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 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关于端粒及端粒酶的调查报告

关于端粒及端粒酶的调查报告

关于端粒及端粒酶的调查报告一:引言2009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罗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在研究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方面的贡献。

这篇调查报告将会通过资料查询和逻辑推断等方式论述关于端粒,端粒酶以及它们与肿瘤细胞的相关内容。

二:端粒和端粒酶2.1.1端粒端粒(Telomere)是染色体末端的重复DNA序列,在人细胞中长度约为几千到一两万碱基对,它防止细胞将天然染色体末端识别为染色体断裂,起着保护和稳定染色体的作用。

[1]随着细胞的分裂增殖,端粒会逐渐缩短。

当端粒的长度缩短到一定程度时,细胞的分裂便会停止。

因此,端粒具有调节细胞增殖的作用,是细胞分裂的“时钟”。

端粒的碱基序列具有极高的保守性,但不同物种的端粒仍有差异,例如:四膜虫重复序列为GGGGTT,草履虫为TTGGGG,人类和哺乳动物为TTAGGG.[2]2.1.2端粒的结构端粒通常由富含G的DNA重复序列,以及端粒结合蛋白和端粒相关蛋白组成。

端粒结合蛋白直接保护端粒DNA,端粒相关蛋白通过与端粒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间接影响端粒的功能。

端粒既可保护染色体不受核酸酶的破坏,又避免了因DNA黏性末端的裸露而发生的染色体融合。

[4][5]2.2.1端粒酶端粒酶(Telomerase),在细胞中负责端粒的延长的一种酶。

在端粒发现之后,人们便开始猜测存在这样一种酶,可以起到延长端粒的作用——因为随着细胞的分裂增殖和染色体的复制,端粒应当越来越短,但是某些细胞(如肿瘤细胞)的端粒长度却能够保持相对不变。

在1997年,Tom Cech实验室的Lingner在Euplotes aediculatus以及酿酒酵母中发现了真正的端粒酶催化亚基。

[3]2.2.2端粒酶的作用机理端粒酶主要依靠两种成分来实现其功能,一种名为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的蛋白酶,另一种是作为模板的一小段RNA序列。

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及其生物学意义

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及其生物学意义

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及其生物学意义端粒和端粒酶是细胞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发现,它们的存在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和分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过程,以及它们在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端粒的发现1940年代初期,生物学家Hermann Muller发现了X射线可以导致果蝇基因突变,从而引发了对DNA的研究。

在此之后,科学家们开始研究DNA的结构和功能,他们发现DNA是由四种碱基组成的,即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在DNA的两端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序列,这种序列被称为端粒。

端粒是由一种叫做“重复序列”的DNA组成的,这种DNA序列在不同物种之间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具有重复的结构。

在人类中,端粒由TTAGGG序列组成,这个序列在人类基因组中重复了数千次。

二、端粒酶的发现在研究端粒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端粒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会逐渐缩短,当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

这个现象被称为“Hayflick极限”,它是由于DNA的缩短导致的。

然而,当科学家们研究端粒的缩短机制时,他们发现,端粒缩短的速度并不是恒定的,而是与一种叫做“端粒酶”的酶密切相关。

端粒酶是一种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复合物,它能够将端粒的缩短速度减缓,从而延长细胞的寿命。

端粒酶能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向DNA的末端添加一些新的端粒序列,从而防止端粒的缩短。

三、端粒和端粒酶的生物学意义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对于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们的存在解释了为什么细胞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老化。

由于端粒的缩短和端粒酶的缺失,细胞分裂的次数受到了限制,从而导致细胞的寿命变短。

其次,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还有助于理解癌症的发生。

癌症细胞具有无限制的增殖能力,这是由于它们能够通过某些机制维持端粒的长度,从而避免了端粒缩短所导致的细胞停止分裂的现象。

此外,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还有助于开发抗衰老和抗癌的药物。

端粒和端粒酶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端粒和端粒酶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近 年来 , 随着端粒 和端粒 酶结 构 、 能及调 控 的 功 深入研 究 .人 们对端 粒酶在 细胞永 生化 以及肿 瘤癌 变进程 中的作 用有 了新 的认 识 。 端粒 酶的激 活 、 粒 端 长度 的调节 与肿瘤 的发生 密切相 关 .在 恶性 肿瘤 的 诊断 与治疗 中有高度 的灵 敏性和 特异性 现 就端 粒 和端粒 酶与 消化道 恶性 肿瘤 的研 究进展 综述 如下
并 不表达 端粒 酶活性 .仅在 特殊 的细胞 中能检 测到 端 粒 酶 的活性 , 括造 血 细胞 、 巴细胞 、 肤 细胞 包 淋 皮
及生殖 细胞等 具有增 殖潜 能 的细胞 l 它 的主要功能 5 _
是在染 色体末 端添加 端粒 序列 .使 端粒 维持 一定长 度 。由于末端 复制 .细胞 每分裂 1 ,端粒 就缩短 次
机制 . 法 补偿 渐进 性 的端粒 D A 的丢失 . 无 N 当端粒 缩短 到临界 长度时 .端粒 结构发 生改 变 .触 发某些
D A损 害信号 。 N 使细胞 进入第 一致 死期 f , M 期1 当抑
癌 基 因fb发 生 了 突变 或 结 合 了病 毒 癌 蛋 白时 . R) 端 粒继 续缩 短 , 入第 二致 死期 f 期1造成端 粒功 能 进 M, , 丧失 和染 色体失稳 .使 细胞永 久性丧 失分类 增殖 能 力 .细胞 就会 出现 衰老 以致死 亡 而和正 常细胞 相 反. 某些肿 瘤细胞 的端粒 缩短 至临界 长度 时 . 粒酶 端 被激 活 .端粒不再 缩短 .通过 老化 期和危 机期 的限 制, 获得在 体外无 限生 长的 能力 . 即为“ 永生 化 ” 大 多数 正常 细胞端粒 较长 , 端粒 酶阴性 : 而大 多数永 生 化 细胞端 粒较短 . 端粒 酶 阳性 . 因此 端粒长 度 与端粒 酶 活性可 能呈负相 关 端粒 酶具有 很高 的肿瘤 特异 性 .迄今 发现 8 %~9 %的人肿 瘤 细胞 中可 以检测 5 0

神奇的端粒和端粒酶

神奇的端粒和端粒酶

人体有许多奥秘,端粒和端粒酶就是其中之一。

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给了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 l i z a b e t h Blackburn)、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医学院的卡罗尔·格雷德(Carol Greider)、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杰克·绍斯塔克(Jack Szostak)以及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因他们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

这3位科学家的发现解决了一个生物学重要课题,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是怎样实现完全复制,同时还能受到保护且不发生降解。

人的生老病死,这或许是生命最为简洁的概括,3位科学家的发现可能由此揭开了人类衰老和罹患肿瘤等严重疾病的奥秘。

一、端粒和端粒酶的基本概念端粒是在细胞染色体末端部分像帽子一样的特殊结构,像一根鞋带两端的塑料帽,端粒就是染色体两端的“帽”。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一种线状物质。

正常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染色体携有遗传信息,对人类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的X和Y染色体是决定男女性别的性染色体。

端粒是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的‘保护帽’,它能够保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就像一个忠诚的“生命卫士”,不但保护染色体DNA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侵蚀,而且它把基因组序列包裹在内部,在复制过程中以牺牲自身而避免染色体结构基因被破坏,从而防止了遗传信息的丢失,维护了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之一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说:“伴随着人的成长,端粒逐渐受到磨损。

”端粒不仅与染色体的个性特质和稳定性密切相关,还涉及细胞的寿命、衰老与死亡。

简单讲,端粒变短,细胞就老化。

端粒DNA可决定细胞的寿命,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的端粒重复序列就要丢失大约50-100个碱基,端粒便会慢慢缩短。

当端粒长度缩短到一定程度,会使细胞停止分裂,导致衰老与死亡。

也就是说端粒的长度决定了人类的健康状态和寿命,当端粒变短时,人便老去,各种疾病缠身;端粒消失,人的寿命也到了尽头。

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体 外培养的 细胞衰老与体 内衰老 的一个 共 同特征 是染
色体 端 粒 的逐 渐 缩 短 。H r y al 等 率 先证 明 了 正常 细胞 衰 老 e
时的端粒丢失 。 J发现 体外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端粒平均 他 f ] 长度 以一种复制倚赖性方式缩短 。 这种缩短也与体 内衰老相 关, 老年供体成纤维细胞和外周血 细胞中端粒平均长度 比年 轻 人短 ,lg o m等 研 究 了三个年 龄组发现 , Sa b o 人类有 丝分 裂 细胞 中端粒 长度 与供体年 龄呈高度负相关 , 并报道 外周血 细胞端粒缩短的速率是 3 b / 1p 年 端粒酶是影响端粒长度的 最主要的目索 , 端粒缩短后 可在端牡酶 的作用下得 以合成 而 使端粒延长 , 正常 的体细胞 并无端粒酶活性 为 探讨端 粒 但
至死亡 将这种正确 人体细胞在体外分裂潜能受限制 的现象 称为细胞衰老 , 并认为其是“ 衰老在细胞水平的表现 ” 。现 已 发现 许多其 他娄 型的 人娄 细胞 也存 在着这 种现象 . : 如 表皮 角质细胞 、 平滑肌 细胞 、 晶状 体细胞 、 神经胶质 细胞、 内皮细
胞 、 巴细 胞 以 及 肾上 腺皮 质 细 胞 淋
真 核生物 中都检 测到了端粒酶 的活性 。
端粒酶 属于逆转 录酶 , 是棱 糖核蛋 白复台体 , 主要 成丹 是 RN 和 蛋 白质 . 有 引物 特 异 识别 位 点 , 以 自身 的 A 含 能
端垃和端粒酶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研 究的热. 端粒随细 氨。 胞的分裂进行性缩 短 , 胞的衰老过 程也就 开始启动了。端 细 粒酶活性和端粒长度 应正相 关 , 间接地 影响了细胞的衰老过 程 。而端粒酶 的活化使一些细胞 获得 无限增殖 的能力 . 在永

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历程

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历程

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历程廖新化引言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UCSF(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Elizabeth Blackburn (简称Liz),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Carol Greider(简称Carol),以及Howard Medical School(哈佛医学院)的Jack Szostak。

诺贝尔奖主页上介绍她/他们获奖的原因是揭示了“how chromosomes are protected by telomeres and the enzyme telomerase”(染色体是如何被端粒和端粒酶保护的)。

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进程中贯穿着“发现现象/问题”-“提出概念/模型”-“实验验证”的思路,整个过程就像相继解开一个个puzzle(智力谜团)一样有趣,充满了思想的光辉。

重现这个思路对科学工作者是有启发意义的。

本文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科学问题推演的教学案例。

染色体末端的两个难题以及端粒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初,对DNA聚合酶特性的深入了解引申出了一个染色体的复制问题。

DNA 聚合酶在复制DNA的时候必须要有引物来起始,而且它的酶活性具有方向性,只能沿着DNA5’到3’的方向合成。

染色体复制之初可以由小RNA作为引物起始合成,之后细胞的修复机器启动,DNA聚合酶能够以反链DNA为模板,以之前合成的DNA为引物,合成新的DNA取代染色体中间的RNA引物。

但是线性染色体最末端的RNA引物因为没有另外的引物起始,没有办法被DNA取代。

所以线性染色体DNA每复制一轮,RNA引物降解后末端都将缩短一个RNA引物的长度(图1,简化的示意图,实际上染色体的DNA双链末端不会是平的)。

尽管这个引物不长,但是细胞千千万万代地不断复制,如果不进行补偿,染色体不断缩短,最终就会消失。

James Watson(因为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获得诺奖)最早就明确指出了这个“末端隐缩问题”,并猜想染色体也许可以通过在复制前联体(染色体末端跟末端连起来)的方式来解决末端复制的问题[1]。

端粒端粒酶研究进展

端粒端粒酶研究进展

端粒端粒酶研究进展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段DNA序列,它起到保护染色体稳定性和完整性的作用。

然而,由于染色体在每次细胞分裂时会缩短一段,当端粒长度过短时,染色体会发生异常,并最终导致细胞老化和死亡。

端粒酶则是一种重要的酶,它能够补充并保持端粒的长度稳定。

近年来,对于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首先,科学家们对于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端粒由重复的TTAGGG序列组成,这些序列会通过端粒酶的作用被补充。

端粒酶主要由两个亚基组成:一个叫做端粒酶反转录酶TERT,另外一个则是端粒酶RNA(TERC)。

TERT具有酶的活性,而TERC则是TERT的模板,用于合成新的端粒DNA。

端粒酶通过不断循环地合成新的端粒DNA来补充端粒的长度,从而延长染色体的寿命。

其次,研究表明端粒和端粒酶在癌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正常细胞中,端粒的长度会随着细胞的分裂而缩短,从而限制了细胞的生命周期。

然而,在肿瘤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会显著增加,导致细胞端粒的长度不断维持,并且细胞可以无限制地分裂。

这种增强的端粒酶活性对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增殖和转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端粒酶已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开发端粒酶抑制剂,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此外,最近的研究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在衰老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端粒长度会逐渐缩短,从而引发细胞衰老和组织功能下降。

研究人员尝试通过增强端粒酶的活性来抑制细胞衰老,以延长寿命和改善老年病的发生率。

实验证据显示,通过增加端粒酶的表达或给予端粒酶活性的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胞衰老。

这些发现为老年病的治疗和延长寿命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总之,端粒和端粒酶在细胞衰老、癌症等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

研究人员们对于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逐渐揭示了它们在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深入探究端粒和端粒酶的调控机制,并开发出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手段,为人类健康的维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端粒酶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端粒酶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端粒酶的作用机制
端粒酶通过延长端粒序列来增加染色体稳定性,从而维持细胞寿命。在正常细胞中,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 ,端粒序列逐渐缩短,当端粒缩短至一定程度时,细胞进入复制停滞期或凋亡。而在肿瘤细胞中,端粒酶的表 达水平较高,能够维持端粒序列的长度,使肿瘤细胞逃避正常的细胞衰老和死亡过程。
端粒酶与肿瘤的关系
端粒酶活性可以预测肿瘤的预后,为患者和医生提供参 考。
04
端粒酶作为肿瘤标志物的 前景和挑战
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
总结词
提高端粒酶作为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是 关键的挑战之一。这需要深入研究端粒酶的生物学机 制和肿瘤细胞中端粒酶的表达调控机制,以发现更特 异和敏感的检测方法。
详细描述
目前,已经有一些基于端粒酶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 ,如端粒酶活性检测、端粒酶RNA检测等。但是,这 些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例如, 一些非肿瘤疾病或良性疾病中也可能出现端粒酶活性 升高的情况,这会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干扰。因此,开 发出更特异和敏感的检测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端粒酶作为肿瘤标志物的 研究进展》
2023-10-29
目 录
• 端粒酶概述 • 端粒酶的检测方法 • 端粒酶作为肿瘤标志物的应用 • 端粒酶作为肿瘤标志物的前景和挑战
01
端粒酶概述
端粒酶的生物学作用
端粒酶的组成
端粒酶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其中RNA为模板,提供端粒重复序列,蛋白质为催化酶,促进端粒 DNA合成。
端粒酶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端粒酶的发现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了端粒酶,并认识到其在维持染色体稳定性和细胞寿命中的重要作用。
端粒酶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

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PROGRESS IN BIOCHEMISTRY ANDBIOPHYSICS1999年 第26卷 第5期 Vol.26 No.5 1999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进展任建国 周军 戴尧仁摘要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独特的蛋白质-DNA结构,在保护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维持细胞的复制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端粒酶则是由RNA和蛋白质亚基组成的、能够延长端粒的一种特殊反转录酶.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与细胞衰老和癌变密切相关.端粒结合蛋白可能通过调节端粒酶的活性来调节端粒长度,进而控制细胞的衰老、永生化和癌变.研制端粒酶的专一性抑制剂在肿瘤治疗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关键词 端粒,端粒酶,衰老,永生化,癌变学科分类号 Q50Progress in the Studies of Telomere and Telomerase.REN Jian-Guo, ZHOU Jun, DAI Yao-Ren(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China).Abstract Telomeres are unique DNA-protein complexes at the terminals of chromosomes that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protecting chromosomal integrity and in maintaining cellular replicative potential. Telomerase is a specialized reverse transcriptase, composed of both RNA and protein subunits, that elongates telomeric repeats. The changes in telomere length and telomerase activity are closely linked to cell aging and carcinogenesis. Telomere binding-protein may regulate telomere length by regulating telomerase activity, and then control cell aging, immortalization and carcinogenesis.The development of specific telomerase inhibitors will have broad prospect in the aspect of tumor therapy.Key words telomere, telomerase, aging, immortalization,carcinogenesis 近年来,有关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异常活跃,许多新的结构和功能的发现使之成为生物学和医学关注的热点.本文拟对端粒及端粒酶的最新进展予以阐述.1 端粒(telomere) 端粒是真核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的蛋白质-DNA结构,其功能是完成染色体末端的复制,防止染色体免遭融合、重组和降解[1~3].从单细胞的有机体到高等的动植物,端粒的结构和功能都很保守.1.1 端粒DNA 大多数有机体的端粒DNA由非常短而且数目精确的串联重复DNA排列而成,富含鸟嘌呤.个别种类的端粒DNA重复单元很长.此外,果蝇的端粒结构非常新颖,重复序列是一个可互换的因子.端粒的DNA序列多种多样,其功能不需要独特的序列来维持.尽管在许多物种中端粒DNA有相当大的变化,但仍可在进化关系非常远的生物中发现相同的端粒序列,如所有的脊椎动物、原生动物锥虫及几种粘菌和真菌都有相同的端粒序列T2AG3.其他情况下,尽管不同的有机体有不同的端粒序列,但彼此总有明显的相关性. 端粒DNA的平均长度因物种而异.在人中大约15 kb,在大鼠中可长达150 kb,在小鼠中一般在5~80 kb之间变化,而在尖毛虫中却只有20 bp.在所有的有机体中,端粒DNA的长度总是波动变化的.酵母的端粒DNA在200到400 bp间随遗传或营养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四膜虫和锥虫等有机体的端粒长度在对数期会持续增加.相反,在人体中,随着细胞的持续分裂,端粒会缓慢缩短.1.2 端粒结合蛋白 目前对端粒结合蛋白还了解甚少.在酵母中,端粒的主要结合蛋白是Rap1p,在体外以很高的亲和性与端粒上的许多识别位点相结合.研究表明,Rap1p与端粒长度的调节有关,Marcand等[4]认为Rap1p能够阻止端粒酶接近端粒从而负调节端粒的长度.相反,Ray等[5]的研究结果表明Rap1p可以在端粒周围通过聚集端粒酶或提高端粒酶活性而延长端粒.编码尖毛虫端粒小体蛋白的基因和RAP1的基因没有相似的序列. 该蛋白的结合需要单链的T4G4T4G4尾.同Rap1p不同的是,此蛋白仅限于同染色体的末端相结合,故称之为末端专一性DNA结合蛋白.此外,在爪蟾提取物中也检测到末端专一性结合活性.因此末端限制性结合蛋白可能是端粒染色质的一个普通特性. 在人中已经鉴定出两个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telomeric repeat-binding factor,TRF).TRF1是一个60 ku的同源二聚体双链TTAGGG重复序列结合蛋白,包含一个Myb型的C端螺旋-转折-螺旋区和一个DNA结合折叠的同源区,N端是酸性疏水区[6].另一个端粒结合蛋白是TRF2,它与TRF1很相似,所不同的是其N端碱性很强[7].两种蛋白在体外都专一性地与双链TTAGGG重复序列结合,在体内则位于端粒.人的hTRF与Rap1p 没有同源性.长期过表达TRF1将导致端粒逐渐地和过程性地变短.该过程可能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而实现.TRF2则可以防止染色体末端相互融合[2].最近,Kim等[8]在水稻中也鉴定出三个TTAGGG专一性结合蛋白复合物.这些复合物对双链DNA及富含胞嘧啶的单链序列无亲和性.其功能目前仍不清楚.2 端粒酶(telomerase) 端粒酶是一种自身携带模板的反转录酶,催化端粒DNA的合成,能够在缺少DNA模板的情况下延伸端粒寡核苷酸片段.其活性取决于它的RNA和蛋白质亚基[9].Prescott等发现酵母的端粒酶至少包含两个功能性相互作用的RNA分子,两者都可充当DNA聚合作用的模板,端粒酶至少包含两个活性位点.端粒酶除了具有反转录活性外,还具有核酸内切酶的活性[10].小腔游仆虫中有活性的端粒酶复合物的分子质量大约是230 ku,含有一个约66 ku的RNA亚基及两个123 ku和43 ku的蛋白质亚基,大亚基专一性地和端粒DNA底物结合.端粒酶的主要功能是维持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序列,从而抵消因细胞分裂而导致的端粒DNA的消耗.最近发现,端粒酶另外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合成串联重复的TTAGGG序列,为TRF2提供结合位点,防止染色体的末端融合[2]. 端粒酶的RNA亚基是合成端粒DNA的模板,对于端粒酶的结构和催化活性都十分重要.四膜虫端粒酶RNA有159个核苷酸,模板区为5′-CAACCCCAA-3′.人端粒酶RNA有455个核苷酸,模板区为5′-CUAACCCUAAC-3′.不同种类的纤毛虫,其端粒酶RNA长度在148~209之间变化,其中9~15个核苷酸具有种的专一性,与特定种类的端粒DNA序列互补.端粒酶RNA重要序列缺乏保守性,但都有保守的二级结构.这对于保持端粒酶的活性极为重要.端粒酶RNA的基因已经在纤毛虫、酵母、小鼠、人等生物中得到了克隆.将突变的RNA基因导入细胞后发现这些改变的序列在端粒DNA中出现,表明端粒酶的RNA决定了端粒DNA的序列.在酵母或乳酸菌中,缺失单拷贝的端粒酶RNA 基因会导致端粒缩短和细胞死亡.这些证据表明模板RNA对端粒酶的活性至关重要. Romero等和McCormick-Graham等推导出一个端粒酶RNA的二级结构模型:从5′到3′方向包含四个保守的双螺旋,双螺旋Ⅰ是最保守的区域,双螺旋Ⅱ、 Ⅲ、Ⅳ是茎环结构,这些保守的茎环通常是蛋白质结合区域.在双螺旋Ⅱ与Ⅲ之间存在模板序列,其上游的保守序列5′-(CU)GUCA-3′限制了模板区的5′边界.在双螺旋Ⅳ中有一个结构上保守的GA结,有助于蛋白质的识别与结合.最近研究表明,模板区的位置因物种而异.Autexier等[11]为了阐明端粒酶中RNA亚基的功能,将一系列缺失或替换一定数量碱基的RNA与野生型端粒酶蛋白质亚基进行酶的重构,研究了RNA特殊二级结构区域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当5′端和茎环Ⅰ、Ⅱ和Ⅳ中的残基缺失或替换时,端粒酶的活性降至野生型的15%~35%.表明这些结构对端粒酶的活性很重要.缺失5′端大于11以上的残基时酶活性完全丧失.说明一些重要的序列或结构上的相互作用都发生在这一区域.有趣的是,影响端粒酶RNA潜在假结的突变、缺失整个茎环Ⅲ和替换茎环Ⅳ中的GA 结,并不明显影响酶的活性. 端粒酶的蛋白质成分不如RNA亚基研究得那样清楚.在过去几年里,端粒酶的催化亚基已经在酵母[12,13]、原生动物[12]和人[14]中分离出来.该蛋白质亚基的功能区与已知的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RT)在序列和功能上有明显的相似性,故称为端粒酶反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TRT).酵母的Est1p是一个77 ku的多肽,专一性地与RNA亚基结合.缺失该基因,细胞会产生如同缺失端粒酶RNA亚基一样的表型. Weinrich等发现在端粒酶特殊的保守区和RT组分中,单个氨基酸的改变会降低或消除端粒酶的活性,直接证明hTRT是端粒酶的催化蛋白组分.在四膜虫中,发现两个端粒酶相关的蛋白质p80和p95.p80专一性地和端粒酶RNA结合,而p95则可和G链引物交联.在人和啮齿类动物中,已发现p80的同源物[15].从小腔游仆虫中纯化的端粒酶中发现另外两个蛋白质p123和p43,这两个蛋白质似乎与p80和p95没有相关性[12].p123包含有RT组分,是酵母Est2p的同源物[12].Est2p的RT组分对于体内、体外端粒DNA的合成是必需的.Est2p/p123在真核生物中很保守,在反转录酶的进化树上代表一个很早的分支[13].目前,仍然不清楚的是生物界里是否存在两类端粒酶,一类依赖于p80和p95;另一类依赖于p123/Est2p. 端粒酶的特殊性使端粒酶活性的测定在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早期的测定方法是通过测定细胞提取物将端粒重复片段加到一个合成的寡聚脱氧核苷酸引物3′端的能力进行的.但由于哺乳动物细胞端粒酶含量低,又有干扰现象,故难度较大.Kim等[16]建立了灵敏、快速、高效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以后又在引物方面作了改进.此后人们又相继建立了荧光法、原位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法及TRAP与闪烁技术联用的SPA法等敏感的检测手段,在医疗检测中得到了迅速的应用.3 端粒及端粒酶与衰老和癌变的关系3.1 端粒及端粒酶与衰老的关系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端粒长度控制着衰老进程,端粒缩短是触发衰老的分子钟. 在大多数正常的人体细胞中并不能检测到端粒酶的活性,端粒随细胞分裂每次丢失50~200个碱基.Cooke等认为,这是由于正常的人体细胞中端粒酶未被活化,导致了端粒DNA缩短的缘故.保护性端粒酶的减少可能最终制约了细胞的增殖能力.当几千个碱基的端粒DNA丢失后,细胞就停止分裂而衰老.端粒及端粒酶涉及衰老最有力的证据是Bodnar等的工作.Bodnar等[17]将人的端粒酶基因导入正常的细胞中,使得端粒酶异常表达.活化的端粒酶导致端粒序列异常延长,细胞旺盛增殖,细胞寿命大大延长.这一结果首次为端粒钟学说提供了直接的证据.3.2 端粒酶活化与肿瘤 在正常的人体细胞中,端粒程序性地缩短限制了转化细胞的生长能力,这很可能是肿瘤形成的一个抑制机制.端粒酶的重新表达在细胞永生化及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人甚至认为表达端粒酶的正常细胞更易癌变.人们在代表不同肿瘤类型的大约1 000多个活检样品中发现大约85%的样品呈端粒酶阳性反应.相反,90%以上的邻近正常组织却是端粒酶阴性.从而将这个酶与永生化和肿瘤的形成密切联系在一起!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的这种特殊关系使之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8,19].对端粒酶活性的抑制可能对某些类型的肿瘤来说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治疗方法[20].3.3 衰老和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细胞衰老和癌变与端粒及端粒酶的关系可以表述如下:端粒的数量控制着细胞的增殖能力,是细胞内的分裂钟.端粒酶在生殖细胞系中维持端粒的长度,随着细胞的发育端粒酶活性受到抑制,端粒持续变短.当正常人体细胞的端粒缩短至一定程度时,启动阻止细胞分裂的信号,细胞开始衰老死亡,此即所谓的Hayflick界限(M1期).另外一些细胞由于癌基因、抑癌基因等的突变逃逸M1期,获得一定的额外增殖能力,进入第二死亡期(M2).此时端粒酶仍为阴性,端粒进一步缩短.大部分细胞达到极限而死亡,生存下来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端粒酶重新活化,成为永生细胞.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端粒的延长是一个重要的甚至是一个必要的步骤! 既然端粒异常缩短后会触发细胞衰老和癌变,那么细胞一定有某种方式监测端粒的长度变化并用这些信息来调节端粒酶的活性,从而将这些重复序列加到染色体的末端.研究酿酒酵母时,发现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Rap1p负调节端粒的延长.最近van Steensel等[21]与Cooper等[22]分别在酵母和人中发现一个新的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同样阻止端粒的延长.Cooper等[22]在粟酒裂殖酵母中克隆了Taz1p的基因,此蛋白质与端粒DNA的双链结合.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粟酒裂殖酵母,酿酒酵母和人的端粒重复序列不同,Taz1p、Rap1p和TRF1这三个端粒序列结合蛋白却有相似的DNA结合区(类Myb型).在这个结合区以外,Taz1p与TRF1几乎没有同源性,与Rap1p就根本没有同源性.然而,taz1+基因的突变与Rap1p碳末端平头突变却有相似的表型,即端粒片段大大延长.这些新的工作表明端粒长度的调节机制是高度保守的. 细胞究竟是怎样调节端粒的长度的呢?van Steensel等[21]首次报道了人端粒结合蛋白(TRF1)的功能性研究,并提出端粒长度的调节机制.在端粒酶阳性的肿瘤细胞系HI1080中,长期过表达TRF1导致端粒逐渐的和持续性的缩短.相反,当TRF1负显性突变后,失去与端粒DNA结合的功能,最终诱导了端粒的延长.证明TRF1是端粒延长的一个抑制因子,负反馈调节端粒的长度.由于在可检测的水平上并不影响端粒酶的表达,因此,van Steensel等认为TRF1与端粒DNA结合后,顺式抑制端粒酶的活性,从而控制端粒的长度.根据这些结果,他们提出一个简单的端粒长度调节模型:与端粒重复片段结合的TRF1的数量可以调节端粒酶.野生型蛋白的加入,增加了端粒上TRF1的数量,从而为端粒酶提供了一个负信号.然而,通过负显性突变使TRF1功能缺失,却导致端粒酶的活化和端粒的延长.总之,这些研究表明,端粒重复序列的双链结合蛋白负调节端粒的延长.Shore[23]指出:细胞内可能存在一个感受染色体末端重复序列结合蛋白数量的机制,当这个数量超过一定的界限后,就产生一个信号阻止由端粒酶引起的端粒延长,或者,此信号可以活化缩短端粒重复片段的核苷降解或重组的过程.去除重复片段结合位点的不完全复制或降解事件,将消除对端粒酶的抑制.目前,人们还不清楚上述信号是如何产生与传导的.Ku等发现一些细胞周期抑制剂、DNA损伤因子、TopⅡ抑制剂均不能抑制端粒酶的活性,相反,一些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 PKC)的抑制剂却能大大地降低端粒酶的活性.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因为PKC的失活使得活化端粒酶表达的效应分子不能活化,另一方面PKC可能在体内直接调节端粒酶的活性.c-myc是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一个中心调节子,c-myc的表达严格依赖于分裂信号,被生长抑制信号或分化信号所抑制.Fujimoto等发现抑制c-myc的表达能够抑制端粒酶的活性,表明原癌基因c-myc对于端粒酶的调节是必需的.Mandal等发现在HeLa细胞中过表达Bcl-2导致端粒酶的活性增加5~10倍.Maxwell等的结果却表明端粒酶的活性不受P53的过量表达及凋亡的影响.这些证据表明端粒酶活性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与细胞内一系列信号识别与传导有关系,其详细的调节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3.4 端粒假说遇到的挑战 最近的研究表明,端粒酶的活化并非肿瘤细胞中的独特现象,许多正常增殖的细胞中也观察到了端粒酶的活化.Starling等、Kipling等及Broccoli等在小鼠中的研究结果表明,端粒缩短同衰老和肿瘤间并没有密切的联系.在正常人的口腔角化细胞的衰老过程中,也未观察到端粒的缩短.Blasco等[1]通过基因敲除使小鼠中的端粒酶RNA基因缺失,导致端粒酶的活性丧失.发现在快速增殖的器官中,细胞由于缺乏端粒酶而凋亡[3].但丧失端粒酶活性的细胞在培养中能够永生化、被病毒癌基因转化及在裸鼠中形成肿瘤.在某些肿瘤去分化的过程中端粒酶活性也未受到抑制.研究小鼠皮肤乳头状瘤的结果表明,端粒酶的活性与增殖率没有密切联系.总之,澄清这些例外的事实需要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期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总之,端粒和端粒酶在衰老和癌变中的作用使得人们对研究前景充满信心.对端粒和端粒酶深入细致的研究将有助于清楚地阐明衰老和肿瘤的机理,为在实践中抗衰老和治疗肿瘤提供新的理论基础.目前关于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a.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b.端粒酶的纯化和激活机制.c.寻找端粒酶的专一性抑制剂及其在抗癌中的应用.d.端粒的高级结构及结合蛋白的作用机理.这几个方面仍需进一步的探索.衰老和癌变无疑都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但端粒和端粒酶很可能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北京 100084参考文献1 Blasco M A, Lee H W, Hande M P, et al. Telomere shortening and tumor-formation by mouse cells lacking telomerase RNA. Cell, 1997, 91(1):25~342 van Steensel B, Smogorzewska A, de Lange T. TRF2 protects human telomeres from end-to-end fusions. Cell, 1998, 92(3):401~4133 Lee H W, Blasco M A, Gottlieb G J, et al. Essential role of mouse telomerase in highly proliferative organs. Nature, 1998, 392(6676):569~5744 Marcand S, Gilson E, Shore D. A protein-counting mechanism for telomere length regulation in yeast. Science, 1997, 275(5302): 986~9905 Ray A, Runge K W. The C-terminus of the major yeast telomere binding-protein Rap1p enhances telomere formation. Mol Cell Biol, 1998, 18(3):1284~12956 Bianchi A, Smith S, Chong L, et al. TRF1 is a dimer and bends telomeric DNA. EMBOJ,1997, 16(7):1785~17947 Bilaud T, Brun C, Ancelin K, et al. Telomeric localization of TRF2, a novel human telobox protein. Nature Genet, 1997, 17(2):236~2398 Kim J H, Kim W T, Chung I K. Rice proteins that bind single-stranded G-rich telomere DNA. Plant Mol Biol, 1998, 36(5):661~6729 Nakamura T M, Cech T R. Reversing time:origin of telomerase. Cell, 1998, 92(5):587~590 10 Greene E C, Bednenko J, Shippen D E. Flexible positioning of the telomerase-associated nuclease leads to preferential elimination of nontelomeric DNA. Mol Cell Biol, 1998, 18(3):1544~155211 Autexier C, Greider C W. Mutational analysis of tetrahymena telomerase RNA: identification of residues affection telomerase activity in vitro. Nucl Acids Res, 1998, 26(3):787~79512 Lingner J, Hughes T R, Shevchenko A, et al. Reverse-transcriptase motifs in the catalytic subunit of telomerase. Science, 1997, 276(5312):561~56713 Nakamura T M, Morin G B, Chapman K B, et al. Telomerase catalytic subunit homologs from fission yeast and human. Science, 1997, 277(5328):955~95914 Meyerson M, Counter C M, Eaton E N, et al. Hest2, the putative human telomerase catalytic subunit gene, Is Up-regulated in tumor-cells and during immortalization. Cell, 1997, 90 (4):785~79515 Harrington L, Mcphail T, Mar V, et al. A Mammalian telomerase-associated protein. Science, 1997,275(5302): 973~97716 Kim N W, Piatyszek M A, Prowse R K, et al. Specific association of human telomerase activity with immortal cells and cancer. Science, 1994, 266(5193):2011~201517 Bodnar A G, Ouellette M, Frolkis M, et al. Extension of life-span by introduction of telomerase into normal human cells. Science, 1998, 279(5349):349~35218 Hoos A, Hepp H H, Kaul S, et al. Telomerase activity correlates with tumor aggressiveness and reflects therapy effect in breast-cancer. Int J Cancer, 1998, 79(1):8~1219 Kyo S, Takaura M, Tanaka M, et al. Telomerase activity in cervical cancer is quantitatively distinct from that in its precursor lesions. Int J Cancer, 1998,79(1):66~7020 Hoos A, Hepp H H, Kaul S, et al. Telomerase activity correlates with tumor aggressiveness and reflects therapy effect in breast cancer. Int J Cancer, 1998, 79(1):8~1221 Vansteensel B, Delange T. Control of telomere length by the human telomeric protein Trf1. Nature, 1997, 385(6618):740~74322 Cooper J P, Nimmo E R, Allshire R C, et al. Regulation of telomere length and function by aMyb-domain protein in fission yeast. Nature, 1997, 385(6618): 744~74723 Shore D. Telomeres-different means to common ends. Nature, 1997, 385(6618): 676~677收稿日期: 1998-07-07, 修回日期: 1998-09-25。

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 端粒和端粒酶简介 • 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端粒和端粒酶与人类健康 • 端粒和端粒酶的实验研究方法 • 总结与展望
01
端粒和端粒酶简介
端粒的结构和功能
端粒的结构
端粒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结 构,位于染色体末端,保护染色 体免受损伤和降解。
端粒的功能
端粒的主要功能是维持染色体的 稳定性和完整性,防止染色体融 合和降解,同时参与细胞分裂和 衰老过程。
相关疾病。
端粒和端粒酶的调控机制
03
目前,研究者们正在深入研究端粒和端粒酶的调控机制,以期
更好地理解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01
深入探究端粒和端粒酶的作用机制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端粒和端粒酶的作用机制,以更好地理解
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02
开发基于端粒和端粒酶的治疗方法
未来可以开发基于端粒和端粒酶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相关疾病。
03
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未来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促进端粒和端粒酶研究的深入发展。
03
端粒和端粒酶与人类健康
端粒和端粒酶与衰老
端粒与衰老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保护结构,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长度逐渐缩短, 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和细胞功能异常,最终引发衰老。
端粒酶与衰老
端粒酶是一种维持端粒长度的酶,通过激活端粒酶可以延长端粒长度,从而延缓 衰老过程。
端粒和端粒酶与疾病的关系
端粒与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端粒长度缩短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 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
端粒与癌症
端粒酶的异常激活可以导致细胞无限增殖,形成肿瘤,因此与癌症 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Your site here
LOGO
端粒酶应用的展望
肿瘤的诊断 :研究结果表明,85%的
恶性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均呈阳性,而癌旁 组织的阳性率仅有4%。因此端粒酶活性可 以作为肿瘤诊断的指标之一。可以用许多 材料来检测端粒酶的活性,不必采用手术取 样,因此简单易行,操作方便。且端粒酶活性 水平还可以区分肿瘤的恶性程度,从而选择 恰当的治疗方法。
端粒及端粒酶 研究进展
——王振

LOGO
端粒和端粒酶的概述
2009年,美国的三位科学家Elizabeth H· Blackburn、Carol W· Greider和Jack W· Szostak发表了题为“端粒和端粒酶是 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 理学或医学奖。也是从这一重大研究成果 开始,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为人类衰老和 肿瘤带来了福音。
Your site here
LOGO
端粒和端粒酶
端粒酶的结构: 一般认为端粒酶由端粒 酶RNA(TR)、端粒酶相关蛋白和端粒酶催 化亚基(TERT)3部分组成。许多物种的TR 已经被成功克隆,如纤毛虫、酵母、人和鼠 等。
Your site here
LOGO
端粒的功能:
1.保护染色体末端 真核生物的端粒DNA-蛋白复合物,如帽 子一般,保护染色体末端免于被化学修饰或 被核酶降解,同时可能还有防止端粒酶对端 粒进行进一步延伸的作用。改变端粒酶的模 板序列将导致端粒的改变,从而诱导细胞衰 老和死亡。
Your site here
LOGO
端粒的功能:
3.决定细胞的寿命
染色体复制的上述特点决定了细胞分裂 的次数是有限的,端粒的长度决定了细胞的 寿命,故而被称为“生命的时钟”。

端粒研究进展

端粒研究进展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端粒(telomere)、端粒酶(telomerase)与肿瘤的关系是近年来受到国际医学界高度重视的研究热点。

肿瘤细胞尤其是恶性肿瘤细胞常常因获得永生性(immotality)而具有了无限制增殖能力,而肿瘤细胞无限增殖能力的维持则依赖于端粒酶的激活及端粒的稳定。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各种类型的恶性肿瘤中几乎都发现有端粒酶的异常高表达。

1 端粒端粒实质上即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由一段串联重复的富含鸟嘌呤碱基DNA序列及相关蛋白组成。

端粒的重复长度在各物种并不相同,如人类为5~20kb,大鼠为20~100kb,小鼠为100~150kb。

端粒一方面具有稳定染色体末端、防止染色体的异常重组、端-端融合及染色体丢失等作用,另一方面端粒长度维持在一定范围之内又是细胞有丝分裂正常进行的保证。

染色体DNA在沿着5′-3′方向复制过程中,由于DNA聚合酶不能进行全长复制酶的催化活性单位。

1.1 人类酶端粒酶RNA端粒酶RNA为端粒酶的主体结构,含有编码端粒的模板区、端粒酶蛋白结合区等。

hTR 长约450个碱基,模板区序列为5′-CUA ACC CUA AC-3′,逆转录合成人端粒TTAGGG重复结构。

端粒酶RNA不能激活端粒酶,也就是说端粒酶RNA不能调节端粒酶活性。

1.2 端粒酶相关蛋白最近,在哺乳动物小鼠和人端粒酶中分离出端粒酶相关蛋白,并克隆了编码TP1的基因(40)。

TP1蛋白在近N端区与四膜虫的P80有许多相同氨基酸序列,说明TP1存在保守区:在近中间区,有一个A TP/GTP结合位点;在近C端区,有一个WD-40重复序列,WD-40重复序列是已知存在一类称WD-40家庭蛋白中,是一个具有蛋白结合功能的重要结构,提示TP1可能与其它蛋白结合(如:端粒蛋白),帮助端粒酶更好地发挥合成端粒功能。

TP1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目前还不很清楚,在检测一些端粒酶阳性的肿瘤细胞和端粒酶阴性的正常组织的TP1mRNA,显示无明显差异。

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综述文章编号:1009-0002(2007)04-0667-03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进展杨平勋,黄君健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100850[摘要]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有结构,是由端粒结合蛋白和一段重复序列的端粒DNA组成的一个高度精密的复合体,在维持染色体末端稳定性,避免染色体被核酸酶降解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端粒的长度、结构及组织形式受多种端粒结合因子的调控。

由于端粒的重要性,在哺乳动物细胞里,端粒的长度或端粒结构变化与癌症发生及细胞衰老有密切的关系。

由于末端复制问题的存在,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不断缩短,细胞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老或凋亡。

由于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端粒长度的不断缩短与细胞分裂代数增加具有相关性,即端粒长度反应了细胞的分裂次数,因此有人将端粒形象的比喻为生物时钟。

在90%的癌细胞中,端粒酶被重新激活,以此来维持端粒的长度,使细胞走向永生化。

简要综述了端粒、端粒酶及端粒酶结合蛋白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端粒;端粒酶;端粒结合蛋白[中图分类号]Q26[文献标识码]AAdvancesofTelomereandTelomeraseYANGPing-xun,HUANGJun-jianBeijingInstituteofBiotechnology,Beijing100850,China[Abstract]Telomeresarespecializednucleoproteincomplexesattheendsoflinearchromosomes,consistingofmulti-kilo-baselongarraysofdouble-strandedTTAGGGrepeats,asingle-strandedoverhangofthe3'G-strand,andassociatedpro-teins.Itprotectstheendsoflinearchromosomes.Telomerelength,constructionandorganizationareregulatedbylotsoftelomerebindingproteins.Becauseofthesignificanceoftelomeres,thechangesoftelomeres'lengthorconstructurecancausecellstoentersenescenceorapoptosis.Telomeraseisimportantformaintainingtelomeres,andmostofcancercellshavetelomeraseactivity,so,itcanbeatargetforcurecancer.Thelatestdevelopmentofthetelomere,telomeraseanditsbindingproteinsfunctionwerediscussed.[Keywords]telomereUtelomeraseUtelomere-bindingprotein端粒的发现应归功于20世纪30年代2位遗传学家芭芭拉・麦克林托克和赫尔曼・穆勒的观察结果。

端粒、端粒酶研究及应用进展

端粒、端粒酶研究及应用进展

疗和延缓衰老。
了 TC除A些B1以蛋外白Y具来有自以于前美未国知斯的坦功福大能学。这医些学新院的的发研现究对人于员以还后确的定
端 粒 酶 成 分 的 确 定 和 端 粒 酶 的 制 造 ,端 粒 酶 活 性 珠 激 活 和 抵 制 药
需要着重研究端粒与肿瘤的关系。了解是什么原因激活了癌细胞
的 端 粒 酶 ,导 致 了 在 正 常 人 体 细 胞 中 产 生 了 端 粒 酶 活 性 的 异 变 。
科技论文与案例交流
161
端 粒 、端粒酶研究及应用进展
韦伟 (西 华 师 范 大 学 西 南 野 生 动 植 物 资 源 保 护 教 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西 华 师 范 大 学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四 川 南 充 637009)
摘 要 :端 粒 、端 粒 酶 是 一 种 与 人 体 的 肿 瘤 的 预 防 和
究 领 域 研 制 出 延 缓 衰 老 ,抗 癌 的 药 品 。 3.2端粒与肿瘤的关系
端 粒 酶 的 结 构 和 成 份 ,并 了 解 如 何 制 造 和 激 活 它 的 活 性 ,而这将
众 所 周 知 ,恶性肿瘤细胞中具有较高活性的端粒酶,它能维
有助于医学界制造出抑制和激活端粒酶的药物,帮助癌症患者治 持癌细胞端粒的长度,使其无限制扩增。因此下一阶段的研究还
如果能搞清这个问题,将是人为攻克癌症的一大发现。 3.3端粒与心血管疾病
生 态
物的制造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关研究说明心血管疾病中的端粒缩短可能是冠心病、心血 环
另外还有来自于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现了 管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但是至今科学家们仍没有发现两者之间 境
可 以 控 制 端 粒 酶 关 闭 的 开 关 。研 究 者 发 现 的 这 个 “关 闭 ”开关可能 有助于让端粒酶的活跃度低于这一限度。这一开关的发现明显有 助于研究者进一步发现如何激活和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具有很大

端粒和端粒酶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及意义

端粒和端粒酶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及意义

端粒和端粒酶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及意义摘要: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DNA串联重复序列,对基因组稳定性和完整性起保护作用。

端粒的长度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

其长度变化机制分为依赖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重组两类,氧化应激和铅(Pb)与端粒酶的功能蛋白相结合抑制其活性,致使端粒缩短,硒(Se)与二者具有拮抗作用,延缓衰老。

相关数据表明85%肿瘤细胞与端粒酶活性成正相关,以端粒酶活性作为肿瘤治疗靶标称为当代热点之一。

主要对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与端粒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端粒和端粒酶在癌症治疗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端粒;端粒酶;肿瘤20世纪30年代,人们开始了解染色体上的一种特殊结构——端粒。

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与端粒结合蛋白一起构成了特殊的“帽状”结构,维持染色体的完整和细胞活性,其实质为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

端粒与有丝分裂有着密切的联系,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30~200bp,当缩短到2~4kb,会导致细胞复制功能衰退,引起细胞衰老或死亡,被科学家称为“有丝分裂时钟”和“生命时钟”[1,2]。

端粒的延长和重组机制都是通过端粒酶来催化和介导的,端粒酶在保持端粒稳定、基因组完整、细胞活性和潜在的增殖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鉴于端粒酶在正常组织体细胞中的活性被抑制,而在肿瘤中则被重新激活,可能参与肿瘤恶性转化的机制,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2009年美国3位科学家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结构及其对染色体末端的保护功能,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端粒和端粒酶1.1端粒的结构和功能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由一个富含G的DNA串联重复序列[3]和端粒结合蛋白组成,每个重复序列一般为5—7bp[4]。

不同物种其重复序列存在l~2个碱基差异,哺乳动物的端粒重复序列为5’-(TTAGGG)n-3’[5],植物的端粒重复序列为5’一(TTTAGGG)n-3’[6]。

端粒长15~20kb,其重复序列成T环结构,像帽子一样能有效防止染色体间末端重组、融合和染色体退化[7]。

端粒\端粒酶研究及应用进展

端粒\端粒酶研究及应用进展

端粒\端粒酶研究及应用进展端粒、端粒酶在维持生命遗传信息稳定、调控细胞生命周期中具有重要作用,端粒酶通过维持端粒的长度,使细胞永生化,为抗衰老提供了光明前景,同时也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研究端粒、端粒酶在肿瘤监测中的作用及研发端粒酶抑制剂作为治疗肿瘤的创新药物已成为近年医学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端粒、端粒酶研究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标签:端粒;端粒酶;肿瘤;衰老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已成为近年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这不仅因为它们具有维持生物遗传信息稳定、调控细胞生命周期的重要功能,还由于端粒及端粒酶的行为异常与多种人类肿瘤及遗传性疾病密切相关。

在这些疾病中端粒可表现出缺失、融合及序列缩短等异常,而这些异常又可能受端粒酶的调控。

1端粒、端粒酶的发现上世纪初,著名遗传学家McClintock B[1]与Muller HJ[2]发现:染色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是由染色体的末端来维持的。

基于此发现,Muller HJ将其命名为“telomere”,此定义来源于希腊词根“末端”(telos)及“部分”(meros)的组合。

20世纪60年代,Hayflick研究发现:经过体外培养的正常人成纤细胞的复制过程并非细胞的死亡过程,而只是细胞群中的大部分细胞在经历了数次分裂增殖后停滞在了某个特定状态,仅仅是基因表达方式发生了某些改变,细胞群大部分细胞仍保持其代谢活性,由此,Hayflick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细胞衰老的表征:即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有限复制力”。

同时Hayflick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即细胞内存在某种控制细胞分裂次数的控制器,类似于我们使用的“时钟”。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Hayflick做了大量的细胞核移植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并发现这种“钟”位于细胞核染色体的末端,于是将其命名为端粒[3]。

20世纪80年代,CW Greider和EH Blackburn 2位科学家在四膜虫的提取物中加入1段单链的末端寡聚核苷酸后,发现端粒的长度增加了,这表明的确存在一种可使端粒延长的酶,根据其特点命名为“端粒酶”(telomerase)[4]。

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3
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与多种疾病(如癌症、衰 老相关疾病等)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03 端粒酶的类型、分布及调 控机制
端粒酶的类型与分布
端粒酶的类型
根据结构和功能不同,端粒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端粒酶逆 转录酶(TERT)和端粒酶RNA(TERC)。其中,TERT具有催 化活性,而TERC则作为模板参与端粒DNA的合成。
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分析
通过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技术,全面分析端粒和端粒酶相关基因在 细胞中的表达谱和调控网络。
06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端粒和端粒酶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仍面临许多技术 上的挑战,如难以在体内直接观测端 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以及缺乏特异 性高的端粒酶抑制剂等。
机遇
随着基因编辑、高通量测序等新技术的 发展,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将迎来新的 机遇,有望更深入地揭示其在细胞衰老 、肿瘤发生等领域的作用机制。
端粒和端粒酶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 角色,因此针对端粒和端粒酶的靶向药物研 发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的风险。
端粒酶在肿瘤细胞中的活性
02 端粒酶在多数肿瘤细胞中被重新激活,以维持端粒长
度,促进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
端粒酶抑制剂与肿瘤治疗
03
针对端粒酶的抑制剂已成为潜在的肿瘤治疗策略,通
过抑制端粒酶活性来诱导肿瘤细胞衰老或凋亡。
端粒和端粒酶在衰老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01
端粒缩短与衰老
端粒缩短被认为是衰老的生物标 志物之一,与多种衰老相关疾病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03
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染色体不被降解,又避免了端粒对端融合 (end-end fusion)以及染色体的丧失,同时端粒能 帮助细胞识别完整染色体和受损染色体。在生理情
况下,端粒作为细胞“分裂时钟”能缩短,最终导 致细胞脱离细胞周期。
端粒酶(telomerase)催化端粒合成,是一种逆转 录酶,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反向合成— TTAGGG—,不断地加在DNA未端,肿瘤细胞能够不 断地分裂增生,“端粒酶—RNA”结构的存在是先决条 件。
随着每次细胞分裂,染色体末端逐渐缩短,细
胞进入不可逆的抑制状态,直至细胞衰老,此过程 即称为复制性衰老。人类体细胞遵循这个规则从细 胞出生到衰老,单细胞生物遵循这个规则分裂后定 有其它机制保持单细胞生物传代存活,生殖细胞亦 如此,这些细胞怎样保持细胞具有继续分裂或长期 分裂的能力呢?科学家们发现端粒确实随着每次分 裂而缩短,但也会被新合成的端粒片断再延长。科 学家们怀疑,可能尚有末被发现的酶,该酶具有标 准的DNA多聚酶所不具备的功能,能使已缩短的端 粒延长,使科学家们兴奋的是到1985年首先在四膜 虫中证实了这种能使端粒延长的酶—端粒酶的存在。
体细胞的端粒有限长度(telomere restriction fragments TRFS)大多数明显短于生殖细胞,青年 人的TRFs又显著长于年长者,提示TRFs随着细胞 分裂或衰老,在不断变短,主要是由于DNA聚合酶 不能完成复制成线性DNA末端所致。缺少端粒的染 色体不能稳定存在,这是因为端粒DNA与结构蛋白 形成的复合物如同染色体的一顶“帽子”,它既可
端粒、 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早在30年代,两名遗传学家Muller和Mcclintock
分别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生物做实验发现染色 体末端结构对保持染色体的稳定十分重要,Muller 将这一结构命名为端粒(telomere)。直到1985年 Greider等从四膜虫中真正证实了端粒的结构为极 简单的6个核苷酸TTAGGG序列的多次重复后发现 了端粒酶(telomerase TRAP-eze) 。
为什么在绝大多数永生细胞系可以表达端粒 酶活性,而在非永生细胞则不能?
为什么人类大多数体细胞中不能检测到端粒 酶,而在一些肿瘤细胞中则能检测到端粒酶?
近年来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 富的资料,至今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领域。自从1994年 Kim等创立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以来,越来越多的文 献证明端粒酶活性在大多数人类原发性肿瘤标本及肿瘤 衍生细胞系中可被检测到,如前列腺癌、乳癌、口腔癌、 肺癌、肝癌、胃肠基质瘤、膀胱上皮细胞癌及AML急性 髓性白血病。
Hale Waihona Puke 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以自身 RNA为模板合成端粒酶重复序列,具有逆转录酶活 性,它的活性不依赖于DNA聚合酶,对RNA酶、蛋 白酶和高温均敏感。端粒酶活性表达能稳定端粒的
长度,抑制细胞的衰老,在生殖细胞和干细胞中可 检测到高水平的端粒酶活性。
二、死亡期细胞假说与细胞永生化
细胞获得永生必须克服两个危机期,M1(mortality stage 1)和M2(mortality stage 2)在M1期细胞对生长因 子等失去反应,产生DNA合成蛋白抑制因子,细胞周 期检查点(cell cycle checkpoints)发送细胞周期停止信 号,DNA合成即告停止。细胞端粒开始缩短,并启动 终止细胞分裂信号,正常人的双倍体细胞不能进一步分 裂,开始衰老、死亡。一些癌基因SV40T抗原、抑癌基 因P53,和Rb突变均能使M1期的机制被抑制,使细胞逃 逸M1期,继续生长获得额外的增殖能力,此时端粒酶 仍为阴性,端粒继续缩短,经过20-30次分裂后,最终 到达M2期。此时因端粒太短而致染色体极不稳定,于 是大多数细胞退化死亡,极少数细胞由于激活了端粒酶, 端粒功能得以恢复,染色体形态稳定,可以超越M2期 使细胞永生化。
现认为,人的端粒酶RNA可分为两个区与引物作用: 一个是模板区,含有与引物互补的11个核苷酸模板区序 列为11nt(5`CUAACCCUAAC-3’);另一个锚定区, 与引物的5’端相配,为DNA链向3’ 端正核酶外延伸 提供路径,而端粒酶中的蛋白质则起催化反应合成的作 用。
人类端粒酶RNA(human telomenese RNA hTR) 是细胞端粒合成不可缺少的模板,若模板区突变,缺 失或反义RNA可导致端粒的相应改变或丢失。经转染 的细胞端粒序列发生改变,细胞即出现凋亡或分化。 hTR非模板区序列或空间构象的变化也可使端粒酶失 去活性。在胃癌及神经肿瘤的研究中已发现,hTR表 达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端粒酶是在染色体末端不断 合成端粒序列的酶,它可以维持端粒的长度,维持细 胞增殖潜能。
附图:端粒酶在人体细胞永生性转化中
端粒酶被抑制 正常人体细胞
端粒丢失
M1期阻滞 细胞分裂停止
↓ M1—M2期间隔 双着丝粒形成
↓ M2期退化 染色体失稳
SV40T抗原 Rb、P53与病毒蛋白结合、突变
永生化
端粒酶被激活
细胞凋亡
三、端粒酶与肿瘤发生
端粒酶是最近肿瘤研究的热门话题。端粒酶具 有使肿瘤细胞系继续复制生存的特点,成为近期生 命科学界关心与研究的一个热点。端粒缺陷的染色 体不稳定性通过促进半合子化(hemizygosing)、 转位(tranlocation)、扩增及重组装而加速肿瘤进 程。端粒磨耗(attrition)的最终结果是端粒酶的 活化,以弥补端粒的丢失而使细胞无限增殖,成为 永生细胞。因此端粒酶活化是肿瘤进入晚期,而且 是细胞永生的关键一步。
端粒(telomere)是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未端的 一种特殊结构,由简单重复富含G碱基的DNA序列及 端粒结合蛋白共同构成。人类染色体端粒序列已分离 克隆,主要由5-15个kb的5`TTAGGG3`上千次的重复 序列构成,它就像二顶帽子盖在染色体两端,能保持 遗传信息的完整性,保护染色体免受重组和未端降解 酶的作用,并提供一种可消耗的非编码序列以暂时缓 解或取消复制问题所带来的染色体DNA的进行性缩 短。大多数体细胞的端粒随周期性复制而逐渐缩短, 最终达到一个临界点,细胞增殖停止、死亡,这可能 是生命有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