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古诗三首 石灰吟

合集下载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7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7张PPT)

xiè
【清】
(郑板桥)
全:都。
清白:双关语,既指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白色的石灰,也象 征正直不阿的人品。
人间:人世间。
千锤万凿出深山,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
烈火焚烧若等闲。 对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粉骨碎身全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恐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
经过千锤万击才从深山里开 采出来,又!即使粉 身碎骨也毫不恐惧,只求清 清白白的身体和名声能够长 留于世。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 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 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 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 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 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 诗《入京》以明志: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lǚ)阎(yán)话短长!
"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闾阎就是里巷的意思, 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 为一时佳话。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chuí) 万击/出 深山, 烈火焚(fén) 烧 /若 等闲。 粉骨碎身/全 不怕, 要留清白/在 人间。
•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 某个具体之“物”上。
在我们现在学的这首石灰吟中也同 样将石灰比喻成人,抒发作者自己立志 清白、廉洁做人的思想感情。
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一遍这首古诗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chuí) 万击/出 深山, 烈火焚(fén) 烧 /若 等闲。 粉骨碎身/全 不怕, 要留清白/在 人间。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3张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3张PPT)

写字指导
铁锤 锤炼
开凿 凿子
焚烧 焚毁
注意“锤”四个横画的长短分 布情况,四个横之间的间隙要匀称; “凿”下半部分要写平稳、写端正。
诗句大意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 一说诗句的意思。
展开想象
你想到了什么?
感受
石灰石在熊熊烈火中依然从容不迫的姿态,只要 能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间,即使粉身碎骨也不害怕。
态度
石灰的态度:不论“千锤万凿”,还是“烈火焚烧”都看 作是平常、轻松的事。同时这也是诗人的心声:无论面对怎样 的严酷考验,都能从容自若,处之淡然。
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பைடு நூலகம்
一读诗题明对象
四看资料悟诗情
二看作者知背景
五看插图与注释
三读诗文解大意
反复诵读入诗境
诗题理解
齐读
怎么理解?
诗人于谦借咏石灰,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以石灰作比,借以言志)
作者简介
于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大臣、军事 家。于谦行事章奏,悉合机宜,号令明审,且爱国 忘身,自奉俭约,中外威服。景泰八年正月,于谦 遭诬陷以谋逆罪被杀,籍没时家无余资。著有《于 忠肃集》十三卷,系其被害约二十年后汇集而成。
了解诗人于谦的生平经历,请你对他做出自己的评价。
为人正直、坚贞不屈。诗人以石灰自喻, 不向恶势力妥协、屈服的精神。
诵读古诗
落实课后练习第一题。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可以读得稍有力度一些,“若等 闲”可读得平稳、舒缓,读出其中的从容之意。第三句语调可昂 扬一些,最后的“要留清白在人间”可以读得坚定、有力,传递 出诗人坚强不屈的意志。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6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6张PPT)
就与于谦有关。 于谦行事章奏,悉合机宜,号令明审,且爱国忘身, 自奉俭约,中外威服。景泰八年正月,于谦遭诬陷以 谋逆罪被杀,籍没时家无余资。
课外拓展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初读古诗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听录音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精读古诗(一)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 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于 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2.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和整首诗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
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 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石灰】
石灰的前身叫石灰石,埋藏在深山大岭之中,经过千锤万凿 开采出来之后,它被运到石灰窑里。又经受高温焚烧,变成了 生石灰,却仍然非常坚硬。又经过冷水浸泡,就成了粉末状的 洁白的石灰。
课外拓展
墨梅
竹石
[元]王冕
[清]郑燮
我家洗砚池头树,
咬定青山不放松,
花开淡墨痕。
立根原在破岩中。
不要人夸好颜色, 千磨万击还坚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任尔东西南北风。
谢 谢观分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巨。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

《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

10.古诗三首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①[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②[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①[任]任凭。

②[尔]你。

一、课文中心思想总结:
《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写的一首诗,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是清代诗人郑燮写的一首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二、会写字及组词:
络(luò)(脉络)(网络)锤(chuí)(捶打)(锤炼)凿(záo)(确凿)(凿子)焚(fén)(焚烧)(焚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2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2张PPT)

二读古诗:读懂诗情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读古诗:读懂诗情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1398─1457),汉族。字廷益,
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 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
三读古诗:读懂诗境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背诵古诗《石灰吟》
咏梅兰竹菊,抒做清白高洁之人的情怀。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王谷祥
绿叶转光风,
紫英泛青馥。

不受当门锄,
托根在空谷。
竹石
郑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
石灰吟
一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韵律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韵律
石灰吟
千锤万击 出深山, 烈火焚烧 若等闲。 粉骨碎身 全不怕, 要留清白 在人间。
【拓展石灰知识】
采矿工人从深山里开采出质地坚硬的石灰石,烧窑工人把 石灰石敲打成小石块,运到五层楼那么高的窑里烧,一层煤一 层石灰石再一层煤一层石灰石,经过1300~1500摄氏度三至四 天的高温焚烧,石灰石变成质地松脆的生石灰(清白的石灰 粉),建筑工人给生石灰加水,生石灰变成洁白细腻的熟石灰 (就是我们平日里常见到的石灰),再把石灰粉涂到墙上,把 建筑物粉刷得洁白无瑕。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谦
出深山,
粉骨碎身

若等闲。 。
谒岳王墓
(清)袁枚
江山也要伟人扶, 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 人间始觉重西湖。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他深有感触,便写下了 《石灰吟》这首诗。
石灰吟
明·于谦
chuí záo
fén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捶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 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石 灰石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因为它甘愿把一身清白留 在世间。
于谦为官清正刚直,从不拉拢私交,每次进京述职时,都是两手空空。 《明史·于谦传》记载:于谦日常生活非常简朴,居住的房子仅够遮挡风 雨。京师保卫战中,于谦功劳最大,但他却从不居功,所得的赏赐能推就推。 有人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担任要职,于谦坚决反对,绝不让儿子滥领功劳。 于谦被诬陷杀害后,朝廷派人查抄他的家产,负责查抄的人惊奇地发现,这 位曾经备受皇帝倚重的兵部尚书,家里竟然没有一点多余的钱财。
入京
(明)于谦
手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注:闾阎,指百姓。
10.《古诗三首》
石灰吟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源自 吟吟咏、吟颂, 是古代诗歌体 裁的一种名称。

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六年级下册语文

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六年级下册语文

经过千锤万击才从深山里开采 出来,又要到石灰窑中去经过烈火 焚烧。但这种折磨、锻炼是多么平 常啊!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 只求清清白白的身体和名声能够长 留于世。
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 法?有何妙处?
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 手法,将石灰人格化,赋予石灰以人的思想 感情。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吟咏事物 的特有属性,和人的思想感情相吻合,把一 些抽象概念表现得形象生动。
石灰吟:赞颂 石灰。吟:吟 颂。指古代诗 歌体裁的一种 名称(古代诗 歌的一种形 式)。
千锤万凿: 无数次的 锤击开凿, 形容开采 石灰非常 艰难。千、 万:虚词, 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若等闲: 好像很平 常的事情。 若:好像、 好似;等 闲:平常, 轻松。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
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 心。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 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
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 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 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 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 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认读 字词,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石灰吟 —明代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简介
于谦(1398-1457),字廷益,汉族, 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浙江杭州人。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辛丑 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土木堡之变,明 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 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 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 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他忧国忘身 ,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 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10古诗三首之《石灰吟》(课件)六年级下册语文

10古诗三首之《石灰吟》(课件)六年级下册语文
谈话导入
石灰
你们见过石灰吗?你 知道它有什么用处吗?
10、古诗三首
石灰吟
学习目标: 1.会写2个生字。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 和远大志向。
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解诗 题
知诗 人
读诗 句
明诗 意
悟诗 情
解诗题
全,全然。
石灰的颜色
暗指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谁来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即使(粉骨碎身 )也都不怕,只因有 一颗忠肝义胆之心,孤注一掷之愿—— 要留( 清白在人间)。
悟诗情
读第一、二句诗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
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凿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 见到此情此景,你想说点什么?
石灰烧制过程中 要经历的痛苦
平常。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 锤,锤打。凿,击打、开凿。
谁能说一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石灰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它 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烈火焚烧”与“若 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 强。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
碎成粉末
不怕牺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读读全诗,说说由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
刚强勇敢、甘愿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 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 却是诗人——于谦。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 感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 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石灰吟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 《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 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物 是——石灰。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8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共18张PPT)
咏 菊 〔唐〕黄 巢 待得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时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作业: 试着用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自学第二首古诗。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3月18日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
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新课导入 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非常有名的古诗——《石灰吟》。这首诗是由明代诗人于谦所写,以石灰为比喻,表达了他对高尚情操和坚定意志的追求。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于谦的背景。于谦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将领,他的诗歌作品以雄奇豪迈、气韵苍劲而著称。他擅长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来描绘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种形象,将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 《石灰吟》是一首描绘石灰形象的古诗。在诗中,于谦通过描绘石灰的烧制、特点和用途,表达了自己对高尚情操和坚定意志的追求。同时,通过运用独特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于谦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掉 也可编辑修改
新课导入(一)
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古诗的基本知识。首先,要了解古诗的体裁和形式,掌握常见的古诗修辞手法,比如对仗、用典等。其次,要了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注意朗读时的语调和语速。最后,要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思想内涵,通过欣赏其中的意象和意境来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新课导入(三)
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课后总结 通过学习《石灰吟》这首古诗,我们深入了解了明代诗人于谦对高尚情操和坚定意志的追求。在诗中,于谦通过描绘石灰的烧制、特点和用途,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在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一些古诗的基本知识,比如古诗的体裁、形式、修辞手法、韵律和节奏等。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通过欣赏意象和意境来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在《石灰吟》中,于谦通过描绘石灰的形象,表达了他对高尚情操和坚定意志的追求。我们可以通过感受这些形象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六年级下10《古诗三首》石灰吟

六年级下10《古诗三首》石灰吟

六年级下10《古诗三首》石灰吟《六年级下 10<古诗三首>之石灰吟》在六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古诗三首》里的《石灰吟》以其独特的魅力,给我们展现了石灰的诞生过程,更传递出了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力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于谦通过这首诗,仿佛让我们亲眼目睹了石灰从开采到成为有用之材的艰辛历程。

“千锤万凿出深山”,开篇这一句,就让我们感受到了石灰开采的不易。

想象一下,那坚硬的石头深藏在大山之中,要经过无数次的捶打和开凿,才能被从山体中分离出来。

这“千锤万凿”不仅仅是对物理动作的描述,更是在暗示着人生道路上可能会遭遇的重重磨难和考验。

就如同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接下来的“烈火焚烧若等闲”,更是将石灰所经历的考验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烈火的焚烧,那是何等的高温和痛苦,但石灰却视之为平常之事。

这让我想到了那些为了追求真理、为了实现理想而勇敢面对逆境的人们。

他们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畏惧,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

就像革命先烈们,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残酷迫害,依然坚守着心中的信仰,毫不畏惧。

“粉骨碎身浑不怕”这句,进一步展现了石灰的无畏。

即使要经历粉身碎骨的痛苦,石灰也毫不害怕。

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需要我们做出巨大牺牲的时刻。

也许是为了帮助他人,也许是为了坚守正义,我们可能会面临风险,甚至会遭受损失。

但如果我们有像石灰一样的勇气和决心,就能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是石灰的追求,也是诗人的心声。

石灰历经了千辛万苦,就是为了能够把清白留在人间。

这让我思考起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还是为了留下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我想,诗人于谦是在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都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保持内心的纯洁和正直,为社会、为他人做出积极的贡献,留下属于自己的“清白”。

石灰吟古诗原文翻译及注释

石灰吟古诗原文翻译及注释

石灰吟古诗原文翻译及注释《石灰吟》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中学的一篇古诗,又明代诗人于谦所著,以下精心整理了《石灰吟》古诗的原文、翻译、词语注释、作者简介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翻译】(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词语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5.人间:人世间。

【作者简介】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ān]。

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xù]之叛。

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

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十一年(1446年)进京觐见因不向王振献媚送礼,引起王振不满遭其暗地指使其党羽李锡给他加上对皇帝不满的罪名下狱论死。

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

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

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

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

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

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石灰吟》一、教材分析《石灰吟》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首经典古诗,其教学价值不仅在于让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更在于通过这首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与志向,以及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首先,从文学角度来看,《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作者于谦以石灰为喻,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坚定信念和高洁情操。

这种借物抒怀的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歌的深层含义。

其次,从教育意义上看,《石灰吟》的教学过程也是一次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

二、学情分析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石灰吟》这首古诗既有一定的挑战性,也有很大的收获空间。

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可能难以直接理解诗中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复杂情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讲解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联想想象、组织小组讨论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歌。

另一方面,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喜欢听故事、看图片、做游戏等生动有趣的活动。

因此,在《石灰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学情分析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也需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设计思路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了解到于谦这位民族英雄的生平事迹,感受他为国为民的崇高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同时,诗中所体现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也是对学生品格教育的重要内容。

此外,教材在编排上也注重了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通过《石灰吟》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对古诗的理解能力,提高阅读鉴赏水平,并为后续学习其他咏物诗打下坚实的基础。

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石灰吟》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石灰吟》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石灰吟》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石灰吟》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1)PPT:教师可以使用PPT来展示《石灰吟》的诗文、作者简介、历史背景等相关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文内容。
(2)视频: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石灰和石灰窑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石灰的特性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3)在线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工具,如在线词典、古诗鉴赏网站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1. 知识方面:六年级学生在之前的语文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多种形式的古诗,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通过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古诗知识,如古诗的押韵、平仄、对仗等。同时,他们对古诗的意象、修辞手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学习《石灰吟》时,学生能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诗中的基本特点。
2. 能力方面:六年级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他们能够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此外,他们在学习古诗时,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游戏:在讲解古诗的押韵和平仄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如古诗接龙、古诗对对碰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古诗的韵律特点。
(4)小组讨论:在讲解古诗的情感和寓意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石灰吟》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交流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使用多种教学媒体和资源,如PPT、视频、在线工具等。

六年级下10《古诗三首》《石灰吟》

六年级下10《古诗三首》《石灰吟》

六年级下10《古诗三首》《石灰吟》《六年级下 10〈古诗三首〉〈石灰吟〉》在六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第十课《古诗三首》中的《石灰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独特的韵味。

《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所作,全诗内容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开篇便描绘了石灰的形成过程,“千锤万凿出深山”,石灰原本深藏在山中,经过无数次的捶打和开凿,才得以被开采出来。

这一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工人们辛苦劳作的场景,也感受到了石灰获取之不易。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接下来石灰还要经历“烈火焚烧若等闲”的考验。

烈火的熊熊燃烧,在常人眼中或许是极为可怕和痛苦的,但对于石灰来说,却像是平常之事。

这种坚韧和无畏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粉骨碎身浑不怕”这句更是将石灰的决心和勇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即使要粉身碎骨,石灰也毫不畏惧。

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传递出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

而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则是整首诗的主旨所在。

石灰历经了种种磨难,为的就是能够在世间留下清白之身。

这里的“清白”,不仅仅是指石灰自身的洁白无瑕,更是诗人于谦借石灰来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和坚守正道的决心。

在深入理解这首诗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于谦所处的时代背景。

于谦生活在明朝,那是一个政治局势复杂多变的时期。

于谦为官清廉正直,一心为国家和百姓着想。

然而,他的刚正不阿却也引来了不少权贵的嫉妒和陷害。

在这样的环境中,于谦写下《石灰吟》,以石灰自喻,表明自己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要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质,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

从诗歌的艺术手法上来看,《石灰吟》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石灰所经历的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象征着诗人在人生道路上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考验。

而石灰最终留下的清白,则象征着诗人坚守的高尚品德和理想追求。

这种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寓意更加深刻,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同时,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却又富有力量。

每一句都简洁而有力地表达了石灰的坚韧和诗人的决心。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之二《石灰吟》课件(共25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之二《石灰吟》课件(共25张PPT)
只为把高尚的节操保存在人世间。
经过千锤万击才从深山里开 采出来,又要到石灰窑中去经过烈 火焚烧。但这种折磨、锻炼是多么 平常啊!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恐惧, 只求清清白白的身体和名声能够长 留于世。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 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 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 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后,便吟出 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好 十二岁。
假如你是为官后的于谦,你再次吟诵这首诗 时会想些什么?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 试想,戴着脚镣走上刑场的于谦,在人生 的最后时刻,也一定会想起少年时的诗作, 他又会怎样吟唱起《石灰吟》呢?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北风吹 明代 于谦 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树坚不怕 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冰霜历尽心不 移。况复阳和景渐宜,闲花野草尚葳蕤 (ruí),风吹柏枝将何为?北风吹,能 几时!
谢谢观看!
十二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大方激昂 的诗。想想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石灰。
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埋藏在深山之中,相当坚硬,人们将我开 采出来,运出了深山老林。
然后,将我与焦炭混合在一起,放在高达1500度烈火的石灰窑 中煅烧,这时,我的主要成分产生了变化,虽然,这时的我,外形 仍像一块块石头,但已经浑身雪白,白得十分耀眼,轻轻一捏, 就容易破碎。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仅仅在讲石灰吗?

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石灰吟
明 于谦
于谦(1398—1457) 字廷益, 明朝名臣。他为官清正、性格刚 直、不 畏 强 暴 , 深 受 百 姓 爱 戴 。 代表作品:《平阳道中》《咏煤 炭》《暮春遇雨》。
提示吟颂 的对象
赞颂石灰
古代诗歌的 一种形式
虚词,形 容很多
开凿
敲打 • •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捶打才 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 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
视死如归
不畏艰险 有崇高的理想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 人怎样的品质?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石灰自喻,体现了不 向恶势力妥协、屈服的精神。我们可以感受到 诗人为人正直,坚贞不屈的品质。
千锤万凿 浑不怕
石 灰 吟
烈火焚烧 留清白
持身清白 坚贞不屈
《石灰吟》借石灰石开采、煅烧、粉碎的
艰辛过程,喻指无论面对怎样严峻的考验都
即使石灰石粉身碎骨也毫 不惧怕,因为它甘愿把一身清 白留在人世间。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不怕——千锤万凿 不怕——烈火焚烧
面对烈火的焚烧,石灰从容自若。
▷石灰的颜色 ▷高尚的节操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由坚硬的山石变成粉末
不怕——粉骨碎身 怕——不留清白 石灰的特点: 坚忍不拔 坚强不息
,由视此若来等证闲明心性。
寒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10 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 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 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石灰吟》,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所作,通过对石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的志向和不屈的精神。

2. 诗歌解析:对《石灰吟》进行逐句解析,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写作手法:分析《石灰吟》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理解其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朗读、背诵《石灰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背景和解析内容。

2. 学具:笔记本、笔,用于记录诗歌解析和心得体会。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石灰吟》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石灰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石灰吟》的写作手法和作者情感。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石灰吟》的主题和写作特点,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板书设计1. 《石灰吟》2. 作者:于谦3. 背景:明代4. 意境:高洁、不屈5. 写作手法:比喻、象征作业设计1. 朗读与背诵:《石灰吟》2. 写作练习:仿写一首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的诗歌,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课后反思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石灰吟》的理解和感受,了解教学效果。

2.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注:本文为示例教案,实际教学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环节。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课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课件
——文天祥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热爱国家,为国效力)
(清正廉明) (为民着想)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 雄,浙江钱塘人。于谦科考登 榜进士,任地方官十几年。在 任期间,他严格执法,廉洁奉 公,救济灾荒,关心百姓,具 有很高的威望。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 】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不单指石灰洁白的本色,更 是诗人自己高尚的情操啊!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课后作业: 1、抄写《石灰吟》; 2、搜集并积累咏物诗。
不勇洁 同敢身 流无自 合畏好 污、、
清坚 正持 廉观 洁点 、、
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 宦官王振挟持英宗亲征,导致英宗被俘, 震动朝野。危难之际,于谦升任兵部尚 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御。当时朝廷中有 些人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 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率 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 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景泰八年,景 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遭受诬蔑被 定为谋逆罪,判处死刑。于谦被杀之后, 按例应该抄家,可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 时,才发现于谦家里除了生活必需品外 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财。
10、石灰吟
吟 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9)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9)

石灰吟 (明) 于 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 可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时,才发现 于谦家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 品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财。于谦 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天下百姓痛心 疾首,齐声为他呼冤。
石灰吟 (明) 于 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石灰吟
石灰
石 灰 吟 吟诵,赞美
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石灰吟 (明) 于 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 于 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 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将我放 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duàn 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 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 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 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
这首诗是借物言志之诗。前二句就 石灰的特征说人,“若等闲”三字, 抒发了作者在危难面前的大无畏精神。 “碎骨粉身全不怕”,承第二句来, 所以“全不怕”,由于有“若等闲” 为之支柱。末句表示了丹心照汗青的 高风亮节。后来为国难献身,英勇牺 牲的大节,此诗仿佛预先就表达了。 语言明白,内涵深刻,其人与诗,永 垂不朽。
石灰吟 (明) 于 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 于 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锤,敲打。
凿,撞击。 千锤万击出深山, 若,好像。 烈火焚烧若等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课文朗读
认真读,圈出不认识的字,感受古诗 的韵律。结合插图进行想象,在脑海中 形成画面。
三、生字新词
chuí
záo
fén
锤凿 焚
等闲: 浑: 清白:
词语注释
若等闲:好像平常的事情。
三、理解诗意
石灰吟
于谦
千锤chuí/万凿záo /出/深山, 烈火/焚fén 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句意: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表面上是指石灰的颜色,实际是指高 尚的节操,清白的人生。
句意:也要将清白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五、课堂小结
《石灰吟》这首诗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面上 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怕困难, 不怕牺牲,不管遭受到多大的挫折,即使粉骨碎身, 也要保持高尚的节操的思想感情。
播放朗读
四、当堂检测
千锤万凿出深山,
是虚指,形 容次数很多。
写出了石灰 开采的不易。
句意:石灰要经历过千万次的锤打 和开凿,才能被开采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写出了石灰在烧制过 程中所经历的痛苦。
句意:把烈火焚烧,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情。
粉骨碎身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
石烧成石灰粉。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
背古诗《马诗》。
托物言志
马诗 [唐]李 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对石灰 唱的赞歌。
一、作者简介
《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于谦的故事

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族瓦剌部入侵, 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夕, 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完全可以接受其他朝中政 要的建议,将明都南迁。可于谦考虑到京城百姓 的安危,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主张,力阻南 迁,亲自指挥数十万军民进行了名扬青史的北京 保卫战,击退瓦剌,挽狂澜于既倒,在中国历写《石灰吟》。 2、预习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