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电疗法

合集下载

中频电疗法治疗原理

中频电疗法治疗原理

中频电疗法治疗原理中频电疗法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各种疼痛和炎症。

该治疗方法基于对中频电流的应用,通过改变细胞和组织的生物电特性,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中频电疗法的治疗原理涉及电流的作用机制、生物电流传导和影响等方面。

中频电疗法主要通过两个机制产生治疗效果:神经调节和生物电效应。

首先是神经调节机制。

中频电疗法通过刺激神经传导,改变神经元的传导和兴奋性,从而产生镇痛效果。

电疗作用于神经纤维上的感觉神经末梢,通过改变神经传导速度和兴奋性,降低疼痛感知的传递。

电疗还能影响脊髓效应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和自律神经系统,调节机体的神经内分泌、自主神经系统等,达到镇痛和抗炎的目的。

其次是生物电效应机制。

中频电疗法的电流传导路径主要是通过体表的组织,包括皮肤、神经、肌肉、血管等。

在电流通过组织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物电效应。

这些生物电效应包括电场效应、电流效应和热效应等。

电场效应是指电疗电流通过组织时,产生的电场对细胞的影响。

电疗电场能够改变细胞内外的离子分布,从而影响细胞的代谢和功能活动。

电流效应主要体现在电疗电流通过组织时,对细胞膜的刺激。

刺激细胞膜可以改变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增加细胞的通透性,促进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热效应是指电疗电流通过组织时,产生的热量对组织的影响。

电疗电流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的营养供应和代谢排泄,从而加速组织的修复和恢复。

中频电疗法的治疗原理还涉及电流的频率和幅度选择。

治疗中通常选择适宜的频率和幅度,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中频范围内,电疗电流的频率一般为1-100KHz,幅度一般为5-400mA。

不同频率和幅度的电疗电流作用于人体组织时,会产生不同的生物效应。

较低频率的电疗电流主要通过神经传导产生镇痛效果,而较高频率的电疗电流则更多地通过细胞膜刺激和物理效应,促进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中频电疗法是一种利用中频电流作用于人体组织,改变细胞和组织的生物电特性,从而产生镇痛和抗炎效果的物理治疗方法。

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

谢谢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音频电流作用于 神经节段或反射区,可以促进汗腺、 乳腺分泌,增进食欲,降低血压,对 自主神经及高级神经活动,具有调节 作用。 增强细胞膜通透性和药物透入:通过 生物实验证明,音频电流可提高活性 生物膜的通透性,使药物分子因浓度 梯度而扩散透过生物膜。
音频电流的治疗技术和方法
中频电疗法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 厉苏苏
基本知识




定义:应用频率为1-100KHz的电流进行疾病 治疗方法称为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流无电解作用 组织电阻明显降低 对运动神经的综合效应 对感觉神经的作用 对局部血液循环的影响 对生物膜通透性的作用
音频电疗法

应用1000-20000Hz等幅正弦电流 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音频电疗法。
音频电流的治疗作用

止痛作用:音频电流作用后的镇痛 作用比较明显,治疗后痛阈明显上 升,但其镇痛效果不如脉冲中频电 流,而且持续时间不长。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音频电流具有 调节或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因 而有消炎,消肿,镇痛,促进血管 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软化疤痕和可松解粘连:音频电流 刺激瘢痕或粘连组织,使之产生震 动,得到松解及软化之效应。 消散慢性炎症及硬结:对慢性炎症, 炎症机化,外伤后瘀血,血肿等均 具有促进吸收,消散,软化作用。
干扰电疗法的治疗作用


镇痛:干扰电流可以抑制感觉神经, 镇痛作用明显。治疗后痛阈升高。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干扰电流具有 明显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且持续时间长。干扰电流作用于颈、 腰交感神经节处,可以引起相应肢 体皮肤温度升高,血液循环加强, 因此可加快对渗出、水肿和血肿的 吸收。

中频电疗法讲解培训课件

中频电疗法讲解培训课件
目前,中频电疗法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
中频电疗法的历史与发展
02
中频电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中频电疗法的适应症
中频电疗法可以刺激身体产生内啡肽,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缓解疼痛
促进血液循环
松解粘连
促进伤口愈合
中频电疗法能够刺激血管舒张,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患者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相关指标有明显改善。
患者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相关指标有一定改善。
患者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相关指标无改善。
中频电疗法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治疗过程中患者感到皮肤刺激,可适当调整电流强度。
皮肤刺激
治疗过程中患者感到肌肉疲劳,可适当休息后再继续治疗。
肌肉疲劳
治疗过程中患者感到头痛,可适当减低电流强度或休息片刻。
中频电疗法可以刺激组织代谢,松解粘连,改善组织状态。
中频电疗法能够刺激组织生长,加速伤口愈合。

中频电疗法的禁忌症
中频电疗法会刺激恶性肿瘤生长,加重病情。
恶性肿瘤
中频电疗法可能会引起炎症扩散,加重急性炎症病情。
急性炎症
中频电疗法可能会诱发出血,加重出血倾向。
出血倾向
金属异物可能会在电疗过程中产生火花,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中频电疗法具有刺激作用较深、无电解作用等特点。
中频电疗法的定义和特点
中频电疗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中频电流对神经、肌肉等组织产生刺激作用,从而达到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等治疗目的。
中频电流的刺激作用能够缓解肌肉紧张、舒缓神经系统、促进局部代谢等。
中频电疗法的基本原理
中频电疗法起源于20世纪初,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中频电疗法》课件

《中频电疗法》课件

中频电疗法的作用原理
中频电疗法通过刺激神经和肌肉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减轻疼痛, 恢复功能,促进组织修复。
中频电疗法适用的病症
1 慢性疼痛
如颈肩腰腿痛,关节炎等。
3 肌肉骨骼疾病
如肌肉损伤,骨折等。
2 神经系统疾病
如帕金森病,中风后遗症等。
4 康复治疗
如手术后恢复,运动伤害康复等。ຫໍສະໝຸດ 中频电疗法的分类和技术特点
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高频中频电疗法、单相中 频电疗法和双相中频电疗法。
技术特点
中频电疗法具有渗透深度大、疗效显著、 副作用小等特点。
中频电疗法的治疗效果
1 疼痛缓解
通过刺激神经传导,减轻疼痛感。
3 促进康复
加速康复过程,提高康复效果。
2 恢复功能
促进肌肉组织修复,恢复正常功能。
中频电疗法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
1 安全性
中频电疗法通常安全可靠,但仍需注意用量和频率控制。
2 注意事项
特殊人群(如孕妇、心脏病患者)和感染部位应慎用,遵循医生指导。
中频电疗法的疗程和治疗频率
1 疗程
中频电疗法的疗程根据病情和治疗目的而定,通常为多次疗程。
2 治疗频率
治疗频率根据疾病和个体情况而定,通常为每周2-3次。
《中频电疗法》PPT课件
中频电疗法为一种物理治疗技术,利用特定频率的电流刺激患者体内组织, 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什么是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是一种利用中等频率的电流刺激患者体内组织的物理治疗技术,以达到治疗疾病和缓 解症状的目的。
中频电疗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中频电疗法起源于20世纪初,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如今成为临床常用的 物理治疗技术之一。

中频电疗法的实训报告

中频电疗法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中频电疗法是一种利用中频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它具有非侵入性、无痛苦、疗效显著等特点。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中频电疗法在康复医学、疼痛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掌握中频电疗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我们开展了为期两周的中频电疗法实训。

二、实训目的1. 了解中频电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2. 掌握中频电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3. 学会中频电疗法的操作方法,包括电极放置、电流调节、治疗时间等;4. 培养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三、实训内容1. 中频电疗法基本原理中频电疗法是利用中频电流对人体进行治疗的方法。

中频电流的频率一般在1kHz~100kHz之间,其电流强度较低,对人体组织无损伤。

中频电流具有以下作用:(1)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2)消除炎症,减轻疼痛;(3)改善神经功能,促进神经传导;(4)调节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

2. 中频电疗法适应症中频电疗法适用于以下疾病:(1)慢性疼痛: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2)神经损伤:如周围神经损伤、神经炎等;(3)肌肉、关节疾病:如肌肉劳损、肌腱炎、关节滑膜炎等;(4)慢性炎症:如慢性盆腔炎、慢性前列腺炎等。

3. 中频电疗法禁忌症中频电疗法禁忌症如下:(1)心脏起搏器患者;(2)严重心脏病患者;(3)恶性肿瘤患者;(4)局部皮肤破损、感染等。

4. 中频电疗法操作方法(1)电极放置:根据治疗部位和疾病选择合适的电极,将电极放置于治疗部位,确保电极与皮肤紧密接触;(2)电流调节:根据患者感受和医生指导,逐渐调节电流强度,直至患者感到舒适;(3)治疗时间:一般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每日1~2次,具体时间根据病情和医生指导确定。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实训前,我们了解了中频电疗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熟悉了各种电极的用途和特点,并准备了必要的器材。

2. 实训操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按照操作流程,对患者进行了中频电疗法治疗。

电脑中频电疗法

电脑中频电疗法

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特点
中频电流具有刺激深层肌肉、缓 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 且相对于低频电流,中频电流的 刺激更为温和,舒适度更高。
历史与发展
历史
电脑中频电疗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 代,最初为人工调制的中频电流,随 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逐渐发展为电 脑控制的中频电疗法。
发展
电脑中频电疗法在不断发展过程中, 逐步完善了治疗参数的调制与控制, 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电脑中频电疗法
目录
• 电脑中频电疗法简介 • 电脑中频电疗法的工作原理 • 电脑中频电疗法的治疗方式 • 电脑中频电疗法的临床应用 • 电脑中频电疗法的疗效评价 • 电脑中频电疗法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电脑中频电疗法简介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电脑中频电疗法是一种物理治疗 方法,通过中频电流刺激人体以 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 肌肉紧张等症状。
病例二
患者女性,45岁,因腰椎间盘突出接受电脑中频电疗法治疗 。经过1个月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腰部活动度改善, 直腿抬高试验阴性。随访6个月无复发。医生评价为有效。
06 电脑中频电疗法的未来发 展与展望
新技术与新仪器的发展
智能控制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 现电脑中频电疗法的个性化治疗
患者根据自身症状和功能的改 善情况进行评价。
医生评价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 果进行评价。
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 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指标进行评 价。
随访评价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长 期疗效和复发情况。
疗效评价实例
病例一
患者男性,50岁,因颈椎病接受电脑中频电疗法治疗。经过 10次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颈部活动度增加,肌力恢 复正常,随访3个月无复发。医生评价为显效。

中频电疗法讲解培训

中频电疗法讲解培训

中频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中频电流的治疗机制
中频电流可以刺激肌肉收缩,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从而改善肌肉功能。
刺激肌肉收缩
中频电流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从而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代谢。
促进血液循环
中频电流可以缓解疼痛,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血液循环、降低神经兴奋性等有关。
缓解疼痛
中频电流可以缓解肌肉痉挛,从而改善肌肉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刺激肌肉收缩、降低神经兴奋性等有关。
中频电疗法治疗效果
01
缓解疼痛
中频电疗法可以刺激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不适感。
02
放松肌肉
中频电疗法可引起肌肉收缩和放松的交替,使肌肉得到放松和恢复。
疼痛评分
肌肉张力和痉挛状态评估
功能状态评估
治疗效果的评估方法
疗效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中频电疗法安全与质量控制
06
中频电疗法安全性保障
中频电疗法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中频电疗法在康复医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对于运动损伤康复和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总结词
中频电疗法可以刺激肌肉收缩,改善肌肉力量和耐力,减轻肌肉萎缩和疲劳。同时,中频电疗法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状态,有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和功能恢复。
操作技巧
治疗技术的分类及操作技巧
适应症
中频电疗法适用于多种疼痛和肌肉骨骼疾病的辅助治疗,如腰痛、颈椎病、关节炎等。
禁忌症
对于有金属植入物、心脑血管疾病、高热、出血倾向等的患者,不宜使用中频电疗法。
治疗技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中频电疗法效果及评估
05
03
改善局部代谢
中频电疗法可促进局部组织代谢,缓解炎症反应,改善组织功能。

中频电疗法内容

中频电疗法内容

中频电疗法一般包括干扰电疗法、等幅中频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音频电疗法、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等。

1、干扰电疗法:可以通过两种不同频率的正弦电流,交叉输入人体内,产生低频调制的脉冲电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2、等幅中频电疗法:是利用频率为1-20KHZ的等幅正弦电流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

3、调制中频电疗法:可以通过中频电流改善术后粘连、瘢痕、皮下组织血肿、肌腱炎等病症。

4、音频电疗法:是指利用音频进行的一种电疗方法,具有消肿、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能够促进结缔组织纤维吸收,软化瘢痕。

5、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使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通过皮肤或伤口导入体内进行治疗,能够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改善关节疼痛或神经疼痛的症状。

在平时生活中,建议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如果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入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中频电疗法ppt课件

中频电疗法ppt课件

调制中频 电疗法
• 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 • 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
低中频 电混合疗法
• 音乐电疗法 • 波动电疗法
1.能克服组织电阻,与低频相比,能作用到 更深的组织
人体组织对不 同频率电流的电阻 不同,对低频电的 电阻较高,随着电 流频率的增高,人 体的电阻逐渐下降。
人体电阻
电流频率
2.双向无电解作用
电流特点:具有典型的中频电流的物理特 性,幅度、频率恒定不变,波形成正弦波 形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营养,促 进组织再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镇痛作用
消肿作用
软化瘢痕、松解粘连的作用
消炎散结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提高细胞膜通透性,促使药物 透入人体
音频电叠加直流电药物离子导 入的治疗作用
1.仪器设备:音频电疗机输出的电流多为
(4)选择适合的电极、衬垫放置治疗部位上,尽 量使病灶位于两电极中间;电极和夹子不可接触 皮肤,以免电击灼伤;务必使电极、衬垫与皮肤 均匀接触。 治疗机
病灶
(5)禁止在心前区及其附近治疗;心脏病患者, 电流不宜过强,如有不良反映立即停止治疗;孕 妇忌用于下腹部、腰骶部及邻近部位治疗;佩戴 心脏起搏器者不得进行中频电治疗。
治疗时玻璃电极与 人体皮肤或体腔粘膜接触。 发生火花放电时有热感, 无局部达松伐电疗的刺痛 不适感。
(一)治疗作用
人体接受火花放电的刺激和电磁振荡 作用后,神经兴奋性降低,血管淋巴管扩 张,组织的代谢过程和营养状况改善,因 而有止痛、止痒、解痉、消炎作用。
超音频电疗机,电压3~5kV,功率10W, 输出电流频率22kHz。
“内生”的低频调制中频电流具有低频 电与中频电的双重治疗作用
电流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可以避免机 体产生适应性

等幅中频电疗法名词解释

等幅中频电疗法名词解释

等幅中频电疗法名词解释
等幅中频电疗法是一种物理疗法,也被称为中频电疗法或中频
电疗。

它是利用中频电流通过电极传导到人体组织中,以达到治疗
和缓解疼痛的目的。

在等幅中频电疗法中,中频电流的频率通常在1kHz到10kHz之间,这个频率范围被认为对于人体组织的刺激效果较好。

电流的幅
度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稳定,不会有明显的波动,因此称为等幅中频
电疗法。

中频电疗通过电流的刺激作用,可以产生多种生理效应。

它可
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局部组织的氧气和营养供应,有助于组织修
复和康复。

此外,等幅中频电疗法还可以刺激神经系统,改变神经
传导,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疼痛症状。

在临床应用中,等幅中频电疗法常用于各种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如肌肉骨骼疼痛、关节疼痛、神经痛等。

它可以作为独立的治疗手段,也可以与其他物理疗法或药物治疗相结合,以提高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等幅中频电疗法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电
流的强度和治疗时间,以免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在接受等幅中频电疗法治疗之前,应咨询专业医生或理疗师的建议,并按照其指导进行治疗。

中频电疗法讲解培训课件

中频电疗法讲解培训课件
详细描述
中频电疗法与高频电疗法比较
总结词
中频电疗法与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在作用机理和效果上存在差异。
详细描述
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物理因子治疗、按摩、瑜伽等,它们的作用机理和效果各不相同。中频电疗法与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疗效显著等优点,而且一般不会引起不适和过敏反应等副作用。
xx年xx月xx日
中频电疗法讲解培训课件
目录
contents
中频电疗法概述中频电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中频电疗设备与治疗方法中频电疗法与传统疗法的比较中频电疗法的临床应用与效果中频电疗法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中频电疗法概述
01
1
中频电疗法的定义和特点
2
3
中频电疗法是一种应用中频电流(1000-5000Hz)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中频电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02
中频电疗法的适应症
如慢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疼、颈椎病等。
慢性炎症
神经炎
肌肉萎缩
慢性溃疡
如神经痛、神经炎、神经麻痹等。
如肌肉萎缩、肌肉乏力、肌肉瘫痪等。
如慢性皮肤溃疡、糖尿病足溃疡等。
中频电疗法的禁忌症
中频电流会加速炎症反应,加重急性炎症。
急性炎症
中频电流会加速血液流动,增加出血风险。
中频电疗法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
中频电疗法在医疗、康复、保健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要点三
医疗领域
中频电疗法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如术后疼痛缓解、慢性疾病辅助治疗、癌症镇痛等。
要点一
要点二
康复领域
中频电疗法在康复领域的应用将更加注重功能恢复和精神心理方面的康复。
保健领域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中频电疗法在保健领域的应用将逐渐增多,如缓解疲劳、改善睡眠等。

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将频率1~100KHz的脉冲电流称作电流称作中频电流,用中频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叫做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包括等幅中频电疗法、低频调制中频电疗法、干扰电疗法、音乐电疗法等。

1.目的1.1.促进血液循环、小燕止痛1.2.兴奋神经肌肉1.3.软化瘢痕松解粘连2.适应症2.1.各种扭挫伤、肌筋膜炎、各种神经炎、颈腰椎病、各种关节损伤与疾病等;2.2.兴奋神经机头:废用性肌萎缩、尿潴留、中枢神经核周围神经伤病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等;2.3.瘢痕与挛缩、浸润硬化与粘连、血肿机化、血栓性静脉炎、乳腺增生等。

3.禁忌症急性化脓性炎症、出血倾向、恶化肿瘤血栓性静脉瘤、活动性肺结核、置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局部金属异物、心区、孕妇下腹部,对电流不能耐受者。

4.设备与用具根据治疗需要选择具有相关波形和参数的中频电疗机,包括等幅中频电疗仪、调制中频电疗仪、电脑中频治疗仪、音乐电疗仪等;仪器有相应的电极、衬垫、导线、耳机、磁带等配件。

5.操作流程:5.1.开关电源,输出旋钮应在零位,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施治部位,冬季应注意保暖;5.2.选好电极、衬垫,确定放置方法,先将衬垫用水浸湿,金属板极不可直接接触患者皮肤;5.3.缓慢增加电流,至患者最大耐受量位止;5.4.治疗中根据患者适应程度,可逐渐增减电流强度,至患者耐受量;5.5.治疗完毕,缓慢将电流降至零,关闭电源,取下电极板,整理好设备,摆放整齐,擦拭干净,备用。

6.注意事项6.1.治疗前应检查机器、电极、衬垫、导线是否完好,是否能够正常运行。

6.2.电极板应均匀接触皮肤。

6.3.两电极间无电阻时不可相碰,以防短路。

6.4.对烧伤疤痕,电极板可放置在瘢痕两侧。

6.5.对治疗部位有皮肤破损,应避开或处理后进行治疗。

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1 】中频电疗法是采取等幅中频电疗仪(音频电疗仪)或有“音频”处方的电脑中频电疗仪,应能输出2~10KHz等幅正弦电流.电极为铅片.铜片或导电橡胶.衬垫由2~3层绒布制成.中频电疗法的生物学效应:1.中频电流易于经由过程人体,所能达到的组织深度较深.2.无电解感化,中频交换电感化于人体时,在电流的每一个周期内,人体组织内的离子都向不合偏神往返移动,不克不及移到电极下引起电解,电极下没有酸碱产品产生,是以,患者皮肤上不会受到看法产品刺激.有的患者在中频电疗后消失组织毁伤,不是因电解所致的电烧伤,而可能因为电流过大.电极衬垫不服或皮肤破损而致电流密集于局部产生的热烫伤.3.镇痛感化,中频电流对感到神经没有强烈刺激而其镇痛感化较显著.剂量在感到阈以上的中频电感化于人体时,电极下只有稍微的振颤感,电流强度增大时只有针刺感,无显著不适和痛苦悲伤,中断通电时针刺感逐渐削弱,强度大的中频电流刺激引起肌肉压缩时的感到舒适,无痛苦悲伤感.4、改良局部血液轮回,局部凋谢的毛细血管数多,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均有增长,局部血液轮回改良,加强组织养分和代谢,可使水肿消失,致痛物资和炎症产品排出.5、进步生物膜的通透性,扩展细胞间隙或组织间隙,从而促使养分物资和代谢产品的流畅,有松解粘连.软化组织的感化.6、可以高兴四周活动神经,引起较强肌肉压缩,也可以引起腻滑肌压缩.顺应症:瘢痕.术后粘连.炎症后侵润硬化.打针后血肿机化.腱鞘炎.肌纤维组织炎.关节炎,肩关节四周炎,神经痛等等.禁忌症:恶性肿瘤.急性炎症.出血偏向.局部金属异物.植有心脏起博器.心区.妊妇下腹部等.操纵办法:将电极和温水侵湿的衬垫对置或并置于治疗部位,治疗电流以患者有麻.颤.刺感为度.留意事项:电极片衬套采取吸水性强的纯棉布,厚度为两层,湿度以不滴水为合适,留意治疗时患者不克不及移动或变换体位,保持衬布和皮肤接触慎密,患者不克不及接触机械和接地的金属物;脑血管不测患者常伴随感到障碍,是以透热剂量不宜开得太大,以免引起烫伤,并留意不雅察电极片放置部位的皮肤状态,若有平常实时处理.治疗时随时不雅察患者,有平常主诉如:心慌.胸闷或面色.脉搏.血压平常等应暂停治疗并留意不雅察,须要时陈述大夫处理.。

中频电疗法名词解释

中频电疗法名词解释

中频电疗法名词解释
中频电疗法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利用中频电流作用于人体组织,以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以下是中频电疗法的常见名词解释:
1. 中频电流:频率介于1 kHz-100 kHz之间的电流,是中频电疗法的主要治疗手段。

2. 电极:将电流输入到人体中的装置,通常使用贴片电极和导电性接触剂。

3. 电位差:两个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势差,是产生电流的基础。

4. 脉冲宽度:电流脉冲的宽度,通常用来调节电流的强度和频率。

5. 疗程:治疗中频电疗法的时间和频率,通常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疗效。

6. 强度:电流的大小,决定了中频电疗法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7. 频率:电流脉冲的速度,不同频率的中频电疗法治疗的疾病和效果也有所区别。

8. 模式:中频电疗法的治疗方式,包括连续波、脉冲波、爆发波等。

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
(medium frequency electrotheraphy)
中频电疗法定义
• 应用脉冲频率为1kHz ~100kHz的电流治疗 疾病的方法,称为中频电疗法 • 脉冲频率即为单位时间内在放电间隙上发 生有效放电的次数 • 低于1kHz存在周期同步原则,高于1kHz后 低于绝对兴奋反应
• 火花放电的刺激及电磁振荡作用,使神经兴奋性 降低,血管淋巴管扩张,代谢及营养改善,产生 止痛、止痒、解痉、消炎作用
动态干扰电与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
• 予以6s的三角波调制中频电流,产生一个周期6s 的缓慢低幅度变化,各组强弱变化交替或同时
谢谢
对人体的作用及特点
• 1.阻抗明显下降
• 2.无电解作用
• 3.对神经肌肉产生的作用
• 4.对感觉神经的作用
• 5.对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 6.对生物膜通透性的作用
1.阻抗明显下降
容抗
电流 频率
电容 量
细胞 膜
细胞 外液
细胞 内液
中 频 电 流 较 大 , 同 时 也 能 达 到 组 织 的 更 深 层
疗程 1/日
干扰电疗法
• 又称交叉电流疗法 • 两路频率 1:4kHz 2:4kHz±100Hz • 四个电极交叉输入人体,在体内交叉电流 形成干扰场。
干扰电疗法
• 基本原理 • f1i=4.1kHz • f2i=4kHz
• • • • • i1+i2=f1i+2i =(4.1kHz+4kHz)/2=4050Hz 幅度变化频率 I1-i2=100Hz 固频率与扫频
• 3)植物神经作用
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 拟迷走效应
• 4)肌肉收缩作用
中频电疗法的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禁忌症 急性感染性疾病、肿瘤、出血性疾病 严重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 局部有金属异物、心区、孕妇腰腹部,带有心脏 起博器者。
3.注意事项
(1)中频电疗机应与高频电疗机分设于两室,至 少应将两者的电路分开,以免中频电疗机的工作 受高频电磁波的干扰影响。
电脑控制中频电疗机
高频电疗机
(2)使用前检查治疗机是否能正常工作,电极、 导线是否完好,导线插头、导线夹是否牢固。

电流特点:具有典型的中频电流的物理特 性,幅度、频率恒定不变,波形成正弦波 形
(二)治疗技术

1.仪器设备:音频电疗机输出的电流多为
2000Hz,或为2000Hz、4000Hz两种频率,少数为 2000~8000Hz。多数治疗机为塑胶的电极。

2.操作方法
(1)单纯音频电疗法:最常用,操作方法简单
2.操作方法
(1)对置法:两 个星状电极及其导线 在治疗部位的上下或 两侧反方向放置。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 法通常采用对置法, 电流作用较深。
(2)并置法:两个
星状电极及其导线在治 疗部 位表面同方向放置。
并置法作用表浅, 较少采用。治疗时应注 意使星状电极的各个小 极均与皮肤接触良好, 以使三路电流都能充分 进入人体。
(五)临床应用 1.适应证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的临床应用范 围与传统干扰电疗法相同,其疗效优于传统 干扰电疗法。 2.禁忌证 同传统干扰电疗法
第四节
调制中频电疗法
动态干扰电对人体的作用于传统干扰电相同, 但因电流强度不断发生节律性动态变化,机体组 织不易产生适应性,并能使深部组织获得更加均 匀的作用强度,有助于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动态干扰电疗法的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范围 与传统干扰电疗法相同
三、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
是在传统干扰电疗法与动态干扰电疗 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治疗时将 三路在三维空间流动的5000Hz交流电互相 叠加交叉输入人体。
病灶
(5)禁止在心前区及其附近治疗;心脏病患者, 电流不宜过强,如有不良反映立即停止治疗;孕 妇忌用于下腹部、腰骶部及邻近部位治疗;佩戴 心脏起搏器者不得进行中频电治疗。
(6)治疗电流量的调节应根据治疗的要求和患者 的感觉,一般以感觉阈或运动阈为准。瘢痕部位 浅感觉或血液循环不佳的部位治疗时,电流强度 的调节不应以患者的感觉为准。
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 应用频率1000~100000Hz的脉冲电 流治疗疾病的方法。 2000~8000Hz 最常用
一、中频电疗法的分类
二、中频电对人体作用的特点
1.能克服组织电阻,与低频相比,能作用到 更深的组织
人体组织对不 同频率电流的电阻 不同,对低频电的 电阻较高,随着电 流频率的增高,人 体的电阻逐渐下降。
① 电极仪
220v 电压
②将电极用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包好,在损害部位 的上下两端或两侧并固定
③打开电源,缓慢调节电流输出强度,同时观察患 者反应,直至到患者能耐受舒适为宜。 ④治疗持续20~30min,每日1~2次,10次为1疗程。 治疗结束,将电流调至“0”,关闭开关,取下电 极。
(2)音频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二、动态干扰电 概念:是在静态干扰电流的基础上使中频
电流的幅度被波宽为6s的三角波所调制, 发生一个周期为6s的缓慢的低幅度变化。

波宽6s
两组电流的输出强度发生周期为6s的节律性 的交替变化,甲组电流增强时乙组电流减弱,6s 后反之,乙组电流增强时甲组电流减弱,如此反 复循环,因而称之为动态干扰电。
伐电疗法,(局部共鸣火花 电疗法)以高电压、弱电流、 火花放电的方式进行治疗。
治疗时玻璃电极与人体 皮肤或体腔粘膜接触。发生 火花放电时有热感,无局部 达松伐电疗的刺痛不适感。
36(一Biblioteka 治疗作用人体接受火花放电的刺激和电磁振荡
作用后,神经兴奋性降低,血管淋巴管扩
张,组织的代谢过程和营养状况改善,因
3.消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中频电作用后局 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 善,组织水肿减轻, 炎症产物的吸收和排 除加速,局部组织的 营养和代谢增强,免 疫防御功能提高
12
4.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中频电刺激能扩大细胞与组织的间隙, 使粘连的结缔组织纤维、肌纤维、神经纤 维等活动而后得到分离
5.其他作用
干扰电、调制中频电等电流含有低频成分 刺激运动神经和肌肉引起正常骨骼肌和失神 经肌肉收缩、锻炼肌肉、防止肌肉萎缩 提高平滑肌张力、引起平滑肌收缩和调整自 主神经功能的作用。
适应症:放射线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牙 周病以及一些代谢疾病,下肢闭塞性动脉硬 化症,骨关节病。
禁忌症:同音频电疗法。
骨关节病是一种 由于关节软 骨退行性 变引起的关节疼痛和 关节功能障碍的中老 年常见疾病。 音频电磁场疗法 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 缓解肌肉紧张,减轻 疼痛等症状。
三、超音频电疗法 治疗方式类似局部达松
(三)治疗作用 立体动态干扰电的治疗作用与传统干扰 电流相仿。 因其强度和刺激部位大于传统干扰电, 并且有较大的动态变化,刺激的形式不同 于传统干扰电,其治疗作用强于传统干扰 电疗法。
(四)治疗技术
1.仪器设备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采用
星状电极,每个星状电极上,有排列成三角形的3 个小电极。每对电极相应方向的3对小电极,分成 为3组,每组两个小电极,连接治疗仪的一路输出, 3对小电极可同时输出三路电流。
(一)作用原理
音频电磁场作用于动物与人体,可以引 起细胞水平的谐振而达到镇痛、促进血液循 环、提高肌肉工作能力、改善骨与软骨的营 养、增加关节活动度、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
(二)治疗技术
音频电磁场疗法采用线圈场法进行治疗。 治疗时使病灶局部处于通过音频电流的线圈 所产生的交变磁场中。
3.临床应用
3.操作程序
(1)选择适当电极,衬垫用温水浸湿。 (2)检查2组输出是否处在“零”位,差频数 值显示开关是否在显示位置上。 (3)先开电源开关,后放电极,如差频治疗仪 显示屏不亮,应重新开一次差频数值显示开关。
(4)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按要求选择并固 定电极。 (5)选用适合差频,缓缓调节电流输出钮。 (6)治疗后将电流输出钮调至“零”位,取下电 极,分开放置(使之不接触)
同。
肩部抽吸法
(3)干扰运动刺激疗法:电极的放置以使尽可能 大的电流沿着肌纤维的走行方向通过肌肉为原则。 进行增强肌力的治疗时可用较大电流。为了 避免损伤,应适当控制电流的强度。肌痉挛时所 采用的电流强度应较小。
(4)干扰电超声联合疗法:操作方法与干扰电、 超声疗法相同。声头下需使用能导电的耦合剂。 干扰电流采用耐受量,超声强度采用0.5W/cm², 每次治10~15分钟。
(7)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有无副作用,如有头晕、 头痛、胸闷、嗜睡等症状发生,应及时调节电流 强度或停止治疗。 (8)治疗时电极板要充分和皮肤接触,使电极下 电流均匀分布。如在治疗中患者感到电极下疼痛 时应立即终止治疗。
二、音频电磁场疗法 概念:以2~20kHz电流所产生的0.1~1.0mT(
毫特斯拉)的交变磁场治疗疾病的方 法,称为音频电磁场疗法。
迟缓性便秘的固定法示意图
不同差频干扰电流治疗作用
(2)抽吸法:治疗时使病灶处于4个吸附电极 的中心。先开动负压装置,开始抽气,电极 吸附于皮肤上,再接通干扰电流。
负压装置以每分16~18次的频率抽吸电极,
抽吸的频率按照负压的变化而呈规律性波动 此法除干扰电流作用外,尚有负压按摩作 用
治疗的差频、剂量、时间、疗程与固定法相
而有止痛、止痒、解痉、消炎作用。
(二)治疗技术
超音频电疗机,电压3~5kV,功率10W, 输出电流频率22kHz。 玻璃电极有蕈状电极,用于体表治疗、 圆柱状电极,用于肛门、直肠、阴道治疗。 每次治疗5~10min,每日治疗1次,6~ 10次为1疗程
(三)临床应用
禁忌症:同音频电疗法。
第三节 干扰电疗法
什么是干扰电流?
将两路频率分别为4000Hz与4000±100Hz的 正弦交流电,通过两组(4个)电极交叉输入人体, 在电场线的交叉部位形成干扰电场,产生差频为 0~100Hz的低频调制中频电流,这种电流就是干 扰电流。
应用这种干扰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 为干扰电疗法。
一、传统干扰电疗法
(一)作用特点
(3)治疗时不要接触机器,不可随便活动;治疗 部位的金属物品应除去,体内有金属异物的部位, 应严格掌握电流强度(<0.3mA/cm2方可避免组织 损伤)
(4)选择适合的电极、衬垫放置治疗部位上,尽 量使病灶位于两电极中间;电极和夹子不可接触 皮肤,以免电击灼伤;务必使电极、衬垫与皮肤 均匀接触。 治疗机
三、中频电疗法的治疗作用
1.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即时的充血反应:轴突反射/化学物质/自主 神经 多次治疗后血液循环的改善:单次作用的 累积效应以及自主神经功能调整的结果
2.镇痛
即时镇痛作用
机制
多次治疗后的镇痛作用
镇痛机制
兴奋粗纤维 脑高级中枢 内源性痛觉 调制系统 释放 5-HT、阿片肽 等递质
兴奋脊髓 背角胶质区 兴 奋 γ-氨基丁酸 (GABA) 能神经元 释放GABA
开始治疗时
治疗后逆顺序关闭 每次治疗15~30min,每日1次,15~30次为1疗程。 治疗瘢痕及粘连时可连续治疗数个疗程。
3.操作程序
(1)选择适合的电极板及衬垫(用生理盐水或热水 浸湿)然后将电极板装入衬垫套内。 (2)患者采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并检查皮 肤是否破损,将电极置于治疗部位并固定。
第二节
等幅中频电疗法
15
采用频率1000~5000Hz的等幅正弦电 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等幅中频正弦电疗 法。(常用的为5000Hz )
音频电疗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