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组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案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港联动,东西互动”的原则,
将沿东陇海城镇轴建设成为全省 新兴工业化地区、我国中西部地 区的主要出海通道。
3、城镇空间布局
“三圈”:南京都市圈、徐州都 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是城市带 (轴)内主要的城镇集聚空间。
“一极”:淮安,苏北重要中心
城市,引导和带动苏北苏中水乡 点状发展地区创新发展、特色发 展的增长极。
盐城机场、淮安涟水机场和扬州泰 州机场的规模及航线辐射范围,大 力提升口岸功能。南通应预控区域 性枢纽机场发展条件,以支撑建设
综合枢纽城市。
五、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3、客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纽
(2)铁路场站建设 续建南京南站特大型铁路枢纽;建设苏州北高铁站、南通铁路西站、淮安铁路 南站、徐州东高铁站等大型铁路枢纽;各市结合高速铁路站点、干线铁路站点以及重
(2015—2030年)
江苏省 城镇体系规划
一、区域概况介绍 二、城市化方针与目标
六、区域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 七、空间管制与省际协调 八、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
CONCENTS
目录
三、城镇空间布局
四、城镇功能定位与规模 九、实施规划的措施与建议 五、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01
区域概况介绍
一、区域概况介绍
区域位置
江苏省地处中国大陆东部沿海
地区中部,长江、淮河下游,东濒
黄海,北接山东,西连安徽,东南 与上海、浙江接壤,是长江三角洲 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横贯东 西425千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 718千米。
一、区域概况介绍
自然条件
平原广阔,平原 面积占陆域国土 空间的68.8%, 江河湖泊密布, 水面面积占16.9 %,平原和水面 面积比重均居全 国各省区之首。
地形地貌
01
处于亚热带向暖 温带过渡地带, 水热同期,雨量 适中,降水较为 丰富,年均降水 量1000毫米左右, 高出全国平均水 平60%。
气候特征
02
水资源比较丰富, 全省水资源总量 321.6亿立方米; 还拥有太湖、洪 泽湖和京杭大运 河等主要水体。
水资源
03
全省陆域国土面积 10.67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的1.1%。 后备土地资源丰富, 尚未围垦的海域滩 涂资源达5000平 方公里,约占全国 的四分之一。
五、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5、交通综合协调
打造区域和城市旅游快速交通网络。发展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运输为一体的 旅游交通体系,加强旅游景点和综合客运枢纽的交通联系,发展旅游专线公交,加强
省内各景区快速旅游通道建设,实现省内主要旅游景区间3小时内可达。
加强交通线路和城镇布局的协调衔接。加强对外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特别是公共 交通的衔接。城市总体规划中应充分重视区域轨道枢纽和货运枢纽对城镇空间布局的 引导作用。
低碳化, 构建安全、高效、清洁、多元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
六、区域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
2、规划要求
1、建设教育培训资 源公平享受、科技创新 能力突出的教育培训设 施体系 3、建立层次分明、 服务均衡的文化服务体 系
2、建立城乡全覆盖 的医疗服务网络
4、建立政府救助、 市场参与、保障民生 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区域协调发展。培育淮安成为特色增长
极,全省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 创新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
04
城镇功能定位与规模
四、城镇功能定位与规模
1、城市(组群)功能定位
南京 国家主要的科教基地、综合
性产业基地、交通枢纽和历史文
化名城、长江航运物流中心、长 三角地区重要科技创新中心、现 代服务中心,南京都市圈核心城 市
按照“强化核心,轴向集聚,城港互动, 辐射中西部”的原则,加强接受长三角和环
渤海经济区的产业、技术扩散转移,突出核
心城市功能,振兴都市圈经济,将徐州都市 圈建设成为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 连接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主要纽带。
4、都市圈和增长极
淮安增长极 按照“提升功能、建设枢纽、培育 特色”原则,加强淮安中心城市公共服 务功能,增强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 完善交通设施建设,提升综合交通枢纽 地位;强化产业特色、景观特色、文化 特色,推进中心城市的跨越发展,促进
土地资源
04
一、区域概况介绍
区域人口
2010年,全省常住人口7869万
人,人口密度737人/平方公里(如
果扣除成片水域的面积,则达922人 /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 居各省区之首,城镇化率达60.6%, 位列全国第七。
一、区域概况介绍
区域经济发展
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
到4142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体的控制协调地带、水网密集地区的控
五、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5、交通综合协调
全省规划建设“两纵三横三环”的省级区域风景路系统构架,即沿海区域风景路、 沿京杭运河区域风景路、沿长江区域风景路、沿古黄河区域风景路、沿新洋港河区域
风景路、环太湖区域风景路、环洪泽湖区域风景路、环里下河地区区域风景路,推进
全省旅游通道建设、生态绿地保护和生态网络体系建设。
连绵地区。
按照“整体有序,联动开发, 开放创新,转型发展”的原则,
将沿江城市带建设成为长三角世
界级城市群的北翼核心区,具有 国际竞争力的都市连绵地区。
3、城镇空间布局
“两轴“:即沿海城镇轴和
沿东陇海城镇轴,建设成为以中
心城市为主体,以推动新型工业 化为重点,实现快速发展的新兴 城镇化地区。 按照“产业带动,极核驱动,
2020年,全省形成1个特大城市 , 14个大城市, 5个中等城市, 35个小 城市,620个乡镇构成的等级规模体系。
四、城镇功能定位与规模
3、城镇规模预测
至2030年,全省形成2个特大城市,15个大城市,11个中等城市,27个
小城市,540个乡镇构成的等级规模体系。
05
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五、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四、城镇功能定位与规模
1、城市功能定位
新沂
东陇海城镇轴中间节点城市,苏北
重要的交通枢纽,新兴的工业和商
贸旅游城市。
四、城镇功能定位与规模
2、建制镇设置
全省现有720个镇,2030
年规划全省共设置540个镇。
全省择优培育96个重点中心 镇、重点培育100个左右的特 色镇。
四、城镇功能定位与规模
3、城镇规模预测
三、城镇空间布局
2、用地规模控制
2020年,全省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730平方公里以内,村庄用地规模
控制在9000平方公里以内。 2030年,全省城镇和村庄用地规模按照集约用地原则严格控制。
2012版:“2030年,全省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8940 平方公里以内,村庄用 地规模控制在 8500 平方公里以内。” 农用地 2020 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为47513平方公里(7127万亩),其中基本农田 面积不低于 42153平方公里(6323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率不低于88.72%。2020年 全省林地面积达到5413平方公里(812 万亩),园地面积为3167平方公里(475万 亩),牧草地面积为10平方公里(1.5万亩)。2030年按本省粮食基本自给要求,严 格保有耕地及其他农用地资源。
02
城市化方针与目标
二、城市化方针与目标
1、规划范围和期限
本次规划范围为江苏省行政辖区范围,土地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 本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近期2016-2020年。
2、城市化方针
坚持“协调推进城市化,区域发展差别化,建设模式集约化,城乡发
展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二、城市化方针与目标
三、城镇空间布局
3、城镇空间布局
按照“区域统筹、集聚集约、 因地制宜、低碳生态”的原则, 全省形成“紧凑城市、开敞区域” 的空间格局。 规划建设“一带两轴,三圈一 极”的“紧凑型”城镇空间结构。
3、城镇空间布局
“一带”:即沿江城市带,建 设成为以特大、大城市为主体, 以产业提升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为 吸点,空间集约高效利用的都市
4、都市圈和增长极
南京都市圈 按照“提升核心、带动圈层、推进 一体化、辐射中西部”的原则,提升中 心城市功能,以宁镇扬一体化为基础, 加快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步伐、构建具
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鲜明区域特色的现
代产业体系,将南京都市圈建设成为全 国的科技创新基地,长三角辐射中西部 地区发展的枢纽和基地。
4、都市圈和增长极
运输枢纽。
一、区域概况介绍
综合评价
一、区位显要。以上海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 二、产出率高。产业基础雄厚,技术水平高,配套能 力强,劳动生产率和地均产出率均位于全国前列。 三、发展潜力大。科教资源丰富,人口素质较高。社 会和谐稳定,市场环境优良,创新创业创优的发展氛 围浓厚。
四、城镇功能定位与规模
1、城市功能定位
徐 州
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长三角区域中心 城市,淮海经济区商贸物流中心,徐州都市圈
核心城市。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创新型城市和风景旅 游城市,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苏锡常都市圈 核心城市
苏 州
四、城镇功能定位与规模
1、城市功能定位
淮安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旅游城市、 长三角北部地区交通枢纽和先进制 造业基地、苏北重要中心城市。
3、城市化总体目标
城市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将江苏建设成 为经济高效、空间集约、环境优美、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地 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示范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行区,将江 苏沿江城市带建成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北翼核心区。
03
城镇空间布局
三、城镇空间布局
1、人口与城市化水平
要的城际铁路换乘站,建设铁路综合客运枢纽。
五、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4、货运枢纽
全省规划布局南京东、徐州、淮安、 连云港、海安、新沂六个重要铁路货运枢 纽。主要铁路货运枢纽应实现和客运场站 分离。
沿江沿海的南京港、镇江港、苏州港、
南通港、连云港港,内河的徐州港、无锡 港是国家主要港口。沿江沿海的无锡(江 阴)港、扬州港、泰州港、常州港、盐城 港,内河的淮安港、苏州港、常州港、镇 江港、扬州港、宿迁港是地区性重要港口。
1、综合交通走廊
全省规划“四横四纵”的综合交 通走廊,其中“四横”是沪宁走廊、 沿江走廊、东陇海走廊和徐宿淮盐走
廊,“四纵”是沿海走廊、宁杭走廊、
宁连走廊和新沂走廊。沿江走廊分为 南沿江和北沿江走廊。
五、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2、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全省重点打造南京、徐州、连云 港三个综合枢纽城市,视通州湾港口
06
区域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
六、区域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
1、规划原则
按照“引导、节约、安全、差别化、现代化”原则统筹布局基础设施。全
面推进区域供水,发挥县级以上城市公共供水基础设施能力,解决镇和农村集 中居住点供水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提高城乡居民饮用水水质安全。城镇污水 集中处理率大幅提升,加强村庄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大力发 展风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清洁化、
苏锡常都市圈 按照“产业转型升级,交通一体构建, 设施共建共享,旅游资源整合,生态环境 共保”的原则,结合上海转型发展契机,
依托上海、服务上海,推动长三角一体化
进程,将苏锡常都市圈建设成为在更高层 次上参与国际分工的先导区、全国创新型 经济、转型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
4、都市圈和增长极
徐州都市圈
52840元,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广 东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保持高 速增长,年均增速达13%,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
一、区域概况介绍
区域交通发展
2010年,高速公路网通车总里程突
破4000公里,二级以上公路密度居全国
第一;铁路营业里程1907公里;港口万 吨级泊位和吞吐量位列全国第一;拥有 南京禄口、无锡硕放、徐州观音等9个空 港;南京、徐州、连云港是全国性综合
07
空间管制与省际协调
七、空间管制与省际协调
1、管制分区
(1)禁止建设区。主要包括省级以上
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风景名胜 区核心景区、森林公园的重要景点和核 心景区、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保护区、基 本农田保护区、重要区域安全保障区等
七、空间管制与省际协调
1、管制分区
(2)限制建设区。主要包括区域性敏 感基础设施的控制地带、区域性交通设 施走廊、一般区域安全保障区、重要水
开发进展情况,适时将南通打造为综
合枢纽城市。强化无锡航空和内河航 运枢纽、淮安铁路枢纽、南通海安铁 路枢纽在全省综合交通体系构建中的 功能。
五、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3、客运枢纽
(1)机场建设 重点建设南京禄口机场特大型 枢纽和苏南硕放机场区域性枢纽机 场;积极扩大连云港机场、徐州观
音机场、南通兴东机场、常州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