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
【最新】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辩论赛-精选word文档 (2页)
【最新】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辩论赛-精选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辩论赛作为一个积极支持现代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的人,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转基因食物这样“安全性还没有得到完全确认”的食物,你敢吃吗?我的回答是这样的:只要是上市的食物,我根本不考虑是不是转基因的,只要好吃、便宜我就吃。
实际上,美国市场上的食物除非特别说明,默认都是含有转基因成分的。
而那些贴着“非转基因”标签的,一是贵,二是没有显示什么好的地方,所以我是一贯敬而远之。
算起来,我吃那些“转基因食物”的年头,也快XX年了。
恐慌,经常来自于不了解。
对于大多数公众来说,最担心的还是“这东西会不会不安全”。
我的专业知识告诉我:“绝对安全”的食物根本就不存在,相对于传统食物,转基因食物“有害”的可能性不会更高。
在某些方面,它的安全风险甚至较低。
对于引起许多人忧心忡忡的转基因水稻,最常见的疑问是:“虫子吃了会死,难道对人不会有害吗?”与传统水稻相比,目前的转基因水稻不过是转入了一个bt基因而已。
这个基因的作用就是表达出一种蛋白质。
它被昆虫吃下去之后,能与昆虫体内的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毒性,杀死昆虫。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bt蛋白相当于“虎符”的一半,而受体是“虎符”的另一半,只有两部分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对于人体来说,受体这一半根本就不存在,所以bt蛋白在人体内不会产生“毒性”。
实际上,用细菌生产出bt蛋白,作为农药喷洒到农作物上的做法,已用了几十年,而且是作为一种“无公害”的“绿色农药”来使用的。
转基因不过是让这种“绿色农药”的生产直接在植物体内进行而已。
还有人会担心,这种“非自然”的蛋白质在人体内会不会产生其他的有害作用。
其实,所有的蛋白质被人吃了之后基本上都会被分解成单个的氨基酸。
来自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对于人体来说都是一样的。
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引言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转基因生物在农业、医药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然而,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生态环境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以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体系1. 法律法规我国制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原则、要求、程序等。
2. 部门职责(1)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3)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负责转基因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3. 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制度(1)按照潜在危险程度,将转基因生物分为四个安全等级:I、n、m、iv。
(2)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标准和技术规范。
(3)转基因生物在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进口等环节,必须进行安全评价。
4. 转基因生物标识制度(1)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2)转基因食品、饲料等应标注转基因成分、来源等信息。
(3)违反标识管理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 转基因生物进口管理制度(1)对进口转基因生物,实施安全评价、风险评估和审批制度。
(2)进口转基因生物必须符合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标准。
6. 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制度(1)对转基因生物加工企业,实施生产许可制度。
(2)加工企业必须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
三、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施与监管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认知。
2. 强化监管,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3. 完善技术检测体系,提高检测能力。
4. 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生物安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应用与管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
生物安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应用与管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第一章测试1.1953年Crick和Watson揭示了遗传物质()结构,极大促进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答案:DNA2.截止2019年,全球四大转基因作物是()答案:玉米大豆棉花油菜3.()中,提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以及基因资源既得利益的平等分享,并将生物安全列为重点内容。
答案:《生物多样性公约》4.世界上第一次正式提出转基因生物安全的会议是()答案:Asilomar会议5.Gordon会议提出的建议有()答案:呼吁美国卫生研究院(NIH)建立一个顾问委员会,负责重组DNA的风险评价,建立准则来指导重组DNA研究;对将动物DNA和质粒或噬菌体DNA 相连的实验要慎重考虑;在1975年召开一次国际会议,科学家共同讨论如何对待重组DNA分子可能带来的危害;暂时禁止两类实验的进行:一是关于制造新的、能自我复制的有潜在危险的质粒实验;二是将癌基因或其他动物病毒基因与质粒或其他病毒基因进行连接的实验6.转基因生物安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答案:转基因生物释放前的风险评估;转基因生物释放后的风险监管;转基因生物安全的风险交流7.转基因生物释放前的风险评估包括()答案:遗传安全性;环境安全性;食用安全性8.转基因生物安全的风险交流主要包括()答案:风险管理信息的交流;风险评估科学信息的交流;风险评估和管理进程信息的交流9.生物安全,通常是指防范转基因生物技术及其产品从研究、开发、生产到实际应用的整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有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安全的问题。
答案:对10.农业与环境社区提出的“生物安全”这一概念的主要目的是减少作物和牲畜病虫害、检疫性生物、外来入侵物种和转基因生物活体传播或传染的危害风险。
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基因是指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分子片段,由()种碱基组成。
答案:脱氧核糖核苷酸,42.下面关于转基因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答案:根据实质等同原则,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农作物与传统非转基因作物的营养成分基本相同,其不需要进行安全评价就可以进入市场3.有关基因工程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答案:打破远缘杂交不育的障碍4.菠萝中有一种能把红色的番茄红素转化成黄色的β-胡萝卜素的酶,所以让果肉呈现黄色。
中国转基因标准
中国转基因标准1.转基因生物安全转基因生物安全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或其他生物技术手段,将某种生物的基因或基因片段导入另一种生物体内,由此产生的新型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
中国政府对转基因生物安全实行分级管理,分类评价,并对转基因生物安全实行强制标识制度。
2.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转基因生物技术获得的食品。
中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实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和标识制度。
在转基因食品上市前,必须经过严格的食品安全性评估,确保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中国政府要求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实行强制标识制度。
标识应清晰、易读、易懂,并注明转基因生物的名称、种类、特征等基本信息。
对于进口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也必须进行标识,并注明原产地和进口商等信息。
4.转基因生物研发管理中国政府对转基因生物的研发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
从事转基因生物研发的机构和个人必须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条件,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申报和审批。
同时,在研发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安全和伦理规范,确保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和伦理道德。
5.转基因生物进出口管理中国政府对转基因生物的进出口实行严格的监管制度。
进口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必须符合中国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并经过安全性评估和审批。
同时,出口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也必须符合进口方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并经过审批和登记。
6.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要求中国政府对转基因生物的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
在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前,必须进行严格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和安全性评价,确保其不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在试验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安全和伦理规范,确保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和伦理道德。
7.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中国政府对转基因生物的风险评估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
风险评估应全面、客观、科学,并综合考虑转基因生物的特征、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等多方面因素。
对于存在潜在风险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必须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其不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转基因技术带来的生物安全问题(2021精选文档)
环境安全性因素(1)
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产生超级杂草的可能; 2.种植抗虫转基因作物后可能使害虫产生免疫
并遗传,从而产生难以消除的“超级虫”; 3.转基因向非目标生物漂移的可能性; 4.其它生物吃了转基因作物可能产生畸变或灭
绝; 5.转基因作物是否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等。
环境安全性因素(2)
转基因技术带来的 生物安全问题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指使用基因工程或分子生物学技 术,将遗传物质导入活细胞或生物体中,产生基 因重组现象,并使之表达并遗传的相关技术。
1982年,科学家培育出了第一只转基因小鼠。目前的 转基因动物中只有转基因鱼规模较大,但是,迄今尚 无一例作为食品的转基因鱼释放到自然水体中进行商 品化养殖 。
另外,还可能会导致野生等位基因的丢失,从而造成 遗传多样性的下降。
世界上第一批转基因鱼问世以来(1985),以提 供优质食品蛋白来源为目的,迄今已成功研制 了30多种转基因鱼,这些转基因鱼包括了世界 水产养殖的许多重要品种,如鲤鱼、罗非鱼、 鲇类及鲑鳟鱼类等。
问题与展望
问题1:
自转基因食品问世以来,全球约数亿人食用过数 千种转基因食品,尚未报到一例食品安全事件,但国 外曾发现有少几种可导致实验动物过敏,因而停止其 商品化生产。转基因食品的研究目前只有动物实验, 而无人体实验和长期的观察。至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 健康危害有无,科学界仍无法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自1983 年第一例转基因植物—转基因烟草问世以来, 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飞速发展,2007年全球转基 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143亿hm2,2008年种植面积达 1.25亿hm2,增长率达到9.4%。
转基因生物安全
转基因生物安全是指为使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 在研究、开发、生产、运输、销售、消费等过 程中受到安全控制、防范其对生态和人类健康 产生危害,以及救济转基因生物所造成的危害、 损害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
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与转基因生物生物安全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引起外来物种迁移,外来物种定居、建群、繁衍、扩展,造成对本地物种或生态系统的威胁、危害。
使之衰退、甚至退化和灭绝;或认为造成环境剧烈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和威胁;或由于掠夺开发导致物种濒危或灭绝;或生物的研究、开发、生产、应用造成对人类健康、生存环境和社会生活带来有害影响。
转基因生物:用基因工程技术导入外源基因的动植物,且外源基因能通过繁殖而传代。
如将外源基因显微注射入受精卵的细胞核,再转入养母子宫内,所培育出来转基因的小鼠、牛、羊等。
目前人们对转基因生物的担忧主要出自于与人类息息相关的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转基因作物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类:一、可抵御害虫侵害、减少杀虫剂使用的作物;二、抗除草剂作物;三、抗疾病作物;四、营养增强性作物。
我国农业部已批准的转基因农作物:甜椒、西红柿、土豆;主粮作物有玉米、水稻。
今后可能陆续批准的农作物有小麦、甘薯、谷子、花生等。
目前,世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主要担心和争论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人类和动物健康可能的影响:该类食品携带的抗生素基因有可能使动物与人的肠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这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抗昆虫农作物体内的蛋白酶活性抑制剂和残留的抗昆虫内毒素,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随着基因改造的抗除草剂农作物的推广,由于农作物不受除草剂的影响,可能导致除草剂的用量增加,从而导致除草剂在食品中残留量最大;引入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抗病毒农作物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其次,对生态环境可能的影响:如果转基因高产作物一旦通过花粉导入方式将高产基因传给周围杂草,会引发超级杂草出现,改变自然的生物种群,打破生态平衡,对天然森林造成基因污染和对这些地区的其它物种带来不可预见的后果;如果有些作物和周围生长的近缘野生种发生天然杂交,会将自身的基因转入野生种。
转基因植物生物安全评价的基础与方法
转基因植物生物安全评价的基础与方法转基因植物已经成为了现代农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其在种植、生理、遗传等方面与天然植物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行生物安全评价。
本文将介绍转基因植物生物安全评价的基础与方法。
一、基础知识转基因植物,是指在原有的植物基因组中加入了来自其他物种的基因或人造基因。
由于转基因植物的基因组发生了改变,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对环境或者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对转基因植物进行生物安全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二、评价方法(一)鉴别分析鉴别分析是生物安全评价的第一步,其目的是确定样品是否为转基因植物,以及含有哪些外源基因。
鉴别分析可以使用基因组测序、PCR扩增、酶切等技术手段。
其中,基因组测序是鉴别分析的最佳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转基因植物的基因组组成和位置。
(二)生物学特征分析生物学特征分析,主要是通过对转基因植物的形态、生长、繁殖、生物量、生化成分等特征进行分析,评价其在生命表现上是否存在异于天然品种的特点。
其目的是寻找转基因植物是否具有较高的生长力、更强的抗病性,或者对其它植物和动物产生毒性反应等特征。
(三)毒理学评价毒理学评价是评估转基因植物是否存在毒性影响的关键步骤。
其主要方法是针对转基因植物的不同组织,使用各种不同原则的毒理实验,推算植物对人类与动物的毒素效应,评估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
(四)营养学评价营养学评价是通过对转基因植物的营养成份进行分析,全面评价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该步骤通常包括成分分析、营养成分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可利用度评估,以及滴定穴位分析等内容。
(五)生态学评价生态学评价主要针对转基因植物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常见的评价内容包括转基因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生长情况,是否对环境产生影响,以及对某一生态系统的生态影响等方面。
三、结论为了保证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发展,对转基因植物进行生物安全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安全评价需要对其进行鉴别分析、生物学特征分析、毒理学评价、营养学评价、生态学评价等步骤,以全面评估其生物安全。
农业转基因 生物安全管理政策与法规汇编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政策与法规汇编一、概述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备受关注的一个方向。
然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特别是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立法者和监管部门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转基因的定义及意义1. 农业转基因技术是通过改变作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具有抗逆性、高产性等优良特性,从而达到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2. 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政策1. 农业生物技术管理条例农业部于2001年颁布实施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细化了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范围和管理要求,明确了基因工程作物的安全性评估、检测监管和标识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2. 转基因作物品种审定管理办法国家审定了一系列转基因作物品种,并对其进行管理,确保了转基因作物的品种质量和生产安全。
该办法制定了转基因作物的审定程序和标准,落实了转基因作物品种的严格管理。
3. 转基因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规范制定了转基因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规范,规定了对转基因农产品的抽样检测和检测标准,确保了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四、国际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政策对比1. 欧盟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欧盟对转基因作物的审批和标识规定非常严格,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来保护环境和用户的利益。
2. 美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美国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方面较为宽松,审批程序相对简化,但对转基因作物的监管和标识要求较为严格。
3. 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我国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充分考虑了国情和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农业生产的需求和发展,建立了一系列完善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政策和法规,保证了转基因作物的安全食用和生产。
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
转基因动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转基因动物可能 对其他物种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例如,转基因老鼠可能对其他小型 动物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解决这些生物安全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充分的科学研究。首先,我们需 要进行生态风险评估,以评估转基因动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次,我们需要进 行食品安全性评估,以评估转基因动物的食品安全性。最后,我们需要进行环境 影响评价,以评估转基因动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参考内容二
转基因动物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某种基因导入动物体内,通过改变其基因 组来改变其遗传特征的动物。虽然转基因动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转基因动 物的生物安全研究与评价是其应用的重要前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转基因动物的生物安全问题。转基因动物的生物安全主 要包括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一、转基因生物的定义和发展
转基因生物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某种生物的基因导入到另一种生物体内, 从而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这种技术可以创造出抗病、抗虫、抗逆等性能更强的 农作物,也可以提高食品的质量和产量。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以来,转基 因生物得到了广泛应用。截至2020年,全球已有28个国家的1.6亿农民种植了转 基因作物,覆盖了全球1800万公顷的耕地。
4、生物多样性减少: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由 于转基因作物具有更强的抗性和更高的产量,它们可能会取代一些传统的作物品 种,从而减少生物多样性。
5、食品安全性问题: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人们的焦点。虽然许 多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并没有明显的危害,但是一些科学家仍然担心这些食品可 能会对人类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在转基因动物的生物安全研究中,公众的参与和透明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公 众需要了解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和应用情况,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因此,我们需 要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转基因动物的认知和理解。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国际生物安全 协会(ISB): 推动全球生物 安全合作,包 括转基因生物
安全监管
各国对转基因生物的管理和监管
中国:农业部负责监管,要 求转基因食品必须进行安全 评估和标识
欧盟:欧盟委员会负责监管, 要求转基因食品必须进行安 全评估和标识
美国:FD负责监管,要求转 基因食品必须进行安全评估
日本:厚生劳动省负责监管, 要求转基因食品必须进行安 全评估和标识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XX,
汇报人:XX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3 转 基 因 生 物 的 安 全
性评估
05 转 基 因 生 物 的 安 全
性争议和前景
02 转 基 因 生 物 的 定 义 和分类
04 转 基 因 生 物 的 安 全 性管理和监管
Prt One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rt Two
Prt Four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 性管理和监管
国际组织对转基因生物的管理和监管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对转基因食品 进行评估和监 管,确保其安
全性
联合国粮农组 织(FO):制 定转基因生物 安全标准,推 动全球转基因 生物安全监管
国际食品法典 委员会(CC): 制定转基因食 品标准,确保 其安全性和质
THNKS
汇报人:XX
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转基因食品:可 能存在潜在的健 康风险
转基因作物:可 能对环境产生影 响,进而影响人 类健康
转基因生物技术: 可能引发基因污 染,影响人类健 康
转基因生物研究: 需要更多的科学研 究和数据支持,以 评估其对人类健康 的影响
转基因生物对经济的影响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增加农产品种类和品质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17-18版: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创新设计)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判断正误: (1)转基因食物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 (2)转基因生物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 ) (3)对待转基因技术应该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 (4)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目的基因会转入动物体细胞 中。( ) (5) 转 入 到 油 菜 的 抗 除 草 剂 基 因 , 可 能 通 过 花 粉 传 入 环 境 中。( ) 答案 (1)× (2)√ (3)√ (4)× (5)√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3.抗逆转基因作物的培育与推广给社会带来的社会效益 抗逆转基因作物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使农作物具有抗逆 能力(如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毒、抗干旱、抗盐碱等), 因此,抗逆转基因作物的培育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 农作物摆脱土壤和气候的限制,使得作物在不良的环境中 更好的生长,提高产量,同时还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但是,抗逆作物不能固氮,不会使土 壤中无机盐的含量增加,因此,不可能减少化肥的制造量 和使用量。
①转基因不会改变生物原 有的分类地位 ②转基因 抗虫作物的种植,减少了 农药的使用量 ③抗除草 剂农作物的种植,减轻了 农田管理的负担,保护了 农田的土壤环境 ④新闻 报道不实,增加了公众对 转基因农作物的恐惧感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2.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1)首先认识到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以基 因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生物技术在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在 医药和农业生产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要正视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切实认识到个别 有害转基因生物的危害性,要趋利避害。 (3)完善相应的法令法规,利用法律手段确保转基因生物的 安全性。 (4)增强科学家的法律意识,提高科学家的研究道德水平。
预习导学
转基因生物的生态风险和安全评价研究
转基因生物的生态风险和安全评价研究在现代农业技术中,转基因生物已经成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它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生物体的基因序列,从而使其获得新的性状或特性。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耐旱性、产量等重要性状,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食品安全。
然而,转基因生物也存在着生态风险和安全评价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充分研究和解决。
一、转基因生物的生态风险转基因生物的生态风险主要包括生物安全风险、环境污染风险和生态平衡风险等方面。
转基因生物入侵和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对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转基因生物的研究中,就需要考虑生态风险因素并进行相应评价。
1、生物安全风险生物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影响。
转基因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可能会对野生植物和动物产生影响,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有些转基因生物可能会表现出超强的生长能力、耐病性和适应性,从而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还有一些转基因生物可能会扩散到自然环境中,对土壤和地下水资源影响,从而在恶劣条件下生长和繁殖,进一步加剧生态平衡变化。
2、环境污染风险环境污染风险是指转基因生物可能污染自然环境和生化资源的风险。
转基因生物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如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对非目标植物产生杀伤作用,导致不可逆的污染。
此外,转基因生物的种植和应用可能导致转基因产品残留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进一步加剧环境污染。
3、生态平衡风险生态平衡风险主要是针对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生态平衡产生的不良影响。
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的生物和植物控制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生态平衡的失衡,加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摧残和破坏。
此外,转基因生物的遗传材料可能会扩散到离开种植区域的地方,从而对环境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
二、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为了有效控制和降低转基因生物的生态风险,需要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安全评价。
《转基因生物安全》课件
拓展转基因技术的应用领域
除了农业领域,转基因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医药、环保、能源等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 福祉。
建立完善的转基因生物技术标准与规范
制定和完善转基因生物技术的标准与规范,确保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探索新型转基因技术及其安全性评估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未来将有更多新型转基因技术出现。对这些新技术进行安全 性评估,确保其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科学家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 相关研究进展。
技术创新与应用
开发更高效、安全的转基因技术
Part
05
转基因生物安全的伦理问题
伦理问题的提
转基因技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转基因生物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风险,引发伦理争议 。
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和监管问题
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应该标识以及如何监管的问题,引发了关于消费者权益和信息透明的 伦理讨论。
利益分配和公平性问题
社会参与与公众意识
01
提高公众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认知
通过科普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认知,减少误解和
恐慌。
02
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协商
在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上,需要与利益相关方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听
取各方意见,促进众参与机制
通过建立健全的公众参与机制,让公众能够参与到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研
BT棉花作为抗虫转基因作物,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表达BT蛋白,有效抵抗棉铃虫的侵害, 但可能对非目标生物产生影响。
4 转基因生物安全
• “生物安全”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空范围内,由 于自然或人类活动引起的外来物种迁入,并由此 对当地其他物种和生态系统造成改变和危害;人 为造成环境的剧烈变化而对生物的多样性产生影 响和威胁;在科学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中造 成对人类健康、生存环境和社会生活有害的影响。
• “生物安全”主要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所产生的 遗传工程体及其产品的安全性问题。
Brenner
• Brenner指出,生物安全的风险不仅仅在于会引起 实验人员何种疾病,也不是看看上周做的实验对 今天有什么害处。他认为生物安全的风险是一种 综合的、长期的效应。它可能对其他生物和环境 带来一些潜在的、间接的影响,也可能在近期并 不表现出来,而经过一个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 危害。 • 他进一步指出,Asilomar会议是世界分子生物学 的先驱举行的第一次关于生物风险性的正式讨论, 生物学家们应该将目光放长远,采取综合的态度, 不要将争论的焦点局限在眼前。Brenner的建议使 许多人信服,正是由于Brenner的发言,才使会议 避免了一些无谓的争论,回到开始的宗旨。
• 会议的主席Singer和Soll代表到会的科学家致函 国家科学院主席Philip Handler和药品研究所主 任John T. Hogness,其部分内容如下: • “我们以众多位科学家的名义给你们写信,转达 一件应该予以关注的事情。在今年的Gordon会议 上,有些学术报告表明我们现在已具备将来源不 同的DNA分子连接在一起的技术能力……这种技术 可以将动物病毒DNA和细菌DNA,或不同的病毒DNA 连接起来。这些实验为生物学的发展和人类健康 问题的解决展示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 但是,有些杂合分子可能会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 公众带来危害,虽然目前这种危害尚未发生,但 出于谨慎,我们建议对这种潜在的危害应予以严 肃的考虑……‖
转基因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转基因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转基因实验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但是,转基因实验涉及的高风险性有害生物材料也带来了潜在的生物安全隐患,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来保障实验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介绍一种适用于转基因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实验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其周围环境的健康和安全,防止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规范实验室操作流程、制定危险废物管理等细节,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水平。
三、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1. 实验室的场地设计符合安全标准,通风系统安装齐全,所有工作区域应设置稳固的安全门和防护网;2. 实验室内应设置洗眼器、紧急淋浴和防爆装置,应及时检查并保证其良好运行;3. 实验室内危化品应进行分类、编码、储存和标识,并设置指示牌和标语等警示标识;4. 实验室内应设置有独立的餐厅及卫生间,禁止饮食、吸烟、携带化妆品等行为。
四、实验人员培训1. 所有实验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的安全培训,包括实验室内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手部及身体预防以及危险化学品的标识等;2. 实验室内应定期举办安全教育培训,使每位实验人员提高安全意识;3. 新员工入职前应进行一定的安全培训,确保其对禁区、禁行通道、紧急处理的应对等有清晰的认识。
五、实验室物资管理1. 实验室内所有化学药品、生物样品应标识规范,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储存管理;2. 实验室内所有检测设备、试剂、原料、工具均应由专人管理,且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3. 实验室内应设置防火、防盗、防渗漏等安全设施,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行。
六、废物管理制度1. 实验室内产生的废物应分类收集、储存、清运;2. 废液、废涂层等危险废物必须在专门的收集容器内储存,并定期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运输;3. 废物的处置方式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
转基因生物安全课题论文
转基因生物安全课题论文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摘要】本文综述了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生物安全性,转基因生物与转基因产品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对转基因生物与转基因产品的管理现状等作了比较祥尽的讨论。
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监控,提出了相应的加强管理措施。
【关键词】转基因生物、生态环境、影响、监控措施。
转基因是一种生物体内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或同种生物的不同品种中的过程,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来实现的。
转基因是一种自然事件,每天都在发生,只不过在自然界中,基因转移没有目标性,好的和坏的基因都可以一块转移到不同的生物个体。
同时,通过自然杂交进行的转基因是严格控制在同一物种内的(特别是在动物中),或是亲缘关系很近的植物种类之间。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作物的品质和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抗逆的能力,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的方法,将所需要的基因进行定位,分离克隆,然后再将个目的基因,通过载体转移到目标生物品种中。
现代转基因技术还可以将亲缘关系较远的生物基因,甚至是人工合成的基因转移到需要的品种中去,扩大了可利用的种质资源。
转基因生物是利用转基因生物技术将分离克隆的单个或一组基因转移到某一种生物所获得的生物品种。
基因转移可以发生在亲缘关系较远的动植物种群之间。
这种亲缘关系较远的动植物种群之间的基因转移使得转基因产品有可能造成人类健康安全问题(如毒性、过敏和抗药性)、生态平衡问题和伦理问题。
许多研究表明转基因生物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安全已构成风险和威胁,国际和国内正着手制定措施加强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
1、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1 新的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的威胁随着基因操作技术的不断成熟,新的转基因生物及产品不断问世,更加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与环境,但也必须警惕他们可能给生态和环境带来的长期的负面影响。
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和开发,中国转基因农作物环境释放的面积已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阿根廷和加拿大。
实验室转基因生物安全.
实验室转基因生物安全重组DNA技术涉及到组合不同来源的遗传信息,从而创造自然界以前可能从未存在过的遗传修饰生物体(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ms,GMOs)。
最初,在分子生物学家中有人担心这些生物体可能具有不可预测的不良性状,一旦从实验室逸出将带来生物学危害。
这种担心在197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阿西洛马市召开的科学会议上成为焦点。
在那次会议上讨论了重组DNA技术的安全问题并提出了第一个重组DNA技术指南。
接下来25年多的研究经验证实,在进行了适当的危险度评估并采用了适当的安全措施以后,可以安全地进行遗传工程工作。
重组DNA技术或遗传工程最初是用来将DNA片段克隆到微生物宿主中,以过表达特定的基因产物用于进一步研究。
重组DNA分子也已经用于获得遗传修饰生物体,如转基因和“基因敲除”动物以及转基因植物。
重组DNA技术已经对生物学和医学产生巨大影响,并且由于整个人类基因组的核酸序列已经被了解,极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成千上万种未知功能的基因将采用重组DNA技术来进行研究。
基因治疗可能成为某些疾病的常规疗法,采用遗传工程技术将可以设计出许多新的基因转移载体。
同样地,采用重组DNA技术获得的转基因植物将可能在现代农业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涉及到构建或使用GMOs的实验应首先进行生物安全评估。
与该生物体有关的病原特性和所有潜在危害可能都是新型的,没有确定的。
供体生物的特性、将要转移的DNA序列的性质、受体生物的特性以及环境特性等都需要进行评估。
这些因素将有助于决定安全操作目标遗传修饰生物体所要求的生物安全水平,并确定应使用的生物学和物理防护系统。
生物表达系统的生物安全考虑生物表达系统由载体和宿主细胞组成。
必须满足许多标准使其能有效、安全地使用。
质粒pUC18是这样一种生物表达系统的实例。
质粒pUC18经常与大肠杆菌K12细胞一起使用作为克隆载体,其完整测序已经完成。
所有需要在其他细菌表达的基因已经从它的前体质粒pBR322中删除。
转基因生物安全名词解释
转基因生物安全名词解释
转基因生物安全名词解释:属十生物安全内容的一部分,广义的
生物安全包括人类自身的健康安全、对人类健康安全产生极大影响的农业生物安全以及生物多样性安全;狭义的生物安全则指通过人类的
科学实验以及其他人为操作改变生物体内在功能和结构,从而可能对
人类自身产生潜在或者现实危害的安全风险,即转基因技术和外来物
种入侵引发的安全问题。
“转基因生物”一词的最初来源是英语“Transgenic Organisms”,因为在上世纪70年代,重组脱氧核糖核酸技术(rDNA)刚开始应用
于动植物育种的时候,常规的做法是将外源目的基因转入生物体内,使其得到表达,因而在早期的英语文献中,这种移植了外源基因的生物被形象地称为“transgenic Organisms”,即“转基因生物”。
但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科学
家们能够在不导入外源基因的情况下,通过对生物体本身遗传物质的加工、敲除、屏蔽等方法也能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特性,获得人们希望得到的性状。
在此类情形下,没有转入外源基因,严格说就不能再
称为转基因,称为“基因修饰”更加合适和全面,因此现在开始用“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简称GMO)”,即“基因修饰生物”,来代替早期的“Transgenic Organisms”。
因此,我们所指的“转基因生物”,其概念已经为“基因修饰生物”所涵盖。
但因为“转基因”一词已经普遍为人们接受,而且外源基因导入仍然是分子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领域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转基因生物”
一词就沿用至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
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作物(烟草和马铃薯)问世,1986年进入田间试验,1994年延熟保鲜转基因番茄在美国批准上市,转基因作物商品化应用进入迅猛发展时期。
2000年和2001年在有激烈争议的情况下种植面积仍比上年增加11%和19%,分别达到4420万和5260万公顷。
种植的国家增加到13个,其中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中国分列前4位。
各国已获准上市的转基因作物品种已达100多个(次),由转基因作物加工的转基因食品和食品成分已达4000余种。
我国目前由农业部批准作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抗虫转基因棉花, 在新疆、安徽、江苏、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和辽宁等省种植。
到2001年种植面积已达36. 67万公顷, 到2002年其种植面积占棉花总种植面积的40%。
目前美国农产品的年产量中55 % 的大豆, 45 %的棉花,40 %的玉米已逐步转化为通过基因改制方式生产。
而由于大面积推广基因工程作物而导致转基因污染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如今的加拿大农田,同时拥有抗3 种以上除草剂的杂草化转基因油菜非常普遍。
这是由对不同除草剂具有抗性的转基因油菜植株之间交叉授粉实现的。
而这种超级杂草的出现,距离加拿
大首次种植转基因油菜的时间间隔只有2年。
基因工程Bt 毒蛋白,能大规模地消灭害虫,但杀虫过程无法控制,这就可能造成以这些害虫的天敌(如昆虫和鸟类) 数量急剧下降。
现代农业生态系统的新概念并非是消灭害虫,而是将其控制在不构成灾害的水平,但像Bt 蛋白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对农业生态系统平衡的维持和实施传统的生物防治是一种严重的干扰,有可能打破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转基因作物安全性争论的几个实例
(1) 斑蝶事件。
1995 年5 月, 美国康乃尔大学一个研究组报道, 普累克西普斑蝶的幼虫在食用撒有 B t 玉米花粉的乳草 4 天后44% 死亡, 而对照无一死亡。
但著名的《Science》、《Nature》杂志拒绝发表上述有关斑蝶的文章。
其理由是该实验是在室内通过人工向乳草叶片抖洒B t 玉米花粉, 并不能反映田间的实际情况。
(2)Pusztai A试验。
1998 年, 苏格兰普斯陶伊(Pusztai A ) 在电视上宣布了他的一项试验结果: 用转雪花莲凝集素(GNA ) 基因的马铃薯喂大鼠10 天后, 老鼠器官生长异常, 身体和器官重量减轻, 免疫系统受损。
此事引起国际轰动。
英国皇家学会组织同行评审, 1999 年5 月得出结论, 认为Pusztai 的试验在科学上有6 大缺陷: 如马铃薯不是老鼠所喜欢的食物, 难以从中获得足够的营养, 因而试验中老鼠处于饥饿状态, 不能简单得出上述结
论。
(3)史密斯报告。
2000 年4 月美国国会基础研究委员会主席史密斯(Smith N ) 发表了一份有关转基因植物的报告。
1) 没有证据表明转化与植物不相关的生物体基因会造成特别的风险。
2) 转基因技术培育作物品种的风险与传统育种方法培育品种是一样的。
转基因技术更精确, 更容易评价其安全性。
3) 转基因技术培育的农产品进行特殊标签将会在安全性方面误导消费者。
总结:
关于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大辩论。
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转基因生物的释放可能对环境质量、生态系统或生态平衡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生物在自然界中释放将污染自然资源库,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对生态环境产生难以预料的冲击,其潜在威胁不亚于核扩散。
具体表现有:(1)转基因作物本身可能会转变为杂草。
(2)转基因作物的基因漂流可能会导致新型杂草产生。
(3)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导致新型病原体产生。
(4)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对生态系统中的非靶标生物造成伤害。
(5)转基因生物可能危机生物的多样性。
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系统来说是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外来物种,其引入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破坏,产生无法估量的损失。
另一方面,转基因生物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可能致癌和其他遗传病。
(1)转基因生物可能含有毒性。
(2)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
(3)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对抗生素的抗药性。
(4)转基因食品可能会改变食品的营养成分。
(5)转基因食品有可能会降低生物的免疫力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国际权威机构都表示,人工移植外来基因可能令生物产生“非预期后果”。
即是说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去评估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风险。
•国际消费者联会(成员包括全球115个国家的250个消费者组织)表示“现时没有一个政府或联合国组织会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完全安全的。
为了确保环境安全与人类健康,中国政府已经建立了高度科学的、严格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与管理体系。
经政府批准进口或商业化种植的每一个转基因植物品种或产品都是通过严格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的食品安全性与环境安全性评价的。
目前筛选出来的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不具有危害,也尚无发生因转基因引起的食物过敏事故。
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在长达10多年的应用中没有发生因转基因引起食品引发的病症。
这进一步说明了转基因产品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