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砌体房屋及底层框架房屋的抗震措施2

合集下载

多层砌体抗震构造要求措施要求规范

多层砌体抗震构造要求措施要求规范

7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7.1 一般规定7.1.1 本章适用于普通砖(包括烧结、蒸压、混凝土普通砖)、多孔砖(包括烧结、混凝土多孔砖)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砌体承重的多层房屋,底层或底部两层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房屋的抗震设计,应符合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

注:1 采用非黏土的烧结砖、蒸压砖、混凝土砖的砌体房屋,块体的材料性能应有可靠的试验数据;当本章未作具体规定时,可按本章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相应规定执行;2 本章中“小砌块”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简称;3 非空旷的单层砌体房屋,可按本章规定的原则进行抗震设计。

7.1.2 多层房屋的层数和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一般情况下,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表7.1.2的规定。

表7.1.2 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值(m)房屋类型最小抗震墙厚度(mm)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6 7 8 90.05g 0.10g 0.15g 0.20g 0.30g 0.40g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多层砌体房屋普通砖240 21 7 21 7 21 7 18 6 15 5 12 4 多孔砖240 21 7 21 7 18 6 18 6 15 5 9 3 多孔砖190 21 7 18 6 15 5 15 5 12 4 ——小砌块190 21 7 21 7 18 6 18 6 15 5 9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普通砖、多孔砖240 22 7 22 7 19 6 16 5 ————多孔砖190 22 7 19 6 16 5 13 4 ————小砌块190 22 7 22 7 19 6 16 5 ————注:1 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I/Z高度处;2 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应允许比表中的数据适当增加,但增加量应少于1.0m;3 乙类的多层砌体房屋仍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查表,其层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低3m;不应采用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4 本表小砌块砌体房屋不包括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房屋。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

地震剪力的计算与分配
1. 楼层地震剪力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质量与刚度沿高度分布一般比较均匀,且以剪切变形为主,故可以按本书第三章所述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可取结构底部地震剪力为:
(4.1)
其次,考虑到多层砌体结构在线弹性变形阶段的地震作用基本上按倒三角形分布,顶部附加地震影响系数δn=0。
在扭转地震力的作用下,房屋的端部、尤其是墙角处易于产生严重的震害。
图4-4 墙体转角的破坏
从结构特征方面考察可以发现:在受力复杂、约束减弱、附属结构等部位,往往是震害易于发生的地方。
例如:纵横墙连接处,砌体结构的楼梯间,预制 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女儿墙、突出顶面的屋顶间地震 容易发生破坏。
1. 刚性楼盖房屋,上层破坏轻、下层破坏重; 柔性楼盖房屋,上层破坏重、下层破坏轻; 2. 横墙承重房屋的震害轻于纵墙承重房屋; 3. 坚实地基上的房屋震害轻于软弱地基和非均匀地基上的震害; 4. 预制楼板结构比现浇楼板结构破坏重; 5. 外廊式房屋往往地震破坏较重; 6. 房屋两端、转角、楼梯间、附属结构震害较重;
1
这样,任一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i为:
2
作用于第i层的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Vi为i层以上的地震作用标准值之和,即:
3
(4.3)
6
(i=1,2,…,n) (4.2)
5

4
鞭梢效应,但增大的两倍不往下传递 。
[例题4-1] 某四层砖砌体房屋,尺寸如图4-6(a)(b)所示。结构设防烈度为7度。楼盖及屋盖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横墙承重。楼梯间突出屋顶。除图中注明者外,窗口尺寸为1.5m×2.1m ,门洞尺寸为1.0m×2.5m 。试计算该楼房楼层地震剪力。
A

砌体结构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的抗震设计

砌体结构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的抗震设计

带突出屋顶小屋的多层砖房,突出屋顶小屋的层间 地震剪力 Vn1 为
Fn1
Gn1 H n1
n 1
FEK
Gk H k
k 1
Vn1 3Fn1
n 1
Vi Fk k i

(6-4)
(6-5) (6-6)
2.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在各抗侧力墙体间的分配
由于多层砌体房屋墙体平面内的抗侧力等效 刚度很大,而平面外的刚度很小,所以一个方 向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主要由平行于地震作用 方向的墙体来承担,而与地震作用相垂直的墙 体,其承担的水平地震剪力很小。因此,横向 楼层地震剪力全部由各横向墙体来承担,而纵 向楼层地震剪力由各纵向墙体来承担。 (1)横向楼层地震剪力的分配
基本完好 轻微破坏 中等破坏 严重破坏 倒塌
70.7
19.5
9.8
0.0
0.0
唐山地区8度区多层砖房的震害统计(%)
基本完好 轻微破坏 中等破坏 严重破坏 倒塌
11.8
35.3
29.4
23.5
0.0
从震害调查可见:经抗震设防可减轻砌体结构的震 害,减少严重破坏和倒塌率。
§ 6 . 1 砌体结构和底部框架、内框架 房屋的震害特点
§4.2 多层砌体选型与布置
多层砌体房屋在强烈地震袭击下极易倒塌,因此, 防倒塌是多层砖房抗震设计的重要问题。但是,多层砖 房的抗倒塌主要是从总体布置和细部构造措施等抗震概 念设计方面来解决。
1.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
体型较复杂和抗侧移构件布置不均匀的多层砌体房 屋,其应力集中程度、扭转影响及抗震薄弱部位都不好
震规范未规定对这类房屋进行整体弯曲验算,而 只提出了表6-2所示的房屋最大高宽比的规定来 加以限制。

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首先,加强墙体的抗震性能。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墙体是承受地震力的主要构件,因此要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和强度。

可以采用加固墙脚、加粗墙体、增加墙体纵、横向抗震钢筋等措施,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

其次,改善墙与结构的连接方式。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墙体与结构之间的连接方式对于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

可以采用延伸锚筋、分段配筋、梁柱骨架等措施,增加墙体与结构之间的接触面积和连接强度,提高抗震性能。

第三,设置抗震墙和剪力墙。

在多层砖砌体房屋中设置抗震墙和剪力墙可以有效地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抗震墙是指在建筑的纵向和横向方向设置的由墙体组成的结构单元,主要起到分散地震力和抵抗变形的作用。

剪力墙则是指在结构的特定位置设置的墙体,能够有效地承受水平地震力,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第四,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

多层砖砌体房屋可以采用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或框剪结构等形式来提高抗震能力。

框架结构通过设置预制混凝土柱和梁,使整个房屋形成一个稳定的框架,增加抗震能力。

剪力墙结构则通过设置剪力墙来分散地震力,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框剪结构是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相结合,既有较好的刚性,又有分散地震力的能力。

第五,加强地基处理和基础设施工程。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地基条件对于抗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可以采用加固地基、增加基础面积等措施,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此外,还要合理设计和施工地基设施工程,如引水系统、雨水排放系统等,确保房屋在地震发生后能够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包括加强墙体抗震性能、改善墙与结构连接方式、设置抗震墙和剪力墙、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以及加强地基处理和基础设施工程等。

在实际施工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多层砖砌体房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砌体房屋抗震加固方法

砌体房屋抗震加固方法

砌体房屋抗震加固方法1、当现有多层砌体房屋的高度和层数超过规定限值时,应采取下列抗震对策:1)当现有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超过规定的高度而层数不超过规定的限值时,应采取高于一般房屋的承载力且加强墙体约束的有效措施。

2)当现有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超过规定限值时,应改变结构体系或减少层数;乙类设防的房屋,也可改变用途按丙类设防使用,并满足丙类设防的层数限值要求;当采用改变结构体系的方案时,应在两个方向均匀增设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新增的混凝土墙应计入竖向压应力滞后的影响并宜承担结构的全部地震作用。

3)当丙类设防且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超出规定限值1层和3m以内时,应提高墙体承载力且新增构造柱、圈梁等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对横墙较少房屋不减少层数和高度的相关要求。

4)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层数或高宽比超过设防烈度的规定限值,但未超过比设防烈度低一度的规定限值时,可采取隔震加固措施,具体加固方法按本导则第十章执行。

5)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或层数超过《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规定的抗震横墙较少或很少的房屋的总高度或层数时,可增设抗震横墙减小横墙间距。

2、砌体房屋抗震承载力不符合要求时,可采用下列加固方法:1)拆砌或增设抗震墙:对局部的强度过低或严重破坏的原墙体可采取拆除重砌的办法,重砌和增设抗震墙的结构材料宜采用与原结构相同的砖或砌块,也可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拆除时,应采取可靠的支撑和防护措施。

2)修补和灌浆:对已开裂的墙体,可采用压力灌浆修补,对砌筑砂浆饱满度差且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偏低的墙体,可用满墙灌浆加固。

修补后墙体的刚度和抗震能力,可按原砌筑砂浆强度等级计算;满墙灌浆加固后的墙体,可按原砌筑砂浆强度等级提高一级计算。

3)面层或板墙加固:在墙体的一侧或两侧采用水泥砂浆面层、钢筋网砂浆面层、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面层或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

4)外加柱加固:在墙体交接处增设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加固,外加柱应与圈梁、拉杆连成整体,或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可靠连接。

多层砌体房屋设计中的抗震构造措施

多层砌体房屋设计中的抗震构造措施

体 刚度 和整 『稳定性 。 本
另 外 , 层 砌 体 房 屋 的 横 向地 震 作 用 主 多
7 加 强楼 梯 间 的抗 震措 施
楼梯 间作为 地震 时 的疏 散通 道 , 高 抗 提 震 能力尤为 重要 。地 震时楼梯 间受力 比较复 杂, 容易造成 破坏 , 抗震 规范局部修 订条文作
3 控 制 建 筑 物层 数 和 高 度
多层砌 体房屋 的抗震 能力 与房屋 的总高 度和层 数 有关 。房 屋越高 , 层数越 多 , 害越 震 大, 控制 房屋 的 总高 度 和层 数 对 减小 震 害 有
很 大 作 用 , 行 抗 震 规 范 对 此 作 了强 制 性 的 现
规定 。特别是 针 对 学校 、 院局 部修 订 的 条 医 文强制 性规定 : 横墙较 少 的多层砌 体房屋 , 总
置 、 屋 盖 形 式 、 梯 间 的加 强 措 施 、 浆 强 度 等 抗 震构 造 措 施 , 增 强 多层 砌 体 房 屋 的 抗 震性 能 。 楼 楼 砂 以
( 键 词 ] 多层建筑; 关 多层砌体房屋; 抗震构造措施
多层 砌体 结构 是 我 国 中、 城 市 使 用 最 小
广泛 的一 种建 筑 形 式 。它具 有 选 材 方便 、 施 工简单 、 造价低 、 期 短 等优 点 , 其 变 形 能 工 但 力小, 抗震 能力 差 , 别是 汶 川 地 震后 , 如 特 I 对
是抗震 设 防的前提 。
何 改善砌 体结构 延性 、 提高房屋 的抗 震性 能 ,
提 出了更 高要求 , 值得 进一 步思索 和探讨 。
1 科 学 选择 建 筑 场 地
建 筑选 址 对 房 屋 抗 震 至 关 重 要 。选 址 时, 要对 场地地 质情况 作 出评 价 , 明是 否有 查 影 响建筑 场地 稳定性 的不 良地 质 条件及 其危 害程度 。汶川 地震 的教训 告 诉 我 们 , 筑 选 建 址 应选择 有利地 段 , 开危 险地段 , 避 避开 主断 裂带 , 开 因地震 引起 的次 生 灾 害 地 段 。抗 避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抗震规范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抗震规范

7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7.1 一般规定7.1.1本章适用于烧结普通粘土砖、烧结多孔粘土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砌体承重的多层房屋,底层或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和多层的多排柱内框架砖砌体房屋。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的抗震设计,应符合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

注:1本章中“普通砖、多孔砖、小砌块”即“烧结普通粘土砖、烧结多孔粘土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简称。

采用其它烧结砖、蒸压砖的砌体房屋,块体的材料性能应有可靠的试验数据;当砌体抗剪强度不低于粘土砖砌体时,可按本章粘土砖房屋的相应规定执行;2 6、7度时采用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砖砌体的房屋,当砌体的抗剪强度不低于粘土砖砌体的70%时,房屋的层数应比粘土砖房屋减少一层,高度应减少3m,且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应按增加一层的层数所对应的粘土砖房屋设置,其它要求可按粘土砖房屋的相应规定执行。

7.1.2多层房屋的层数和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一般情况下,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表7.1.2的规定。

注:1 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2 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应允许比表中数据适当增加,但不应多于1m;3 本表小砌块砌体房屋不包括配筋混凝土空心小型砌块砌体房屋。

2 对医院、教学楼等及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表7.1.2的规定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屋,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再适当降低总高度和减少层数。

注:横墙较少指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4.20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40%以上。

3 横墙较少的多层砖砌体住宅楼,当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时,其高度和层数应允许仍按表7.1.2的规定采用。

7.1.3 普通砖、多孔砖和小砌块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m;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底部和内框架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4.5m。

建筑结构抗震总复习第七章-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抗震总复习第七章-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
n
FEK
GjH j
j=1
20
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的计算
计算各楼层地震剪力Vi
n
Vi= Fj j=1
(7.1)
注:楼层地震剪力,是作用在整个房屋某一楼层上的 剪力,取第i层以上的房屋为隔离体,根据力的平衡条 件(见图7.2),得第i楼层的层间地震剪力
21
Fn Gn
Fi Gi
Fj Gj
F1 G1 FEK
第七章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 框架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
1
7.1 概 述
砌体房屋分三类 多层砌体房屋: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砌体墙片,而水平
承重构件(楼、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或其它材料的 混合结构房屋; 底部框架砌体房屋:底部一层或两层采用空间较大的 框架(剪力墙)结构、上部为砌体结构的房屋; 内框架砌体房屋:外墙采用砌体墙、柱承重,内部为 钢筋混凝土柱(单排或多排)承重的混合结构房屋。
楼、屋盖。
8
砌体房屋总高度及层数限制
为什么限制?
砌体房屋的震害与其总高度和层数有密切关系,随层数增加,震害 随之加重,特别是房屋的倒塌率与房屋的层数成正比率增加;
对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及层数要予以限制,这也是一种最经济的抗震 措施。
9
多层砌体房屋高宽比限制
多层砌体房屋墙片震害主要表现为对角斜裂缝的剪 切破坏。
H1 Hj Hi Hn
Fn
Fn
Fi
Fi
Vi Fj
F1
FEK
图7.2 多层砌体房屋地震作用分布图
22
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的计算
《规范》规定,当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对于突出屋面 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小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 宜乘以增大系数3,以考虑鞭梢效应,此增大部分不往 下层传递。即当顶部质点为突出屋面的小建筑时,顶 层的楼层地震剪力为

建筑结构抗震基本知识演示文稿

建筑结构抗震基本知识演示文稿
底部框架砖房震害加重的原因:上部纵横墙较密,不 仅重量大而且侧向刚度比下部框架大得多,形成柱下柔 上刚的结构体系。
2.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1)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 求:
1)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或抗震墙应对齐 或基 本对齐。
2)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个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 ,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
(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其截 面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300mm,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 于跨度的1/10。
2)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梁 端在1.5倍梁高且不小于1/5梁净跨范围内,以及上部墙体 的洞口处和洞口两侧各500mm且不小于梁高的范围内,箍筋 间距不应大于100mm。
当房屋的高度和层数接近限值时,纵横墙内构造柱间距尚 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1/3楼 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
② 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加强措施,内纵墙的 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 m。
(2)圈梁的设置
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圈梁设置应符合 下列要求:
(5)材料的强度等级要求
1)框架柱、抗震墙和托墙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 于C30。
2)过渡层墙体的砌筑砂浆等级不应低于M7.5。
(6)其它方面的构造要求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其它抗震构造措施同多层砌体 房屋。
小结:
1.掌握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措施,包括:多层砌体 房屋的震害特点、抗震构造措施等相关知识。 2.掌握底部框架结构砖房的抗震措施,包括:震害 特点、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和抗震构造措施。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设计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设计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设计摘要: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上部和底部抗震性能差异较大,结构布置、底部地震作用效应调整,构造措施等方面要引起重视,才能保障结构安全。

本文对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设计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关键词:底部框架抗震墙抗震设计Abstract: The bottom frame aseismic wall housing upper and bottom seismic performance difference is bigger, the arrangement of structure, the adjustment of earthquake action effects, structural measures and other aspects should be caused take seriously,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structure. The bottom frame aseismic wall housing design was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the bottom frame aseismic wall building aseismic structural measures.Key words: bottom frame aseismic wall; seismic; design近年来,出现了许多的底框一抗震墙结构房屋,底层为商业,上部为住宅的多层房屋。

底层商业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平面布置上满足了灵活的要求,上部住宅一般为多孔砖砖混结构,这种结构形式既满足了商业要求,又给附近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另外该结构形式还比较经济。

但是,历次震害表明,该结构在震害时底部发生变形集中,因出现大的侧移而严重破坏,甚至坍塌。

抗震构造措施

抗震构造措施

抗震构造措施目录定义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要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常见的有:砌体结构的圈梁和构造柱圈梁、防震缝等。

常见抗震构造措施多层砌体房屋多层砌体房屋是我们目前的主要结构类型之一。

但是这种结构材料脆性大,抗拉、抗剪能力低,抵抗地震的能力差。

震害表明,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多层砌体房层的破坏部位主要是墙身,楼盖本身的破坏较轻。

因此,采取如下措施:1)设置钢筋混凝土构件柱,减少墙身的破坏,并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延性。

2)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接起来,增强了房屋的整体性,改善了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了抗震能力。

3)加强墙体的连接,楼板和梁应有足够的长度和可靠连接。

4)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等。

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是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较常用的结构形式。

震害调查表明,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

一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把框架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强节点、强锚固,避免短柱、加强角柱,框架沿高度不宜突变,避免出现薄弱层,控制最小配筋率,限制配筋最小直径。

构造上采取受力筋锚固适当加长,节点处箍筋适当加密等措施。

防震缝不论什么结构形成,防震缝可以将不规则的建筑物分割成几个规则的结构单元,每个单元在地震作用下受力明确、合理,避免产生扭转或应力集中的薄弱部位,有利于抗震。

与抗震措施的区别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对“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有不同的定义。

抗震措施(规范2.1.10条):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抗震构造措施(规范2.1.11条):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1. 规范中相关的规定(不包括丁类建筑)1.1. 抗震措施(规范3.1.3条)·甲类建筑,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第5章 多层砌体房屋及底部框架、内框架砖房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第5章  多层砌体房屋及底部框架、内框架砖房

8
9
5.2.3 多层砌体房屋高宽比的限制 房屋的高宽比越大,地震的倾覆作用越明显。为确 保房屋不发生整体弯曲破坏,《规范》对房屋的总高度 和总宽度比值进行了限制,最大比值应符合表5.2的要 求。
10
11
5.2.4 抗震横墙间距限制 多层砌体房屋的横向地震作用主要由横墙来承担。 横墙间距过大,会使横墙数量减少,纵墙支承减少,楼 盖平面内变形过大,造成横墙整体抗震能力下降,纵墙 发生较大的出平面弯曲,楼盖不能有效地把地震作用均 匀地传给各抗侧力构件。因此,房屋抗震横墙间距,不 应超过表5.3的要求。
第5章 多层砌体房屋及底部框架、 内框架砖房
本章要点 本章介绍了多层砌体房屋、底部框架和 多层内框架砖房的震害特点、破坏规律,着重阐述了结 构的类型及布置、抗震设防原则、抗震计算和构造措施。
1
5.1 震害及其分析
5.1.1 多层砌体房屋 多层砌体房屋主要指以砌体作为竖向承重构件,采 用装配或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屋盖与楼盖,由此组成的多 层房屋。由于多层砌体房屋施工方便、造价低、保温、 隔声效果较好等原因,几十年来一直是民用建筑的主要 形式。在一些粘土资源缺乏的地区,为保护土地资源, 避免“毁田造砖”,混凝土砌块也被大量使用。
14
15
5.2.6 底部框架-抗震墙和内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和内框架房屋的钢筋混凝土结 构部分,应符合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有关要求;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8、9度 时分别按三、二、一级采用;内框架的抗震等级,6、7、 8、9度时可分别按四、三、二、一级采用。
7
5.2.2 房屋总高度和层数的限制 震害调查表明,多层砖房的震害与其总高度和层数 有密切关系,倒塌的百分率与房屋的层数成正比,这是 由于作用在多层砖房的水平地震作用随房屋层数的增加 而加大。各国都对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进行了限制,这 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房屋的层数、 总高度不宜超过表5.1的规定。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2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2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3) 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不应采 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 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
━4) 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 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 500mm设2Φ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 1m。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4.1.2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要求
━②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应砌成马牙槎并沿墙每隔500mm 设2根拉结筋,每边伸入墙体内不小于600mm,(实际做 法有抗震要求的为1000mm)。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知识拓展
4.1.2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要求
转角处
a的取值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4.1.2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要求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4.1.2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要求
━ 2)圈梁构造要求 ━① 圈梁宜连续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封闭; ━②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 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③ 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当墙厚h≥240mm时其宽 度不宜小于2/3h,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配筋应 符合表4-6的要求。 ━④圈梁兼作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用量另 行增配。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4.1.2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要求
━ (3)楼、屋盖构造要求 楼、屋盖是房屋的重要横隔,能传递水平作用力、保
证房屋的整体性。对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楼、屋盖, 应符合下列要求。 ━1)现浇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应
小于120mm;装配式楼板或屋面板,板端伸进外墙的 长度不应小于120mm ,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应小于 100mm,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 ━2)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 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震害分析及抗震设计要点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震害分析及抗震设计要点
城市建筑 l 结构・ 抗震 I U R B A N I S M A N D AR C H I T E C T U R E I S T R U C T U R E ・ A S E I S M A T I C
多层砌体 结构房 屋震 害分析 及抗 震设 计要 点
■ 刘 秦 ’王 涛
等 非 结 构 构 件 在 地 震 中 的破 坏 屡 有 发 生 , 应 给 予 足 够 重视 。后 砌 的非 承 重 隔墙 应沿 墙 高 每 隔5 0 0 ~
为若 干简单 、刚度均匀 的单元 。楼梯 间不宜 设在房 屋 的近端或转角处 ,应 加强对楼梯间 的抗震构造措 施 , 如 在 楼 、 电梯 间 四 角 设 置 构 造 柱 ,在 顶 层 墙 体
料 一般 属于脆性材 料,砌筑而成 的结构也属脆性 ,
因而 砌 体 结 构 的抗 震 性 能 较 差 。对 我 国 近 现 代 历 史 上 的 历 次 大 地 震 的 震 害 调 查 结 果 的 分 析 表 的结构 布置
平地 震作用走 向大体一致的墙体 ,会因为墙体 的主 拉应 力强度达到 极限之而产生斜裂 缝。与地震作 用
屋总 高度与总宽度 的最 大 比值宜符合 《 建筑抗 震设
计 规 范 》要 求 。
【 摘
要】本文针对砌体结构 常发生的震害 ,分 析了砌体结
2 . 加 强 楼 、屋 盖 与墙 体 的连 接 构 造 经过 对 历 次 震 害 中 多 层 砌 体 房 屋 楼 屋 盖 破 坏 情 况 的 分 析 , 可 以 看 出 预 制 与 现 浇 式楼 盖均 出 现 过 倒
中设 置 混 凝 土 水 平 条 带 等 , 以加 强其 连 接 及 整 体 性 。
6 0 0 m m 配置 2 根直径6 l i l m 的I 级钢 拉结 筋与承重 墙或 柱 拉结 ,每边深 入墙 内不应少 于5 0 0 I f I Ⅱ I ,8 度和9 度 时,长度大 于5 I l l 的后砌 隔墙 ,墙顶 尚应 与楼板拉结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房屋的最大开间尺寸不宜大于6.6m 。 • (2)同一结构单元内横墙错位数量不宜超过横墙总数的1/3,且连 续错位不宜多于两道;… • (3)横墙和内纵墙上洞口的宽度不宜大于1.5m;… • (4)所有纵横墙均应在楼屋盖标高处设置加强的现浇的钢筋砼圈梁: h≥150mm,3ф10,箍ф6@300mm • (5)所有纵横墙交接处及横墙的中部,均应设置构造柱:横墙内柱 距不大于层高,纵墙内柱距不大于4.2m,最小截面240×240mm, 配筋符合表4-12。 • (6)同一结构单元的楼屋面板应设在同一标高处。 • (7)房屋顶层和底层的窗台板处,宜设置沿纵横墙通长的现浇钢筋 砼带,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宽度不小于240mm…
1)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1/3楼
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 2)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 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
• 构造柱的构造 • (a) 构造柱配筋 • (b) 构造柱基础
• (c) 构造柱拉结
钢筋混凝土圈梁
• • • •
圈梁抗震作用: ① 增强纵横墙的连接,加强房屋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 ② 限制墙体平面外的变形; ③ 圈梁与构造柱整体现浇形成约束框架,共同发挥对墙 体的约束作用。
于3皮,每皮的配筋不少于2Φ6,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且不低于同层墙体的砂
浆强度等级。 2 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 3 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8、9度时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梯段;不应采 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 4 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所有墙体应沿墙 高每隔500mm设2Φ6通长钢筋和Φ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Φ4点焊网 片。
钢筋混凝土圈梁
墙体间的拉结
• 大房间的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均应沿墙高每隔 500mm配置2φ6拉结钢筋,并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2018/11/27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
32
墙与预制板的拉接
2018/11/27
33
梁与圈梁的锚拉
2018/11/27
34
• 后砌的自承重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φ6拉结钢筋与 承重墙或柱连接,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500mm。 • · 当设防烈度为8、9度时,长度大于5.1m的后砌非承重砌体 隔墙的墙顶尚应与楼板或梁拉结。
烈度
7 1.0 1.0 1.0 1.0 0.5 8 1.2 1.2 1.0 1.5 0.5 9 1.5 1.2 1.0 2.0 0
• (5)地下室与基础 • ·地下室对上部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砌体房屋 宜优先选择刚度较大的基础类型。 • ·软弱地基(包括软弱粘性土,可液化和严重不均匀 地基)上的房屋宜沿外墙及所有承重内墙增设基础圈 梁一道。
2018/11/27
• 构造柱 • (1)设置部位和要求
18
楼梯间圈梁构造柱
2018/11/27
20
(3)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 (4)构造柱与圈梁的连接
2018/11/27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
Hale Waihona Puke 21构造柱与 墙体连接
2018/11/27
22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基础
2018/11/27
23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构造柱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 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180mm×240mm(墙厚190mm时为 180mm×19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Φ 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
1.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和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
抗震措施。
12.3多层砌体房屋和底层框架房屋
砌体房屋抗震性能与建筑平面布置、结构选型、抗震计算、 构造措施和施工质量相关
砌体房屋抗震设计原则:“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 倒” 抗震概念设计主要内容: ① 建筑总体布置 ② 结构选型 ③ 抗震构造措施
平立面布置要求 房屋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 ① 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应尽量接近 ② 平面布置应避免墙体局部突出和凹进 ③ 应尽量避免将大房间布置在单元的两端 房屋的立面布置宜规则: ① 房屋的质量分布和刚度沿高度方向变化宜均匀 ② 应避免局部的突出 ③ 楼层不宜有错层
最小直径 (mm)
最小直径 (mm)
角柱
1.8
0.8
14
全高
边柱
1.8
0.8
14 上端700 下端 500
100
6
中柱
2018/11/27
1.4
0.6
12
17
构造柱和圈梁是多层砖房所采 用的主要抗震措施,它可以加 强砌体结构的整体性,并增加 砌体结构的变形能力,这些已 经在地震中得到证实。同时设 置构造柱和圈梁能使墙体在严 重开裂后不突然倒塌,是保证 “大震不倒”的主要措施,见 图4.7。
2018/11/27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
15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构造柱设置部位的规定 • 表:砖房构造柱设置要求
房屋层数 6度 7度 8度 9度 楼、电梯间四角,楼 梯斜体段上下端对应 的墙体处; 二 外墙四角,对应转角; 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 墙交接处; 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 ≥三 较大洞口两侧; 每隔12m左右的横墙与外墙交接处; 楼梯间对应的另一侧内墙与外墙交接处; 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 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 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 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 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接处 设置部位
• 由于配筋砌体的抗震性能较好,应优先选用配筋砌体。
• (1)承重方案的选择 • 多层砖房应优先采用横墙或纵横墙承重方案。 • 纵横墙的布置应均匀对称,沿平面宜对齐,沿竖向应 上下连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宜均匀。 • 在房屋的一个独立单元内,宜采用相同的结构材料。
• (2)防震缝的设置 • · 要求设置防震缝的房屋 • (a)房屋的立面高差在6m以上;,, (b)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c)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 · 防震缝的设置 • ① 防震缝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两侧应布置抗 震墙。 • ② 防震缝按房屋高度和设防烈度不同,缝宽一般取70mm~ 100mm。
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 7.3.8 楼梯间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顶层楼梯间墙体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通长钢筋和Φ4分布短钢筋平面内点焊组 成的拉结网片或Φ4点焊网片;7~9度时其他各层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 处设置60mm厚、纵向钢筋不应少于2Φ10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配筋砖带不少
第十二章 建筑结构抗震基本知识 第七讲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层框架房屋 (二)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层框架房屋构造措施
主讲人:陈文元
职称:结构工程 博士 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第十二章 建筑结构抗震基本知识
第七讲
教学目标:
1.掌握砌体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重 点
1.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和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 震措施。 难 点
• (3)抗震横墙最大间距限制 • 表:抗震墙最大间距(m)
烈度 楼(屋)盖类别 现浇和装配整体 式钢筋混凝土 装配式钢筋混凝 土 木 6度 7度 8度 9度
15
11 9
15
11 9
11
9 4
7
4
• (4)墙体局部尺寸限制 • 表: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m)
部位 6 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 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 无锚固女儿墙(非入口处)的最大高度 1.0 1.0 1.0 1.0 0.5
抗震构造措施
• 1.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 ·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 • ① 可提高墙体抗剪承载力10~20%,墙体的刚度增大 不多; ② 加强结构的整体性 ③ 约束墙体的变形,防止墙体倒塌,提高无筋砌体延 性3~4倍;
• 多层砖房抗震构造措施 • 构造柱 • 试验表明,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下简称构造柱), 对于抵制墙体的初裂缝无明显作用,但它对墙体的抗剪强 度却可以提高15%~20%。构造柱的主要功能是在竖向,起 约束墙体的作用。当墙体在地震作用时开裂后,构造柱的 作用明显发挥。因此,构造柱应设置在墙体的两端或墙体 的交接部位。在交接部位设置构造柱,可以用一根柱作为 两个方向墙体的约束构件,更有利于构造柱作用的发挥。
250mm,且在柱上下端应适当加密;6、7度时超过六层、8度
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 14,箍筋间 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应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2 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 6 水平钢筋和Φ 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Φ 4点
楼梯间的布置 • 楼梯间不宜布置在房屋端部的第一开间及转角处 • 楼梯间不宜突出或开设过大的窗洞,以免将楼层圈梁 切断,应特别注意楼梯间顶层墙体的稳定性
方案选型 • 1.砌体结构房屋高度、层高、高宽比限制 • 表:砌体结构房屋总高度(m)、层数和高宽比限值
最小 砌体类别 墙厚 (mm) 普通粘土 砖 混凝土小 (中)砌块 多孔砖 240 190 240 烈度 6 高度 21 21 21 2.5 层数 七 七 七 7(0.15g) 高度 21 层数 七 8(0.3g) 高度 层数 高度 12 9 9 1.5 18 六 (15) (五) 9 层数 四 三 三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或木屋盖的砖房,应按表7.3.3的 要求设置圈梁;纵墙承重时,抗震横墙上的圈梁间距应比表内要 求适当加密。 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与墙体有可靠连接的房 屋,应允许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抗震墙体周边均应加强配筋并 应与相应的构造柱钢筋可靠连接。
多层砖砌体房屋现浇混凝土圈梁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圈梁应上下搭接。圈梁宜与预制 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 2 圈梁在本规范第7.3.3条要求的间距内无横墙时,应利 用梁或板缝中配筋替代圈梁; 3 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配筋应符合表7.3.4 的要求;按本规范第3.3.4条3款要求增设的基础圈梁, 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配筋不应少于4Φ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