基本原理和规则。
2. 接着,通过举例讲解24时计时法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深刻理解它的重要性。
3.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大力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并且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点。
4. 最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些作业,以便他们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反思在教学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主要有以下方面:1. 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有一些学生并不太关注这个知识点,导致他们的掌握程度不够好。
2. 教学步骤不够清晰。
在某些情况下,我的教学步骤不够清晰,导致学生有些不太理解。
3. 时间管理不够充分。
在课程时间管理上,我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时间效率问题,有时候会导致后面进度拖慢。
但是,我也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加以改进。
例如,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和反馈,让他们更多地参与讨论和互动。
同时,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审视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等问题,更加高效率地授课。
总之,教学24时计时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数学技能,学生必须要掌握。
教师需要结合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让学生积极参与掌握这个技能。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24时计时法》是学生在学完时分秒后学习的,因为时间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因此上完《24时计时法》一课后,看到同学们的表现,再看一看检测的结果,回想这一节课的全过程,我有以下几点思考: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我们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先引出普通计时法,然后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在生活中还会用到另一种计时方法,即24时计时法。
与生活的联系及形象的展示使得学生初步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有了很好的认识。
2、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直观形象思维降低认知难度。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变静为动,用活动的钟面,将24时的形成这个难点突破。
激发学生发言乐趣。
课堂中,课件的使用特别是那个一昼夜钟面变化过程(随着钟面的变化,夜色星星月亮逐步变淡,太阳慢慢升起,再到夜色星星月亮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降低认知难度。
3、设计有情景的练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练习上我采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火车票上的时间,银行门上的营业时间,公路上小汽车的禁止通行时间等,让学生知道数学无处不在,处处要用到数学。
把新知识的应用,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不觉得这是一种负担,而把它看成自身的需要,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生活应用练习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4、学生活动时给予活动的时间不足。
5、努力把课堂变成学生快乐参与的课堂,切实演好自己组织者这一角色。
总之,这节课的收获还是不少的,结合自己的反思,在课后给学生在难点重点上又补了一下。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多加了解学生,关注学生。
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很好的接受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梁国香2013年4月10。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1、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在探索中求知。
24时记时法作为记时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现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还是第一次。
对学生来说,时间的知识概念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理解。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对钟面的直观演示,利用多媒体来加强直观教学:一天中时针在钟面上转两圈,并在第二圈时,钟面外圈出现了和内圈对应的时间,展示了一昼夜共有24个小时,初步感知24是记时法;并通过钟面上内外圈对应的数字对比环节和比较黑板上两种计时法的不同,更加深了对24时记时法的理解,也降低了对两种记时法互换上的难度,变得更容易掌握。
这样,在平等、宽松、和谐地氛围中引导学生发现特征,得出互化规律,不仅锻炼学生观察、思考、概括能力,而且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了学法的指导。
2、有针对性练习,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在练习中突破,并让每个不用程度地感受成功与喜悦。
为了促进知识的内化,必须让学生进行练习。
而在练习的设计上应避免简单的重复和模仿,力求典型,针对性强,多样,深刻和有趣。
在本节的练习中,我设计了针对性很强的练习,比如:“(1)、让学生比较上午8时和晚上8时的练习,让学生对24时计时法在中午12时前后的对比有了更深刻的印象;(2、)比较普通钟面的3时和24时计时法15时的异同,让学生对两种计时法的对比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既让学生对已有知识有了很好的巩固,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需求,充分释放了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才华,让每个都能不同程度地感受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3、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有趣的事物,因此,应紧密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选取生动有趣与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开展,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这节课中,我在引入及新知教学中,以各种生活场景和学生的作息时间为教学资源,通过各种形式呈现出来,学生感到亲切有趣,既拉近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又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又如,新知识巩固环节,老师为学生收集了火车票、新华书店的开放时间牌等资料,由学生自己观察----分类----改写,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优秀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优秀在教学过程中,采用24小时计时法教学这一方法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方便地应用。
首先,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
在传统的12小时制中,上午和下午之间有一个中午的间隔,容易让学生感到困惑。
但在24小时计时法中,时间流逝是连续的,没有任何的中断。
通过教授这种方法,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流逝是连续的,没有明显的间断。
这有助于学生建立时间概念,并更准确地判断时间的流逝。
其次,24小时计时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更方便。
尤其是在一些需要准确计时的场合,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参加活动等。
通过了解24小时计时法,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一些约定时间,并且更准确地确定时间。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时间管理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除此之外,24小时计时法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4小时计时法涉及到时间的计算,学生需要对数字进行加减运算,并且运用到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在数学中应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也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然而,教师在进行24小时计时法教学时仍需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需要确保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12小时制的时间概念,再开始引入24小时计时法。
因为在12小时制中,上午和下午之前有一个明显的中午,而在24小时制中,没有任何的明显区分。
如果学生在12小时制中概念不清楚,直接引入24小时制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困惑。
其次,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加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24小时计时法。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实地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时间的流逝,并运用24小时计时法进行计算。
最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经常进行实践,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24小时计时法的能力。
可以在日常课堂中设置一些小组讨论或个人短文写作的任务,要求学生就一些具体活动或事件进行描述,并使用24小时计时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知识。
24时计时法是学生在学习了年月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凡是教过这一课的老师都知道,24时计时法在时间这部分知识中是一个教学难点,尤其是它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化,学生在理解、表述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淆,怎样让学生在一节课学得轻松,知识点掌握得又好,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紧紧抓住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异同,加深学生对24时记时法的理解。
在教学之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时间知识,但是由于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很少用上24时计时法,再加上平常中的普通计时法的负影响,所以造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把这节课调整了一下,把这部分的内容分两课时来上,本节课只教学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解决两个知识点:1、理解1天=24时。
2、掌握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困难,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两种计时法的转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从这样两个方面重整教材。
一、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切入点。
学生对时钟的认识停留在能看钟面并读出那个时刻是几时几分,对普通计时法一说并没有形成概念。
以此为起点,在导入时,我创设了通过看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钟面,
让学生猜测我此时可能在干什么?有的猜老师可能在吃午饭,有的猜老师可能在睡觉,多种答案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同一个钟面可以表示一天中的两个时刻,怎样表示才能清楚不造成误会呢?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在12时前加上“晚上”、“中午”等这样的时间词就能准确地区分了。
思考:加上时间词多麻烦呀!能不能不用时间词也能把时刻清楚地表示?你在哪些地方见过不加时间词表示时刻的方法?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提出手机上、电子表上、电脑小票、电视机、营业时间等地方曾出示的时间,顺理成章地引出即将学习的24时计时法。
数学知识往往是以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贴近生活实际。
教学中把新知识的生长点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使学生觉得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动机。
二、探究新知,系统构建24时计时法,突破难点。
在探索认知阶段,我首先出示敲响新年钟声,时针指着12,说明了旧的一年结束了,新的一年来临。
并切合钟面的演示,时针转了2圈,引导学生感知一天中有24个小时,能更直观地认识24时记时法。
接着向学生说明一天是从0时开始的,而学生往往因为生活经验的引导,让大家误以为天亮了就是一天开始了。
因此我设计了“2014年新年钟声敲响的视频”,通过主持人的播报理解:0时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一天是从大家甜甜的睡
梦中开始的。
随着时针的脚步,在钟面上走过2圈后,0时——24时浮出水面,其中13时——24时的理解是难点也是重点。
学生会习惯性的数数,对13时的来历却颇为费解。
“你是怎么想的”开启了学生思考的大门。
接着数下去固然是方法之一,更重要的是渗透钟面上的时刻+12得出13时——24时的方法。
在通过课件显示0时——24时每一个时刻的出现,学生便彻底明白了24时计时法的来历,此时重新揭示并理解课题。
最后为了帮助学生掌握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个如课本上那样有两圈数字的钟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24时计时法。
接着我让学生对两圈数字进行了比较,总结出了外圈数比内圈数多12,在下午或晚上时要加上12。
因为对内、外圈数字的特点的认识是总结出方法的基础,所以教学中我把这部分做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看,比较、交流最后才总结出方法。
本课最大的难点是两种计时法的转换。
同一时刻可以用两种计时法转换,问题主要表现为:
1、两种记时法分不清。
12时记时法的主要标志是用“凌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这些表示时间段的词语加上几时几分具体时刻,例如上午7时或者写成7时,24时记时法就是用0到24这些数来表示具体的时刻,前面没有“凌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
“晚上”这些表示时间段的词语,例如7时(7:00),19时(19:00)。
课堂上我也是让学生用这种方法去辨别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计时法,但有些学生总是分不清。
2、另外本单元的其中一个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但是教材在编写上还是没有明确地分清这两者,还是把时间和时刻混为一谈。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好好解读教材,让学生加以区分时间和时刻。
上完本节课之后细细地反思自己的设计与实际实施情况,感觉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之处,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课堂中应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充分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
2、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尝试过程之后的小组讨论,没有给学生之间思维相互碰撞的机会,学生的集体智慧没能得到激发。
3、什么时候加12,什么时候不加12,要具体说明。
(我在课堂中只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下午或晚上要加上12,而没有点明:过中午12点后要加12,之前不要加12这样更好些)。
4、课前应该让学生自制一个有两圈数字的钟表。
5、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没有照搬教案,而是在教学中总是不时地根据学生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所以造成课堂
感觉有点乱,但是我觉得这样去训练自己总比死照着教案走要好的多,可能在短时间内课堂会不如意,但是我一直相信朝着这样的方向走一定会有好的结果的。
总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课改的新理念,也是我将努力的方向。
今后在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从观念、教学策略到具体的方式、方法都应发生变化。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
本课的教学感触极深,我想,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应在课改理念的正确引导下,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使自己逐渐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