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_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_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77ebf7cab307e87100f6965c.png)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和上海的具体位置。
(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
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3、同时注意针对自学检测题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集体订正。
达标训练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
护卫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巡洋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鱼雷艇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2、以电视塔为观测点,1、学生练习做出示的达标训练题1、2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1、2题千千300达标训练1、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2、从终点出发向( )方向走( )米到2,再向( )方向走( )米到1,再向( )走( )米回到起点。
3、四个人一组,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说。
1、 学生练习做出示的达标训练题1、2、3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1、2、3题”自主学习师:请同学们回想这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认为哪一部分最容易出错?(学生发言,师总结)。
出示复习提纲:(一)看图填空。
以学校为观测点:①邮局在学校北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②书店在学校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③图书馆在学校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④电影院在学校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二)根据要求画一画。
1、某勘探队在A城南偏西50°方向上约60千米处发现稀有金属矿。
请你在平面图上确定金属矿的位置。
1、教师指名学生回答本单元学习内容。
2、学生总结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3、学生练习做课件出示的复习提纲拓展训练1、看一看、填一填。
以灯塔为观察点A岛在偏的方向上,距离是千米;B岛在偏的方向上,距离是千米。
2、用心选一选。
(1)北偏西30°,还可以说成()。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fb6d2e1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43.png)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练习一。
二、师生互1、完成教材第4页第1题。
动,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页第2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 两个算式。
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写的,为什么这么写。
3、完成教材第4页第3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并说明理由。
总结后,让学生在同桌内互相出题,玩猜数游戏。
4、完成教材第4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填表。
反馈时重点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
三、巩固拓展 1、师:我们学过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那么应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小结后说明: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5题。
2、加法的验算。
出示前两道算式,让学生计算,并思考可以如何验算。
3、减法的验算。
出示后两道题算式,让学生计算,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验算。
教师板书出验算的竖式,让学生说说运用了什么验算方法。
161□ =56225+口 =400 口 - 56 = 105 口 -225 = 175四、课堂小结1、巩固知识。
1、完成教材第8页第7题。
题目出示后,学生直接口算,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想 的。
2、完成教材第8页第8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解题的方案, 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8页第9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明确图形表示的是什么数, 再独立思考,作出正误判断。
组织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和依据。
1、今天我们完成了很多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的相应练习。
通过这节练习课,大家有哪些收获?、巩固拓展3、完成教材第7页第3题。
创设情境:有一只调皮的小猫弄脏了作业本。
你有什么办法求出被猫爪踩过的数吗?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a309e6ec3a87c24128c417.png)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情景导入】出示课本例1情景图。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场景?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新课讲授】1.揭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已知西宁至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至拉萨的铁路长,求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怎么计算?师: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师: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2.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教师集体讲解展示:(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出示两小题后,让学生列式计算。
(2)列式为:1956-814=1142(km)(3)列式为:1956-1142=814(km)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3)小题与第(1)小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两段路的长,求全长,用加法计算。
第(2)题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的长,用减法计算。
第(3)题也是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长,用减法计算。
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教师小结: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c1cb2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2.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率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目标1、谈话导入2、口算训练50X70= 125 X 8= 40 X 5= 11+7= 4+25=70 X 50= 8 X 125= 5 X 40= 7+11= 25+4=3、复习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板书:5 X 4 = 20因数,因数积4、学习目标要求。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领会主题图1、观察图意2、说说你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3、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解决那些问题?4、出示例5: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1)、分析数量关系(2)、列式计算:4 X 25=100(人)或25 X 4=100(人)(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决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 X 25=25 X 4)(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4和25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5)、举例(6)、归纳总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乘法交换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A X B=B X A说一说A、B可以是那些数?(A、B可以是任何两个不同的数)(8)、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师:加法中有结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会有结合律呢?乘法的结合律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三、师生互动、点拨升华1、出示例6: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请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板书解题思路。
方法一:(25 X 5)X 2方法二:25 X(5 X 2)=125 X 2 =25 X 10=250(桶)=250(桶)(3)、小组讨论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9a49d25db307e87101f69684.png)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有括号四则运算、有关0的运算、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运用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1、整体把握,有效落实。
2、重视计算教学,夯实基础。
课时安排:6课时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青藏铁路2.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3.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1.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4.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5.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3)1956-1142=8146、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7、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板书:减法定义)8、你知道减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差)(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2.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4.整理总结:(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87bb4f394a7302768e993984.png)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具体安排如下: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第二课时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第三课时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抓住关键部分引导学生巩固。
2、四个同学跳绳,数量如下图。
姓名小丽小亮小明小贝数量(个)128 130 126 132平均每人跳几个?3、火车从南京开往上海,原来每小时行驶120千米,要3小时才能到达。
铁路提速以后,火车的时速达到140千米。
现在从南京坐火车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五、堂清检测(一)出示检测题(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2、小明参加800米跑步比赛,每分钟跑310米,跑了2分钟,距终点还有多少米?4、李老师去服装城批发了18件上衣用去450元,35条裤子用去770元,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二)堂清反馈:归结深探第四课时混合运算第五课时有关0的运算0+12= 48-0= 67×0= 0÷23= 42-42= 2、填空。
24-()=24 ( )×23=0 0+( )=190 ( )÷47+18=183、45-45×20 (45-45)×20想:它们的计算结果一样吗?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并完成P13页“数学游戏”(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
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e7b499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05.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和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一位小数简单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教学难点:正确解决在计算小数加法当中和为整数时的去“0”以及整数减小数中需要补“0”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主题图设置同学们去“文具商店”买文具的情境。
学生把文具的价格介绍给同学,填在价目表中:编号商品名称单价(单位:元)1、橡皮0.52、卷笔刀0.83、小刀0.64、铅笔1.25、笔记本2.66、文具盒6.87、书包25.88、练习本0.9师: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1个卷笔刀和1枝铅笔,一共多少钱?1个文具盒和1个笔记本,一共多少钱?1把小刀比1个笔记本少多少钱?……[设计意图:呈现购物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的意识,并能够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解决实际问题1、小数加法。
(1)独立思考。
一个笔记本2.6元,一枝铅笔1.2元,一共需要多少钱?请同学独立思考、计算。
(2)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同桌听听。
(3)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①2.6元表示2元6角,1.2元表示1元2角,2元6角+1元2角=3元8角=3.8元;②26角+12角=38角=3.8元;③260分+120分=380分=3.8元;④竖式:6角+2角=8角,2元+1元=3元,3元+8角=3.8元;⑤直接算;⑥根据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猜想小数的加法也是这样算。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ec628050284ac850ac024293.png)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我班现有学生44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
本班学生两级分化较为严重,优秀生学得轻松,还是老师的好帮手,中等生能积极学习,后进生总给人感觉是扶不起的阿斗!总而言之,我应该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材的编写特点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020-2021新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2020-2021新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0b8ef18bcd126fff7050b74.png)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三角形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八单元统计营养午餐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十单元总复习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二),统计,营养午餐,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总复习等。
全册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单元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9篇)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82c23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ce.png)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9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篇一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凑数游戏。
师:我先说一个数,你们再说一个数,你们说的数与我说的数的和或差是整百数。
师生游戏。
同学们玩得真棒!凑整是简便计算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探索发现1、出示教材第21页例4情境图。
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想一想:怎样计算还剩多少页没有看?(用减法)2、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3、汇报展示。
指名汇报,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汇报预设:方法一:先用总页数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234-66-34=168-34=一三4(页)方法二: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234-66-34=234-(66+34)=234-100=一三4(页)方法三:先用总页数减去今天看的34页,再减去昨天看的66页,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234-66-34=234-34-66=200-66=一三4(页)4、拓展提高。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33dd56f04afe04a1b071deab.png)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材分析(一)教材说明: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了进行混合运算的基础;计算课的教学,学生相对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时应创设具体生活情境,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够强,理解表达能力有限,教学中应该注意依托情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五)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六)教学建议: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知识与技能: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
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过程与方法: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七)、教法与学法: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方法.教学中,首先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采用演绎推理法,使学生在情景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同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并通过小组合作,总结归纳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然后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加强训练.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83385c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1b.png)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1【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1.会正确判断2、3、5的倍数。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整理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花吗?你都喜欢些什么花?学生回答。
师:小明的妈妈也非常喜欢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马蹄莲10元/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妈妈马上就知道找回的钱不对。
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断的吗?(多媒体出示教材练习三第12页第7题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妈妈买的是马蹄莲和郁金香,马蹄莲10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10的倍数,也就是整十数,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两者合起来的总价一定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因此,服务员找的钱数不对。
小结:5的倍数的和还是5的倍数。
那么:2的倍数的和(还是2的倍数),3的倍数的和(还是3的倍数)。
师:同学们灵活地利用了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
板书课题: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归纳提高】1.2、5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3的倍数怎样判断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2、3、5的倍数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除外),为什么?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3.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数有( ),偶数有( ),是3的倍数有( ),是5的倍数有( ),同时是2、5、3的倍数有( )。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74595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7.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懂得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算理,会用字母表示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的结合律,什么是加法交换律,什么是加法结合律?如何用字母来表示。
2、今天我拉来研究乘法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这就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教学新课⒈教学乘法交换律。
(1)出示例题图a)请同学们观察图,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提问:如何求问题?b)小组讨论:这两组解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c)出示3*5=()*(),请同学们把等式填写完整。
(2)启发学生根据这个等式照样子再说出几组这样的等式。
a)指名说说,相应板书。
b)请同学们依次计算出结果,验证看能否用等号连接。
c)讨论:每组中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每算式有什么相同及不同点。
(3)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说明:这就是乘法交换律(4)指出:乘法交换律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如果用ab表示两个因数,怎样表示乘法交换律?(5)我们曾经用交换因数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来验算,这实际上是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练习:计算,并用乘法交换律来验算。
12×17⒉教学乘法结合律。
(1)出示例题,请同学们读一读。
(2)同学们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分别说说每种解题的思路。
讨论:这两种解题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将两个算式写一个算式。
(3)请同学们根据这个乘法算式再写出几个算式。
a)指名说说,并做出相应板书。
b)请同学们说说是根据什么特征来写出这些等式的。
c)同学们计算,验证这些算式能否用等号连接。
d)引导同学们仔细归纳,你发现了什么?e)指出:这就是乘法结合律(4)如果用字母来abc来表示这个三个因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⒊完成试一试三、完成想想做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与反思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53fd4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0.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体验应用乘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并能进行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出示:你能在下列的内填上合适的数吗?28+320=320+ ;(27+138)+62=27+( + );35+ = +35。
提问:你能说出填数的依据吗?谁能用字母分别表示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2.出示:在下列○内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4○10=10○4 (2○3)○5=2○(3○5)。
谈话:同学们,这两道题的○里既可以都填写加号,也可以都填写乘号。
如果填加号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而如果填乘号,你能联想到什么呢?是啊,加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是否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呢?3.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乘法中的运算规律,首先来研究乘法是不是有交换律呢?【说明: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学生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通过复习填数和在等式中填运算符号,一方面可以唤起学生对加法运算律的回忆,另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思考:加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是不是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呢?从而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乘法运算律的欲望。
同时,引导学生把加法运算律的活动经验和学习方法迁移到乘法运算律的学习中来,促进主动学习。
】二、举例验证探索规律(一)探索乘法交换律。
1.情景中感知乘法交换律。
出示例题。
(略)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列出乘法算式求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子吗?学生列式:3×5=15(人)或5×3=15(人)。
全册教案(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全册教案(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e55a56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1.png)
全册教案(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为您介绍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的全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1. 认识更大的数2. 估算3. 整数乘法4. 认识分数5. 分数的乘法6. 认识小数7.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8.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性质9. 认识面积10.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1. 认识时间12. 生活中的公平问题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册数学的学习,学生能够:1. 掌握每章节的数学知识,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2. 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的乘法、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重点:整数乘法、分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面积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教学卡片、学具盒。
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重难点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根据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分数的乘法:(2/3)×(3/4)= 6/12 = 1/2,(1/6)×(4/5)= 4/30 = 2/15。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5)+(1.8)= 4.3,(7.2)(3.5)= 3.7。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为6cm × 4cm =24cm²,正方形的面积为5cm × 5cm = 25cm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查找不足之处,并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4cb6a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70.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情分析:乘法分配律这个知识点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有一些潜移默化的理解,在实际计算中也有应用,如: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卫星运行时间》乘数是两位的乘法中,“114×21=”不论是第一种“114×20=2280,114×1=114,2280+114=2394 ”还是第四种用竖式计算,其实质都是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这一理论依据,即将21个114,分成20个114和1个114的和,只是表达形式不同罢了。
因此,基于这些基础,我教学时特别注重与旧知的联系和在意义上的沟通。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乘法分配律的发现过程中训练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4.感受“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增强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提出猜想1.情景暑假中,我们谕小娃娃表演的《阳光羌娃》在比赛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他们马上还要到香港参加演出。
(出示照片) 出示资料:他们每天都在辛苦地训练着,有时会练得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昨天晚上,王老师就给参加训练的18个男生和23个女生每人准备了一份8元的快餐,你知道王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吗(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学校中的大事作为问题背景,可以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也利于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①整理条件、问题从这段资料中你知道了那些信息王老师遇到了哪些问题②学生列式,抽生回答: (18+23)×8, 18×8+23×8③交流算式的意义第一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个算式呢④计算:(发现两个算式结果相等)⑤观察、分析算式特点咦,我发现这两个算式非常有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教学计划
教学进度安排表
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板书: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4.师: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学进行了观察:
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生: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
(3)出示活动建议:
①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
②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
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
(4)学生活动,师巡视。
(5)汇报信息:(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
(6)集体反馈:
问: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
(7)小结:我们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观察不同立体图形
(1)师: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老师搭成的立体图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2)一生任意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摆成几何体(教师黑板上贴出学生对应作品)
(3)师:请你先想象一下,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
(4)学生动手操作
(5)反馈交流,展示作品
3.确定方法。
(1)师:我们已经观察了两个不同的几何体,结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吗?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应该如何想象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
(2)集体交流
(3)方法提炼:
先确定集合体的长、宽、高,
从正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
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
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
(三)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1)学生试连线
(2)动手拼摆,验证想象
2.提高练习:
练一练
(四)提炼升华
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2.师: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你会背吗?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五)布置作业 14页做一做
课
后
活
动
和
作
业
课堂作业本P9.
教后札记
教学
反思
本节课我准备了大量的小正方体作为学具,设计了猜一猜、想一想、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身体验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面是不同的。
第一次操作从观察由4个小
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引导他们从拼摆到
观察到画图,成的立体图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引导他们从拼
摆到观察到画图,使学生加深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对于那些有
困难的学生,让小组长帮助拼搭、再观察,这样做是让各层次水平的
学生都能掌握,对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起到很
大的作用。
(二)探索新知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四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其实搭建的方法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出示图形:
2.活动建议:
(1)用4个小正方体搭出一个立体图形,
(2)想象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并在纸上摆出来。
(3)观察立体图形,验证想象的结果。
(强调:只摆一个立体图形观察)
3.学生活动,师巡视调样。
4.师:哪组愿意把你们的作品到前面来展示?
第一组展示:
(1)师:他们组摆了一个这样的立体图形(黑板贴图),他们摆的和观察到的形状一样吗?
(2)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些从不同方向看得到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吗?预设:
生:从正面看和从左面看相同。
(3)师:前面我们发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
(4)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你又有什么新想法呀?预设: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第二组展示:
(1)师:还有哪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作品?
(2)问:这个立体图形,检验一下,他们摆的和观察到的形状一样吗?
(3)师:比较一下这两组的观察结果,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预设:
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从同一方向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5.同时出示三组图形(1)师:为什么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从同一方向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呢?(2)师:这3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
同?怎样可以快速判断?
6.学生分组讨论
7.交流信息预设:
8.师:我们还有很多种拼摆的方式,是不是也会有这种现象
呢?我们来看一看。
(展示其他方案,应用观察方法对比)
(三)巩固练习 P14“做一做”
这3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
同?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结果:
(3)实物验证并说明方法的正确性
(四)提炼升华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生:要全面观
察
2.师:是呀,观察要全面!请看屏幕,看到这张图片你有什
么感受?
3.师: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再来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
(五)总结。
课
后
活
动
和
作
业
课堂作业本P10.
教后札记
教学
反思
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得
到提升。
通过观察孩子发现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
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