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的几点思考孙双金

合集下载

孙双金的主张

孙双金的主张

孙双金的主张:情智教育的核心元素成尚荣在《教育家》上讨论孙双金,是很有意义的。

对孙双金来说,这既是一种肯定,又是一种期待;既是一次回顾总结,又是一次重要的跨越。

其间的意蕴是:孙双金应该在“教育家办学”的召唤和主题中走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

当下,孙双金在全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

我认为根本原因是,孙双金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教学风格。

教育主张,教学风格的形成使他站立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也在启示我们,特级教师、名师应当追求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教学风格,惟此,才能使自己有一个实质性的因而是突破性的进展。

何为教育主张?笔者以为,教育主张是教育思想的具体化,是教育观点的梳理、整合、概括和提升,是理论指导下,在实验研究中逐步形成的教育理念、理想、价值、立场的“合金”。

教育主张应当是个性化的,是一个教师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把握。

它比教育见解、观点更稳定,具有系统性,也更具统领性。

因此,教育主张从整体上表现了理性思考的深度和教育理想追求的高度,以及“教育自觉”的水平和程度,也是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要标志。

可以这么判断:大凡成功的,有影响的教师一般都有自己鲜明的、独特的、坚定的教育主张。

孙双金的教育主张是实施情智教育,其核心元素是:情感、智慧和情智共生。

1、情感:儿童发展、儿童语文学习的内在本质力量。

“关注人的情感发展是教育中的一个本源性、根基性的问题。

因为只有情感才是真正属于个体的,它是内在的、独特的,是人类真实意向的表达。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本质是其情感的质量及其表达。

我们确信一个人对某种价值认同、遵循,乃至于形成人格,虽然需要以一定的认知为条件,但根本上是一个人的情感变化、发展,包括内在的情感品质与外在的情感能力提升和增长的过程。

①马克思更深刻地说:“情感是一个精神饱满为自己目标而奋斗的人的本质力量。

”这种“本质力理”必然推动人有本质性的发展。

但是,古时候,有不少哲学家把情感看作有待克制的恶的本性,它在心理学中因此而“居灰姑娘的地位,为了姐姐——‘智慧’和‘意志’的利益,她不被母亲喜爱,被驱赶出去,永远被抛弃”。

听孙双金老师讲语文读后感

听孙双金老师讲语文读后感

听孙双金老师讲语文读后感你要是也能去听听孙双金老师讲语文啊,那可真像是在语文的奇妙世界里来了一场超级有趣的冒险。

孙老师往那一站,就像是自带一种语文的气场。

他一开口,那声音就像是有魔力一样,一下子就把你拉进他所营造的语文氛围里。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讲课文的时候,那解读方式简直绝了。

就好比我们平时看一篇文章,就像走马观花看个大概,孙老师呢,他能像个超级侦探一样,把文章里那些隐藏的小秘密一个个都揪出来。

他不是那种干巴巴地给你讲这个词什么意思,那句话有什么作用,而是像在给你讲一个特别精彩的故事,故事里每一个小细节都和这篇文章有关。

比如说讲一首古诗,他能从诗人当时的心情,讲到那个朝代的风气,再扯到诗里用的某个字背后的文化典故。

我就在想,这哪是在讲语文啊,这简直是在带着我们穿越时空,和古人一起喝酒聊天,探讨人生呢。

还有啊,孙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的互动,那真叫一个妙。

他不会让学生觉得害怕或者紧张,就像是和一群小伙伴在聊天探讨一样。

学生们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管对还是错,他都能从里面找到闪光点。

这让我觉得,原来语文课堂可以这么轻松又充满活力。

他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那种奇奇怪怪的想法,他也能引导着让这个想法变得很有意义。

就像把一颗歪歪扭扭的小树苗,慢慢地扶正,让它长成参天大树。

孙老师讲语文还特别注重情感的融入。

他不是把课文当成一个没有生命的东西在分析,而是把它当成一个有血有肉的朋友。

他讲着讲着,你就能感受到文章里的喜怒哀乐,就像这些情感是会传染的一样。

我听他讲着那些感人的文章,自己差点就眼眶湿润了,这时候才真正明白什么叫“文章不是无情物”。

从孙双金老师的语文课里,我突然觉得自己以前学的语文好像都有点太死板了。

以前觉得语文就是记记生字,背背课文,写写作文,可孙老师让我知道,语文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宝藏。

它可以让我们看到古人的智慧,可以让我们领略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可以让我们的情感变得更加细腻,也可以让我们的思想像小鸟一样自由地飞翔。

读《孙双金:情智语文》

读《孙双金:情智语文》

读《孙双金:情智语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孙双金: 情智语文》是一本深受学生和老师喜爱的教材。

这本书的作者孙双金教授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都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情商素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孙双金教授在书中强调了情智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语文教育除了教授学生语言文字知识外,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情商和智商。

因为情商和智商同样重要,只有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情商,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书面语言。

情商培养成为了孙教授在教学中非常重视的一环。

而且,孙教授还提倡让学生用心去读、用心去写,从而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这本书的内容设计非常丰富。

孙双金教授在书中精心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文章和习题,涵盖了诗词、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和题材。

他还创新性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感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书中还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如家庭、友情、师生关系等,以及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

这些内容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这本书的教学方法非常灵活多样。

孙双金教授在书中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如阅读、写作、讨论、演讲等等。

他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受益。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得教学更加贴近学生,更加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这本书在教材的编写方面也具有很高的水准。

孙双金教授是一名资深的语文教育专家,他在编写教材时非常注重学生的需求和成长。

他的教材在题材选择、风格选取、命题设置等方面都极具价值和创新性,很好地适应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这样的教材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情商和智商,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二篇示例:《孙双金:情智语文》是一本关于语文教育的重要著作,作者孙双金教授是著名的教育学者。

读《孙双金:情智语文》

读《孙双金:情智语文》

读《孙双金:情智语文》
《孙双金:情智语文》是一本以语文教育为主题的书籍,作者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深刻剖析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情感和智慧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这本书中,孙双金教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让读者深刻领悟到了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学习字、词、句和段落,更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智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第一章中,孙双金教授首先讲述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良好的语文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学习文字和语言的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努力去理解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引导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

第三章中,孙双金教授谈到了语文教育中智慧的培养。

他认为,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记忆和掌握一些规则和技巧,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思维训练,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还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能够通过语言表达出新的想法和观点。

只有在培养了学生的智慧后,他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运用语文,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才。

《孙双金:情智语文》是一本富有深刻理念和实用方法的语文教育著作,通过情感和智慧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这本书不仅适合语文教师和学生阅读,也适合所有对语文教育感兴趣的人阅读,相信它会为您的语文教育工作带来新的启发和帮助。

孙双金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探析

孙双金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探析

孙双金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探析1. 引言1.1 引言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通过对孙双金语文阅读教学的艺术性进行概述和引言。

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阐述孙双金在这方面的独特见解和理念。

接着,我们将详细分析孙双金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他如何在实践中实现教学目标。

我们将通过实践案例来展示孙双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操作和效果。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深入探讨孙双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所体现出的艺术性和独特之处,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2. 正文2.1 绪论孙双金提出了“以艺术性教学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强调通过艺术的手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感悟力。

他认为,做好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注重情感的渗透,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字的魅力,体味其中的情感表达和人文情怀。

通过引导学生去体验作品中的情感色彩,从而真正理解和赏析文学作品。

孙双金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来理解文本,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和交流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孙双金的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探索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人文关怀和文学情怀的体现,通过他的努力和实践,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文学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体验人文的魅力。

2.2 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扩大词汇量,提高语法表达能力,培养语感和修辞能力,从而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阅读是对知识的获取和消化,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阅读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也是培养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读《孙双金:情智语文》

读《孙双金:情智语文》

读《孙双金:情智语文》【摘要】《孙双金:情智语文》是一本关于语文教育的重要著作,提出了认知情绪理论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本书强调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和情感因素。

通过提高学生的情商,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作者认为,情感因素在语文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投入。

通过阅读《孙双金:情智语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如何通过情感因素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语文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也是一部对教师和家长有着重要启发的读物。

通过深入阅读和理解本书,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认知情绪理论, 语文教育的本质, 培养学生的情商,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因素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孙双金,情智语文, 读书笔记, 教育思考, 情绪管理, 情感表达, 文学欣赏, 教学方法1. 引言1.1 读《孙双金:情智语文》读《孙双金:情智语文》,这本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作者孙双金从认知情绪理论出发,探讨了语文教育的本质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情商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他强调了情感因素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只有将情感与智力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优质的教育。

这本书的出版也意味着语文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更加有温度和情感的教育环境。

通过阅读《孙双金:情智语文》,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还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教育事业的热情和责任感。

希望这本书能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有所启发,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2. 正文2.1 认知情绪理论认知情绪理论是指一个人在思考和情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认知过程会影响个体的情绪体验,而情绪又会反过来影响个体的思考方式。

在《孙双金:情智语文》一书中,作者对认知情绪理论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认知情绪理论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体验对学习成绩的重要性。

学习了孙双金老师的

学习了孙双金老师的

学习了孙双金老师的“情智教育的核心元素”,语文教学实践教学反思
2017年岁末有幸运听了孙双金老师的讲座孙老师的“情智教育的核心元素”。

语文教师必须选择更切合语文课程的、更适宜自己学生的教学内容,同时又必须是具体的,可操作的。

站在自己的角度反思一下语文教学。

完全是简单地站在考试的角度,站在急功近利的追求成绩的角度,确定学生学习什么样的语文,做什么样的作业,做什么样的练习。

过早开展、过分强化答题模式训练,是对语文的遮蔽,对学习方式的误导,对学习兴趣的伤害。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语文不是单单依靠语文课学好的,不管怎样理想的语文课堂都不可能完全解决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问题;没有语文课堂的学习是完全能够学好语文,没有上过语文课而具有良好语文素养的例子太多。

把学生禁锢在课桌上,禁锢在试卷上,没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语文教学效果好不到哪里。

即使是语文课堂系统,必须全面兼顾听说读写,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做学生讨论的引领者,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及时指明讨论方向,指导讨论方法。

既拓展讨论思路,又留给讨论时间,既有适时而科学的调控,又有热情而真诚的鼓励。

听了孙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受到现实的语文教学和孙老师比还有距离,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学习。

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理念

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理念

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理念
孙双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中文教师,他的教学理念包含情、智、语、文四个方面。

情是指情感教育,他认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对语文学习非常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他注重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通过讲故事、演示、模拟等方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和共鸣,从而激发学习动力。

智是指知识教育,在教学中,孙双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智慧。

他强调“用心看、聚焦听、运用言语、深度思考”的方法,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思考能力来提升他们的语文水平。

语是指语言教育,在教学中,孙双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他认为语言是交际工具,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才能与他人有效沟通。

因此,在教学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调,让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标准的语言表达方式。

文是指文化教育,孙双金认为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还涉及到文化的传承。

在教学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通过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演变、赏析古诗词和名著等方式,引导学生爱国、尊重历史、关注社会。

总之,孙双金的教育理念是以情、智、语、文为基础,通过激发情感、提高智慧、培养语言和传承文化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他不仅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为未来做好充足的准备。

孙双金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探析

孙双金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探析

孙双金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探析孙双金是当今教育界中具有良好口碑的语文教授。

他探究语文教学的精神财富,阐发语文教学的艺术特色,注重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灌输学生用心感受语文,用心构建语文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等各方面。

本文将对孙双金的语文阅读教学艺术进行探析。

一、“声音、意象、情感”的教学艺术孙双金在教学时,注重通过“声音、意象、情感”三要素来打造愉悦感受式的语文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参与度,塑造学生的良好语文素养。

他强调,语文教学需要使用“声音”来调节氛围,讲述故事时,要将故事情节娓娓道来,将对应的情感、逻辑、语调等融为一体,塑造出合适的语言画面。

此外,孙双金认为语文教学也需用“意象”来丰富思维图像,将词语、句子通过联想等方式激发学生脑海中的想象,让学生“看见”文字中的世界。

最后,他强调语文教学中不可少的“情感”,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形成情感共鸣,激发学生深深的感受,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乐趣。

二、“轻重缓急”的教学艺术为了使学生在阅读、朗诵或演讲时能够更好的把握节奏和跌宕起伏,孙双金采取“轻重缓急”教学艺术,给语文教学插上节奏的翅膀。

孙双金认为,“轻、重、缓、急”是语言的基本特征,采用这种语言仔细训练,就有助于学生抓住节奏,增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际意义。

他在教学中会通过各种多样化的语音语调,来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具有良好的语言节奏的读音,来强化对语言用法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对语言内涵深入的分析,训练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语言知识。

三、“腹地”、“血肉”、“世界”的教学艺术孙双金在高中教学中强调“腹地”、“血肉”、“世界”三维教学理念。

语文阅读教学是要学生领悟生活的真谛,让学生具有“腹地”,这意味着学生可以从书籍、写作中获得深入的思考,具有人文情怀的胸怀。

同时,他也认为语文教学也要让学生更多地关注现实世界,将书中所学的知识落地生根,用文字记录生活日常中的人、事、物,从而使学生更有“血肉”,这样只有注重生活中的细节和亲近自然、识别世界,才能够有一些脚踏实地的想法。

孙双金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探析

孙双金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探析

孙双金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探析孙双金是当今语文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他在语文阅读教学上,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理念,对于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着重对孙双金语文阅读教学艺术进行探析。

一、探究文章语言的表现形式在孙双金的阅读教学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注重分析文章语言的表现形式。

他经常通过课上的问答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将描绘的景象和语言作出相应的串联,去揣摩语言,找出文章中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构思方式。

在孙双金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会了通过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去感受文本所表达的信息,更好地深化了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语文素养。

二、注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孙双金的阅读教学中,他非常注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他在课上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积极发掘文本深层次的意义和内涵,以此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强化阅读课的语言氛围孙双金认为,在阅读课中要不断营造一种有科学、艺术、人文氛围相互融合的语言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语言的美感,提高语言表达技能。

他经常在课上通过诵读、讲述、唱歌、游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感受和掌握漂亮的语言,逐步提高打好写作基础。

四、注重情感的体验在孙双金的阅读教学中,他强调要通过阅读文本,去感悟和细腻地体验作者所表达情感。

同时,在讲解文本情感时,还通过情感图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情感寓意,并通过相应的讲解,让学生从中感悟到生活中情感的力量,倡导学生在自身情感中获得情感素材,实现情感写作的质变。

综上所述,孙双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学艺术之所以获得广泛好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在教学中注重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去启示学生对语言的感性认知和思维认知,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获得真正的收获。

此外,他还善于从情感与语言艺术等多维度的角度出发,将阅读的文化内涵、审美价值、情感体验和语言表现等因素有机地融入阅读教学教材中,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为他们的深度阅读及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听孙双金老师讲语文》心得

《听孙双金老师讲语文》心得

《听孙双金老师讲语文》心得体会学习这篇文章后,让我由衷地感受到:“好的课像登山,登山的乐趣在过程中,虽然登山艰辛,但乐在其中。

课堂中让学生经历‘山脚—山腰—山顶’的过程,经历由不知到知的过程,经历由不会到会的过程,经历由不能到能的过程。

引领他们登上思维的高山、情感的高山、文化的高山,老师带着孩子们从山脚一步步向上攀登,眼界变得开阔,情感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发展,自己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

假如每堂课都能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需要有一种细腻的审美情感。

孙双金老师恰恰就具备这样的情感。

他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两个鲜明的特色:“情”和“智”。

他的“情智语文”给我们带来不尽的启迪和诗意般的享受。

孙双金老师能把他的语文课上好,离不开他个人的魅力、丰富的教学手段和他独特而优美的教学艺术。

所以,孙双金老师的语文课在小学语文界颇具影响。

在这本书中,让我们一起走进孙老师的课堂,一窥语文教学的奥秘。

孙双金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说明,要上好课,一要有扎实的功底,二要有精彩的设计,三要有真挚的情感。

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这堂课之所以成功,我认为归功于以下几点:其一,为了深入地把握教材,我参阅了十几本教学图书,研究杜甫的诗歌风格,查阅了杜甫的生平事迹和时代背景,仔细阅读了这首诗的分析文章,把握了这首诗的深刻内涵。

为了吟好这首诗,我闭门练读了两天。

其二,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教学设计。

比照式教学是大处着眼。

而何处讲解,何处设问,何处吟诵,何处留白是小处着手。

这种策略为教学的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其三,入情入境的渲染、描绘、吟诵也是这堂课成功的保证。

“情感是诗歌的生命”,情感也是课堂教学的法宝,在课堂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依然是情!我仿佛领悟到了教学的“真谛”:要上好课,一要有扎实的功底,二要有精彩的设计,三要有真挚的情感。

优秀教师的“功夫在课外”,“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孙双金老师的事迹对我感触很深,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苦下功夫,真正做到一辈子时刻做好准备,只有这样,一节好课才能手到擒来。

特级教师孙双金对我的影响

特级教师孙双金对我的影响

从:“登山”看语文教学语文,承载着太多的“使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言语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由此,语文课千头万绪,模糊一片。

怎样上语文课,怎样上好语文课就成为语文老师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孙双金老师的“登山理论”给我很多启示。

孙双金老师认为:好课像登山,登山的过程是体力得到锻炼,眼界得到开阔,心情得到陶冶,人格得到升华的过程。

而上课的过程是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情感得到陶冶,人格得到提升的过程。

登山的乐趣在过程中。

上课的乐趣也在过程中。

好课特别强调让学生经历程,经历由不知到知的过程,经历由不会到会的过程,经历由不能到能的过程。

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经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体验“豁然开朗”的快乐。

学习虽然艰辛,但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上山是体力锻炼,上课是脑力锻炼,但两者道理相通,从登山中可以得到诸多启迪。

一、登什么山?登小山还是高山?孙双金老师认为课堂上要攀登“三座大山”一座是知识的高山;一座是思维的高山;一座是情感的高山。

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登山这三座高山,首先知识是基础,知识是力量,因此要注重知识的积累,语文学习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但又不应仅仅限于知识的传递,因此课堂上还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能力的核心,是创新的关键,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的能力,最后,课堂要让学生感受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让学生情感经受洗涤,得到净化,这是让学生喜欢语文课的重要因素。

古代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可以这么说,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了文章,没有了文章,也就没有了语文,没有了语文教学。

文章是个有情物,人更是个感情丰富的“高级动物”。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既然教学的三大主客体,教师、学生和文本皆是有情之物,语文教学怎能离得了感情呢?语文教学,怎一个“情”字了得!情趣盎然,情意浓浓,离不开“情”情感的激发,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得到情感的共鸣。

孙双金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探析

孙双金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探析

孙双金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探析孙双金是国内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他在语文阅读教学领域的研究、实践和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

他的教育理念是“以阅读为中心,以学生为本”,认为只有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才能实现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

下面,我们将从孙双金的阅读教学理念、教法、教学策略等方面,对其语文阅读教学艺术进行探析。

一、阅读教学理念孙双金在阅读教学中的理念是:以学情为中心,以过程为导向,以效果为评价标准。

这一理念的核心是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把学生视作阅读教学中的主体,让其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和积累知识。

而且,孙双金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过程,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和兴奋感,并从阅读中获取能力、知识和体验等价值。

最后,孙双金认为阅读教学的评价标准应该以阅读能力、知识和能力等方面为判断标准,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水平。

1.启发思考法孙双金在阅读教学中强调启发学生思考,他通过丰富的教学实践证明,启发思考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中,他常常引导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体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2.情感导向法孙双金在阅读教学中也非常重视情感方面的培养和体验。

他通过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共鸣、理解、同情等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他认为,情感导向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增强阅读体验,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个性化培养法孙双金强调个性化培养法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他通过分析和发掘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个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真正实现个性化培养和发展。

1.多元化的文本挖掘和选择孙双金在阅读教学中强调多元化的文本挖掘和选择。

他认为,阅读教学中不能一味追求经典和名著,而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文本,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语文教育的几点思考孙双金

语文教育的几点思考孙双金

语文教育的几点思考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孙双金2009年11月份,我在《人民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师》上发表《13岁以前的语文》(又名《童年的语文》),引起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和讨论。

《13岁以前的语文》一文主要是从宏观上提出问题,勾画小学语文教育的大体系,对语文教育的相关问题没有涉及,这篇文章就语文教育大家关心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求教于广大的语文工作者。

一、语文教育的使命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阐述得非常周到而全面了,如果概括地说,我个人认为语文教育的使命是三点:一是传承经典文化;二是发展语言能力;三是形成独立人格。

第一点:传承经典文化。

为什么说“传承经典文化”,不说“传承民族文化”?因为我们已步入21世纪,走入全球化的时代,我们理应有全球的视野,要把全人类最优秀的文化纳入课程范围之内,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而不能仅仅抱着本民族的文化,排斥外来的一切优秀文化。

当然在传承经典文化的过程中,本民族的经典文化显然是重点之一。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身上流淌的是中国血脉,保存的是中国文化基因。

小学生走入学校,几乎是一张白纸,这白纸上首先着的底色理所当然是中国文化的底色。

再则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如果没有本民族文化的浸染,你可能失去了文化依附感,失去了民族归属感。

那什么是“经典”呢?《现代汉语词典》上说:“经典,就是历史留传下来的具有权威性,典范性的著作。

”权威性就是大家共认的。

不仅大众共认,而且学者共认;不仅当代共认,而且历史共认。

读《孙双金:情智语文》

读《孙双金:情智语文》

读《孙双金:情智语文》《孙双金:情智语文》是一本由孙双金所著的教育读物,主要讲述了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如何培养情感和智慧。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情感语文、智慧语文和培养情智的策略。

在第一部分——情感语文中,孙双金强调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的重要性。

她认为,通过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的美,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孙双金还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如何通过鉴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表达能力。

她提倡学生多读文学作品,从中找到自己与作品中人物的共鸣,从而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部分——智慧语文,主要讲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孙双金认为,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她提供了一些思维拓展的活动,如写作、辩论等,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她还介绍了一些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如提出合理的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实施,学生能够逐渐提高自己的语文思维能力,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第三部分——培养情智的策略,是本书的重点内容。

孙双金提出了一些实用的策略,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培养情感和智慧。

她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情感的引导,通过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参与。

她还提倡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通过家长的陪伴和教育来引导学生的情感和智慧发展。

《孙双金:情智语文》这本书给读者提供了一些关于培养学生语文情感和智慧的实用方法和策略。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学习的意义,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如何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这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都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教育读物。

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研究

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研究
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孙双金的情智语文教学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其中,文献资料法主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的背景、理论和实践;案例分析法主要通过对孙双金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教学方法和效果;专家访谈法则通过对孙双金及其他情智语文教学研究专家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情智语文教学的看法和经验。
缺乏实践检验
本研究主要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缺乏实践检验。未来可以通过实践检验来进一步验证情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以及探索如何更好地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研究不足与展望
08
参考文献
01
02
03
孙双金. (2006). 孙双金语文教学案例与评析. 江苏教育出版社.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中心
02
孙双金主张语文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因材施教
03
孙双金认为语文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不断探索创新,完善情智语文教学体系
智慧成长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孙双金认为,智慧成长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引导学生将这些能力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研究结论
研究样本有限
本研究主要基于对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的观察和描述,研究样本相对有限。未来可以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收集更多的教学案例和实践经验,以更全面地了解情智语文教学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孙双金语文教学理念的意义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育的几点思考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孙双金2009年11月份,我在《人民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师》上发表《13岁以前的语文》(又名《童年的语文》),引起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和讨论。

《13岁以前的语文》一文主要是从宏观上提出问题,勾画小学语文教育的大体系,对语文教育的相关问题没有涉及,这篇文章就语文教育大家关心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求教于广大的语文工作者。

一、语文教育的使命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阐述得非常周到而全面了,如果概括地说,我个人认为语文教育的使命是三点:一是传承经典文化;二是发展语言能力;三是形成独立人格。

第一点:传承经典文化。

为什么说“传承经典文化”,不说“传承民族文化”?因为我们已步入21世纪,走入全球化的时代,我们理应有全球的视野,要把全人类最优秀的文化纳入课程范围之内,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而不能仅仅抱着本民族的文化,排斥外来的一切优秀文化。

当然在传承经典文化的过程中,本民族的经典文化显然是重点之一。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身上流淌的是中国血脉,保存的是中国文化基因。

小学生走入学校,几乎是一张白纸,这白纸上首先着的底色理所当然是中国文化的底色。

再则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如果没有本民族文化的浸染,你可能失去了文化依附感,失去了民族归属感。

那什么是“经典”呢?《现代汉语词典》上说:“经典,就是历史留传下来的具有权威性,典范性的著作。

”权威性就是大家共认的。

不仅大众共认,而且学者共认;不仅当代共认,而且历史共认。

这才是权威。

典范性呢,就是在思想上和语言上堪称榜样,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完美地艺术统一,这才是真正的典范。

拿中国传统文化来说,从内容上来说,当然是儒释道三家文化汇成中华文明的滚滚洪流,其中以儒家文化为主流、主脉。

从时间维度上来说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四千九百年是文言文的历史,一百多年是白话文的历史。

从文化品质上来说,著名作家的经典文本串成了真正的中华文明史。

在学者文中津津乐道是《论语》、《老子》、《孟子》、《大学》、《中庸》;在大众口中谈论不休的是《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唐诗》、《宋词》是中华诗词的典范。

如果说“传承经典文化”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使命的话,那我们必然就要反思当下的小学语文教材,它们是否选取了最优秀的经典作品入教材呢?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它们有没有兼顾照应到呢?教材中白话文和文言文乃至古诗词的比例如何确定才是合理科学的呢?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需要反复斟酌思量的啊!这关系到打底色,打基础的大问题,这关系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原则性问题啊!第二点:发展语言能力。

发展语言这是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这是必须种好的自家的田地,这一点大家已形成了共识。

但是对如何才能发展学生的语言都存在很大的分歧和误区。

语言能力到底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我认为不外乎两点:一是语言环境,二是语言实践。

我们学的是母语,照理说语言环境应该不成问题。

但是语言环境有优美语境、典范语境和粗俗语境、垃圾语境之分。

我们应该给学生创设怎样的语境呢?请看看当下的语言环境。

学生和教师家长接触的是白话语境,如果教师和家长语言修养高,学生耳濡目染,语言修养也会较好。

如果反之呢?学生语言能力恐怕就令人担心了。

当下除了人际语境外,还有网络语境,电视语境等。

媒体语境的品质如何呢?大家心知肚明,低俗、媚俗、垃圾语言太多了,在这样的语境中怎么不影响学生的语言修养呢?我们提倡让学生诵读经典,背诵经典也正是为了给学生创设高尚优美的经典语境,让学生在典范的语言熏陶中提升自己的语言修养。

讲到语言实践,无非是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

其实,语言环境可以表述为语言吸收,它包括耳闻和目睹两条途径。

耳闻更多的是听话,目睹更多的阅读。

语言实践可以表述为语言输出,它包括口说和手写的两条途径,口说是指口语交际,手写是指书面表达。

语言实践和语言环境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只有充分地吸收和积累,并且是优质语言的吸收和积累,才能有优质语言的输出和倾吐。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能找到当今学生为什么语言表达不够规范优美,原因就是他们吸收积累优美生动的语言不够,还没有充分的积淀,怎能内化生成出自己优美的语言呢?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得就是这个道理呀!当我们的学生如果有二三百篇历代经典美文熟背在肚子里打底的话,那叫他的语言不规范都难呀!因此,我个人认为,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熟背几百首经典诗文,这是文化的“童子功”,这是语言的“童子功”。

没有这“童子功”,要想在语言上有较深的造诣几乎是不可能的。

就像练武的人如果没有扎实的武术基本功,武术童子功,要想成为武术高手,武术大师也是没有可能一样的道理。

第三点,形成独立人格。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就要体现在涵养学生独立的人格。

《周易》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培养的人格。

孔子的:“己欲达则达人,己欲立而立人”是培养人格。

屈原的:“世人皆昏,唯吾独醒”,“路漫漫兮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培养人格。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培养人格。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也是培养人格。

中国文化史上一切优秀的作品皆对学生追求真善美,远离假丑恶的高尚人格有极大的涵育功能。

读文章、诵经典、阅名著最终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形成自己高贵的气质,形成自己追求美好事物的品质。

当一个人对世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然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稳定的正确的美好的观念之后,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有独立的人格了,就达到了孔子所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境界了。

二、小学语文该怎么教?《课本课程标准》上说:“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当下的语文阅读课堂基本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于是引发了是“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还是在教师带领下与文本对话”?“文本的解读”及至当下比较热的“文本细读”等话题。

但我思考的是源头性问题,前提性问题,即:这些文本值得对话么?有对话的价值吗?小学生有对话的能力吗?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些非经典的浅薄文本,面对的是一些积累甚少,心智未开的儿童,我们课堂上的对话价值大吗?有效吗?高效吗?如果我们对这些前提性问题都未搞清楚,搞明白,就在那里对过来对过去,问过来问过去,不是太盲目了吗?行文至此,我们必须厘清下面几个问题:其一,文本的对话价值。

什么样的文本才有对话价值呢?我个人认为一定是那些思想上和语言上堪称典范,且适合小学生年龄心智特点的文本才有对话价值,即文质兼美,适合学生的文本。

比照这一标准,我们来看当下的语文文本,显然文质兼美,堪称经典不够。

在适合学生上又过于低估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心智了,过于浅白,过于缺乏内涵,不值得玩味。

学生看一遍尚可,看第二遍,第三遍就没有兴致,乏了口味。

为什么?缺少了内涵,缺少了味道。

建议编者在修订教材时多增添一些经典美文,删减一些浅白时文,使我们的教材增加文化味,增添经典味,使我们的对话真正有思考的价值。

其二,学生的对话能力。

关于学生的对话能力,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认为小学生心智未开,积累甚少,还处在混沌状态,这种年龄状态的对话没有什么价值,不如多作诵读积累,等学生有了相当积累,心智渐开时再作对话。

另一种观点认为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充满探索,他们身上有无限的可能,教学就是为了激活他们的潜能,解放他们的思想,放飞他们的想象。

因此,教学过程就是对话、问题、碰撞。

这两种现点都有道理。

但第二种观点显然忽视了语言学习的规律,中外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是以积累为前提,为核心,而不是以理解为核心。

王丽女士主编的《名家谈语文学习》编选了杨叔子、周汝昌、黄宗江、冯其庸、舒芜、李国文、庞朴、邵燕祥等大家几十年的切身体会。

我选取李国文先生《从“青年必读书”谈起》几段话作为论据吧。

他的话代表了广大名家共同的心声:“很久很久以后,我也琢磨出来这位老秀才的见解,不无道理,对于童稚气十足的孩子,给他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真是如让顽石点头,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

但确如他所说,书背多了,人长得大了,知识面拓展了,还真是就‘自然明白了’”。

“在多多益善的背诵中,达到融会贯通,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对此,我深有体会的。

”“我为一家出版社撰写《莎士比亚传》,在检阅大量资料时,发现这位文豪的童年,也是在背诵中开始他的文化积累的。

看来,背诵不光中国有,外国也有。

我记得凌叔华记的辜鸿铭的文章中说,这位民国后还拖辫子的满清遗老,留洋归来,在北平为大学教授,能够一口气背诵出上千行弥尔顿的《失乐园》。

看来,背诵,启发智慧,增加修养,激发才华,加深记忆,在语文教学中重要性,不言而喻。

”限于篇幅,我不再引用大家们的观点,我建议语文教师都去看一看这本书,一定会给你极大的启迪的。

学生的对话能力从哪里来?我个人认为,从大量的经典诗文积累中来,从画龙点睛的问题中来。

小学语文教学应以积累经典为主并辅之于适当的讲解和启发。

其三,学生的心智特点。

心理等研究,13岁以前的儿童记忆能力特别旺盛。

少年时博闻强记,少年之记,如石上之刻,终身难忘。

而理解能力却处于薄弱期,孩童乃人生的混沌期,懵懵懂懂,一片浑沌。

俗话说“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是什么季节做什么事”,错过了童年记忆的黄金时期,我们再强调背诵,再强调积累,可就错过了人生的季节了,再怎么都没法弥补了啊!这一点,我们40岁以上的人是深有体会的。

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都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学要重积累,重背诵,重阅读。

小学语文怎么教?我认为两条腿走路:一条是熟读背诵经典诗文,数量在二三百篇以上。

这是语文的主食,这是语文课堂要做的主功课;另一条是课外的大量阅读,数量在几百万字以上,这就语文的杂粮,这是语文课外功夫。

离开这两点,谈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无疑于椽木求鱼,异想天开。

三、重视诵读积累会扼杀儿童创新能力吗?人类进入了21世纪,创新能力是一个人或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代教育理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己任。

据此,有人说现在语文教育强调背诵积累会扼杀了学生创造力和想象能力,这样的教育对孩童天性是摧残,是教育的复古,是倒退。

持这种观点的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