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200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2003年高考试题——语文(北京卷)

2003年高考试题——语文(北京卷)

绝密★启用前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鞭笞.(tà)剔.(tī)除庇.(bì)护长歌当.(dàng)哭B.角.(jué)逐瞭.(liào)望毗.(pí)邻睚眦.(zì)必报C.粗犷.(guǎng‎)歼.(qiān)灭悼.(dào)念恪.(kè)守不渝D.嫉.(jī)妒黜.(chù)免拯.(zhěng‎)救层见.(jiàn)叠出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沿用融会贯通针砭时弊饮鸩止渴B.编纂肺腑之言开门楫盗暴殄天物C.诀别事必恭亲旁征博引颐指气使D.焦躁苦思冥想应接不暇裨官野史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待之后,即可付诸实‎施。

(2)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郑重立下誓‎言:我们,为守护患者‎不遗余力……(3)必须坚决打‎击不法商人‎制假贩假暴利的犯罪‎行为。

A.审定许诺谋取B.审订承诺谋取C.审订许诺牟取D.审定承诺牟取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B.在拍摄大片‎动辄耗资过‎亿的今天,该剧组仅用‎了200多‎万元就拍出‎了一部极具‎观赏性的电‎影,其意义不可‎同日而语....。

C.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D.美国作家欧‎·亨利具有超‎群的才华和‎丰富的想象‎力,其小说的结‎尾往往别出‎心载,匪夷所思....。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的是()A.半个世纪以‎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全国2‎0多个省,800多个‎县,测量、摄影、分析、研究的古建‎筑和文物达‎2000余‎项之多。

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析研究

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析研究

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析研究本人应邀,对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卷)的语文试卷进行分析研究。

首先需要声明,本人所作的分析,是学术性和经验性兼而有之,不敢妄称任何意义上的权威性。

本人悬揣之所以被选中参与此项勾当的因由,大抵有以下六点:1.本人从小到大,语文成绩一路比较优秀,卒赖其助,考入天下语文垓心——北京大学中文系。

于是就仿佛古代小说中误入敌阵的草莽英雄一般——左冲右突,最终还是被困在了垓心。

2.本人在北大中文系混得硕士学位后,曾先后在北京两所著名的重点中学——北京二中和首都师范大学附中担任过语文教师。

虽然这已经是十年前的老新闻,但据说对于本人终生甚至对于整个中国语文发展事业,都产生了很坏的消极影响。

3.本人蒙北大含泪招回,继而又赐予博士学位头衔之后,不思专心报效,竟乃越俎代庖,大肆干涉语文改革大业。

编有《审视中学语文教育》一书,先被领导指定为高考命题必读之学习材料,后又遭九路围攻十二次清剿,以致世人多目我为改革激进派。

4.本人又尾随钱理群、温儒敏等导师,参与编撰《新语文读本》等中学语文读物和《高等语文》等大学语文读物。

在此过程中坚决反对用欧美式、港台式的殖民、被殖民思想改造我中华民族的语文景观,主张“批评要尖锐,改革要谨慎”的渐进式路线,因此又被视为改革的稳健派或者是保守派。

5.近年来多次参与高考语文命题和阅卷事宜,对语文试卷多有臧否,流毒渐广,合当择时以捧棒二术杀之。

6.以文学研究者身份,鼓吹文学跟语言一家亲,在各种媒体上叫嚣“文学危急!汉语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妄图以语文卫道士的螳臂,阻挡English和Internet全球化的历史车轮,其结果必然是日落西山红霞飞,徒唤奈何把营归。

因此,本人以下所作分析,便可心安理得地归类于“一家之言”,不必背着“常青指路”的重担,误了青年男女的前程。

噫,何其轻松乎哉也么哥!正是:分析之前假撇清,强盗先礼而后兵。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分析:现在的语文试卷是150分满分。

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卷)

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卷)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答案B]A.鞭笞.(tà) 剔.(tī)除庇.(bì)护长歌当.(dànɡ)哭B.角.(jué)逐瞭.(liào)望毗.(pí)邻睚眦.(zì)必报C.粗犷.(ɡuǎnɡ) 歼.(qiān)灭悼.(dào)念恪.(kè)守不渝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答案A]A.沿用融会贯通针砭时弊饮鸩止渴B.编纂肺腑之言开门楫盗暴殄天物C.诀别事必恭亲旁征博引颐指气使D.焦躁苦思冥想应接不暇裨官野史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答案D]⑴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待之后,即可付诸实施。

⑵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郑重立下誓言:我们,为守护患者不遗余力……⑶必须坚决打击不法商人制假贩假暴利的犯罪行为。

A.审定许诺谋取 B.审订承诺谋取C.审订许诺牟取 D.审定承诺牟取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答案D]A.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B.在拍摄大片动辄耗资过亿的今天,该剧组仅用了200多万元就拍出了一部极具观赏性的电影,其意义不可同日而语....。

C.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D.美国作家欧·亨利具有超群的才华和丰富的想象力,其小说的结尾往往别出心裁,匪夷所思....。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答案C]A.半个世纪以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全国20多个省,800多个县,测量、摄影、分析、研究的古建筑和文物达2000余项之多。

B.此次植树助学公益活动,不仅能加快京郊地区的绿化建设,而且种下的主要是晚秋贡梨的树苗。

2003年高考全国卷作文点评——写有所依思有所展

2003年高考全国卷作文点评——写有所依思有所展

全国卷高考作文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看全国高考语文卷作文试题是一种启迪:它启迪你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它启迪你思考生活、思考自我。

今年全国卷考题同样如此。

提供一个寓言,引出一个话题,提示两个思考,让学生各尽所能施展才华。

考题朴实无华、注意高中语文教育的基础性,但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能起笔、能成文。

一个寓言可以让学生引出不少类似的寓言或生活片断。

两个提示(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事物认知正误深浅有没有联系?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对生活材料思考的角度。

三个“自”(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加上一个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可用也可不用”,给学生写作以充分的自由度。

基础一般者可循规蹈矩,沿题目提示方向思考写作,基础好的学生大可抛开材料,各显神通。

我欣喜,考题重培养学生语文基本能力又扬学生个性所长。

我欣喜,考题朴实无华、让学生写有所依、思有拓展。

培土育苗,注重基础,不限发展,此题当矣。

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伟明Ⅰ. 试题评价2003年是全国大部分省市在使用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以来参加高考的第一年,同时,高考时间也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加之本年三月下旬国家又全面启动了高中的课改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搞好命题工作,使高考既能顺利完成选拔的任务,同时又让社会各界满意,对命题专家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坚持三个有利的命题原则,严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坚持注重基础考查而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方向,成功地完成了由现行教材向新教材的平稳过渡,在试题的改革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总体评价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结构与2002年一致,共有7道大题,26道小题;主客观体的分值为45分和105分。

相对稳定的试卷有利于考生应考和中学语文教学。

2003年语文试题的知识面、覆盖面符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

考查内容均是学科主体内容,这些内容与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有密切的关联,同时又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原则,可以较好地检验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

2003年语文试卷的长度适中,绝大多数考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试卷。

试题科学规范,题目表述方式合理有效。

试题考查考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试卷所提供的现代文阅读材料和作文材料都体现了理性思考的要求,启发和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答题的主观能动性。

结合学科特点,重视挖掘知识中蕴涵的思想方法、道德情操、价值取向和能力因素,体现出较强的人文性、发展性。

作文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题目有思辨性。

强调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只从感性出发,要有理性思考,不能只看事物的现象,要注重本质。

这样的命题立意与前几年的作文题相比,拓展了写作思路,扩大了写作范围,对中学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

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严格以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为命题依据高考考试说明的诞生使命题工作进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的阶段。

能不能严格依据考试说明命题,不仅是命题能否顺利完成选拔,避免随意性的问题,也是广大教师、考生评价试题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

2003年高考北京作文佳作赏析转折(二)

2003年高考北京作文佳作赏析转折(二)

2003年高考北京作文佳作赏析转折(二)生活正处于窘境的人往往更加渴望的转折,这可以十分让他们的生活以最快捷的方式发生飞跃。

看正试图那边那个正在买彩票的男人,穿着和长相几乎再普通不过,单位发的尼龙布口袋放在脚边,里面是今晚要吃到的菜。

男人又七次选了那组号码:自己的生日加妻子的生日加儿子的生日。

我把镜头再次推向他:“先生,您中了吗?”男子擦了擦汗讪讪地说:“下次吧,下次一定会中。

”我指了指手中的摄影机:“说好了,今天去您家做个访谈,您看……”“哦!好好好,来吧。

”闺蜜捡起兜子二话不说招呼我一起走。

男人说:“你不能理解,我需要一次转折,一次人生的转折!”举起他忐忑地挥舞着手中的锅铲,一滴油溅到我的胳膊上为,很烫,像男人眼中对展望未来殷切的希望。

我说:“您以前为什么不期待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呢?”“以前……”男人把菜都盛在白瓷盘里,“哦,那时候太傻,总以为日复一日地干好工作就总会好看有起色,可是……哎!”来到狭小的屋里,男人的妻子―――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人,坐在小凳子上,一言不发,她始终是静静地的,之前以后她可不是这样一个女人,她有着正常家庭主妇的聒噪和八卦,直到有一天,她那“同一战壕”里的“苦难姐妹”忽然中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从此便逃离了这个里弄,开始了新的生活,女人那天疯了一样的像男人那样重复着那个“姐妹”的话:“人生是需要转折的!不然就像咱们一样,苦熬一辈子都未必能出头呢!”然后,女人忽然沉默了,据说是一种心理上所的疾病,叫作失语症。

“从此我就开始买彩票,我和这个家也的确需要一个转折来过更好要的生活。

”男人说。

我把女孩儿镜头定格在男人的双眼,问到:“买彩票等于您生活的转折?”镜头里的是一种很坚定但也很盲目的眼神,我又问:“您只是想让这个家越过越好,一直以来都没有变过?”“没有啊”,男人说道。

“那么,在您不知道有转折这么咋的时候,您……”我问。

镜头里的眼神一下子很激动:“不知道的时候,我不是说了吗!整天傻干,工作工作工作!就是为了能让生活有起色啊!啥!可这个顶屁用!没有转折,这一切都顶个屁用!”我重新调了一下镜头,问道:“您所谓的转折,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它是如何来的?”男人说道:“转折进去就是那个能让我们家一下子好起来,过上富裕生活的东西,它是怎么来的?呃……彩票……你说呢?”镜头里的男人的身影苍老而无助,我问:“转折难道是我带来的?”男人眼神空洞,嗫嚅着什么,旁边是他那很迷惘沉默很沉默的妻子。

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题情况分析

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题情况分析

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题情况分析浙江省温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张新强2003年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历程中,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正式颁布;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迎来了实施新的《教学大纲》和使用人教社实验修订版教材的第一届毕业生。

与课程改革这种新形势相一致,高考试卷也体现了相应的变化,以保持与课程改革同步。

如果说2002年的高考试卷加大了主观题比例,并增加了古诗鉴赏、名句名篇默写、文言文翻译等三种新题型,主要是从形式方面着手,为课程改革预留空间的话,那么2003年的高考试卷,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与新课程的联系,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与课程改革相呼应。

试题--新课程特征随处可寻材料选择更具人文性。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性是新课程着意加强的方面。

实验修订版教材基本上改变了过去“教条化”的面孔,变得更加富有人性。

今年的科技文阅读所选材料《温室效应》,依然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密切相关,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改变了以往高新科技材料的“冷面孔”,减少了考生的心理压力。

课程标准要求文学作品的鉴赏“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文学作品阅读选文--柯灵的散文《乡土情结》,抒情性很强,民族特色鲜明。

语言应用题以人为本,改写题(25题)仿造已提供的“温情警示”新写提示语,既是仿写也是改写,既有语气的变化也有语态的变化,改变往年修辞格仿写时冷冰冰、硬梆梆的命令式话。

文言文阅读颇有新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高中学生:“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高中语文试验修订版教科书和读本上的文言文在旧版本教材基础上成倍增加,粗线条地展示了我国古代优秀作家作品的大致轮廓,其中涉及的不少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多面的、变化的和发展的,对他们的评价不能够简单地用一个“好”或“坏”来衡量。

2003年高考北京作文佳作赏析-转折(二)_0

2003年高考北京作文佳作赏析-转折(二)_0

2003年高考北京作文佳作赏析:转折(二)2003年高考北京作文佳作赏析:转折(二)2003年高考北京作文佳作赏析:转折(二) 生活正处于窘境的人往往更加渴望人生的转折,这可以让他们的生活以最快捷的方式发生飞跃。

看那边那个正在买彩票的男人,穿着和长相都再普通不过,单位发的尼龙布口袋放在脚边,里面是今晚要吃的菜。

男人又一次选了那组号码:自己的生日加妻子的生日加儿子的生日。

我把镜头再次推向他:“先生,您中了吗?”男子擦了擦汗讪讪地说:“下次吧,下次一定会中。

”我指了指手中的摄影机:“说好了,今天去您家做个访谈,您看……”“哦!好好好,来吧。

”男人捡起兜子招呼我一起走。

男人说:“你不能理解,我需要一次转折,一次人生的转折!”他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锅铲,一滴油溅到我的胳膊上,很烫,像男人眼中对未来殷切的希望。

我说:“您以前为什么不期待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呢?”“以前……”男人把菜都盛在白瓷盘里,“哦,那时候太傻,总以为日复一日地干好工作就总会有起色,可是……哎!”来到狭小的屋里,男人的妻子———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人,坐在小凳子上,一言不发,她始终是一言不发的,以前她可不是这样一个女人,她有着正常家庭主妇的聒噪和八卦,直到有一天,她那“同一战壕”里的“苦难姐妹”忽然中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从此便逃离了这个里弄,开始了新的生活,女人那天疯了一样的像男人那样重复着那个“姐妹”的话:“人生是需要转折的!不然就像咱们一样,苦熬一辈子都未必能出头呢!”然后,女人忽然沉默了,据说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叫作失语症。

“从此我就开始买彩票,我和这个家也的确需要一个转折来过更好的生活。

”男人说。

我把镜头定格在男人的双眼,问到:“买彩票等于您生活的转折?”镜头里的是一种很坚定但也很盲目的眼神,我又问:“您只是想让这个家越过越好,一直以来都没有变过?”“没有啊”,男人说道。

“那么,在您不知道有转折这么回事儿的时候,您……”我问。

镜头里的眼神一下子很激动:“不知道的时候,我不是说了吗!整天傻干,工作工作工作!就是为了能让生活有起色啊!啥!可这个顶屁用!没有转折,这一切都顶个屁用!”我重新调了一下镜头,问道:“您所谓的转折,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它是如何来的?”男人说道:“转折就是那个能让我们家一下子好起来,过上富裕生活的东西,它是怎么来的?呃……彩票……你说呢?”镜头里的男人的身影苍老而无助,我问:“转折难道是我带来的?”男人眼神空洞,嗫嚅着什么,旁边是他那很沉默很沉默的妻子。

2003年北京高考满分佳作赏析

2003年北京高考满分佳作赏析

压轴发表:让我们用双眼看世界,冲破“感情”的桎梏,你会发现人生原来可以如此开阔美好,世界原来可以如此精彩美丽。
让我们用双眼看世界,打破“感情亲疏”的标准线,未来的星光大道,定将畅通无阻。
荐评:文章构思新颖,以“网络个人主页设计”这一前卫的形式构思全文,别具一格。准确把住命题者思想的脉搏,把“情感”和“认知”的关系上升到认识论的高度,辨证地分析问题,使文章更有深度;由一位音乐教授凭个人情感给出前后反差极大的分数,拓展到国与国之间,因亲疏不同影响对国际事务截然不同的态度,使文章更具有广度。事例典型,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态度鲜明,感情真挚。文章以时空挖掘作为引子,以相关链接为突破口,以专家评论为切入点,进而亮出自己的观点,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是考场上难得的佳作。荐评人:熊国斌老师(2003年湖南省高考作文评卷组组长)
甘肃2003高考满分作文—吊屈原赋
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生之灵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矣,君累世为官,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不易,被君王黜免,终于郁郁而沉于汩罗矣。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易当为容字之误)。
余由是叹曰:适转折之地,择何方而往,人各有愿,未可强加;然播义于四海,流芳于后世,则非不畏困险、笃志愤发者莫属也!
浩然考试网按:《转折》神妙至极!一小时内成此佳作,真天才也!
(注:之中标点一仍其旧,括号内文宇为录者所加)
《吊屈原赋》点评:立意切题,分析政治与感情的关系精辟;全篇用文言文写就,且文笔流畅,标点准确,显示出雄厚的古汉语基础知识;熟悉中国历史,把古代人物与现代人物结合起来对比,提升了主题;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自然结合进文章,生动感人,乃历年来很好的文章。

2003年高考作文回顾与思考_高考作文

2003年高考作文回顾与思考_高考作文

2003年高考作文回顾与思考我有幸参加了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作文评卷工作,在十几天的评卷过程中,发现了我省考生在作文方面的许多共性问题,现总结如下,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开展探讨,并希望能对明年的复习备考起到一点儿作用。

首先,从整体上讲,今年的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从表面上看与往年没有什么区别,仍然是供材料话题作文。

这就容易给考生造成错觉,从而暗中提升了思维定势对他们审题意识的影响,使他们误认为今年的试题与往年一样,于是不假细致的思索,就匆匆下笔,造成了不应有的失误。

仔细分析今年的试题,其形式上与往年的不同是明显的,今年作文试题命题与评分标准的变化是巨大的。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去年的“心灵的选择”,还是往前推的“答案是丰富多采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等等,都是单一元素命题,而今年的命题是“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的关系,即多元素关系型命题,也就是说,今年的高考试题要求考生从“感情的亲疏远近”与“对事物的认知的正误深浅”二者的关系入手来表述或论证,任何一个元素都不能舍弃,而且也不能是并列的关系,提示语“感情上的亲疏关系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中的“和”是介词,而不是表并列的连词。

不但如此,二者之间还有一个方向性问题,或者换句话说,二者有主次之分、主宾之别,即“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决定(不决定)、影响(不影响)“对事物认知的深浅正误”,而不是相反。

但许多考生没有认真审题,忽视了上述问题,有近一半考生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把介词“和”理解为表示选择关系的“或”,或者理解为表示并列关系的“和”,从而舍弃了其中的一个元素,重归单一元素命题的写作模式,或按并列关系分而述之,其结果可想而知。

本来内容应当为一类的作文,被归入三类。

表达和发展等级最多也只能列入二类中下等,作文的总体分数难以突破40分(95%以上的作文在36~38分之间),其损失是惨重的,教训也应该是深刻的。

作文:200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试卷分析

作文:200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试卷分析

作文:200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试卷分析200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试卷分析200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试卷分析还记得2002年北京市高考的第一份试卷刚一面世时在广大考生、家长、教师中产生的反应吗?一份试卷引起的关注不亚于任何一个世界级重大事件。

人们关注它的不仅仅是北京市高考试题的样式;新增试题(名句默写、文言文文段翻译、古诗鉴赏)的设置方式:更关注它在语文命题改革中是如何落实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的。

种种猜测在一份浓缩了命题者的学识、智慧以及对考纲精神的充分理解的试卷中找到了答案,由此北京市语文命题小组得到了北京市师生的认可。

2003年高考可谓“非常时期,非常命题”。

非常于“提前一个月”,非常于“非典时期”。

尽管高考一份试卷决定终身本身是很残酷的,但是我们仍需要追求“一份试题”的最佳效应,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较好的感受;要使绝大部分考生首场下来心态平稳并能顺利完成另三门的考核。

虽然我们不曾评价过语文学科在整个考试链条中所起的作用,虽然我们还没有能够使高考人才选拔工程各环节(命题、监考、阅卷、录用……)的设计、操作都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但是起码我们已经注意到了命一份好的语文题在高考整个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命题小组严谨的工作作风、科学求实的探索精神、虚心的态度已经不经意的在今年的试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这一点从高考完毕,学生的笑脸上可以看出。

经历了“非典”,人们对包括生命的许多问题有了新的认识,经历了三次北京市命题,人们对北京市试题有了更完整的认识。

所谓“平实、稳定、可借鉴”不失为是北京人对此次考试试题最中肯的评价。

一.试题考点及(部分)答案:题号考查内容、能力应得分答案一、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18分,每小题3分)1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B 2错别字A 3词语填空D 4使用D 5语病C 6衔接B 二、科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7文意筛选B 8文意理解C 9内容理解A 10文意推断B 三、文言文阅读(15分,每小题3分)11实词的解释(哀、辞、识、乃)B 12古今词义A 13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而、其、之、以)C 14省略C 15内容的叙述与分析D 四. 诗歌鉴赏、文言文翻译和默写(15分)16 文言文翻译(5分)先生的话,真可以说是苦口良药,但还是没有完全了解我内心的志向。

2003年高考作文(全国卷)三大特点

2003年高考作文(全国卷)三大特点

盲点翻出亮点,社会意义深远《智子疑邻》,语出《韩非子》,曾编入初中语文教材,是一则浅显易懂、知者甚众的寓言故事。

就成人考生而言,一见便会生出似曾相识之感;对应届或往届高中毕业生来说,则浅显易懂、生动形象。

而对社会来说,则具有深刻的理性思考意义因为,这道高考试题切中了中国当代社会评价性心理方面的一个热点:评价的非客观性。

从两千多年前的《智子疑邻》,到鲁迅笔下的《阿Q正传》,鞭策的程度虽然不同,但所指向的,都是评价的非客观性这一民族心理痼疾。

遗憾的是,两千前多年后的今天,这一民族心理痼疾非但没有得到有效的针砭,反而演变成为一个盲点。

2003高考作文题的重要意义之一,就在于把这一盲点翻成了亮点。

怎样有效的针砭民族心理痼疾,应该是当代青年关注的重要内容,当代社会关注的重要内容。

高考试题继承了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传统,进一步将思考的方向引向思维方式、心理、情感因素层次,必将使民族心理痼疾这一盲点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引起不仅仅是考生而是全社会的深入思考,从而使我们的民族更加走向成熟。

涵盖范围宽泛,写作空间广大“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一话题涵盖的范围是非常宽泛的。

首先,在材料上提供一个寓言,朴实无华、浅显易懂、生动形象。

给了考生具体的感性认识;具有积极的发端特点,为学生的联想、思考提供了动情点、启迪点。

其次,在提示中概括了“类似的”“不同的”“甚至相反的”三种情况,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而言之,可联系国际关系,社会热点,诸如反恐战争,伊拉克战事,朝鲜核问题,反腐败斗争等等,小而言之,可联系日常生活、人际关系,诸如邻里纷争、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评优表模活动等等;第三,通过“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两个逐层深入的思考,引出一个话题,具有鲜明的理性思考总结特征。

第四,具体要求中,在材料、文体、立意、题目上都给了考生的自由,为考生提供了发挥的广阔空间。

学生既可循规蹈矩,沿题目提示方向思考写作,也可抛开材料,显示自己的特长和神通。

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评析

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评析

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评析作者:闻剑鸣来源:《小溪流(成长校园)》2003年第09期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似曾相识题又来今年高考作文题给出的材料是尽人皆知的“智子疑邻”故事。

要求跟去年一样,连续提了两个问题,然后引出“话题”。

“注意”也同往年一样,“一限三自”(内容限话题以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所有这些,都应是考生“似曾相识”的。

可不同也是明显的。

首先是话题的限制性超过了历年的命题。

“感情亲疏”不同于“感情冲动”、“感情用事”、“感情波动”等等泛感情的事情;“对事物的认知”即对客观事物作出的认识判断,它也不同于一般的理智、决定。

如果考生所写只是“感情与理智”“情感与判断”等不涉及“亲疏关系”导致“认知差异”内容的,就没有吻合题意。

“亲疏”二字可以说是题眼。

其次,同往年相比,命题也给了一定的立意自由:考生既可以否定这种因“感情亲疏”导致的思维模式,如现实中的任人惟亲、以亲疏关系判断一切等等;也可以肯定“感情亲疏”对认知的积极意义,如“情人眼里出西施”、亲近之情引导审美意识等等。

文章的主题,比起往年比较单一的“诚信不可抛”、“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心灵选择助人”有了更大的选择范围。

2003年度高考语文(全国卷)答案详解及分析教学提纲

2003年度高考语文(全国卷)答案详解及分析教学提纲

2003年度高考语文(全国卷)答案详解及分析2003年度高考语文(全国卷)答案详解及分析1.B。

B中加点字读音都为lì。

A中盥(guàn)洗,其余为huàn;C中“雄关险隘”中的“隘”读音为“aì”,其余为“yì”;D中的谄(chǎn)媚,其余都为“(xiàn)。

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可能感到生僻的豢养、盥洗、霰弹也都在课本中出现过。

2.A。

B:应为伶牙“俐”齿;C:应为冒天下之大不“韪”;D:应为通“牒”。

本题中容易错误的有如下几项:A中的“恰如其分”中的“分”是“职责和权利的限度”之意,与其意相同的例词有“本分”和“过分”。

“可望而不可即“中的“即”为“靠近“之意。

C项中的“共商国是”中的“国是”是书面语,意思为“国家大计”。

这三个词用字都正确,学生容易看错。

3.C。

“莅临”与“亲临”都是“来到”的意思,前者一般表“敬意”,后者则强调“亲自到达”。

①句中强调孙穗芳女士以特殊身份亲自前往北大,所以排除A、B。

“规划与计划”都有预先拟定的做事的内容、步骤、方法之意。

但是计划一般较为具体,时间可长可短。

规划一般具有全局性,内容较为概括,多为大型项目,时间较长,从远景着眼。

据此可知本句应为“规划”。

“不是/而是”表转折,“不仅是/而且是”表递进,根据③句的文意很显然应选择“不仅是/而且是”。

本题比较简单,学生可以根据第一词或第三词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4.D。

“如数家珍”的释义为“好象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

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本句中各种老式钟表本身就是老王的“家珍”,谈不上“如”,因此是错误的。

A“捉襟见肘”的意思为“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

形容衣服破烂。

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B“未雨绸缪”中“绸缪”意为“紧密缠缚”。

全词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C“自惭形秽”得意思为“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

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卷)

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卷)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答案B]A.鞭笞.(tà) 剔.(tī)除庇.(bì)护长歌当.(dànɡ)哭B.角.(jué)逐瞭.(liào)望毗.(pí)邻睚眦.(zì)必报C.粗犷.(ɡuǎnɡ) 歼.(qiān)灭悼.(dào)念恪.(kè)守不渝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答案A]A.沿用融会贯通针砭时弊饮鸩止渴B.编纂肺腑之言开门楫盗暴殄天物C.诀别事必恭亲旁征博引颐指气使D.焦躁苦思冥想应接不暇裨官野史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答案D]⑴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待之后,即可付诸实施。

⑵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郑重立下誓言:我们,为守护患者不遗余力……⑶必须坚决打击不法商人制假贩假暴利的犯罪行为。

A.审定许诺谋取 B.审订承诺谋取C.审订许诺牟取 D.审定承诺牟取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答案D]A.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B.在拍摄大片动辄耗资过亿的今天,该剧组仅用了200多万元就拍出了一部极具观赏性的电影,其意义不可同日而语....。

C.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D.美国作家欧·亨利具有超群的才华和丰富的想象力,其小说的结尾往往别出心裁,匪夷所思....。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答案C]A.半个世纪以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全国20多个省,800多个县,测量、摄影、分析、研究的古建筑和文物达2000余项之多。

B.此次植树助学公益活动,不仅能加快京郊地区的绿化建设,而且种下的主要是晚秋贡梨的树苗。

高三作文: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的启迪

高三作文: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的启迪

高三作文: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的启迪细细品读2003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下面几点启迪值得我们深思。

一、题好一半文。

一篇优秀之作,题目大多或雅致或巧妙或新颖或厚重,尤其是话题作文的拟题权又完完全全属于学生自己,学生尽可以贯古通今、摘星折月、串珠掇贝,将标题打造得或深邃睿智或阳光明媚或诗意四溢。

如全国卷中《真理只有一个》《学会历史般的旁观》《打开另一扇心门》《旷世之辩》《花开花又谢》《放下感情的叶片》《莫让浮云遮望眼》等,即使是北京卷的命题作文也有加上“十个海子的复活”作为副标题的。

这些不拘一格、个性纷呈、才情毕显的题目好像严冬的梅花、冰山的雪莲、夜空的星辰,阅卷老师和读者不能不被深深地吸引并迫不及待地想要读下去、欣赏下去。

二、开端显底气。

好的开端意味着作品成功了一半。

它犹如一面多棱镜,可将考生的语言储备、文学修养、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综合驾驭、创新建构等多种语文素养与能力全部展现。

赏析2003年高考作文满分卷,不论哪类体裁,不管哪里的考生,其开端之美无不沁人心脾,让人驻目。

如议论类的《转折》:“林中的通幽曲径,因为那些曲曲折折的转变才变得更富有诗意与浪漫;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往往是情节一波三折,令人回味犹有余香。

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东西因转折而显得愈发美丽。

”这里作者驾轻就熟地运用比喻和排比,像散文诗似的语言不仅紧扣题目而且统领全文,同时表现出思维的严谨缜密。

又如《学会历史般的旁观》:“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这开头虽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氤氲着芬芳的诗意,旨在为下文情理交融的言说,入木三分的剖析张本铺垫。

三、材料须典型。

唯典型才众所周知,唯典型才具说服力,唯典型才能显示出作者的思维与众不同,语文功底非同一般。

如议论类的《转折》,选取小说《飘》、《呼啸山庄》以及作者希区柯克、欧·亨利来论证文学作品因转折而经典,选取《史记》记载的文王、仲尼、孙子、左丘、韩非子等来论证他们真实的人生因转折而凝聚成一瓣瓣恒久的心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试卷分析
还记得2002年北京市高考的第一份试卷刚一面世时在广大考生、家长、教师中产生的反应吗?一份试卷引起的关注不亚于任何一个世界级重大事件。

人们关注它的不仅仅是北京市高考试题的样式;新增试题(名句默写、文言文文段翻译、古诗鉴赏)的设置方式:更关注它在语文命题改革中是如何落实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的。

种种猜测在一份浓缩了命题者的学识、智慧以及对考纲精神的充分理解的试卷中找到了答案,由此北京市语文命题小组得到了北京市师生的认可。

2003年高考可谓“非常时期,非常命题”。

非常于“提前一个月”,非常于“非典时期”。

尽管高考一份试卷决定终身本身是很残酷的,但是我们仍需要追求“一份试题”的最佳效应,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较好的感受;要使绝大部分考生首场下来心态平稳并能顺利完成另三门的考核。

虽然我们不曾评价过语文学科在整个考试链条中所起的作用,虽然我们还没有能够使高考人才选拔工程各环节(命题、监考、阅卷、录用……)的设计、操作都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但是起码我们已经注意到了命一份好的语文题在高考整个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命题小组严谨的工作作风、科学求实的探索精神、
虚心的态度已经不经意的在今年的试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这一点从高考完毕,学生的笑脸上可以看出。

经历了“非典”,人们对包括生命的许多问题有了新的认识,经历了三次北京市命题,人们对北京市试题有了更完整的认识。

所谓“平实、稳定、可借鉴”不失为是北京人对此次考试试题最中肯的评价。

一.试题考点及(部分)答案:题号考查内容、能力应得分答案一、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18分,每小题3分)1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 B 2错别字 A 3词语填空
D 4成语使用 D 5语病 C 6衔接
B 二、科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7文意筛选 B 8文意理解
C 9内容理解 A 10文意推断 B 三、文言文阅读(15分,每小题3分)11实词的解释(哀、辞、识、乃) B 12古今词义 A 13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而、其、之、以) C 14省略C 15内容的叙述与分析
D 四. 诗歌鉴赏、文言文翻译和默写(15分)16 文言文翻译(5分)先生的话,真可以说是苦口良药,但还是没有完全了解我内心的志向。

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各人打算不同。

17唐诗鉴赏(诗意理解,比较阅读)(6分)(1)赏析判断 B
E (2)比较鉴赏体裁:两首都是七言绝句内容: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
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或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

写法: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或都那去年与今年相比。

默写(4分)《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的句子: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前赤壁赋》中描写听觉的句子: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五. 现代文阅读(18分)19 文章阅读整体把握(5选3)(4分) D E 20 文章阅读微观理解(7分)⑴“富有的雅士”与题目的关系无法真正欣赏夜雨诗意,作者借此引出自己的话题。

⑵“领受”与“感悟”词语的运用不能。

作者认为,美国教授从夜雨中感受的是轻松和潇洒,而作者获得的是对诗意和哲理的深刻领悟。

(3)信息的提取艰难21 文段信息的提炼与阐述(3分)人在与自然对峙中,如果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则会产生一种松快愉悦的美;而当人与自然的较量势均力敌,则会产生一种悲剧美。

22 对作者观点的说明(4分)不同意。

因为作者认为现代是人类的生命力和原始创造力的发展;人类仍然会在与自然的较量中产生具有诗意的体验。

六语言运用(12分)23 概括新闻内容(3分)中国科学家在辽宁发现了有4只翅膀的恐龙的化石,有关鸟类起源的结论有可能因此改写。

24 仿写(仿写一题包含的答题要素:句式、比喻、选择另一事物、评论)(3分)答案略续
写:(6分)根据要求(1)描绘一种情景(2)表达一种感悟两段话都要包含“道路、身影、足迹”三个词语。

答案略七写作(60分)26《转折》二、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特点:依纲、平实稳定、可借鉴严格依据高考考纲的精神。

在学科考查的主体内容、相应学科能力、试卷的长度、需要阅读的文字总量、要求学生书写的字数、试卷的结构、题目的类型、题干的表述、试题的难中易及主客观试题的比例等方面体现了“考试说明”的精神。

试卷总体设计似曾相识,稳字当先。

基本保持了2002年高考试卷的风格,其中不乏变革、创新的成分。

试题中蕴涵的考纲理念,无形之中将中学语文教学纳入“有据可依”的轨道,在有助于高校选拔新生的基础上,有助于北京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三、试题评价:1、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看似不难,做对不易。

选材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通过纠正生活中不规范的读音,不规范的写法,培养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习惯,纯洁祖国语言。

通过默写,养成老老实实作学问的习惯,杜绝猜题押宝。

提高全民文化素养从语文一道道的命题做起。

上表可见,第一大题6道小题,考查内容依次是词语的读音、词语的字形、词语(包括成语)的运用、病句修改和句子衔接。

词语考查无论是字音、还是字形,无论是结合语境选择词语填空、还是使用成语,均体现了“常见、
耳熟能详、使用频率高”的原则,不偏不怪。

特别是成语的考查,实际上是对文化积累的考查,没有一定量的成语积累,很难在生活中恰当运用。

虽然此次考查的四个成语“凤毛麟角、同日而语、细大不捐、匪夷所思”如在嘴边,但由于成语意义整体,结构定型,来源复杂,使用时仍需要注意防止以今律古而望文生义,要确切理解成语的语境,在细微差别上下工夫。

句子衔接题的特点突出:语段、选项表达简洁,于朴实见工力,融知识于能力。

一般情况下,做这一类题目,首先分清非语境类句组与语境类句组的差别。

对于非语境类句组的衔接,首先应对所有语句进行总体分析,确定其基本内容,主要表达方式,各句之间的时间、空间或逻辑关系,然后抓住关键词语,调动自己关于句群和段式的知识,对句子进行调试。

对于语境类句组,要注意其观点倾向,上下文的特定情境或题目的特殊要求。

此题,当属后一种。

句子衔接对命题、做题的水平要求极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极高。

如果把句子衔接的思考过程记录下来,就可以清晰地看出考生是怎样利用选项,联系语境,抓住带有衔接性、标志性词语,然后通过推理,判断,恰当安排的思考过程。

一道好的衔接题,衔接重在逻辑,结论禁得起推敲。

第6道衔接题选择文段在强调有趣可读的基础上更强调内在的思想衔接,如果忽略了词语的思想功能,就可能陷入误区,掉入命题者的陷阱。

对一般程度的考生而言,
这是近几年来,衔接题中看起来容易而最易上当的一道题。

默写范围,明明白白写在大纲之内,实实在在想给学生送分。

如果按要求,分散在5个学期里学习,应该说,压力不大。

可是考生普遍反映不会默。

为什么华采辞章,引发不了学生的兴趣?我们应该在赞赏默写一题设计精巧的同时反省我
们语文教学的问题。

关于默写,学生中确实存有侥幸心理,28篇诗文,筛了又筛,减了又减,好容易背下来,字又不会写。

此次默写考查,强调理解下的记忆,强调两篇作品内容上的契合。

短短四句默写,渗透出命题人的审美情趣。

这种试图在语文考题的设计中体现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艺术修养该是一件多么令人欣喜的现象,对教学有很好的导向。

二、阅读题(文言文、现代文)选材精巧。

题干简洁明了。

答案有据可依。

文言文阅读,文段不长,有一定的情节,可读性强。

选材一反往年,求学,拜师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试题设计注意与教材的关联,典型的是13题。

提醒学生重视平常的学习,把握“一”。

在考查中让学生真切体会能力的转化是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做依托的,“反三”不能凭空。

一道小题,1。

5的分值,搭建起考核与日常教学的桥梁。

现代文命题特点鲜明,题目设置无论是整体把握,还是微观阐释鉴别,总体思想是:强调阅读,力避不读文也能做题的倾向;强调答案不是空穴来风,可以在文中的词语、文句、文意、题目、主旨等显著的或隐含的信息
中找到依据;强调阅读因文体不同而读法各异的技巧能够在做题中得到运用。

体现了命题人对阅读考查的准确把握。

三、写作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写作题目:转折。

“转折”1、指(事物)在发展中改变原有的方向、形势等。

2、文章或语意由一个方向转向另一个方向。

“转折”词义的核心在于“方向的改变”。

转折一词,习见习闻。

出乎模拟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解词不难,作到行文中准确把握主旨,材料与观点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