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田间管理当前小麦田间管理要点
小麦种植合理的田间管理技巧
![小麦种植合理的田间管理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61b6c4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e.png)
小麦种植合理的田间管理技巧在农业生产中,合理的田间管理是保障作物生长发育,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针对小麦种植,合理的田间管理技巧能够有效地提升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几个关键的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巧,包括土壤准备、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以及灌溉管理等方面。
一、土壤准备1. 深翻耕作:在小麦种植前,应该进行深翻耕作,将土壤中的残留物和杂草彻底翻 under土,深度一般保持在20~25厘米。
2. 改良土壤:利用有机肥、石灰等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小麦生长环境。
根据土壤ph值和养分状况,合理添加石灰、有机肥或矿物质肥料。
3. 防护措施:尽量避免土壤侵蚀问题,采取防止水和风蚀的措施,如修建沟渠、植被覆盖等。
二、肥料施用1.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小麦生长特点,进行合理的施肥,包括基肥和追肥。
一般情况下,基肥建议在小麦播种前施用,追肥在小麦拔节期等关键时期进行。
2. 施肥均匀:施肥时要注意均匀撒施,并结合土壤湿度、气象等因素,减少氨挥发和养分流失。
使用全控释肥料或施肥机械等方式,提高施肥的均匀性和减少浪费。
三、病虫害防治1. 病虫害监测:定期巡查小麦田间,及时发现病虫害状况。
可以借助农业技术服务机构提供的监测设备进行病虫害监测与预警,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 生物控制:利用天敌、有益生物等进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有选择性地应用有效的农药药剂。
3. 农事措施: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如轮作、间套作物等,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风险。
四、灌溉管理1. 确定灌溉时机:根据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合理确定灌溉时机,避免干旱或过度灌溉的问题。
可以利用土壤水分传感器等工具,实时监测土壤水分状况,科学决策灌溉时间和水量。
2. 均匀灌溉:保持灌溉的均匀性,避免地面积水过大或过少,均匀、温和地供给水分。
合理控制灌水量和灌溉方式,避免造成土壤板结或水分浪费问题。
综上所述,小麦种植合理的田间管理技巧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五月份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五月份小麦田间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dce68e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6.png)
五月份小麦田间管理技术一、引言五月是小麦生长的关键阶段,合理的田间管理技术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五月份小麦田间管理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二、土壤管理1. 水分管理•及时测定土壤水分含量,根据小麦生长的需求进行适量浇水。
•注意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土壤水分含量,避免造成缺水或涝害。
•合理利用降雨,同时进行排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2. 施肥管理•根据土壤肥力和小麦生长期需求,合理调整施肥方案。
•建议采用有机肥和化学肥的结合,提供全面的养分供应。
•注意施肥量的控制,避免过量施肥导致营养过剩或环境污染。
3. 土壤松土•适时进行土壤松土,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注意松土的深度和力度,避免对小麦根系造成损伤。
•可结合施肥进行松土,提高施肥效果和养分吸收利用率。
三、病虫害防治1. 病害防治•及时巡查小麦田间,发现病害迹象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建议使用生物农药或低毒农药,减少对环境和农作物的伤害。
•加强病害防治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及时了解新的病害防治技术。
2. 害虫防治•细心观察小麦田间,发现害虫时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可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如利用天敌等进行害虫控制。
•避免长期单一作物轮作,减少害虫滋生的机会。
四、生长调控1. 进行适时修剪•适时对小麦进行修剪,促进分蘖和根系发育。
•注意修剪的高度和力度,避免对小麦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修剪后要及时清理剪掉的小麦秸秆,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2. 结合追肥进行叶面喷施•根据小麦生长的需要,结合追肥的时机进行叶面喷施。
•可采用生物有机肥料进行叶面喷施,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注意叶面喷施的浓度和频次,避免对小麦植株造成过度负担。
3. 适时进行调节剂处理•根据小麦生长的需要,适时进行调节剂的处理。
•调节剂可调控小麦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注意调节剂的种类和用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效果。
五、收获前的管理1. 灌浆期的管理•注意灌浆期的水分管理,保证小麦籽粒的充实和品质的提高。
简述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简述小麦田间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ea1ac6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e.png)
Z a i p e i j i s h u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会对农业经济及人民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
种植小麦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还会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保证。
在小麦种植中田间管理是关键,良好的田间管理可为小麦稳产高产创造条件。
本文简要阐述了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一、幼苗期管理此阶段是指小麦出苗后至入冬前分蘖期间,主要管理内容是查苗补苗、追肥、浇水、除草等,目的是促进苗齐、苗壮、增加分蘖,打下高产的基础。
1、查苗补苗小麦出苗后应及时进地查苗,其它幼苗2叶期时如果苗还未出全,存在缺苗断垄的问题,应采取补种措施,尽量将苗补齐。
补种的方法是,提前将同品种的小麦种子在清水中浸泡8小时左右,将种子捞出后放入木箱或棉布袋中,适当洒水以保持种子湿润,待种子露白后可用于补种。
间苗时应主要将疙瘩苗拔除,尽量使苗整齐均匀。
根据小麦田土质、地力以及目标产量,确定留苗的数量,通常每公顷留苗270-330万株。
2、追肥小麦在出苗15天左右开始分蘖,至入冬前如果由于土壤中养分不足,麦苗长势较差,影响分蘖时,应及时进行追肥。
追肥应在雨天或雨后进行,通常以每公顷追施尿素100公斤左右为宜,有利于促进小麦早分蘖、多分蘖。
3、浇水幼苗期是小麦需水量较大的阶段,在此期间如果连续超过20天未降雨,气候干旱,土壤干燥,小麦植株出现萎蔫,分蘖量减少,应及时进行浇水。
浇水量要适宜,以将水浇透为宜,避免因浇水过量而使田间出现过多积水。
如果旱情仍未缓解,可在5-7天后再灌水一次。
浇水后如地表土壤出现板结,应及时中耕松土,消除土壤板结。
4、化学除草在小麦种植中,常常会受到多种杂草的影响。
如不进行及时除草,杂草会与麦苗在养分、水分、光照等方面产生竞争,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
化学除草的最佳期在小麦越冬前,此时由于气温仍比较高,田间已出现多类杂草,但由于草量相对较少,初生杂草幼嫩,抗药性差,而田间麦苗尚未郁闭,可保证化学除草的效果,可以较少的药剂,取得良好的除草效果。
小麦田间高产管理措施
![小麦田间高产管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38560d9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56.png)
Z a i p e i j i s h u在小麦生产中,播种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两者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
本文主要针对小麦4个时期的田间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内容包括查苗、补苗、间苗、浇水、施肥、除草、化控、防治病虫害以及收获等,以为实现小麦高产创造有利条件。
一、出苗至分蘖期管理1、查苗、补苗、间苗小麦出苗以后应及时深入田间进行查苗,如发现缺苗断垄问题,应及时采取补种措施。
补种应利用经催芽处理的同品种种子,方法是将小麦种子放入水中浸泡8小时左右,捞出后放在温室环境中催芽,要使种子保持湿润状态,待小麦种子露白后可进行补种。
如果田间有大量的疙瘩苗,要及时间除,使麦苗整齐均匀,在田间分布合理。
根据小麦地的肥力及目标产量确定基本苗数量,一般每公顷应保苗270-330万株。
2、追施分蘖肥小麦出苗后15天左右,即进入了分蘖期,到越冬前如果土壤中的养分不足,植株表现出营养不良的状态,麦苗的生长比较缓慢,秧苗弱小,分蘖量少,应选择在雨天追施分蘖肥。
每公顷施尿素90-105公斤,可促进小麦早分蘖,增加有效分蘖数量。
3、浇水如未降雨的天气持续20天以上,在高温的条件下会出现干旱,土壤墒情变差,小麦因水分不足而生长缓慢,分蘖量减少,应及时向田间灌水。
浇水应采取喷灌的方式,以使水量均匀,水量以保证能将根部土壤湿透为宜。
浇水后观察,如地表出现板结应及时中耕,以将板结消除,提高土壤的通透性。
4、化学除草在小麦种植中常伴随杂草的侵扰,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不及时除掉杂草,会形成杂草与麦苗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的局面,不利于小麦的生长,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小麦除草多采用化学除草的方式,入冬前是化学除草的良好时期,由于此时的气温比较高,杂草已基本出土,但田间的草量仍较少,初生杂草幼嫩,其抗药性比较差,而且麦苗还处于初期生长中,未形成荫蔽,利用这一时机喷施灭草剂,可以提高灭草剂的利用率,保证药效。
因此,此时采取化学除草措施可达到用药少,效果好的目的。
小麦种植田间技术管理与推广
![小麦种植田间技术管理与推广](https://img.taocdn.com/s3/m/16ec670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67.png)
小麦种植田间技术管理与推广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食物之一。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小麦的种植技术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良好的田间技术管理和推广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小麦种植田间技术管理与推广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一、土壤选择小麦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因此土壤的选择对于小麦的生长至关重要。
要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土壤,最好是黑土和黄土。
在土壤肥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适量施用有机肥料,比如畜禽粪便和秸秆堆肥,提高土壤的肥力。
二、种子选择优质的种子是小麦种植的基础。
选择耐寒抗旱的小麦品种,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
要选择外观完整、色泽饱满、无病无虫的种子,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势。
种子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要进行种子的消毒和浸种处理,提高种子的存活率和生长率。
三、地块平整在小麦种植前,要对田地进行整地和耕作,保证土壤平整和松软。
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小麦的根系生长,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地块平整还可以减少水的流失,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四、合理的施肥小麦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因此合理施肥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施用不同种类和比例的肥料。
在播种前,要适量施用基础肥料,比如有机肥和磷肥;在生长期间,可以适量施用氮肥和钾肥,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坐穗。
施肥的时机也非常重要,要根据小麦的生长状态和土壤的肥力进行施肥,避免过量或者不足。
五、病虫害防治小麦在生长期间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造成产量的降低和品质的下降。
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
可以采取农药喷洒、轮作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法,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六、灌溉管理小麦对水分的需求比较大,因此灌溉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小麦的生长阶段,要根据不同的生长期和气候条件,合理地进行灌溉,保证小麦的生长需水。
可以采用滴灌、浇灌等方式进行灌溉,提高水的利用率和保证小麦的生长水分需求。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2e9126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1.png)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对于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育种选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一、育种选种1. 选育优质抗病品种小麦优良品种是高产的基础,育种工作首先要选育出耐逆境、抗病害的优质品种。
目前,我国已经选育出了许多高产的小麦品种,各地种植者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2. 种子处理在种子处理方面,可以进行浸种、干热处理等措施,使种子消毒、消毒,增加种子的萌发力和抗病能力,提高小麦产量。
二、田间管理1. 种植密度小麦的种植密度对于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过大或者过小的密度都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一般来说,种植密度在每亩750-900株之间为宜,株距在10-15cm为宜,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小麦的产量。
2. 水肥管理小麦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因此在田间管理中要做好水肥管理工作。
及时进行水肥施用,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在表土覆盖上一层稻草或麦秸,可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
3. 施肥小麦生长初期需要施加磷、钾肥,中后期需要施加氮肥。
在肥料施用方面,应做到量少、多次,适时施肥,避免一次施入过多肥料造成短时间内的快速吸收,从而引发病虫害的滋生。
4. 田间杂草管理小麦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田间的除草工作,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防止杂草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5. 栽培措施在小麦生长初期,要加强耕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中后期要合理控制浇水,避免过多或过少的灌溉。
三、病虫害防治1. 病虫害防治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在田间管理中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防范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加小麦的抗病能力,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4. 合理间作在田间管理中,可以适量种植一些对害虫有防治作用的植物,例如:黄秆根、百善草等,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小麦的危害。
小麦的田间管理方法
![小麦的田间管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8291a3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2.png)
小麦的田间管理方法
1、镇压化土。
进行田间管理,一定要抓住合适的时机,趁墒追肥。
抓紧时间进行田间镇压,把土块压碎,密封裂缝,沉实土壤,达到提墒保墒增温、促进小麦生长、促弱转壮的目的。
2、进行肥水管理。
对于还没有返青的地块,尽量不要浇水。
因为现在浇水特别是浇大水,容易延缓地温的回升,延缓小麦的生长。
最好借墒追肥,对已经返青的地区,在追肥的时候,可以结合浇水来进行追肥。
像东部一些地方,小麦还没有返青,或者刚刚返青,还是不建议浇水,借墒追肥,促进生长。
要因地因苗制宜,不要一味地早施肥,早浇水。
必须分类管理,要区别对待。
对于旺苗、一类苗要以控为主,控促结合,肥水管理要往后推一推,四月份以后再进行肥水管理。
对于二类苗,可以在起身期进行肥水管理,在三月的中下旬进行施肥浇水。
优质专用小麦田间管理措施
![优质专用小麦田间管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404a31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1.png)
优质专用小麦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栽培面积广泛,产量巨大。
为了保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农民们需要采取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促进小麦生长发育,防治病虫害和杂草,并提高农田的生态环境。
下面介绍一些优质专用小麦田间管理措施。
一、合理化施肥小麦是一种高产作物,对肥料的要求较高,农民在施肥时要根据土壤的肥力、小麦的生长阶段和品种特性等因素进行科学施肥。
平衡施肥应是基本原则,农民应提高有机肥的比例,使肥料的营养元素不断释放,为小麦提供持续的养分。
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可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可以减少施肥成本,保护环境。
二、及时田间管理及时田间管理是保证小麦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
在小麦生长期内,农民应及时除草、追肥、修剪和浇水等,尽量保证小麦生长的顺利和稳定。
一旦发现小麦叶片变黄、干枯等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治疗,以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
农民还应保持田间清洁,避免病虫害的滋生。
三、防治病虫害小麦生长期间,常常受到病虫害的威胁,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将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防治病虫害也是小麦田间管理的重要措施。
农民应注意保持田间清洁,避免病虫害的滋生,对出现的病虫害及时进行综合治理,采取防控措施。
比如在生长期间要适时喷洒除虫剂,并根据不同的病虫害,选择不同的防治措施,确保小麦的健康生长。
四、科学农业生产科学农业生产是保证小麦健康生长的重要途径。
农民应注意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耕作,提高农田整体素质。
比如使用化学农药、农业机械和垦荒,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要注意水土保持,防止农田水土流失。
农民还应进行合理的轮作,避免连作难题,同时还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综上所述,优质专用小麦田间管理措施包括合理施肥、及时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和科学农业生产等方面,农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科学施肥和管理,以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
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加强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确保小麦生产的有序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5a9157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4.png)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则是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
在本文中,我将针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展开深入探讨,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主题。
一、优质种子的选择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必须从选种开始。
优质种子是高产的基础,选择适合当地环境和土壤条件的耐旱、抗病的小麦品种非常重要。
要注意种子的纯度和活力,避免使用劣质种子影响产量。
二、科学施肥技术在实际栽培过程中,适当的施肥技术也是关键。
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科学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保证小麦的生长需求。
还需注意施肥的时间和方式,避免施肥不当导致的生长不良或肥料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合理的灌溉管理针对不同的生长期,制定合理的灌溉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旱季要做好保墒工作,及时补充土壤的水分;在雨季要注意排水,避免因为水浸造成的小麦逝去或减产。
四、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制约小麦高产的重要因素,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产量损失。
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作,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并在发现病虫害时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病情扩大影响产量。
五、合理密植技术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合理的密植技术也能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
通过合理的株行距和穗行距,增加单株穗数和有效穗数,进而提高小麦的产量。
六、留种管理在收获之后,合理的留种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注意收获后及时选种,挑选具有良好生长状况和较高产量的植株作为下一年的种子,从而保证下一年的小麦能够继续高产。
总结回顾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不仅需要科学的栽培技术,同时也需要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
优质种子的选择、科学施肥技术、合理的灌溉管理、病虫害防治、合理密植技术和留种管理都是实现小麦高产的关键。
只有在科学的栽培技术和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下,小麦的高产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农业专家,我深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的重要性。
只有充分利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和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才能确保小麦的高产。
小麦早期田间管理方案
![小麦早期田间管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38109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28.png)
小麦早期田间管理方案小麦的早期田间管理非常重要,关系到其生长和产量。
下面是一份针对小麦早期田间管理的方案:1. 土壤准备:选择肥沃的土壤种植小麦,翻耕土壤并除去杂草和残留物。
在翻耕前,进行土壤测试以确定土壤的养分含量和pH值,根据测试结果施肥。
2. 播种时间: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在小麦生长季节开始前的合适时间进行播种。
一般来说,春季适合播种春小麦,秋季适合播种冬小麦。
3. 播种方法:选择适合的播种方法,可以采用直播或者秧盘育苗。
直播时,将种子均匀撒在整个田地上,然后用翻土机或覆土机将种子埋入土壤中。
4. 施肥管理: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在播种前施入基肥,以提供小麦营养所需的养分。
在小麦苗期结束后,进行追肥,及时补充植物所需的养分。
5. 灌溉管理:根据小麦的水需求,在播种后及时进行灌溉。
一般来说,小麦在生长季节需要适量的水分,但要避免过度灌溉,以免影响根部的通气和生长。
6.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视田地,及时发现并处理小麦的病虫害问题,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
可以使用化学药剂或者生物防治方法来控制病虫害。
7. 杂草管理:定期除草,保持田地的清洁。
可以手工除草或者使用除草剂来控制杂草的生长,以减少对小麦的竞争。
8. 茎秆管理:在小麦收获后,及时处理茎秆和其他残余物。
可以将其还田或者进行堆肥处理,以改善土壤质量。
9. 田间观察:定期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监测植株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10. 定期修剪:根据小麦生长情况,定期修剪植株,保持植株的适宜高度和分枝形态。
通过执行以上田间管理方案,可以提高小麦的生长状况和产量。
同时,定期监测和处理问题,可以及早发现并解决潜在的病虫害问题,确保小麦的健康生长。
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小麦田间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7faf88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5.png)
小麦田间管理技术一、播种准备1.选地整地: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深耕细作,确保土壤疏松、平整。
2.种子选择:选择抗病、抗虫、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并进行种子处理,如药剂拌种等。
3.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3000公斤,复合肥40-50公斤。
二、苗期管理1.查苗补苗: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确保苗齐、苗壮。
2.浇水: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情况,适时浇水,促进幼苗生长。
3.除草:在杂草生长初期,及时进行除草,防止杂草与幼苗争抢养分。
三、越冬期管理1.浇冻水:在土壤封冻前,及时浇冻水,保证幼苗安全越冬。
2.防寒保暖:对于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可以采取覆盖地膜、施用保温剂等措施,防止幼苗受冻。
四、返青期管理1.浇返青水:在春季气温回升后,及时浇返青水,促进幼苗返青。
2.施肥:根据幼苗生长情况,适时追施氮肥等速效肥料,促进幼苗生长。
3.除草:在返青期,及时进行除草,防止杂草与幼苗争抢养分。
五、拔节期管理1.浇水:在拔节期,及时浇水,保证植株正常生长。
2.施肥: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适时追施氮磷钾复合肥等肥料,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3.防病虫害:在拔节期,注意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等病害以及蚜虫等害虫。
六、孕穗期管理1.浇水:在孕穗期,及时浇水,保证植株正常孕穗。
2.施肥: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适时追施氮磷钾复合肥等肥料,促进植株正常孕穗。
3.防病虫害:在孕穗期,注意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等病害以及蚜虫等害虫。
七、抽穗期管理1.浇水:在抽穗期,及时浇水,保证植株正常抽穗。
2.施肥: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适时追施氮磷钾复合肥等肥料,促进植株正常抽穗。
3.防病虫害:在抽穗期,注意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等病害以及蚜虫等害虫。
八、开花期管理1.浇水:在开花期,及时浇水,保证植株正常开花。
2.施肥: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适时追施氮磷钾复合肥等肥料,促进植株正常开花。
3.防病虫害:在开花期,注意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等病害以及蚜虫等害虫。
小麦长势情况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长势情况及田间管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00faafa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6f.png)
小麦长势情况及田间管理措施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小麦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病虫害问题。
为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丰收,需要对其长势情况进行全面管理。
本文旨在介绍小麦的主要生长阶段及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
一、生长阶段及特点1. 出苗期:小麦出土至第三叶鞘位,为出苗期。
此时小麦幼苗对干旱、寒冷、病虫害等环境因素的抵抗能力较弱。
2. 追肥期:小麦第三叶鞘位出现后,进入追肥期。
追肥期是小麦生长的关键阶段,也是确定小麦产量的重要时期。
3. 分蘖期:小麦进入分蘖期后,需要适当控制分蘖数量,保证分蘖质量,同时加强土壤管理,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4. 抽穗期:小麦进入抽穗期后,需要注意防止虫害、病害的影响,同时加强光照和水分管理,确保小麦顺利抽穗结实。
5. 成熟期:小麦进入成熟期后,需要适时收割。
二、田间管理措施1. 土壤管理:小麦喜欢松软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种植小麦前,应进行耕作、深耕、施肥、翻晒等工作,保持土壤松散、透气、保湿。
2. 施肥管理:小麦的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元素。
在追肥期,应在生长快速、需营养量大的时候适时增施化肥,同时注意配施有机肥。
3. 灌溉管理:小麦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尤其是在干旱的环境中。
在干旱时期,应及时浇灌水分,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
同时也要避免过量灌溉造成水浸根系,影响小麦的生长。
4. 防治病虫害:小麦易受白粉病和蚜虫的影响,因此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可以通过施用农药、加强通风、控制分蘖数量等方法进行防治。
综上所述,小麦生长过程中的田间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小麦丰收的关键。
只有加强对小麦生长的全方面管理,才能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44f19f4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8.png)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稳产已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目标。
在小麦的栽培和管理过程中,合理的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是确保高产稳产的关键,下面就针对小麦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进行简要阐述。
一、小麦的栽培技术1.选择良种良苗:在小麦种植前,应选用品质优良、抗性强、产量高的良种,同时应从优质、强抗的母体种植材料中选出生长良好、生长健壮的种苗,并进行尽快定植。
2.合理施肥:小麦的根系比较发达,需要充分的营养供应,因此,应根据土壤类型和农作制度进行科学施肥,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3.适当控制密度:根据土壤肥力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应选择适合的栽培密度,避免株间距过大或过小,从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4.科学管理土壤水分:小麦的生长环境中,土壤水分的充足与否是影响小麦产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应科学管理土壤水分,进行适时的灌溉和排水措施,从而调节土壤水分的含量。
5.合理病虫防治: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栽培小麦的过程中,应加强病虫害防治措施,采用安全、环保、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从源头上保障小麦的品质与产量。
1.灌溉管理: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灌溉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根据小麦所处的生长环境,制定适同的灌溉方案,保证灌溉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同时避免过量灌溉或过少灌溉的情况发生。
2.施肥管理:小麦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供给,应根据小麦所处的地区、化肥性质、土壤肥力等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确保小麦的生长与发育。
4.定期田间管理:定期进行田间管理,如清除田间杂草、及时修剪茎秆等,以促进小麦的生长、加速开花授粉、并为收获期做好准备。
以上就是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的简要阐述。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工作者也应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为促进小麦产量稳步增长和质量提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24年小麦生产特点与后期麦田管理要点郭天财
![2024年小麦生产特点与后期麦田管理要点郭天财](https://img.taocdn.com/s3/m/33bb15c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2.png)
2024年小麦生产特点与后期麦田管理要点一、2024年小麦生产特点2024年的小麦生产面临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天气异常。
2024年的天气异常干旱,特别是春季降水偏少,导致小麦生长期间缺水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2.病虫害频发。
由于干旱天气的影响,小麦生长迟缓,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尤其是纹枯病、赤霉病等病害在2024年较为严重,对小麦产量造成了较大损失。
3.高温天气。
2024年夏季气温持续偏高,对小麦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了不利影响。
高温使小麦地上部分生长速度加快,而地下的根系生长受限,导致根系不发达,影响了小麦的灌浆和籽粒饱满度。
二、后期麦田管理要点针对2024年小麦生产的特点和困难,进行科学合理的后期麦田管理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后期麦田管理的要点:1.加强灌溉管理。
鉴于2024年干旱情况严重,及时进行灌溉是保证小麦生长和发育的关键。
要根据小麦的需水情况,合理安排灌溉措施,确保小麦的水分供应充足。
2.加强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在后期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除了合理选用抗病抗虫品种外,还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监测和防治,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3.控制高温伤害。
夏季高温天气对小麦的生长和发育不利,因此要采取措施控制高温对小麦的伤害。
可以在小麦地面覆盖草木灰、秸秆等物质,减少地面的温度。
同时加强通风和降温措施,为小麦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4.积极应对异常天气。
遇到异常天气,如旱情、雨情等,要及时调整麦田管理措施。
对于干旱天气,要加强灌溉,保持麦田土壤湿润;对于多雨天气,要及时剪去高秧,保证空气流通和阳光照射。
5.合理施肥。
根据小麦生长的需要,合理施肥是保证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后期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及时调整施肥方案,保证小麦养分的供应和平衡。
6.注意田间管理。
后期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杂草的生长和繁殖,保证小麦的生长环境清洁和充足的光照。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ef4a057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5.png)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等特点,对于农民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需要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的相关知识。
一、小麦高产栽培技术1. 种子选择:高产小麦的种子选用至关重要,应选择种子饱满、色泽鲜艳、无病虫害的种子,避免使用长势弱、矮秆、病虫害严重的种子。
2. 合理施肥:小麦是一种喜肥作物,应在播种前充分施足底肥,对土壤进行深翻,使得土壤肥力更均衡,有利于小麦生长。
在生长期间,还需要进行追肥,及时补充作物所需的养分。
3. 优良品种选用: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该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抗逆性。
4. 合理密植:小麦的密植度对产量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应根据品种特性和气候条件合理确定密植度,以充分利用光照和土壤养分资源。
5. 控制病虫害:小麦病虫害较为严重,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包括间作、轮作管理,喷洒农药等,及时排除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
6. 土壤管理:小麦喜欢吸收养分充足的土壤,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应注意进行土壤管理,包括施肥、翻耕、水分管理等工作。
二、小麦田间管理措施1. 合理播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和方法,统一培肥、播种、施肥、浇水等作业,确保作物生长发育的良好条件。
2. 及时中耕:小麦生长期间需进行中耕作业,即翻耕和松土,松土有助于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小麦产量。
3. 种植密度控制:在生长期内,需根据作物生长情况进行适时的稀苗,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生长空间。
4. 浇水管理:小麦生长期间需注意及时浇水,保证适当的湿度,但又要避免水涝或者缺水的情况。
5. 病虫害防治:在生长期内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病害,可以有效保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的关键措施,这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能够根据这些技术和管理措施,科学种植小麦,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也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788aa5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e.png)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作为人类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农户需要掌握一定的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
下面就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做一些介绍。
一、土壤选择和改良选择良好的土壤是小麦高产的前提,小麦适宜生长的土壤为疏松、肥沃、透气良好的壤土。
在选择土壤的时候,应该避免重度盐碱、酸性或碱性过大的土壤。
对于一些土壤质量较差的地区,可以采取土壤改良的措施,通过施加有机肥料或者石灰来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为小麦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二、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小麦品种是保证高产的关键。
目前,我国针对不同地区和生态条件培育了多种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小麦新品种。
农户在种植小麦的时候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来选择抗旱、抗病、耐逆的小麦品种,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三、合理的施肥技术小麦生长期需要充分的养分供应,因此合理的施肥技术对于小麦高产十分重要。
根据小麦生长的需要,在播种前应该施足基础肥,比如有机肥、复合肥等。
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施不同的追肥,比如拔节期需要施加氮肥和磷肥,灌浆期需要施加钾肥和微量元素等。
通过科学施肥,可以保证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四、适时的灌溉管理充足的水分是小麦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因此适时的灌溉管理对于小麦高产十分重要。
在小麦的关键生长期,比如拔节期、抽穗期等,需要保证土壤的充分湿润,尤其是在旱情发生的时候更需要注意灌溉管理。
在干旱地区也可以采取节水灌溉的措施,比如滴灌、喷灌等,可以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五、病虫害防治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在种植小麦的时候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可以采取农业上的措施比如合理的轮作制度、良好的田间排水以及选择抗病、抗虫性好的小麦品种,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或者化学防治的措施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保障小麦的生长发育。
小麦田管技术内容与步骤 小麦田间管理要点
![小麦田管技术内容与步骤 小麦田间管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fd2b31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6.png)
小麦田管技术内容与步骤小麦田间管理要点农民朋友们都知道,做好小麦田间管理工作,必须因地因苗制宜抓好田间管理,为小麦优质高产打下良好基础。
现就小麦田管技术内容与步骤,即小麦田间管理要点介绍如下:一、小麦冬前的田间管理措施1、浇冬水浇好冬水一方面利于小麦保苗越冬,另一方面利于春季肥水后延,提高小麦子粒产量,改善品质。
一般在小雪前后浇冬水,11月底至12月初结束。
2、合理促控冬前麦田合理群体为:多、中穗型品种要求达到计划穗数(40-45万)的1.2-1.5倍;大穗型品种要求达到计划穗数(30万)的1.8-2.0倍。
若群体过大,应及时采取镇压、化控或深耘断根等措施控制群体;若群体过小,麦苗长势弱时,应多划锄,起到保墒、提高地温、促进麦苗早发的作用。
二、小麦春季田间管理要点1、返青、起身期的促控春季麦田合理群体为:多、中穗型品种春季最大分蘖要求达到计划穗数的1.8-2.0倍;大穗型品种要求达到计划穗数的2.5-3.0倍。
若群体过大,出现麦苗旺长时,应及时采取镇压、化控或深耘断根等措施控制群体。
若群体过小,麦苗长势弱时,应尽早进行划锄,起到保墒、提高地温、促进麦苗早发的作用,或者将拔节肥水提前至拔节初期。
2、除草返青期和起身期可结合锄地除草,或尽早进行化学除草。
3、拔节期追肥浇水拔节肥水的施用时间要根据品种、地力、苗情而定。
一般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或者地力一般、群体较小的麦田,宜在拔节初期或稍前追肥浇水。
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地力较高、群体适宜的麦田,宜在拔节至拔节后期追肥浇水。
这是优质小麦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
三、小麦后期田间管理内容防病治虫:白粉病、锈病、蚜虫、红蜘蛛等是小麦后期的主要病虫害,应及时进行化学防治。
挑旗:灌浆期浇水:拔节肥水施用较早的麦田,应在挑旗至灌浆期内浇水,可提高子粒产量,改善子粒品质。
补肥:如果出现脱肥现象,应结合浇水补肥或者叶面喷施。
.2%磷酸二氢钾或0.5%尿素溶液,以提高粒重,改善品质。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3ba54f4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2.png)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以及田间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具体内容:一、品种选择小麦是一个多品种的作物,不同品种适应不同的生态条件和不同的栽培技术,因此在种植前应根据生态条件的差异进行品种的选择。
同时,也要注意品种的产量、抗病性、适应性、品质等方面的特点。
一般而言,建议选用产量高、抗病性好,品质稳定的品种。
二、土壤准备小麦喜欢肥沃的土壤,因此进行土壤准备时应尽可能使用优质的有机肥料,如稀牛粪水、秸秆、玉米茬等。
同时,也要注意灌溉和排水系统的建设,保持土壤的湿润和透气性。
三、种植技术1.选好时间:一般选在每年的秋季进行种植,尽可能选择雨后晴天的日子进行。
2.分块播种:分块播种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管理。
3.控制密度:根据品种的特点和生态环境的不同,种植密度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每亩种植30-50kg的种子为宜。
四、田间管理1.施肥管理:小麦需求肥料较多,应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不同种类、不同比例的施肥。
同时还应注意控制施肥的时间和肥料的种类。
2.灌溉管理:小麦对水分的需求较为严格,应根据环境的湿度进行适量的灌溉,而且要尽量保证地面干燥情况下的空气湿度和株间群体间的间隙湿度相近,同时也要避免灌水过多而导致的营养流失。
3.病虫害防治:小麦也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应抓好防治工作。
在发现有害生物时,应及时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如农药喷洒、防虫网覆盖等。
以上就是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的具体内容,希望对广大种植户有所帮助。
小麦的田间管理技术
![小麦的田间管理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5cbaa9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40.png)
小麦的田间管理技术一、引言在农业生产中,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于确保粮食供应和农民收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合理的田间管理技术可以帮助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加农民的收益。
本文将详细探讨小麦的田间管理技术,包括土壤管理、施肥技术、灌溉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二、土壤管理2.1 耕种与翻土小麦的生长需要良好的土壤条件,因此耕种与翻土是关键步骤。
耕种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土壤平整:通过翻耕和平整土壤,可提供良好的播种环境。
2.控制耕深:小麦的根系集中在土壤表层,因此耕深过深会导致根系生长不良。
一般耕深控制在20-25厘米。
3.松土处理:适当进行松土处理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2.2 土壤肥力管理小麦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合理的施肥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施肥技术:1.土壤测试:通过土壤测试,可以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pH值,从而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2.有机肥施用:适量施用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养分。
3.氮磷钾肥施用:根据小麦的生长期和土壤要求,科学施用氮磷钾肥,提供适量的养分。
4.控释肥使用:控释肥可以实现肥料的缓释,减少养分流失和浪费。
三、施肥技术3.1 施肥时间施肥时间的选择对于小麦的生长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施肥时间的建议:1.基肥:在播种前适时施用基肥,以提供作物早期生长所需的养分。
2.营养追施:根据小麦生育期和生长需要,分别在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等时期进行追施肥料。
3.叶面喷施:在叶面追肥中,适时进行叶面喷施,以提供小麦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营养。
3.2 施肥剂量施肥剂量的控制需要根据土壤肥力和小麦的需求来确定。
以下是一些施肥剂量的原则:1.确定基肥量: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小麦生长需求,合理确定基肥的施用量。
2.分蘖期施肥:小麦分蘖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应适时追施适量的氮肥。
3.拔节期施肥:拔节期是小麦的营养积累期,应注意适时施用磷、钾肥等。
如何做好小麦收割后的田间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小麦收割后的田间管理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e1f3e6b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9.png)
如何做好小麦收割后的田间管理工作小麦收割后的田间管理工作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收割后的田间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好的田间管理可以有效地促进小麦的秸秆分解和土壤改良,提高下一季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做好小麦收割后的田间管理工作。
一、收割后的田间清理工作小麦收割后,地上会残留大量的秸秆、根系和落叶等杂物,这些杂物不及时清理,容易阻碍作物的正常生长。
因此,收割后的田间要进行彻底的清理,包括:1.清理秸秆:秸秆是小麦收割后最大的杂物。
应及时清理,如果可以用于堆肥,则可以编成垛,便于贮存和调控湿度。
如果不能用于堆肥,则应采取其他适当的方法处理掉。
2.清理根系:小麦根系比较发达,如果不及时清理,会影响下一季作物的正常生长,应将其清理干净。
3.清理落叶:小麦收割后可能会有一些落叶、落花等杂物,这些杂物应及时清理。
二、覆盖保墒工作小麦收割后是一个比较干旱的时期,为了保持地面湿润,需要进行覆盖保墒工作。
覆盖保墒具体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1.秸秆覆盖:将秸秆覆盖在地面上,既可以保墒又可以起到保温作用。
覆盖时,应尽可能均匀,避免覆盖过厚或过薄。
覆盖后要及时浇水,保证秸秆和土壤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更有利于保墒。
2.塑料膜覆盖:将塑料膜铺在地面上,然后用铁钉将膜固定住,既可以保墒又可以控制温度。
但是,塑料膜的成本比较高,使用后也比较难处理。
3.草袋覆盖:将草袋铺在地面上,既不耗钱又方便。
但是,草袋和土壤的接触面积比较小,保墒效果不如秸秆覆盖。
三、灰化处理小麦秸秆是一种重要的有机资源,它可以用于肥料和饲料等方面。
秸秆的灰化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般步骤如下:1.将秸秆堆放在一个开阔的地方。
2.将干木柴燃起来,焚烧到火苗比较大时,将秸秆放入火堆中,尽量均匀分布。
3.在秸秆上撒上一些生石灰或炭灰,可以有效地促进灰化。
4.火苗逐渐减弱时,在火堆周围撒上一些水,控制火势,以防止火势失控。
5.待火苗完全熄灭后,将秸秆取出,即可得到灰化处理后的秸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田间管理当前小麦田间管理要点
xx年秋种以来,由于前茬让茬较晚,加之长达2个月之久的长期干旱,土壤墒情差;各地虽积极抗旱播种小麦,但由于各种因素和持续旱情的影响,小麦二、三类苗仍有相当比例。
目前小麦生长已进入越冬期,如何促进苗情转化,提高小麦单产,是xx年冬和xx年春麦田管理的重点。
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提出以下管理要点,只要适期适时管理到位,可促使弱苗转壮苗、低产变高产。
1管理要点
1.1麦苗四叶期喷美洲星液肥
由于越冬期仍无有效降雨(雪),气温较长年偏低,但在春节前后很可能出现10 ℃以上阶段性温暖气候,此时应抓住有利的天气条件对二、三类麦苗(四叶期以上)进行叶面喷施美洲星液肥,可促进有效分蘖和苗情转化。
一般用美洲星900~1 350 mL/hm2+尿素4.5 kg/hm2,对水375~450 kg(30喷雾器)均匀喷施。
1.2小麦返青起身期至拔节期喷施美洲星液肥
在小麦返青起身期至拔节初期,2次叶面喷施美洲星(间隔10 d 左右),每次用美洲星900 mL/hm2+尿素4.5 kg/hm2,对水450 kg
均匀喷施。
可有效地增加分蘖成穗率,促使越冬期的动摇分蘖成为有效分蘖;并可促进小穗小花分化,为穗大粒多垫定基础。
1.3早施返青拔节肥
对二、三类麦苗要以促进生长为主;利用雨雪天气追施尿素150 kg/hm2左右,此时追肥在温度回升时小麦生长即可得到肥效(冬施春用)。
在小麦拔节期(春生第2叶,第1节间基本定长),再追施尿素225 kg/hm2左右。
2小麦使用美洲星液肥抗灾夺高产案例分析
2.1安徽农垦焦岗湖农场xx年案例
安徽农垦焦岗湖农场在xx年秋遭遇了特大洪涝灾害,小麦播种过迟,直到12月底才播种结束,绝大部分麦田在xx年1月才出苗,虽基本苗比较充足,但叶片窄小苗情瘦弱,全场职工心情十分着急。
在此情况下,农场请了有关专家给农场职工开展1次针对当时小麦苗情的小麦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讲座。
在专家的现场指导下,要求职工在适当增施氮肥的基础上,在小麦四叶期后利用10 ℃以上晴好天气,苗期2次喷施美洲星液肥(根据天气情况间隔10 d左右),
每次用美洲星1 500 mL/hm2+尿素3.75 kg/hm2左右,对水450 kg 喷施。
由于职工积极主动地加强了管理,在喷施美洲星后,苗情发生了质的变化,叶色浓绿,叶片宽厚,有效地增强了光合作用,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此后,在抽穗扬花期结合防治病虫害又喷施了1次。
职工根据原先的苗情,认为只能收到3 750 kg/hm2左右的产量,后因推广应用了美洲星技术以及加强了相应的管理,全场666.67 hm2以上小麦平均单产达6 000 kg/hm2以上。
2.2安徽农垦东风湖农场xx年案例
安徽农垦东风湖农场在xx年小麦高产攻关活动中,在小麦适播期统一播种量(播量165 kg/hm2),统一播种期。
由于当时天气干旱小麦播后不能及时出苗,由农场统一提供水源抗旱;该场二分场一名职工当时未能按分场安排的统一时间及时抗旱,待周边麦苗都已出齐后他才去抗旱,但出苗期已明显推迟。
当年12月初进行苗情调查时,该户周边的麦苗苗情都达到6叶1心以上、2~3个分蘖,而他的麦苗只有4叶1心,平均少了2张叶片,基本苗比周边田块也减少75万根/hm2以上。
由于较差的苗情与周边麦田比较,形成了明显的差距。
该户心情非常着急,到场里反映情况,要求农场领导到现场去看。
农场高级农艺师到现场察看后,鼓励该户要加强管理促苗情转化:一是抓住晴好天气喷施美洲星液肥,1 hm2喷施30桶水(30喷雾器),每桶水配美洲星50 mL和尿素250 g均匀喷雾;二是抓住降雨天气适当追施氮肥,追施尿素75.0~112.5 kg/hm2。
该户认真听取了专家意见,于当天(气温在10 ℃以上)中午就进行喷施,1周后又喷施了1次。
15 d后去田间察看,苗情开始发生变化,叶色明显变深,为葱绿色。
到春节后再次察看(由于当年冬季为暖冬天气,越冬期麦苗继续生长),苗情发生了显著变化;叶片宽厚,叶色浓绿,有效分蘖明显增加,田间一片壮苗景色,远处看去与周边田块苗色形成鲜明的界线,显著增强了植株光合作用,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增加了干物质积累,为提高单产构建了非常理想的苗情。
加之中后期管理到位(抽穗扬花期结合防治病虫害再次喷施美洲星900 mL/hm2),在收获前田间调查,虽有效穗数比周边田块略少,但穗型大,穗粒数明显增加,而且穗层均匀整齐。
理论测产达9 000 kg/hm2以上,略高于周边田。
收获后调查,籽粒饱满光亮,腹沟浅,千粒重比周边麦粒高2 g。
2.3xx年安徽省抗灾案例
xx年,安徽遭遇50年一遇的旱灾。
自xx年10月下旬以来,全省降水偏少,加之12月连续发生2次寒潮,旱冻叠加,小麦苗情发生逆转,受灾小麦表现为黄苗死苗,个体瘦弱。
据不完全统计,全
省主产区小麦受旱面积近200万hm2,严重干旱面积80万hm2以上。
但凡是使用美洲星拌种及苗期喷施的小麦均没有受到干旱、冻害的影响,表现为苗齐苗壮、叶色浓绿、茎粗、根白有弹性,长势喜人。
3结论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说明,在小麦苗期(分蘖期)适时适量喷施美洲星,对促进苗情转化,促进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强光合效率,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小麦单产十分有利,增产效果显著。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