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资料期末考试整理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期末复习考点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期末复习考点1.普朗克辐射定律(p13)对于黑体辐射源,普朗克成功地给出了其辐射出射度(M)与温度(T)、波长(λ)的关系。
普朗克辐射定律是热辐射理论中最基本的定律,它表明黑体辐射只取决于温度与波长,而与发射角、内部特征无关。
2. 斯蒂芬-玻耳兹曼定律(p14)任一物体辐射能量的大小是物体表面温度的函数。
斯-玻定律表达了物体的这一性质。
此定律将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温度的定量关系表示为M(T)= σT4式中:M(T)为黑体表面发射的总能量,即总辐射出射度(W/m²);σ为斯-玻常数,取值5.6697ײ10×[W/(m²⋅K4)];T为发射体的热力学温度,即黑体温度(K)。
此式表明,物体发射的总能量与物体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因此,随着温度的增加,辐射能增加是很迅速的。
当黑体温度增高1倍时,其总辐射出射度将增为原来的 16 倍。
在这里我们仅强调黑体的发射能量是温度的函数。
3. 维恩位移定律(p15)维恩位移定律,描述了物体辐射最大能量的峰值波长与温度的定量关系,表示为:λₘₐₓ=A/T式中:λmax为辐射强度最大的波长(μm);A为常数,取值为2898μm·K;T 为热力学温度(K)。
此式表明,黑体最大辐射强度所对应的波长λmax与黑体的绝对温度T成反比,如当对一块铁加热时,我们可以观察到随着铁块的逐渐变热铁块的颜色也从暗红→橙→黄→白色,向短波变化的现象。
随着黑体温度的升高(或降低),黑体最大辐射峰值波长λmax向短波(或长波)方向变化。
与热相关的这部分辐射称为热红外能。
人眼虽看不见热辐射能量,也无法对其摄影,但它能被特殊的热仪器如辐射计、扫描仪所感应。
太阳的表面温度近似6000K,其最大能量峰值波长约为0.48μm,这部分辐射是人眼和摄影胶片均敏感的部位,因而在日光下,我们可以观察到地球特征。
4. 基尔霍夫定律(p15)基尔霍夫定律可表述为,在任一给定温度下,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出射度M(λ,T)和吸收率α(λ,T)之比,对于任何地物都是一个常数,并等于该温度下同面积黑体辐射出射度Mb (λ,T),即M(λ,T)/ α(λ,T)= Mb(λ,T)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温度下,任何物体的辐射出射度与其吸收率的比值是一个普适函数,即黑体的辐射出射度。
[精品文档]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遥感2、遥感技术3、电磁波4、电磁波谱5、绝对黑体6、绝对白体7、灰体8、绝对温度9、辐射温度10、光谱辐射通量密度11、大气窗口12、发射率13、热惯量14、光谱反射率15、光谱反射特性曲线16、遥感平台17、遥感传感器18、卫星轨道参数19、升交点赤经20、轨道倾角21、近地点角距22、地心直角坐标系23、大地地心直角坐标系24、卫星姿态角25、开普勒第三定理26、重复周期27、近圆形轨道28、与太阳同步轨道29、近极地轨道30、偏移系数31、小卫星32、遥感传感器33、探测器34、红外扫描仪35、多光谱扫描仪36、推扫式成像仪37、成像光谱仪38、瞬时视场39、真实孔径侧视雷达40、合成孔径侧视雷达41、全景畸变42、动态全景畸变43、静态全景畸变44、距离分辨率45、方位分辨率46、雷达盲区47、基尔霍夫定律48、多中心投影49、多中心斜距投影50、几何校正51、多项式纠正52、间接法纠正53、直接法纠正54、灰度重采样55、最邻近像元重采样56、双线性内插57、双三次卷积58、图像配准59、数字镶嵌60、数字地面模型61、正射影像62、地理编码图象63、辐射误差64、辐射定标65、大气校正66、密度分割67、真彩色合成68、假彩色合成69、伪彩色图像70、图像平滑71、图像锐化72、边缘检测73、低通滤波74、高通滤波75、图像融合76、直方图正态化77、梯度算子78、线性拉伸79、拉氏算子80、直方图均衡81、邻域法处理82、模式识别83、遥感图像自动分类了84、统计模式识别85、结构模式识别86、光谱特征向量87、特征空间88、特征变换89、特征选择90、主分量变换91、哈达玛变换92、穗帽变换93、标准化距离94、类间离散度95、类内离散度96、判别函数97、判别边界98、监督法分类99、非监督法分类100、条件概率101、先验概率102、后验概率103、贝叶斯判别规则104、马氏距离105、欧氏距离106、计程距离107、错分概率108、训练样区109、最大似然法分类110、最小距离法分类111、ISODATA法分类112、混淆矩阵二、英文释义GPSERTS_ LANDSA T_ SPOTIRS CBERS Space Shuttle MODISIKONOSQuick BirdRadarsatERSMSSTMHRVSARINSARCCDBSQBILBMPTIFFERDASPCIDEM三、填空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等组成。
《遥感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遥感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遥感的定义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厂、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侠义: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电磁波的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按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3、遥感探测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遥感平台越高视角越宽广,可以同步探测到的地面范围就越广)、时效性(获得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时效性强)、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获取的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且数据来源连续,具有可比性)、经济性(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局限性(许多电磁波有待开发,还需发展高光谱遥感以及其他手段相配合)第二章:1.反射率:地物的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的比2.电磁辐射: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漏的现象3.辐射出射度: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4.比辐射率: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辐射出的辐通量与同温度下黑体辐射出的辐通量的比值5.黑体辐射特性:(1)在给定温度下,黑体的光谱辐射能力随波长而变化;(2)温度越高,辐射通量密度越大,即光谱辐射能力;(3)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6.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大气吸收,影响主要是造成遥感影像暗淡;大气散射增强了信号中的噪声部分,造成遥感影像质量的下降;大气窗口:电磁波在大气传输中吸收和散射很小,透过率很高7.植被光谱反射特性: (1)蓝红波段为吸收带(2)绿波段为弱反射带(3)近红外波段有强反射,但含水量造成反射吸收。
水体光谱反射特性:@蓝、绿波段反射带 @近、中红外波段为完全吸收。
城市道路、建筑物 : @红外波段较可见光波段反射强 @石棉瓦较其他材料反射强 @沥青较其他材料反射网弱 @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或谷值第三章:8.遥感成像原理:(1)摄影成像原理,利用安装在飞机上的航摄仪器,按照预定的计划从空中向地面摄影取得航空相片的全部作业过程(2)扫描成像原理,是传感器将收集到的电磁波能量通过仪器内的光敏或者热敏软件转变成电能后再记录下来9.微波遥感的特点:全天候工作,对某些题目有特殊光谱特征,对冰雪,森林,土壤具有一定穿透能力,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Final Version)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一、名词概念1. 遥感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狭义: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 传感器传感器是遥感技术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收集和记录地物电磁辐射能量信息的装置,如光学摄影机、多光谱扫描仪等,是获取遥感信息的关键设备。
3. 遥感平台遥感平台是转载传感器进行探测的运载工具,如飞机、卫星、飞船等。
按其飞行高度不同可分为近地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
4. 地物反射波谱曲线地物的反射率随入射波长变化的规律称为地物反射波谱,按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绘成的曲线称为地物反射波谱曲线(横坐标为波长值,纵坐标为反射率)5. 地物发射波谱曲线地物的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称为地物的发射波谱。
按地物发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绘成的曲线称为地物发射波谱曲线。
(横坐标为波长值,纵坐标为总发射)6. 大气窗口通常把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7. 瑞利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小许多时,也叫分子散射。
8. 遥感平台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统称为遥感平台。
遥感平台按平台距地面的高度大体上可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三类。
9. TM即专题测图仪,是在MSS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成的第二代多光谱光学-机械扫描仪,采用双向扫描。
10. 空间分辨率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间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最小单元,是用来表征影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
通常用像元大小、像解率或视场角来表示。
11. 时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
12. 波谱分辨率波谱分辨率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也称光谱分辨率。
(完整word版)【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资料期末考试整理
第一章 绪论☐ 什么是遥感?广义上: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实际工作中,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范畴。
狭义上:遥感探测地物基本原理: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现代遥感:特指在航天平台上,利用多波段传感器,对地球进行探测、信息处理和应用的技术。
☐ 电磁波的传输过程☐ 遥感技术系统遥感技术系统是实现遥感目的的方法论、设备和技术的总称。
遥感技术系统主要有:①遥感平台系统②遥感仪器系统③数据传输和接收系统④用于地面波谱测试和获取定位观测数据的各种地面台站网;⑤数据处理系统。
⑥分析应用系统。
☐ 遥感应用过程1.问题声明(分析问题、假设建模、指定信息需求)2.数据收集(遥感、实地观测)3.数据分析(目视解译、数字图像处理、可视化分析、测试假设)4.信息表达(数据库、误差报告、统计分析、各类图件)☐ 遥感的发展趋势高分辨率、定量化、智能化、商业化第二章 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 电磁波、电磁波谱(可见光谱)遥感之所以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电磁波来判断地物目标和自然现象,是因为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特征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发射辐射特征。
电磁波是一种横波。
电磁波的几个性质:一般的光探测器或感光材料只对光强度有响应,因而只能感受到光波场的振幅信息,对相位信息则无响应。
干涉(interfere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的两列光/波相遇时,使某些地方振动始终加强(显得明亮),或者始终减弱(显得暗淡)的现象,叫光/波的干涉现象。
应用:雷达、InSAR衍射(diffraction )光的衍射(Diffraction )指光在传播路径中,遇到障碍物或小孔(狭缝)时,偏离直线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偏振(polarization )横波在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上,其振动矢量偏于某些方向的现象。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小题,共32分)1.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与地面目标相互作用后能量可分为三部分,不包括下面哪种辐射()。
A.反射B.吸收C.透射D.发射2. NDVI= (Ch2 - Ch1)/(Ch2 + Ch1)指的是()。
A.比值植被指数B.差值植被指数C.差比值植被指数D.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3. 大气窗口是指()。
A.没有云的天空区域B.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C.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D.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4. 图像灰度量化用6比特编码时,量化等级为()。
A.32个B.64个C.128个D.256个5. 图像融合前必须先进行()。
A.图像配准B.图像增强C.图像分类6.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列()影响并不改变太阳辐射的强度。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折射D.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7.黑体辐射是在特定温度及特定波长由理想放射物放射出来的辐射,其特点()。
A. 吸收率为0B.反射率为0C.发射率为0D.透射率为18.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中,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和解译者的经验,直接确定目标地物属性的,是下面哪种方法()。
A.直接判读法B.对比分析法C.信息复合法D.综合分析法9.计算植被指数NDVl,主要使用以红波段和下面哪个波段()。
A.紫外波段B.蓝色波段C.近红外波段D.绿波段10.以下不是高光谱遥感特点的有()。
A.它与多光谱遥感含义相同B.它可以将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分割成相对更连续的光谱段C.它需要面对海量数据处理问题D.它每个通道的波长范围比多光谱遥感要小得多。
11.探测植被分布,适合的摄影方式为()。
A.近紫外摄影B.可见光摄影C.近红外摄影D.多光谱摄影12.下面关于遥感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99年美国发射IKNOS,空间分辨率提高到1米。
B.加拿大发射RADARSAT卫星是世界上第一个携带SAR的遥感卫星。
遥感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是基于什么原理获取地表信息的?A. 声波传播B. 电磁波传播C. 重力波传播D. 热辐射传播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A. 农业监测B. 城市规划C. 天气预报D. 深海探测答案:D3. 卫星遥感与航空遥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分辨率B. 覆盖范围C. 观测时间D. 观测成本答案:B4. 遥感图像中,红色通常代表什么?A. 植被B. 水体C. 城市建筑D. 土壤答案:A5. 以下哪种传感器可以用于夜间观测?A. 多光谱传感器B. 红外传感器C. 紫外传感器D. 可见光传感器答案:B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森林火灾。
(对)2. 遥感数据不需要经过任何处理就可以直接使用。
(错)3.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考古研究。
(对)4. 遥感技术只能获取地表的静态信息。
(错)5.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冰川变化。
(对)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作物生长监测、病虫害监测、土壤湿度监测、作物产量估算等。
通过遥感图像,可以对农田的植被覆盖度、作物生长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是什么?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可以提供城市发展的历史数据,帮助规划者了解城市扩张的趋势,监测城市环境变化,评估城市绿化状况,以及进行城市交通流量分析等。
3.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体现在能够实时监测大范围的环境变化,如森林覆盖率变化、水资源分布、污染源扩散等。
它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制定有效的环境管理政策。
4. 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作用是什么?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可以快速获取受灾区域的实时信息,如地震、洪水、干旱等灾害发生后的地表状况,为救援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减少灾害损失。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重点整理
绪论1、遥感的概念: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在地面,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各种数据,通过传输,变换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实现研究地物空间形状、位置、性质、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的一门现代应用技术学科。
遥感概念: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探测和感知的一种技术。
2、遥感的分类:按照遥感的工作平台分类: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按照探测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分类: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光谱遥感等。
按照遥感应用的目的分类: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地质遥感等。
按照资料的记录方式: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
按照传感器工作方式分类:主动遥感、被动遥感。
3、遥感起源于航空摄影、摄影测量等。
第一章1、电磁波:通过变化电场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而变化的磁场又产生变化的电场之间的相互联系传播的过程。
电磁波的特性:具有二象性,即波动性(干涉、衍射、偏振现象)和粒子性。
2、波长最长的是无线电波,最短的是γ射线。
3、电磁波谱图: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制成的图案。
4、地物的反射率概念:地物对某一波段的反射能量与入射能量之比。
反射率随入射波长变化而变化。
反射类型:漫反射、镜面反射、方向反射。
5、影响地物反射率的3个因素:入射电磁波的波长,入射角的大小,地表颜色与粗糙程度。
附: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变化的因素:a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
B传感器的观测角和方位角c不同的地理位置d地物本身的变异e时间、季节的变化6、地物反射光谱曲线:根据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而绘成的曲线。
1.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存在差异2. 同类地物的反射光谱具有相似性,但也有差异性。
不同植物;植物病虫害3. 地物的光谱特性具有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
(同物异谱,同谱异物)。
7、地物发射电磁波的能力以发射率作为衡量标准;地物的发射率是以黑体辐射作为参照标准。
8、绝对黑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波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资料
第一绪论1、环境空间数据获取的方法:基于地面的采集方法:现场观测、实际测量、实际调查基于遥感的采集方法2、遥感的概念:即遥远的感知,是一种不直接接触物体而取得其信息的探测技术。
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
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处理分析,来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综合技术。
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接触处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3、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其息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姿态校正、几何校正、增强处理、聚合分类。
4、遥感的分类:(P4)a.按遥感平台:地面、航空、航天、航宇b.按探测波段: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多波段c.按工作方式:主动、被动d.按应用领域:e.按传感器:地磁波、高光谱、声波、重力、磁力、地震波f.按照资料的记录方式: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5、遥感的特点:宏观性、时效性、综合性(概括性)、经济性、局限性6、遥感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a.瞬时信息的定性分析阶段(是什么)b.空间信息的定位分析阶段(在哪里)c.时间信息的趋势分析阶段(如何变化)d.环境信息的综合分析阶段(多源信息的复合)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1、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与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构成了电磁波谱。
(波长由小到大):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微波、超短波、短波、中波、长波)。
3、电磁辐射量度:a.辐射能量Q/W:以电磁波形式传播的能量b.辐射通量Φ:在单位时间传送的辐射能量c.辐射强度I:在单位立体角、单位时间,微小辐射源向某一方向辐射的能量d.辐射照度E: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接收的辐射能量e.辐射出射度Me: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辐射出的辐射能量f.辐射亮度Le:在单位立体角、单位时间,从外表的单位面积上辐射出的辐射能量4、绝对黑体:一个物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这个物体就是绝对黑体。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重点
《遥感》重点章节1.3.5.8绪论1.1遥感的概念狭义的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纪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广义的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波、机械波(声波、地震波)、重力场、地磁场等的探测。
遥感探测的基本过程 辐射源:目标的电磁辐射能量(自身发射,散射、反射) 记录设备(传感器,或有效载荷):扫描仪(多光谱扫描仪),相机(CCD 相机、全景相机、高分辨率相机等)、雷达、辐射计、散射计等。
存储设备:胶片、磁带、磁盘传送系统:人造卫星的信号是地面发送到卫星的,在卫星中经过放大、变频转发到地面,由地面接收站接收。
分析解译(人工解译、计算机解译)1)国外航天遥感的发展 第一代1G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60年4月1日,美国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Tiros 1,为真正航天器对地球观测开始。
1960年Evelyn L. Pruitt 提出“遥感”一词。
1962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召开的第一次环境遥感国际讨论会上,美国海军研究局的Eretyn Pruitt (伊·普鲁伊特)首次提出“Remote Sensing ”一词,会后被普遍采用至今 。
1972年7月23日第一颗陆地卫星ERTS-1(Earth Resources Technology Satellite 1 )发射(后改名为Landsat-1),装有MSS 传感器,分辨率为79米。
1975年1月22日,Landsat-2发射,1978年3月5日,Landsat-3发射。
1978年6月,美国发射了第一颗载有SA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Seasat ,以后不同国家陆续发射载有SAR 的卫星。
1982年7月16日,Landsat-4反射,装载MSS ,TM 传感器,分辨率提高到30米。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内容遥感原理课程大纲 (1)第1章电磁波及电磁波谱 (1)§1.1 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物体的发射辐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地物的反射辐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遥感平台的种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资料
1.遥感的分类:按遥感平台分类: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类: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按传感器工作方式分类: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按遥感资料的记录方式分类: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2.遥感的特点(1)感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2)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3)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4)具有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的特点。
3.遥感技术系统包括:被测目标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和记录、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4.遥感传感器也叫遥感器,是获取遥感数据的关键设备。
组成:收集器、探测器、处理器和输出器。
5.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时,按波长递增或频率递减的顺序可划分为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微波和无线电波,称之为电磁波谱6.红外线中近红外和短波红外主要源于太阳辐射,中红外主要源于太阳辐射及地物热辐射,而远红外主要源于地物热辐射。
7.电磁辐射的度量(1)辐射能量Q(单位:J)电磁辐射的能量。
(2)辐射通量(单位:W)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3)辐射通量密度(单位:W /m2)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通量(4)辐照度I(单位:W /m2):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5)辐射出射度M(单位:W /m2)辐射源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6)辐射亮度L(W/Sr/m2)辐射源在某一方向的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8.斯蒂芬-波耳兹曼定律绝对黑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发出的总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M=σ·T49.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绝对温度成反比λmax·T=b黑体温度越高,其辐射曲线的峰值就越向左移,即往波长短的方向移动。
10.实际物体的比辐射率(发射率):物体的辐射出射度与相同温度相同波长下绝对黑体的辐射出射度的比值ε11.由图可以看出: 1、太阳辐射相当于6000K的黑体辐射; 2、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其中0.38~0.76μm的可见光能量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43.5%。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题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题1.广义遥感是指所有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2.狭义遥感是一种综合性探测技术,在高空或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得地面电磁波辐射信息,然后通过数据传输和处理揭示地面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
3.传感器是遥感技术系统的核心,由信息收集、探测系统、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4部分组成。
4.遥感平台是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
5.主动遥感是指传感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如雷达;被动遥感是指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地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的反射能量,太阳是被动遥感最主要的辐射源。
多波段遥感是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间,再细分成若干窄波段,以此来探测目标。
6.遥感可以按照工作平台分类,包括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按照探测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分类,包括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等;按照遥感应用的目的分类,包括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地质遥感等;按照资料的记录方式分类,包括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如雷达辐射计等);按照传感器工作方式分类,包括主动遥感、被动遥感。
7.遥感的特点包括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但也有局限性。
1.电磁波是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气中传播。
2.电磁辐射是指电磁能量的传递过程,包括辐射、吸收、反射和透射。
3.电磁波谱是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按其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
4.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包括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地表以反射太阳辐射为主,地球自身热辐射可忽略不计)、中红外波段(地表以反射太阳辐射、地球自身热辐射均为被动RS辐射源)、热红外波段(以地球自身热辐射为主,地表以反射太阳辐射可忽略不计)。
这些特性的意义在于,可见光和近红外RS影像上的信息来自地物反射特性,中红外波段遥感影像上信息既有地表反射太阳辐射的信息,也有地球自身热辐射信息,热红外波段遥感影像上的信息来自地物本身的辐射特性。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资料
遥感原理与应⽤复习资料1、给出遥感的概念,归纳遥感的特点。
1、遥感:是指应⽤探测仪器,不与探测⽬标相接触,从远处把⽬标的电磁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处理,揭⽰出⽬标物的特征及其变化的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特点:1、范围⼴ 2、时效性 3、周期性 4、综合性 5、约束少 6、⼿段多、信息量⼤7、经济型。
2、叙述电磁波遥感过程。
2、电磁波遥感的过程:1、物体辐射电磁波能量(发射辐射,反射辐射)2、信息获取(获取内容图像数据实况数据姿态数据)3、信息记录与传输(机载星载实时传输⾮实时传输)4、数据处理(预处理增强变换识别分类)5、判读和应⽤(判读分析制图评价应⽤)3、叙述遥感技术发展的趋势。
遥感平台:航空-航天-多层⾯遥感传感器空间分辨率:单⼀(低)分辨率-多(⾼)分辨率-影像⾦字塔光谱分辨率:多光谱-⾼光谱(成像光谱仪)时相:单时相-多时相-任意时相(⼩卫星群)⽴体:邻轨⽴体-同轨⽴体-INSAR影像处理:光学处理-数字处理(数据压缩、影相融合)信息提取:⽬视判读-⾃动分类-专家系统影像分析:定性-定量软件:⼈机对话-视窗式-智能化、构件式、集成化总结:遥感的发展趋势是从⼀源到多源,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从定性到定量,从⽬视到⾃动,从单⼀到集成,从地球到星球。
4、测定地物波谱特性曲线的意义。
简述地物波谱特性测定的原理。
(提醒地物波谱包括发射波谱和反射波谱)意义:(1)根据⿊体辐射波谱曲线第⼀特性,传感器可以检测到地物的辐射能后,可概略算出物体的总辐射能量或绝对温度,这就是热红外遥感探测和识别⽬标物的机理。
(2)根据⿊体辐射波谱曲线第⼆特性,可以推算出地物所辐射的波段,根据此原理选择遥感器和确定对⽬标物进⾏热红外遥感的最佳波段。
(3)根据⿊体辐射波谱曲线第三特性,可以计算微波辐射亮度。
(4)正因为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不同的反射率这⼀特性,物体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才作为判读和分类的物理基础,⼴泛地应⽤于遥感影像的分析和评价中。
(完整word版)遥感原理与应用的复习资料
第一张绪论1、环境空间数据获取的方法:基于地面的采集方法:现场观测、实际测量、实际调查基于遥感的采集方法2、遥感的概念:即遥远的感知,是一种不直接接触物体而取得其信息的探测技术。
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
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处理分析,来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综合技术。
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接触处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3、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其中信息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姿态校正、几何校正、增强处理、聚合分类。
4、遥感的分类:(P4)a.按遥感平台:地面、航空、航天、航宇b.按探测波段: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多波段c.按工作方式:主动、被动d.按应用领域:e.按传感器:地磁波、高光谱、声波、重力、磁力、地震波f.按照资料的记录方式: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5、遥感的特点:宏观性、时效性、综合性(概括性)、经济性、局限性6、遥感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a.瞬时信息的定性分析阶段(是什么)b.空间信息的定位分析阶段(在哪里)c.时间信息的趋势分析阶段(如何变化)d.环境信息的综合分析阶段(多源信息的复合) 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1、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与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构成了电磁波谱。
(波长由小到大):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微波、超短波、短波、中波、长波)。
a.辐射能量Q/W:以电磁波形式传播的能量b.辐射通量Φ:在单位时间内传送的辐射能量c.辐射强度I:在单位立体角、单位时间内,微小辐射源向某一方向辐射的能量d.辐射照度E: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接收的辐射能量e.辐射出射度Me: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辐射出的辐射能量f.辐射亮度Le:在单位立体角、单位时间,从外表的单位面积上辐射出的辐射能量4、绝对黑体:一个物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这个物体就是绝对黑体。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
遥感原理与应⽤期末复习《遥感原理与应⽤》复习内容遥感原理课程⼤纲 (1)第1章电磁波及电磁波谱 (1)§1.1 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物体的发射辐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地物的反射辐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遥感平台及运⾏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遥感平台的种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遥感原理及应用期末复习题
遥感原理及应用期末复习题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第一章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名词解释:1、遥感2、遥感技术3、电磁波4、电磁波谱5、绝对黑体6、绝对白体7、灰体8、绝对温度9、辐射温度10、光谱辐射通量密度11、大气窗口12、发射率13、热惯量 14、热容量 15、光谱反射率 16、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填空题: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____ 、____ 、____ 、____ 、 ____ 、____ 、 ____ 等组成。
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 ____ 和 ____ 的函数。
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 ____ 和 ____ 成正比关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 ____ 乘 ____ 是常数2897.8。
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 ____ 方向移动。
5、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____ μm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绝对黑体的①反射率等于1 ②反射率等于0 ③发射率等于1 ④发射率等于0。
2、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①反射率②发射率③物体温度一次方④物体温度二次方⑤物体温度三次方⑥物体温度四次方。
3、大气窗口是指①没有云的天空区域②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③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④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
4、大气瑞利散射①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②与波长的一次方成反比关系③与波长的二次方成正比关系④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⑤与波长的四次方成正比关系⑥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关系⑦与波长无关。
5、大气米氏散射①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②与波长的一次方成反比关系③与波长无关。
问答题:1、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组成?它们有哪些不同点,又有哪些共性?2、物体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多少?3、叙述沙土、植物和水的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
4、地物光谱反射率受哪些主要的因素影响?5、何为大气窗口?分析形成大气窗口的原因,并列出用于从空间对地面遥感的大气窗口的波长范围。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遥感原理与应用》复习题一、填空题1、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2、陆地卫星的轨道是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
SPOT 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
3、热红外影像上的阴影是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的,可分为和两种。
4、TM影像为专题制图仪获取的图像。
其在、、方面都比MSS图像有较大改进。
5、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
6、全球定位系统在3S技术中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和。
7、固体自扫描是用固定的探测元件,通过遥感平台的运动对目标地物进行扫描的一种成像方式。
目前常用的探测元件是,它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测元件。
8、按照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分类,遥感可以分为、、、、。
9、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总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
这种现象只有当大气中的分子或其他威力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会发生。
大气散射的三种情况是、、。
10、Landsat的轨道是同步轨道,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
二、名词解释1、多波段遥感2、维恩位移定律3、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4、大气窗口5、多源信息复合6、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7、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8、平滑与锐化9、多光谱变换10、监督分类11、遥感与遥感技术系统12、动遥感与被动遥感13、磁波与电磁波谱14、直摄影与倾斜摄影15、光机扫描成像与固体自扫描成像16、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17、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18、平滑与锐化19、影像变形与几何校正20、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三、简答题1、微波遥感的特点有哪些?2、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5、简要回答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的基本过程6、遥感识别地物的原理7、感根据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可分为哪几类?8、太阳辐射的光谱特性有哪些?9、美国陆地卫星MSS 的工作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绪论☐ 什么是遥感?广义上: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实际工作中,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范畴。
狭义上:遥感探测地物基本原理: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现代遥感:特指在航天平台上,利用多波段传感器,对地球进行探测、信息处理和应用的技术。
☐ 电磁波的传输过程☐ 遥感技术系统遥感技术系统是实现遥感目的的方法论、设备和技术的总称。
遥感技术系统主要有:①遥感平台系统②遥感仪器系统③数据传输和接收系统④用于地面波谱测试和获取定位观测数据的各种地面台站网;⑤数据处理系统。
⑥分析应用系统。
☐ 遥感应用过程1.问题声明(分析问题、假设建模、指定信息需求)2.数据收集(遥感、实地观测)3.数据分析(目视解译、数字图像处理、可视化分析、测试假设)4.信息表达(数据库、误差报告、统计分析、各类图件)☐ 遥感的发展趋势高分辨率、定量化、智能化、商业化第二章 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 电磁波、电磁波谱(可见光谱)遥感之所以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电磁波来判断地物目标和自然现象,是因为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特征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发射辐射特征。
电磁波是一种横波。
电磁波的几个性质:一般的光探测器或感光材料只对光强度有响应,因而只能感受到光波场的振幅信息,对相位信息则无响应。
干涉(interfere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的两列光/波相遇时,使某些地方振动始终加强(显得明亮),或者始终减弱(显得暗淡)的现象,叫光/波的干涉现象。
应用:雷达、InSAR衍射(diffraction )光的衍射(Diffraction )指光在传播路径中,遇到障碍物或小孔(狭缝)时,偏离直线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偏振(polarization )横波在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上,其振动矢量偏于某些方向的现象。
偏振在微波技术中称为“极化”,一般有四种极化方式:HH 、VV 、HV 、VH 。
应用:偏振摄影和雷达成像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 ) 发射(Emission ) 吸收(Absorption ) 散射(Scattering ) 反射(Reflection )电磁光谱:热辐射:物体受热后由于内部原子的复杂运动而对外发射出辐射并向四周传播,这种因热引起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并传递能量的过程称为热辐射。
☐发射率/比辐射率(据此对辐射源进行分类)发射率(emissivity):目标物体的辐射量与该物体同温度下的黑体辐射量之比。
(光谱辐射比ε)据此对辐射源进行分类:绝对黑体、灰体、选择性辐射体、理想反射体(绝对白体)☐黑体绝对黑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
普朗克(Planck)定律斯特藩-波尔兹曼(Stefan-Boltzmann)定律:用此公式概略推算出物体的总辐射能量或绝对温度。
应用:热红外遥感。
维恩位移定律:黑体的绝对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位移。
应用:选择遥感器最佳波段特性:曲线互不相交,温度越高,所有波长上的波谱辐射通量密度也越大。
在微波波段,黑体的微波辐射亮度与温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Radiant flux(辐射通量)、Radiant intensity(辐射强度/发光度)、Radiance(辐射亮度/辐射率)、Irradiance(辐射照度)、Radiant exitance/Radiant emittance(辐射出射度)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的辐射能量,也称辐射功率Φe(W)辐射强度/发光度:单位立体角的辐射能量Ie(W⋅sr−1)辐射亮度/辐射率:单位投影面积、单位立体角的辐射通量Le(W⋅sr−1⋅m−2)假定有一面源辐射,向外辐射的强度随辐射方向而不同,则在指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单位投影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即为辐射亮度。
辐射照度:入射到一个表面上的能量,也称入射通量密度Ee(W⋅m−2)辐射出射度:从一个表面上发射出的能量Me(W⋅m−2)☐辐射温度、亮度温度辐射温度: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或等效黑体温度。
由于一般物体都不是黑体,其发射率总是小于1的正数,故物体的辐射温度总是小于物体的实际温度,物体的发射率越小,其实际温度与辐射温度的偏离就越大。
亮度温度:若实际物体在某一波长下的光辐射度(即光谱辐射亮度)与绝对黑体在同一波长下的光谱辐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被称为实际物体在该波长下的亮度温度。
简称亮温,可以通过反解普朗克公式获得。
辐射温度与亮度温度的区别:辐射温度:所有波长的表征温度。
亮度温度:特定波长的表征温度。
在微波遥感中常用亮度温度,而在红外遥感中较多的用到辐射温度。
☐太阳辐射光谱的特点1.太阳光谱是连续的;大气上界的辐射特性与黑体基本一致。
2.紫外到中红外波段区间能量集中、稳定;遥感主要利用可见光、红外波段等稳定辐射,太阳活动对其没有太大的影响。
3.海平面处的太阳辐射照度分布曲线与大气层外的曲线有很大不同,这主要是地球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造成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主要有哪些?瑞利散射:主要由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如N2,CO2,O3和O2分子等引起的。
米氏散射:主要由大气中的微粒,如烟、尘埃、小水滴及气溶胶等引起。
无选择性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即对发生无选择性散射的波段,任何波长的散射强度都相同。
由于云雾中水滴直径比可见光波长大很多,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云都是白色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影响自然现象:瑞利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因此,波长更短的紫光、蓝光比波长更长的黄光尤其是红光散射更强。
结果,使天空呈淡蓝色。
实际上是所有可见光经过散射混合的结果,主要是蓝光和绿光。
当我们凝视太阳的时候,没有发生散射的波长较长的红光和黄光直接可见,因此,太阳呈微黄色。
☐程辐射大气程辐射:从高空对地面进行探测的传感器,入射进来的除了有地表反射光和地表热辐射的光以外,还包含有在传感器视场内的大气的散射光。
这种大气散射光称为大气程辐射。
由气体分子和气溶胶的散射光组成的,它们的光谱特性反映了大气的状态。
☐大气窗口0.30~1.15μm大气窗口:这个窗口包括全部可见光波段、部分紫外波段和部分近红外波段,是遥感技术应用最主要的窗口之一。
1.3~2.5μm近红外窗口。
3.5~5.0μm中红外窗口。
8~14μm热红外窗口:透射率为80%左右,属于地物的发射波谱。
1.0mm~1m微波窗口。
☐地物的三种反射类型镜面反射(Specular reflection):当入射能量全部或几乎全部按相反方向反射,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称为镜面反射漫反射(Diffuse reflection):当入射能量在所有方向均匀反射,即入射能量以入射点为中心,在整个半球空间内向四周各向同性的反射能量的现象,称为漫反射。
朗伯体:一个完全的漫射体称为朗伯体(Lambertian)。
从任何角度观察朗伯体表面,其辐射亮度都相同。
判断:若表面相对于入射波长是粗糙的,即当入射波长比地表高度小或比地表组成物质粒度小时,则表面发生漫反射方向反射(Directional reflection):反射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即方向反射。
镜面反射可认为是方向反射的一个特例。
☐植被、水、土壤的光谱特性(会画、会描述)植被光谱特性1.蓝、红波段为吸收带2.绿波段为弱反射带3.近红外波段有强反射带,但含水量造成反射吸收植被光谱特征:可见光波段(0.4~0.76μm):0.55μm(绿光)处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两侧0.45μm(蓝)和0.67μm(红)则有两中红外波段(1.3~2.5μm ):受绿色植被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下降,特别以1.45μm 、1.95μm 和2.7μm 为中心形成水的吸收谷。
水体光谱特性:蓝、绿波段为反射带近、中红外波段为完全吸收带水体的反射主要在蓝、绿波段,其它波段的吸收都很强,特别到了近红外波段,吸收就更强。
因此,在遥感影像上,特别是近红外影像上,水体呈黑色。
但当水体中含有其它物质时,反射光谱曲线会发生变化。
水中含泥沙时,由于泥沙的散射,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会增加,峰值出现在黄红区。
水中含叶绿素时,近红外波段明显抬升。
土壤光谱特性: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
通常,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此外,土壤类型和肥力也会对反射率产生影响。
由于土壤反射光谱曲线呈比较平滑的特征,所以在遥感影像的不同光谱波段上,土壤的亮度区别不明显。
第三章 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 遥感平台的分类(按高度、应用分)m m km km km km km km km 500km km k ⎧⎪⎨⎪⎩⎧⎧⎨⎪⎩⎪⎪⎧⎨⎪⎪⎨⎪⎪⎪⎩⎩⎧⎪⎧⎨⎨⎪⎩⎩高塔(<300)地面遥感车船(<30)观测架(几米)漂浮气球(<50)气球系留气球(<5)航空遥感高空飞机(>15)飞机中空飞机(915)低空飞机(<9)地球同步卫星(36000)轨道卫星长寿命(5001000)太阳同步卫星短寿命(150)航天遥感载人飞船(<500)航天飞机(<300m km ⎧⎪⎪⎪⎪⎨⎪⎪⎪⎪⎩)探空火箭(100650) ☐ Landsat 、 SPOT 、 CBERS 、MODIS 系列卫星(轨道类型、回访周期、传感器、相幅大小、波段数、分辨率、系列星发射历史)☐ 陆地卫星的轨道特点☐ 常见的米/亚米级卫星及其空间分辨率第四章 遥感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 主动遥感、被动遥感主动遥感:先由探测器向目标物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目标物的回射。
被动遥感:不由探测器向目标物发射电磁波,只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天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 掸扫式(Whiskbroom )、推扫式(Pushbroom scanner )成像各自的特点对像元摄像时间短,进一步提高光谱分辨率和辐射灵敏度就比较困难。
推扫式特点是:空间扫描由器件的固体扫描完成,像元的摄像时间长,这样系统的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均可以得到提高;在可见光波段,由于CCD元件材料技术成熟,集成度高,光谱分辨率可以提高到1-2nm量级。
☐瞬时视场角(Instanteneous Field Of View,IFOV)☐空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成像光谱仪☐雷达、雷达成像仪的工作原理及特点雷达的工作原理:发射机产生脉冲信号,由转换开关控制,经天线向观测地区发射;地物反射脉冲信号,也由转换开关控制进入接收机,接收的信号在显示器上显示,或记录在磁带上。
雷达发射机产生足够的电磁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传送给天线。
天线将这些电磁能量辐射至大气中,集中在某一个很窄的方向上形成波束,向前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