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结构:本课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在夏商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维护自己和本阶级统治的手段以及当时的社会阶级状况,是学生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社会与国家概貌的极其重要的一课,对以后历史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也有很大帮助。
本课内容共分为三个子目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这三目的不同侧重点和内在联系,才能有助于学生了解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的概貌,并能对西周的社会网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跨三个朝代,知识点多且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学生容易了解和接受。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过程与方法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先前学习的传说时代我们祖先的艰辛劳动,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历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汶口文化贫富分化),奴隶制在我国产生。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奴隶社会。
在公元前2070年夏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也是我国最早的国家,中国仅次于古代埃及进入奴隶社会,从此我国历史迎来了文明时代,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教师提问: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生)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哪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
(师)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著名人物。
夏朝及其以后的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古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荣的重要时期。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第五课夏商西周的更迭二、"家天下"的夏朝教师提问: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传说中的大禹还做了几件有助于提高其威望、巩固其地位的大事,要求学生阅读归纳。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4)性质:奴隶主贵族反对暴政的正义战争
3.西周的建立
(1)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2)建立者:周武王
(3)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
(4)重大事件:牧野之战、分封制、国人暴动
4.西周分封制
(1)出示图片:夏商周三朝版图的变化呈现怎样的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课后反思:
二次备课
展示图片,学生观察
二次备课
展示图片,学生理解。
观察夏商形势图,指出商朝的都城;并说说商朝相比于夏朝有何变化。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学生了解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
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周公旦“制礼作乐”,制定了一套严密的礼乐制度,包括严格区分君臣、父子、夫妻等身份和亲疏、尊卑、贵贱等地位的礼仪,以及与这些礼仪相配套的乐舞。例如,青铜鼎的使用数量有严格的区分,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
四、师生共同小结
五、拓展思维:
问题思考:夏商周的兴起和灭亡有哪些共同点?从中得到的启示。
学生理解助纣为虐的含义。
(三)西周的兴衰
1.周人的兴起与西周建立
背景:商朝晚期,分布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的周人,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对商朝的统治构成严重挑战。周文王在吕尚等人辅佐之下,积极作灭商的准备。
2.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1)时间:公元前1046年
(2)决战地点:牧野
(4)商的势力:商朝对方国的统治取决于商朝的实力,一旦国势衰微,对诸侯的控制力则会下降,地方的自主性较强,统治不稳定。
3.商朝的衰亡
(1)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奴隶主贵族更加腐朽。末代商王纣继位后,军事上连年征伐,耗费国力;经济上横征暴敛,政治上施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目标】①知道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②理解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通过朝代兴衰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中共提到哪些王朝?分别存世多久?答案提示:夏、商、周;四百年、六百年、八百年。
教师指导:夏商周三代是如何更替的呢?为什么周朝存在时间要比前两个朝代更长,今天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那段历史。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阅读教材子目录,说一说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案提示:教师指导:尧舜禹处于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财产出现,贫富分化加剧,各个部落之间为了抢占资源而进行战争,战争有胜有败,就出现大量的战俘,这些战俘沦为奴隶。
于是,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立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奴隶主阶级为了防止奴隶阶级反抗,开始设置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在这种情况下,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中国开始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梳理夏朝建立的基本概况。
答案提示:教师指导:禹在涂山邀请各位诸侯召开大会,在诸侯面前手拿玉帛向天祭祀。
以奉行天命自居,表明已取得“夏后”地位,一般认为,涂山之会是夏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
不久后禹命各方诸侯进献金,将其铸造成九个大鼎。
这就是一言九鼎这个成语的典故。
九鼎象征着九州。
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2、自主学习:禹最初想传位于谁?但最终谁成为了夏朝新的继承人?他能继承王位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开创了哪一制度?答案提示:伯益、启、血缘关系、世袭制教师指导: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宗族内部血缘关系世代继承。
历史人教版7年级上(2024)第二单元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程标准】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重点难点】重点: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2.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丈夫从西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
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
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是哪两个朝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新课探究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建立(1)【史料研读】材料一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大意是禹在涂山会见各部落首领,这些部落首领都带着玉、帛等礼品来朝见他。
说明此时禹的权势已经很大。
)——《左传·哀公七年》材料二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大意是禹将死的时候准备传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进攻伯益,继承了统治者的位置。
)——《韩非子》材料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2)【问题探究】①禹死后启继位,使尧、舜、禹时期的哪一制度遭到破坏?说明了什么?答案提示:禅让制。
说明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②王位世袭制和禅让制有什么不同?答案提示: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代承袭王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是一种“家天下”的制度,开始于启。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举首领的制度,开始于尧,结束于禹。
2.国家机构(1)【史料研读】材料夏朝把天下划分为“九州”进行统治,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统治者筑城郭以保护自己。
我国早期奴隶制国家机器产生了。
(2)【问题探究】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为什么?答案提示:是社会的进步。
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却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极为缓慢;而在奴隶制国家中,奴隶主役使众多奴隶从事生产,使农业和手工业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观兴衰----解王朝兴替
1、观察图片《夏桀把人当坐骑》,阅读《相关事实》,了解桀的暴政,说一说夏朝为什么会灭亡?
2、出示《商朝形势图》,结合课本知识,知道商汤灭夏,商朝的建立以及盘庚迁殷(原因:由于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因此,后人也称商朝为殷朝。)
3、西周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分别是什么?
独立自学二:阅读书本23-24页,回答下列问题,时间2分钟:
1、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2、分封制的内容?
3、分封的对象都有谁?
4、分封制作用?
三、学习新课
寻足迹----看国家产生
1、学生读课本关于夏朝的历史,找出基本信息(时间、建立者、都城、意义等)
师强调: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天下为家: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
师:世代相传,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播放视频《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敲击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饰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反映了夏朝时代的文明进程。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
3、找一找商朝巩固统治的措施:A、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B、盘庚迁殷C、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师:商朝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汤任用贤才,关心人民,发展经济,请同学们和夏桀对比,进一步认识朝代兴衰的原因。
(过渡语)商朝这样一个大国是怎样灭亡的呢?
4、出示图片(炮烙之刑)和两则资料,让学生说出商朝灭亡的原因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过程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具体而言,学生需了解夏朝的起源、商朝的繁荣与衰落,以及周朝的建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夏商周三朝更替的脉络及其各自的时代特点,如商朝的青铜文明、周朝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等。
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和历史背景,以及三个朝代之间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联系与差异。
为突破难点,将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三、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及设计互动式教学活动。
课堂上需准备黑板、白板等书写工具,以及学生用的学习资料。
同时,需确保教学环境安静,有利于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此外,还需准备课后作业和测试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提高学生专注度和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保持教室的安静,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和思考的舒适氛围。
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们能够静下心来,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无论是面对疑难问题还是深入研究某个课题,安静的环境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思考和讨论,进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此外,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课后作业和测试题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作业和测试题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帮助他们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通过完成这些作业和测试题,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安静的学习环境和适当的课后作业与测试题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学生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程的开始,教师首先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导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古代历史中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互更迭;2.了解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3.能够分析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内容】一、情境导入1.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猜测图片所代表的历史时期。
2.学生通过阅读史料梳理古代中国的王朝更替,初步认识夏商周三代的王朝。
二、讲授1.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继出现和更替。
2.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
3.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
三、讲解分析1.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继出现和更替带领学生分析夏、商、周三代的出现顺序以及相互之间的更替关系,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王朝的历史演变。
2.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带领学生认识三代王朝的政治权力与家族关系的关联;初步了解周王朝的封建制度和等级制度。
3.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带领学生分析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初步掌握古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四、讨论1.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围绕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出现和更替展开讨论,互相交流想法和看法。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建立思辨意识,进行讨论研究,追求深度理解。
五、练习1.使用时间轴表现出夏、商、周三代的出现和更替关系,并简单注释关键事件和人物。
2.让学生根据课堂讲授,分别列举出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变化。
六、总结1.对课堂内容进行回顾,强调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2.指导学生深入思考古代中国历史的总体趋势,探究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教学评估】1. 课堂检测。
2. 作业。
3. 课后测试。
【教学参考】1.《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华历史文化教育网。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观察图片,猜测历史时期通过放映古代建筑、器物、服饰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片所代表的历史时期和文化特征。
2. 阅读史料,初步认识夏商周三代的王朝让学生对《史记》中的关于夏商周王朝的内容进行阅读,并结合讲解,初步认识三代王朝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变化。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难点
重点:夏朝的建立,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法
学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史料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
与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出示《大禹治水像》和《戴冠冕的夏禹》两幅图片(见课件)。
教师:根据图一、图二,思考大禹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让我们一起走进《夏商周的更替》来揭开谜底吧!
掌握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识读《春秋争霸形势图》《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信息。
历史解释
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知道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辩证认识诸侯争霸战争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培养用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知道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答案: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是迁到殷,此后商朝保持了相对稳定。
4.观看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归纳商纣王的暴行有哪些?
答案: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①对外征伐,耗费国力,②修筑豪华宫殿,③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④施用酷刑,残害人民。
过渡语:汤建立商朝后,励精图治,商朝逐渐强大起来。但纣王的残暴统治同样激起人民反抗,武王伐纣后,商朝最终灭亡,西周建立。
答案: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2.观看图片(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商朝强大起来的史实。
答案:商汤重视人才(伊尹),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使商朝强大起来。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教案(表格式).doc
阅读教材内容,并展示《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和文物图片。
设问: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有何意义?
阅读教材,完成信息的填写。
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禹。
都城:阳城(相传)。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阅读教材,归纳整理: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征伐三苗,涂山之会,铸造九鼎;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要求:围绕史实,包括文物的名称、所属时期、出土地点、主要特征,以及该文物所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况展开说明,表述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
利簋
妇好墓出土的玉凤
2.评价量规:
基础作业:见答案(略)
拓展作业:
作业评价
说明
表述
等级
①史实准确
②说明充分,史论结合
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表达准确
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确立了以周天子为尊的贵族秩序结构,体现了周天子的权威,巩固了统治。
观察表格,联系所学,思考后回答:
兴的原因:统治者重视生产,任用贤才。亡的原因:统治者的暴政。启示: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虚心纳谏。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阅读教材,提取信息,培养分析概括历史信息的能力。
事件:武王伐纣。
立场与态度:持支持的立场和肯定的态度,认为商汤灭夏、武王伐纣顺应民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1.阅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标注勾画关键词能力。
2.通过表格梳理夏商西周三代兴亡的史实,线索清晰,便于学生归纳梳理、突出重点和养成时序观念。
3.学生合作完成表格中的相关信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自主阅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学会归纳、整理知识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含反思、说课稿)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二、过程与方法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嫦娥奔月”]你能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据说故事中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期的著名人物。
那么夏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夏朝之后紧接着是哪个朝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这段历史吧。
【内容探究】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禹因治水有功,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其部落的势力和影响得到扩大。
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了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
[多媒体展示“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师:夏朝的中心统治地区大致在今天的什么范围?夏朝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生: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师:阅读课本第20页正文部分内容,问:世袭制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答出: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的制度。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教师出示材料:史书上记载,禹建立了一支军队,征服南方三苗,还建立了官僚机构,有“六卿”等官职。
那时已有刑法,史书上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并问:从以上材料中你可以看出夏朝出现了与以前不同的什么政治制度?实质是什么?生:出现了国家机构(军队、刑法、监狱、政府等)。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用来维护夏王朝统治的工具或手段。
[多媒体展示二里头遗址的“宫殿复原图”“墓葬群”“青铜酒器”等图片]师:这些历史图片资料说明了什么?生: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也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设计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新课标: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二、核心素养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理清夏商周时期历史发展线索。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通过阅读商代重要城市分布图、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夏商周时期相关史实。
(史料实证)3、通过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西周分封制的目的、主要内容、性质。
(历史解释)4、通过学习早期国家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使学生清楚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了国家的产生和发展;通过夏商周政权更替材料解读,认识夏商周的更替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的暴政,使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以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
(唯物史观)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四千年前夏朝建,征服三苗都阳城;启承父业家天下,禅让终结世袭沿。
二里头遗址宫殿,手工作坊墓葬群;阶级分化等级显,桀驾人车特暴戾。
商汤起兵灭夏桀,建立商朝都在亳;水患不断又内乱,盘庚迁殷始稳定。
最后暴君名为纣,征伐重赋用酷刑;武王伐纣顺民意,牧野一战成英明!血缘功劳来分封,授民授土权务分。
朗读上述诗句,提问学生:诗句中提到的朝代有哪些?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几个王朝,板书课题: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二)、新课讲授师生探究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自主阅读课本P20~22内容,完成第1~3题。
1.夏、商、西周的兴亡。
2.问题思考:禹通过禅让制成为部落首领,那么在夏朝建立后,有没有继续通过禅让制选出下一任君王呢?三字经中的“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提示:没有,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
这句话的意思是禹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这个天下变成了他们家的天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开始。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课题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时间核心素养目标唯物史观: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如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转变。
时空观念:明确夏、商、西周在历史长河中的先后顺序以及其所处的大致时间范围。
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等资料,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事实。
历史解释:能够解释世袭制、分封制等重要制度的内涵和意义。
家国情怀:从古代王朝的兴衰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强对国家发展的关注。
重点夏、商、西周的建立与灭亡过程。
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理解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历史意义。
深入分析分封制对西周统治的作用以及其弊端。
教法议题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启发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 1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白板展示图片教师提问:看到为张图片,你能得到哪些信息?教师引入新课: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所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承袭。
继夏朝而起的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显著标志的文明成就。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成熟阶段,统治者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族维系国家的统治。
进入春秋战国后,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剧烈动荡与变革中;诸侯争霸、大国兼并、经济发展、制度变革、思想学术繁荣和科技文化进步,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学生思考后抢答:夏商周时期的特点、时间段等。
图片和问问题导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几个王朝是怎样更替的,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讲授新课议题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子议题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2,回答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以及历史地位和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子议题2.教师提问:为什么说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子议题3.白板展示图片:教师根据图分析讲解:考古学家在洛阳附近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从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为王室服务的手工业作坊、贵族和平民的生活区和墓葬群看,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过程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概况,包括其建立、发展和灭亡的背景。
2. 掌握三个朝代的主要历史事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从历史事件中提炼出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夏、商、周三朝的更替过程及其历史背景,尤其是它们对中国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贡献。
教学难点则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讲解、图片展示、视频资料等,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发展过程,同时辅以思考题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需做好以下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课件,包括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文化成就等。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辅助课堂教学。
3. 设计教学互动环节,如提问、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
4. 课前预习布置相关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首先会以一段引人入胜的导言开启本课的学习。
导言中,教师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夏、商、周三个朝代的短视频,使学生对三个朝代的历史背景有所感知。
之后,教师会以讲述者的身份简要介绍这三个朝代的重要性和学习本课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知识呈现1. 夏朝概述在知识呈现环节,教师将详细介绍夏朝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通过结合教材和图片资料,介绍夏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尤其重点介绍夏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大禹治水等,以此让学生了解夏朝的兴衰过程。
2. 商朝的崛起在商朝部分,教师将介绍商朝的建立背景、商人的发展以及商朝的文化特色。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夏商周的更替》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插图,帮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较为久远,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事件和人物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学手段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建立、发展和灭亡过程,掌握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过程。
2.难点: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和人物。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夏商周时期的文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夏商周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如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周武王灭商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一、课题名称《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二、课程课时1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主要阐述了夏、商、西周三个王朝的建立、发展、鼎盛与衰亡的过程。
通过对这三个王朝的介绍,呈现了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概况,包括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国家机构的建立、青铜文明的发展以及分封制等重要内容。
四、核心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如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转变。
2.时空观念:明确夏、商、西周在历史长河中的先后顺序以及其所处的大致时间范围。
3.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等资料,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事实。
4.历史解释:能够解释世袭制、分封制等重要制度的内涵和意义。
5.家国情怀:从古代王朝的兴衰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强对国家发展的关注。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建立与灭亡过程。
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历史意义。
深入分析分封制对西周统治的作用以及其弊端。
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1.课的类型:新授课。
2.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史料分析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教学环节:展示大禹治水和启继位的图片。
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先来看这两张图片,一张是大禹治水,一张是启继位。
大禹治水大家都比较熟悉,而启的继位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思考两者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对早期国家形成的兴趣。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对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产生好奇,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2.夏朝的建立与灭亡(15分钟)教学环节:结合课本内容讲解夏朝的建立和世袭制。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看到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治水有功,威望大增,他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那世袭制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世袭制就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材分析本课课程标准: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本课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本课难点: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
本课解读: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夏、商、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时期。
商朝和周朝,国家地域扩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军队,制定了法律和制度。
这些制度与世袭制、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反映了朝代兴衰的规律。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上仍是处于未成熟的发展阶段;性格上,比较活泼好动同时注意力容易转移。
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才刚开始,对于学习历史的方法还需要加强,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同时还需要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历史兴趣的培养,尽量让学生参与更多。
教学目标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教材,使用教材。
分析西周等级示意图,结合材料分析,认识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辩证看待分封制。
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通过对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本课难点: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
板书设计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大禹立夏家天下1.夏朝2.世袭制二、商周更替国成型1.商朝2.西周:分封制三、兴衰成败悟家国得民心者得天下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图片:何尊。
教师讲解:在《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中,曾经介绍过一件西周时期珍贵的国宝:何尊。
尊底有一段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这段话的意思是: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自己统治那里的民众。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2.世袭制的确立
出示图片,讲授夏禹想传位给伯益,但启凭借势力继承了王位。
禹死后,启夺取王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结合教材22页思考,启继承王位产生了什么影响?
出示图片,请学生结合先前所学知识,尧舜禹是通过什么制度继位的?启和其后的太康是通过什么制度继位的?
明确“世袭制”的含义,即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宗族内部血缘关紧世代继承。
出示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材料研读:材料中“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各指什么制度?“家”指的是什么?【回答】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
天下变成家天下。
【回答】禅让制和世袭制。
明晰“世袭制”的含义。
【回答】“天下为公”指禅让制,
“天下为家”指世袭制,即指王
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
系世代继承下去。
复习旧学,明确两种
继位制度的区别,对
比学习,强化记忆。
史料研读,明确两种
制度的内涵,理解记
忆。
3.夏朝的巩固措施
出示夏朝巩固措施区域图,指出其中心地区是今河南中识别地图,阅读教材
【回答】禹在位时,征服南方三
通过自主学习,归纳
夏朝的巩固措施,培
养学生自学和理解。
2024年秋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一、新课标标准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二、内容分析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夏、商、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发展时期。
商朝和周朝,国家地域扩大。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军队,制定了法律和制度。
这些制度和世袭制、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反映了朝代兴衰的规律。
三、教学目标1.了解夏商周三代更替的相关史事,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通过夏商周的更替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二)讲授新课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22,概况夏朝建立的相关史实。
(2)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想一想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4)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阅读课本,思考二里头文化遗存,反映出怎样的信息。
(4)学生活动①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②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2.商朝的统治(1)教师活动商朝的建立与统治(2)学生活动①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②商朝为巩固统治,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3)教师活动首都是国家的中心,为什么要多次迁都?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联邦。
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尚书·盘庚》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史记·殷本纪》(4)学生活动自然灾难;王室争夺权力。
3.西周的兴衰(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26,梳理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基本概况?(2)学生活动①目的:巩固统治②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③权利与义务:义务:政治上:听命天子,朝觐述职;军事上: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经济上:交纳贡赋。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一、核心素养目标:唯物史观:知道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史料实证:通过识读《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对史料进行辨析;理解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时空观念:掌握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历史解释: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家国情怀:通过夏商周的更替认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难点: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i)氏。
”这是《史记·夏本纪》中对禹建立夏朝的描述。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王朝的产生。
后继的商朝和西周,国家的地域更为广大,建立了各项制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夏商西周三朝是怎样更替的?(二)、讲授新课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材料:禹继位之后,征伐作乱的三苗,稳定统治。
他还“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以提高自己的威望。
相传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加强王权和国家统一。
材料说明了什么?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夏朝的统治:根据图片得到哪些信息?禹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3、“家天下”:伯益启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是为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
——《礼记·礼运》以上材料反映什么事件?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材料: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材料:有扈氏不服,启伐之……乃召六卿(官吏)申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点: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懂得了。
布置
作业
必做题
选做题
板书设
计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禹建立夏--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桀暴政亡国
商汤灭夏--盘庚迁殷--------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zhòu)亡。 周武王,始诛(zhū)纣,八百载,最长久。---《三字经》
思考:这段《三字经》中出现的朝代更替和人物分别有哪些?
朝代:夏、商、周 ,人物:汤、纣、周武王
师统治)
2、窃窃私语:出示一段对话,完成两个问题。
甲:国王禹死了,他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启。
乙:怎么会这样,照理应该让给伯益,他可是大家一致推荐的!
甲:还不是禹有私心,肥水不流外人田,觉得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王权应该由自己的儿子来接管,不想让别人继承。
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史记》
纣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荀子•议兵》
5、结合地图,学习牧野之战,明白正是由于纣王的残暴统治,是武王伐纣的原因,所以牧野之战后,商朝灭亡,这也是人心所向。周武王建立西周于公元前1046年,都城在镐京。
6、思考: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周天子该如何管理呢?(夏商周地图对比)
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秦始皇本纪》
积极:稳定政局,保证了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弊端:诸侯的独立性较大,容易不服从中央的统治
4、播放视频《烽火戏诸侯》,结合课本22页,思考;西周为什么会灭亡?
5、想一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呢?从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共同原因:统治者的残暴统治
丙:听说禹早就刻意栽培启了,启的能力还行。
乙:这世道啊,真是变了!
问:这个“理”是指什么?世道变成了什么样子?(理指的是禅让制,世道变成了世袭制)
3、材料研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
思考: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分别是什么意思?(区别禅让制和世袭制)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
3、西周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分别是什么?
独立自学二:阅读书本23-24页,回答下列问题,时间2分钟:
1、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2、分封制的内容?
3、分封的对象都有谁?
4、分封制作用?
三、学习新课
寻足迹----看国家产生
1、学生读课本关于夏朝的历史,找出基本信息(时间、建立者、都城、意义等)
师强调: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师:同学们,夏商周三朝是如何更替的?除《三字经》里提到的人物,本课还有哪些历史人物,今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二、独立自学一:阅读课本20-23页,回答下列问题问题,并在课本上画出答案,时间5分钟:
1、禹建立夏朝有什么意义?夏朝采取哪些措施加强统治?证明夏朝存在的考古遗址是什么?
2、商朝的建立者、时间、都城分别是什么?商朝的亡国之君是谁?
5、学生读书从课本中找出夏朝的统治措施
观兴衰----解王朝兴替
1、观察图片《夏桀把人当坐骑》,阅读《相关事实》,了解桀的暴政,说一说夏朝为什么会灭亡?
2、出示《商朝形势图》,结合课本知识,知道商汤灭夏,商朝的建立以及盘庚迁殷(原因:由于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因此,后人也称商朝为殷朝。)
论成败----思分封利弊
1、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可以参照西周等级示意图
2、教师利用幻灯片,给学生讲解分封制内容(幻灯片21)
3、结合两则材料,师生一起分析分封制的作用
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四、课堂小结:禹结束部落建夏,禅让从此变世袭。汤灭夏桀建商朝,
盘庚迁都始称殷。商周决战在牧野,武王建周都镐京。分封制行天下固,
国人暴动西周灭。
五、课堂拓展:学完第4课后,小明产生了一个疑惑:我感觉禅让制更能选出明君,王位世袭制更容易产生暴君。那么,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纣暴政亡国
武王伐纣--西周分封制---巩固疆土、分封诸侯、等级制度
教学反思
3、找一找商朝巩固统治的措施:A、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B、盘庚迁殷C、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师:商朝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汤任用贤才,关心人民,发展经济,请同学们和夏桀对比,进一步认识朝代兴衰的原因。
(过渡语)商朝这样一个大国是怎样灭亡的呢?
4、出示图片(炮烙之刑)和两则资料,让学生说出商朝灭亡的原因
天下为家: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
师:世代相传,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播放视频《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敲击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饰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反映了夏朝时代的文明进程。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能力目标
区别世袭制和禅让制。
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掌握分封制的内容、作用。
重点
夏朝的建立 分封制
难点
分封制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法
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
课前
准备
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找出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