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严春马

合集下载

程啸:法学研究中的文献综述

程啸:法学研究中的文献综述

法学研究中的文献综述程啸(法学博士、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一、撰写文献综述的目的所谓文献综述,是指研究者对某一领域或关于某一问题的文献资料进行的提炼综合并在此基础上所做的评论与叙述。

在学术研究尤其是大型论文(硕士、博士论文)中,文献综述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论文的选题是否合理、可行,最终论文的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都直接取决前期的文献综述的质量。

文献综述的目的或者说文献综述的意义有以下几点:1、使研究者以及其他读者熟悉现有研究领域中就某一问题的相关研究的演变、最新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文献综述是在撰写者阅读分析了关于某一问题相关的文献后所撰写出来的,因此,通过阅读文献综述,人们可以高效、准确的了解某一研究主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可以学习借鉴他人好的研究方法,了解他人是如何界定关键概念的。

文献综述中的文献并非都是高质量的,但通过比较也可以发现那些真正高质量的、好的作品,从而学习前人好的研究方法、思考路径,并了解他人是如何界定某些关键的概念的。

3、可以发现既有研究中的不足与尚未解决的问题,明确未来研究的问题以及思考的方向.任何学术研究应当是知识的增量积累而非简单地存量盘活.炒冷饭是学术研究的大忌。

然而,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基础上进行的,文献综述就是可以使研究者充分发现他人已有研究的不足、缺陷及改进的可能性,从而为自己未来的研究提供问题,确定思考的方向。

二、文献综述的方法(一)确定研究的主题现代法学文献浩如烟海,因此确定文献综述的研究主题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这样的主题很可能就是今后研究的课题。

当然,真正的研究课题可能会比文献综述的主题小,也可能比它要大。

确定文献综述的主题的大小要考虑几个因素:其一,时间因素。

其二,文献因素.如果主题太大,因涉及的文献总量太大,牵扯的问题太多,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

如果主题太小,又会出现文献太少,失去综述的意义。

当然,请教老师、与同学朋友商量,也不失为好的方法。

不过,在我们的侵权法研讨课中,文献综述的主题已由教师确定,无须各位费神.(二)收集文献1、区分原始文献与二手文献原始文献与二手甚至三手、四手文献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可信度不同,原始文献具有更高的可信赖度,而二手就差一些,三手、四手就更差。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文献综述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文献综述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理论和在当代的应用,结合相关研究文献综述,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对环境保护的启示。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在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时,需要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探讨,探索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路径,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通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可以更好地发掘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内涵,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为深刻的思想引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基本理论、当代应用、相关研究文献、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启示、未来研究、展望、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理论和当代应用,可以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支持。

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有助于系统梳理现有研究成果,为深入开展生态问题研究奠定基础。

本文旨在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进行全面的研究与探讨,以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启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2 研究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独特理论观点和方法论。

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和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

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可以系统地梳理和总结已有研究成果,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当代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引导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为我们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理念和实践路径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马忠法教授: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及其技巧

马忠法教授: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及其技巧

马忠法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学术大家,他在文献综述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造诣。

在他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受益良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马教授的教学内容,共享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及其技巧,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1.明确研究方向在撰写文献综述之前,首先要明确研究方向。

这意味着要深入了解所研究的领域和主题,找到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并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归纳。

只有对研究方向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综述的写作。

2.查找文献资料文献综述的质量和深度取决于所涉及的文献资料。

在写作之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

这包括图书、期刊论文、学术报告等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料,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等途径进行查找。

3.阅读和理解文献在查找到文献资料之后,需要进行仔细阅读和理解。

这包括对文献的内容、观点、研究方法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以便把握文献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4.整理文献资料在阅读和理解文献之后,需要对所查找到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整理。

这包括建立文献数据库、制定文献阅读笔记、筛选重要文献等工作,以便于后续的文献综述的写作。

5.撰写文献综述在整理文献资料之后,就可以开始撰写文献综述了。

在撰写过程中,需要对每篇文献进行分析和综合,提取其中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建立起文献之间的通联和脉络,形成一篇有机的整体。

二、文献综述的写作技巧1.选题准确在选择文献综述的题目时,要尽量选择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意义的内容。

要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选择研究深度和广度都比较合适的题目。

2.材料广泛在查找文献资料时,要尽量广泛地搜集各种相关的文献,不要局限于一两个方面。

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研究领域的动态和发展趋势。

3.思路清晰在撰写文献综述时,要保持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要抓住文献的主要观点和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避免跑题和重复。

4.文字精练在写作时,要力求言之有物、精练简洁。

不要使用空洞的词藻和华丽的修辞,而是要注重文字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文献综述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文献综述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文献综述的文章。

在引言部分介绍了主题内容。

正文部分分别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基础、在当代的意义、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在环境保护实践中的应用以及研究的新进展。

结论部分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现实意义,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并做了总结。

通过对相关文献综述,深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解,为今后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研究文献综述, 理论基础, 当代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保护实践, 应用, 新进展, 现实意义, 未来发展方向, 总结.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文献综述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一种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方法论的生态学理论体系,是对自然界和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认识和指导原则。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基础、在当代的意义、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在环境保护实践中的应用以及研究的新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和探讨。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内涵和实践价值,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现实意义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生态观提供了理论支撑。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无限复杂的多样性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种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这种看待世界的方法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在生态学领域提供独特的思考方式。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生态观的发展提供了历史维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也必须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保护。

mpa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mpa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mpa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当撰写MPA(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开题报告时,文献综述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文献综述旨在回顾相关领域的已有
研究成果,为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并指出研究的创新点和意义。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的论述。

首先,您可以从研究背景和意义方面展开。

这包括对MPA领域
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进行阐述,以及MPA研究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
趋势进行概述。

其次,您可以从理论框架和研究现状方面展开论述。

这包括对MPA领域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指出已有研究的
不足之处,以及对MPA研究的理论框架进行构建和补充。

此外,您还可以从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方面展开论述。

这包括
对MPA研究的方法论和研究设计进行评述,指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说明和论证。

最后,您可以从研究内容和创新点方面展开论述。

这包括对
MPA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进行阐述,指出研究的独特之处和创新性,
以及对MPA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总结和展望。

总之,MPA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需要全面、详细地回顾相关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为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并指出研究的创新点和意义。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平凡的世界》研究文献综述_

《平凡的世界》研究文献综述_

《平凡的世界》研究文献综述学生:赵星环,长江大学文学院指导教师:章芳,长江大学文学院《平凡的世界》在我国文坛上占有极高地位,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收获”【1】 ,是一幅“诗与史的恢宏画卷”【2】。

自其获奖以来,其研究成果虽褒贬不一却格外异彩纷呈,。

然而,作为一名普通读者,完全认同“普通读者在人生观、社会观上与《平凡的世界》的主人公或者说与作者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形成了思想感情的内在契合,并且这种深度契合有相当的稳定性”【3】的观点,对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格外关注。

本综述立足于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以期对今后继续深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仔细分析我国近年来对《平凡的世界》中出现的人物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目前学术界对其的研究主要分为三大块,分别是,对主人公孙少平、孙少安兄弟形象的研究,对其中女性形象的研究,以及对其他农民形象的研究。

1、对孙少平、孙少安兄弟的形象的研究成果资料中最早对这些形象进行系统分析的文章是于1994年发表在《湖州师专学报》第二期上,许云生的《平凡的世界—的人物造型》。

文章中对于孙少平的形象定义为知识农民。

“他生长在这块黄土地上 ,具有传统的品质和美德”,但是他“对于双水村、原西城以外的世界充满了了解探求的渴望”,他是“新旧交替更迭的时代所孕育出的新人 ,一个既有传统因袭 ,又有现代色彩,既有农民的纯朴品质 ,又有矿工的赤胆献身精神的时代青年。

”对于孙少安,则认为他身上更多的是“大地之子的性格”,他“敦厚博爱,仁义待人,生命永远与土地相连接 ,还没染上市侩的铜臭气”,是“传统农民最希望看到的那种青年”。

【4】王霞在1998年第2期《安康师专学报(综合版)》上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文章说,“孙少平是‘立体交叉桥’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产生的最具特色的人物”,“少平是历史变革时期苦苦抗争的普通农民的代表”。

【5】对这两兄弟大肆褒扬的文章遍地开花。

2001年袁建江更将他们作为创业者为他们高歌一曲——《昂扬不屈的生命力的赞歌——浅析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创业者形象》。

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分析

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分析

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分析我国高校绩效评价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绩效评价也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管理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绩效评价是对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进行总体评价和监督,以此推动高校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高校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这个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对高校绩效评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文献积累。

本文拟对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探讨国内外学者对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以期为高校绩效评价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国内外高校绩效评价研究的现状1.1 国外高校绩效评价研究的现状国外高校绩效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开始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评价,主要通过学术地位、科研水平、毕业生就业率等指标对高校进行评价。

英国和澳大利亚也都建立了相应的高校评估体系,主要采用学术评价、研究评价等方式对高校进行评价。

这些国家的高校绩效评价主要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科研能力为目标,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评价体系,并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一定的成效。

1.2 国内高校绩效评价研究的现状国内高校绩效评价研究相对较晚起步,主要集中在近二三十年。

以往的高校评价主要以政府对高校的督导检查为主,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高校绩效评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学者们开始积极探讨高校绩效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内研究者主要分析了高校绩效评价的内涵、价值取向、指标体系建构、评价方法等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在实践探索方面,国内高校也积极尝试各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学术评价、科研评价、教学评价等,以期为高校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我国高校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2.1 指标体系构建不合理目前,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指标体系往往过于片面,只关注学术水平和科研产出,忽视了对学生素质、就业情况等方面的评价。

《企业预算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700字

《企业预算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700字

企业预算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企业预算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综述 (1)2 国内研究综述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评述 (4)1 国外研究综述国外对于预算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起步比我国早,国外学者早在二十世纪20年代就已经开始对预算管理进行了研究,主要是从传统的预算理论、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应用和预算管理的影响因素等方面。

最开始是被应用于政府管理上,主要是因为英国政府开销大,当时政府机构缺乏高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为了保证英国政府财政收支平衡,降低生产成本,凸显了合理的预算规划的重要性。

企业预算管理应用于美国企业,经过产生、发展、成熟阶段的不断完善改进,最终发展为当前的应用体系。

预算管理不仅能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生产效率而且还优化了企业内部管理,壮大了企业规模。

1911年美国学者泰勒创建了“科学管理”学说,在《科学管理原理》中倡导这一学说,将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的分工以及标准化,为美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贡献力量。

1922年管理会计之父麦金西按照《公司法》的内容精神出版了《预算控制》, 这本书中提到通过对管理咨询案例的整理和说明,找出在预算控制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此时的预算把控主要用于存货和生产经营过程,《预算控制》中通过提到程序化的管理对预算管理各种活动实现有效的预算控制,Li(2016)认为这本书的出现标志着公司预算管理体系的初步形成1。

Arena(2015)通过对企业预算管理体系流程的系统研究,发现流程的再造以及流程的优化需要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

当企业开始对自身的预算管理流程进行合理优化时,首先需要对管理部门进行搭建,再健全企业的管理制度,优化预算编制的流程,做到预算各环节都得以被监控管理,为企业预算管理流程的优化工作做好一定的保障2。

1Jianxin Li: Overall Budget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Budget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vil, Transportation and Environment,2016, pp.56-57.2Arena, M: (2015). Budgeting and Risk Managem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Peter(2015)通过对几个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了解后,对于这些公司的实际企业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案例分析,发现影响企业预算管理目标制定以及后期执行的因素其实有很多。

《浙江潮》文献综述

《浙江潮》文献综述

《浙江潮》文献综述作者:吕旸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7年第10期摘要:本文通过二手文献的搜集,检索出《浙江潮》研究的视角及其最新研究现状。

试图在此基础上开辟新的角度看待《浙江潮》。

关键词:《浙江潮》留日学生刊物文献综述一、引言基于《浙江潮》的原始文献,在此基础上搜集了有关《浙江潮》、清末留日学生和留日期刊等相关的文献进行考察,探寻《浙江潮》研究的不同角度以及最近的研究成果。

《浙江潮》,1903年2月17日在日本东京由101名浙江籍学生所组成的浙江留日同乡会主创办,主要栏目有社说、论说、经济、教育、军事、历史、传记、文学、时评、杂文、译编、大势、小说、杂录、记事、文苑。

刊物每期百余页,约8万字,于阴历每月20日出版发行,每期印数5000余册。

1904年出至第12期停刊。

目前有关《浙江潮》的研究角度分别聚焦于在日留学生创办的革命刊物对国内的思潮的影响、浙江籍留学生所办刊物的内容和意义、《浙江潮》刊物对于浙江本省的形象建构、《浙江潮》与鲁迅的地质学研究等,而从教育和科学角度还较少有人涉及到。

二、主题部分在年代/不同问题/不同的观点比较中综述不同问题1.第一类以《浙江潮》期刊为案例的。

1.1《浙江潮》与晚清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

从晚晴中国处于政治文化思潮多重,救亡图存的迫切的背景出发,提出《浙江潮》对于弘扬民族主义思潮的作用。

从浙江的自然浙江潮现象引申到政治文化思潮,再到民族主义思潮兴起的背景阐述,到认为《浙江潮》有重塑国民与国魂的作用,并且它提倡尚武精神,结论认为浙江潮杂志促进了民族主义思潮兴起,为民主革命发挥了作用。

1.2近代报刊与浙江现代化进程——以《浙江潮》为例。

从期刊媒介角度进行评析,开头分析了清末民初的媒介作用,第二部分分析了《浙江潮》期刊的特点并指出《浙江潮》处于浙江现代化进程的特点时期,第三部分分析了期刊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从内容大都涉及浙江提出其具有地域特色,从刊登的调查报告指出期刊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并提出期刊传播有针对性从而产生了显著的传播效果。

文献综述写作案例

文献综述写作案例

1、文献综述:是对当前与论文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与评价,其目的是通过文献的回顾与梳理,来把握论文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如何,从而确定论文写作的方向和创新点。

2、写作方法一般分为国内研究现状和国外研究现状两个大部分,然后再具体分别对国内研究、国外研究的相关研究内容进行总结与评价。

3、做文献综述的时候注意在文后把每一篇文献的出处按以下顺序表示出来,做到前后一一对应,为日后写论文保留第一手资料。

寻立祥.长株潭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 中国流通经济,2007(10):15-18.文献综述案例:乡村旅游的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旅游业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发展和成长起来的一个朝阳产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空前的丰富,也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来享受生活,出门旅游已经不再是上层社会和贵族的专利,而成为大众生活中的不可缺少部分。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到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

工业化和城市化使人们与自然产生了隔离,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疏远了;加之城市单调的景观,环境的污染和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城市居民渴望到大自然去,与自然进行直接的接触和对话,享受自然中幽静清新的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使自己的身体和神经得到休息和放松,感受到自然的乐趣。

正是在这种旅游需求的推动下,以返朴归真、回归自然为目的的乡村旅游应运而生,蓬勃向前发展,成为当今世界长久不衰的热门旅游方面。

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也成为现代旅游研究的热点课题。

一、国外乡村旅游研究乡村旅游起源于欧洲,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在19世纪中期以后,乡村旅游开始发展起来,其中,1865年在意大利成立的“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则标志了乡村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类型的诞生,并成为旅游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虽然乡村旅游出现较早,但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开始的,1958年出现了第一篇关于山区旅游及其对山区农场重要性文章(Martin Oppermann,1996)。

全面预算管理文献综述

全面预算管理文献综述

2016年11月刊第32期当代经济摘要: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全面预算管理被视为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种企业。

由于我国全面预算管理实行时间较短,缺乏实务处理经验,使得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和实践操作中存在很多盲点。

本文从全面预算管理的定义、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外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文献,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国内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文献,以期为我国各领域企业有效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文献综述全面预算管理文献综述罗艳1,佘志红2(1、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国家光电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2、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223)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预算的观念最早产生于1215年英皇签署的《大宪法》,由此可以看出关于预算这个概念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一、国外文献研究西方国家预算管理实施得比较早,对预算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相对来说较为成熟,在预算管理的定义、内容、方式方法上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1、国外学者在研究中逐步明确了预算管理的定义著名的管理学家美国的罗兰(Floyd·H·Roland)将预算管理定义为“由目标的设定,事前激发管理者表达成预算的意愿,而与实际比较作为评价的方法”。

著名预算管理专家威尔士(welsh)教授将“企业预算变成控制”称为“预算管理”,并提出了“综合的利益计划及控制”(Com-prehensiveprofitPlanningandcontrol)这一预算术语,并将其定义为“为实施经营计划及经营控制技能的重要侧面的组织上的正式方法”。

查尔斯·霍恩格里(Charles·T·Horngren)将预算定义为行动计划的数量表达。

非常简洁、非常概括地说出了预算实际上体现的是数字背后的故事———行动计划。

格伦·韦尔(EGlen·Weyl)给预算的定义是,预算是一种涵盖未来一定期间内所有营运活动的计划,它是企业最高管理者为整个企业及其各部门所预先设定的目标、战略及方案的正式表达。

略论全球化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略论全球化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略论全球化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章征科
【期刊名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1(029)002
【摘要】全球化是中国现代化发生、发展的国际背景。

它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战略选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有阶段性,也有整体普遍性;既有有利的,也有不利的。

由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中国现代化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自主地融入全球化进程。

【总页数】5页(P262-266)
【作者】章征科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K27
【相关文献】
1.略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文化转型的影响因素 [J], 叶永成
2.略论全球化对我国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影响 [J], 姚金叶;刘晓顺
3.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J], 李志红
4.略论人口对中国现代化起源的影响 [J], 陈娟
5.略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日益明显 [J], 唐修波; 朱乃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师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文献综述3300字》

《教师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文献综述3300字》

教师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教师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教师绩效评价研究 (1)2教师绩效管理研究 (3)1教师绩效评价研究自从教师出现以来,他们就一直接受着学生、家长、社会等各方的评价,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评价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

欧美各国20世纪初开始探讨教师评价体系,但是,直到70年代后期,教师评价体系才在各类学校广泛采用,并在90年代中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英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相继发布了一系列的白皮书,像1983年的《教学质量》、1985年的《把学校办得更好》等,都强调了有必要进行教师绩效评价,通过评价奖励、晋升优秀教师,解聘不合格的教师,但是该制度引起了教师的不满。

1998年12月,工党政府在《英国教师职业现代化的绿皮书》中提出PRP(Performance Related Pay)这一概念,它指的是一种将绩效与薪金挂钩的国家教师评价体系。

这种评价体系的目的是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对为学校成功作出重要贡献的校长进行奖励;保持有才华青年对教师职业的向往,以实现提高教育水平的最终目标。

它具有两个功能:一是按量化指标决定教师薪金,二是促进教师个人职业的发展。

美国对教师绩效评价的研究是从教育绩效责任制产生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美国绩效责任之父莱辛杰(Leon Lessinger)指出:“很显然,我们正在把三项基本权利确立为公共政策:首先,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权,以便他们能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其次,纳税人及其选举代表有权知道教育投入所产生的教育结果;第三,学校有权从社会各部门获得人力、物力和技术资源的支持。

”1因此,作为对学生学业成绩产生重要影响的教师也必须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担负起责任。

我国的教师评价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50年代,对教师绩效评价的研究更是在90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

目前我国的教师绩效评价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教师绩效评价的著作很少,只是在学术期刊上看到一些文章。

国内教学观念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内教学观念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内教学观念研究的文献综述作者:任艳敏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8期山西师范大学任艳敏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教学,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受教学观念的指引,教学观念对教学活动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

那么,教学观念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开展研究必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和研究方向。

欲开展教学观念的研究,需先对我国教学观念研究的进展了然于胸。

一、研究现状笔者为了全面了解教学观念的现状,从中国知网上以“教学观念”为关键词,以题名的搜索方式,不设年限对博硕论文进行搜索,共查找到论文30篇,然后从中国知网以“教学观念”为主题,不设年限对核心期刊进行搜索,共查找到1674条结果。

年度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从上看出,我国关于教学观念的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发展较为缓慢,总体来说教学观念的研究成果数量少,教育界对它的关注度小,特别是近年来研究热度已逐渐消退,但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需要教师追随改革步伐,更新教学观念,更好指导教学实践,同时教育理论工作者也应该总结新课程改革这几年,教学观念的现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也是教育界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笔者对6286篇关于“教学观”和“教学观念”的核心期刊的内容进行分类,结果如图表所示:可以看出,理论性期刊文章共计1968篇,占31%。

研究与多学科教学联系较为紧密,共计1826篇,占29%,如林静采用干预实验,研究了农村小学科学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化。

陈靖宇根据生物课程理念和内容的更新,探索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这些相关研究都反映出我国教学观念比较注重与教师教学实践的关系,但在某些学科研究方面是比较缺乏的。

同时,笔者发现教学观念研究涵盖教育各个阶段,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所占比例比较大,反映出我国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视。

二、研究述评教学观念的研究致力于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学观念转变影响因素及途经分析,采用多种实证研究方法,并在多学科视角下展开,教学观念研究的内容涉及教学自身及教学各要素,包括对教学过程及教师观、学生观、师生关系,教育环境、学习活动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实现了从教师静态的描述到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之间关系的动态研究。

高校科研管理中的激励研究

高校科研管理中的激励研究

高校科研管理中的激励研究
臧永
【期刊名称】《科技创业月刊》
【年(卷),期】2010(023)009
【摘要】激励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在高校的科研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激励在高校科研管理的具体运用中,存在着激励手段侧重于物质激励、激励形式局限于正面激励、激励方法侧重于量化评价等问题.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将正面激励与负面激励相结合,将科学评价贯穿于科研激励之中,对促进高校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总页数】2页(P93-94)
【作者】臧永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7
【相关文献】
1.激励机制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 冯春贵;黄兵
2.高校科研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 [J], 钱海鹏
3.激励理论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J], 孙少柳
4.高校科研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探索 [J], 李坤
5.浅析激励机制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应用 [J], 魏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新闻出版的审美教育生态

论新闻出版的审美教育生态

论新闻出版的审美教育生态
张永昊;孙世军
【期刊名称】《临沂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9(021)004
【摘要】无
【总页数】3页(P120-122)
【作者】张永昊;孙世军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试论生态审美教育对现代审美教育的超越 [J], 罗祖文
2.论新闻出版的审美教育生态 [J], 张永昊;孙世军;
3.新闻出版署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推进印刷业绿色化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国新出发[2019]29号) [J], 无
4.《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荣获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J],
5.生态关切与学术创新--评《生态审美教育研究》 [J], 曹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产业保护的有效性分析

我国产业保护的有效性分析

我国产业保护的有效性分析
任勇
【期刊名称】《亚太经济》
【年(卷),期】1997()5
【总页数】4页(P54-57)
【关键词】产业保护;有效性;中国
【作者】任勇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3.1
【相关文献】
1.产业价格保护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J], 张传洲
2.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与中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基于弱势产业与贸易保护有效性的分析 [J], 保建云
3.基于弱势产业与贸易保护有效性分析的我国贸易政策研究 [J], 郭双梅;祁雄
4.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对我国食用油料产业安全的影响与保护的有效性分析 [J], 陈新华;冯中朝;刘洁
5.我国产业保护的有效性分析 [J], 任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设计(论文)题目:中国联通珠海综合大楼暖通空调设计学院名称:宁波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生姓名:严春马学号:09404110120 指导教师:魏莉莉2012年10 月25日太阳能建筑发展状况的综述1 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据统计,当前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能耗的27%,其中建筑暖通空调所占的能耗为建筑总能耗的50%~70%[1]。

另外,我国建筑能耗的动力主要来源于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这不但会加剧我国的能源危机,而且会给环境来很大的压力。

因此,大力发展新型的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已在社会上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太阳能作为一种无处不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洁净的可再生能源,首先进入人们的视野。

现今太阳能技术已成为一项新型且热门的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最引人关注就是太阳能建筑的技术。

太阳能建筑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能源危机;而且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这对降低环境的污染也有一定的作用。

综合上述,对于太阳能建筑的研究将具有长远的意义。

2 太阳能建筑的概述太阳能建筑就是经过良好的设计,达到优化利用太阳能的建筑,即利用太阳能代替部分的常规能源,为建筑物和居民提供采暖、热水、照明、通风、空调、动力等一系列功能,以满足或部分满足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的需求[2]。

太阳能建筑技术主要可分为:被动式太阳能技术,主动式太阳能技术以及建筑一体化的技术。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就是利用其本身的一些结构用来作为太阳能的集热装置,依靠建筑物建筑方位的合理朝向,通过自然对流(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方式来使建筑拥有采暖和降温功能的房屋;主动式太阳能建筑就是利用常规能源来驱动太阳能收集装置,从而强制循环太阳能系统向房间供暖,制冷的一种房屋;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则将太阳能系统所包含的内容作为建筑不可或缺的元素将其与建筑设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太阳能系统成为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1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不需要专门的太阳能集热器,水泵,风机等常规的机械设备,只是通过合理的布置建筑物的朝向,改善建筑物的门,窗,屋顶等的构造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巧妙地处理,并合理的利用建筑本身材料的热工性能使其能够在冬季吸收和储存热量,从而达到采暖的目的。

被动式太阳能系统的能量利用比较充分,简单易行且经济实惠,非常具有发展前景。

目前,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在我国的内蒙古、甘肃、新疆、天津等地区已有了很大的发展,按其技术手段可分为:直接受益式,屋顶池式,集热墙式(特朗伯墙式),附加阳光间式,卵石床蓄热式[3]。

1. 直接受益式这种形式的房屋一般在其南向设置大面积的双层玻璃窗,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是室内的地面和家具上,使它们吸收大部分的热量,而吸收的太阳能辐射的能量一部分以对流的方式加热屋内的空气,一部分通过辐射与周围物体进行换热,剩下的部分导入具有蓄热功能的物体中,然后再逐渐地释放出热量,进而让房间在晚上和阴天也能保持一定的温度。

但是,这个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对于大跨度的房间,其内部采光就会比较困难了,需要安装导光板等辅助设备进行采光;还有该技术在夏季可能会引起室内温度过高,这就需要促进通风或增加层高来改善了。

2. 屋顶池式屋顶池式太阳能建筑兼有冬季采暖和夏季降温两种功能,适用于冬季不属于寒冷而夏季较热的地区。

该形式的房屋可在屋顶设置一个用透明材料做成的水袋和水池,冬季的时候,白天吸收太阳辐射,然后通过辐射和对流传至下层房屋;夜间则要关闭其上层的盖板,阻止向外的热损失。

同理可知,夏季的操作与动机相反,这里就不再一一累述了。

对于屋顶池式的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必须要考虑屋顶承重问题,这就需要与结构设计相结合了。

3. 集热墙式(特朗伯墙)这种房屋主要是利用具有集热功能的墙体(一般为南向的垂直墙体且其外层设玻璃幕墙,两者之间留出空气隔层并上下都留有洞口)吸收穿过玻璃采光面的阳光,通过传导,辐射以及对流把热量送至室内,同时,我们也可以把室内的家具例如桌子,椅子等外表面涂成黑色或者某种深色,这样会更有效地吸收阳光。

常见的集热墙的形式主要有:实体式的集热蓄热墙,水墙式的集热蓄热墙,相变材料的集热蓄热墙等。

4. 附加阳光间式附加阳光间式又称“温室式太阳房”即在房屋外部建一玻璃温室,与室内有洞口相通。

白天太阳将温室加热后,实墙就会蓄热,等到夜晚就会把热量传递带到室内,其基本的原理与集热墙式太阳能房屋类似。

这种附加阳光间不仅可以用来集热,同时还可以作为休闲、娱乐的空间。

5. 卵石床蓄热式这种房屋主要由太阳能集热器和蓄热物质(卵石地床)构成。

白天,空气在经过太阳能集热器后将会被加热,并在热压的驱动下会流过处于太阳能集热器上方的储热物质,使之储存热量;在夜晚时,卵石床就会向室内进行热量的传导,对流,辐射,从而达到供暖的目的。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不仅在集热方面有着应用,而且它也在照明和通风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

被动式的太阳能照明在实际的生活中应用的比较广,它主要是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相结合起来,使建筑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少用或者不用其它光源从而达到照明的需求;被动式太阳能通风结构[4,5]主要为太阳能烟囱、特朗伯墙,以及与太阳能通风式屋顶,它们基本原理都是利用涂黑集热墙体或屋面吸收太阳辐射能产生的热压来驱动夹层空气的流动,从而强化自然通风,改善室内的热环境,避免各种空调病的发生。

张庆懿[6]对于上述的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做了一个实例分析,该建筑是位于沈阳市的普通住宅房,共五层,每层设计两个单位。

该建筑在南墙面上开设了太阳能集热窗,利用直接受益的方式对太阳能进行集热,从而保证室内的热环境;墙体则采用复合集热墙体,使建筑具有保温防潮和蓄热的双重标准,同时对建筑的屋面进行保温处理。

文章通过了对其热工参数的测试分析得出,该被动式太阳能住宅的建筑耗热量为)/(73.192K m W Q H ⋅=,低于沈阳地区的)/(20.212K m W ⋅的平均耗热量指标,对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可知,该设计实例按建筑使用年限50年计算除去偿还期外,每年可节约资金650万元。

2.2 主动式太阳能建筑主动式太阳能建筑的特点就是它需要有一系列的太阳能系统的设备的小苗的组成来为建筑物提供采暖、热水、空调、照明等一系列的功能,从而满足人们正常的生活生产的需求。

主动式的太阳能系统它的控制,操作都相对比较灵活和方面,它能够使人处于主动地位,能够随时进行调节来满足个人对室内环境的需求,但其初投资就比较高且技术含量高,维修管理成本高,故它一般与被动式系统相结合使用。

目前,主动式太阳能系统在建筑上的应用主要为以下二种:光热转换技术,光伏发电 [7]。

太阳能光热转换技术其基本的原理就是通过接受或聚集太阳能使之转换成热能,用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现今,转换技术主要应用于太阳能热水供应,太阳能地板采暖,太阳能空调等这几个方面。

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当前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中比较成熟的发展比较快的领域,其在建筑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其基本的原理就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能,并将其内部的冷水进行加热,同时利用冷热水之间的密度差和贮热水箱与集热器之间水压差,通过不断的自然循环或强制循环将热水储存在具有保温结构的贮热水箱中,以便向用户提供生活用热水[8]。

太阳能地板采暖技术也已经慢慢的进入到我们日常的生活之中来了。

对与了解地板采暖的人来说,太阳能地板采暖是十分负荷地板采暖的要求的,因为一般地板采暖系统要求的水温在35℃~60℃,并要求地板下的水有一定的蓄热作用,而这些都是与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工作原理相符合的[9,10]。

该系统主要是以太阳能集热器为主要热源,将低温热水通过埋于地面或楼板上部的加热盘管把地板加热,然后加热的地板表面便会与室内环境通过对流和辐射的方式来实现热量的交换,从而达到对房间供暖的效果。

太阳能空调技术则是相对前两种技术来说是比较新的技术,它理论上来说就是一种有热能驱动的吸收式或吸附式的制冷空调。

下面笔者就以溴化锂—水溶液的吸收式空调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其基本的制冷原理:它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收集热量,将溴化锂水溶液浓缩,使水蒸汽析出并冷凝,然后再利用浓溴化锂溶液对水蒸气的吸收,使冷凝的水在蒸发而吸收制冷[11]。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就是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电能加以利用的系统。

现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其技术含量还是比较高的而且成本也比较大,在建筑上应用的范围比较小,但是随着光伏发电的技术不断成熟,以及太阳能光—电板成本的下降,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必将会有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与市场。

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之一的国家体育馆就应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技术,根据《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规划,奥运会场馆周围将有80%~90%的路灯是通过光伏发电技术供电的;还有深圳园博园的1MV光伏发电站成功与城市电网并网运行,它不仅满足了建筑物自身的用电需求,同时还为城市电力做出了贡献。

2.3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是指从建筑一开始设计,便把太阳能利用设施与建筑有机结合,把它们作为建筑不可或缺的元素加以考虑,是指与建筑一体化,例如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替代原来建筑的屋顶覆盖层或者屋顶的保温层。

在介绍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之前,必须理解这二个公式:太阳能>。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建筑建筑太阳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能够让建筑结构与太阳能设备在整体上做到和谐,让人看起来它的构造十分的合理,并在此基础上选用合适的隔热、保温材料使其不影响建筑的美观又可以节省成本,使建筑朝着美观化,功能化的道路发展。

目前,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标准[12]:1.环保无污染,节能达标;2.“主动式”与“被动式”多功能的综合应用,建筑能大面积收集太阳能,热水、通风、采暖、制冷和发电等一举多得;3.太阳能与建筑必须是融合的,而不是简单的凑合或附加;4.太阳能产品、构件能够实现预制板式的工业标准化、系列化和商业通用化,与屋顶和墙壁等建筑构件具有可替代性;5.具有适用性、经济性、舒适性、美观性;6.建筑接收太阳能不得再另外占用土地和增加其他设施。

除了上述的几点标准之外,我们在设计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时候还应注意到“四节一环保”即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以及环保。

目前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中的主要应用的技术比较热门的是以下几个:1.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2. 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3.太阳光照明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在上述已经介绍过了,只是在建筑一体化技术中把他们从原来与建筑为二个部分的物体结合起来,使建筑看上去更加的美观与整洁,同时也大大提高各个系统运行的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