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邵冯本《现代汉语概论》的词类处理
《现代汉语概论》的继承和创新

中图分类号 : 0 . H19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43 4 2 1 )104 -3 17 - X(0 1 0 -0 00 4
作者筒介 : 李晓飞( 92一) 男, 苏东台人 , 18 , 江 硕士 , 究方向为现代 汉语语法。 研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陆续 出 版 了许 多 种 各 有 特 色 的 《 现代汉语》 教材 , 最近几年 , 又有几部新编的《 现代汉 语》 教材面世。近 日 读到的邵霭吉、 冯寿忠 (09 《 20 ) 现 代汉语概论》 ¨ 是其 中一种 , 笔者觉得它是 一部与时
21 0 1年 1月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un lo u e iest fE u ain o r a fH b i Unvri o d ct y o
Jn 2 1 a.0 l
V0. 8 No 1 12 .
第 2 卷第 1 8 期
《 现代 - 又语概 论》 的继承和创新
李晓 飞
一
、
者之一的宁方民 20 04年就 曾发表文章 , 建议《 现代汉 语法单位。但五级语法单位说还是有缺陷 , 比如“ 生 语》 教材要“ 压缩 ‘ 汉字演变 ’ ‘ 和 造字法 ’ 等与其他教 产力” 中的“ 生产” “ 、无后坐力炮 ” 中的“ 无后坐力” 之 材内容重复 的部分 , 建立现 代汉字学 理论体 系” 。 J
近几年出版和修订的《 现代汉语》 教材都加强 了“ 现代
( 南京师 范 大学泰 州学院 中文 系 , 苏 泰 州 2 50 ) 江 2 30
略说汉语词类从何而来——驳“根据语法功能”划分词类说

略说汉语词类从何而来——驳“根据语法功能”划分词类说邵霭吉【摘要】汉语的词类不是凭“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词类是范畴化的产物,是人们综合考虑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并基于语法分析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范畴,作为一种范畴,它是语法学家的主观愿望与语言客观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语言学家的主观因素使得各自所建词类系统有些差异,但汉语客观实际又使各系统差不太多.【期刊名称】《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35)002【总页数】6页(P64-69)【关键词】汉语;词类;功能标准;分类;建类【作者】邵霭吉【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盐城22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42汉语词类从何而来,一般认为是凭某种标准划分出来的。
王力(1956)《关于词类的划分》指出:“一般说来,可以有三个标准:(一)概念标准;(二)句法标准;(三)形态标准。
”[1]也就是说词类的划分有意义、功能和形态三种标准。
但我们知道,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没法用它来划分汉语词类;汉语词的意义复杂多样,也不能用来划分汉语词类。
只有功能标准,大家还比较认同。
陈望道(1978)《文法简论》说:“词类区分的准据是功能。
”[2]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说:“我们划分词类的时候,却只能根据功能。
”[3]陆俭明(1994)《关于词的兼类问题》说:“汉语的词类的划分应以词的语法功能为依据,这是划分词类最本质的依据。
”[4]现在大多数人认为,汉语的词类就是“根据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
但我觉得不是这样。
本文先论证汉语词类不是“根据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然后再对汉语词类从何而来提出自己的看法。
根据语法功能来划分汉语词类的观点,在汉语语法发展的各个时期,曾有过不同的说法,不过,这些说法和做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限,都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释汉语的词类问题。
一是“依句辨品”说。
即依据一个词在一个具体的句子中所充当的句子成分来确定词类。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完整答案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完整答案现代汉语通论第四章语法练习172页第四章第一节练习题一、汉语语法的总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汉语语法的四个主要特点。
语言中用来表示语法关系、表现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有多种多样,重要的有:形态变化、词序变化、虚词运用等等。
有的语言偏重于形态变化,例如法语、俄语;有的语言偏重于词序变化和虚词运用,例如汉语。
汉语的特点是在跟印欧语的比较中表现出来的。
它的总特点是:不依赖于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主要借助于语序、虚词等其他的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这一总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
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主谓结构”,词序一变化,“动词+名词”就构成了“述宾结构”,“形容词+名词”就构成了偏正结构。
例如:我们同意(主谓关系)--同意我们(述宾关系)衣服干净(主谓关系)--干净衣服(偏正关系)2.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
汉语里的虚词十分丰富,作用也特别的重要。
例如:某些句法结构有没有虚词,结构关系和语义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如“爸爸妈妈”和“爸爸的妈妈”意思不同。
3.语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印欧语里,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简单的对应关系。
但是在汉语里,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复杂,除了副词只能做状语,属于一对一之外,其余的都是一对多,即一种词类可以做多种句法成分。
例如:名词主要做主语宾语,但有时也可以做定语、谓语等。
4.短语的结构跟句子的结构以及词的结构基本一致。
例如:结构类型短语词句子联合哥哥弟弟兄弟团结,团结,在团结。
偏正牛皮箱子皮箱伟大的人民!述宾管理家务管家欢迎新同学。
述补说得明白说明高兴得跳起来。
主谓年纪轻年轻我们上课。
二、请以“不怕辣”、“辣不怕”和“怕不辣”为例,说明汉语语法语序变化的特点。
语序是汉语句法结构中的一个主要的表达手段,同样的词排列顺序不同,句法结构关系也不同,所表达的意义也有所不同,例如:“不怕辣”、“辣不怕”和“怕不辣”三个词:不、怕、辣,排列的语序不同,其结构关系分别是:述宾结构、主谓结构、述宾结构。
邵静敏现代汉语通论考研笔记整理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现代汉语的性质(一)什么是现代汉语1.语言的属性►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
►语言既不是经济基础,也不是上层建筑,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和全民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最重要的特点是任意性和线条性。
2.现代汉语的定性: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和语际地位1.汉语的定位►汉语是随着汉民族的形成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
►汉语是国内各民族之间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也是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汉语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文化的传播起过巨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1)汉语的历史发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汉语(公元3世纪以前)——包括秦、汉,往古可上溯到有文献可考(甲骨文字)的殷商时代。
中古汉语(公元4世纪到12世纪)——包括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几个朝代。
近代汉语(公元13世纪到19世纪)——包括元、明、清几个朝代,一般截止到鸦片战争时期。
现代汉语(始自20世纪)——一般从1919年五四运动算起(2)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形成过程: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3.现代汉语的语际地位(1)世界语言谱系:语言的谱系分类就是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语言的分类。
这种分类法依照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把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等。
世界语言的十大语系: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其他语系;[有些语言如日语、京语(越南语)、朝鲜语的谱系还待确定](2)汉语的亲属语言:亲属语言是指由同一原始基础语分化出来的独立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语言。
邵敬敏版本现代汉语结构提纲

《现代汉语 . 语法》纲要一 语法概说 :语法是一种语言组词造句的规则。
研究语法就是来发现这样的规则, 或者说就是寻找语言的形式跟意义之间的系统的对应关系。
单句二 语法单位 :语素(语素组)— 词 — 词组 — 句子复句三 词类 : 1. 动词2. 形容词 谓词3.状态词4. 代词5. 名词6. 数词 体词7. 量词8. 区别词9. 副词 10. 介词 11. 连词 虚词12. 助词 13. 语气词14. 感叹词(叹词) 15. 拟声词(像声词)四 主谓结构 :1. 主语和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类型2. 能够充任主语的语言成分3. 能够充任谓语的语言成分 —— 注意主谓谓语句中大小主语之间的意义关系4. 受事主语句 —— 注意受事主语句中主语的特点和谓语的特点五 述宾结构 :1. 述语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类型2. 能够充任述语的语言成分 —— 注意区分谓宾动词和体宾动词3. 能够充任宾语的语言成分 —— 注意数量宾语、处所宾语、施事宾语(存现句)4. 双宾语结构及其层次分析六 述补结构 :1. 补语的语义指向2. 能够充任述语的语言成分3. 能够充任补语的语言成分4. 述补结构不同的意义类型 —— 结果补语 | 趋向补语 | 可能补语 | 程度(状态)补语七 偏正结构 :1. 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语义关系类型;状语和中心语之间的语义关系类型2. 能够充任定中结构定语和中心语的成分;能够充任状中结构状语和中心语的成分3. 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有“.de ”与没有“.de ”的区分以及定语的顺序4. 定中结构跟状中结构的区分5. 复杂的偏正结构的层次分析八 复谓结构 :1. 复谓结构的三种类型:连谓结构 | 递系结构 | 连锁结构2. 复谓结构的组成成分及意义类型:注意递系结构跟主谓结构作宾语的述宾结构的区分3. 复谓结构跟联合结构的区分4. 复杂的复谓结构:同类嵌套 | 异类嵌套九 句法结构歧义 :1. 歧义—— 一个形式,多个意义(包括多义词,多义词组,多义句子等)2. 结构层次歧义 :述宾/偏正;联合/偏正;……3. 结构关系歧义 :述宾/偏正;联合/偏正;述宾/述补;……4. 语义关系歧义 :施事/受事;对象/结果;空间/处所;……5. 排除歧义的方法:语境排歧 | 调整语序(结构)排歧 | 增词或换词(词汇)排歧十 复句 : 1. 复句的定义:两个以上造句单位连用,意义上关系密切,结构上相对独立2. 复句的构造:主谓句(非主谓句)+ 主谓句(非主谓句)3. 复句的关联成分 连词 | 副词从句(前句)关联成分 | 主句(后句)关联成分4. 复句的关系类型 联合复句(并列 | 选择 | 递进 | 连贯 | 分合)偏正复句(转折 | 条件 | 假设 | 因果 | 目的 |5. 多重复句的层次分析十一 虚词 : 1. 虚词的用法 —— 虚词所在的句子格式,以及该格式对出现其中的成分的限制要求2. 虚词的意义 —— 通过虚词的用法来把握虚词的抽象的语法意义3. 相近虚词之间的区分 —— 如:何况/况且;不管/尽管;只要/只有;…… 4. 注意多义和兼类虚词的不同用法 —— 如:就是,既,和,……十二 句子的语气 :1. 对句子语气的不同认识2. 决定句子语气的不同表达手段 —— 语调(停顿、重音、升降调)| 语气词3. 从功用角度区分出的句子语气的四种基本类型 —— 陈述 | 疑问 | 祈使 | 感叹4. 疑问句的分类及对疑问语气词的选择 —— 是非 | 特指 | 选择 | 反复(正反)十三 特殊句式 : 倒装、插说、复指(改变原有的句法结构,包括改变顺序,插入非结构成分等) 十四 常见语法错误分析:1. 错误类型:残缺 | 赘余 | 语序不当 | 搭配不当 | 结构混乱2. 常用的两种分析方法:类比法 | 简缩法《现代汉语. 词汇》纲要2 语素的定义——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3 词、语素、汉字(音节)三者之间的关系4 词的语音形式——词中不能有停顿+ 单音节词| 双音节词| ……二词的构造 1 单纯词2 合成词并列式合成词偏正式合成词陈述式合成词支配式合成词补充式合成词重叠式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前缀+ 词根词根+ 后缀3 简称减缩紧缩其他三词的意义 1 词义(词的概念义)2 词的附属义——词义的感情色彩| 词义的语体色彩3 语素义——不成词语素的意义| 成词语素的意义4 词义和语素义之间的关系四多义词 1 词的固定义和临时语境义2 义项3 多义词和单义词4 词的本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五同音词 1 什么是同音词2 同音词的类型3 同音词的来源4 同音词跟多义词的区别六同义词 1 同义词的类型——绝对同义词| 相对同义词2 同义词的来源3 同义词的辨析——从概念义辨析| 从功能上辨析| 从附属义辨析横4 同义词的作用七反义词 1 反义词的类型——绝对反义词| 相对反义词2 反义词的对应关系3 反义词的作用八 上下位词 1 词与词之间的上下位关系2 上位词3 下位词4 各类词中的上下位关系5 上下位词的作用九 词汇的构成 1 基本词汇2 一般词汇3 古语词 —— 历史词语 | 文言词语4 新词5 方言词6 术语7 行业语8 外来词 —— 译音词 | 译音兼译义词 | 半译音半译义词 [9] 熟语(固定结构) 成语谚语 歇后语 惯用语十 词典 1 词典的类型—— 百科词典 | 语文词典单语词典 | 双语词典| 多语词典2 词典释义模式 —— 用同义近义词释义用反义词或否定形式释义 定义式释义 展开描述式释义 摹状式释义 比喻义释义语文性释义 | 百科性释义3 词典的编排 —— 条目的编排 (词条排序)条目下组成内容的编排 条目下义项的编排(一)关于词的基本概念的概述 (二)一个词内部不同意义之间的关系(三)不同词之间的语音关系(同音词) 和意义关系(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位词) (四)现代汉语词汇(全部词语)的构成 (五)词典 (词汇学的实践)《现代汉语 . 语音》纲要一 概述 1 语音单位的划分:句子 – 节拍群 – 音节 – 音素2 记录语音的工具 – 语音符号 汉语拼音方案 (1958 年)国际音标 (1888 年)3 研究语音的三个角度:生理 – 物理 – 心理发音 – 传音 – 听音二 元音 1 定义:声带振动 + 不受阻碍2 元音舌位图:基本元音舌位图(8 个)普通话元音舌位图(8 3 普通话元音:舌面元音(6 个)+ 舌尖元音(2 个)+ 卷舌元音(1 个)三 辅音 1 定义:受到阻碍 + 声带不一定振动2 普通话辅音:发音部位 + 发音方法 | 成阻 — 持阻 — 除阻 (22 个)四 声母 1 定义:音节开头的辅音2 分类:从发音部位的角度分 — 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b p m | f | zc s |d t n l | zh ch sh r | j q x | g k h从发音发法的角度分 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 || 送气音|不送气音 || 清音|浊音五 韵母 1 定义: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2 分类:按韵母内部组成情况分 — 单韵母 | 复韵母(前响,中响,后响)| 鼻韵母(前,后)按韵头性质分 — 开口呼 | 齐齿呼 | 合口呼 | 撮口呼六声调 1 定义:能区别音节的意义的相对音高或音高变化2 调值:声调的实际读法,即音高的高低升降的实际变化形式3 调类:一种语言中的声调调值的类别4 普通话的声调:阴平(55 )| 阳平(35 )| 上声(214 )| 去声(51 )七音节 1 定义:言语里最自然的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片段2 普通话音节的构造:音节……第1 层……第 2 层……第3 层……第4 层3 普通话音节内部成分的组合规律复韵母内部的组合规则声母跟韵母的组合规则声调跟声韵母的组合规则八音位 1 定义: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单位2 音位与音素的关系:音素是从生理物理角度认识语音得到的语音最小单位音位是从心理角度认识语音得到的语音最小单位3 音位变体:有一些音素不会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出现,而是分布在不同语音环境中,形成互相补充的分布局面。
谈邵冯本《现代汉语概论》的词类处理

语概论 》指 出:“ 划分词类 ,建立语法
的。 它们是客观语言实 际与人们主观意志结合 的产物。 ( z l ”1 ,。 p 因此 ,可以认为 ,把 “ 法分析 的需要 ”视为建立词类系统 语 的要素 ,指出现有 各种词类系统 的主观性因素 ,是编者对汉
摘 要 :邵冯本 现代汉语概论 的词类处理特色鲜 明,有许多 与众不 同、令人称道的地方。他认为现有词 类系统是客观语言实际与人们 主观 意志结合的产物,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汉语的客观实际,也反映 了汉语
学者对汉语词类的主观认识,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终极 真理。他的 “ 的归类 ”一节,给 出了一种具体的给词归类 词
GUO a q n W n— i g
( pr e t f hns, aghnT ahr C lg , aghn0 3 0 , hn) Deat n i eT n sa eces ol eT n sa 6 0 0 C i m oC e e a
A src: h in a n u i n yS a - dFn h uzo gig o t a dig h at f peh Iic ni rd btat T e a d i y l h o ja egS o -h n oda hn l e ro ec.ts o s ee X Ha Ga u b Aiin s nt p s d ta tee ii nu g ytm i tec mbnt no bet el g aera t a dsbet ewi o epe T e e eth hth xsn l g aess h o iai f jc v a u g ely n ujci l f ol. yrf c te tg a e s o o i n i v l p h l ojci ai f hn s. dte o ate hns h l ssbet e n es n i f hn s o pr c. h co bet er l o ieeAn ys wt th iee c oa ’ujc v d ra dn o iee s t e etT e et n v e t C y h h h C s r i u t g C in f s i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指瑕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指瑕作者:王美玉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09期摘要:邵敬敏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通论》是一部适应21世纪的需求,在对以前同类教材批判性吸收的基础上编写的大学本科通用教科书。
这本书内容丰富,举例详细,深入浅出,从出版至今,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
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书中也难免存在瑕疵之处,本文主要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之上,从一种全新的体例编排的角度,在搜集大量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先找出不足,然后分析原因、找出理论依据并且给出修改建议的顺序,对书中不尽如人意之处进行论证说明,以求和大家共同探讨,使这套教材更臻完美。
关键词:《现代汉语通论》;瑕疵;分析;解决由邵敬敏先生主编,陆俭明、胡裕树两位先生授任顾问,十三所高校的十八位教授授任编委并参加编写的《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1],总结了近20年来在现代汉语教学方面的经验教训,它力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研究语言事实的能力[2]。
本书从语音、汉字、词汇、语法、语用五个方面对现代汉语做了全面的阐述,突出强调在学习中运用比较法、演绎法、归纳法等方法,旨在帮助提高了个人的研究水平和思辨能力。
其二便是内容新颖的特点贯穿全书,譬如在词汇这一节,则收录了如“AA制、B超、SOS、WTO”等,这些词语的收录都使教材贴近生活。
任何教材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邵本也是如此,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比如:有些例证不太精准,例如:第47页4.“由韵母ie、üe组成的音节,韵腹是ê,不是e。
”[1]但在第46页普通话音节结构表“雪”的韵腹却是e。
还有一些印刷错误,例如:第87页,“利用声旁认读生僻字,例如:葵(kúi)——揆、暌、睽(kúi)”[1],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第759页中“葵”的拼音应该为“kuí”,不是“kúi”。
一、《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瑕疵分析及解决(一)语音部分第47页4.“由韵母”ie、üe……韵腹是ê,不是e。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笔记及课后题

“永”字八法:点、横、竖、撇、捺、提、折、钩
“札”字五法:横、竖、捺、点、折
3.不同笔画的功能 见教材第81页
4.部件、偏旁和部首的分别(详上基本概念)重点 见教材第83页
5.现代汉字的独体字与合体字 见教材第84页
独体字:无法分理出两个部件来的汉字。
缺点:书写不便——笔画多方向,影响书写速度
1.5.汉字不是音节文字 见教材第74页
音节文字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音节,一个音节也只用一个固定的符号。日文是典型的音节文字。
汉字的每个字并不是固定的音节符号,同一个音节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字形表示
2.现代汉字的造字法重点
2.1.“六书”,即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见教材第75-76页
1.语音的属性
1.1.语音的三种基本属性:物理属性(与语音四要素的关系,详下)、生理属性、社会属性(语音的本质属性) 见教材第14页
1.2.语音四要素 见教材第14-15页
音高 主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音强 主要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幅
音长 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以上属语音的韵律特征,与音色相对
音位与音素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见教材第51页
第七节 语流音变
1.在词或句子里,某些音节读得特别轻,这就是轻声。 见教材第56-57页
本调的轻声与无所谓本调的轻声
轻声的性质主要取决音长和音高
轻声的实际调值取决于它前面那个音节的调值:
阴平、阳平、去声—轻声:短促的降调
上声—轻声:短促的半高平调
合体字: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组合而成的汉字。
第三节 字音和字义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版)所有课后答案大全

第一节现代汉语词汇概述(P116)练习题一、请运用“同形替代法”来鉴测哪些是语素,哪些不是语素。
语素:研、究、沙龙、汪、洋、仿佛、荒唐、荒、原、精、密、玻璃二、请区别下列语素属于哪一种: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定位语素、不定位语素。
成词语素:的士、琵琶、啊、过、走、最、清、从不成词语素:微、阿、者、们、晰、言定位语素:啊(语气词)、过(助词)、阿、者、们、最、从(介词)、晰不定位语素:啊(叹词)、的士、琵琶、微、过(动词)、走、清、言三、现在一种女式厚底鞋,有不同的名称:“高底鞋”、“松糕鞋”、“长高鞋”、“增高鞋”,请从文化的角度对这些名称加以解说。
“高底鞋”不叫“厚底鞋”的原因与“长高鞋”、“增高鞋”的名称来由一样,都体现了中国女性极力追求高挑的审美心理。
“松糕鞋”的名称融入了鞋的喻体,该喻体新颖独特,反映了当代社会求新求异的文化心理趋向。
四、判断下面这些词出现在什么历史时期,表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
“文明戏”是20世纪初指具有西方现代意识的戏剧(还有文明结婚、文明棍)。
“武工队”是指抗日战争时的敌后武装工作队,“支前”是指解放战争时期老百姓支援前线的行为,“保家卫国”是抗美援朝时期出现的词,这后三个词语都表现了当时大敌当前,人民积极备战的时代风貌。
“卫星田”指在浮夸风指导下的虚假的高产田好比放了卫星上天、“大跃进”则是1958年是的一种不顾客观实际冒进左倾的群众运动,这两个词都是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的词语,反映了当时的一种极左思潮。
“工宣队”、“关牛棚”、“插队落户”、“文攻武斗”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词语,表现了十年动乱期间颠倒黑白、一派混乱的时代特征。
“国格”、“小康社会”、“经济特区”、“外向型经济”、“三陪小姐”、“追车族”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词,有些体现了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的时代特征,还有些则反映了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
五、同样是“狗”,中国人常常说: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狐朋狗友,而欧美人则对狗情有独钟,请从文化心理上加以分析。
冯凭现代汉语实词分类的理论与方法读后感

冯凭现代汉语实词分类的理论与方法读后感1. 引言1.1 概述现代汉语实词分类一直是语言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而冯凭教授在其关于现代汉语实词分类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中,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性的观点和方法。
本文旨在对冯凭现代汉语实词分类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并评价其在语言学、汉语教学和翻译等相关领域中的意义和应用。
1.2 冯凭现代汉语实词分类的理论冯凭教授提出了一套系统完备的现代汉语实词分类理论,其中包括对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四大实词类别的细致划分。
他认为,通过对实词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功能进行精细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到更准确、全面且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实词分类体系。
1.3 冯凭现代汉语实词分类方法除了理论框架,冯凭教授还提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现代汉语实词分类方法。
这些方法以形式特征、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为主要依据,通过对实际语料的收集和分析,系统地归纳总结了不同实词类别的共性和区别,并提供了一系列具体判断的指标和步骤。
总之,冯凭现代汉语实词分类理论与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现代汉语实词的分类规律,还能为语言学研究、教学和翻译等领域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和指导。
本文将在以下章节中详细阐述并评价这一理论与方法,并探讨其争议、应用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2. 正文:2.1 现代汉语实词分类概述现代汉语实词是指能够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具有独特意义的词语。
冯凭在其关于现代汉语实词分类的理论中对实词进行了概括和分类。
他将现代汉语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三大类,并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和定义。
名词是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具体或抽象对象的词语;动词是用来表示行为或状态变化的词语;形容词是用来描述人或事物的性质、特征、状态等的修饰性词语。
2.2 冯凭对实词分类的解读与分析冯凭对于现代汉语实词分类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和解读。
他认为,实词分类不仅仅是对单个词汇进行归类,更应该考虑到它们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和所表达的意义。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语 音【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韵母表。以开、齐、合、撮四呼为经,以韵母主要元音开口度大小为纬,排成四 列十三行,共 39 个韵母。
(4)声调符号。普通话共有ˉˊˇˋ四个声调符号,分别代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 调类。声调符号要标注在音节主要元音的上面。轻声不标声调。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1章 语 音
1.1 复习笔记 一、现代汉语语音概述 (一)语音的性质 1.语音的含义 语音是指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目的是用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 音。 2.语音和其他声音的区别 语音跟其他各种各样声音的区别有三点: (1)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 (2)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的意义; (3)其作用在于社会交际。其中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语音代表了一定的语义,这是 它的“社会性”的体现。
3.社会属性 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本质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 个方面: (1)语音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2)语音必然表现出一定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 (3)语音的系统性。一种语言的语音都形成自己的一套系统,这主要表现为: ①系统所包含的音素数目及其相互关系; ②有些音在几种语言里都存在,但它们在各自的语音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并不一样。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4)音色
音色又又称音质、音品,是声音的特色,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动的形式。主要由两个因素
决定:
①发音方法不同。
②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2.生理属性 (1)发音器官的分类 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发音器官活动的部位和方法不同,都会造成不同的声音。 人的发音器官包括: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三大部分。 ①呼吸器官。主要由肺、气管、支气管组成。 ②发声器官。包括喉头和声带。 ③共鸣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鼻腔、咽腔和喉腔四部分。 (2)发音器官不同导致的不同声音 由于发音器官的不同,可以把声音分为口音和鼻音、乐音和噪音。 ①口音:软腭、小舌上升,鼻腔通道关闭,气流从口腔中通过而发出的音。 ②鼻音:软腭和小舌下降与舌根接触成阻,口腔通道关闭,气流从鼻腔中通过而发出的 音。 ③“鼻化音”:即软腭和小舌垂在中间,口腔、鼻腔气流通道同时打开,声音在口腔、 鼻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语用【圣才出品】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语用【圣才出品】第5章语用5.1复习笔记一、现代汉语语用概述(一)语用分析的意义语用分析能使人们了解现代汉语交流、传达语言信息的一般规律,能深刻理解在有表达内容和特定语境的前提下,如何调动汉语的各种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说话者能准确地传情达意、受话者能获取话语原意,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二)语用的基本要素语用是一个交际行为过程,由以下基本要素构成:1.发话者(1)发话者的含义发话者是语言信息的发出者。
在正常的情况下,大都是发话者有某些事情、某种感受想要告诉受话者,或者想跟受话者建立某种联系,或者向受话者发出某种请求、指令等,对受话者实施言语行为。
(2)发话者的语用意图发话者多数是言语行为、信息传递的主体。
在一般的情况下,发话者都是要通过说出某些话以实现一定的语言外的目的,人们称为语用意图。
语用意图指的是打算通过完成一定的言语行为来实现某些语言外目的的意图。
(3)发话者的语用策略发话者为了实现语用意图,就要有一定的语用策略。
语用意图提出的是“为什么说”的问题,而紧接着的就是“怎么说”的问题。
①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的策略。
②语境信息优于话语信息的策略。
③语面意义和言外之意的表达选择策略。
2.受话者受话者是指听话人或信息接受者。
对于受话者而言,最关键的就是推求发话者的语用意图。
为了推求发话者的语用意图,受话人往往会依靠语境来寻找知识关联性的依据。
关联性越强,就越符合发话者的语用意图。
3.话语内容话语内容是指发话者用语言符号表达具体内容。
4.语境语境就是语言使用的环境,就是言语行为发生的环境。
语境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上下文语境从静态的角度看,上下文语境由语言符号链条的上下文(书面语)或前后语(口语)组成;从动态的角度看,则由一个言语行为之前及之后的其他言语行为组成。
(2)现场语境现场语境指的是一个言语行为发生的具体时空环境。
(3)交际语境交际语境也是一种现场,但不是具体的物质环境,而是与这一次言语行为相关的各种交际要素组成的抽象环境。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6期总目次

、 苏
葛川梅 ( .8) 41 芬,苏 鹤 ( .1 42 )
《 麦琪 的礼物》中非语言交际因素的分析
《 易经 》学 案
李加 义 ( .4) 42
邱崇 丙 (. ) 61
《 书 》《 魏 北史 》 对 读 札记
李
丽 (.) 65
《 音韵 日月灯》“ 韵”声母系统的真实面貌 今
国 内桑 德 堡 诗 歌研 究现 状 述 评 对 新 闻价 值 概 念 的 思考
陈 菲 ( -1 44 )
尹 丽 颖 ( .4) 44 方 文钧 ( .6) 44
王 淑 洁 ( -9) 44
言简意更深,微处 见真情 —— 鲁迅小说 的简凝之美
史 书 魅 力 管 窥 “ 足 乌 ” 起 源考 三 《 平 广 记 》 中 的 祥瑞 灾 异 研 究 太
张智慧,李冬鸽 ( 8) GI
甄 聪 ( . 1) 62
龚元 华 ,赵曜曜,陈 日芳,等 (. ) 62 4
高庆 华 ( -7, 62
文学研 究
中国古代科场应试诗名称辨析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的分期及存在的问题 心理学视域下的新时期文学研究 翻译 文学与 中国现代文学关 系中的两个问题 《 城与市 》的叙事伦理
晶 ( -1 36 )
论广告在中华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载体作用
清 末 留 日学 生报 刊 生 发 的激 烈 民 族 主义
刘 婧 ,刘
晋 ( ) 3
郑 丽 丽 . 郭继宁 ( .7) 42
论张爱玲散文的现 体 系 的 源 流 与特 征
认 知 视 角下 探 析 中 国相 声 的制 笑 机 制
论回馈机制在 口语信息沟预测中的绪合运用
言语交 际中的礼貌 问题探究
《现代汉语》 语法 第二节 词类和功能分析法

(七)区别词 区别词,就是表示事物属性,具有区别作用的词。 1、区别词的语法特点: 造句功能 :+[定] 功能 +[ ∽+‚的‛=‚的‛字短语]
组合功能
+[非+∽]
—[很+∽] 2、区别词和形容词的辨析 例如: 慢——慢性 急——急性 久——永久 高——高等
(八)副词 1. 副词的语法特点:+[状语] 2. 副词的种类: 按照其主要义项的不同,副词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程度副词:很、十分、特别、极其 (2)范围副词:都、全、共、只、单单 (3)时间副词:刚、正、将、赶紧 (4)否定副词:不、没、别、没有 (5)语气副词:却、倒、难道、究竟
3. 副词和区别词的兼类现象 共同 无限 永久 非法 额外 共同纲领 无限时光 永久边界 非法行为 额外任务 共同富裕 无限延伸 永久居住 非法操作 额外增加
上述词语,修饰名词时是区别词,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时是副词。
4. 副词和形容词的辨析 形容词和副词都可以作状语,因此,有时很容易混淆。区别 的标准就是看这个词除了作状语外,还能否作别的成分如定语、 谓语等。 例:突然/忽然 他突然走了——他忽然走了 突然事件——*忽然事件 这种情况很突然——*这种情况很忽然 试比较: 轻微——稍微 一致——一概 迅即——迅速 干脆——索性 难免——难道 偶然——偶尔
哥哥 姐姐 星星
B组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人人都是好样的。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2.名词的特殊小类 单纯方位词14个:上、下、前、后、左、右、 里、外、东、西、南、北、 中、内。
合成方位词 单纯方位词+‚边/面/头‛ ‚以/之+单纯方位词‛ 单纯方位词+单纯方位词 (如: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单纯方位词+别的语素 (如:东方、当中、跟前、面前) 别的语素+‚边/面/头‛ (如:这边、旁边、这头、那面)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版)第二章汉字复习笔记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版)第⼆章汉字复习笔记第⼆章汉字⼀.现代汉语概述1.现代汉字的特点:A.现代汉字是⼀种意⾳⽂字:1.从义⼊⼿,⽤意符记录语⾔;2.从⾳⼊⼿,⽤⾳符记录语⾔,被借去记录同⾳词语的字形符号失去了字义上的联系,仅在语⾳上保持⼀致;3.同时从⾳义⼊⼿,兼⽤⾳符和意符记录⽂字,(如“柑”左意符右⾳符)B.现代汉语基本上是⼀种语素⽂字(从汉字符号记录语⾔的单位来看)四种汉字字符记录的语⾔单位:1.⼀个记录⾳义结合的语素的⼀个意符单独组成(如“门”);2.跟被记录的语素义相关的⼀部分意义成分的⼏个意符组成(如“休”从⼈依⽊);3.记录⾳素的义类的意符与记录语素⾳节的⾳符组成(如“花”,腐草为萤);4.记录⾮词语语素的⾳节的⼀个意符组成(如“马”只有记录⾳节“ma214”的作⽤)C.现代汉语在形体上呈现为⽅块形式(汉字是⼀种平⾯性⽂字,构成成分是从横和纵展开,形成平⾯布局)优点:占⽤空间⼩节省篇幅与⽬⼒,利于阅读;形体差异度⼤,视觉分辨率⾼,利于快速阅读缺点:笔画呈现多向分散,影响书写速度;汉字输⼊程序复杂,影响处理效率(汉字基本适应缺少形态变化的汉语;汉字是形、义、⾳的结合体;汉字字形不跟着读⾳改变,具有超时空性;汉字缺少完备的表⾳系统,往往⽆法做到见字知⾳;汉字的字符数量繁多,字形结构也相当复杂)(传统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A.象形(⽤线条描画出事物的形象,字形与字义联系紧密)如“⾐”、“鸟”、“车”、“⽊”、“⽲”、“果”B.指事(⽤抽象符号来提⽰字义)包括 1.纯符号的,如“⼀”、“上”;2.在具体事物的图形上添加抽象符号的,如“末”、“本”、“刃”、“⽢”C.会意(⽤两个或⼏个物体的图形的组合来产⽣字义)如“涉”、“析”、“步”、“拿”、“尖”、“卉”、“休”、“囚”、“束”、“采”、“相”D.形声(是主流造字法,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表⽰⼤致的字义或字义的类属,声旁提⽰字的读⾳或近似的读⾳)如“湖”、“盛”、“沐”、“校”、“刺”、“崇”、“慕”、“固”、“颖”E.新造字的造字法(书本p49):1.切⾳合形造字法;2.省形的切⾳合形造字法;3.省形造字法3.现代汉字构形成分的分析(得到的是构字部件:意符、⾳符、记号)根据构字部件数量分为:1.单部件字(包括意符字和记号字)如意符字的“凹”、“凸”;记号字的“⽔”(古代象形字)、“末”(古代指事字)、“求”(古代假借字)、“年”(古代形声字)、“门”(多部件字的简化形体)2.多部件字(包括合成意符字、意符⾳符字、合成记号字)如合成意符字的“泪”;意符⾳符字的“惊”;合成记号字的“鱼”4.现代汉字的字体A.演变过程:甲⾻⽂(殷墟⽂字,殷商时期)—⾦⽂(钟⿍⽂,西周时期)—⼩篆(秦篆,秦统⼀六国后)—⾪书(分早期形式的秦⾪和成熟形式的汉⾪)—草书(分章草和狂草)—楷书(真书、正书,形成于汉末盛⾏于魏晋)—⾏书简化趋势的表现:字形的结构和写法演变特点:缓慢的、渐进的原因:⼈们的社会交际需要(根本原因)、书写⼯具的改进以及政治上的需要(其次原因)B.字体种类:⼿写体(灵活、多样,易于表现个⼈风格)、印刷体(清晰、端正,在⽂字的传播与教学中起规范作⽤)⼆.现代汉字的字形1.笔画与笔顺(书本p53)A.笔画数⽬:1.计算条件包括 a.统计的对象必须是规范字形;b.遵守汉字书写的基本规则 2.计算规则:a.笔画与笔画在字的左上⾓相接时分作两笔,如“⼚”、“⽇”;b.笔画与笔画在字的左下⾓相接时,全包围结构分为两笔如“回”、“⽥”,⾮全包围结构连作⼀笔如“⼭”、“区”;c.笔画与笔画在字的右上⾓相接时连作⼀笔,如“⽉”、“句”;d.笔画与笔画在字的右下⾓相接时分作两笔,如“由”、“雷”B.笔画类别(依据笔势和⾛向)汉字笔形⼋类说和五类说⼋类笔形:点横竖撇捺提折钩(永字⼋法)五类笔形:横竖撇点折(札字五法,经常⽤于⼯具书的排序)基本笔形和派⽣笔形(复合笔形)具体表格见书本p54C.笔画的组合关系:相离关系,笔画之间有或⼤或⼩的距离(如“三”、“川”、“⼩”、“⼋”);相接关系,前⼀笔和后⼀笔是互相连接的关系(如“⼯”、“⼑”、“⼚”、“⼝”);相交关系,前⼀笔和后⼀笔是相互交叉的关系(如“⼗”、“九”、“丈”、“车”)D.笔顺——包括笔画的⾛向(也叫笔势)笔画出现的先后顺序(也叫笔序)E.笔顺的基本规则,可概括为10条(见书本p55规则与p56的笔顺易错表)2.部件(可看作是对整字进⾏⼀次或⼏次切分后得出来的构字单位)A.⼤多数部件是由⼀些笔画组合成的“构件”,可单独运⽤,以组合的形式充当构字单位;少数部件本⾝就是⼀个字;也有少数部件是⼀个笔画;少数部件本⾝既是笔画⼜是整字B.部件划分:单笔部件\多笔部件;成字部件\不成字部件;基础部件\合成部件C.部件的名称(书本p57)与部位的名称(上“头”下“底”,左“旁”右“边”,内“⼼”外“框”,中“腰”四“脚”)偏旁、部件、部⾸的异同1.偏旁不等于部件:因为部件的概念可⼤可⼩,有时部件是对合体字进⾏⼀次切分⽽得出的两个单位,这是部件相当于偏旁;有时部件是对合体字进⾏多次切分⽽得出的多个单位,这时部件要⼩于偏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第4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7月 Vol. 32 No. 4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ul. 2010 ──────────收稿日期:2009-12-24作者简介:郭万青(1975-),男,山东宁津人,硕士,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先秦文献暨文法训诂。
-4-谈邵冯本《现代汉语概论》的词类处理郭万青(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邵冯本《现代汉语概论》的词类处理特色鲜明,有许多与众不同、令人称道的地方。
他认为现有词类系统是客观语言实际与人们主观意志结合的产物,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的客观实际,也反映了汉语学者对汉语词类的主观认识,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终极真理。
他的“词的归类”一节,给出了一种具体的给词归类的操作流程——“四步法”。
这是一部巧妙处理了汉语词类问题的现代汉语教材。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类系统;归类 中图分类号: H 10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10)04-0004-04The Part of Speech in the Book Xiandai Hanyu GailunGUO Wan-qing(Department of Chinese,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Abstract: The Xiandai Hanyu Gailun by Shao Ai-ji and Feng Shou-zhong is good at handling the part of speech.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existing language system is the combination of objective language reality and subjective will of people. They reflect the objective reality of Chinese. And they show that the Chinese scholars’ su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is not perfect. The section Word Classification in the book gives specific procedure- four step approach. This is a good material which handles the part of speech in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skillfully.Key words: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grammatical system; classification词类问题一直是汉语研究中难于处理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汉语词类如何划分,汉语实词能不能再划分类别,在整个20世纪一直在讨论着,并在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形成两次大范围的讨论。
讨论的结果虽然明确了一些问题,不过仍没有最终统一的结论,这对《现代汉语》教材的编写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存在着一些灵活处理的空间。
近读邵霭吉、冯寿忠的《现代汉语概论》,觉得它特色鲜明,与众不同,有许多令人称道的地方。
这是一部巧妙处理了汉语词类问题的现代汉语教材。
一、关于词类系统的主观性邵冯本《现代汉语概论》指出:“划分词类,建立语法系统,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第一是词的语法功能。
第二是词的语法意义。
第三是语法分析的需要。
”[1,p228]这“第三是语法分析的需要”说的是划分词类的目的,反映的是划分词类建立词类系统的学者的主观意志,把它视为划分词类、建立词类系统的要素,听来十分新鲜。
我们读过许多《现代汉语》教材,印象比较深的有七种: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2]、胡裕树《现代汉语》[3]、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4]、邢福义《现代汉语》[5]、张斌《新编现代汉语》[6]、冯志纯《现代汉语》[7]、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8]。
这七本教材似乎都没有明确地这么说。
划分词类的目的,是人们主观意识的东西,与划分词类、建立词类系统有关吗?邵冯本《现代汉语概论》的回答是肯定的:“可以说,各种语法书上的词类系统都是综合考虑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并基于语法分析的需要而划分出来的。
它们是客观语言实际与人们主观意志结合的产物。
”[1,p228]因此,可以认为,把“语法分析的需要”视为建立词类系统的要素,指出现有各种词类系统的主观性因素,是编者对汉语词类问题冷静思考的结果。
汉语有词类的分别是肯定的。
从这一方面说,词类的存郭万青:谈邵冯本《现代汉语概论》的词类处理-5-在是客观的。
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各种书上的词类系统,都是人们的一种认识。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这种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既具有客观性的一面,也具有主观性的一面,而不是纯客观的,不是终极真理。
几十年来,一直有人在强调词类的客观性这一方面,而忽视了词类系统的主观性一面。
而如果过分强调词类的客观性,忽视词类系统的主观性,其结果就使人觉得汉语的词类只能有一种分类法,汉语的词类系统就只能是某一种模样。
就有人觉得他自己的分类是“不二法门”,别人的意见都不值得考虑。
也有人因为信奉某种分类,就觉得别的分类都有问题、都不科学。
其实,正是因为我们所见到的各种词类系统都具有主观性的一面,所以它们才都是各有差别的。
如《现代汉语》教材,黄廖本、北大本、张斌本等教材有“区别词”,而邢福义本、冯志纯本没有;北大本有“状态词”,而别的教材没有;邢福义本、张斌本有“拟音词”,而别的教材没有;张斌本有“加词、关系词、辅助词”,而别的教材没有。
这是为什么?如果词类系统都是纯客观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呢?这类“此本有,别本无”的状况告诉我们,汉语的客观事实虽然是相同的,但是依据这些事实建立汉语词类系统的语法学家的心目中的“语法分析的需要”不一样:他们有人觉得建立“区别词”一类是语法分析所必要的,有人觉得把“区别词”从形容词中独立出来没有必要;有人觉得建立“状态词”一类对于语法分析十分必要,有人觉得“状态词”还是留在形容词中更好;有人觉得“叹词”和“拟声词”性质相同,实际上都是“拟音词”,有人觉得“叹词”和“拟声词”意义不同,要从语法分析的角度认定它们是不同的词类,如此等等。
各种词类系统中词类数目的多少和词类名称的不同,都源于建立这些词类系统的专家学者的“主观认识”的差别和他们对“语法分析的需要”的不同理解。
关于词类问题的主观性因素,吕叔湘先生等早就有过论述。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中说:“区分词类,是为的讲语法的方便。
”吕叔湘《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指出:“区分词类是为了讲语法,我想这句话并没有说错。
”又说:“不能离开分类的目的来谈词类的分别,因为一切分类都是有一定的目的的。
”[9]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又指出:“为什么要给词语分类?回答是主要为了讲语句结构。
”“即便拿形态发达的语言来说,划分词类是为了讲语句结构这句话仍然是对的。
”[10]理解了现有语法系统是人的主观意志与汉语客观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我们就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来看待现有的各种各样的词类系统,就能有一个新的认识:无论是《马氏文通》的词类系统、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的词类系统、“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词类系统、《中学汉语教学语法提要》的词类系统,还是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胡裕树《现代汉语》、北大《现代汉语》、邢福义《现代汉语》、张斌《新编现代汉语》、冯志纯《现代汉语》、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的词类系统,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的客观实际,也反映了这些教材编者对汉语词类的主观认识。
这些词类系统,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千秋,也都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终极真理。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觉得“状态词、区别词”有立类的必要,就认为没有建立“状态词、区别词”的词类系统是错误的;反之,也不能因为我们觉得“状态词、区别词”留在形容词内好,就认为建立“状态词、区别词”是错误的。
由于现有的各种词类系统不是终极真理,所以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现有的系统还会不断完善,并且还会有新的不同的词类系统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二、关于划分词类的标准邵冯本《现代汉语概论》说:“各种语法书上的词类系统都是综合考虑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并基于语法分析的需要而划分出来的。
”[1,p228]这就意味着汉语词类并不是仅仅依据“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与其他教材的讲法不同。
胡裕树《现代汉语》说:“分类的基本根据是词的语法功能。
”[3,p284]北大本《现代汉语》说:“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分出的类。
”[4,p279]张斌《新编现代汉语》说:“划分词类的标准,就汉语来说,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
”[6,p284]其他教材也大体上这么说。
学术界基本上也是这种观点,朱德熙《语法答问》说:“划分词类的根据只能是语法功能。
”[11,p11]可是,只凭“语法功能”就能划分出汉语的这些词类吗?我们表示怀疑。
比如“代词”,它就不是依据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类。
否则,代词“我、你、他、她、它、这里、那里”的语法功能完全同于名词,凭什么不把它们划归名词?代词“这么着、那么着、怎么着、这么样、那么样、怎么样”的语法功能基本上同于动词或形容词,凭什么不把它们划归动词、形容词?还有代词“多么、这么、那么”等的语法功能完全同于副词,凭什么不把它们划归副词?事实说明,只凭语法功能不能划分出代词,代词不是凭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类。
再说,“叹词”和“拟声词”的语法功能基本相同,凭什么把它们分为两类?它们都是模拟声音的词,两者的区别实际上只在于:叹词所模拟的声音表示人的感叹、哀怨、惊喜等情绪,拟声词所模拟的声音不直接表示人的这些情绪。
汉语词类划分的症结在哪里?邢福义《汉语语法学》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汉语语法研究中,词类问题是最大的‘老大难’问题。
问题的症结,说穿了,有两个:第一,语法书里的词类系统是先验性的;第二,对词类系统的阐述是护卫性的。
”[12,p293]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事实就是,在语法学家的头脑里先有了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这些词类,然后才自圆其说地说它们是根据一个什么标准划分出来的。
这是中国特色的讲法。
西方语法讲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词类,可是他们并不讲这是根据一个什么统一的第32卷第4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7月-6-标准划分出来的。
据史有为《词类:语言学的困惑——相对性词类模式试探》:“印欧语,例如英语,其词类所采用的划分标准显然是前后不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