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
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吐粉红色泡沫
脉细促。
样痰,口唇青紫,汗
出肢冷,烦躁不安,
2.阳虚喘脱证(急性加重期)
• 症状:
• 舌脉:
面色晦暗,喘悸不休, 舌淡苔白,脉微细欲
烦躁不安,或额汗如
绝或疾数无力。
油,四肢厥冷,尿少
肢肿,面色苍白,
3.痰浊壅肺证(急性加重期)
• 症状:
咳喘痰多,或发热形 寒,倚息不得平卧; 心悸气短,胸闷,动 则尤甚,尿少肢肿, 或颈脉显露。
为标
治疗原则
邓铁涛教授认为,五脏六腑,息息 相关,肺、肝、脾、肾的功能失调 都可影响于心,而发生心衰。故 “五脏皆致心衰,非独心也” 。 治脾胃可以安四脏,调四脏可以治 一脏。 故此,治疗心衰当标本兼治,以益 气化浊行瘀为法
常见证候
➢ (一)慢性稳定期
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 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 4.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
穴位贴敷
• (1)适宜心衰病稳定期。 • (2)遵医嘱准确选定穴位,按药方将研末好药物用食醋调成糊状,
泵衰竭 心律失常 猝死
59% 13% 13%
流行病学
心衰人群发病率 1.5-2%
65岁以上老年人 7.4%
基本病因
前负荷
收缩性
后负荷
每搏输出量
心输出量
基本病因
原发性心肌损害
心脏负荷过重
炎症、缺血、坏死·····
前负荷、后负荷增加
诱因
• 感染: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 心律失常:房颤最多见 • 心脏负荷增加:摄盐过多,输液过多过快 • 合并其他疾病:心梗、甲亢、贫血等 • 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 • 药物:不当使用、停用洋地黄或降压药物
心衰中医护理
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要点(一)慢性稳定期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咳白痰,面色苍白,或有紫绀。
舌质淡或边有齿痕,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气喘,心悸,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觀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
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胸闷气喘、心悸、咳嗽、咳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
舌质暗淡或绛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
4、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心悸,动辄气短,时尿少浮肿。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四肢不温,步履无力,或口干咽燥。
舌淡红质胖,苔少,或舌红胖,苔薄白乏津,脉沉细无力或数,或结代。
(二)急性加重1、阳虚水泛证:喘粗气急,痰涎上涌,咳嗽,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口唇青紫,汗出肢令,烦躁不安,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促。
2、阳虚喘脱证:面色晦暗,喘悸不休,烦躁不安,或额汗如油,四肢厥冷,尿少肢肿,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微欲绝或疾数无力。
3、痰浊壅肺证: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
舌淡或略青,脉沉或弦滑。
二、常见症状/症候施护(一)喘促1、观察患者面色、血压、心率、心律、脉象及心电示波变化,慎防喘脱危象。
(张口抬肩、稍动则咳喘欲绝,烦躁不安,面色灰白或面青唇紫,汗出肢冷,咳吐粉红色泡沫样痰)。
2、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及总量。
3、遵医嘱准确使用解痉平喘药物。
使用强心药物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现纳差、恶心、呕吐、头痛、乏力、黄视、绿视及各型心律失常等洋地黄中毒的症状。
4、穴位按摩风门、肺腧、合谷等以助宣肺定喘。
5、喘脱的护理(1)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恐惧情绪。
(2)给予端坐位或双下肢下垂坐位,遵医嘱予20%~30%乙醇湿化,中高流量面罩吸氧。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
(二)饮食指导
2.控制液体摄入量:减轻心脏负荷,24小时入量 比出量少200~300ml为宜。 3.控制钠盐摄入量:限制量视心衰的程度而定。遵 医嘱轻度者每日供给食盐不超过5克,中度者每日 不超过3克,重度者每日不超过1克。 4.进食的次数:宜少量多餐,每日进餐4~6次, 每晚进食宜少,避免饱餐。
3.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定 时翻身,协助患者正确变换体位,避免推、 拉、扯等动作,预防压疮。可使用减压垫、 气垫床、翻身枕等预防压疮的辅助工具。温 水清洁皮肤,勤换内衣裤、勤剪指甲。会阴 部水肿患者做好会阴清洗,防止尿路感染, 男性患者可予吊带托起阴囊防止摩擦,减轻 水肿。下肢水肿者,可抬高双下肢,利于血 液回流。
四、健康指导
(3)心功能Ⅱ级:多卧床休息,中度限制一般的 体力活动,避免比较重的活动。室外步行,自行 上1层楼梯,逐步过渡到通过步行测验,制定步行 处方。在日常生活活动能自行站位沐浴,蹲厕大 小便,轻松文娱活动,如广播操、健身操、太极 拳等。 (4)心功能Ⅰ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但必 须避免重体力活动。增加午睡和晚上睡眠时间, 全天控制在10小时内为宜。
2.注射给药 (1)根据医嘱辨证选择适宜中药输注的静脉。 用药前询问患者过敏史。 (2)输液过程加强巡视,严格遵医嘱控制液 体的入量及输入速度。 (3)执行药物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泡洗(中药浴足)(详见附录2) (1)适宜心衰病稳定期。 (2)方药遵医嘱执行。如气虚、血瘀者可选 用:红花、银花、当归、玄参、泽泻、生甘草 等。阳虚、水停者可选用经验方(足疗老中医 袁海波)桂枝、鸡血藤、凤仙草、食盐、芒硝 等。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
3.减少心衰病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
4.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
(1)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整洁、舒适,确保光线适宜、温度适宜。
(2)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3)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如散步、太极拳、五禽戏等,注意运动量,避免过度劳累。
2.饮食护理
(1)指导患者遵循中医饮食原则,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
(2)根据患者辨证分型,合理搭配食物,如气虚证患者可适当增加黄芪、党参等补气食材;血瘀证患者可适当增加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食材。
(3)控制钠盐摄入,避免高脂、高糖、刺激性食物。
3.情志护理
(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1.定期评估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措施。
2.加强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技能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3.加强与患者的沟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了解患者需求,优化护理服务。
4.探索新的中医护理方法,提升护理水平。
本方案旨在为心衰病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人性化的中医护理,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为目标,为心衰病的防治工作贡献力量。
(1)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用中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2)加强用药宣教,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四、护理评价
1.患者对心衰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
2.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3.心衰病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4.患者满意度及护患关系。
五、持续改进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
详细描述
心衰病的病因主要包括外感六淫,如风寒、暑湿、燥 火等邪气侵袭,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内伤七情,如忧 思、悲恐等情绪波动影响心脏功能;饮食不节,如过 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水湿内停,加重心脏负担; 劳累过度,如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均可影响心脏的 正常生理功能。其病机主要为心气虚或心阳虚,导致 心脏无法正常泵血,进而引发全身各脏器功能衰退。
针灸护理原则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平 衡阴阳,达到治疗心衰的目的
。
常用穴位
内关、神门、心俞、厥阴俞等 。
护理操作
每日或隔日进行一次,每次留 针20-30分钟,7-10次为一个
疗程。
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避免自行操作造成损伤。
推拿护理
推拿护理原则
通过手法按摩,舒缓肌 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
02
中医护理方案
饮食护理
01
02
03
饮食原则
以清淡、易消化、低盐、 低脂、低热量为原则,适 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 、瘦肉、蛋等。
食疗方剂
可选用具有益气养心、活 血化瘀的食材,如红枣、 桂圆、山楂、当归等,制 成汤粥等食用。
饮食禁忌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控制盐、糖、脂肪的摄入 ,戒烟限酒。
情志护理
中成药护理
总结词
选用具有养心、益气、活血等功效的中成药进行护理。
详细描述
针对心衰病的不同阶段和症状,可选用如养心氏片、复方丹参滴丸、芪苈强心 胶囊等具有养心、益气、活血等功效的中成药进行护理。在使用过程中,需遵 循医嘱,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04
其他护理方案
针灸护理
01
02
03
04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心衰,即心脏衰竭,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送到身体各个部位,从而导致身体各个器官功能异常。
传统中医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经验,对于心衰的治疗与护理也有其独特的贡献。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心衰的护理方案。
一、中医理论与心衰中医信奉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心脏是“君主”,主宰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和血液循环。
中医认为心衰是因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受阻所致。
因此,在护理中要恢复脏腑功能平衡,促进气血运行是重要的目标。
二、中医护理方案1. 调整饮食结构:中医强调养生之道,合理的饮食结构对心衰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建议减少高脂、高盐、高糖的食物摄入,多食用新鲜蔬果,有助于改善体质,减轻心脏负担。
2. 经络调理:中医认为经络是气血流动的通道,通过调理经络可以促进心脏的血液循环。
推拿、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可以刺激经络,缓解心衰的症状,提高心脏功能。
3. 草药治疗:中医草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心衰也有一定的疗效。
例如,黄芪、丹参、山楂等草药具有活血化瘀、补气健脾的作用,可以提高心脏功能,减轻心衰的症状。
但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避免草药的副作用。
4. 情绪调节:中医认为情绪对心脏功能有很大影响,过度的焦虑、抑郁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
所以,心衰患者需要积极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中医的气功、太极拳等方式缓解情绪压力。
5. 环境调理:中医注重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心衰患者的生活环境应该保持舒适,避免过度疲劳、寒冷等不良影响。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中医护理的重要方面。
三、配合西医治疗中医护理方案并不与西医治疗相矛盾,而是相互补充、加强疗效。
心衰患者在接受西医治疗的同时,可以借助中医的方法进行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建议心衰患者在选择护理方案时要咨询医生的意见,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方案。
结语:中医护理方案在心衰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价值,其综合了对人体的整体性认知与细致入微的护理手段。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
2021/10/10
39
饮食指导
• 饮食调节原则:低盐、低脂、清淡、易消 化、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
(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饮食宜甘温, 忌生冷肥腻之品。宜食补益心肺、活血化 瘀之品,如莲子、大枣、蜂蜜、花生等。 可选食红糖银耳羹等。
2021/10/10
16
神疲乏力
• 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减少交谈,限制 探视,减少气血耗损。
• 加强生活护理,勤巡视,将常用物品放置
患者随手可及的地方。注意患者安全。如
:加设床挡,外出检查时有人陪同,防跌 倒、坠床等。
2021/10/10
17
神疲乏力
• 大便秘结时,可鼓励多食蜂蜜、水果、粗 纤维蔬菜。予腹部按摩中脘、中极、关元 等穴位,促进肠蠕动,帮助排便。必要时 遵医嘱使用缓泻药。
咯白痰,面色苍白,或有紫绀。舌质淡或 边有齿痕,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 细、虚数或涩、结代。
2021/10/10
4
慢性稳定期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气喘,心悸 ,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颧泛红,口燥 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
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 细、虚数或涩、结代。
14
胸闷、心悸
•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加强生活护理,限 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保证充足的睡眠 。
• 予间断低流量吸氧,观察吸氧后的效果。
2021/10/10
15
胸闷、心悸
• 嘱患者平淡情志,勿七情过极。保持情绪 稳定,避免焦虑、紧张及过度兴奋。
• 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其恐惧感,避免 不良的情绪刺激,必要时让亲属陪伴,给 予亲情支持。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
目 录
• 心衰中医护理概述 • 心衰中医护理的核心原则 • 心衰中医护理方法 • 心衰中医护理的注意事项 • 心衰中医护理的案例分享
心衰中医护理概述
01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心衰中医护理是指结合中医理论 和实践,对心衰患者进行全面、 整体的护理。
特点
注重整体观念、辩证施护,强调 预防保健,以调节身体机能、改 善生活质量为目标。
VS
详细描述
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护理人员可协助患 者制定适度的运动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 身体状况和心衰程度,选择合适的运动方 式、强度和时间,逐步提高心肺功能,增 强体质,缓解心衰症状。
案例四:心衰患者的针灸治疗经验
总结词
针灸辅助,缓解症状
详细描述
针灸作为一种中医特色疗法,在心衰护理中 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护理人员可协助医师进行针灸治疗,以调节 气血、舒缓肌肉紧张和疼痛,缓解心衰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调整心衰中 医护理方案。
根据昼夜阴阳变化,合理安排护理措 施,如夜间应加强病情观察和护理。
春夏季节,气温较高,护理方案应以 清热解暑、养心安神为主;秋冬季节, 气温较低,护理方案应以温阳散寒、 养血活血为主。
保持耐心与积极配合
心衰中医护理需要长期坚持, 患者应保持耐心,积极配合护 理方案的实施。
避免剧烈运动
心衰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 加重心脏负担。
运动时监测
心衰患者在运动时应监测心率、 血压等指标,及时调整运动强度。
针灸推拿
针灸治疗
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调节气血,缓解心衰症 状。
推拿按摩
通过推拿按摩相关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心 衰症状。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
(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2)开展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心衰的中医治疗和护理方法,增强治疗信心。
(3)指导患者进行情绪调节,如采用冥想、放松训练等,保持心态平和。
4.健康教育
(1)向患者普及心衰的中医防治知识,提高患者的保健意识。
(2)指导患者正确服药,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
4.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中医护理水平。
六、注意事项
1.护理人员需遵循患者意愿,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2.中药煎服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确保药物安全、有效。
3.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4.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七、总结
本方案从生活护理、辨证施护、情志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方面,为心衰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中医护理。在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中医护理,旨在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二、护理目标
1.减轻患者心衰症状,降低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
2.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预防心衰复发。
3.提高患者对中医护理的认可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三、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
(1)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确保患者拥有良好的休息条件。
(2)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日间活动。
(3)水湿泛滥证:采用利水渗湿之法,可选用茯苓、泽泻等药物进行调理。
(4)阳虚水泛证:采用温阳利水之法,可选用附子、干姜等药物进行调理。
3.情志护理
(1)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
(2)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心衰的中医防治知识,增强治疗信心。
心衰病中医护理常规
心衰病中医护理常规心衰是一种心脏功能减退的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而引起的。
中医护理在心衰病的常规治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心衰病中医护理的常规措施。
1.中医诊断:中医采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进行综合诊断,包括查看患者的脉搏、舌苔、面色等信息,以帮助确定病因和病情。
2.中药治疗:中医常用的中药治疗心衰病包括养心安神、利水利湿、健脾益气等方剂。
常用的中药有熟地黄、人参、白术、山药、茯苓等。
3.饮食调理:中医饮食调理在心衰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医建议患者少吃盐,减少水液潴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摄入;避免油腻食物,防止消化不良;适量吃些瘦肉、鱼类,补充蛋白质。
4.中医按摩:中医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心衰病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按摩方法包括推拿、点穴、搓揉等。
按摩有助于舒缓疲劳、恢复体力、促进代谢。
5.中医针灸:针灸是中医常用的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患者的阴阳平衡,改善心衰病症状。
针灸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缓解心衰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6.中医气功:气功是一种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调节人体功能的方法。
中医气功可以帮助心衰患者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缓解疲劳和呼吸困难。
7.中医推拿:推拿是一种利用手法按摩、抚摩、揉捏、推拿等方法来调节人体的健康的疗法。
中医推拿可以改善心衰病患者的血液循环,减轻疲劳和心脏负担。
8.中医草药熏蒸:中医熏蒸是一种利用药材熏蒸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中医草药熏蒸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衰症状,促进病情好转。
9.中医精神疗法:中医精神疗法是一种通过调节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来改善心衰症状的方法。
中医建议心衰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到社交活动中,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10.中医养生保健:中医认为心衰病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疲劳,定期进行体检和医学观察。
总之,心衰病中医护理的常规措施包括中医诊断、中药治疗、饮食调理、按摩、针灸、气功、推拿、草药熏蒸、精神疗法和养生保健等。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以满足全身组织的需求。
中医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能够有效地辅助治疗心衰,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一份心衰中医护理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疾病。
一、中医辩证理论中医认为心衰多数属于“心阳虚”、“心阴亏”、“痰湿内阻”等病理变化。
根据这些辩证,制定相应的中医护理方案,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中医养生原则心衰患者应坚持中医养生原则,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等。
饮食上,宜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等,避免过食油腻和辛辣食物。
运动上,可以进行适度的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悲伤、焦虑等情绪波动。
三、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中医护理方案中常常会包括中药的使用。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山药、丹参等,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利水通乳等作用,能够改善心衰症状,提高心功能。
四、针灸推拿针灸和推拿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在心衰的辅助治疗中也有很好的效果。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能够调整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心衰症状。
推拿则通过按摩和推拿的手法,促进经络的畅通,增强体内气血的流动,对心衰患者有一定的舒缓作用。
五、正念调理正念调理是中医护理方案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修炼正念,患者可以调整心理状态,减轻疾病对心理的影响,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可以通过冥想、放松训练等方法培养正念,减轻精神压力,促进康复。
六、预防与监测中医护理方案中还包括心衰的预防与监测。
通过定期的体检,了解心衰的病情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也应加强心衰的预防措施,如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减少心衰的发生。
综上所述,心衰中医护理方案是一种全面、系统的治疗方法。
通过中医的辩证理论和养生原则,结合中药调理、针灸推拿、正念调理等手段,可以帮助心衰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但是,中医护理方案也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盲目自行使用。
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指导患者制定适宜的作息时间表,在保证夜间睡眠时间的基础上,尽量安排有规律 的起床和入睡时间,最好在上午、下午各有一次卧床休息或短暂睡眠的时间,以30分 钟为宜,不宜超过1小时。 2.强调动静结合,根据心功能情况,进行适当活动和锻炼。活动中若出现明显胸闷、 气促、眩晕、面色苍白、紫绀、汗出、极度疲乏时,应停止活动,就地休息。 (1)心功能Ⅳ级者:绝对卧床休息。1~2天病情稳定后从被动运动方式活动各关节 到床上主动活动,再到协助下床坐直背扶手椅,逐步增加时间。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 帮助床上进食、洗漱、翻身、坐盆大小便等。 (2)心功能Ⅲ级:卧床休息,严格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床边站立,移步,扶持步 行练习到反复床边步行,室内步行。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帮助床边进餐,坐椅,上 厕所,坐式沐浴到患者自行顺利完成。 (3)心功能Ⅱ级:多卧床休息,中度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避免比较重的活动。室 外步行,自行上1层楼梯,逐步过渡到通过步行测验,制定步行处方。在日常生活活 动能自行站位沐浴,蹲厕大小便,轻松文娱活动,如广播操、健身操、太极拳等。 (4)心功能Ⅰ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但必须避免重体力活动。增加午睡和晚 上睡眠时间,全天控制在10小时内为宜。 3.恢复期可采用静坐调息法。有助降低基础代谢率,减少心脏耗氧量的功能。方法: 患者取坐位,双手伸开,平放于大腿上,双脚分开与肩等宽,膝关节、髋关节匀成90 度沉肩坠肘,含胸收腹双眼微闭,全身放松。病重者可盘坐于床上。有意识的调整呼 吸,采用自然腹式呼吸,要求呼吸做到深、长、细、匀、稳、悠。呼气时轻轻用力, 使腹肌收缩,膈肌上抬。呼气完毕后不要憋气,立即吸气,使胸廓膨胀,膈肌下移, 腹壁鼓起,要求做到自然柔和,缓慢松弛,避免紧张。呼气和吸气时间之比为3:2,每 分钟呼气10~15次,疗程视病情而定。
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中药调理过程中的护理要点
密切观察病情
做好药物管理
在中药调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变化,如出现不适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 理。
落实健康宣教
确保患者正确使用中药,避免药物剂量不 足或过量,同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 。
促进心理调适
向患者及家属宣教中药调理的目的、方法 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 胸闷等症状,需要保持室 内空气流通,给予止咳、 祛痰药物。
阳气虚衰
患者可出现畏寒、肢冷、 乏力等症状,需要加强保 暖,给予温阳散寒药物。
03
日常生活指导
饮食指导
饮食有节
饮食要规律,避免过饱过饥,宜 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低 糖,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和蛋白质
摄入。
合理搭配
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低脂 肪食品,适量食用鱼类、禽类、
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需要预防病情 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在日常生 活中注意预防,包括饮食、起居、 情志等方面。
中医护理方法
饮食护理
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需要控制饮食,避免过度进食,以减 轻心脏负担。同时,需要给予营养丰富的食物,以补充身 体所需的营养。
心理护理
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和焦虑,以减轻心脏负担。
诊断
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综合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心力衰 竭。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主要包括原发性心肌损害、心脏负荷过重、心脏舒张受限等 。
发病机制
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负荷过重、心脏舒张受限等导致的心 脏循环障碍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核心机制。
疾病分级与分型
疾病分级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心衰病是指心肌收缩力减弱或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的一种慢性病,常见症状包括气促、乏力、水肿等。
传统中医经验认为心衰病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针对心衰病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精神状态调节等方面。
以下是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总结。
一、药物治疗:中医常用的药物包括补气药物、活血化瘀药物、清热解毒药物等。
通过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心脏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心衰病的效果。
研究表明,中药治疗心衰病具有显著的抗心肌纤维化、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脏收缩力等作用。
同时,中药对改善心衰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二、饮食调理:中医治疗心衰病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
根据中医理论,心脏主火,应该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粥等。
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饮食,以免脾胃负担过重,影响心脏功能。
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改善心衰病患者的水肿、消化不良等问题,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精神状态调节:中医强调心血相连,心情愉快有利于气血运行畅通。
心衰病患者往往由于病情严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中医护理方案中通常会包括调节患者的精神状态,如采用心理疏导、中医按摩、针灸等方法缓解病情。
研究表明,心理治疗对心衰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改善效果。
四、其他辅助治疗:中医护理方案中还包括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如中医推拿、针灸、艾灸等。
通过按摩、刺激穴位等手段,调节相关经络,达到治疗心衰病的效果。
研究表明,这些辅助治疗方法对改善心衰病患者的心肺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在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精神状态调节和其他辅助治疗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护理效果。
中医治疗心衰病强调整体观念,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心衰病的目的。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特色技术
1.中药泡洗(中药浴足)(详见附录2) (1)适宜心衰病稳定期。 (2)方药遵医嘱执行。如气虚、血瘀者可选 用:红花、银花、当归、玄参、泽泻、生 甘草等。阳虚、水停者可选用经验方(足 疗老中医袁海波)桂枝、鸡血藤、凤仙草 、食盐、芒硝等。
特色技术
2.耳穴贴压(耳穴埋豆)(详见附录2) (1)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随症配 穴。如:心悸主穴:心、小肠、皮质下, 配穴:心脏点、交感、胸、肺、肝。水肿 主穴:肾、肾俞、输尿管、膀胱,配穴: 交感、肾上腺、神门、三焦、内分泌。便 秘主穴:大肠、三焦、脾、皮质下,配穴 :肺、便秘点等。
胸闷、心悸
• 嘱患者平淡情志,勿七情过极。保持情绪 稳定,避免焦虑、紧张及过度兴奋。 • 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其恐惧感,避免 不良的情绪刺激,必要时让亲属陪伴,给 予亲情支持。
神疲乏力
• 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减少交谈,限制 探视,减少气血耗损。 • 加强生活护理,勤巡视,将常用物品放置 患者随手可及的地方。注意患者安全。如 :加设床挡,外出检查时有人陪同,防跌 倒、坠床等。
• 控制液体摄入量:减轻心脏负荷,24小时
入量比出量少200~300ml为宜。
• 控制钠盐摄入量:限制量视心衰的程度而 定。遵医嘱轻度者每日供给食盐不超过5克 ,中度者每日不超过3克,重度者每日不超 过 1 克。 • 进食的次数:宜少量多餐,每日进餐4~6 次,每晚进食宜少,避免饱餐。
情志调理
• 指导患者注意调摄情志,宜平淡静志,避 免七情过激和外界不良刺激,不宜用脑过 度,避免情绪波动。 • 劝慰患者正确对待因病程较长造成的体虚 、易急躁的情绪变化,帮助患者保持心情 愉快,消除因此产生的紧张心理,树立战 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利于疾病的好转 或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慢性稳定期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咯白痰,面色苍白,或有紫绀。
舌质淡或边有齿痕,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气喘,心悸,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颧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
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胸闷气喘、心悸、咳嗽、咯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
舌质暗淡或绛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
4.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心悸,动辄气短,时尿少浮肿。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四肢不温,步履无力,或口干咽燥。
舌淡红质胖,苔少,或舌红胖,苔薄白乏津,脉沉细无力或数,或结代。
(二)急性加重期1.阳虚水泛证:喘促气急,痰涎上涌,咳嗽,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口唇青紫,汗出肢冷,烦躁不安,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促。
2.阳虚喘脱证:面色晦暗,喘悸不休,烦躁不安,或额汗如油,四肢厥冷,尿少肢肿,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微细欲绝或疾数无力。
3.痰浊壅肺证: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
舌淡或略青,苔白腻,脉沉或弦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喘促1.观察患者面色、血压、心率、心律、脉象及心电示波变化,慎防喘脱危象。
(张口抬肩、稍动则咳喘欲绝,烦躁不安,面色灰白或面青唇紫,汗出肢冷,咳吐粉红色泡沫样痰)。
2.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及总量。
3.遵医嘱准确使用解痉平喘药物。
使用强心药物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现纳差、恶心、呕吐、头痛、乏力、黄视、绿视及各型心律失常等洋地黄中毒的症状。
4.穴位按摩风门、肺俞、合谷等以助宣肺定喘。
5.喘脱的护理(1)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恐惧情绪。
(2)给予端坐位或双下肢下垂坐位,遵医嘱予20%~30%乙醇湿化、中高流量面罩吸氧。
(3)遵医嘱准确使用镇静、强心药,如吗啡、洋地黄类药物等。
(二)胸闷、心悸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加强生活护理,限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保证充足的睡眠。
2.予间断低流量吸氧,观察吸氧后的效果。
3.嘱患者平淡情志,勿七情过极。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及过度兴奋。
4.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其恐惧感,避免不良的情绪刺激,必要时让亲属陪伴,给予亲情支持。
(三)神疲乏力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减少交谈,限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
2.加强生活护理,勤巡视,将常用物品放置患者随手可及的地方。
注意患者安全。
如:加设床挡,外出检查时有人陪同,防跌倒、坠床等。
3.大便秘结时,可鼓励多食蜂蜜、水果、粗纤维蔬菜。
予腹部按摩中脘、中极、关元等穴位,促进肠蠕动,帮助排便。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缓泻药。
(四)尿少肢肿1.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限制摄入量(入量比出量少200~300ml),正确测量每日晨起体重(晨起排空大小便,穿轻薄衣服,空腹状态)。
2.遵医嘱给予少盐、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饮食,忌饱餐。
选用有利尿作用的食品,如芹菜、海带、赤小豆、西瓜等,也可用玉米须煎水代茶饮。
3.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定时翻身,协助患者正确变换体位,避免推、拉、扯等动作,预防压疮。
可使用减压垫、气垫床、翻身枕等预防压疮的辅助工具。
温水清洁皮肤,勤换内衣裤、勤剪指甲。
会阴部水肿患者做好会阴清洗,防止尿路感染,男性患者可予吊带托起阴囊防止摩擦,减轻水肿。
下肢水肿者,可抬高双下肢,利于血液回流。
4.应用利尿剂后观察用药后效果,定期复查电解质,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
5.形寒肢冷者注意保温,可艾叶煎水浴足,温阳通脉促进血液循环。
6.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多次温服,攻下逐水药宜白天空腹服用。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1)根据医师诊疗要求,辨证施护指导中药汤剂及中成药服用方法,汤剂宜浓煎,每剂100ml 分上下午服用。
服药期间不宜进食辛辣刺激之品,以免影响药效。
红参、西洋参宜另煎,宜上午服用。
(2)中成药适用于慢性稳定期患者,宜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粘膜的刺激,服药期间根据治疗药物服用注意事项、禁忌,做好饮食调整。
(3)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1)根据医嘱辨证选择适宜中药输注的静脉。
用药前询问患者过敏史。
(2)输液过程加强巡视,严格遵医嘱控制液体的入量及输入速度。
(3)执行药物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1.中药泡洗(中药浴足)(详见附录2)(1)适宜心衰病稳定期。
(2)方药遵医嘱执行。
如气虚、血瘀者可选用:红花、银花、当归、玄参、泽泻、生甘草等。
阳虚、水停者可选用经验方(足疗老中医袁海波)桂枝、鸡血藤、凤仙草、食盐、芒硝等。
2.耳穴贴压(耳穴埋豆)(详见附录2)(1)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随症配穴。
如:心悸主穴:心、小肠、皮质下,配穴:心脏点、交感、胸、肺、肝。
水肿主穴:肾、肾俞、输尿管、膀胱,配穴:交感、肾上腺、神门、三焦、内分泌。
便秘主穴:大肠、三焦、脾、皮质下,配穴:肺、便秘点等。
3.灸法(详见附录2)(1)遵医嘱取穴,随症配穴。
如:心俞、足三里、肺俞、百会、内关、肾俞、三焦俞、关元等。
4.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1)适宜心衰病稳定期。
(2)遵医嘱准确选定穴位,按药方将研末好药物用食醋调成糊状,贴敷于选定穴位,每日1次,每次6~8小时。
(3)穴位和药物组方按医嘱执行。
5.中医特色锻炼(1)太极拳:每天1次,每次20分钟。
可改善不良心理状态,疏通经络气血,具有保精、养气和存神的作用。
(2)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可按医嘱进行“三伏贴”、“三九贴”疗法,减少慢性心力衰竭复发率。
指导患者在贴敷后注意:①局部避免挤压。
②贴药后皮肤产生的轻度灼热感为正常现象。
③无特别治疗要求者,可在3~4小时后可将药物自行除去,切忌贴药时间过长。
④贴药当日禁食生冷寒凉辛辣之物,忌食海鲜、鹅、鸭等。
并用温水洗澡。
⑤此疗法对皮肤有较强烈的刺激,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者慎用。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指导患者制定适宜的作息时间表,在保证夜间睡眠时间的基础上,尽量安排有规律的起床和入睡时间,最好在上午、下午各有一次卧床休息或短暂睡眠的时间,以30分钟为宜,不宜超过1小时。
2.强调动静结合,根据心功能情况,进行适当活动和锻炼。
活动中若出现明显胸闷、气促、眩晕、面色苍白、紫绀、汗出、极度疲乏时,应停止活动,就地休息。
(1)心功能Ⅳ级者:绝对卧床休息。
1~2天病情稳定后从被动运动方式活动各关节到床上主动活动,再到协助下床坐直背扶手椅,逐步增加时间。
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帮助床上进食、洗漱、翻身、坐盆大小便等。
(2)心功能Ⅲ级:卧床休息,严格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
床边站立,移步,扶持步行练习到反复床边步行,室内步行。
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帮助床边进餐,坐椅,上厕所,坐式沐浴到患者自行顺利完成。
(3)心功能Ⅱ级:多卧床休息,中度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避免比较重的活动。
室外步行,自行上1层楼梯,逐步过渡到通过步行测验,制定步行处方。
在日常生活活动能自行站位沐浴,蹲厕大小便,轻松文娱活动,如广播操、健身操、太极拳等。
(4)心功能Ⅰ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但必须避免重体力活动。
增加午睡和晚上睡眠时间,全天控制在10小时内为宜。
3.恢复期可采用静坐调息法。
有助降低基础代谢率,减少心脏耗氧量的功能。
方法:患者取坐位,双手伸开,平放于大腿上,双脚分开与肩等宽,膝关节、髋关节匀成90度沉肩坠肘,含胸收腹双眼微闭,全身放松。
病重者可盘坐于床上。
有意识的调整呼吸,采用自然腹式呼吸,要求呼吸做到深、长、细、匀、稳、悠。
呼气时轻轻用力,使腹肌收缩,膈肌上抬。
呼气完毕后不要憋气,立即吸气,使胸廓膨胀,膈肌下移,腹壁鼓起,要求做到自然柔和,缓慢松弛,避免紧张。
呼气和吸气时间之比为3:2,每分钟呼气10~15次,疗程视病情而定。
(二)饮食指导1.饮食调节原则: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
(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饮食宜甘温,忌生冷肥腻之品。
宜食补益心肺、活血化瘀之品,如莲子、大枣、蜂蜜、花生等。
可选食红糖银耳羹等。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宜食甘凉,忌食辛辣、温燥、动火之食物。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品,如山药、银耳、百合、莲子、枸杞子等。
(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宜食温热,忌生冷、寒凉、粘腻食物。
宜益气温阳、化瘀利水之品,如海参、鸡肉、羊肉、桃仁、木耳、大枣、冬瓜、玉米须等。
可选食莲子山药饭等。
(4)肾精亏虚、阴阳两虚证:宜食温,忌辛辣寒凉之物。
填精化气、益阴通阳之品,如:芝麻、黑豆、枸杞、鹌鹑、牡蛎、鸽肉、桑椹等。
可选食山药鸡蛋羹等。
(5)阳虚水泛证:宜食温阳利水、泻肺平喘之品,如牛鞭、海参、羊肉、冬瓜等。
(6)痰浊壅肺证:宜食宣肺化痰之品,如橘皮薏苡仁粥等。
2.控制液体摄入量:减轻心脏负荷,24小时入量比出量少200~300ml为宜。
3.控制钠盐摄入量:限制量视心衰的程度而定。
遵医嘱轻度者每日供给食盐不超过5克,中度者每日不超过3克,重度者每日不超过1克。
4.进食的次数:宜少量多餐,每日进餐4~6次,每晚进食宜少,避免饱餐。
(三)情志调理1.指导患者注意调摄情志,宜平淡静志,避免七情过激和外界不良刺激,不宜用脑过度,避免情绪波动。
2.劝慰患者正确对待因病程较长造成的体虚、易急躁的情绪变化,帮助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消除因此产生的紧张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利于疾病的好转或康复。
3.告知患者诱发心力衰竭的各种因素,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积极主动加强自我保健,增强遵医行为。
五、护理难点如何加强和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知识及行为,提高依从性心衰病为慢性疾病,患者在院期间对于治疗、护理的依从性较好,而出院后患者的依从性降低,病情易复发和加重。
自身知识及行为的加强对患者再住院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有明显的改善。
解决思路:1.入院时评估患者及照顾者在知识及行为方面的欠缺程度,据此制定有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内容,出院时及出院后建立患者档案,电话及门诊追访患者,提高其依从性。
2.可通过完善社区护理的职能而起到监督工作,加强患者意识,增加患者在各个方面的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和加重。
六、护理效果评价附: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心衰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宁远县中医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证候诊断:慢性稳定期: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急性加重期:阳虚水泛证□阳虚喘脱证□痰浊壅肺证□其他:35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36。