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金属的断裂过程

合集下载

第三章-断裂的微观机制

第三章-断裂的微观机制
1B_ ,
式中, 为取向因子, 接近于1; a 为施加于滑移面的外加切应力。
则垂直与OP面的正应力为:
=_x001A__x001B__x001B__x001A__x001A__x001A__x001
B__x001B__x001B__x001B__x001A__x001B__x001B__x001
或在高应变条件下, 第二相与基体变形不
第3章 断裂的微观机制
3.1 微裂纹形核方式
3.1.2 微孔聚合形成微裂纹
微孔成核与长大的位错模型: 第二相的强度高不可变形
第3章 断裂的微观机制
3.1 微裂纹形核方式
3.1.2 微孔聚合形成微裂纹
微孔形成并逐渐长大后, 微孔与微孔之间的横截面面
积减小, 使得材料所受的应力增大。
形核都是局部应力集中等于原子键合力的结果。
位错塞积应力等于原子键合力从而形成微裂纹是可
能的, 但实验上很难观察到。
裂尖无位错区中应力集中形成微裂纹适合于各种断
裂方式, 而且很容易有透射电镜原位拉伸来证实。
第3章 断裂的微观机制
3.2 位错发射和无位错区
3.2.1 裂纹和位错的交互作用
位错像力
当晶体中存在位错时, 不但在位错
金属材料中的夹杂物大多属于脆性相, 在比较
低应力下便与基体脱开或本身开裂而形成
微孔。
金属中的第二相是起强化作用的, 通常称为强
化相, 如钢中的碳化物、铝合金中时效强
化相。
在外应力作用下, 外应力足够大时启动位错,
位错沿滑移面运动, 与第二相离子相遇, 一
方面对位错运动产生阻力, 即强化作用, 另
一方面位错在强化相处塞集引起应力集中,
目增大到等于某一临界值时, 所产生的应力集中达到

材料力学性能-考前复习总结(前三章)

材料力学性能-考前复习总结(前三章)

材料力学性能-考前复习总结(前三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是表示其在力或能量载荷作用下(环境)变形和断裂的某些力学参量的临界值或规定值。

材料的安全性指标:韧脆转变温度Tk;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冲击功Ak;缺口敏感性NSR材料常规力学性能的五大指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冲击功Ak;硬度;断裂韧性第一章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应力和应变:条件应力条件应变 =真应力真应变应力应变状态:可在受力机件任一点选一六面体,有九组应力,其中六个独立分量。

其中必有一主平面,切应力为零,只有主应力,且,满足胡克定律。

应力软性系数:最大切应力与最大正应力的相对大小。

1 弹变1)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ae=1/2σeεe=σe2/2E。

取决于E和弹性极限,弹簧用于减震和储能驱动,应有较高的弹性比功和良好弹性。

需通过合金强化及组织控制提高弹性极限。

2)弹性不完整性:纯弹性体的弹性变形只与载荷大小有关,而与加载方向及加载时间无关,但对实际金属而言,与这些因素均有关系。

①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与材料成分、组织及试验条件有关,组织约不均匀,温度升高,切应力越大,滞弹性越明显。

金属中点缺陷的移动,长时间回火消除。

弹性滞后环:由于实际金属有滞弹性,因此在弹性区内单向快速加载、卸载时,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形成一封闭回路。

吸收变形功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塑性区加载,塑性滞后环),也叫内耗(弹性区加载),或消震性。

②包申格效应:定义: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降低的现象。

特别是弹性极限在反向加载时几乎下降到零,这说明在反向加载时塑性变形立即开始了)解释:与位错运动所受阻力有关,在某滑移面上运动位错遇位错林而使其弯曲,密度增大,形成位错缠结或胞状组织,相对稳定。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

第六章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和断裂2)求出屈服载荷下的取向因子,作出取向因子和屈服应力的关系曲线,说明取向因子对屈服应力的影响。

答:1)需临界临界分切应力的计算公式:τk=σs cosφcosλ,σs为屈服强度=屈服载荷/截面积需要注意的是:在拉伸试验时,滑移面受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轴向力的作用。

当载荷与法线夹角φ为钝角时,则按φ的补角做余弦计算。

2)c osφcosλ称作取向因子,由表中σs和cosφcosλ的数值可以看出,随着取向因子的增大,屈服应力逐渐减小。

cosφcosλ的最大值是φ、λ均为45度时,数值为0.5,此时σs为最小值,金属最易发生滑移,这种取向称为软取向。

当外力与滑移面平行(φ=90°)或垂直(λ=90°)时,cosφcosλ为0,则无论τk数值如何,σs均为无穷大,表示晶体在此情况下根本无法滑移,这种取向称为硬取向。

6-2 画出铜晶体的一个晶胞,在晶胞上指出:1)发生滑移的一个滑移面2)在这一晶面上发生滑移的一个方向3)滑移面上的原子密度与{001}等其他晶面相比有何差别4)沿滑移方向的原子间距与其他方向有何差别。

答: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铜在室温时的晶体结构是面心立方。

1)发生滑移的滑移面通常是晶体的密排面,也就是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

在面心立方晶格中的密排面是{111}晶面。

2)发生滑移的滑移方向通常是晶体的密排方向,也就是原子密度最大的晶向,在{111}晶面中的密排方向<110>晶向。

3){111}晶面的原子密度为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其值为2.3/a2,{001}晶面的原子密度为1.5/a24)滑移方向通常是晶体的密排方向,也就是原子密度高于其他晶向,原子排列紧密,原子间距小于其他晶向,其值为1.414/a。

6-3 假定有一铜单晶体,其表面恰好平行于晶体的(001)晶面,若在[001]晶向施加应力,使该晶体在所有可能的滑移面上滑移,并在上述晶面上产生相应的滑移线,试预计在表面上可能看到的滑移线形貌。

化学键的离子性质与键长与键能

化学键的离子性质与键长与键能

感谢观看
THANKS
键长与键能对纳米结构影响
03 生物化学
分子间键的生物功能研究
结语
化学键是化学世界的基础,对于材料的设计和生 产有着重要意义。深入研究化学键的性质和作用, 将为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贡献巨大的力量。
化学键探索
化学键是化学中的重 要概念,是原子间的 连接桥梁。通过对化 学键的性质和作用的 研究,可以深入了解 物质的特性和反应机 制,为新材料的开发 提供基础。
由于共价键的性 质,共价化合物 通常具有较低的
熔点和沸点
共价键的性质
极性
共价键中可能存 在极性
方向性
共价键可能具有 方向性
共价键的应用
生活中的应用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药物的研发 塑料的制造
工业上的应用
纺织品的生产 化肥的制备 化工原料的生产
共价键的应用
共价键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生活 中,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药物的研发以及塑料的 制造都离不开共价键的作用。在工业上,纺织品 的生产、化肥的制备和化工原料的生产等行业也 大量使用共价键来制备各种化合物。
01 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形成
离子键通常在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形成,形成 具有不同电荷的离子,相互吸引形成稳定的 结构。
02 具有高熔点和沸点
由于离子间相互作用力强大,离子化合物通 常具有高熔点和沸点,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03
离子键的性质
易溶于水
良好的电导性
离子化合物通常易溶于水, 因为水分子能够通过离子 间相互作用帮助溶解离子。 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部分带
● 05
第五章 金属键的性质
金属键的形成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电子海,金属原子 释放出自身价电子形成电子气,具有很强的金属 性,对于金属的性质起着决定性作用。

有机化学 06第六章 卤代烃2

有机化学 06第六章 卤代烃2

离去基团的影响:
R-Cl
R-Br
R-I
反应速度增大
6.3.2 消除反应 E (Elimination reaction)
βα

R CH CH 2 + NaOH △
HX
RCH=CH 2 + NaX + H 2O
从分子中脱去一个简单小分子,如HX、H2O等,同时 产生不饱和键的反应称为消除反应。
反应中除α碳脱去X外,在β碳上脱去H,故称为β-消 除反应。
C2H5O- + CH3
CH3 C CH3
Br
[C2H5O-
进攻-H
] H
CH3
CH2 C CH3
Br
CH 3 CH3 C =CH2 + C2H5OH + Br-
SN2反应机理
HO- + CH3Br
[ ] H H HO C Br
进攻-C H
CH3OH + Br-
试剂碱性强,升高温度有利于E2反应。
四、亲核取代反应与消除反应的关系
醇溶液
胺RNH2 + HX
RONO2 + Ag X
硝酸酯
亲核取代反应通式:
RCδ+H2 Xδ- + Nu -
RCH2Nu + X -
反应底物
亲核试剂
产物
离去基团
卤代烷
HO- 、CN- 、 OR-、NH3 ONO-2等
醇、腈、 醚、胺 硝酸酯等
卤素离子
由试剂的负离子部分或未共用电子对去进攻而引
发反应,进攻试剂都有较大的电子云密度,能提供一
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
CH3
Br NaOH ,C2H5OH

第06章封装系统的失效机理

第06章封装系统的失效机理

第06章封装系统的失效机理第六章封装系统的失效机理1*封装⽅法简介在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的⽣产⼯艺中,引线和封装⼯艺的质量对可靠性具有很重要的作⽤。

任何半导体器件,如果只有良好的管芯,⽽没有良好的/牢固的封装管壳来保护管芯,管芯的性能就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例如,⾼温/低温/温度冲击/潮⽓/盐雾和低⽓压环境以及震动/冲击/离⼼⼒作⽤等都会强烈地影响管芯的性能,甚⾄引起失效。

⼀.器件对封装的要求1.保护器件的芯⽚和键合系统。

要求密封性好,机械结构牢固,防⽌来⾃外界的潮⽓和冲击。

2.使管芯与外电路实现电连接,并且稳定可靠。

3.具有较好的散热作⽤,器件⼯作时芯⽚内产⽣的焦⽿热能顺利地通过管壳散发出去,⽽且要尽量减少体积和重量。

4.超⾼频器件,管壳结构的分布电容和电感要尽可能⼩。

5.易于安装在印制板上(仅对⼩功率器件⽽⾔)。

⼆.封装⽅法⽤来封装半导体器件的外壳称为管壳,管壳⼀般由管帽和管座(也称底座)两部分构成,集成电路所使⽤的外壳⼀般可分为TO-5型/直插型和扁平型三种。

这些外壳的封装⽅法有通电流的电阻熔焊法低熔点焊锡法/低熔点玻璃法以及树脂模型法等。

(⼀)电阻熔焊法1.环性熔焊法。

这个⽅法⽤于TO-5型环形外壳的封装。

先把管帽盖在管座的顶部,然后将外壳置于上下电极之间并通以⼤电流,此时在⾼阻的凸缘部分发热和熔化并相互粘结从⽽实现密封。

密封操作⼀般在⼲燥箱中进⾏,⽤⼲氮或其它惰性⽓体置换箱内空⽓,以防⽌潮⽓侵⼊。

2.缝焊法。

这种⽅法属于电阻熔焊法,但与环形熔焊⼜不同,它有两个旋转的电极,在两个电极之间通以电流,焊接就在管帽与底座的镀⾦层之间进⾏,电极在外壳周围旋⼀圈就可完成密封。

例如陶瓷⾦属化双列直插式的管该缝焊法----平⾏封焊,就属于这种缝焊法。

(⼆)低熔点焊锡及玻璃法。

1.低熔点焊锡法。

这是⽤低熔点焊锡或钎焊料粘结底座和盖的⽅法。

密封时必须加热,低熔点焊料⼀般采⽤Au---Si(370*C)/Au---Ge(365*C)/Au(280*C)等。

最新06断裂韧性的测试原理详解

最新06断裂韧性的测试原理详解
• 在加载过程中,用测试仪器连续地记录载荷增加及裂纹扩 展情况的P-V曲线(V为裂纹嘴张开位移)。将曲线上表明裂纹 失稳扩展的临界状态的载荷Pq及试样断裂后测出的预制的 裂纹深度a,代入应力场强度因子的表达式求出裂纹失稳扩 展的临界KI值并记为Kq。
• 然后再依据一些规定判断Kq是不是平面应变状态下的KIC, 如果Kq不符合判别的要求,则仍不是KIC,需要增大试样尺 寸重新试验,直到测出材料的KIC值。
1
11
2 试件
• 三点弯曲试样SENB(Single edged notched bend specimen) • 紧凑拉伸试样CT(Compact tension specimen) • C形拉伸试样 • 圆形紧凑拉伸试样 • 单边缺口拉伸试样(Single edged notched tension specimen) • 宽板试样(curved wide plate testing)
ASTM E1820-09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easurement for Fracture Toughness
ASTM E1823-09 Technology Relating to Fatigue and Fracture Testing
ASTM E1921-09
1
4
Related specifications
ASTM E399-09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Plane Strain Fracture Toughness of Metallic Materials
ASTM E1290-09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rack-Tip Opening Displacement (CTOD) Fracture Toughness Measurement

06 1 第六章 力学性能 高弹性 TPE 11918

06 1 第六章 力学性能 高弹性 TPE 11918

第六章高聚物的力学性能(1)6.1 概述6.1.1 高聚物力学性能的特点(形变性能、断裂性能)高弹形变:平衡高弹形变:瞬时、平衡、可逆的高弹形变;非平衡高弹形变:瞬时粘弹性,与时间有关高弹性:准平衡态高弹形变,由高分子构象熵的改变引起,处于链段无规自由热运动橡胶(弹性体)→外力作用(拉伸力)→ 链段运动对外响应→可逆的弹性形变(伸长数倍)普弹性:内能的改变引起粘弹性:呈粘性流体的性质、弹性和粘性同时出现。

表现在力学松弛现象(蠕变、应力松弛)及动态力学行为。

高聚物的力学行为:依赖于时间、温度。

必须同时考虑应力、应变、时间和温度来描述。

研究目的:(1)力学性能宏观描述和测试合理化;(2)宏观力学性能与微观各个层次的结构因素的关系。

6.1.2 形变类型和描述力学行为的基本物理量(1)简单剪切(形状改变,体积不变)剪切应力:σ = F/A,剪切应变:γ= tgθ,剪切模量(刚度):G = σ/γ,剪切柔量:J = 1/G = γ/σ(2)本体(体积)压缩(形状不变,体积改变)本体应变:Δ= ΔV / V,本体模量:K = P/Δ = P / (- ΔV / V),本体柔量(可压缩度):B = 1 / K(3)单向拉伸(形状和体积同时改变)拉伸应力:σ = F/A0(张应力,工程应力),拉伸应变:ε1 = (l-10)/10=Δl/10(张应力,工程应变,习用应变),杨氏模量:E = σ / ε1 (高聚物 E = 0.1MPa~500MPa),拉伸柔量:D = 1 / E横向应变:ε2 =(b - b0)/ b0,ε3 =(d - d0)/ d0)泊松比:γ = -ε2 / ε1= -ε3 / ε1 (拉伸试验中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的负数)对于大多数高聚物:橡胶,γ = 0.5,体积几乎不变,没有横向收缩。

塑料,γ = 0.2~0.4。

对各向同性的理想材料:G = E /(1+γ),K = E(1 - 2γ),E = 9KG /(3K + G),若体积几乎不变,即γ = 1/2, 则 E = 3G;对于各向异性材料情况比较复杂,不止有两个的独立弹性模量,通常至少有5或6个。

第06章 卤代烃

第06章 卤代烃

RX +
R’ONa
ROR’ +NaX
CH3I +CH3CH2CH2ONa
CH3OCH2CH2CH3 + NaI 甲丙醚
③被—CN取代(NaCN、KCN作用) 取代( 作用) 取代 、 作用
卤代烷与氰化钾( 卤代烷与氰化钾(钠)在醇溶液中反应,可得到腈。 在醇溶液中反应,可得到腈。 腈在酸性介质中水解,可得到比反应物多一个碳的羧酸。 腈在酸性介质中水解,可得到比反应物多一个碳的羧酸。 醇 RX + KCN RCN + KX H2O H+ RCOOH 增长碳链的一种方法 例如: 例如:由 CH3CH2Cl 合成 CH3CH2COOH
第六章
卤代烃
卤代烃: 卤代烃: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 被卤素取代后的产物。通式: 被卤素取代后的产物。通式:RX (一般 X=Cl、Br、I) 、 、)
Ⅰ Ⅱ
卤代烷烃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
塔里木大学 有机化学精品课程
Organic Chemistry, Tarim University
第六章 卤代烃
R HO C CH3 C2H5
C2H5 CH3
碳 正离 子
SN1反应活性次序( SN1速率取决于正 离子形成): 速率取决于正 反应活性次序 速率取决于正C 离子形成):
R3CX ﹥R2CHX ﹥RCH2X ﹥CH3X
2、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 特点: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同步进行。 特点: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同步进行。
Organic Chemistry, Tarim University
塔里木大学 有机化学精品课程
RMgX +

金属断裂甲氧基

金属断裂甲氧基

金属断裂甲氧基
金属断裂甲氧基是指在某些化学反应中,金属与甲氧基(CH₃O-)之间的化学键发生断裂,导致甲氧基从金属上脱落下来。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有机金属化合物中,其中金属与碳原子之间形成了化学键。

金属断裂甲氧基的反应可以是有机金属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例如在合成有机化合物时,可能需要通过断裂金属与甲氧基之间的化学键来得到所需的产物。

这种反应通常需要适当的条件和催化剂来促进。

需要注意的是,金属断裂甲氧基的具体反应条件和机理可能因金属的种类、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结构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找到最适合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

此外,金属断裂甲氧基的反应也可能涉及到一些安全问题,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产生有毒或易燃的气体或液体。

因此,在进行此类反应时,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更专业的解释,建议咨询化学领域的专家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每章概括题目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每章概括题目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每章概括题目
钢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它主要是通过炼铁和炼钢的工艺来制备的。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概括每章的主题。

第一章,铁矿石的开采和破碎。

在这一阶段,铁矿石被开采出来,然后经过破碎、磨矿等工艺处理,以便进一步的加工和提炼。

第二章,炼铁的基本工艺。

这一章主要涵盖了炼铁的基本工艺,包括高炉冶炼、炼铁原料的配料、炉料的制备、高炉操作等内容。

炼铁是将铁矿石还原成铁的过程,是生产生铁的第一步。

第三章,炼钢的工艺流程。

炼钢是将炼铁产物转化为钢的过程,这一章将涵盖炼钢的工艺流程,包括转炉炼钢、电炉炼钢、精炼等工艺,以及钢水的连铸等内容。

第四章,钢铁产品的加工与应用。

这一章将介绍钢铁产品的加工工艺,包括热轧、冷轧、热镀锌、冷镀锌、镀铝等工艺,以及钢铁产品在建筑、机械、汽车、家电等
领域的应用。

第五章,环保与安全。

钢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这一
章将介绍钢铁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和安全生产措施,包括废气处理、废水处理、粉尘防治、安全生产等内容。

以上是对钢铁炼制过程的每章概括,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构造地质学06第六章 劈理和线理

构造地质学06第六章  劈理和线理

层理与劈理 倾向相反: 正常层序
2.利用 劈理可以确定正倒,恢复褶皱形态 转折端位置;
劈理与层理垂直:褶皱 转折端位置 层理与劈理相交的锐角 指向褶皱转折端的所在方 向
3.确定劈理岩石的应变状态和主应力轴
流劈理∥XY面, ⊥Z轴,为挤压面 劈理近∥轴面; ⊥Z轴,轴面也是挤压面
请问主应力轴?
4.观察劈理之间的交切关系,帮助建立构造 序列。用S0 、 S1 、 S2 、 Sn … …表示新老顺 序,其中S0表示原生层理,其余为劈理。
为什么能劈成薄片呢?
肉眼观察(宏观特征) 露头上表现为微片状凸起或条纹,用锤子敲击岩石
时,将沿劈理裂开,指示着岩石内部纹理的存在,这 种密集的裂面在野外地质中称为“劈理面”。 劈理用产状三要素来度量。
劈理(黑色纹理)
镜下观察(微观特征) 仔细观察岩石粒度的形状、大小和结构时,发
现劈理都有一定的组构:
内蒙奥陶系云母片岩

甘 肃 永 登 千 枚 岩
④片麻理: 它由粒状矿物(长英质)组成 的岩石中,由于含有部分呈断 续定向分布的暗色片状或柱状 矿物(黑云母、角闪石),使 岩石显示出明显的面状定向组 构,即片麻状构造。
片麻理和条带构造常伴生或 交替发育。
有人认为是劈理岩石高度结晶 的产物。 上述可见,他们是与组分定向 排列引起的,尤其是粘土和云 母等片状矿物定向排列的一种 面理。是一种变形变质的产物。
结构形态分类
鲍威尔(1979)根据劈理域组构特征分为:连 续劈理和不连续劈理,后来Davis(1984)进行 了修正。
(1)连续劈理:岩石中矿物分布均匀, 全部定向,劈理域宽度极小,眼睛难以分 辨出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劈理,均称为连续 劈理。根据连续劈理中的粒度或构造发育 的程度,细分为板劈理、千枚理、片理。

材料的力学性能课件06_缺口试样

材料的力学性能课件06_缺口试样

缺口试样的静拉伸试验 缺口试样偏斜拉伸试验 缺口试样的静弯曲试验 缺口试样冲击试验 缺口试样疲劳试验
缺口敏感性试验
在缺口试样试验 中,缺口的几何形状、 大小是一个很重要的影 响因素。缺口几何参数 通常包括缺口深度t、 缺口根部曲率半径ρ以 及缺口张角ω。
缺口敏感性试验-缺口试样的静拉伸
由于断裂韧度有多种不同的定义方式,包括Kc、Gc、Jc、δc等,加之材
料的特性不同,测试方法也有很多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平面应变断裂
韧度KⅠc的测定,这已在工程实践当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不同于缺口敏感性试验,该类试验重在分析缺口试样局部区域的力学行 为,因此对试样尺寸有着严格要求,一定要符合理论计算模型的要求。
断裂韧度测定试验-KⅠc的测定
测定KIC用的试样尺寸 必须保证裂纹顶端处
于平面应变及小范围 屈服状态
断裂韧度测定试验-KⅠc的测定
断裂韧度测定试验-KⅠc的测定
三点弯曲试样加载时,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KI为:
紧凑拉伸试样加载时,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KI为:
将当前B、W条件下裂纹失稳扩展的临界载荷FQ及试样的裂 纹长度a0代人上述KI表达式即可求出KI的条件值,记为KQ。
缺口效应
缺口对材料的力学行为影响可归结为四个方面: ①应力集中; ②双向或三向复杂应力状态; ③应变集中; ④局部应变速率增大。 这些统称为缺口效应,其中应力集中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影响。
缺口效应
缺口效应
应力集中系数
反映局部应力增高程度的参数称为应力集中系数。 将应力集中区域内的峰值应力与不考虑应力集中时的基准应力的比值称为 理论应力集中系数:
疲劳裂纹扩展试验
当材料中存在裂纹并且外加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后,裂纹就会发生失 稳扩展。因此含裂纹材料的断裂可根据断裂韧度加以判别。不过在很 多情况下,这种足够大的宏观临界裂纹是在载荷作用下由萌生的小裂 纹逐渐扩展而成的,这也就是所谓的亚临界裂纹扩展过程。 疲劳载荷下的亚临界裂纹扩展尤为重要,这也是导致材料疲劳破坏的 主要原因。通过疲劳裂纹扩展试验,得到疲劳裂纹从萌生到亚临界扩 展再到最后失稳扩展的全过程,可以测定材料中疲劳裂纹扩展的门槛 值,得到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变化规律,进而估算材料的疲劳寿命。

第五章6应力开裂腐蚀

第五章6应力开裂腐蚀
迅速腐蚀期:小鼓泡长大并沿晶界形成裂纹。 钢的体积膨胀,力学性能大大下降
饱和期:裂纹互相连接,内部脱碳直到碳耗尽。 体积不再膨胀
38
氢腐蚀的影响因素
• 温度 • 氢分压 • 冷加工变形:加速腐蚀(应变易集中在铁素体和碳化物界
面上,在晶界形成高密度微孔,增加了组织和应力的不均 匀性,增加气泡形核位置,并有利于裂纹的扩展。) • 碳化物的球化处理:使界面能降低而有利于孕育期的延长。 • 稳定化元素
机理:C+2H2 → CH4
Fe3C+2H2 → 3Fe+CH4
或4H + Fe3C → 3Fe+CH4
反应生成的高压气体,在高压、高温、含氢条件下氢
分子扩散到钢中,并生成甲烷,甲烷在钢中的扩散能力很
低,这样甲烷量不断增多,形成局部高压,造成应力集中
使该处发展为裂纹。(脱碳)
37
氢腐蚀过程
孕育期:晶界碳化物及其附近有大量亚微型充满甲烷的 鼓泡形核。 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均无变化
39
2、氢鼓泡(Hydrogen Blistering) 氢鼓泡是指过饱和的氢原子在缺陷位置(如夹杂、气孔、
微缝隙处)析出后,形成氢分子,在局部区域造成高氢压 (106MPa),引起表面鼓泡或形成内部裂纹,使钢材撕裂 开来的现象,称氢诱发开裂(HIC)或氢鼓泡(HB)。
40
3、氢化物脆裂 ( Hydrogen Embrittlement) 氢化物脆裂脆(HE)是指由于氢扩散到金属中以固溶态
材料因素 力学因素
SCC
环境因素
2、发生应力腐蚀断裂的主要是合金,几乎所有金属的 合金在特定的环境中都有一定的应力腐蚀敏感性。例如, 纯度达9999%的铜在含氨介质中不会腐蚀断裂,但含有 004%磷或001%锑时,则发生开裂。

06 断裂韧性的测试原理解析

06 断裂韧性的测试原理解析
© Kylinsoft, 2010 断裂韧性的测试原理-3
Related specifications
BS 7448 Parts 1-4 Fracture Mechanics Toughness Tests BS 6729 Determination of the Dynamic Fracture Toughness of Metallic Materials BS 7910 Guide on Methods for Assessing the Acceptability of Flaws in Metallic Structures
© Kylinsoft, 2010
断裂韧性的测试原理-12
© Kylinsoft, 2010
断裂韧性的测试原理-13
© Kylinsoft, 2010
断裂韧性的测试原理-14
三点弯曲试样SENB
• 三点弯曲试样具有易于加工和便于加载的优点
© Kylinsoft, 2010
断裂韧性的测试原理-15
© Kylinsoft, 2010 断裂韧性的测试原理-6
一 G的力学标定
多试件法
© Ky
制备一组试样使其具有 相同的外形尺寸,但其 中的裂纹长度各不相同 。在弹性范围内作出每 个试样的载荷-位移(曲 线。
© Kylinsoft, 2010
断裂韧性的测试原理-8
Fracture Mechanics
Pirate Captain
第六章 断裂韧性的测试原理
齐俊林
断裂力学实验内容
1. 材料性能的测试,即材料破坏与裂纹扩展的内 在条件。例如,平面应变断裂韧度、临界张开 位移、临界J积分、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蠕变 裂纹扩展速率、动态断裂韧度以及应力腐蚀临 界应力强度因子等。 2. 裂纹尖端能量场和应力应变场参数的实验标定 。例如,应力强度因子的实验标定、J积分的 实验标定等。 3. 理论探索和验证性实验。例如,压力容器与管 道的全尺寸爆破试验、大型焊接结构接头的断 裂实验等。

材料的断裂性能课件

材料的断裂性能课件
式中: Y为裂纹形状系数,取决于裂纹的类型。 KI的脚标表示I型裂纹,同理, KⅡ 、KⅢ表示Ⅱ型和Ⅲ
型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
10
第10页/共39页
三、断裂韧度KIc和断裂K判据
✓K1 是描述裂纹尖端应力场强度的一个力学参量。单位为 MPa ·m1/2或KN·m-3/2 ,当应力 σ和裂纹尺寸a单独或同时增 大时, KⅠ 和裂纹尖端的各应力分量也随之增大。 ✓当应力σ或裂纹尺寸a增大到临界值时,也就是在裂纹尖 端足够大的范围内,应力达到了材料的断裂强度,裂纹便 失稳扩展而导致材料的断裂,这时KⅠ 也达到了一个临界值, 这个临界或失稳状态的KⅠ记为KⅠc或KC ,称之为断裂韧度 。
GⅠ>G
Ⅰc
18
第18页/共39页
冬 4-3影响材料断裂韧度的因素
一、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对断裂韧度的影响
对于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化学成分、基体相的结构和尺寸、第二相的大小和分布都将 影响其断裂韧度,并且影响的方式和结果既有共同点,也有 差异之处。除金属材料外,对其他材料的断裂韧度的研究还 比较少。
11
第11页/共39页
✓材料的KIC或Kc越高,则裂纹体断裂时的应力或裂纹 尺寸就越大,表明越难断裂。所以, KIC和Kc表示材料 抵抗断裂的能力。 ✓KIC为平面应变断裂韧度,表示材料在平面应变状态 下抵抗裂纹失稳扩展的能力;而Kc为平面应力断裂韧 度,表示材料在平面应力状态下抵抗裂纹失稳扩展的 能力。显然, 同一材料的Kc>KIc。
➢对于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目前常利用适当的第二相提高其断 裂韧度, 第二相可以是添加的,也可以是在成型时自蔓延生成的 。 如在SiC、SiN陶瓷中添加碳纤维,或加入非晶碳,烧结时自蔓 延生成碳晶须,可以使断裂韧度提高。

有机化学06第六章卤代烃

有机化学06第六章卤代烃

二烷基铜锂
合成烷烃的方法
2.与Mg、Li的反应
RX
2Li
RLi + LiX
绝对乙醚
或绝对四氢呋喃 有机锂试剂
RX
Mg
RMgX
绝对乙醚 或绝对四氢呋喃
Grignard试剂
RLi和RMgX的反应
与活泼氢的反应
RMgX + HY RH + MgXY
HY=各种含活泼氢的化合物 如:酸、醇、水、氨、端炔等。
Cl NH2
Cl CuI
OH O NH
Cl
Cl
双氯芬酸
2.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A. 动力学结果
CH3CH2Br OH CH3CH2OH + Br 反应速率=k[CH3CH2Br][OH-]
反应速率同时与两个反应物浓度相关,称该反应为双分子 历程,其机理为SN2机理。
OH
(CH3)3CBr
(CH3)3COH + Br
2CH3CH2CH2Br + Na CH3CH2CH2CH2CH2CH3
B. Wurtz-Fitting反应
1RX + phX + 2Na R-ph + 2NaX
phBr + CH3CH2CH2Br + Na phCH2CH2CH3
RX
2Li -LiX
RLi CuX
各种R'X
R2CuLi
R-R'
CH3
2-溴-2-甲基丙烷
6.2 化学性质I——亲核取代反应
1.亲核取代反应事实
R - X + Nu-
R - Nu + X-
A. 水解反应
CH3
CH3C-Br

06第六章+接触交代矿床

06第六章+接触交代矿床

二、接触扩散交代作用(双交代作用)
是扩散交代作用的一种特殊方式,主要发生在两种岩石的接触面上。当溶液沿着岩浆岩和碳酸盐接触界面流动,使两种岩石中的组分通过粒间溶液进行扩散交代,而形成矽卡岩。
岩浆岩中的粒间溶液为SiO2所饱和(Al2O3),石灰岩的粒间溶液被CaO所饱和。当溶液沿接触面流动,使得原来稳定的粒间溶液平衡被破坏。这时CaO将依靠浓度梯度向岩体中扩散。SiO2、Al2O3则向浓度低的围岩中扩散,于是在接触带上形成了矽卡岩。
第六章 接触交代矿床
§1 概述
一、概念
接触交代矿床:凡产于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类岩石、或其它含Ca、Mg质岩石接触带或附近,由含矿气水溶液的交代作用形成,并与矽卡岩在成因上和空间上有关的矿床,通称为接触交代矿床或矽卡岩矿床。
火成岩侵入体:中酸性岩。围岩:碳酸盐类岩石为主
二、重要性
① 当火山岩系中含有石灰岩夹层时最有利于矽卡岩矿床形成。
② 不纯的薄层的碳酸盐比纯净的厚层的碳酸盐有利于成矿。
③ 不同的围岩将形成不同的矽卡岩组合,同时对成矿作用也有影响,当围岩是一石灰岩时,形成钙矽卡岩矿物组合,当围岩为白云岩时形成Mg矽卡岩组合。多数矿床与钙矽卡岩有关。镁矽卡岩有关的矿床较少。但有特殊矿物、硼矿无一例外产于镁质碳酸盐形成的镁矽卡岩中,Mg是硼的沉淀剂。
2、交代矽卡岩的形成阶段
随着岩浆的结晶作用,从中分异出热水流体逐渐变多,使其内压逐渐增大,能引起已结晶的侵入体和角岩发生破裂,即水裂作用(Hydrofractnriaog),为后期的成矿提供了空间。这些岩浆水可与变质水,地下水等混合,沿接触带上升活动,并且向围岩中渗滤,依靠溶液与围岩粒间溶液中的浓度差进行交代作用。围岩碳酸直加的析出的钙以离子扩散的形式加入到侵入体中形成内矽卡岩;侵入体析出的热水溶液中的Fe、Si、Al等以离子扩散的方式加入到碳酸盐围岩中形成外矽卡岩。如果围岩是石灰石则形成钙矽卡岩,是白云岩则形成镁矽卡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nbσ = 2γ (1) 2 L(τ − τ i ) 2 Lτ ≈ ( 2) 其中,n = Gb Gb L为位错塞积群长度 如果形成的位错塞积群中心在晶粒中点, L=d / 2,(2)式变成: dτ 1 / 2 * d * σ n= = (3) Gb Gb 把(3)带入(1 )得到: 1 / 2 * d *σ bσ = 2γ Gb 4Gγ σc = d σ c 就是金属中产生解理裂纹需要的临界应力
28
• 对 σ c = 4Gγ 讨论:
d
1)密排面的表面能最小,最容易产生解理裂纹; bcc金属产生解理裂纹还需要满足位错反应的几何条 件,仅能在(001)次密排面产生 2)d大,晶粒粗大,容易产生解理裂纹。因此细小 晶粒能够强化金属,还能够韧化金属 3)解理裂纹的形成离不开位错滑移。
29
(4)解理裂纹扩展过程 • 解理裂纹形成后, 在晶粒A内部扩展只需要 克服表面张力,而表面张力数值较小,因此可以 迅速扩展,达到晶界; • 晶粒B的晶体取向与A不同,因此解理裂纹遇到晶 界后停止扩展,外加应力进一步增大,克服晶界 阻力,裂纹才能穿越晶界。 • 穿越晶界过程满足以下条件:B晶粒内仍沿着解 理面(001)扩展;转折的角度尽量小
34
(2)舌状花样 解理裂纹沿孪晶界扩展 留下的舌状凹坑或凸台。 (3)准解理 由于晶体内存在弥散硬 质点,解理裂纹起源于晶 内硬质处点,形成从晶内 某点发源的放射状河流花 样。 准解理不是独立的断裂 机制。是解理断裂的变种。
35
• 解理断裂强度 A)一个完整的解理断裂过程包含以下步骤: 位错运动形成位错塞积(σs)——解理裂纹 形成( σc )——解理裂纹穿越晶界 B)解理断裂过程能否进行取决于上述三个阻 力中的最大阻力
25
• 新形成的a[001] 位错的可动性? ——a[001]位错布氏矢量从下向上,而在此方向上 只有正应力,没有切应力,因此a[001]位错是不 可动位错; ——后续位错反应不断进行,在交叉点处形成位错
26
• 解理裂纹形成的能量关系 解理裂纹一旦形成,位错塞积群b1和b2将会 消失,同时产生两个新的表面,位错塞积群 b1+位错塞积群b2——两个新表面,反应 是: nb1+ nb2——nb( 形成的nb,能量是σnb) • 这部分弹性能转变成两个新表面的能量 2γ : σ nb= 2γ
30
• 在晶界处,B晶粒内部的多个位置产生裂 纹,裂纹都在(001)面内形成,分别沿着 (001)面扩展
31
• 穿越晶界后,上述不同高度的(001)面上 有许多裂纹,当这些面上的裂纹相遇时, 中间夹着一层金属 • 这层金属受到很大的 应力作用,可以通过二次解理 或者切离方式断裂,从而 造成裂纹汇合,从支流变 成干流,形成河流花样
36
• 考虑温度对σs和σc 的影响 4:塑性变形,无解理 5 :塑性变形,无解理 6 :塑性变形,无解理 1 :塑性变形,无解理 2 :塑性变形,无解理 3 :解理 x1
σ
3
2 1
A 6 5 4 Tc
σc σs
T
37
幻灯片 37 x1
xuexi, 2011-1-25
解理
• 材料的低温脆性 核心在于温度影响σs和σc 举例:低碳钢的低温脆性
12
3)随着椭圆增大,质点 面上的承载面积减小, 变形逐渐集中到质点 面上,在此处形成水平 椭圆,得到颈缩区域 (阴影线区域) 4)阴影线区域类似于颈缩后拉伸试样,发生 切离断裂,微孔聚合,形成宏观断裂裂纹
13
• 讨论: “ 2)拉应力作用下,微孔 沿应力方向伸长,形成椭 圆形”过程决定了韧窝的 深浅; “4)阴影线区域发生切离断裂, 形成宏观断裂裂纹”过程发生材料的切离,尽管材料内含 有第二相,在此颈缩区域,没有第二相的影响,类似 于纯金属。因此基体金属对断裂过程的影响主要通过 此过程实现; “4)过程”主要与微区切离过程,而与宏观变形能力无 关,因此宏观脆性材料也有可能产生微孔聚集型断裂 14 特征。如金属基复合材料。
10
• 微孔形成方式 1)第二相与基体的界面结合较弱时,通过界 面脱粘在第二相/基体界面形成裂纹 2)第二相与基体的界面结合较强时,通过变 形协调位错产生
3)第二相质点的断裂 4)晶界处(往往由应力集中导致)
11
• 微孔扩展和长大过程 1)在第二相界面处 形成裂纹后,外加应 力作用下,裂纹首先 沿着界面扩展,形成 围绕第二相的圆环,形成微孔(红); 2)拉应力作用下,微孔沿应力方向伸长,形 成椭圆形(蓝);
47
复习题 1)决定金属屈服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2) 说明一种提高金属屈服强度而不降低其塑 性的方法。 3)写出Hall-Petch公式并说明金属细晶强 化的本质。 4)说明第二相强化的基本原理。 5)说明Al-4.5Cu固溶态、欠时效态、峰时 效态和过时效态的强化方式,并说明屈服 强度和加工硬化行为差别的原因。
38
解理断口
39
40
41
6.4 准解理断裂
• 发生在具有回火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 高强度钢中。组织中含有细小弥散的碳化 物质点,影响裂纹形成和扩展。 • 裂纹在晶内形成后,难以沿特定晶体学平 面扩展,扩展路径与晶体学关系无关,而 主要与碳化物质点有关,其微观形态,似 解理河流而又不是真正解理,称为准解 理。
42
• 与解理断裂相比共同点是:都是穿晶断 裂、有小解理刻面、台阶、撕裂棱或河 流花样。不同点是:准解理小刻面不是 晶体学解理面。解理断裂裂纹一般源于 晶界;而准解理裂纹常常源于晶内硬的 质点,形成从晶内某点发源的放射状河 流花样。 • 准解理是解理断裂的变种
43
6.5 沿晶断裂 1) 产生条件:晶界上有脆性第二相薄膜或杂 质元素偏聚。断口上形成具有晶界刻面的 冰糖状形貌
22
(2)断口微观特征 • 解理面形成的每个小晶面都是穿晶断裂形成的, 在同一个晶粒内裂纹沿同一晶面发展; • 同一晶粒内部,界面面不是一个平坦表面,而是 一系列晶面族,即位于不同高度的平行的晶面构 成 • 每个解理面上都能见到河流花样,发源于晶界, 中止于晶界 • 解理面附近的金属中能见到显著的塑性变形痕 迹,塑性变形量可达10%~15%。
பைடு நூலகம்45
本章要点 • 了解金属的延性断裂、解理断裂、准解理 断裂、沿晶断裂的断口特征、断裂过程和 断裂机理,断口分析方法 • 金属各种断裂的裂纹萌生和扩展过程
46
思考题 1)叙述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的区别。 2)何谓拉伸断口三要素?影响宏观拉伸断口 形态的因素有哪些? 3)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出现沿晶断裂? 4)解理断裂河流花样形成过程是什么? 5)叙述微孔聚集型断裂裂纹萌生与扩展过程
• 拉伸宏观杯锥状断口的形成 颈缩后,颈缩区域应力集中,变成三向应力状 态,且应力在中心处最大——微孔在中心处萌 生——微孔在拉应力作用下从中心向边缘长大— —达到边缘时,应力变成平面应力状态,裂纹沿 45度方向长大,形成杯锥状断口
15
16
•微观断口特征
韧窝(等轴韧窝,椭圆形)形貌取决于应力状态 (1)韧窝形状 (a)正应力⊥ 微孔的平面,形成等轴韧窝; 拉伸试样中心纤维区就是等轴韧窝。 (b)拉长韧窝 扭转、或双向不等应力状态;切应力,形成 拉长韧窝; (c)撕裂韧窝 拉、弯应力状态;
23
(3)解理裂纹形成过程 • 裂纹形成基于以下事实:解理面附近的金属中能 见到显著的塑性变形痕迹,塑性变形量可达10 %~15%;解理面都是密排面或较密排面(这意 味着这些面间距较大,晶面间结合力 较小,形成 裂纹的需要的能量较低)。 • 上述事实可能说明解理裂纹的形成是由于塑性变 形引起的。 • 即:材料断裂前总会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而塑 性变形与位错运动有关。
6
6.2 金属的延性断裂 • 纯剪切断裂(切离)
一般发生在纯金属或较软金属中,如Pb-Sn金属中
单晶体:单系滑移,沿滑移面分离 多晶体:多个滑移系同时开动
微孔聚集型断裂过程中也会 发生切离过程
7
• 微孔聚集型断裂及断口特征 (1)断裂特点: 断裂前产生明显宏观变形;过程缓慢; 中心断裂面垂直于最大正应力; 锥 边缘断裂面平行于最大 切应力,与主应力成45度 发生在低碳钢、调质或退火 中碳钢、时效铝合金等
17
(2)韧窝大小影响参数 • 基体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和应变强化指数 • 第二相质点的大小和密度。 注意:微观上出现韧窝,宏观上不一定是韧 性断裂。
18
19
20
21
6.3 解理断裂
(1)断裂特点 • 断裂前基本不发生塑性变形,无明显前兆; 断口与正应力垂直,属于正断。 • 断口平齐光亮,常呈放射状或结晶状;断口由许 多小晶面构成;晶面的大小与晶粒大小对应。 • 解理面都是特定的晶体学平面,如bcc金属中为 {001}面,hcp金属中为{0001},前者是较密排 面,后者为密排面 • 材料的韧性与脆性行为会随环境条件而改变。 例如:T↓↓、脆性↑。如低碳钢的低温脆性。

8
(2)断口特征
• • • • • 杯——锥状 断口三要素:纤维区、星芒区(放射区)、剪切唇 纤维区:纤维状,灰暗色: 星芒区:裂纹快速扩展。撕裂时塑性变形量大,放射 a b c d 锥 线粗 剪切唇:切断。
(3)危害: 不及脆性断裂 断裂前机件已变形失效

9
• 微孔聚集型断裂机理和微观断口特征 1、断裂机理 (1)微孔形核 点缺陷聚集;第二相质点碎裂或脱落;位错引 起的应力集中,不均匀塑性形变。 (2)微孔长大 滑移面上的位错向微孔运动,使其长大。 (3)微孔聚合 应力集中处,裂纹向前推进一定长度。
3
• 断裂的基本类型
1、根据断裂前塑性变形大小分类:脆性断裂;韧 性断裂 2、根据断裂面的取向分类:正断;切断 3、根据裂纹扩展的途径分类:穿晶断裂;沿晶断 裂 4、根据断裂机理分类:解理断裂,微孔聚集型断 裂;纯剪切断裂
4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