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散文特点

合集下载

浅谈汪曾祺散文的趣味情

浅谈汪曾祺散文的趣味情

浅谈汪曾祺散文的趣味情汪曾祺是中国近现代散文作家、戏剧家。

他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趣味情而著名,颇受读者欢迎。

本文将从汪曾祺散文作品中的情态、主题以及语言风格三个方面来浅谈汪曾祺散文的趣味情。

汪曾祺的散文作品充满了情态的趣味。

他善于在平实的文字中表达出琐碎生活中的趣味和情感。

在他的散文《蝴蝶日记》中,他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蝴蝶的生活,从而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美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汪曾祺在散文中所展现的情态趣味,带给读者一种美的享受和意境的沉浸,使人不禁沉醉其中。

汪曾祺散文的主题也呈现出趣味情。

他的作品常常以生活琐事为主线,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描写,将普通事件转化为有趣的故事,使散文具有戏剧性的张力和感染力。

在他的散文《猫的故事》中,他通过一个猫咪和主人的亲密关系,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纽带,表达了对真实情感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些趣味十足的主题不仅增添了散文的趣味性,也让读者在欣赏中对生活的本质有更深的思考。

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风格也蕴含着趣味情。

他的语言简洁明了,直抒胸臆,有时用幽默的笔调来调侃一些现象和习俗。

他的语言流畅自然,常常运用比喻、夸张和反语等修辞手法,使作品充满了趣味性。

在他的散文《垃圾焚烧场上的花园》中,他用生动的描写和抒情的语言将焚烧场上的花园与生命的美好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种语言风格不仅让散文生动有趣,也使读者更容易沉浸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汪曾祺散文的趣味情体现在情态的趣味、主题的趣味以及语言风格的趣味上。

他深入生活,观察细节,将琐碎的事物转化为有趣的故事,表达了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美的追求。

汪曾祺独特的趣味情不仅让散文作品生动有趣,也让读者在欣赏中得到心灵的满足和感动。

汪曾祺散文赏析

汪曾祺散文赏析
语言风格
两位作家都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情感,但沈从文的文字 更加质朴,更接近自然,而汪曾祺的语言则更加典雅,富 有诗意。
主题思想
沈从文的作品常常关注人性、命运和自然,而汪曾祺则更 注重生活琐事、人情世故和历史文化。
与贾平凹的异同点
地域文化
贾平凹和汪曾祺都来自中国西部地区,贾平凹的作品更多地反映了 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而汪曾祺则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
汪曾祺的散文作品强调了人性的善良 与纯真,倡导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关 爱,对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疏离的现象 具有启示意义。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汪曾祺的散文作品扎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 的窗口。
汪曾祺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注重创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意识相结合,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
汪曾祺散文赏析
目录
Contents
• 汪曾祺生平与创作背景 • 汪曾祺散文风格特点 • 汪曾祺散文代表作解析 • 汪曾祺散文的影响与评价 • 汪曾祺与其他作家的比较研究 • 汪曾祺散文的当代意义与价值
01 汪曾祺生平与创作背景
生平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 高邮人,中国现代作家、散文 家、小说家、戏剧家、翻译家。
《大淖记事》
要点一
总结词
通过对一个小镇上人们的生活状态的叙述,展现了人性的 复杂和生活的真实。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汪曾祺的《大淖记事》以一个小镇为背景,通过描绘镇上 人们的生活状态和人际关系,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 真实。小镇上的人们既有善良和纯真的一面,也有虚伪和 自私的一面,他们的生活状态既有快乐和幸福,也有痛苦 和无奈。汪曾祺通过《大淖记事》表达出对人性复杂的理 解和对生活真实的感悟。

浅谈汪曾祺散文的趣味情

浅谈汪曾祺散文的趣味情

浅谈汪曾祺散文的趣味情汪曾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他以其深情的笔触、充满趣味的写作风格在文坛上享有盛誉。

他的散文作品以其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散发着浓厚的趣味情。

本文将从他散文作品中的趣味性入手,浅谈汪曾祺散文中的趣味情。

汪曾祺的散文作品中那些生动有趣的描写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比如在《菜栏那一边》中,他生动地描绘了菜市场上的热闹景象:“一个奶奶坐在地上,摇着扇子,刚买的荤菜、素菜放在蔽地花的一块干荷叶上。

”这样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市场之中,感受到那种热闹非凡的氛围。

在《小狗包弟》中,汪曾祺生动地描绘了小狗包弟的调皮和可爱:“包弟的眼睛灵动得出乎常人的想像,闪着幽默与趣味。

”他富有趣味的描写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令人回味无穷。

汪曾祺的散文中透露出的幽默感也是散发着趣味情的一大特点。

在《大公鸡小母鸡》中,他写道:“家丁看到我家鸡后,大喝一声:别动!”这样幽默的语言调侃了家丁的滑稽举止,让人忍俊不禁。

在《秋日赏菊》中,他以诙谐的语言讽刺了自命清高的文人:“更别说如今生产的黑墨了,她们一看就知道是煤矸磨的。

”这种幽默的描写和讽刺使得读者在阅读中充满了快乐与欢乐,也正是这种趣味情让汪曾祺的散文备受喜爱。

汪曾祺散文中的写景描写也透露着趣味情。

在《爆竹声中一岁除》中,他生动地描绘了年味浓厚的景象:“我看见门内尚未全面破败的后庭,原是家里最大的一座咸阳架子轻轻地笑起来:有花无败柳下终教做舞。

”这样栩栩如生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也不禁让人感叹汪曾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岁月的留恋。

在《雨夜》中,他以唯美的语言描绘了雨中的景象,令人仿佛置身于雨夜之中,感受到了那种别样的趣味。

汪曾祺散文中的趣味情主要体现在其生动有趣的描写、幽默的语言和写景描写中。

他深情的笔触和充满趣味的写作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备受喜爱,并成为了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正如他所言:“我写文章,总是想做一场人与人心的对话,不在量的上多;旨在以单纯的心情赏读美,调情所写明宇。

汪曾祺散文选材特点

汪曾祺散文选材特点

汪曾祺散文选材特点
汪曾祺的散文选材啊,那可真是接地气!他特别喜欢写日常生活中的那些琐碎小事,就比如菜市场里的吆喝声、街头巷尾的小吃摊,还有邻里之间的家长里短。

这些看似平凡的事儿,在他笔下都变得特别有趣,充满了生活的味道。

他觉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值得被记录,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汪曾祺散文选材富有地域特色
他还喜欢写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把家乡的美景、美食、民俗都写进散文里。

像江苏高邮的咸鸭蛋、水乡的风景,都被他描绘得栩栩如生。

通过他的文字,我们仿佛能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个地方的独特韵味。

汪曾祺散文选材注重人物刻画
在选材方面,他也很关注各种各样的人物。

不管是街边的小贩、手艺人,还是普通的老百姓,他都能捕捉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把他们的性格、言行写得生动鲜活。

这些人物不是什么大英雄,就是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人,但在他笔下,却让人感觉特别亲切、温暖。

汪曾祺散文的选材就是这么贴近生活、充满地域特色、注重人物刻画,让人读起来感觉特别舒服,就像在跟一个老朋友聊天一样!。

汪曾祺的散文写作风格

汪曾祺的散文写作风格

汪曾祺的散文写作风格汪曾祺的散文写作风格汪曾祺的散文似道实儒,他对文气的推崇,从理论到实践对中国传统散文和现代散文的沟通,都可作为他的贡献。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汪曾祺的散文写作风格,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融自我于其中,蕴浓厚个人情趣就像他的老师沈从文教给他写小说要贴着人物来写一样,在讲求“真”的散文这一文体中,他更是紧贴着文中的人、物、景、事的,融自我于其中。

无论是记人类、游记类、随笔类、还是小品类散文,他都是通过“我”的情感浸润的,有鲜明的个人特点。

他说过“毕竟,人和自然的关系,人是主体”(《目看两不厌》,《汪曾祺全集》卷5,406页),他不会把自己淹没在景物和历史中。

如凡到过泰山的文人在写泰山时无一不写它的雄伟浑厚,可汪曾祺在《泰山片石》中却写到:“我是写不了泰山的,因为泰山太大。

我对泰山不能认同。

我对一切伟大的东西总有点格格不入”,我“更进一步安于微小,安于平常”。

本来是写泰山的,却在泰山之“大”中,一下子发现了小小的“我”,于是就写出了“我”眼中的泰山——担山人、石刻、所食野菜,即使写泰山的云雾,也无一句写其壮观的,反倒只写了雾所带来的麻烦。

泰山的这些小而平常之处着了汪曾祺的平淡色,还着了他的文人色,一个接一个典故,说古考据,却没让人感觉到味同嚼蜡的“吊书袋”,原因即在于这些故纸堆里的考据并非死的学问的罗列,处处以“我”的眼光和心绪量之,处处显个人情趣。

所以他入笔看似平淡,平淡中蕴藏的博学的、性情的自我又使他的散文在平淡中显得不同凡响,别有一番悠长滋味。

二.于俗世描摹中显不动声色的幽默汪曾祺的幽默读起来平淡之极,却能让你在瞬间与作者对视,莞尔一笑。

他对幽默的见解是:“人世间有许多事,想一想,觉得很意思。

有时一个人坐着,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会噗噗笑出声来。

把这样的事记下来或说出来,便挺幽默。

”汪曾祺的幽默是善意的微笑,无关其他什么影射、批判,他在散文中常夹杂不动声色的幽默,这使得他在说古考据中不是板起面孔的说教,而是慈眉善目的娓娓道来,时不时以幽默来调剂。

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风格浅论

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风格浅论
社会的演变与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人类主动性的发挥,只能体现为善于发现和积极遵循这些规律,从而自觉地推进这一演化。颠沛流离的生活和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确实撑起了汪曾祺的至诚至性的艺术大厦。50年代末,汪曾祺作为右派下放在张家口沙岭子劳动,劳动的四年中,汪曾祺对农业大文化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单调的生产劳动逐渐升华为具体感受的劳动美、生活美和劳动人民的人情美。散文《葡萄月令》就是一首深情的劳动赞美诗。
汪曾祺以情绪体验去追踪生活,组织画面,他特别注意以直觉、感觉的方式去把握审美对象。他的一些散文小品可以证明这一点,如《人间草木·槐花》一文,开头一句“玉渊潭洋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接着讲述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养蜂人的故事,最后以一段“玉渊潭的槐花落了”戛然收尾。一组简单的画面却包容了丰富而深刻的意蕴,给读者以某种情绪的感染,某种感觉的联想,某种生活的暗示。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我对异乡人的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风格浅论(三)
致力于散文文体的创新,建构自己的文体风格,打破散文题材和主题的单一、技巧和形式的单一、神韵和语言的单一,使散文以博大的“胸怀”,对各种文体的技巧并容兼包,寻求和创造不拘定格、富于弹性和主体感的文体形式,是汪曾祺散文的又一个重要特色。他的散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间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他的散文取材广泛,不拘一格,笔墨洒脱不羁,行文无拘无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矫揉,不造作,没有感情与语言的夸张,具有融合各种文体各种语气的高度适应能力和随手拈来、为我所用的机智,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广见博识和深刻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如《泰山片石》、《初识楠溪江》、《严子陵钓台》等游记散文,只要意有所至,笔势所趋,往往不惜打破文体技巧的藩蓠:借助于小说的叙述方式、诗歌的意象转换和韵律节奏、绘画的色彩、古典文学的旁征博引、民间的小考等等,从而使他的散文孕育出了新的具有更高价值的审美特征。首先,能体现汪曾祺文体创新精神的是叙述方式的新变。过去这类散文,由于它的“回忆”、“怀念”的性质,基本上采用的是一种纵向的思维和叙述模式,文章的布局谋篇大多循照着一种物理时空顺序。这种线式因果叙述,往往会使它同那种单纯按横的物理时空结构的“导游词”式的游记散文一样,而流于“流水帐”式的“叙家谱”。汪曾祺的散文,如《觅我游踪五十年》、《香港的高楼和北京的大树》、《四方食事》、《老舍

汪曾祺散文摘抄

汪曾祺散文摘抄

汪曾祺散文摘抄汪曾祺,一位被誉为“文学大师”的少数民族作家,他的散文以幽默、细腻、自然的特点深受读者喜欢。

今天我将摘抄几篇他的散文,一起来感受一下他那独特的文学魅力。

首先,是《茶馆奇遇》。

这篇散文用活泼幽默的笔调叙述了一个住在小城镇里的老头和他常去的茶馆的故事。

这篇散文通过笔者对老头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老头的性格特点以及他所处的环境。

同时,在文中穿插了一些趣味性的描写,使得整篇文章生动有趣。

接着,是《沉香手串》。

这篇散文借由作者自己的一个亲身经历,向读者展示了沉香手串的种种魅力。

文中通过对沉香手串的种种描写,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它的美丽与规律,在细节中还反映了文化传承的意义。

同时,文章还透着一股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中华文化的崇敬之情。

最后,是《一个安静的日子》。

这篇散文是汪曾祺写于2000年的一篇清新的散文。

他的字里行间,伴随着诗意,诉说着他的心境。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也需要一个安静的日子来感受生活的美好。

在这篇散文中,汪曾祺告诉我们怎样用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用善良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让我们的心境变得更加宁静。

以上三篇散文,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汪曾祺那纯净、深邃的内心世界。

他通过细腻的叙述、丰富的情感表达,重新唤醒人们对生活中小而美好的事物的关注。

汪曾祺用他独特的视角和语言风格,吸引了无数读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喜爱他的作品。

回顾这段文字,我们也许可以感受到:生活是一曲美妙的旋律,而散文作品则像是一个个描绘生活的画卷,交织成一幅美妙壮观的图景。

而汪曾祺是其中的巨匠,他用自己的方式去描绘生活,去诉说深情,让我们懂得:在这喧嚣的世界里,我们也可以用柔和、温暖的力量去创造一份安安静静的生活。

汪曾祺散文的独特韵味

汪曾祺散文的独特韵味

汪曾祺散文的独特韵味作者:王莹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20期摘要:汪曾祺的散文多取材于生活琐事,文字浅显易懂,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画面感与色彩感相呼应;文字通俗易懂又清新脱俗,质朴的风格中有一种平淡冲和之美,文字的语言空白处意蕴无穷,令人回味。

关键词:汪曾祺;散文;平和冲淡;清新脱俗;独特韵味汪曾祺的作品“所关注的往往是小事,生活的一角落,一片段。

”[1]在《蒲桥集》中主要题材类别涉及:探访游历古迹(《国子监》、《杨慎在保山》等)、缅怀旧人(《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金岳霖先生》等)、追忆旧事(《桥边散文》、《跑警报》等)、赏鉴自然景观(《翠湖心影》、《昆明的雨》等)、品味生活(《故乡的食物》、《泡茶馆》等)。

[2]这些题材在其他散文中也寻常可见,这说明汪曾祺的散文风格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传统散文的影响,而他散文中的独特之处则体现了其人生观和价值追求。

在散文集中主要描写对象有饮食、民俗、自然风物、历史古迹等。

文章通俗却不庸俗,反而透出一股清新脱俗的味道,文人雅士的士大夫之气荡漾在作品中,这正是汪曾祺散文的独特魅力。

能够敏锐的捕捉到生活中的诗意和美感,抓住一瞬间的灵感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也许就是作家与常人最大的不同之处。

文章《昆明的雨》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三卷。

题目虽然是昆明的雨,文中却并未用大量笔墨直接写雨,而是从一幅画写起,将记忆之中昆明雨季的景,物,事娓娓道来。

肥硕的仙人掌,种类繁多的菌子,黑红黑红的“火炭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与友人的雨中小酌都是记忆中的一部分。

文章信笔拈来,无拘无束,看似有些“散”,但其中贯穿着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怀念。

作者如此细致的记忆,若没有一份浓情蕴含其中又如何会回忆的如此清晰,分毫不差?虽然感情浓烈张扬,但文字中却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情味。

文中第一句提到“宁坤要我给他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

”[3]熟悉汪曾祺作品的读者不难发现,宁坤是作者在西南联大时的同学。

汪曾祺散文夏天赏析

汪曾祺散文夏天赏析

汪曾祺散文《夏天》赏析汪曾祺的散文《夏天》以季节为线索,通过对夏天早晨、中午、晚上三个时段的描绘,展现了这个季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文章运用了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感官体验,让读者感受到了夏天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

在早晨的描绘中,作者通过自己的感官体验,呈现了夏天的清新和生机。

晨曦微露,牵牛花在露水的滋润下绽放,淡黄色的花瓣,白色的花心,紫色的花晕,在微风的吹拂下显得格外娇艳。

而薄薄的晨雾,让整个场景变得更加神秘和迷人。

这些细节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夏天的早晨,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清新和美好。

在中午的描绘中,作者通过对阳光的描写,呈现了夏天的热烈和激情。

阳光烈日下,万物都显得格外生机勃勃,绿色的草地、七彩的花朵、忙碌的昆虫……作者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夏天的热烈和激情。

同时,作者也通过对苍耳和小草的描写,呈现了生命的顽强和不屈。

这些细节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生命的强大和力量。

在晚上的描绘中,作者通过对月光的描写,呈现了夏天的静谧和安详。

月光如水,洒在庭院里,整个世界都显得格外安静和祥和。

作者通过对月光的描写,呈现了夏天的静谧和安详。

同时,作者也通过对夜晚乘凉看月华的描绘,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气息。

这些细节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当地的人文风情和历史积淀。

汪曾祺的散文《夏天》语言优美、文白相容、骈散间杂、俗雅相容、庒谐间杂、多用口语、多用短句。

这些特点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更容易沉浸其中。

同时,文章的结构也十分巧妙。

从早晨、中午到晚上,三个时段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联系,使得文章形不连而神连。

这种结构方式也让读者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场景的变化。

总的来说,汪曾祺的散文《夏天》是一篇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通过对夏天三个时段的细致描绘,作者呈现了这个季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同时,文章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这篇散文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给读者带来了很好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汪曾祺散文的基本特点

汪曾祺散文的基本特点

汪曾祺散文的基本特点汪曾祺散文的基本特点汪曾祺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汪曾祺散文的基本特点,欢迎大家的阅读。

散文的基本特点一、流转生动的语言美一切情感和思想的表达都离不开语言。

语言是读者和作者心灵沟通的桥梁,没有它一切情感和思想的表达都无从谈起,汪曾祺尤其重视语言美,他对语言的见解也很精到,其中最重要的是他要求语言要气韵生动。

他说:“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汁液流转,一枝摇,百枝摇。

语言像水,不能切割的。

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这里,他认为语言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的;同时他也强调文章语言中流动的韵味,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

”他的散文语言都有这样的韵味,在平和简约的语言里,或透出一种柔情,或低吟一分悲悯,或活泼着几许幽默机智,细细咀嚼,犹如“春初新韭”。

如在回忆金岳霖先生的文章里,有这样一段文字:……金先生有一次也被拉了去。

他讲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

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

有人问:那么《红楼梦》呢?金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

”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

”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这段文字不长,却行云流水般,气韵流转,寥寥数笔,一个“怪”教授,跃然纸上。

在这里,作者写出了金教授那“治学精深”的品质,同时也不无幽默地道出了金教授憨厚、朴实和有趣的性格,他是一个可敬又可爱的学者!湖南的评论家凌宇曾说过:“汪曾祺的语言很奇怪,拆开来看,都很平常,放在一起,就有一种韵味”这应该是对汪曾祺散文气韵生动的如水语言美的肯定。

另外,这里的“平常”,讲的是汪曾祺散文语言的平民化特征。

这种特征在汪曾祺谈吃食,谈花草虫鱼的文章中表现尤为突出。

汪曾祺是位活在人间烟火中的平凡享受者,他爱美食,爱忆旧,喜游历,所到之处,必开怀享受。

他吃遍大江南北,如他谈在内蒙古吃羊贝子:……羊贝子真是够嫩的,一刀切下去,会有血水滋出来.同去的编剧、导演,有的望而生畏,有的浅尝则止,鄙人则吃了个不亦乐乎。

汪曾祺散文阅读理解

汪曾祺散文阅读理解

汪曾祺散文阅读理解摘要:一、汪曾祺散文的特点概述二、汪曾祺散文的阅读技巧三、推荐阅读的汪曾祺散文作品及原因四、如何提高阅读汪曾祺散文的能力五、总结正文:一、汪曾祺散文的特点概述汪曾祺(1910-1997),原名汪曾琪,字子奇,江苏高邮人。

他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在文坛独树一帜。

他的散文作品内容丰富,风格独特,语言幽默,充满着生活气息,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二、汪曾祺散文的阅读技巧1.把握作品的主题:汪曾祺的散文主题多样,既有回忆性的叙事,也有描绘风土人情的篇章。

阅读时,要理解作品的主题,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欣赏语言风格:汪曾祺的散文语言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

阅读时要细心品味,体会其语言的艺术魅力。

3.关注细节描绘:汪曾祺散文中的细节描绘丰富多彩,生动形象。

通过细节,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4.理解寓意:汪曾祺的散文往往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阅读时要善于发现作品中的寓意,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推荐阅读的汪曾祺散文作品及原因1.《胡同文化》:这篇文章通过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时期的端午节,充满童真和乡愁。

3.《故乡的食物》:这篇文章描绘了作者故乡的特色食物,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四、如何提高阅读汪曾祺散文的能力1.多读:阅读量的积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

多读汪曾祺的散文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和特点。

2.对比阅读:将汪曾祺的散文与其他作家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有助于加深对汪曾祺散文的理解。

3.学习评论:阅读有关汪曾祺散文的评论文章,了解评论家对汪曾祺散文的评价和解读,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4.勤于思考:阅读汪曾祺的散文时要善于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悟,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

五、总结汪曾祺的散文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成为了中国现代散文的瑰宝。

通过把握作品的主题、欣赏语言风格、关注细节描绘、理解寓意等阅读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汪曾祺的散文,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汪曾祺散文》摘抄

《汪曾祺散文》摘抄

《汪曾祺散文》摘抄(实用版)目录1.汪曾祺散文的特点2.汪曾祺对食物的描述3.汪曾祺的文学成就4.汪曾祺的人生态度正文汪曾祺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汪曾祺的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食物的赞美,以及对文学的执着追求。

汪曾祺散文的特点是质朴、真实,富有生活气息。

他的散文中没有华丽的修辞,没有夸张的表达,而是用平实的语言描绘真实的生活。

例如,在《汪曾祺散文摘抄》中,他描述了高邮咸蛋的特点,用质细、油多、蛋白柔嫩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高邮咸蛋的美味。

这种平实的语言风格,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食物的尊重。

汪曾祺对食物的描述是他散文中的一大亮点。

他以真实的感受,描绘了食物的美味,让读者仿佛能品尝到那些美食。

例如,他在《汪曾祺散文集摘抄》中写道:“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这一细致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展现了食物的美味,让人垂涎欲滴。

汪曾祺的文学成就卓越,他的散文作品被誉为中国散文的典范。

他的散文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文学的精神。

他以独特的文学风格,描绘了真实的生活,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例如,在《汪曾祺的散文摘抄》中,他写道:“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他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

汪曾祺的人生态度积极乐观,他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尽管他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

他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困难,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

例如,在《汪曾祺散文集摘抄》中,他写道:“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他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困难,坚持追求真实的人生。

]汪曾祺的散文集《蒲桥集》的风格是清新、自然、灵动。

]汪曾祺的散文集《蒲桥集》的风格是清新、自然、灵动。

]汪曾祺的散文集《蒲桥集》的风格是清新、
自然、灵动。

汪曾祺是中国著名作家之一,他的散文集《蒲桥集》选录了他多
年来的散文作品。

这本书的风格清新、自然、灵动,让读者流连忘返。

《蒲桥集》的散文中充满了汪曾祺富有诗意的语言和细腻的感受,读起来让人感觉如同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心旷神怡。

他的散文大多关
注生活的点滴,写实而又不失艺术性,描绘了人们平凡而又真实的生活。

他既能写山水田园,也能写城市的喧嚣和压力,文字流畅有力,
打动人心。

汪曾祺的散文充满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他通过描写自然和人生,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让人们重
新审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他的作品不仅美丽,而且富有哲理,一篇
篇文章都值得深入品味。

总之,《蒲桥集》是一本兼具文艺性和思想性的散文集,汪曾祺
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语言风格,呈现出一个美好而充满生命力的世界。

无论是喜欢文学的人,还是只是想放松心情的人,都可以从这本书中
找到满足。

汪曾祺散文特色

汪曾祺散文特色

汪曾祺散文特色汪曾祺散文特色汪曾祺,1920年出生江苏高邮城镇旧式地主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和艺术的熏陶,中学时代就读于高邮县中学和江阴南菁中学,表现出强烈的爱好文学的倾向。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汪曾祺散文特色,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汪曾祺散文特色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汪曾祺曾说过:“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

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

”因此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

在《夏天的昆虫》中,他向读者介绍了蝈蝈、蝉、蜻蜓、螳螂的品种、习性和孩童捕捉昆虫的情形。

如他说:“叫蚰子(蝈蝈的俗称)是可以吃的。

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

扔在枯树枝火中,一会儿就熟了。

味极似虾”。

说北京的孩子在竹竿上涂上黏胶捉蝉。

作者小时候用蜘蛛网捉蝉。

选一根结实的长芦苇,一头撅成三角形,用线缚住,看见有大蜘蛛网就一绞,三角里络满了蜘蛛网。

瞅准了一只蝉,轻轻一捂,蝉就被黏住了。

读到此处,不觉会心一笑,好像说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

文如其人,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地的淡泊和对人情世物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

在被打为右派下放劳动的日子里,他奉命画出了一套马铃薯图谱。

他认为在马铃薯研究站画图谱是“神仙过的日子”,画完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

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全国盖无二人。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

如《吃食的文学》和《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浅谈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浅谈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大夫 ” 。
体” ( 《目看 两 不 厌 》 , 《 汪 曾祺 全 集》 卷5 , 4 O 6 页) , 他 不会把 自己淹
没 在 景 物 和 历 史 中 。如 凡 到 过 泰 山 的 文 人 在 写 泰 山 时 无 一 不 写 它
文求 雅洁 , 少雕 饰 , 如行 云流 水 。 春初新 韭 , 秋末 晚菘 , 滋味近似 。” ( 汪曾祺《 蒲桥 集 ・ 序》 作 家 出版社 2 0 0 0年7 月) 这段 自评从他 的散文 的题材 和行 文特点 两方面作 了印 象式 的评 价 ,有益 于我们对 他的 散文 的欣 赏 。他 的散文大致 有以
讲求 “ 真” 的散 文这 一文 体 中 , 他
更是 紧贴 着文 中的人 、 物、 景、 事
教员 和历史博 物馆职 员 。1 9 5 0 年
后在北 京文联 、中国 民间文学研
的 ,融 自我于其 中 。无论是 记人
类、 游记类 、 随 笔类 、 还 是 小 品 类 散文, 他都 是 通过 “ 我” 的 情 感 浸 润 的, 有 鲜 明 的个 人特 点 。他 说 过 “ 毕竟, 人 和 自然 的 关 系 , 人 是 主
下几个特点 :
的雄伟 浑厚 , 可汪 曾祺 在《 泰山 片 石 》中却 写到 : “ 我是写不 了泰 山 的, 因为泰山太大。我对泰 山不能 认 同。我对一 切伟大 的东西总有
点格 格不 入 ” , 我“ 更 进 一 步 安 于
对于 性灵散文 在9 O 年 代 的 繁
盛, 汪 曾祺 的功劳是首 当其 冲 , 如 孙郁所 对他 的评价 : “ 他 的杰 出性 在于, 回复了传统 的艺术品格 , 将
行云流水。 春初 新韭, 秋末晚菘 , 滋味近似。 ” 这段 自评从他 散文的题材和行文特 点两方面作 了印象式的评价 , 有 益于我们对他 的散 文的欣赏。本文针 对其散文特点谈谈看法。 关键词 : 汪 曾祺 自我 幽默 语 言

多年父子成兄弟散文特点

多年父子成兄弟散文特点

多年父子成兄弟散文特点
《多年父子成兄弟》是一篇充满人情味和感悟的散文,通过描绘汪曾祺与其
父亲之间的关系,展现了家庭中父子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这篇散文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情感真挚:汪曾祺在文中以平实、质朴的语言,真实地表达了自己与父
亲之间的深厚感情。

他回忆了父亲对他的关爱、教育以及两人之间的互动,
情感真挚动人,让读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

2. 感悟深刻:汪曾祺在文中不仅描述了父子之间的情感,还通过这些经历
深入思考了父子关系、家庭关系以及人生意义等深刻问题。

他从自身经历出发,提炼出对生活的独到见解,使读者在感动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真谛。

3. 细节描写生动:汪曾祺在文中善于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内心
世界,尤其是对父亲的形象塑造更是栩栩如生。

他通过描绘父亲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等细节,让读者感受到父亲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父爱。

4. 语言优美流畅:汪曾祺的文字优美流畅,读来如行云流水般自然。

他运
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使得语言既具表现力又富有节奏感。

同时,他善于运用民间语言和口语,使文章更贴近生活,更具亲和力。

5. 结构紧凑:这篇散文的结构紧凑有致,布局合理。

汪曾祺以父子关系为
主线,通过回忆往事、感悟人生等方式,将文章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同时,他在文中巧妙地运用过渡句和段落,使得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总之,《多年父子成兄弟》这篇散文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汪曾祺《戴车匠》散文化特点

汪曾祺《戴车匠》散文化特点

汪曾祺《戴车匠》散文化特点
汪曾祺的散文作品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而著称。

他的散文作品《戴车匠》展现了他独特的散文风格和文化特点。

首先,汪曾祺的散文以平实的语言展现生活的真实,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

他善于捕捉生活中普通人的日常琐事,通过对细小事物的描述来展现出生活的真实与深刻。

在《戴车匠》中,他通过对戴车匠这个普通职业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兴衰和人们对生活的态度。

其次,汪曾祺的散文作品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现代生活的思考。

他善于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回顾和思考,来反映现代社会中的人文关怀和情感表达。

在《戴车匠》中,他通过对戴车匠这一传统职业的描写,表达了对传统手工艺术的尊重和对现代工业化进程的思考。

此外,汪曾祺的散文作品还展现了对人性的关怀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善于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情感的抒发,来表达对人性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在《戴车匠》中,他通过对戴车匠这一普通劳动
者的塑造,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敬重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汪曾祺的散文作品以其平实的语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生活的思考而闻名。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文关怀的追求。

汪曾祺的散文写作特点分析

汪曾祺的散文写作特点分析

汪曾祺的散文写作特色分析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开来没有什么,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

——文学评论家一、生平代表作简介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生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

”之所以有这些赞誉,不仅是因为汪老文章写得极好,还因为先生身上有着文人雅士失落已久的、诗意的生活趣味。

曾就读于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

新中国成立前当过中学教员、历史博物馆职员。

后在北京做编辑工作;写过剧本,参与过《沙家浜》的修改和定稿;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上颇有成就。

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人间草木》等。

其中《昆明的雨》、《端午的鸭蛋》、《胡同文化》选入初中语文教材。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二、散文写作风格介绍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作品集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没。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

如《吃食和文学》的《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

作品就是作品。

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三、散文《人间草木》简介《人间草木》是2009年5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汪曾祺。

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点

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点
可见汪曾祺无论是描写人物,还是描写环境,人物心理,都文笔洗练,惜墨如金,但是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比起西方现实主义大师如巴尔扎克他描绘人物工笔刻化服饰,眼睛、眉毛、胡子、面容动辄洋洋数百近千言,看多了给人以昏昏欲睡之感,相比之下,这就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汪曾祺谈到沈从文教写作,常说“要贴到人物来写”,在写作过程中要随时紧紧贴着人物,用自己的心,自己的全部感情。什么时候自己的感情贴不住人物了,大概人物也就会“走”了,飘了,不具体了。汪曾祺本人散文用语也能做到贴到人物来写,即使文中没有人物,我们难道不能说,作者本人就是文中所说的人物吗,这样,他的写风俗,读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家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娓娓到来,如话家常,创造的是真境界,传达的真感情,真正做到了文章不写一句空。
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没。
汪曾祺于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是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深得沈先生的真传,他的代表作品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文笔,优美富有地方色彩,那方水土那号人,有点像《边城
》,但不少地方有所创新。
读汪曾祺的散文,觉得他的语言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作为一个家学渊源的作家,他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有人说他的散文可以称得上真正的文人散文,这我并不完全同意。我认为只能够说他的散文是继承了我国传统散文的优秀传统,植根于我们民族精神土壤之中。正如汪曾祺自己说的:“一个当代作家的思想总会跟传统文化、传统思想有些血缘关系。但是作家的思想是一个复合体,不会专宗哪一种传统思想。”所以我认为把汪曾祺的散文称为真正的文人散文是有失偏颇的,因为他的语言平淡、质朴、简炼,是一种提纯度很高的语言,绝无文人的“掉书袋”之嫌,相反倒是贴近生活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曾祺的散文特点 汪曾祺 ,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 家、 戏剧家、 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汪曾祺的散文特点, 一起来看一下吧。

内容摘要: 汪曾祺的散文似道实儒, 他对文气的推崇, 从理论到实践对中国传统散文和 现代散文的沟通,都可作为他的贡献。

他在第一本散文集《蒲桥集》的封面上自 述: “此集诸篇, 记人事、 写风景、 谈文化、述掌故、 兼及草木虫鱼、 瓜果食物, 皆有情致。

间作小考证, 亦可喜。

娓娓而谈, 态度亲切, 不矜持作态。

文求雅洁, 少雕饰,如行云流水。

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

”这段自评从他散文的 题材和行文特点两方面作了印象式的评价, 有益于我们对他的散文的欣赏。

本文 针对其散文特点谈谈看法。

关键词: 汪曾祺 自我 幽默 语言 汪曾祺(1920 年 3 月 5 日—1997 年 5 月 16 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 散文家、戏剧家。

早年就读于西南联大,师从沈从文。

1943 年开始在昆明、上 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

1950 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 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

1962 年调入北京 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

著有小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 文学评论集 《晚翠文谈》 以及 《汪曾祺自选集》 等。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对于性灵散文在 90 年代的繁盛,汪曾祺的功劳是首当其冲,如孙郁所对他 的评价:“他的杰出性在于,回复了传统的艺术品格,将非我的艺术,还原到真 我的性灵世界。

当代文学的这种精神上的调整,可以说是从他开始的。

”他的散 文似道实儒, 他对文气的推崇, 他从理论到实践对中国传统散文和现代散文的沟 通,都可作为他的贡献。

他在第一本散文集《蒲桥集》的封面上自述:“此集诸 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

间作小考证,亦可喜。

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

文求雅洁,少雕饰, 如行云流水。

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

”(汪曾祺《蒲桥集·序》作家 出版社 2000 年 7 月)这段自评从他的散文的题材和行文特点两方面作了印象式


的评价,有益于我们对他的散文的欣赏。

他的散文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融自我于其中,蕴浓厚个人情趣 就像他的师傅沈从文教给他写小说 要贴着人物来写一样, 在讲求“真”的散文这一文体中, 他更是紧贴着文中 的人、物、景、事的,融自我于其中。

无论是记人类、游记类、随笔类、还是小 品类散文, 他都是通过“我”的情感浸润的, 有鲜明的个人特点。

他说过“毕竟, 人和自然的关系, 人是主体” ( 《目看两不厌》 , 《汪曾祺全集》 卷 5, 406 页) , 他不会把自己淹没在景物和历史中。

如凡到过泰山的文人在写泰山时无一不写它 的雄伟浑厚,可汪曾祺在《泰山片石》中却写到:“我是写不了泰山的,因为泰 山太大。

我对泰山不能认同。

我对一切伟大的东西总有点格格不入”,我“更进 一步安于微小,安于平常”。

本来是写泰山的,却在泰山之“大”中,一下子发 现了小小的“我”,于是就写出了“我”眼中的泰山——担山人、石刻、所食野 菜,即使写泰山的云雾,也无一句写其壮观的,反倒只写了雾所带来的麻烦。

泰 山的这些小而平常之处着了汪曾祺的平淡色, 还着了他的文人色, 一个接一个典 故,说古考据,却没让人感觉到味同嚼蜡的“吊书袋”,原因即在于这些故纸堆 里的考据并非死的学问的罗列, 处处以“我”的眼光和心绪量之, 处处显个人情 趣。

所以他入笔看似平淡,平淡中蕴藏的博学的、性情的自我又使他的散文在平 淡中显得不同凡响,别有一番悠长滋味。

二.于俗世描摹中显不动声色的幽默 汪曾祺的幽默读起来平淡之极,却能让你在瞬间与创作者对视,莞尔一笑。

他对幽默的见解是: “人世间有许多事, 想一想, 觉得很意思。

有时一个人坐着, 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会噗噗笑出声来。

把这样的事记下来或说出来,便挺幽 默。

”汪曾祺的幽默是善意的微笑,无关其他什么影射、批判,他在散文中常夹 杂不动声色的幽默, 这使得他在说古考据中不是板起面孔的说教, 而是慈眉善目 的娓娓道来,时不时以幽默来调剂。

《跑警报》中的“人生几何,恋爱三角”的 失恋者,侯兄送伞“贵在永恒”的故事 , 众人皆逃难便有用不完的水, 于是在警报中总是留守的煮食莲子者和洗头 者,有趣,好玩,面对灾难不在乎,读者于笑中体会到我们民族生存的韧性。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和《金岳霖先生》等追忆逝者的散文,汪曾祺的幽 默笔触使所记人物跃然纸上,在记忆里鲜活起来。

金岳霖聚会时捉虱子的自嘲, 80 岁时坐三轮逛王府井的偶发童心„„让我们于幽默中接近人物。

一双慧眼于世俗生活中发现乐趣,就是一种幽默。

在昆明吃汽锅鸡,说成: “今天我们培养一下正气。

”(《昆明菜》《汪曾祺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349 页)“一边谈着克列斯丁娜·罗塞蒂的诗,布朗底的小说,一边咯吱咯吱地咬胡


萝卜”的联大女生。

(《昆明的果品》359 页) 三.文言与现代白话于一炉的独特语言 李陀在《道不自器,舆之圆方》中这样评价汪曾祺的语言:“把白话‘白’ 到了家, 然后又能把充满文人雅气的文言因素融化其中, 使二者在强烈的张力中 达到和谐„„”(《重读大师——激情的归途》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 355 页 1999 年第一次版) 这足以概括汪曾祺的语言特色, 他在语言上也显示出了俗趣和雅化 结合。

汪曾祺从小便接受了儒家经典的熏陶,他的祖父为他讲解《论语》,父亲 请当地名流向他传授古典文学。

他自己阅读甚广,中国古典文论、古代散文,尤 其偏爱接近自己心性的晚明的性灵小品。

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 使他在语言方面 简省、本色、平淡而又不是古得让人有隔阂之感,如素描的得其精髓,如中国画 的计白当黑。

对民俗的体察,对生活之平凡人平常事的关注,又使他的语言充满 口语化, 读来不觉俗气, 反觉畅快淋漓, 甚而叫绝。

在 《虎头鲨、 昂嗤鱼、 阵螯、 螺蛳、蚬子》一文中说到,苏州人喜欢塘鳢鱼,上海人也是,提及此鱼更是眉飞 色舞, 吊了创作者半天胃口, “后来我知道: 塘鳢鱼就是虎头鲨, 嗐! ”一个“嗐” 字,读来过瘾。

类似的还有《故乡的食物》写到高邮咸蛋“筷子子头一扎下去, ‘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吱”字俗白,却极精准,勾人食欲。

《葡萄月 令》中通篇写种葡萄的过程,“一月,下大雪„„二月里刮春风„„三月,葡萄 上架„„四月,浇水„„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六月„„”。

名词 的罗列,一目了然,事实的陈述,简单明确,仿佛过于直白口语,但看无意,然 连缀成篇,却韵味十足,汉语传递的独特魅力在这里展现出来。

融文言与现代白 话于一炉,汉语的表现力被展现和增强了。

汪曾祺的散文得宋明小品遗韵,看似散淡无法的结构,驳杂的文体相混,游 刃有余, 显出深厚老到的文学功力。

对一草一木的俗世的生表达一种超然的审美, 对凡俗个体显示自己的尊重,举重若轻,暗藏对理想和谐的人世和社会的召唤。

他在散文中避开宏大的事物的思考、滤掉生活经历中的丑,避重就轻,使他散文 中显示的人生有一种笑而却之的退缩, 也缺少了一份峥嵘血性之感, 这是必须承 认的局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